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汇总.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659617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8.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语文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初三语文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初三语文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初三语文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初三语文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三语文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汇总.docx

《初三语文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语文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汇总.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三语文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汇总.docx

初三语文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汇总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评估

九年级语文试题

2016.12

温馨提示:

1.本试题由积累与运用、阅读、写作三部分组成。

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2.所有答案都必须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答在本试卷上一律无效。

3.文字部分用黑色钢笔或中性笔作答。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33分)

一、(12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2016年,“工匠精神”成为舆论热点,从形形色色的“德国制造”到日本的马桶盖,从传代收藏的瑞士表到荷兰的“王室供应商”,这些国外名品纷纷在“朋友圈”涮屏。

所谓“工匠精神”,就是一种对工作执着,对所做事情和生产的产品①(指对某种技能或学术的追求很高;没有止境)、精雕细琢的精神。

做为一名中国人,“与其②,不如③”,让我们每个人都从自己做起,从当下做起,

,让“工匠精神”成为理所当然,并溶入我们的血脉之中。

1.文中加点词语的字形和字后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舆论(yú)精雕细琢B.执着(zhuó)涮屏

C.做为血脉(mài )D.理所当然溶入

2.依次填入

三处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孜孜以求望洋兴叹起而追之

B.登峰造极评头品足埋头苦干

C.深钻细研坐而论道起而追之

D.精益求精临渊羡鱼退而结网

3.在横线

上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向外国人学习

B.做好本职工作

C.从拧紧一颗螺丝钉做起

D.扎扎实实做好一名工匠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修是曹操帐下的行军主簿,因为过于恃才放旷,目中无人,最终招来杀身之祸。

B.本市实施“严打”以来,犯罪分子失去了往日气吞斗牛的嚣张气焰,个个受到法律的制裁。

C.王老师经常用身边活生生的、实实在在的安全案例来教育学生,让他们吸取教训,不要重蹈覆辙。

D.梁启超在《敬业与乐业》中指出:

凡做一件事,就要全力以赴,心无旁骛,这方能称之为“敬业”。

5.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文章没有中心或中心不明确,就像一盘散沙,杂乱无章,叫人不知所云。

B.语文教学除了教学生学习知识外,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C.李小军真逗,他讲起笑话来,连一向沉着稳健的刘老师都忍俊不禁地笑起来。

D.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感悟到了人生的真谛。

6.下列关于文化常识、文学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古代的“文房四宝”指“笔、墨、纸、砚”,“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中的“三父子”是指苏洵、苏轼、苏辙。

B.《西游记》中,朱紫国的王后被妖怪赛太岁掳去,妖怪的金刚镯厉害无比,让悟空费尽周折,最后还是观音菩萨出面带走了妖怪,悟空才救回王后娘娘。

C.《朝花夕拾》中散文《二十四孝图》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D.哥哥阿尔焦姆在发电厂给保尔找了份工作。

自沙皇被推翻后,家乡小镇发生了许多变化。

红军撤退后,德国人进了镇子,富人又回来了。

这时,保尔跟厂里做装配工的朱赫来成了亲密朋友。

他是水兵,是红军留下来做地下工作的布尔什维克。

在他的引导下,保尔逐渐走上了革命道路。

二、(13分)

7.填写下面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前三题任选其中两题作答)(8分)

(1)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琴瑟友之。

(《诗经·关雎》)

宁为百夫长,。

(杨炯《从军行》)

(2)轮台九月风夜吼,,随风满地石乱走。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虽不能察,必以情。

(《左传·曹刿论战》)

(3)莫道不消魂,,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

孤之有孔明,。

愿诸君勿复言。

(陈寿《隆中对》)

(4)晏殊的《浣溪沙》中,抒发对花儿凋落、春光消逝的无奈,但又相信生活中美好事物会再现的两句诗是:

“,。

(5)当代中学生应当有良好的道德修养,我们要常以《论语》中的“?

传不习乎?

