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八年级语文上册快乐晨读新人教.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664242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44.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鄂尔多斯八年级语文上册快乐晨读新人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鄂尔多斯八年级语文上册快乐晨读新人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鄂尔多斯八年级语文上册快乐晨读新人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鄂尔多斯八年级语文上册快乐晨读新人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鄂尔多斯八年级语文上册快乐晨读新人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鄂尔多斯八年级语文上册快乐晨读新人教.docx

《鄂尔多斯八年级语文上册快乐晨读新人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鄂尔多斯八年级语文上册快乐晨读新人教.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鄂尔多斯八年级语文上册快乐晨读新人教.docx

鄂尔多斯八年级语文上册快乐晨读新人教

快乐晨读

(1)

赠从弟

魏晋:

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庭中有奇树》

1.诗意理解:

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

风声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是如此的刚劲!

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

难道是松树没有遭遇凝重的寒意?

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

2.诗歌赏析:

见课本

3.理解默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合作复习。

6.主题拓展背诵。

《咏松》

(清)陆惠心

瘦石寒梅共结邻,亭亭不改四时春。

须知傲雪凌霜质,不是繁华队里身。

《咏松》陈毅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快乐晨读

梁甫行曹植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墅。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1.诗意理解:

八方的气候各不相同,千里之内的风雨形态不一。

海边的贫民多么艰苦啊,破旧的草屋是他们的栖身之地。

妻子和儿子像禽兽一样生活,盘桓在险阻的山林里。

简陋的柴门如此冷清,狐兔在周围自由穿梭毫无顾忌。

2.诗歌赏析:

见课本

3.理解性默写:

4.合作复习。

5.拓展阅读: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译文:

戍楼上的更鼓声隔断了人们的来往,边塞的秋天里,一只孤雁正在鸣叫。

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

有兄弟却都分散了,没有家无法探问生死。

寄往洛阳城的家书常常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没有停止。

 

快乐晨读

(2)

浣溪沙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1.诗意理解:

听一支新曲喝一杯美酒,还是去年的天气旧日的亭台,西落的夕阳何时再回来?

那花儿落去我也无可奈何,那归来的燕子似曾相识,在小园的花径上独自徘徊。

2.赏析:

见课本

3.默写:

,。

4.拓展延伸

(一):

三五七言/秋风词

唐代:

李白

秋风清,秋月明,

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

此时此夜难为情!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

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

极。

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译文:

秋风冷清,秋月明朗。

风中的落叶时聚时散,寒鸦本已栖息,又被明月惊起。

朋友盼着相见,却不知在何日,这个时节,这样的夜晚,相思梦难成。

走入相思之门,知道相思之苦。

永远的相思永远的回忆,短暂的相思却也无止境。

早知相思如此的在心中牵绊,不如当初就不要相识。

注释

⑴落叶聚还(huán)散:

写落叶在风中时而聚集时而扬散的情景。

⑵寒鸦:

《本草纲目》:

“慈鸟,北人谓之寒鸦,以冬日尤盛。

⑶绊(bàn):

牵绊,牵扯,牵挂。

5.拓展延伸

(二):

清平乐·春归何处

宋代:

黄庭坚

春归何处。

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

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

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译文:

春天回到了哪里?

找不到它的脚印,四处一片沉寂,如果有人知道春天的消息,喊它回来同我们住在一起。

谁也不知道春天的踪迹,要想知道,只有问一问黄鹂。

那黄鹂千百遍地宛转啼叫,又有谁能懂得它的意思?

