中医常见病症11111.docx
《中医常见病症1111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常见病症11111.docx(5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医常见病症11111
中医常见病症
1.感冒/上呼吸道感染
【病机】外邪侵袭人体是否发病,关键在于卫气之强弱,同时与感邪的轻重有关。
侵犯肺卫的途径有二,或从口鼻入,或从皮毛内侵。
临床表现有风寒、风热、暑湿三证。
1)风寒束表:
辛温解表
2)风热犯表:
辛凉解表
3)暑湿伤表:
清暑祛湿解表
4)气虚感冒:
益气解表
5)阴虚感冒:
滋阴解表
2.咳嗽/急(慢)性支气管炎
【病机】咳嗽的病变主脏在肺,与肝、脾有关,久则及肾。
主要病机为邪犯于肺,肺气上逆。
1)风寒袭肺:
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2)风热犯肺:
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3)风燥伤肺:
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4)痰湿蕴肺:
燥湿化痰,理气止咳
5)痰热郁肺:
清热肃肺,豁痰止咳
6)肝火犯肺:
清肺平肝,顺气降火
7)肺阴亏耗:
滋阴润肺,止咳化痰
3.哮病/支气管哮喘
【病机】病理因素以痰为主。
痰的产生主要由于人体津液不归正化,凝聚而成痰。
1)冷哮:
温肺散寒,化痰平喘
2)热哮:
宣肺清热,化痰定喘
3)寒包热:
解表散寒,清化痰热
4)风痰哮:
祛风涤痰,降气平喘
5)虚哮:
补肺纳肾,降气化痰
6)肺睥气虚:
健脾益气,补土生金
7)肺肾气虚:
补肺益肾
4.喘证/慢性支气管炎
【病机】喘证的发病机理主要在肺和肾,涉及肝脾,外邪或它脏侵袭,使肺失宣降,肺气胀满,呼吸不利而致喘。
1)风寒壅肺:
宣肺散寒
2)表寒肺热:
解表清里,化痰平喘
3)痰热郁肺:
清化痰热,宣肺平喘
4)痰浊阻肺:
化痰降气
5)肺气郁痹:
开郁降气平喘
6)肺气亏耗:
补肺益气养阴
7)肾虚不纳:
补肾纳气
8)正虚喘脱:
扶阳固脱,镇摄肾气
5.肺痨/肺结核
【病机】从“痨虫”侵犯的病变而言,则主要在肺。
肺功能不强,或因其它脏器病变耗伤肺气,导致肺虚,则“痨虫”极易犯肺,侵蚀肺体,而致发病。
1)肺阴亏损:
滋阴润肺
2)虚火灼肺:
滋阴降火
3)气阴耗伤:
益气养阴
4)阴阳虚损:
滋阴补阳
6.心悸/心律失常
【病机】病机为气血阴阳亏虚,心失所养,或邪扰心神,心神不宁。
其病位在心,而与肝、脾、肾、肺4脏密切相关。
1)心虚胆怯:
镇惊定志,养心安神
2)心血不足:
补血养心,益气安神
3)心阳不振:
温补心阳,安神定悸
4)水饮凌心:
振奋心阳,化气利水,宁心安神
5)阴虚火旺:
滋阴清火,养心安神
6)瘀阻心脉:
活血化瘀,理气通络
7)痰火扰心:
清热化痰,养心安神
7.胸痹/心绞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病机】胸痹主要病机为心脉痹阻,病位在心,涉及肺、肝、脾、肾等脏。
