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康复学重点.docx
《神经康复学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神经康复学重点.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神经康复学重点
神康
名解:
脑卒中、静止性震颤
简答题
脑卒中康复原则
AIDP常见康复问题
PD为什么早期不能做太多健侧代偿训练
脊髓炎康复结局
L3及L3以下脊髓损伤的功能情况及康复治疗
1、脑膜刺激征:
A、颈强直:
颈后肌痉挛,被动曲颈遇到阻力。
B、Kernig征:
嘱患者仰卧,先将一侧髋关节和膝关节屈成直角,再用手抬高小腿,正常人膝关节可被伸至135°以上,阳性表现为伸膝受限,并伴有疼痛与屈肌痉挛。
C、Brudzinski征:
嘱患者仰卧,下肢自然伸直,医生一手托患者枕部,一手置于患者胸前,然后使头部前屈,阳性表现为两侧髋关节和膝关节屈曲。
2、闭目难立征(Rombergsign)病人站立,两足并拢,两臂前举至水平位,伸肘,不动。
先睁眼,后闭眼。
正常人可维持60秒左右不倾倒,儿童更久,老年人较短。
但可有轻微的前后来回摇晃。
前庭系统疾患者,睁眼闭眼皆可向患侧偏斜或倾倒。
小脑半球病变,可向患侧倾倒;蚓部病变,可向前或后倾倒。
深感觉障碍者睁眼时身体摇晃不明显;闭眼时站立不稳或倾倒,倾倒方向不定。
3、闭锁综合征(locked-insyndrome)患者的脑干受到部分损害(脑桥基底部病变),导致其运动功能几乎全部丧失,表现为患者肢体不能活动,不能言语,易被误认为VS,但由于患者的大脑皮质和脑干被盖部的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无损害,故其意识完全清楚,能通过睁、闭眼或眨眼表示“是”或“不是”来进行交流。
4、痉挛(Spasticity)指肌肉或肌群断续的不随意收缩,肌张力明显增高即称痉挛。
在被动活动时产生过大的抵抗感。
偏瘫痉挛典型模式:
上肢屈肌痉挛模式
下肢伸肌痉挛模式
5、肌张力低下:
蛙状姿势(俯卧位或者仰卧位),W状姿势(仰卧位),对折姿势(坐位),倒U姿势(俯悬位),外翻或者内翻扁平足,站立时腰椎前弯,骨盆稳定性差而导致走路左右摇摆似鸭步,翼状肩,膝反张。
6、脑卒中治疗原则:
1、选择合适的病例和早期康复时机。
2、康复治疗计划建立在功能评定的基础上,由康复治疗小组共同制定,并在其治疗过程中加以调整。
3、康复治疗贯穿脑卒中治疗的全过程,做到循序渐进。
4、综合康复要与日程生活活动和健康教育相结合,并有脑卒中患者的主动参与以及家属的配合。
5、积极防治并发症,做好二级预防。
老师的ppt是:
1、抑制异常的原始反射活动,改善运动模式,重建正常的运动模式。
2、患侧功能恢复,健侧功能代偿。
脑外伤的治疗原则:
①早期介入②全面康复③循序渐进④个体化治疗⑤持之以恒
7、脊髓休克:
脊髓休克也称脊休克。
当脊髓与高位中枢断离时,脊髓暂时丧失反射活动的能力而进入无反应状态的现象称为脊髓休克。
脊髓休克常常发生在颈脊髓损伤之后,表现为损伤平面以下感觉、运动、括约肌功能及病理、生理反射均丧失的临床症候群。
特征是迟缓性瘫痪,肌张力下降、疼觉丧失和反射消失。
肌力和感觉通常在伤后4-6小时恢复,但是自主神经功能通常需要数天或着数周才能恢复;球海绵体反射(反射的引出:
男性挤压龟头、女性牵拉尿管)的出现是脊髓休克期已过的标志;
8废用综合征:
长期安静、卧床,或长期支具、石膏、夹板固定的患者出现以生理功能减退为主要特征的症候群,可有局部和全身改变。
9、误用综合征:
