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管理概论教案.docx
《信息管理概论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管理概论教案.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信息管理概论教案
信息管理概论教案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管理
教学内容:
(1)信息的基本概念
(2)信息的生命周期
(3)信息资源的基本概念
(4)信息管理的内涵
(5)信息管理的组织机构
教学要求:
掌握:
信息、信息资源、信息管理的基本概念
理解:
信息的生命周期、信息资源的社会功能与作用
了解:
信息管理的发展历程
1.1信息
1.1.1信息的含义
信息是客观存在的事物以及客观事物运动和变化的一种反映。
可以认为,信息是客观事物的特征通过一定物质载体形式的反映。
信息通过数据表示,数据在经过加工处理后变为对人们制定决策有价值的数据,才成为信息。
1.1.2信息的属性
1、客观性信息是事务在现实世界中存在和变化的客观反映。
因此,反映事务客观存在的信息具有客观性。
只有真实反映事务本来面貌的信息才具有使用价值,而虚假的信息不仅不具备使用价值,甚至造成决策结果的失误。
2、价值性信息具有使用价值。
信息虽然不是物质产品,但当它物化在信息载体上时,就形成一种资源。
信息的价值应受到充分的重视。
信息是商品。
信息与其他商品一样具有交换价值,又有别于普通的物质商品。
它不但本身具有成本、价格等商品要素,还能够影响市场中其它商品的价格和供需状况。
3、等级性根据管理层次的等级,信息可分为战略级、策略级和执行级。
4、可分享性信息与实物不同,具有可分享性或共享性,信息作为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资源,可为人类社会所共享。
5、可传输性信息可以通过各种传输手段向外传输。
信息传输的快慢直接影响信息的使用价值。
6、可再生性信息是有寿命的,随着时间的延长,信息的使用价值逐渐减少,甚至完全消失。
但是信息在不同的时间、地点以及使用目的的不同又会具有不同的意义,从而显示出新的使用价值。
因此,人们能够利用失去原有价值的信息,经过加工而得到新的信息。
信息是可以不断再生的资源。
1.1.3信息的分类
1、按照信息的内容,可将其分为自然信息和社会信息
自然信息是指自然界中客观存在的各种生物信息和非生命物质的物理信息;社会信息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为生存、生产和社会发展而产生、处理和利用的信息。
2、按照信息产生的先后和加工深度划分,可以分为零次信息、一次信息、二次信息、三次信息
零次信息是指在信息流动过程中未经过加工和组织的信息;一次信息是以零次信息为基础,对自然状态和社会表象的信息以及大脑存储的信息进行粗加工后,经过各种方式表达的信息;二次信息是指在一次信息基础上,进行加工整理和提炼压缩所得到的产物;三次信息是用一定的方法对大量的二次信息进行再加工,产生的系统化成果。
3、按照认识主体的观察过程进行划分,可分为实在信息、先验信息和实得信息
实在信息是指某个事物实际所具有的信息;先验信息是指某主体在实际观察该事物之前已经具有的关于该事物的信息;实得信息是某主体在观察该事物的过程中实际获得的关于该事物的信息。
4、按照主体的认识层次,可以将信息分为语法信息、语义信息、语用信息
语法信息是指只考虑事物运动的状态与状态改变的方式本身,而不考虑信息的内容及效果,它是最抽象、最基本的层次;语义信息是指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的逻辑含义,是信息认识过程的第二个层次;语用信息是指事物运动状态及状态改变方式的效用、价值与目的,是信息认识过程的最高层次。
1.1.4信息的生命周期
信息的生命周期包括四个重要的子过程,分别是信息产生的过程、信息获取的过程、信息再生的过程、信息施效的过程。
在整个信息的生命周期中,信息遵循着一定的传递规律,并且在此信息传递过程中,系统始终遵守着一个优化或自组织的规律。
对信息的生命周期进行细化,可以形成信息运动的典型模型,如图1.1所示。
1.2信息资源
1.2.1信息资源的概念
狭义的信息资源把信息资源等同于知识、资料和消息,即只是指信息本身的集合。
准确地说,狭义的信息资源仅仅指信息内容,指信息本身或信息的集合。
广义的信息资源认为信息资源是一个贯穿于人类社会信息活动中的从事信息生产、分配、交换、流通、消费的全过程的多要素集合,包括信息劳动的对象——信息,信息劳动的设备——计算机等工具,信息劳动的技术——网络、通信和计算机技术等信息技术手段,信息劳动者——信息专业人员等。
1.2.2信息资源的特征
信息资源作为经济资源,具有其一般性特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作为生产要素的人类需求性传统的物质经济活动主要依赖于物质原料、劳动工具、劳动力等物质资源和能源资源的投入,而现代信息经济则主要依赖信息、信息技术、信息劳动力等信息资源的投入。
2、稀缺性信息资源同物质资源和能源资源一样,同样具有稀缺性。
