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考研中国现当代专业复试历年面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965433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53.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兰州大学考研中国现当代专业复试历年面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兰州大学考研中国现当代专业复试历年面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兰州大学考研中国现当代专业复试历年面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兰州大学考研中国现当代专业复试历年面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兰州大学考研中国现当代专业复试历年面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兰州大学考研中国现当代专业复试历年面试题.docx

《兰州大学考研中国现当代专业复试历年面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兰州大学考研中国现当代专业复试历年面试题.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兰州大学考研中国现当代专业复试历年面试题.docx

兰州大学考研中国现当代专业复试历年面试题

1、五四文学社团

五四时期,大量外国文艺思想涌入,许多作家在不同创作追求的基础上以社团的方式走到了一起。

此时,社团蜂起,百家争鸣,空前繁荣。

首先出现的是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的文学研究会,发起人有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王统照等,他们以《小说月报》为机关刊物,提出了“为人生”的宗旨,将视线对准社会和人生问题,所写的是观察人类之所得,热衷于表现民间疾苦,揭发社会病相,探索人生意义,在创作方法上强调写实主义。

但是,作为一个创作流派,他的创作特色并不十分鲜明,成员的创作风格彼此也差异较大。

5个月后,创造社在日本东京成立,发起人是留日学生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田汉、张资平、陶晶孙等人。

他们旗帜鲜明地提出“为艺术”的口号,主张文学是作家自我的主体精神的体现,强调个性的张扬、情感的诉说,追求唯美的艺术形式,形成了鲜明的流派特色。

从精神内质上来说,创造社诸作家的创作更契合“五四”的精神,充满炽热的激情与叛逆,既昂扬奋发又感伤苦闷,符合当时的时代境况和作家、读者的普遍心理感受。

1922年,湖畔诗社成立,成员有潘漠华、应修人、冯雪峰、汪静之四人,出版诗歌合集《湖畔》,以爱情诗闻名,坦率纯真,具有浪漫主义诗风。

同时成立的还有浅草社,主要成员冯至等,办有《浅草季刊》。

1923年新月社在北京成立,发起人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以《晨报》副刊《诗镌》为主要阵地。

成员受外来文艺思潮影响大,倾向自由主义。

前期提倡新格律诗,对于新诗的规范化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1924年语丝社成立,代表作家有周作人、林语堂、钱玄同、刘半农、孙伏园、冯文炳、俞平伯等。

多发表针砭时弊的杂感小品,着重于社会和文化批评,文风幽默泼辣,也称“语丝派”。

此外还有莽原、未名两个社团,主要作家有高长虹、台静农等,多为俄苏文学翻译家和乡土小说家。

“五四”时期的社团是中国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和社会背景。

这些社团、流派以各自迥异的风格的创作、折射出所受社会、文学思潮不同影响的痕迹。

无论其社会发展观、文学观及审美取向有着怎样的歧异,但他们都对推动中国的进步和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

 

2、闻一多“三美”

在早期新诗的探索中,面对诗歌的“绝对自由”,一些创作者开始认识到必须有新的艺术形式和美学原则来引导新诗走上“规范化”道路,这一任务为新月派所担任。

1926年闻一多发表《诗的格律》,提出“理性节制情感”和新诗格律化的主张,后来又具体地提出“三美”,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闻一多先生认为诗歌的音乐美是最首要的。

他大肆宣扬格律,声称“诗所以能激发情感,完全在它的节奏;节奏便是格律……越有魄力的作家,越是要戴着脚镣跳舞才跳得痛快,跳得好。

只有不会跳舞的才怪脚镣碍事,只有不会做诗的才感觉得格律的缚束。

”,认为“格律可从两方面讲……属于视觉方面的格律有节的匀称,有句的均齐。

属于听觉方面的有格式,有音尺,有平仄,有韵脚。

”,也就是说,音尺、韵脚等音乐性因素的组合,构成了诗的韵律、诗的节奏,而音节和韵脚的和谐又构成了诗的音乐美,成为诗的基本动力。

  新诗绘画美理论是先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主要是指诗的词藻的选用,即诗歌语言要求美丽,富有色彩,讲究诗的视觉形象和直观性。

苏东坡在观赏王维的诗画后评价说: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注重色彩的对比,使诗画相通。

