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备课外文言精讲16.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65475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预备课外文言精讲1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预备课外文言精讲1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预备课外文言精讲16.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预备课外文言精讲16.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预备课外文言精讲16.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预备课外文言精讲16.docx

《预备课外文言精讲1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备课外文言精讲16.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预备课外文言精讲16.docx

预备课外文言精讲16

1自相矛盾

一、趣文导读

相称

一俗汉造一精室,室中罗列古玩书画,无一不备。

客至,问曰:

“此中若有不相称者,幸指教,当去之。

”客曰:

“件件俱精,只有一物可去。

”主人问:

“是何物?

”客曰:

“就是足下。

(选自清·游戏主人《笑林广记》)

【译文】

有个平庸的人建造了一所精美之室,室中罗列古玩书画,没有一样不具备。

客人来了,主人问道:

“室中如有不相称的,请你指教,以便去掉。

”客人说:

“件件都精致,只有一样东西可以去掉。

”主人说:

“是什么东西?

”客人说:

“就是你。

二、美文精读

【作品卡片】

韩非(约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是韩国的贵族,“喜刑名法术之学”,后世称他为韩非子。

他和李斯都是荀子的弟子。

韩非写了《孤愤》《五蠹》等一系列文章,这些作品后来集为《韩非子》一书。

【文言原文】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

“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

“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选自《韩非子·说难》)

【古今对碰】

原文

注释

译文

楚人有【鬻】卖盾与矛者,

【誉】之曰:

“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

“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三、强化训练

1.解释加点的词语。

(10分)

①誉之曰()②以子之矛()

③或曰()④何如()

⑤夫不可……()⑥同世而立()

⑦楚人有鬻盾与矛者()⑧物莫能陷也()

⑨吾矛之利()⑩于物无不陷也()

2.翻译。

(10分)

①誉之曰:

“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②或曰: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③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④楚人有鬻盾与矛者。

⑤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3.判断下了说法的正误。

(8分)

①楚人有卖盾与矛者。

→这是一个判断句。

()

②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之”起了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

()

③于物无不陷也。

→这是一个双重否定句。

()

④“物莫能陷也”和“陷子之盾”中的“陷”字,均解释为“刺,刺穿”。

()

4.概括出这则寓言的寓意。

(2分)

2北人不识菱

一、趣文导读

吃橄榄

乡人入城赴酌,宴席内有橄榄焉。

乡人取啖,涩而无味。

因问同席者曰:

“此是何物?

”同席者以其村气,鄙之曰:

“俗。

”乡人以“俗”为名,遂牢记之。

归谓人曰:

“我今日在城尝奇物,叫名‘俗’。

”众未信,其人乃张口呵气曰:

“你们不信,现今满口都是俗气哩。

(选自清·游戏主人《笑林广记》)

【译文】

有个农夫进城赴宴,席中有橄榄。

农夫拿到嘴里吃,既涩嘴又不好吃。

于是问同席的人说:

“这是什么东西?

”同席的人认为他粗俗,鄙视地说:

“俗。

”农夫以为“俗”是橄榄名,便牢记在心。

回家后对人说:

“我今天在城里吃到一种稀奇的果子,名叫‘俗’。

”大家听了不相信,农夫便张口呵气说:

“你们不信,现在我满口都是俗气哩。

二、美文精读

【作品卡片】

江盈科(1553年—1605年),字进之,号绿萝山人,桃源人。

盈科从小聪慧,万历二十年(1592年)三月,与袁宏道同榜进士及第。

 

【文言原文】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

席上啖菱,并壳入口。

或曰:

“啖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其短,曰:

“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

”问者曰:

“北土有此物否?

”答曰:

“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角生于水中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选自明代江盈科《缘箩山人集》)

【古今对碰】

原文

注释

译文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

 

【席】上【啖】菱,【并】壳入口。

【或】曰:

“啖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其【短】,

曰:

“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

问者曰:

“【北土】有此物否?

答曰:

“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角生于水中【而】曰土产,

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三、强化训练

1.解释加点词语。

(10分)

①仕于南方()②席上啖菱()

③欲以去热也()④欲以去热也()

⑤北人生而不识菱者()⑥并壳入口()

⑦或曰()⑧其人自护其短()

⑨欲以清热也()⑩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2.翻译。

(10分)

①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②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③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

④席上啖菱,并壳入口。

⑤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

3.阅读本文,说说你对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看法。

(4分)

4.本文给人多方面的启示,请你选择一个方面,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4分)

3养枭

一、趣文导读

从三到万

昔有田舍翁,家资殷盛,而累世不识“之”“乎”。

一岁,聘楚士训其子。

楚士始训之搦管临朱。

书一画训曰:

一字;书二画,训曰:

二字;书三画,训曰:

三字。

其子辄欣欣然,掷笔归告其父,曰:

“儿得矣,儿得矣;可无烦先生,重费馆谷也,请谢去。

”其父喜,从之,具币谢遗楚士。

逾时,其父拟征召姻友万氏者饮,令子晨起治状,久之不成。

父趣之,其子恚曰:

“天下姓氏夥矣,奈何姓万!