3、使用方向的可选择性信息资源与经济活动相结合,使信息资源具有很强的渗透性,可以广泛渗透到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
同一信息资源可以作用于不同的信息对象,并产生多种不同的作用效果。
另一方面,信息资源又具有其它经济资源所不具备的特殊功能,这些独有的特征包括:
1、共享性在对某一数量的物质资源或能量资源加以利用时,一部分人利用多了,其他人就只能少利用或不利用。
信息资源则不存在这样的竞争关系。
2、时效性一条及时的信息可能价值连城,而一条过时的信息则可能一文不值。
3、生产和使用中的不可分性信息生产者为一个用户生产一组信息与为许多用户生产同一组信息比起来,两者花费的努力几乎没有什么差别。
同时,作为一种资源的信息在使用中也具有不可分性。
4、驾驭性信息资源具有开发和驾驭其它资源的能力。
不论是物质资源还是能量资源,其开发和利用都有赖于信息的支持。
1.2.3信息资源的社会功能与作用
1、经济功能其主要用途可归纳为:
运用信息可以使非资源转化为资源创造财富;使用信息取代劳动力、资金、材料等资源创造财富,实现经济效益倍增;直接让信息作为商品在市场流通中创造财富;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缩短信息流动时间实现财富增值;通过信息进行科学决策、减少失误并创造财富。
2、管理与协调功能在企业中,信息的管理与协调功能主要表现为协调和控制企业的人、财、物、设备和管理方法,以实现企业的目标。
3、选择与决策功能信息的选择与决策功能广泛作用于人类选择与决策的各个环节。
没有信息就无任何选择和决策;没有信息的反馈,选择和决策就无优化可言。
4、研究与开发功能在人类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活动中,信息具有活化知识、生产新知识的功能。
与经济活动相结合,使信息资源具有很强的渗透性,可以广泛渗透到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
同一信息资源可以作用于不同的信息对象,并产生多种不同的作用效果。
另一方面,信息资源又具有其它经济资源所不具备的特殊功能,这些独有的特征包括:
1、共享性在对某一数量的物质资源或能量资源加以利用时,一部分人利用多了,其他人就只能少利用或不利用。
信息资源则不存在这样的竞争关系。
2、时效性一条及时的信息可能价值连城,而一条过时的信息则可能一文不值。
3、生产和使用中的不可分性信息生产者为一个用户生产一组信息与为许多用户生产同一组信息比起来,两者花费的努力几乎没有什么差别。
同时,作为一种资源的信息在使用中也具有不可分性。
4、驾驭性信息资源具有开发和驾驭其它资源的能力。
不论是物质资源还是能量资源,其开发和利用都有赖于信息的支持。
1.3信息管理
1.3.1信息管理的内涵
关于信息管理的内涵,国内外众多学者给出了不同的观点和看法。
本书认为,信息管理就是借助于信息技术,充分运用经济、人文等手段,对社会中存在的各种类型的信息资源及信息活动加以管理,以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作用,实现它的价值,并带来效益。
在这里,管理包括对信息资源进行规划、组织、配置、传递、利用、反馈和评估。
信息管理不但是一种管理的思想,也是一种管理的技术手段,在某种程度上说,它还是一个系统。
从综合角度看,信息管理的基本内容包括:
1、信息资源开发、调配与组织管理
2、信息传递与交流组织
3、信息的揭示、控制与组织
4、信息研究、咨询与决策组织管理
5、信息技术管理
6、信息系统管理
7、信息服务与用户管理
8、信息经济管理
1.3.2信息管理的特征与层次
从信息管理的层次上来看,可以将信息管理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
1、微观层次的信息管理
微观的信息管理更加贴近普通人对信息管理的理解,它所研究和处理的是具体的信息产品的形成和制作过程。
在此过程中,始终贯穿其中的是对信息产品与制作过程的评估、反馈及其管理。
2、中观层次的信息管理
中观层次的信息管理面向的不是一件件具体的信息产品,而是处于社会中的具体的信息系统。
如何规划与运营好企业内部的信息资源,是中观层次的信息管理所关注的问题。
3、宏观层次的信息管理
宏观层次的信息管理是从整个社会系统角度来看的,它主要是指对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信息产业的管理。
信息产业所涉及的范畴比较宽,领域比较广,行业比较多,如何通过对它们的有效管理,提高行业的信息化水平,进而提高整个社会的信息化水平等,都是宏观信息管理所要研究的问题。
1.3.3信息管理的发展历程
纵观人类信息管理活动所采用的手段与方法,基本上可以将它分为三个时期:
古代信息管理活动时期、近代信息管理活动时期和现代信息管理活动时期。
一、古代信息管理活动时期
总体看来,古代时期的信息管理活动,没有形成社会规模;社会信息资源数量有限,并且以纸质手抄本及印刷本为主;信息存储的方式是封闭的、私有化的;信息管理的手段与方法以手工为主,创造出了适用于当时的信息资源状况的独特方法,并且将此方法与学术研究及其方法结合在一起;文献资源的所有者主要是官方指定的官员,是信息管理的主体,完成信息管理活动,执行信息管理行为。