看吧,黄鹂鸟趁着风势,飞过了盛开的蔷薇。

注释

1、寂寞:

清静,寂静。

2、无行路:

没有留下春去的行踪。

行路,指春天来去的踪迹。

3、唤取:

换来。

4、谁知:

有谁知道春的踪迹。

5、问取:

呼唤,询问。

取,语助词。

6、黄鹂(lí):

黄鹂:

又叫黄莺、黄鸟。

身体黄色自眼部至头后部黑色,嘴淡红色,啼声非常悦耳,食森林中的害虫。

益鸟。

7、百啭:

形容黄鹂宛转的鸣声。

啭,鸟鸣。

8、解:

懂得,理解。

9、因风:

顺着风势。

 

快乐晨读(3)

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

宋代:

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1.诗意理解:

译文

西湖风光好,驾轻舟划短桨多么逍遥。

碧绿的湖水绵延不断,长堤上花草散出芳香。

隐隐传来的音乐歌唱,像是随

着船儿在湖上飘荡。

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不觉得船儿在前进,只见微微的细浪在船边荡漾。

看,被船儿惊起的水鸟,正掠过湖岸在飞翔。

2.创作背景:

公元1049年(宋仁宗皇祐元年),欧阳修移知颍州,“爱其民淳讼简而物产美,土厚水甘而风气和,于是慨然已有终焉之意也。

迩来俯仰二十年间······思颍之念未尝少忘于心,而意之所存亦时时见于文字也”(《思颍诗后序》)。

并与梅尧臣相约,买田于颍,以便日后退居。

公元1067年(宋英宗治平四年),欧阳修出知亳州,特意绕道颍州,“盖将谋归休之计也。

乃发旧稿,得自南京以后诗十余篇,皆思颖之作,以见予拳拳于颖者非一日也”(《思颍诗后序》)。

数年后,终于以观文殿学士、太子少师致仕,得以如愿归居颍州。

几次游览后,创作了《采桑子》十首。

2.赏析:

见课本。

3.默写。

4.拓展延伸:

采桑子·何人解赏西湖好

宋代:

欧阳修

何人解赏西湖好,佳景无时。

飞盖相追。

贪向花间醉玉卮。

谁知闲凭阑干处,芳草斜晖。

水远烟微。

一点沧洲白鹭飞。

译文:

谁能看得懂西湖的美丽?

西湖任何时候都是美景。

驱车去追寻。

只愿在花丛绿树中饮酒贪欢。

谁知道随意站立在那水气交错的迷离之中,绿草斜阳正美。

水波幽远,烟雾飘渺,白鹭飞来,仿佛水滨之间只有一点。

注释:

(1)采桑子:

词牌名,又名“丑奴儿令”、“罗敷艳歌”、“罗敷媚”。

四十四字,前后片各三平韵。

(2)飞盖相追:

化用曹植《公讌》诗:

“清夜游西园,飞盖相追随。

”盖:

车篷;飞盖指奔驰的马车。

(3)玉卮:

玉做的杯子。

卮:

饮酒的圆形器皿。

(4)阑干:

“阑干”最早指一种竹子木头或者其他东西编织的一种遮挡物。

后来就引申为纵横交错的样子,这里指水气交错的样子。

(5)晖:

阳光。

(6)沧洲:

水边的陆地。

 

 

快乐晨读(4)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

宋代:

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

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1.创作背景:

靖康之难,汴京沦陷,二帝被俘。

朱敦儒仓猝南逃金陵,总算暂时获得了喘息机会。

这首词就是他客居金陵,登上金陵城西门城楼所写的。

2.诗意理解:

南京城上西楼,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

万里的长江在夕阳下流去。

金人侵占中原,官僚们散了,什么时候收复国土?

试请悲风吹泪过扬州。

3.默写:

4.拓展延伸:

江城子·画楼帘暮卷新晴

宋代:

卢祖皋

画楼帘幕卷新晴。

掩银屏。

晓寒轻。

坠粉飘香,日日唤愁生。

暗数十年湖上路,能几度,著娉婷。

年华空自感飘零。

拥春酲。

对谁醒。

天阔云间,无处觅箫声。

载酒买花年少事,浑不似,旧心情。

译文:

画楼上卷起了幕帘,展开一片新晴,清晨的寒意很轻微,我掩紧银白色的屏风。

坠落的一片片花瓣飘来淡淡的清香,天天都令人产生愁情。

暗暗地计算着十年间西湖上往返行程,有几次能遇着美丽姑娘的钟情,能与佳人幽欢尽兴。

我徙然感到韶华易逝,容华凋零,终日在春酒中留连光景。

没有知心的人可以交谈,对谁人也用不着清醒。

天大地大,无处可以再次寻找那悠扬欢乐的箫声。

即使也跟年轻时那样买花携酒,但是却完全没有了当时的那种心情。

娉婷(pīngtíng):

姿态美好貌。

这里借指美人。

东坡词:

“如有意,慕娉婷。

酲(chéng):

醉酒

快乐晨读(5)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宋代: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1.诗意理解:

记得一次溪亭饮酒到日暮,喝得大醉回家找不着了道路。

兴尽之后很晚才往回划船,却不小心进入了荷花深处。

怎么渡,怎么渡?

