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世界经济史高德步教材讲解.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965927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38.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大学世界经济史高德步教材讲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山东大学世界经济史高德步教材讲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山东大学世界经济史高德步教材讲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山东大学世界经济史高德步教材讲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山东大学世界经济史高德步教材讲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大学世界经济史高德步教材讲解.docx

《山东大学世界经济史高德步教材讲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大学世界经济史高德步教材讲解.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大学世界经济史高德步教材讲解.docx

山东大学世界经济史高德步教材讲解

《经济史》(中外)课程教学大纲

一、经济学大师谈经济史

二、经济史的研究对象、范畴

三、经济史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四、经济史的研究动态及研究方法

五、课程安排与参考书

第一篇古代东西方经济生活的类型及发展特征

第一章古代东方的社会经济生活类型、特征

第一节农业革命-------四大文明发源地与农业(历史学与地理学的方法)

 

“经济之源”-------农业-------粮

需求

供给

流动

资本

经济发展

一、农业革命的发生及在经济发展史中的重要地位

教材P251、第一次农业革命的内涵,从“采集、狩猎经济”“种植、畜牧业经济”

这个转变是“质变”,因此称之是“农业革命”

教材P262、农业革命的发祥地——四大文明古国

1

研究经济史的意义也在于我们可以通过它了解各国经济发展的路径的状况

西亚两河流域

2埃及尼罗河流域

3中国黄河流域

4印度和流域

3、农业革命产生的重要影响

①财产制度产生

a、产权与所有权的关系

占有权——所有权——产权

排他性公有产权教材P28

个人所有权(过渡)教材P29

b、财产制度诞生

②农业本身的发展促进了人类能力的进步——技巧(技术)

③农业发展促进了人类的思想进步

组织

结构

制度

的变革与变迁

思想的活跃可以带动

④为其他经济形式(村、营、乡、镇)

 

第二节东方型奴隶制经济

(自学)

主要掌握“东方普遍奴隶制”问题

 

第三节专制主义国家制度(教材P34)

问题:

为什么在东方的国家类型及制度特征方面表现为专制主义呢?

有哪些直接、间接原因?

特别是在经济史领域有哪些因素成为了专制主义国家制度的基础(经济基础)?

一、东方专制主义的经济基础

1、国王为土地的最高所有者(统治方式)

解析:

教材P34

2、灌溉系统发达(组织方式)

解析:

教材P34-35

无论埃及、还是中国,由于地域辽阔,河流漫长,通过像西方(意大利)那样的有商人、企业主自愿联合“治水”的方式是行不通的,所以在东方迫切需要中央集权的政府来干预。

因此“亚洲的一切政府都不能不执行一种经济职能,即举办公共工程的职能……”

教材P35

中国的“大禹治水”

二、以埃及为代表的专制主义国家制度的特征

1、特征:

以法老为核心统治者的金字塔式的专制主义国家制度

法老——贵族——奴隶主——农民——奴隶

2、评价:

①积极方面:

制度的催生

②消极方面:

等级制度森严,对土地实行国有

三、巴比伦的专制主义国家制度

1、《汉穆拉比法典》P38

2、巴比伦专制主义国家的特征

①国王拥有对土地支配权

2私有制开始出现

3父权制家庭发达

四、印度

五、中国

第四节城市和工商业

 

▲城市经济起源

▲城市化问题

一、城邦国家和城市

1、城市出现的四个标准及三个条件

1四个标准——四个方面:

分工;城防、围墙;人口;房屋建筑、道路交通

2三个条件——周边有发达的农业;

有发达的交通运输;

有较发达的贸易

2、城邦文明的诞生[意味着工商业发展]

①苏美尔城邦——美索不达米亚文化时期

②帝国城邦——巴比伦文化时期

③商业城邦——腓尼基人

④古代印度、中国关于城、城邦文明的记载

二、古代工商业的起源

1、手工业——制造物品

①古埃及:

P42石材加工、建筑、金属加工、造船、织物

②古中国:

P43商代手工业制品大量诞生于手工业作坊

手工制品种类多,做工细腻

2、商业——交换物品(从物物交换到出现具有货币职能的物品的出现)