是指不正确的治疗所造成的人为的症候群。
常见韧带、肌腱、肌肉等损伤,骨关节变形,痉挛状态加重,强肌和弱肌不平衡的加剧,痉挛步态的习惯化等。
10、联合反应:
是指当身体某一部分进行抗阻运动或主动用力时,处于静止状态的其他部分可产生不随意运动反应。
11、共同运动:
是脊髓水平的原始运动,患者完成某项关节活动引发的该肢体其他关节肌肉的一组固定的没有选择的运动。
12、共济失调:
小脑、本体感觉以及前庭功能障碍所导致的运动笨拙和不协调,而并非肌无力,可累及四肢躯干和咽喉肌,以及姿势步态和语言障碍。
13、BELL现象;周围性面瘫时,因眼轮匝肌瘫痪,眼裂增大,闭眼时瘫痪侧眼球向外上方转动,露出白色巩膜。
14、昏迷:
昏迷(coma)是一种持续的、深度的病理性意识障碍,其特征是双眼闭合,不能被唤醒,更不能认知;VS则是能觉醒但无认知。
失
15、失语症:
失语症是指神智清晰意识正常的情况下,患因脑部损伤而导致原有的表达、理解、阅读和书写功能残缺或丧失的一种综合征。
(课本)
16、不同阶段脊髓损伤的治疗:
1.颈4
(1)特征:
头部能做自由活动外,四肢和躯干均不能活动,日常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完全需他人帮助。
(2)训练:
用嘴咬住操纵杆操作一些仪器,应加强呼吸功能的训练:
深呼吸,唱歌和说话;站立训练,被动关节活动
2.颈5
(1)特征:
肩关节能活动,肘关节能主动屈曲,但缺乏伸肘和腕、手所有功能;肋间肌麻痹而致呼吸功能差;躯干和下肢完全瘫痪;不能独立翻身和坐起;自己不能穿戴辅助具;日常生活绝大部分需他人帮助。
(2)训练:
增强肱二头肌的肌力;学习使用矮靠背轮椅,并在平地上自己驱动;有条件时可使用电动轮椅;学会使用固定于轮椅靠背扶手上的套索前倾减压或利用双肘支撑轮椅扶手减压;可把勺子固定于患者手上,练习自己进食;呼吸功能训练同颈4;站立训练同颈4;关节活动训练同颈4。
3.颈6
(1)特征:
缺乏伸肘、屈腕能力,手功能丧失,其余上肢功能基本正常;躯干和下肢完全瘫痪;肋间肌瘫痪,呼吸功能减弱。
勾住系于床脚的绳梯可以从床上坐起;利用万能袖带可完成进食、梳洗、写字、打字、打电话等。
能部分自理生活,需中等量帮助。
(2)训练:
驱动轮椅的训练;单侧交替地给臀部减压,每半小时进行1次,每次15秒;利用床脚的绳梯从床上坐起;
站立、呼吸、关节活动训练同颈5;增强二头肌(屈肘)和桡侧伸腕肌(伸腕)的肌力。
4.颈7完全性脊髓损伤
(1)特征:
上肢功能基本正常,抓握、释放释放和灵巧度有一定障碍,不能捏;下肢完全瘫痪;呼吸功能较差。
轮椅上基本能完全独立;能自己翻身、坐起和在床上移动;能自己进食、穿、脱衣服和做个人卫生(自我导尿);
(2)训练:
上肢残存肌力增强训练;坐在轮椅上可把双手撑在扶手上进行减压,半小时1次,每次15秒;用长条形木板进行床-轮椅及轮椅 -浴盆转移;关节活动范围、呼吸功能力训练、站立训练同C4。
5.颈8~胸2
(1)特征:
上肢功能完全正常,不能控制躯干,双下肢完全瘫痪,呼吸功能较差。
能独立完成移,能驱动标准轮椅、独立处理大小便,使用通讯工具、日常生活完全自理,可从事坐位工作,可借助长下肢支具在平行杠内站立。
(2)训练:
加强上肢肌肉强度和耐力 的训练,坐位注意练习撑起减压练习;各种轮椅技巧练习,转移训练仍然必要;
适宜的职业训练。
6.胸3~12
(1)特征:
上肢完全正常,躯干部分瘫痪,双下肢完全瘫痪。
生活完全能自理,能独立使用标准轮椅和完成转移动作可从事一般的家务劳动,可从事坐位的工作。
利用长下肢支具、拐、助行器或平衡棒做治疗性步行训练,
2)训练:
颈8~胸2患者所做的训练,站立和治疗性步行,胸6~8练习摆至步,胸9~12练习迈越步。