二、近代信息管理活动时期
近代信息管理活动时期应该是从机器大生产代替手工生产、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成为世界主流社会形态后开始的。
图书馆的出现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将信息管理的目的从简单的“藏”发展到“藏”与“用”相结合。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图书馆四项职能是:
保存人类文化遗产,社会信息流整序,传递情报,启发民智的文化教育。
在这里,最重要的当属社会信息流的整序职能。
从事信息管理的是专业的信息管理人员,主要集中于图书馆中,被称为图书馆员。
这一阶段,以文献信息为中心,图书馆为主要场所,由专门的信息管理专业人员所创造的一系列技术手段成为信息管理的主要方法,同时出现了针对信息收集、处理、保存、利用等过程的解释。
三、现代信息管理活动时期
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为标志,信息管理活动进入了第三个阶段——现代信息管理活动时期。
现代信息管理活动时期的信息管理理念和信息管理技术水平及手段与古代、近代时期有本质的区别。
信息技术在信息管理活动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主导着信息管理各时期的发展。
图书馆在这一时期继续扮演着社会信息流整序的职能,但它已经不再是唯一具有此类社会职能的信息管理机构,社会上出现了相对于图书馆来说,功能与目的皆不同的各类型信息管理机构,如咨询公司、企业管理公司、调查公司等。
现代的信息管理已经大大超越了古代和近代时期对信息管理的理解框架,发生了质的认识变化;信息管理的内涵与外延都得到了扩大,不同的部门和领域均不得不面对信息管理的挑战;信息管理技术充分利用了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突破了传统处理文献的信息管理技术范围;信息管理人员更加技术化、专业化、专门化,他们在组织内部被称为CIO或CKO,已经成为社会组织中的一个阶层。
第二章信息管理的技术基础
教学内容:
(1)信息技术的概念与体系结构
(2)信息技术的类型
(3)各种类型的信息系统
(4)信息安全的概念
(5)信息安全管理的概念及体系结构
(6)信息安全管理技术
教学要求:
掌握:
信息技术、信息系统、信息安全的基本知识,各类信息系统的特点
理解:
信息技术的体系结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了解:
信息安全管理现状,信息安全管理的发展与国内外标准
2.1.1信息技术的概念
信息技术是指能够扩展人的信息器官功能,完成信息获取、传递、处理、利用等功能的一种技术。
从广义来讲,信息技术是指扩展人类信息器官功能的一类技术的总称。
这些信息器官及其扩展主要包括以下4类:
感觉器官、神经系统、思维器官、效应器官。
这些信息器官及其扩展主要包括以下4类:
1.感觉器官
感觉器官包括视觉器官、听觉器官、嗅觉器官、味觉器官、触觉器官和平衡感觉器官等。
主要功能是获取信息。
对其扩展就形成了感测技术,如显微镜、望远镜等。
2.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又可以被分为导入神经网络和导出神经网络等。
主要功能是传递信息。
对其扩展就形成了通信技术,如卫星通信、无线通信等。
3.思维器官
思维器官包括记忆系统、联想系统、分析推理和决策系统等。
主要功能是加工和再生信息。
实际上它担负着存储信息、检索信息、加工信息和再生信息的复杂任务。
对其扩展就形成了可以辅助人类思维的计算机智能技术。
4.效应器官
效应器官包括操作器官(手)、行走器官(脚)和语言器官(口)等。
主要功能是应用信息。
通过信息对外部环境进行干预和调节。
对其扩展就形成了效用技术,包括控制技术、显示技术等。
目前,比较重要的控制技术有人机接口、机器人等技术。
人类的这4类信息器官和它们的信息功能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这种有机的联系使它们能够执行一种整体性的高级功能——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所需的智力功能。
这种高级的整体性功能不是每个个别器官功能的简单相加,它体现了一个著名的系统学原理,即整体大于部分和。
从狭义来讲,信息技术是借助以微电子学为基础的计算机技术和电信技术的结合而形成的手段,对声音、图像、文字、数字和各种传感信号的信息进行获取、加工处理、存储、传播和使用的能动技术。
这个定义强调了信息技术的现代性和高科技含量。
2.1.2信息技术的体系结构
信息技术的体系包括4个基本层次:
主体技术层次、应用技术层次、支撑技术层次和基础技术层次。
这4个层次之间的关系如图2-1所示。
1、信息技术的基础技术
信息技术的基础技术主要是指新材料技术和新能量技术(不仅是新能源技术,还有新的能量转换和能量控制技术等)。
2、信息技术的支撑技术