①古埃及的“进出口贸易”往来增大——物物交换为主

②中国货币关系大发展(海贝——骨币——铜币)

第五节亚细亚生产方式

一、亚细亚生产方式之谜

1、“亚细亚生产方式之谜”的由来

——马克思提出P43

2、“亚细亚生产方式”引发的论争P44

①普列汉诺夫与列宁针对P44第三段

②马扎亚尔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论断引发争议

二、亚细亚生产方式的基本特征

1、土地所有制为公有制(国有:

国王,皇帝一人所有)

2、自给自足的农村公社为左基本的生产单位P45

(这种自然经济的特征:

农业与手工业结合,导致生产目的成为自给自足,导致农村公社独立并得以长期存在)

三、中国的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

1、研究误区(或对前人的概括)

2、马克思的观点

3、中国的社会经济形态与西方之间的差别(重要!

)P46

第二章古代西方社会经济生活的类型及发展特征

关于“东西方经济形态起源”的论证

实际上是对“东西方经济形态的历史路径”的考察,提出“历史路径”这个概念,列举相关实例,解释它在解决经济问题上的重要性,这是用“历史学”解决“经济学”的具有实效的方法。

东方经济形态起源于“亚细亚所有制”

西方经济形态起源于“古代所有制”,“日耳曼所有制”的混合,注意三者的区别。

这说明它的开始在源头上就不同,因此以后的发展,也就进入了不同的“路径”,可以说东西方经济发展模式由于“历史路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经济形态。

第一节希腊城邦奴隶制

一、古代西方经济形态的起源

1、“古代所有制”的特点及与亚细亚所有制的区别

古代所有制是指该制度下国家所有制与私人所有制同时存在,相互对立,相互补充

2、古代所有制所处的环境:

①自然环境:

物产丰富而疆域部辽阔(与东方文明的辽阔不同)

②人文环境:

军事组织与城市集于一体

*以上两点参考教材P48-49

二、希腊城邦制度的形成

1、希腊城邦制度成为西方文明的摇篮P50

虽然不是最早的城邦但是最发达的城邦制度,为什么?

因为它不仅拥有繁荣发达的商业(作为城邦奴隶制的特点),还有其他城邦制国家不具备的强大的农业、手工业,这成为它经济发展的雄厚基础。

2、城邦的形成

——海外移民

3、城邦的性质及居民

自由民

奴隶

富裕农民

一般农民

居民

地主

小生产者

①性质:

奴隶制国家

 

4、著名的城邦——斯巴达、雅典

5、梭伦改革

内容三点:

①解负令②实行遗产自由③鼓励工商业发展

三、城邦奴隶制经济

1、奴隶交易市场发达P54

2、奴隶劳动普遍

①家庭奴隶

②各种生产单位的劳动奴隶(农业、手工业)

③国家奴隶

第二节希腊的经济发展

一、农业与手工业

1、希腊农业发展的特征

①以市场农业代替自给自足农业

②农业种植中表现出合理的区域分工

③地产形式多样化(大地产与中小地产并存)

④土地经营方式鲜明(直接经营与间接经营并重)

规模小,分工细P56

主要基本组织以小作坊为主

2、希腊城邦手工业发达

①手工业种类繁多

②手工业发展特点突出

二、商业与对外贸易

1、商业繁荣并出现城市交易商场

○品种齐全

○监管有度

三、货币与“银行”

1、以银币为主的货币流通

2、从“兑换店”到“银行”

※关于现代银行组织职能的介绍

银行的职能

缺乏统一汇率制度和银行规范,尤其缺乏与政府的合理关系

储蓄

贷款

代政府发行货币

第三节罗马共和国经济

一、早期罗马的社会结构

1、农业氏族公社-贵族(权利)

2、自由民集团-平民(财富)

3、奴隶

4、社会矛盾与对立:

贵族与平民

二、奴隶经济的发展

1、战争使奴隶来源不断

布匿战争-------P64、45

城市奴隶(家庭仆役、手工业工人)

乡村奴隶(庄园劳动力)