心主血脉,肺主治节,两者相互协调,气血运行自畅,心病,不能推动血脉,肺气治节失司,则血行瘀滞;肝病,疏泄失职,气郁血滞;脾失健运,聚生痰浊,气血乏源;肾阴亏损,心血失荣,肾阳虚衰,君火失用。
以上均可引致心脉痹阻。
1)心血瘀阻:
活血化瘀,通脉止痛
2)气滞心胸:
疏肝理气,活血通络
3)痰浊闭阻:
通阳泻浊,豁痰宣痹
4)寒凝心脉:
辛温散寒,宣通心阳
5)心肾阴虚:
滋阴清火,养心和络
6)气阴两虚:
益气养阴,活血通脉
7)心肾阳虚:
温补阳气,振奋心阳
8.不寐
【病机】总属阳盛阴衰,阴阳失交。
一为阴虚不能纳阳,一为阳盛不得入于阴,其病位主要在心,与肝、脾、肾密切相关。
。
1)肝火扰心:
疏肝泻火,镇心安神
2)痰热扰心:
清化痰热,和中安神
3)心脾两虚:
补益心脾,养血安神
4)心肾不交:
滋阴降火,交通心肾
5)心胆气虚:
益气镇惊,安神定志
9.癎病
【病机】病理因素以痰为主,每由风、火触动,痰瘀内阻,蒙蔽清窍而发病。
1)风痰闭阻:
涤痰息风,开窍定痫
2)痰火扰神:
清热泻火,化痰开窍
3)瘀阻脑络:
活血化瘀,息风通络
4)心脾两虚:
补益气血,健脾宁心
5)心肾亏虚:
补益心肾,潜阳安神
10.胃痛/胃溃疡
【病机】胃阳为土,喜润恶燥,为五脏六腑之大源,主受纳、腐熟水谷,其气以和降为顺,不宜郁滞。
1)寒邪客胃:
温胃散寒,行气止痛
2)饮食伤胃:
消食导滞,和胃止痛
3)肝气犯胃:
疏肝解郁,理气止痛
4)湿热中阻:
清化湿热,和胃理气
5)胃阴亏虚:
滋阴益胃,和中止痛
6)瘀血停胃:
化瘀通络,和胃理气
7)脾胃虚寒:
温中健脾,和胃止痛—黄芪建中汤=小建中汤加黄芪一两半
11.呕吐
【病机】呕吐的发病机理总为胃失和降,胃气上逆。
病变主要在胃,还与肝、脾有密切的关系.
1)外邪犯胃:
疏邪解表,化浊和中
2)食滞内停:
消食化滞,和胃降逆
3)痰饮内阻:
温中化饮,和胃降逆
4)肝气犯胃:
疏肝理气,和胃降逆
5)脾胃气虚:
健脾益气,和胃降逆
5)脾胃阳虚:
温中健脾,和胃降逆
6)胃阴不足:
滋养胃阴,降逆止呕
12.腹痛
【病机】腹中有肝、胆、脾、肾、大小肠、膀胱等脏腑,并为足三阴、足少阳、手足阳明、冲、任、带等经脉循行之处,上述诸病因,皆可导致相关脏腑功能失调,使气血郁滞、脉络痹阻,不通则痛。
1)寒邪内阻:
散寒温里,理气止痛
2)湿热壅滞:
泄热通腑,行气导滞
3)饮食积滞:
消食导滞,理气止痛
4)肝郁气滞:
疏肝解郁,理气止痛
5)瘀血内停:
活血化瘀,和络止痛
6)中虚脏寒:
温中补虚,缓急止痛
13.泄泻
【病机】基本病机变化为脾胃受损,湿困脾土肠道功能失司,病位在肠,脾失健运是关键,同时与肝、肾密切相关。
1)寒湿内盛:
散寒
2)湿热伤中:
清热利湿
3)食滞胃肠:
消食导滞
4)肝气乘脾:
抑肝扶脾
5)脾胃虚弱:
健脾益气,
6)肾阳虚衰:
温肾健脾,固涩止泻
14.痢疾
【病机】病位在肠,与脾胃密切相关,可涉及肾。
本病初期多实证。
疫毒内侵,毒盛于里,熏灼肠道,耗伤气血,下痢鲜紫脓血,壮热口渴,为疫毒痢;亦可转换为阴虚痢疾和时发时止的休息痢。
1)湿热痢:
清肠化湿,调气和血
2)疫毒痢:
清热解毒,凉血除积
3)寒湿痢:
温中燥湿,调气和血
4)阴虚痢:
养阴和营,清肠化湿
5)虚寒痢:
温补脾肾,收涩固脱
6)休息痢:
温中清肠,调气
15.便秘