信息技术(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技术主要是指机械技术、电子与微电子技术、激光技术和生物技术等。
3、信息技术的主体技术
信息技术的主体技术就是感测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与智能技术和控制技术。
这几个概念已经在前面论述过,这里就不再赘述。
4、信息技术的应用技术
信息技术的应用技术包括信息技术在工业、农业、国防、交通运输、科学研究、文化教育、商业贸易、医疗卫生、体育运动、文学艺术、行政管理、社会服务及家庭劳作等各个领域的应用。
通常把这个层次体系中最上面的两个层次(即主体技术和应用技术)称为应用信息技术,或者简称为信息技术,而下面两个层次(即支撑技术和基础技术)一般则不被称为信息技术,只有在某些必要的场合,才把它包含到广义的信息技术概念中去。
2.2信息技术的类型
1、按信息技术的物化形态可将信息技术区分为硬技术和软技术。
硬技术是指已经或即将固化为实物的信息技术,其常以信息产品的形态存在,如计算机、手机、卫星、交换机等。
软技术是指不具有物质承载者,而呈现出一种知识体系、方法规则的形态的技术,如编程语言、各类信息检索技术、信息组织技术、产品加工技术等。
它们是支持硬技术运行的基础。
硬技术和软技术在很多情况下并不存在明显的界限,因为很多软技术从保护知识产权以及使用的方便性考虑,而将其固化成硬技术,成为一个硬件。
2、按信息技术的运用流程可将信息技术区分为信息获取技术、信息传递技术、信息存储技术、信息检索技术、信息服务技术等。
3、按信息技术的专门用途可将信息技术区分为网络技术、卫星技术、广播技术、电视技术、电讯技术等。
4、按信息技术的拟人特征可将信息技术区分为与人的信息器官功能相对应的感测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等。
5、按信息技术扩展人类信息器官的功能,可将信息技术区分为广义和狭义技术两大类。
广义技术包括信息技术体系结构的四个层次,狭义的信息技术包括主体技术和应用技术。
关于现代信息技术的主要构成,有所谓1C、2C、3C和4C的说法:
1C=Computer
2C=Computer+Communication
3C=Computer+Communication+Control
3C=Computer+Communication+Consumer
3C=Computer+Communication+Content
4C=Computer+Communication+Control+Collection
2.2.1计算机技术
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表2-1展示了计算机发展历程中不同时代计算机的主要特点。
表2-1计算机发展历程及特点
代
起始年份
逻辑元件
存储器
软件
特点
第一代
1946-1956
电子管
磁鼓、磁芯
机器语言、汇编语言
体积大、耗电多、运行速度和可靠性不高
第二代
1957-1964
晶体管
内存:
磁芯
外存:
磁盘
高级语言、操作系统
体积大大减小、运算速度、可靠性高
第三代
1965-1970
集成电路
半导体
Pascal、Cobol、C等编程语言和关系数据库管理软件为标志的结构化软件
总体性能较第二代有大幅提升;计算机设计呈现标准化、通用化和序列化
第四代
20世纪70年代后
大规模集成电路
半导体
操作系统日趋成熟,图形用户界面,面向对象技术的诞生,C++和Java等高级语言的问世
运算速度、容量、性能、可靠性和性价比较第三代有大幅提升;计算机发展呈现多极化、网络化和智能化
第五代
未来
神经元
多元化
支持人工智能、神经网络
速度更快、容量更大、性能更好
二、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计算机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部分组成。
(一)计算机硬件系统
计算机硬件是指组成—台计算机的各种物理装置,它们是由各种实在的器件所组成。
直观地看,计算机硬件是一大堆设备,它是计算机进行工作的物质基础。
一般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系统包括以下几部分:
1、中央处理器
中央处理器简称CPU,它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主要包括运算器和控制器两个部件。
2、存储器
存储器是用来存储微型计算机工作时使用的信息(程序和数据)的部件。
计算机的存储器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叫内部存储器(简称内存或主存);另一类叫外部存储器(简称外存)。
内存储器是由半导体器件构成的。
从使用功能上分,有随机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
外存通常是磁性介质或光盘,像硬盘,软盘,磁带,CD等,能长期保存信息,并且不依赖于电来保存信息,容量大,便于计算机间的信息交流。
3、输入输出设备
输入设备是外界向计算机传送信息的装置。
在微机系统中,常用的输入设备有键盘,鼠标以及扫描仪等。