”这三个问题来反思自己的行为。

8.阅读名著片段,回答问题。

(5分) 

据我们的前线侦察员报告,敌人的舰队正停泊在一处不容易发现的港湾,一旦顺风,立刻起航。

我向经验最丰富的海员打听海峡的深度。

他们多次测量过,海峡中心高水位时有七十“格兰姆格兰夫”深,大约相当于欧洲度量单位的六英尺;其他地方最多不过五十“格兰姆格兰夫”。

我向东北海岸走去,正对面就是不来夫斯库。

我在一座小山丘后趴了下来,取出我的袖珍望远镜,看到了停泊在港口的由约五十艘战舰和大量运输舰组成的敌军舰队。

然后我回到住所,下令(皇帝颁发了一份委任状给我)赶制大量最结实的缆绳和铁棍。

缆绳的粗细与包扎线差不多,铁棍的长度和大小则与编织用针一样。

我把三根缆绳拧成一股,这样就更结实了;同样,我又把三根铁棍扭到一起,两头弯成钩形。

我这样将五十只钩子拴上五十根缆绳之后,又回到了东北海岸。

我脱去上衣和鞋袜,穿着件皮背心走下海去,这时离涨潮大约还有半个小时。

我赶紧泅水而过,中心部位游了大约三十码,直到我的脚能够得着海底。

不到半个小时,我就到达了敌舰队,当敌人见到我的时候吓得魂飞魄散,纷纷跳下船向岸边游去,约有三万多人。

我拿出工具,把钩子在每一只船船头的一个孔里套牢,所有缆绳的另一端收拢扎在一起。

我这么做的时候,敌人放射了几千支箭,许多箭射中了我的手和脸,不仅使我极度疼痛,工作也大受干扰。

我最担心的是我的眼睛,要不是我忽然想到了应急的措施,一双眼睛肯定是没了。

(1)选文中的“我”是谁?

“我”代表哪个国家出战?

(2分)

 

(2)引起本次战争的原因是什么?

为什么“敌人见了我都吓坏了”?

我用什么办法保护眼睛?

(3分)

 

三、(8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9—11题。

【材料一】近日,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了《关于2017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内容的通知》,本次大纲修订中,增加中华优秀经典传统文化的考核内容,如在语文中增加古代文化常识的内容,增加文言文、传统节日、民俗等内容。

【材料二】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先生说:

“一个人的精神启蒙,往往始于传统经典的滋养。

阅读之于生命,人们习惯将国学经典比喻为母乳。

母乳的价值在于她是取法乎上的不可替代。

试想,当《论语》《孟子》《老子》《庄子》等了然于心,熟能成诵,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就与你的生命相伴了。

有圣贤藏于心,笃于行,德必向善,学必精进,功自然成。

【材料三】国学大师南怀瑾: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亡国都不可怕。

最可怕的是把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根本文化忘掉了,那就会万劫不复,永远不会翻身。

试看古今中外的历史,文化亡了而能翻身的民族,史无前例。

9.【材料二】和【材料三】的内容佐证了【材料一】内容的必要性。

请用与“滋养个体精神”结构一致的一个短语概括【材料三】中名人所阐述的传承国学经典文化的重要性。

(2分)

10.初中阶段,我们接触的国学经典有《论语》《孟子》《诗经》等,请从这三部作品中,选择其中一部,从内容、风格等方面向同学们做一推荐。

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100字。

(4分)

11.对联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

你认为下面对联空缺处,填入哪个选项最合适()(2分)

东风化雨山山翠,政策归心

A.多喜气B.处处春C.暖洋洋D.百花红

第二部分阅读(37分)

四、(16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13题。

(5分)

村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注】本诗是王禹偁(chēng)于淳化二年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时所作。

12.本诗颔联是历来传诵的名句,从描写技巧的角度来看,本联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

请结合诗句加以赏析。

(3分)

 

13.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7题。

(11分)

专诸者,吴堂邑人也。

伍子胥之亡楚而如吴也,知专诸之能。

伍子胥既见吴王僚,说以伐楚之利。

吴公子光曰:

“彼伍员父兄皆死于楚而员言伐楚,欲自为报私仇也,非能为吴。

”吴王乃止。

伍子胥知公子光之欲杀吴王僚,乃曰:

“彼光将有内志,未可说以外事。

”乃进专诸于公子光。

光既得专诸,善客待之。

九年而楚平王死。

春,吴王僚欲因楚丧,使其二弟公子盖余、属庸将兵围楚之灊(qián,古地名);使延陵季子于晋,以观诸侯之变。

楚发兵绝吴将盖余、属庸路,吴兵不得还。

于是公子光谓专诸曰:

“此时不可失,不求何获!