7.腰1~2
(1)上肢完全正常,躯干稳定,下肢大部分肌肉瘫痪, 能进行胸3~12病变的一切活动,能用短下肢支具(能固定踝关节)和肘拐或手杖进行功能性步行,能上下楼梯,日常生活完全自理。
在户外长时间活动或为了节省体力和方便仍使用轮椅。
(2)训练:
训练四点步态行走,练习从轮椅上独自站起;上下楼梯;练习安全的跌倒和重新爬起,其他训练同胸3~12损伤的患者。
8.腰3及腰3以下
(1)特征:
肢和躯干完全正常,双下肢有部分肌肉瘫痪,用手杖和穿高帮鞋即可达到实用步行的能力,腰5以下病变不用任何辅助用品亦可达到实用步行的目的。
(2)训练:
双下肢残存肌力为主,用双拐练习四点步态;用手杖练习行走;早期的训练方法同腰1和腰2病变的患者。
17、帕金深早期训练方案:
PD早期训练
由于患者肌张力异常、肢体震颤、平衡障碍等,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将不同程度受限,并将随病情的进展而逐渐加重。
因此,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训练分为两个阶段:
1、早期训练疾病的早期治疗,尽可能通过调整维持其粗大和精细协调活动、肌力、身体姿势和心理状态实现日常活动自理,保留自己的习惯、兴趣和爱好,与家人、社会正常交往。
重点选择穿脱衣服,坐、站转换,进出厕所、淋浴间或出入浴池,携物行走,上下车等活动作为训练内容。
2.后期训练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的活动能力逐渐受限,应最大程度的维持其原有的功能和活动能力,加强日常活动的监督和安全性防护,提供简单、容易操作、省力的方法完成各种活动。
18、健侧代偿不提倡
1、早期帕金森病患者只有单侧症状,但是,随着病情的进展会发展到躯干和双侧肢体症状,所以对于早期帕金森病患者不建议。
2、过多的代偿会剥脱患手的锻炼机会,从而加速疾病的进展。
因为这种代偿的功能不会长久有效。
我们建议患者进行双翻共同动作的练习。
如单手震颤致喝水动作不稳,建议使用特制的双乎柄的杯子,两个手相辅助以增加稳定性。
这样健侧有一定代偿作用的同时又对患者有辅助训练的意义,保证功能的同时又有一定的训练作用。
19、肩手综合征:
表现:
肩痛、手浮肿和疼痛(被动屈曲手指时尤剧)、皮温升高、消肿
后肌肉萎缩、甚至挛缩
临床经过:
分为三期
Ⅰ,手突然浮肿,被动活动时疼痛
Ⅱ,出现自发痛是此期特点,手的水肿可减轻
Ⅲ,又称后遗症期,水肿完全消失,疼痛也完全消失,但未经治
疗的手,活动能力永久丧失,形成固定的有特征的畸形手
20、面瘫:
周围性面瘫和中枢性面瘫区别:
中枢性
周围性
损伤部位
面神经核以上
面神经核以下
额纹
对称
患侧消失
鼻唇沟
对侧变浅
患侧变浅
示齿
偏向病侧
偏向健侧
1、单纯性面神经炎:
侵犯茎乳孔或以下部位,出现病变同侧面肌运动障碍。
表现为同侧额纹变浅或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流涎,示齿口角偏向对侧。
2、Bell面瘫:
侵犯鼓索和镫骨肌神经之间部位,出现第1条症状+病变同侧舌前2/3感觉丧失,伴随涎腺分泌功能障碍。
3、病变损伤镫骨肌神经和膝状神经节之间,出现第2条的症状+同侧听觉过敏。
4、Hunt面瘫:
病变侵犯膝神经节,出现第3条的症状+泪腺分泌丧失和外耳道或鼓膜疱疹、患者乳突疼痛。
1。
神经康复学:
是研究神经系统疾患所致的功能障碍,并进行相关的康复预防、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的一门学科。
2。
Kernig征:
嘱患者仰卧,先将一侧髋关节和膝关节屈成直角,再用手抬高小腿,正常人膝关节可被伸至135°以上,阳性表现为伸膝受限,并伴有疼痛与屈肌痉挛。
3。
Brudzinski征:
嘱患者仰卧,下肢自然伸直,医生一手托患者枕部,一手置于患者胸前,然后使头部前屈,阳性表现为两侧髋关节和膝关节屈曲。
4。
跨阈步态:
周围神经病变时常出现足部下垂不能背屈,行走时或是拖拽病足,或是将该侧下肢抬得很高,落脚时足尖先触地面,主要见于腓总神经麻痹。
5。
肩--手综合征:
表现为肩痛、手水肿和疼痛(被动屈曲手指时尤剧)、皮温升高、消肿后肌肉萎缩、甚至挛缩。
病因不清,可能与交感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在压迫下腕关节被牵拉并掌屈、过度牵拉、输液渗出、手意外小伤害等有关。
常于卒中后1--3个月发生,多突然起病,节段性疼痛、水肿、血运障碍、关节活动范围受限、活动后症状和体征加重。
6、半暗带:
脑卒中时在坏死的脑组织与正常脑组织之间,有一些不同程度受损的脑细胞,但细胞完整性尚保存,这些细胞与周围组织缺血缺氧,变性水肿形成为半暗带,具有双向性,治疗及时,正确可逆转为正常细胞,否则,坏死软化。
7。
小字征:
因手指、腕、臂强直,产生写字强直,落笔不直,字行不整,字越写越少。
8。
震颤麻痹:
又称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中年以上的黑质和黑质纹状体通路上的变性疾病,以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减少和姿势与平衡障碍为主要临床特征。
9。
老年性痴呆:
又称阿尔茨海默病,是老年人最常见的一种病因不明的大脑退行性变性病,是痴呆最常见的病因。
10。
血管性痴呆:
是脑血管疾病导致的认知功能障碍临床综合征,其中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是常见类型。
11。
脑膜炎:
凡感染或炎症性反应仅累及软脑膜者(包括软脑膜和蛛网膜)称为软脑膜炎或脑膜炎。
12。
脑炎:
病原体侵犯脑实质引起炎症性反应者称为脑炎。
13。
脑膜脑炎:
脑炎时脑膜的损害可相继或同时受累。
14。
脑病:
对非生物原性致病因素(理化因素、中毒、缺氧、变态反应等因素)损害脑实质而产生的弥漫性脑损害,则称为脑病。
15。
眩晕:
是对自身平衡觉和空间位象觉的自我感知错误,感觉自身或外界物体旋转、升降、倾斜等。
16。
失眠:
是指睡眠的始发和睡眠维持发生障碍,致使睡眠的质和量不能满足个体生理需要而明显影响患者白天活动(如疲劳、注意力下降、反应迟钝等)的一种睡眠障碍综合征。
17。
痉挛:
痉挛属于上运动神经元综合征的运动障碍表现之一,是一种因牵张反射兴奋性增高所致的,以速度依赖性肌肉张力增高为特征的运动障碍,且伴随有腱反射的亢进。
19。
脑卒中:
也可称为脑血管意外,是指突然发生的、由脑血管病变引起的局限性脑功能障碍,并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或引起死亡的临床综合征。
21。
日常生活活动:
是人在独立生活中反复地进行的、最必要的基本活动。
22。
神经干叩击试验:
即按压或叩击神经干,局部出现针刺性疼痛,并有麻痛感向神经支配区放射为阳性,可帮助判断神经断端位置和生长情况。
23。
肌张力:
指肌肉静止或放松状态下肌肉的紧张度,检查时可根据触摸肌肉的硬度及被动伸屈肢体时的阻力来判断。
24。
阵挛:
是在深反射亢进时,用一持续力量使被检查的肌肉处于紧张状态,则该深反射涉及的肌肉就会发生节律性收缩,称为阵挛.