输出设备的作用是将计算机中的数据信息传送到外部媒介,并转换为某种人们需要的表示形式。
在微机系统中,最常用的输出设备是显示器和打印机。
有时根据需要还可以配置绘图仪等输出设备。
(二)计算机软件
计算机软件是指在硬件设备上运行的各种程序以及有关的资料。
所谓程序实际上是用于指挥计算机执行各种动作以便完成指定任务的指令集合。
计算机软件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大类。
1.系统软件
系统软件是指管理、监控和维护计算机资源的软件,是负责协调和控制整个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和各种程序间活动和功能的程序集合。
常见的系统软件有操作系统、语言处理系统、数据库系统、分布式软件系统和人机交互系统等。
2.应用软件
应用软件是指除了系统软件以外的所有软件。
是用户利用计算机及其提供的系统软件为解决各种实际问题而编制的计算机程序。
常见的应用软件有文字处理软件、数据处理软件、图形处理软件、辅助类软件、网络应用软件及游戏软件等。
三、计算机的应用
目前计算机的应用领域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科学计算
(二)信息管理
(三)工业应用
(四)科学实验
(五)模拟系统
(六)网络通信
(七)家庭应用
2.2.2通信技术
现代通信技术的主要任务是通过一定的媒介将承载一定信息的信号从一点快速准确地传递到另一点。
人类社会通信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从古代的烽火、信鸽和驿站,到近代的邮政、电报、电话、广播和电视,到现代的卫星、光纤和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进程。
现代通信技术主要包括数字通信、卫星通信、微波通信、光纤通信等。
宽带网络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第二代互联网和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发展。
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紧密结合,使信息处理和信息传递逐渐走向一体化的发展方向。
2.2.3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计算机网络是按照网络协议,将地球上分散的、独立的计算机相互连接的集合。
连接介质可以是电缆、双绞线、光纤、微波、载波或通信卫星。
计算机网络具有共享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的功能,具有对共享数据资源集中处理及管理和维护的能力。
一般按网络范围划分为:
1、局域网(LAN)局域网的地理范围一般在10千米以内,属于一个部门或一组群体组建的小范围网,例如一个学校、一个单位或一个系统等。
2、城域网(MAN)城域网介于LAN和WAN之间,其范围通常覆盖一个城市或地区,距离从几十千米到上百千米。
3、广域网(WAN)广域网涉辖范围大,一般从几十千米至几万千米,例如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或洲际网络,此时用于通信的传输装置和介质一般由电信部门提供,能实现较大范围的资源共享。
信息系统的理解应该有两个角度:
一是作为技术的信息系统,如MIS、OA、DSS;另一方面可以将它理解为与社会信息行业相关的行政隶属关系系统,如咨询行业系统、科技信息研究系统等,我们所要研究的是作为技术的信息系统。
2.3.1信息系统概述
信息系统是以加工处理信息为主的人造系统。
它由人、硬件、软件、数据和规程组成,目的是及时、正确地收集、加工、存储、传递和提供信息,实现组织中各项活动的管理、调节和控制。
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是对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存储、维护、检索和输出,并且能向有关人员提供有用的信息,从而实现其提供决策支持的目的。
信息系统的功能同时反映出信息被加工处理的若干阶段,这些阶段构成了信息循环和信息的生命周期。
2.3.2信息系统类型
一般可以把信息系统分成6种不同的类型,即事务处理系统(TPS)、办公自动化系统(OAS)、管理信息系统(MIS)、决策支持系统(DSS)、高层支持系统(ESS)、企业间信息系统(IOIS)。
这些不同类型的管理信息系统都有自己的特点。
有关这些不同类型的管理信息系统的输入、输出、处理过程和典型用户的描述如表2-2所示。
类型
输入
处理过程
输出
典型用户
TPS
事务数据、事件
分类,存储,排序,合并,插入,修改
详细的报告,处理过程的数据等
业务操作人员,管理人员
OAS
通知、文件
字处理,文档管理,调度安排,通信联系,存储,获取
文档,计划,备忘录,管理报告
办公室人员
MIS
处理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