且光真王嗣,当立,季子虽来,不吾废也。

”专诸曰:

“王僚可杀也。

母老子弱,而两弟将兵伐楚,楚绝其后。

方今吴外困于楚,而内空无骨鲠之臣,是无如我何。

”公子光顿首曰:

“光之身,子之身也。

四月丙子,光伏甲士于窟室中,而具酒请王僚。

王僚使兵陈自宫至光之家,门户阶陛左右,皆王僚之亲戚也。

夹立侍,皆持长铍。

酒既酣,公子光详为足疾,入窟室中,使专诸置匕首鱼炙之腹中而进之。

既至王前,专诸擘鱼,因以匕首刺王僚,王僚立死。

左右亦杀专诸,王人扰乱。

公子光出其伏甲以攻王僚之徒,尽灭之,遂自立为王,是为阖闾,阖闾乃封专诸之子以为上卿。

(选自《史记·刺客列传》,有删节)

14.解释文中加点实词的意思。

(3分)

(1)说以伐楚之利说:

(2)公子光顿首曰顿首:

(3)公子光详为足疾详:

1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以观诸侯之变辍耕之垄上(司马迁《陈涉世家》)

B.而内空无骨鲠之臣挺剑而起(《唐雎不辱使命》)

C.因以匕首刺王僚以塞忠谏之路也(诸葛亮《出师表》)

D.专诸者,吴堂邑人也诸葛孔明者,卧龙也(陈寿《隆中对》)

16.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于是公子光谓专诸曰:

“此时不可失,不求何获!

”(2分)

(2)使专诸置匕首鱼炙之腹中而进之。

(2分)

17.从全文看,专诸刺杀王僚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请选择原文语句回答。

(2分)

 

五、(21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8—21题。

(11分)

晶莹的泪滴

陈忠实

⑴我手里捏着一张休学申请书朝教务处走去。

⑵我要求休学一年。

⑶我敲响了教务处的门板,获准以后便推开了门,一位年轻的女先生正伏在米黄色的办公桌上,手里拿着长杆蘸水笔在一厚本表册上填写着什么。

⑷“老师,给我开一张休学证书。

⑸她抬起头来,诧异地瞅了我一眼,拎起我的申请很快看完了,又专注地把目光停滞在纸页下端班主任签写的一行意见和校长更为简洁的意见上面,似乎两个人连姓名在内的十来个字的意见批示,看上去比我大半页的申请书还要费时更多。

她终于抬起头来问:

⑹“就是你写的这些理由吗?

⑺“是的。

⑻“不休学不行吗?

⑼“不行。

⑽“亲戚全都帮不上忙吗?

⑾“亲戚……也都穷。

⑿“可是……你休学一年,家里的经济状况也不见得能改变,一年后你怎么能保证复学呢?

⒀于是我就信心十足地告诉她我父亲的精确计划:

待到明年我哥哥初中毕业,父亲让他报考师范学校,师范生的学杂费和伙食费全由国家供给,据说还发三块零花钱。

那时候我就可以复学接着念初中了。

⒁她轻轻舒了口气,拉开抽屉取出一个公文本在桌子上翻开,又停下手问:

“你家里就再想不出办法了?

”我看着那双浮着忧郁气色的眼睛,突然意识到因为我的休学致使她心情不好。

她只是教务处的一位抄抄写写的年轻职员,我和她几乎没有说过话,甚至至今也不知道她的姓名。

我便说:

“老师,没关系。

休学一年没啥关系,我年龄小。

”她说:

“白白耽搁一年多可惜!

”随之又换了一种口吻说:

“我知道你的名字也认得你。

每个班前三名的学生我都认识。

”我的心情突然灰暗起来而没有再开口。

她终于落笔填写了公文函,取出公章在下方盖了,又在切割线上盖上一枚合缝印章,“吱吱吱”撕下并不交给我,放在桌子上,然后把我的休学申请书抹上糨糊后贴在公文存根上,做完这一切才重新拿起休学证书交给我说:

“装好。

明年复学时拿着来找我。

⒂我向她深深地鞠了躬就走出门去。

我听到背后“咣当”一声关门的声音,同时也听到一声“等等”。

她拢了拢齐肩的头发朝我走来,和我并排在廊檐下的台阶上走着。

我想尽快远离正在迎接新学期的洋溢着欢乐气氛的学校大门,便低着头加快了脚步,她又喊了一声“等等”,走过来拍了拍我的书包:

“别把休学证弄丢了。

”我点点头。

她这时才有一句安慰我的话:

“我同意你的打算,休学一年不要紧,你年龄小。

⒃我抬头看她,猛然看见那双眼睫毛很长的眼眶里溢出泪水来,像雨雾中正在涨溢的湖水,泪珠在眼眶里打着旋儿,晶莹透亮。

我垂下头避开目光,要是再在她的眼睛处多驻留一秒,我肯定就会号啕大哭。

我低着头咬着嘴唇,脚下盲目地拨弄着一块碎瓦片来抑制情绪,感觉到有一股热辣辣的酸流从鼻腔倒灌进喉咙里去。

我终于扬起头鼓起劲儿说:

“老师……我走了……”她的手轻轻搭上我的肩头:

“记住,明年的今天来报到复学。

⒄我再一次虔诚地深深鞠躬,然后就转过身走掉了……

⒅我今天终于把近四十年前的这一段经历写出来,对自己算是一种虔诚祈祷,在各种欲望膨胀成一股强大的浊流,冲击所有大门、窗户和每一个心扉的当今,我便企望自己如女老师那种泪珠的泪腺不至于堵塞,更不敢枯竭,那是滋养生命灵魂的泉源,也是滋润民族精神的泉源……

18.文中女老师为什么再三叮嘱“我”“明年一定要来复学”?

(2分)

 

19.请赏析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的表达效果。

(4分)

(1)我抬头看她,猛然看见那双眼睫毛很长的眼眶里溢出泪水来,像雨雾中正在涨溢的湖水,泪珠在眼眶里打着旋儿,晶莹透亮。

(2分)

(2)我再一次虔诚地深深鞠躬,然后就转过身走掉了……(2分)

20.本文以“晶莹的泪滴”为题目有什么好处?

(2分)

 

21.文章结尾段含义丰富,请结合全文内容写出你的理解。

(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2—25题。

(10分)

希特勒的橡树要不要砍掉

石嘉

⑴在波兰小镇亚斯沃,最近发生了一条新闻。

⑵1942年4月,希特勒在他53岁生日时,把一棵橡树苗装在一个用纳粹旗帜包裹的盒子里运抵该镇,作为礼物。

当时的纳粹占领当局为栽种树苗举行了盛大的仪式,两年后,纳粹军队在苏联红军的进攻下败退,离开时对该镇进行了清洗,但这棵橡树躲过了灾难并幸存至今。

如今,它枝繁叶茂,高达12米。

⑶亚斯沃镇政府考虑砍掉它,以消除该镇与希特勒的任何联系。

但镇政府的拔树计划引发了争议,部分居民认为这棵橡树没有伤害任何人,也没有犯下任何罪行,因此请求当局保留这棵树。

⑷亚斯沃镇政府的做法恐怕是大多数政府的考虑。

波兰在二战期间饱受纳粹德国的蹂躏,从民族感情上讲,让一棵希特勒赠送的橡树活着,无异于在伤口上撒盐。

或者把它砍掉,或者将它陈列在博物馆里警示后人,这是通常的做法。

但问题在于,砍掉这棵树,是不是就能砍掉亚斯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悲痛记忆,是不是就能够让亚斯沃人从此走出希特勒的阴影?

⑸处理历史遗产是一件有技巧的工作。

它处理的不仅仅是一棵树、一座墙或者一座房子,它是在历史和现实之间给当今的社会寻找一个定位。

换句话说,处理历史遗产就是对现实的定位。

尤其是对于战争中受伤害的民族来说,战争的历史遗产常常会勾起仇恨。

要让民族心理走出这种仇恨,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历史遗产统统消灭。

毕竟这些遗产作为细节,是每一个民族成长的一部分。

⑹更多的时候,对于负面历史遗产的保存和妥善处理,更可以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世界上不少国家都将负面的历史也作为国家历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存放起来,比如德国在保留大量二战遗迹的同时,还在2003年决定在希特勒总理府的遗址上修筑一座犹太人纪念馆,以祭奠当年在纳粹大屠杀中不幸遇难的600万无辜犹太人。

⑺没有人会选择忘记历史,但是怎么记住历史,需要人们在坚守和宽容之间做选择。

人们宽容一个战争遗迹的存在,其实正是坚守一种不能忘却的信念。

因此,对于波兰的小镇来说,这棵树实际上与小镇受伤害的历史记忆联系在一起。

与其砍掉,不如注明;与其遗忘,不如牢记。

留住这棵树,就让更多的人能够记住这棵树背后有一段不应该发生的悲剧。

⑻波兰的命题不仅仅只困惑波兰人,其实在多数遭受战争侵害的民族,人们至今或多或少还能够在记忆深处找到这棵“希特勒的橡树”。

从物质上消灭这棵树并不难,但是在心灵中给这棵树找到一个恰当的位置,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2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分)

23.第⑵段和第⑺段都提到了波兰小镇的这棵橡树,分别有什么作用?

(2分)

 

24.请赏析第⑷段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3分)

 

25.第⑹段主要论证了什么?

是怎样论证的?

(3分)

 

第三部分写作(50分)

六、(50分)

26.题目:

守望

写作要求:

①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

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④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