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考试东城.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648699 上传时间:2023-07-2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9.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期中考试东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期中考试东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期中考试东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期中考试东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期中考试东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期中考试东城.docx

《期中考试东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期中考试东城.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期中考试东城.docx

期中考试东城

期末教学统一检测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3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7题。

材料一

在俄罗斯,年轻人结婚时,新郎新娘会身穿礼服,到烈士纪念碑前献上一束鲜花,以表达他们对英雄的景仰,这几乎成为俄罗斯年轻人举行婚礼的传统;在美国,到处可见以英雄命名的公共场所,为英雄修建的纪念塔或纪念堂……景仰英雄,崇尚英雄,这是人类的一种美好天性。

古今中外,莫不如此。

说起中华文明的起源,就会想起尧、舜、大禹这些中国古代传说中的英雄,而中国革命战争年代造就的英雄,同样是我们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董存瑞、黄继光、杨靖宇……每当我们怀想起他们当年的英雄壮举,神圣与崇敬的情感就会油然而生。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中,有一种小说为我们认识英雄、解读英雄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它就是“红色经典”。

“红色经典”也被称为“革命历史题材小说”,一般指建国以来,特别是“十七年”间创作的、表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斗争和反映社会主义建设题材的一批作品。

其中一批长篇小说,对人们精神生活产生过巨大影响,代表作品有《红旗谱》《红岩》《创业史》《青春之歌》《保卫延安》《林海雪原》等。

这些作品代表了那一时期我国长篇小说的最高成就,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红色经典”对我国几代人的成长与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

这些作品大多出自亲历者之手,作者亲身经历过作品所反映的那些重大事件,因此有有为历史和英雄“立传”的责任感。

作品中许多重要的人物形象,真实反映了那个时期的精神风貌,反映了当时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精神追求和革命理想,具有很强的感召力,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作品出版后倍受瞩目,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许多作品被改编成多种文学形式。

“红色经典”小说中相当一部分作品在汲取我国传统小说艺术方法上也取得了明显成效。

如《林海雪原》的作者就借鉴传统通俗小说手法,在情节安排上,曲折动人,一波三折,以奇制胜。

书中活捉一撮毛、打虎上山、舌战小炉匠、会师百鸡宴、打破四方台等故事,惊险感人又富有生活气息,让人读来爱不释手。

(取材于《走进“红色经典”》)

1.“材料一”中的加点词语,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油然而生B.倍受瞩目C.以奇制胜D.爱不释手

2.根据“材料一”,下列对“红色经典”小说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的作者是作品反映的重大事件的参与者。

B.小说中的重要人物真实地反映了时代背景。

C.小说出版后影响了几代人的成长与发展

D.很多小说借鉴了我国传统小说的艺术手法

材料二

很长时间以来,红色经典思想教育在学校渐趋空白,学生学习革命烈士爱国精神和了解共和国成立史已经不如以前浓烈。

同时社会影视改编中出现一股改编红色经典的热潮和风气,但其内容却与原著出现很大差距,一般都趋向于娱乐性、低俗化,爱情取代了革命而成为中心,反响也并不尽如人意。

于是,有人提出“红色经典”改编必须遵循“尊重原著”的原则。

如何尊重原著?

尊重原著的什么?

这又是摆在改编者面前不可回避的问题。

一般情况下,一提到尊重原著,很多人就会把它等同于“还原原著”,即按照原著的本来面目进行改编。

这其实是一种误解,所谓的“尊重原著”,决不是唯原著是从,而是对原著核心精神、思想内涵的忠实继承,在此基础上可以有所创新,也应该有所创新。

对“红色经典”自身而言,其核心的思想内涵就是高尚的道德情操、崇高的革命理想、积极乐观的浪漫主义精神。

戏剧理论家郭汉城说:

“现在的一些改编者把人性卑微化,认为只有七情六欲才是人性,英雄的人性就是七情六欲,这是对文化遗产的破坏,是‘自毁精神长城’。

”作为审美意识的某种反映,并非改编一定不行,而是得把握一个度。

红色经典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文学经典。

它不仅仅具有文学史上的意义,还承载着整整一代人的生命经验,包含着一种质朴的、丰厚的道德情感。

因此,每一个改编,无论对于创作者还是接受者,都是一次历史意识、道德信心和生活趣味的考验。

随着时代的发展,物质文明的进步,把红色经典小说进改编成电影或电视剧是历史的必然,也是顺应历史发展的表现。

《文艺研究》杂志社的陈剑澜认为,“红色经典”改编热持久不衰,一个基本原因就是它抓住了当代人的怀旧情绪。

虽然这个年代日趋个性化,灵动化,不固守一个或几个成规,但红色经典中那种爱国精神还是不应遗忘的。

我们没有处于战火纷飞的年代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幸运,但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仍然存在甚至更加激烈,我们仍需全民一致的爱国精神来保卫自己的热土,国家的强大才有自己个人的荣耀。