(最

终)惊起水边满滩鸥鹭。

2.创作背景:

这首《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是李清照的早期之作,较为可信的时间当是李清照到达汴京之后尚未出嫁之前。

这段时间李清照身居闺中,不免会回忆起少时游玩的情形,那些场景在她的脑海中一再出现,对那些生活的怀念之情与日俱增,使得作者感到诗兴大发,于是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小令。

3.默写:

4拓展延伸:

李清照词以其真实的情感,表达了女性生活中的种种喜怒哀乐与悲欢离合。

她的词婉约、清新、忧愤、深沉;她的词倾诉真挚情,善用白描法,熔炼家常语。

前期的词主要写少女少妇的生活,通过一种清新活泼的少妇思夫的意象给我们展现了一个纯情的意境。

后期的词,由于时代的变迁带来个人命运的变化,李清照的作品多表现一种孤寂愁苦的意象。

她的文学创作具有鲜明独特的意象,居婉约派之首。

正是从这些词中,我们感受到了一位才华横溢、忠于爱情,在悲苦屈辱面前不低头的光彩动人的女性形象。

前期作品:

《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划金钩溜,和羞走。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译文:

春日,清晨,花园内。

绿杨掩映着秋千架,架上绳索还在悠悠地晃动。

年轻的女词人刚刚荡完秋千,两手有气无力,懒懒地下垂。

在她身旁,瘦瘦的花枝上挂着晶莹的露珠;在她身上,涔涔香汗渗透着薄薄的罗衣。

花与人相衬,显得格外的娇美。

蓦然间,进来一位客人。

她猝不及防,抽身便走,连金钗也滑落下来。

客人是谁?

词中未作正面描写,但从词人的反应中可以知道,他定是位风度翩翩的少年。

词人走到门口,又强按心头的激动,回眸偷觑那位客人的丰姿。

为了掩饰自己的失态,她嗅着青梅,边嗅边看,娇羞怯怯,昵人无邪。

中期作品:

李清照和赵明诚结婚后,夫妻感情甚好,生活十分美满。

夫妻博学多才,情投意合,非常般配。

爱情使李清照的美好人生更上了一层楼。

李清照的词充满了爱的甜美,两人一经离别,两地相思,这是不难理解的。

例如: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译文:

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

轻轻的脱下罗绸外裳,一个人独自躺上眠床。

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

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

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花,自顾地飘零,水,自顾地漂流。

一种离别的相思,牵动起两处的闲愁。

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词中有流淌出来的甜蜜、温馨,亦有对自己月容花貌的充分自信。

离愁别绪,欲说还羞。

这是夫妻小别,赵明诚在外地为官,李清照切切思念。

爱之愈深,思之愈切。

简单平易的语言,却把一个闺中多情女子的形象鲜明丰满地勾勒了出来。

后期作品:

公元1127年是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是政治变化巨大的一年。

金人的金戈铁马搅乱了李清照平静幸福的生活,随着赵宋的命运一同南渡,政局的巨大改变使李清照不得不面对现实,民族危机直接影响到她的生活,她的爱国主义思想因此受到刺激而发生强烈的反映。

1129年,李清照的丈夫——明诚病故,从此,李清照被迫走上了流亡的道路,她承受着国破家亡的痛苦,流落到江南,开始了凄苦孤寂的晚年生活。

  正因为如此,李清照后期词的词风发生了转变,转变为缠绵哀婉、沉郁悲伤,演绎了她后半生孤苦,文如其人。

李清照后半期的代表作是: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译文:

苦苦地寻寻觅觅,却只见冷冷清清,怎不让人凄惨悲戚。

乍暖还寒的时节,最难保养休息。

喝三杯两杯淡酒,怎么能抵得住早晨的寒风急袭?