自晨起至今,才完五百画也。

选自《贤弈篇·应谐录》

【译文】

有个乡村老头,家里很富裕,但几代人都不识“之”字“乎”字。

有一年,请来一位楚地的读书人教他的儿子。

这位老师一开始先教他的儿子执笔描红。

写一画,教他说:

这是一字;写二画,教他说:

这是二字;写三画,教他说:

这是三字。

富翁的儿子觉得读书写字太简单了,就非常高兴,丢掉笔回去告诉他的父亲,说:

“我学会了,我学会了;可以不必烦劳老师,再多花学费了,请辞退他吧。

”他的父亲很高兴,就依从了自己的儿子,准备了一笔钱辞退了那位楚地的读书人。

过了一些时候,富翁打算邀请一位姓万的姻亲来喝酒,叫他儿子早晨起来就写一份请贴,但等了好久,仍不见写成。

父亲就去催促他,他儿子抱怨说:

“世上姓氏很多,为什么偏偏要姓‘万’呢?

我从清早写起,直到现在,才写完了五百画!

二、美文精读

【作品卡片】

作者刘基(1311年—1375年)字伯温,谥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军事谋略家、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明朝开国元勋,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

浙江文成南田(原属青田)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年)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

他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诸葛武侯。

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文言原文】

楚太子以梧桐之实养枭,而冀其凤鸣焉。

春申君曰:

“是枭也,生而殊性,不可易也,食何与焉?

”朱英闻之,谓春申君曰:

“君知枭之不可以食易其性而为凤矣,而君之门下无非狗偷鼠窃亡赖之人也,而君宠荣之,食之以玉食,荐之以珠履,将望之以国士之报。

以臣观之,亦何异乎以梧桐之实养枭,而冀其凤鸣也?

”春申君不寤,卒为李园所杀,而门下之士,无一人能报者。

(选明·刘基的《郁离子》)

【古今对碰】

原文

注释

译文

【楚太子】以【梧桐之实】养【枭】,而【冀】其【凤鸣】焉。

【楚太子】楚考烈王的太子,即后来的楚幽王。

【枭】通“鸮”,一种凶鸟。

 

【春申君】曰:

“是枭也,【生而殊性】,

【春申君】战国时楚国贵族,姓黄,名歇。

不可【易】也,【食何与焉】?

【朱英】闻之,谓春申君曰:

【朱英】战国时楚国的谋士。

“君知枭之不可以食易其性而【为】凤矣,

而君之门下无非狗偷鼠窃亡赖之人也,而君【宠荣】之,

食之以【玉食】,【荐】之以【珠履】,将望之以【国士】之报。

以臣观之,亦何异乎以梧桐之实养枭,而冀其凤鸣也?

春申君不【寤】,【卒】为【李园】所杀,

 

【李园】赵国人,曾做过春申君的舍人。

他曾将其妹献给春申君,待其有孕又以计献给楚考烈王,生子为太子,李园于是贵而有权势。

后恐怕春申君语泄,“刺春申君,斩其头。

而门下之士,无一人能报者。

三、强化训练

1.解释加点的词语。

(10分)

①楚太子以梧桐之实养枭()②而冀其凤鸣焉()

③不可易也()④食何与焉()

⑤谓春申君曰()⑥荐之以珠履()

⑦以臣观之()⑧春申君不寤()

⑨卒为李园所杀()⑩是枭也()

2.翻译。

(10分)

①楚太子以梧桐之实养枭,而冀其凤鸣焉。

②是枭也,生而殊性,不可易也,食何与焉?

③君知枭之不可以食易其性而为凤矣,而君之门下无非狗偷鼠窃亡赖之人也。

3.本文阐明了什么道理?

(2分)

4.读了这则寓言故事,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3分)

4揠苗助长

一、趣文导读

闻鸡起舞

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

“此非恶声也!

”因起舞。

(选自唐·房玄龄等撰《晋书·祖逖传》)

【译文】

当初,范阳人祖逖,年轻时就有大志向,曾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与刘琨同寝,夜半时听到鸡鸣,他踢醒刘琨,说:

“这不是令人厌恶的声音。

”就起床舞剑。

二、美文精读

【作品卡片】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邹国(现山东省邹城市)人。

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散文家,民主思想的先驱,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

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被后世尊称为亚圣。

其弟子将孟子的言行记录成《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

他提倡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文言原文】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苗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

“今日病矣!

予助苗长矣!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

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选自《孟子》)

【古今对碰】

原文

注释

译文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苗之者,【芒芒然】【归】,

【谓】【其人】曰:

“今日【病】矣!

【予】助苗长矣!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者【寡】矣,

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

助之长者,揠苗者也。

【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三、强化训练

1.解释加点的词语。

(10分)

①宋人有闵其苗之……()②宋人……揠苗之者()

③芒芒然归()④芒芒然归()

⑤谓其人曰()⑥今日病矣()

⑦其子趋而往视之()⑧苗则槁矣()

⑨天下之不助苗者寡矣()⑩非徒无益()

2.翻译。

(10分)

①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苗之者。

②芒芒然归。

③今日病矣。

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⑤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

3.本文阐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2分)

4.试要分析本文语言上或写作上的特色。

(3分)

5杨布打狗

一、趣文导读

曾子杀彘

曾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