1、废用综合征:
长期安静、卧床,或长期支具、石膏、夹板固定的患者出现以生理功能减退为主要特征的症候群,可有局部和全身改变。
2、误用综合征:
是指不正确的治疗所造成的人为的症候群。
常见韧带、肌腱、肌肉等损伤,骨关节变形,痉挛状态加重,强肌和弱肌不平衡的加剧,痉挛步态的习惯化等。
10、联合反应:
是指当身体某一部分进行抗阻运动或主动用力时,处于静止状态的其他部分可产生不随意运动反应。
11、共同运动:
是脊髓水平的原始运动,患者完成某项关节活动引发的该肢体其他关节肌肉的一组固定的没有选择的运动。
13、Bobath握手:
双手掌心相对,十指交叉攥拳,患侧拇指位于上方。
14、双侧桥式运动:
治疗师帮助患者将两腿屈曲,双脚在臀下平踏床面,让患者伸髋将两臀部抬离床面。
如患侧髋外旋外展不能支持时,治疗师可以帮助将患膝稳定住。
15、脑疝(shàn):
颅内高压进一步发展致各腔室间压力不均,从而推压部分脑组织向解剖间隙移位,引起脑组织的移位即称脑疝。
16、创伤后遗忘(PTA):
脑外伤后记忆丧失到连续记忆恢复所需的时间。
16、认知:
是指人们认识与知晓(理解)事物过程的总称,包括感知、识别、记忆、概念形成、思维、推理及表象过程。
17、注意:
是对事物的一种选择性反应。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它使人们清晰的认知周围现实中某一特定的对象,避开不相关的事物。
18、记忆:
是人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一种反应,是对获得的信息的感知及思考(又称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
19、感知障碍:
指在感觉输入系统完整的情况下,大脑对感觉刺激的认识和辨别障碍,表现为失认症与失用症。
20、脑性瘫痪(CP):
是自受孕开始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综合征。
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可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惊厥、心理行为异常、感知觉障碍及其他异常。
21、Bobath法:
又称神经发育学疗法,是由英国物理治疗师BertaBobath和她的丈夫KarelBobath共同创建的治疗脑性瘫痪的理论与方法。
主要用于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引起的运动功能障碍,如脑瘫、偏瘫等疾患。
22、关键点:
治疗师通过对患儿身上的特定部位进行抑制,使患儿痉挛减轻,同时又可促进正常姿势和运动。
Bobath把这个特定部位称为关键点。
23、多发性硬化(MS):
中枢神经系统白质脱髓鞘性疾病,侵犯大脑、脊髓白质、皮质下结构、脑干、小脑与视神经等。
CNS散在分布的多数病灶与病程中呈现的缓解复发是其特点。
24、帕金森病:
是一种常见的中年以上的黑质和黑质纹状体通路上的变性疾病。
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男性略多于女性,致残率为25%。
为康复领域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28、脊髓炎:
是指由于生物源性感染如病毒、细菌、螺旋体、真菌、寄生虫等所致的,或感染后、接种后所诱发的脊髓灰质和(或)白质的炎性病变。
临床表现为运动、感觉障碍及括约肌功能障碍。
29、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炎:
是病毒感染、自体免疫等多种致病因素所引起的一种迟发性变态反应所致的急性(或亚急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神经根炎症性脱髓鞘性疾病。
30、癫痫持续状态:
是指一次癫痫发作持续30分钟以上,或连续多次发作、发作间期意识或神经功能未恢复正常。
33、面神经炎:
系茎乳突孔内急性非化脓性面神经炎症,引起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又称贝尔麻痹。
1。
昏迷
答:
昏迷是一种严重的意识障碍,包括浅昏迷和深昏迷。
浅昏迷:
意识丧失,患者没有睁眼反应。
语言丧失。
自发运动减少,但强烈的疼痛刺激可见患者有痛苦表情,防御动作等,吞咽反射,角膜反射,瞳孔对光反射,腱反射无明显改变。
深昏迷:
自发运动完全消失,对外界各种刺激均无反应,眼球固定,角膜反射,瞳孔对光反射,腱反射等均消失,生命体征常有变化。
2。
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如何?