一行大雁从眼前飞过,更让人伤心,因为都是旧日的相识。

园中菊花堆积满地,都已经憔悴不堪,如今还有谁来采摘?

冷清清地守着窗子,独自一个人怎么熬到天黑?

梧桐叶上细雨淋漓,到黄昏时分,还是点点滴滴。

这般情景,怎么能用一个“愁”字了结!

 

快乐晨读(6)

赠从弟

魏晋:

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庭中有奇树》

1.诗意理解:

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

风声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是如此的刚劲!

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

难道是松树没有遭遇凝重的寒意?

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

2.诗歌赏析:

见课本

3.理解默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合作复习。

6.主题拓展背诵。

《咏松》

(清)陆惠心

瘦石寒梅共结邻,亭亭不改四时春。

须知傲雪凌霜质,不是繁华队里身。

《咏松》陈毅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快乐晨读

梁甫行曹植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墅。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1.诗意理解:

八方的气候各不相同,千里之内的风雨形态不一。

海边的贫民多么艰苦啊,破旧的草屋是他们的栖身之地。

妻子和儿子像禽兽一样生活,盘桓在险阻的山林里。

简陋的柴门如此冷清,狐兔在周围自由穿梭毫无顾忌。

2.诗歌赏析:

见课本

3.理解性默写:

4.合作复习。

5.拓展阅读: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

  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

  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

  况乃未休兵。

译文:

戍楼上的更鼓声隔断了人们的来往,边塞的秋天里,一只孤雁正在鸣叫。

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

有兄弟却都分散了,没有家无法探问生死。

寄往洛阳城的家书常常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没有停止。

 

快乐晨读(7)

《野望》

作者:

(唐)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作者及写作背景:

王绩(约590~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隋末举孝廉,除秘书正字。

不乐在朝,辞疾,复授扬州六合丞。

时天下大乱,弃官还故乡。

唐武德中,诏以前朝官待诏门下省。

贞观初,以疾罢归河渚间,躬耕东皋,自号“东皋子”。

性简傲,嗜酒,能饮五斗,自作《五斗先生传》,撰《酒经》、《酒谱》。

其诗近而不浅,质而不俗,真率疏放,有旷怀高致,直追魏晋高风。

律体滥觞于六朝,而成型于隋唐之际,无功实为先声。

王绩入唐后以秘书省正字待诏门下省,不久辞官还乡。

贞观中出为太乐丞,旋又告归。

此诗当作于诗人辞官隐居东皋(在今山西河津)之时。

2.诗意理解:

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猎物驰过我的身旁。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

3.诗歌赏析:

 全诗洗尽铅华,为唐初诗苑吹进一股清新的气息,是王绩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写的是山野秋景。

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皋是水边地。

东皋,指他家乡绛州龙门的一个地方。

他归隐后常游北山、东皋,自号“东皋子”。

“徙倚”是徘徊的意思。

“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诗风疏朴自然,于平淡中表现出诗人"相顾无相识"的抑郁苦闷的心情,同齐梁以来绮靡浮艳的文学风习大异其趣。

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

4.理解默写: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合作复习:

《过故人庄》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6.主题拓展背诵:

《感遇·其一》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注释】葳蕤(wēiruí):

枝叶茂盛而纷披。

  坐:

因而。

  本心:

天性。

【赏析】此诗系张九龄遭谗贬谪后所作《感遇》十二首之冠首。

诗借物起兴,自比兰桂,抒发诗人孤芳自赏,气节清高,不求引用之情感。

诗一开始用整齐的偶句,以春兰秋桂对举,点出无限生机和清雅高洁之特征。

三、四句写兰桂充满活力却荣而不媚,不求人知之品质。

上半首写兰桂,不写人。

五、六句以“谁知”急转引出与兰桂同调的山中隐者来。

末两句点出无心与物相竞的情怀。

全诗一面表达了恬淡从容超脱的襟怀,另一面忧谗惧祸的心情也隐然可见。

诗以草木照应,旨意深刻,于咏物背后,寄寓着生活哲理。

 