【病机】便秘的基本病变属大肠传导失常,同时与肺、脾、胃、肝、肾等脏腑的功能失调有关。
1)热秘:
泻热导滞,润肠通便
2)气秘:
顺气导滞
3)冷秘:
温里散寒,通便止痛
4)气虚秘:
益气润肠
5)血虚秘:
养血润燥
6)阴虚秘:
滋阴通便
7)阳虚秘:
温阳通便
16.胁痛/胆囊炎
【病机】基本病机为肝络失和,其病理变化可归结为“不通则痛”与“不荣则痛”两类。
1)肝郁气滞:
疏肝理气
2)肝胆湿热:
清热利湿
3)瘀血阻络:
祛瘀通络
4)肝络失养:
养阴柔肝
17.黄疸/乙型肝炎
【病机】黄疸的病理因素有湿邪、热邪、寒邪、疫毒、气滞、淤血六种,但其中以湿邪为主,黄疸的形成的关键是湿邪为患,湿邪既可从外感受,亦可自内而生。
1)热重于湿:
清热通腑,利湿退黄
2)湿重于热:
利湿化浊运脾,佐以清热
3)胆腑郁热:
疏肝泄热,利胆退黄
4)疫毒炽盛:
清热解毒,凉血开窍
5)寒湿阻遏:
温中化湿,健脾和胃
6)脾虚湿滞:
健脾养血,利湿退黄
7)气滞血瘀:
疏肝理气,活血化瘀
8)湿热留恋:
清热利湿
9)肝脾不调:
调和肝脾,理气助运
18.头痛/高血压
【病机】头痛可分为外感和内伤两大类。
外感头痛多为外邪上扰清空,壅滞经络,络脉不通。
外感头痛以风邪为主,且多兼夹它邪,如寒、湿、热等,若风邪夹寒邪,凝滞血脉,络道不通,不通则痛。
1)风寒头痛:
疏风散寒止痛
2)风热头痛:
疏风清热和络
3)风湿头痛:
祛风胜湿通窍
4)肝阳头痛:
平肝潜阳熄风
5)血虚头痛:
养血滋阴,和络止痛
6)肾虚头痛:
补肾填精
7)痰浊头痛:
健脾燥湿,化痰降逆
8)瘀血头痛:
活血化瘀,通窍止痛
19.眩晕/高血压
【病机】眩晕之病因虽然多,但其基本病理变化,不外虚实两端。
虚者为髓海不足,或气血亏虚,清窍失养;实者为风、火、痰、瘀扰乱清空。
本病的病位在头窍,其病变脏腑与肝、脾、肾三脏相关。
1)肝阳上亢:
平肝潜阳,清火熄风
2)气血亏虚:
补养气血,调养心脾
3)肾精不足:
滋补肝肾,益精填髓
4)痰浊中阻:
燥湿祛痰、健脾和胃
5)瘀血阻窍:
祛瘀生新,活血通窍
20.中风
【病机】基本病机总属阴阳失调,气血逆乱。
病位在心脑,与肝肾密切相关。
病理基础为肝肾阴虚。
因肝之阴下虚,则肝阳易于上亢,附加饮食起居不当,情志刺激或感受外邪,气血上冲于脑,神窍闭阻,故卒然昏仆,不省人事。
脑梗死—中经络—神志清醒
1)风痰入络:
祛风化痰通络
2)风阳上扰:
平肝潜阳,活血通络
3)阴虚风动:
滋阴潜阳,
4)痰热腑实:
通腑泄热,熄风化痰
5)痰火瘀闭:
熄风清火,豁痰开窍
6)痰浊瘀闭:
化痰熄风,宣郁开窍
7)阴竭阳亡:
回阳救逆,益气固脱
8)风痰瘀阻:
搜风化痰,行瘀通络
9)气虚络瘀:
益气养血,化瘀通络
10)肝肾亏虚:
滋养肝肾
21.水肿/肾小球肾炎
【病机】水肿发病的基本病理变化为肺失通条,脾失传输,肾失开阖,三焦气化不利。
其病位在肺、脾、胃、肾,而关键在肾,病理因素为风邪、水湿、疮毒、淤血。
1)风水相搏:
疏风清热,宣肺行水
2)湿毒浸淫:
宣肺解毒,利湿消肿
3)水湿浸渍:
运脾化湿,通阳利水
4)湿热壅盛:
分利湿热
5)脾阳虚衰:
健脾温阳利水
6)肾阳衰微:
温肾助阳,化气行水
7)瘀水互结:
活血祛瘀,化气行水
22.淋证/肾盂肾炎
【病机】淋证的成因虽有内、外之分,但其基本病理变化为湿热蕴结下焦,肾与膀胱气化不利。