2、奴隶占有制经济形成

①罗马奴隶被当作财产

②奴隶成为各部门直接生产者

三、罗马大地产制形成的原因P65

1、大地产制形成的前提——土地私有制确立

2、大地产制形成的原因P66

①是罗马对外征服战争的结果

②有大量的奴隶供使用

③大地产往往得到国家免税待遇

四、罗马法的形成P69

1、产生的背景

①经济社会高度发展

②奴隶制发达

2、罗马法的内容及作用P69-70

第四节罗马帝国经济

一、促进罗马帝国经济繁荣的因素

1、与奴隶制经济的关系

2、与帝国的秩序与安全的关系

3、与帝国的区域分工和贸易的关系

4、与公共工程和贵族消费的关系

大地产

中小地产

皇帝领地

二、土地制度和农业发展

1、农业发展的特点:

三点P71

2、(国有土地制度下)多种形式的地产制度

三、手工业和商业的发达P22

1、手工业达到较高的技术水平

2、商业繁荣,商品丰富

3、对外贸易规模扩大

四、财政与金融P23

1、包税制度的实行

(本来初衷是为了国家税收保障,但也造就了一批利用特权中饱私囊的包税人)

2、金融业兴起

①建立币制②“银行家”出现③高利贷发达(金融业的副产品)

第五节罗马帝国的衰落

一、奴隶制经济危机

1、奴隶的需求与供给发生矛盾2、奴隶制经济效率下降

二、农民破产与农业衰落

1、农民负担军役过重2、大庄园主出售的农产品价格极低

三、城市与中等阶级的衰落

1、城市建设奢侈2、城市开支增大

四、领主制经济的兴起

1、庄园的出现2、使用奴隶不再有利可图3、“庇护制”盛行

五、对经济自由原则的违背

P80-81四个方面

六、社会等第的固定化

第二编近世(中古)东西方封建经济的发展

第一章东方亚细亚的封建经济

第一节亚细亚封建地主制经济

一、中国封建领主制的建立及特点

1、中国早于西方实现了从奴隶制经济向封建经济的转变

a、内容

b、后果

①分封制

②井田制

中国封建地主制的建立

2、

a、形成

b、定位

 

3、中国封建地主制的特点

——(井田制下农奴经济的特点)P87

教材上总结了五个方面

二.中国领主制经济的衰落与复兴

1.领主制衰落的原因

①领主制自身矛盾冲突日益突出(三点p88-89)

②新的生产关系(三点p89-90)

2.封建领主制经济时衰时兴的历程

三.日本的封建领主制经济

1.日本封建生产关系建立

职田

封地

①“大化改新”[具有标志性]

———内容:

a.土地国有

b.对官吏、贵族实行封赐

c.对农民实行“班田制”(计口授田)

②“大化改新”影响深远

——尤其是导致领主制经济发达(646年大化改新—1868年明治维新)

7世纪大化改新11、12世纪班田制被废,大封建领主制经济迅速发展

2.日本封建领主制经济发展迅速

①两条途径p91

②“御家人”制度

③寄生地主制度

中国封建地主制经济——租佃经济

一、中国封建地主制经济的建立与特征

1、中国封建经济从领主制向地主制转变的原因

1

a.上人数量增多、财富增加

b.货币流通增加

c.市场扩大

d.城市经济发展(城市与城市化进程)

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

四个标志

这几个方面是对原有的闭塞的农奴领主依附关系(农民与地主契约关系)的冲击。

2土地私有化

a.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状况下,人们对货币观念的变化,使有些人愿出卖土地获取货币以及其他。

也有人专门从事土地买卖以赚取利润。

b.原有土地关系被破坏,土地事实上成为了私有财产。

2、封建领主制经济的基本特征

——土地事实上的私有化(p93)

在早期中国封建社会,土地国有(公有)这一原则上的条规是如何与事实相背离的?

事实中为什么会形成了土地私有化现象?

这里我们不得不产生一个疑问:

这些私有土地是怎么来的?

1私有土地的来源p93(三个方面)

a.国有土地分配

b.战功与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