快乐晨读(8)

《黄鹤楼》

作者:

崔颢(唐)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1.作者及写作背景:

崔颢(704~754),汴州(开封)人。

少年为诗,意浮艳,多陷轻薄;后来的边塞生活使他的诗风大变,风骨凛然,雄浑奔放,有《崔颢集》。

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

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

既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

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亮而不拗口。

真是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

传说李白登此楼,目睹此诗,大为折服。

说: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黄鹤楼中国历史上的三大名楼之一,一百年前被大火焚毁;1985年它又重新屹立在长江之滨。

昔日的黄鹤楼有“天下绝景”之称,今日的黄鹤楼更雄伟、壮丽。

据史料记载,黄鹤楼始建于三国。

1700多年来,屡建屡毁,仅明清两代,就被毁7次,重建和维修了10次。

有“国运昌则楼运盛”之说。

2.诗意理解:

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

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

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

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3.诗歌赏析:

4.理解默写:

《黄鹤楼》以写景出名的诗句是:

,。

黄鹤一去(),白云千载()。

表现游子的悲苦心情的诗句是:

与此诗句有相同意境的《天净沙·秋思》中的句子。

5.合作复习:

《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6.主题拓展背诵:

《回乡偶书》贺知章

其一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cuī。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其二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快乐晨读(9)

《使至塞上》

作者: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作者及写作背景: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

苏轼评价其: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

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

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

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

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公元736年(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吐蕃发兵攻打唐属国小勃律(在今克什米尔北)。

公元737年(开元二十五年)春,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涤西大破吐蕃军。

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使凉州,出塞宣慰,察访军情,并任河西节度使判官,实际上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

这首诗即作于此次出塞途中。

2.诗意理解:

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

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

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

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注释:

(1)使至塞上:

奉命出使边塞。

使:

出使。

(2)归雁:

雁是候鸟,春天北飞,秋天南行,这里是指大雁北飞。

胡天:

胡人的领空。

这里是指唐军占领的北方地方。

(3)大漠:

大沙漠,此处大约是指凉州之北的沙漠。

孤烟:

赵殿成注有二解:

一云古代边防报警时燃狼粪,“其烟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散”。

二云塞外多旋风,“袅烟沙而直上”。

据后人有到甘肃、新疆实地考察者证实,确有旋风如“孤烟直上”。

又:

孤烟也可能是唐代边防使用的平安火。

《通典》卷二一八云:

“及暮,平安

火不至。

”胡三省注:

“《六典》:

唐镇戍烽候所至,大率相去三十里,每日初夜,放烟一炬,谓之平安火。

(4)候骑:

负责侦察、通讯的骑兵。

王维出使河西并不经过萧关,此处大概是用何逊诗“候骑出萧关,追兵赴马邑”之意,非实写。

(5)都护:

唐朝在西北边疆置安西、安北等六大都护府,其长官称都护,每府派大都护一人,副都护二人,负责辖区一切事务。

这里指前敌统帅。

燕然:

燕然山,即今蒙古国杭爱山。

东汉窦宪北破匈奴,曾于此刻石记功。

《后汉书·窦宪传》:

宪率军大破单于军,“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纪汉威德,令班固作铭。

”这里代指前线。

3.诗歌赏析:

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第一、二句叙事,写诗人以使者的身份,轻车简从,要到遥远的西北边塞去慰问将士。

B.第三、四句叙事兼抒情,以“蓬”“雁”自比,暗写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飘零之感。

C.第五、六句“直”“圆”两字精炼传神,线条简约,描绘的景物不多,但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D.第七、八句写诗人经过长途跋涉到达边塞,侦察兵萧关却骑马来报:

“长官正在燕然前线。

4.理解默写: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被王国维赞叹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谈谈你对此的认识。

5.合作复习:

《夜上受降城闻笛》唐・李益《逢入京使》唐・岑参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故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高对口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