其病位在膀胱与肾。
1)热淋:
清热利湿通淋
2)石淋:
清热利湿,通淋排石
3)气淋:
理气疏导,通淋
4)血淋:
清热通淋,凉血止血
5)劳淋:
健脾益肾
6)膏淋:
清热利湿,分清泄浊
*
23.阳痿
【病机】阳痿的基本病机为肝、肾、心、脾受损,气血阴阳亏虚,阴络失荣;或肝郁湿阻,经络失畅导致宗筋不用而成。
1)命门火衰:
温肾壮阳
2)心脾亏虚:
补益心脾
3)肝郁不舒:
疏肝解郁
4)惊恐伤肾:
益肾宁神
5)湿热下注:
清利热湿
24.郁证
【病机】郁证的主要为七情所伤,情志不遂,或郁怒伤肝,导致肝气郁结而为病,故病主要在肝,但可涉及心、脾、肾。
1)肝气郁结:
疏肝解郁,理气畅中
2)气郁化火:
疏肝解郁,清肝泻火
3)痰气郁结:
行气开郁,化痰散结
4)心神失养:
养心安神
5)心脾两虚:
健脾养心
25.血症
【病机】各种原因导致出血,其共同点的病机可以归结为火热熏灼、迫血妄行及气虚不摄、血溢脉外两类。
★治疗原则:
治血为凉血止血收敛止血袪瘀止血
治火则清热泻火滋阴降火
治气为实则清气降气虚则补气温阳
鼻出血
1)热邪犯肺:
清热泄肺,凉血止血
2)胃热炽盛:
清胃泻火,凉血止血
3)肝火上炎:
清肝泻火,凉血止血
4)气血亏虚:
补气摄血
齿衄
1)胃火炽盛:
清胃泻火,凉血止血
2)阴虚火旺:
滋阴降火,凉血止血
咳血
1)燥热伤肺:
清热润肺,宁络止血
2)肝火犯肺:
清肝泻火,凉血止血
3)阴虚肺热:
滋阴润肺,宁络止血
吐血
1)胃热壅盛:
清胃泻火,化瘀止血
2)肝火犯胃:
泻肝清胃,凉血止血
3)气虚血溢:
益气健脾摄血
便血
1)肠道湿热:
清化湿热,凉血止血
2)气虚不摄:
益气摄血
3)脾胃虚寒:
健脾温中,养血止血
尿血
1)下焦热盛:
清热泻火,凉血止血
2)肾虚火旺:
滋阴降火,凉血止血
3)脾不统血:
补脾摄血
4)肾气不固:
补益肾气,固摄止血
紫斑
1)血热妄行: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2)阴虚火旺:
滋阴降火,宁络止血
3)气不摄血:
补气摄血
26.消渴/糖尿病
【病机】消渴病的病机主要在阴精亏损,燥热偏胜,而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
两者互为因果,阴愈虚则燥热愈盛,燥热愈盛则阴愈虚。
病变的脏腑主要在肺、胃、肾,尤以肾为关键
1)肺热津伤:
清热润肺,生津止渴
2)胃热炽盛:
清胃泻火,养阴增液
3)气阴亏虚:
益气健脾,生津止渴
4)肾阴亏虚:
滋阴固肾
5)阴阳两虚:
滋阴温阳,补肾固涩
27.内伤发热
【病机】内伤发热的病机,大体可归纳为虚、实两类。
由气郁化火、淤血阻滞及痰湿停滞所致者属实,其基本病机为气、血、湿等郁结,壅遏化热而引起发热。
由中气不足、血虚失常、阴精亏虚及阳气虚衰所致者属虚,其基本病机是气、血、阴、阳亏虚。
1)阴虚发热:
滋阴清热
2)血虚发热:
益气养血
3)气虚发热:
益气健脾,甘温除热
4)阳虚发热:
温补阳气,引火归原
5)气郁发热:
疏肝理气,解郁泻热
6)痰湿郁热:
燥湿化痰,清热和中
7)血瘀发热:
活血化瘀
28.虚劳
【病机】主要为气血阴阳的亏虚,病损主要在五脏,由于虚损的病因不一,往往首先导致相关某脏气、血、阴、阳的亏损,但由于五脏互关,气血同源,阴阳互根,所以病变过程中常相互影响。