如何防治?
答:
临床特点表现为肩痛、手水肿和疼痛(被动屈曲手指时尤剧)、皮温升高、消肿后肌肉萎缩、甚至挛缩。
防治:
1、病因防治:
避免上肢受外伤(即使是小损伤)、疼痛、过度牵张、长时间垂悬,已有水肿者应避免输液。
2、患侧上肢的被动运动:
可防止肩痛、维持各关节的活动度,但应非常轻柔,以不产生疼痛为度。
3、交感神经阻滞:
星状交感神经节阻滞对早期SHS非常有效,可使其减轻或消失,对第2期效果差。
4、类固醇制剂:
口服/肩关节或腱鞘注射类固醇制剂对肩痛较好,减轻局部炎症。
5、高位胸交感神经切断术,6、物理因子治疗。
3。
偏瘫治疗中误用综合征是什么?
为什么会出现?
如何纠正?
答:
误用综合征是指不正确的治疗所造成的人为的综合征。
常见韧带、肌腱、肌肉等损伤,骨关节变形,痉挛状态加重,强肌和弱肌不平衡的加剧,痉挛步态的习惯化等。
常在没有进行康复治疗或康复治疗不当的情况下发生。
要重视康复各个阶段的治疗,特别是要训练弱肌,抑制强肌,强调运动模式的恢复,避免片面追求肌力治疗。
4。
脑卒中吞咽障碍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如何康复训练?
答:
影响因素康复训练:
1、功能训练恢复1、改善口面部肌群运动功能训练,2、增加舌运动训练,3、增加吞咽反射训练,4、声带内收训练,5、增加喉上抬能力,6、咽收缩训练,7、吸吮及喉抬高训练,8、空吞咽训练。
2、功能代偿技术改变体位,通过食物的自身重力进食,改变咽腔体积,促进吞咽,减少吸入。
3
5。
简述偏瘫的康复治疗。
6。
如何根据格拉斯昏迷量表得分及昏迷时间长短将脑外伤分型?
答:
根据格拉斯昏迷量表得分及昏迷时间长短将脑外伤分为4型,轻型:
GCS13--15分,伤后昏迷时间为20分钟之内。
中型:
GCS9--12分,伤后昏迷时间为20分钟--6小时。
重型:
GCS6--8分,伤后昏迷或再次昏迷持续6小时以上。
特重型:
GCS3--5分。
7。
脑性瘫痪
答:
简称脑瘫,是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脑发育阶段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可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惊厥,心理行为异常,感知觉障碍及其他异常。
8。
Bobath法
答:
是神经发育学疗法之一,是由英国物理治疗师BertaBobath和她的丈夫KarelBobath共同创建的治疗脑性瘫痪的理论与方法,是当代治疗小儿脑瘫的主要手段之一,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主要用于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引起的运动功能障碍,如脑瘫,偏瘫等疾患,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反射性抑制异常姿势和运动,促进正确的运动感觉和运动模式。
9。
关键点、
答:
治疗师通过对患儿身上的特定部位进行抑制,使患儿痉挛减轻,同时又可促通正常姿势和运动,Baboth把这个特定部位称为关键点。
10。
脑性瘫痪根据运动障碍的性质可分为几型?