  新诗建筑美理论是先生根据汉语的特点提出来的。

“我们的文字是象形的,我们中国人鉴赏文艺的时间,至少有一半的印象是要靠眼睛来传达的。

”主要是指从诗的整体外形上看,节与节之间要匀称,行与行之间要均齐,虽不必呆板地限定每行的字数一律相等,但各行的相差不能太大,以求齐整之感。

  “三美”创作实践

    《死水》是闻一多的杰作。

诗人把黑暗腐败的旧中国现实,比喻为“一沟绝望的死水”,表达了对丑恶势力的憎恨和对祖国深沉的挚爱。

《死水》也是闻一多先生自认“第一次在音节上最满意的实验”,是先生实验他的“三美”新格律体的典型。

全诗共五节,每节四行,每一行九个字,分别由三个“二字尺”和一个“三字尺”构成,组成2232或2322或3222音尺,最后以双音节收尾,虽然音尺的排列顺序不完全相同,但是其总数却完全一致,在变化中保持整齐,参差错落兼以抑扬顿挫,每节换韵,各节大体均押abcb型的二四脚韵,读起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很强,具有音乐般的美感。

附录:

《死水》(作者/闻一多)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韵脚)

  不如/多仍些/破铜/烂铁,

  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韵脚)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

  铁罐上/绣出/几瓣/桃花。

(韵脚)

  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

  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韵脚)

  “三美”对后来创研者的影响

如果说闻一多先生是新格律诗派的理论奠基者,那么徐志摩先生就是新格律诗的推崇者和努力实践者。

特别是《再别康桥》,这是他的经典之作,也是他的诗歌对“三美”要求的综合艺术性所在。

其中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句式是反复的,“轻轻”、“悄悄”等词也是重叠的,加强了节奏感。

每句诗随着感情的变化而换韵,这点与闻一多先生的《死水》用韵可谓一脉相承;再者一、三句诗排在前面,二、四句诗低格排列,空一格错落有致,一三句诗短一点,二四句诗长一点,都呈现出建筑对称美来;而“金柳”“柔波”“星辉”“软泥”“青荇”这些词藻既形象又具有柔美感,无不给人以绘画美的享受。

总之,《再别康桥》这首诗音节抑扬顿挫,声调回环反复,格式呈现对称,词藻形象柔美,在艺术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

 

3、左翼小说

新文学的第二个十年,占主导地位的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左翼文学运动。

左翼文学运用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和文艺思想,广泛而深刻地表现社会人生的各个方面,认为社会价值高于审美价值。

左翼小说是在革命文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站在反映无产阶级的阶级利益和情感立场上,既继承了五四文学传统,又极大地关注当前时代精神,使文学与政治、文学与革命、文学与时代的关系被空前强化,具有鲜明强烈的政治倾向性。

  左翼小说的发展大致以1933年为界,分为两个时期。

初期以蒋光慈、柔石和丁玲为代表,后期以茅盾和张天翼、沙汀、艾芜为代表。

其理由主要有三:

第一,1931年,柔石、胡也频、殷夫等“左联五烈士”被国民党政府杀害,蒋光慈病逝;1933年,洪灵菲、应修人被害,丁玲被捕,一批重要的初期左翼作家从文坛上消逝。

第二,1933年茅盾的《子夜》发表,标志着左翼文学开始了一个新的起点,这一年因此而被称为“子夜年”。

第三,1933年,张天翼、沙汀、艾芜等左翼的后起之秀,以自己所熟悉的生活为创作题材,克服了初期左翼文学普遍存在着“革命的浪漫谛克”倾向,创作出了一大批具有现实主义特征的作品,改变了左翼文学的原有面貌。

  蒋光慈是最早提倡并创作革命文学的作家之一,作品最多,受到的批评也最多,对当时青年读者的影响也最大,是初期左翼文学的代表作家。

他《少年漂泊者》、《短裤党》、《野祭》、《菊芬》和《最后的微笑》等都表现出强烈的个人复仇主义倾向。

而《冲出云围的月亮》塑造了“时代新女性”曼英的形象,是“革命的浪漫谛克”的典型。

与蒋光慈风格相近的作家,还有洪灵菲、华汉(阳翰笙),以及胡也频等,他们的创作普遍存在着“革命的浪漫谛克”倾向和“革命加恋爱”的写作模式。

  柔石曾参加过《语丝》和《萌芽》的编辑工作,是与鲁迅接触最早也最多的左翼作家之一。

他早期的《旧时代之死》和《三姊妹》主要受郁达夫小说的影响。

他的《为奴隶的母亲》继承和发扬了“乡土文学”的传统,将“典妻”与封建宗嗣文化和伦理道德观结合起来,文字简练,风格朴素,人物生动,内容深刻,再现了“典妻”的全过程,揭示了典妻的社会根源,是作者最为优秀的小说。