1)心
气虚:
益气养心-七福饮
血虚:
养血宁心-养心汤
阴虚:
滋阴养心-天王补心丹
阳虚:
益气温阳-保元汤
2)肝
血虚:
补血养肝-四物汤
阴虚:
滋养肝阴-补肝汤
3)脾
气虚:
健脾益气-加味四君子汤
阴虚:
养阴和胃-益胃汤
阳虚:
温中健脾-附子理中汤
4)肺
气虚:
补益肺气-补肺汤
阴虚:
养阴润肺-沙参麦冬汤
5)肾
气虚:
益气补肾-大补元煎
阴虚:
滋补肾阴-左归丸
阳虚:
温补肾阳-右归丸
29.痹症
【病机】风、寒、湿、热、痰、瘀等邪气滞留肢体筋脉、关节、肌肉,经脉闭阻,不通则痛,是痹症的基本病机
1)行痹:
祛风通络,散寒除湿—防风汤=葛根麻桂三苓归
2)痛痹:
散寒通络,祛风除湿—乌头汤=甘芪麻草芍蜜黄
3)着痹:
除湿通络,祛风散寒—薏苡仁汤=薏苡仁汤麻桂芎,二活防风川乌苍;生姜甘草当归用,风行寒散湿亦除
4)风湿热痹:
清热通络,祛风除湿—(白虎加桂枝汤=白虎汤+桂枝)+宣痹汤
5)痰瘀痹阻:
化痰行瘀,蠲痹通络—双合汤=桃红四物汤+二陈汤+苓芥草(茯苓白芥子甘草)
6)肝肾两虚:
培补肝肾,舒筋止痛—补血荣筋丸=牛鹿菟丝肉,天地五味瓜
30.痉证
【病机】痉证病在筋脉,属肝所主,筋脉有约束联系和保护骨节肌肉的作用,其依赖肝血的濡养而保持刚柔相兼之性。
如阴血不足,肝失濡养,筋脉刚劲太过失却柔和之性,则发为痉证。
1)邪壅经络:
祛风散寒,燥湿和营-羌活胜湿汤
2)肝经热盛:
清肝潜阳,息风镇痉-羚角钩藤汤
3)阳明热盛:
清泻胃热,增液止痉-白虎汤+增液承气汤
4)心营热盛:
清心透营,开窍止痉-清营汤
5)痰浊阻滞:
豁痰开窍,息风止痉-导痰汤=二陈去梅加枳星
6)阴血亏虚:
滋阴养血,息风止痉-四物汤+大定风珠
31.痿证
【病机】病变部位在筋脉肌肉,但根柢在于五脏虚损。
肺主皮毛,脾主肌肉,肝主筋,肾主骨,心主血脉,五脏病变,皆能致痿
1)肺热津伤:
清热润燥,养阴生津—清燥救肺汤
2)湿热浸淫:
清热利湿,通利经脉—加味二妙散=加味二妙散,牛归防龟萆
3)脾胃虚弱:
补中益气,健运升清—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
4)肝肾亏损:
补益肝肾,滋阴清热—虎潜丸
5)脉络瘀阻:
益气养营,活血行瘀—圣愈汤+补阳还五汤
32.腰痛
【病机】腰为肾之府,由肾之精所溉,肾与膀胱相表里,足太阳经过之,此外,任、督、冲、带诸脉,亦布其间,所以腰痛病变与肾脏及诸经脉有关。
1)寒湿腰痛:
散寒行湿,温经通络—甘姜苓术汤(干姜桂枝甘草茯苓白术杜仲桑寄生续断等)
2)湿热腰痛:
清热利湿,舒筋止痛—四妙丸=牛一苍白(苍术黄柏薏苡仁木瓜络石藤川牛膝等)
3)瘀血腰痛:
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身痛逐瘀汤(当归川芎桃仁红花蟅虫香附没药五灵脂地龙牛膝等)
4)肾虚腰痛:
偏阳虚:
补肾壮阳,温煦筋脉—右归丸
偏阴虚:
滋补肾阴,濡养筋脉—左归丸
33.乳癖
1)肝郁痰凝:
疏肝解郁,化痰散结-逍遥贝蒌散
2)冲任失调:
调摄冲任-二仙汤+四物汤
34.蛇串疮
1)肝经郁热:
清泄肝火,解毒止痛-龙胆泻肝汤
2)脾虚湿蕴:
健脾利湿,解毒止痛-除湿胃苓汤
3)气滞血瘀:
理气活血,通络止痛-柴胡疏肝散+桃红四物汤
35.肠痈/阑尾炎
1)瘀滞证:
行气活血,通腑泄热—大黄牡丹汤+红藤煎(大黄丹皮桃仁红藤紫花地丁青皮枳实厚朴丹参赤芍等)
2)湿热证:
通腑泄热,利湿解毒—复方大柴胡汤
3)热毒证:
通腑排脓,养阴清热—大黄牡丹汤+(透脓散=透脓散中穿山甲,黄芪归芎皂刺下)
36.崩漏
【病机】崩漏的主要病机是冲任不固,不能制约经血,使子宫藏泻失常,导致崩漏的常见病因有脾胃、肾虚、血热和血瘀。
★治疗原则:
1、寒流:
即是止血,用于暴崩之际,急当寒流止血防脱。
2、澄源:
即正本清源,亦是求因治本,是治疗崩漏的重要阶段。
3、复旧:
即固本善后,是巩固崩漏治疗的主要阶段,用于止血后恢复健康。
1)脾虚证:
补气摄血,固冲止崩—固冲汤
2)肾气虚:
补肾益气,固冲止血—加减苁蓉菟丝子丸=寄一盆熟狗肉归艾叶
3)肾阳虚:
温肾益气,固冲止血—右归丸
4)肾阴虚:
滋肾益阴,固冲止血—左归丸+二至丸=二至女贞与旱莲,桑椹熬膏和成圆
5)血虚热证:
养阴清热,固冲止血—上下相资汤
6)血实热证:
清热凉血,固冲止血—清热固经汤
7)血瘀证:
活血化瘀,固冲止血—逐瘀止血汤
37.痛经
【病机】痛经病在子宫、冲任,以“不通则痛”,或“不荣则痛”为主要病机。
1)气滞血瘀型:
理气行滞,化瘀止痛—膈下逐瘀汤
2)寒凝血瘀型:
温经散寒,化瘀止痛—少腹瘀汤汤
3)湿热蕴结型:
清热除湿,化瘀止痛—清热调血汤
4)气血虚弱型:
益气养血,调经止痛—圣愈汤=参芪四物汤
5)肾气亏损型:
补肾益精,养血止痛—益肾调经汤
38.绝经前后诸证
【病机】妇女将至绝经,肾气渐衰,天葵渐竭,冲任二脉虚衰,月经将断,生殖能力降低而至消失。
这本是妇女正常的生理衰退变化。
但由于体质因素,肾虚天葵竭的过程加剧或加深,或工作和生活的不同境遇,以及来自外界的环境刺激等影响,难以适应这一阶段的过渡,使阴阳失去平衡,脏腑气血不相协调,因而围绕绝经前后出现诸多的不适。
1)肾阴虚:
滋养育阴,佐以潜阳—左归丸+二至丸
2)肾阳虚:
温肾扶阳—右归丸
3)肾阴阳俱虚:
阴阳双补—二仙汤+二至丸
39.带下病
带下过多
【病机】主要病机是湿邪伤及任带二脉,使任脉不固,代脉失约。
湿邪是导致本病的主要原因,但有内外之别。
1)脾虚证:
健脾益气,升阳除湿—完带汤
2)肾阳虚:
温肾培元,固涩止带—内补丸
3)阴虚夹湿:
滋肾益阴,清热利湿—知柏地黄丸=六味地黄丸+知母黄柏
4)热毒蕴结:
清热解毒—五味消毒饮
5)湿热下注:
清热利湿,解毒杀虫—止带方
带下过少
【病机】主要病机是阴液不足,不能滋润**,肝肾亏损、血枯瘀阻是导致带下过少的主要原因
1)肝肾亏损:
滋补肝肾,养精益血—左归丸
2)血枯瘀阻:
补血益精,活血化瘀—小营煎
40.胎漏、胎动不安
【病机】主要病机是冲任损伤、胎元不固。
1)肾虚:
补肾健脾,益气安胎-寿胎丸=寿胎丸中用菟丝,寄生续断阿胶施
2)血热:
清热凉血,养血安胎-保阴煎=保阴煎中两地芩,柏草山药续断行
3)气血虚弱:
补气养血,固肾安胎-胎元饮=胎元八珍去苓芎,加入橘杜可固冲
4)血瘀:
活血消症,补肾安胎-桂枝茯苓丸+寿胎丸
41.肺炎喘嗽
【病机】小儿形气未充,肺脏娇嫩,卫外不固。
小儿感受风邪,外邪由口鼻或皮毛而入,侵犯肺卫,肺失宣降,清肃之令不行,致肺被邪束,闭郁不宣,化热烁津,练液成痰,阻于气道,肃降无权