答:
根据运动障碍的性质,可分为痉挛型、不随意运动型(手足徐动型)、共济失调型、强直型、肌张力低下型、混合型。
11。
简述脑瘫临床症状的主要特征
答:
脑瘫临床症状的主要特征;1.四肢和躯干的非对称;2、某种固定的运动模式;3、抗重力运动困难;4、分离运动困难;5、发育不均衡;6、肌张力不平衡;7、原始反射残存;8、存在异常的感觉运动;9、联合反应和代偿运动。
12。
简述痉挛型脑瘫的临床表现。
答:
临床表现为运动发育较同龄儿明显落后,异常姿势,肌张力增高,紧张甚至痉挛,僵硬,强直,下肢检查时可见折刀征,膝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Babinski征等阳性,出现髌、踝阵挛及异常反射等。
13。
简述共济失调型脑瘫的临床表现。
答:
临床表现以平衡功能障碍为主的小脑症状,步态不稳,不能调节步伐,醉酒步态,容易跌倒,基底宽,不敢迈大步,手和头部可看到轻度震颤,眼球震颤极为常见,指鼻试验,对指试验,跟膝胫试验都难以完成,肌张力低下,语言缺少抑扬声调,而且徐缓,本型不多见,多与其他型混合。
14。
脑瘫评定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答:
脑瘫评定的主要内容包括1、运动发育评定。
2、姿势的评价;3、反射发育评定;4、肌张力的评价;5、作业疗法评价;6、语言功能的评定;7、功能独立性评定;8、感知认知评定
15。
对脑瘫患儿各种姿势进行评价时,对其仰卧位的评价包括哪些内容?
答:
1、观察其自发运动的质和量;2、注意对称性及优势姿势模式,是否出现一侧下肢伸展增强和对侧屈曲姿势加重(非对称性);3、头部的位置,观察患儿头部是否正中位,是否常偏向一侧,头部与肩胛带,骨盆运动的分离情况;4、向坐位拉起,有无头的后垂,两肩有无向伸展方向的抵抗,两下肢是否出现屈曲,有无代偿性脊柱后弯;5、骨盆和四肢,骨盆是否有前倾,后倾,能否完成骨盆随意抬起,四肢是否有分离动作,
16、简述对脑瘫患儿进行运动功能训练的原则。
答:
1、由头向尾,由近位端向远位端等儿童运动发育的规律;2、在抑制异常运动模式的同时,进行正常运动模式的诱导;3、使患儿获得保持正常姿势的能力;4、促进左右对称的姿势和运动;5、诱发和强化所希望的固定运动模式,逐渐完成由单个运动向多个运动的协调运动;6、康复训练的方式方法要因人而异,不能以偏概全。
17、简述帕金森病的临床特点
答:
临床特点:
1、肢体静止性震颤,2、运动障碍,3、肌肉强直,4步态异常,5、平衡功能障碍,6、高级脑功能障碍,7、吞咽功能障碍,8、自主神经功能障碍,9、活动和参与受限,10、继发性功能障碍。
(临床上以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减少和姿势与平衡障碍为主要特点)
18、简述良性位置性阵法性眩晕的治疗原则及体位训练方法。
答:
治疗原则:
指导患者反复处于引发症状的位置,通过简单的前庭锻炼驱散壶腹嵴终顶上的耳石碎片或通过复位法使半规管内自由游动的微粒进入椭圆囊以消除症状,抗眩晕药无效,对于锻炼无效的症状严重者,可通过外科手术方法达到缓解(单孔神经切断术,激光行迷路闭塞术或后半规管堵塞术)。
体位训练方法:
目的是使沉积物从嵴顶松动脱落。
患者闭目正坐床上,向一侧侧卧至一侧枕部接触床面,保持此头位直到诱发的眩晕消失后再坐起,30秒后再向另一侧侧卧,每3小时两侧交替进行1次,直到眩晕症状消失为止,症状多在1--2天内减轻,通常于7--14天内消失。
19、Barthel指数评定的内容有哪些?
答:
进食、修饰、洗澡、穿衣、如厕、排尿、排便、步行、轮椅、行走、上下楼梯。
20、徒手肌力评定分级。
答:
0级完全瘫痪,1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