  丁玲是继冰心后第二代女作家的代表,她的小说经历了一个从知识分子题材向工农题材的转变,最能体现左翼小说发展的道路和方向。

《沙菲女士的日记》是其代表作,描写了五四后小资产阶级叛逆苦闷中的知识女性的典型。

沙菲追求个性解放和真爱,寻觅人生出路而不得,具有反抗性和矛盾性,是深刻的历史批判。

1933年前后,张天翼、沙汀、艾芜等青年作家崭露头角,成为“左翼新秀”的代表。

张天翼是优秀的讽刺小说家,提出反虚伪、反庸俗、反彷徨的讽刺主题。

他的《三天半的梦》、《包氏父子》,沙汀的《代理县长》、《兽道》、《在祠堂里》,艾芜的小说集《南行记》和散文集《漂泊杂记》等,都受到鲁迅的较大影响,注意吸取初期左翼创作的经验和教训,创作中的现实主义得到了加强,表现出另一种风貌。

  左翼小说的最高成就则是以茅盾为代表的“社会剖析小说”。

但茅盾的小说也经历了一个变化过程,由《幻灭》、《动摇》、《追求》三部小说组成的《蚀》三部曲,首开“革命加恋爱”创作模式的先河。

稍后的《虹》、《路》和《三人行》都是典型的革命小说。

只有到了《子夜》、《林家铺子》和《春蚕》出现时,才显示出了“社会剖析小说”的特点。

  受茅盾影响的重要作家还有吴组缃和叶紫。

吴组缃虽然不是“左联”成员,但坚持用科学社会理论来探讨农村“人心大变”的原因,作品不多,但每篇都很有分量。

其中,《一千八百担》、《天下太平》和《樊家铺》,都可以归入精品之列。

在左翼小说中,曾出现过一批以“丰收成灾”为题材的作品,如茅盾的《春蚕》、叶圣陶的《多收了三五斗》、丁玲的《水》、夏征农的《禾场上》等,而叶紫的《丰收》将农民与地主的对立写得栩栩如生,而这种“二元对立”的故事模式和思维方式,对以后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4、京派小说

在20世纪20年代末期到30年代,文学的中心南移到上海,继续留在京、津地区或其他北方城市的一个自由的作家群,当时也称“北方作家”派。

“京派”并没有正式的组织,只是一种名称的沿用。

“京派”作家创作的小说被称为“京派小说”。

京派重视文学的超功利性和独立意识,追求纯正的文学趣味,强调文学与时代和政治保持一定的距离。

他们挖掘乡土诗意,歌颂平凡人的美好人性,呼唤爱与美;同时不满现代文明,解释都市虚假与人性卑劣。

语言简朴自然,具有自觉的审美的文体意识。

京派小说文风淳朴,贴近底层人民的生活,在现实主义的创作中融入浪漫主义的、表现主观个性的多种艺术手法。

主要代表作家有沈从文、废名、芦焚等。

周作人常被认为是京派的理论前驱,赞扬创作者的独立精神和描写平凡人的平凡生活的创作倾向。

芦焚偏重于描写中原农村的衰败和世事无常的苍凉,其笔下的乡土世界多由荒烟、废园、落日等意象构成,具有悲哀的抒情气质。

小说具有内在的诗意,讲究场景化的叙事技巧。

抒情之外,也加重了对世态的讽刺。

代表作品《谷》、《果园城记》等。

废名的小说多写平凡人事,艺术上将外国现代派技巧和中国古典诗词的表现方法融为一体,文体简洁奇僻。

《竹林的故事》以清新冲淡的文笔反映了封建总法制农村中善良的人情和淳朴的乡风。

长篇小说《桥》座位抒情的散文化小说,构建了一个远离尘嚣的乌托邦,有意回避人生丑恶,展现了对人间纯美的向往。

与牧歌情调并存,充满了西方现代哲学思想和东方禅宗思想的调和,极富理趣。

他将小说诗化和散文化,淡化故事情节,以古典诗词的表现法追求冲淡简僻的语言。

京派小说以文化保守主义的立场,远离政治斗争和商业势力的态度,写乡村与平民现实的题材,具有统一的从容宽厚的古典式审美倾向,抒情体和讽刺体小说较成熟。

同时也多有意蕴深厚的文化小说,寻求传统文化和民间文化的回应。

 

5、新感觉派小说

  中国的新感觉派小说是在日本新感觉派的影响下,在30年代步其后尘发展起来的。

它的产生,既是世界性的现代主义思潮对中国新文学冲击的一种反馈,又是30年代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的阶级矛盾和民族危机空前激化的结果。

一些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既不满于旧的社会秩序,又寻求不到施展才华的归宿,陷入了苦闷、彷徨的困顿之中。

为了填补自己精神的空虚,他们追求新的刺激,因而欣赏现代派小说的“新、奇、怪”的表现手法。

  刘呐鸥的主要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