1)风寒闭肺:
辛温宣肺,化痰止咳—华盖散
2)风热闭肺:
辛凉宣肺,清热化痰—银翘散+麻杏石甘汤
3)痰热闭肺:
清热涤痰,开肺定喘—(五虎汤=五虎汤清热定喘,细茶入麻杏石甘)+葶苈大枣泻肺汤
4)阴虚肺热:
养阴清肺,润肺止咳—沙参麦冬汤
5)肺脾气虚:
补肺健脾,益气化痰—人参五味子汤=四君子汤+麦姜枣
6)心阳虚:
温补心阳,救逆固脱—参附龙牡救逆汤=参附龙牡救逆汤,白芍炙草合成方
7)内陷厥阴:
平肝熄风,清心开窍—羚角钩藤汤+牛黄清心丸
42.小儿泄泻
【病机】主要病变在脾胃。
因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脾主运化水湿或水谷精微,若脾胃受病,则饮食入胃之后,水谷不化,精微不布,清浊不分,合污而下,致成泄泻。
1)伤食:
运脾和胃,消食化滞—保和丸
2)风寒:
疏风散寒,化湿和中—藿香正气散
3)湿热:
清肠解热,化湿止泻—葛根黄连黄芩汤
4)脾虚:
健脾益气,助运止泻—参苓白术散
5)脾肾阳虚:
温补脾肾,固涩止泻—附子理中汤+四神丸
6)气阴两伤:
健脾益气,酸甘敛阴—人参乌梅汤=人参乌梅淮山药,木瓜莲肉炙甘草
2)阴竭阳脱:
挽阴回阳,救逆固脱—生脉散+参附龙牡救逆汤
43.水痘
【病机】小儿水痘的发生为感受水痘时邪所致。
在气候变化、水痘流行期间易被感染。
1)邪伤肺卫:
疏风清热,利湿解毒—银翘散
2)邪炽气营:
清气凉营,解毒化湿—清胃解毒汤=清热解毒膏芩连,生地牡丹升麻全
44.痄腮(流行性腮腺炎)
【病机】病机为邪毒壅阻足少阳经脉,与气血相搏,凝滞于耳下腮部。
1)邪犯少阳:
疏风清热,散结消肿—柴胡葛根汤
2)热毒壅盛:
清热解毒,软坚散结—普济消毒饮
3)邪陷心肝:
清热解毒,熄风开窍—清瘟败毒饮
4)毒窜睪腹:
清肝泻火,活血止痛—龙胆泻肝汤
45.颈椎病
★牵引治疗:
通常用枕颌带牵引法。
牵引重量可逐渐增大到6-8kg,隔日或每日一次,每次30分钟。
理筋/药物/牵引/练功
46.腰椎间盘突出症
★牵引治疗:
主要采用骨盆牵引法,每侧各用10-15kg重量做牵引,并抬高床尾,增加对抗牵引的力量,每天牵引1次,每次约30分钟,10次为一个疗程。
按摩背部足太阳经穴/推压脊柱/推髋扳肩(推腰扳腿)/骨盆牵引
1、实热证:
实热高热面目红,汗出烦渴喜冷冰。
登高而歌或谵语,舌绛脉洪和神昏。
2、虚热证:
虚热骨蒸五心烦,盗汗乏力悸失眠。
头晕眼花腰酸痛,气短咽干痰少粘。
颧红无苔脉细数,育阴潜阳治可愈。
3、阴虚证:
阴虚内热颧唇红,盗汗少寐梦遗精。
五心烦热脉细数,舌红无苔卧不宁。
4、阳虚证:
阳虚外寒面唇白,自汗欲寐虚弱脉,身倦畏寒尿频数,阳痿带稀体无泽。
5、气虚证:
气虚五脏功能弱,呼吸气促语低微。
身疲肢倦食纳少,心悸筋缓目发黑。
头晕眼花腰酸痛,自汗脱肛内脏重
6、血虚证:
面唇舌甲无光华,心悸失眠手足麻,经少衍期脉虚细,头眩乏力眼昏花。
方剂学
第一单元解表剂
【麻黄汤】干妈贵姓—炙甘草麻黄(君)桂枝杏仁
【桂枝汤】桂枝汤三勺—桂枝(君)大枣生姜炙甘草白芍
【九味羌活汤】强风百草细秦川有苍生—羌活(君)防风苍术细辛白芷川芎黄芩生地甘草
【小青龙汤】少将为嘛甘心下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