(取材于杨利景《“红色经典”改编必须解决的几个问题》、李思《红色小说接受的现状及意义》)

3.根据“材料二”属于“红色经典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文学经典”的理由的一项是(3分)

A.具有文学史上的意义B.承载这一代人的生命经验

C.包含丰富的思想内涵D.常被改编成电影或电视剧

4.根据“材料二”对改编红色经典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必须按照原著的本来面目进行改编。

B.应该在继承原著思想的基础上创新。

C.反映英雄的七情六欲是低俗的倾向。

D.改编热持久不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材料三

由徐克执导的3D电影《智取威虎山》讲述的是侦察英雄杨子荣假扮土匪打入威虎山,赢得座山雕的信任之后,与战友们里应外合一举剿灭了顽匪的革命传奇故事。

影片上映两周之后票房便轻松突破7亿元。

影片在情节和人物设计上并没有过多的改编,甚至保留了当年样板戏中的很多经典台词,让老年观众看到了历史和记忆的影子,同时,徐克以出色的特技效果和纯熟的叙事手段把老故事拍出了新味道。

在“打虎上山”这一场戏中,突然出现的猛虎将路边小憩的杨子荣惊醒,也惊吓到银幕之外的观众。

这只3D特效制作的老虎,体态威猛,动作迅捷,它的步步逼近带给观众一种“步步惊心”的感觉。

影片中的杨子荣立即往树上蹿,在树上与老虎展开周旋,在最后的危机关头,他迅速从树上冲下去,捡起猎枪,快速击毙了老虎。

整个段落拍得干净利落,氛围拿捏得精准到位,给观众从视觉和心理上带来双重的冲击。

在“守卫夹皮沟”这场戏中徐克充分利用了3D技术所营造的立体感,以几个主要人物,203首长、白茹、高波、栓子为视点,展示了一场以少胜多的战斗,让许多观众为之热血沸腾。

在“攻克威虎山”这场戏里,徐克大胆地将坦克、飞机、大炮等元素与原有故事紧密地结合到了一起。

他把威虎山“变”成一个军火库,给飞机、大炮、坦克的出现提供了合理的解释,也体现出威虎山守卫森严,难以攻入的特点。

与之对比,解放军的装备则及其简单,只不过是一些寻常的枪支弹药和粗制滥造的小土炮。

于是,这便给“智取威虎山”提供了一个背景。

随后,通过杨子荣智斗座山雕、巧除栾平、与解放军的里应外合拿下威虎山等戏份,将“智”的成分发挥得淋漓尽致。

影片在惊险刺激的特技场面之中安插了丰富的情感表现。

不仅有解放军战士之间浓浓的战友情,有小白鸽和203首长之间悄然生发的朦胧爱情,更有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

视觉的刺激与情感的激荡融合在一起,让观众深为动容,欲罢不能。

此外,在故事结构上,影片一头一尾设置的两段现代戏码也颇有新意。

韩庚饰演的留美学生姜磊作为故事的讲述人,担负起了让历史与当下观众建立对话的职能。

影片以他的视角和口吻展开一个关于前辈的传奇故事。

这样的叙述方式,也让导演有机会充分施展想象力,能够把诸多商业片元素运用到影片之中。

在演员阵容上,《智取威虎山》也体现出商业片的特质,不仅启用了梁家辉、张涵予等实力派演员担纲主演,林更新、佟丽娅、于男、陈晓、韩庚等新一代偶像明星也加盟其中,使得该片星光熠熠,引得众多粉丝前来捧场。

5.“材料三”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剿音jiǎoB.憩音qìC.蹿音cuànD.悄音qiǎo

6.根据“材料三”下列对电影《智取威虎山》能吸引大批观众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保留了很多当年样板戏中的经典台词。

B.使用现代化电影技术(如3D)手段。

C.结构上增加“故事讲述人”这一角色。

D.选用大牌实力派演员和新一代偶像明星。

7电影《智取威虎山》的成功对红色题材电影的改编有哪些启示?

请根据以上三个材料作答。

(6分)

二、本大题共七小题,共25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8--14题。

材料一

严生足下:

得生书,言为师之说,怪仆所作《师友箴》与《答韦中立书》,欲变仆不为师之志,而屈己为弟子。

凡仆所为二文,其卒果不异。

仆之所避者名也,所忧者其实也,实不可一日忘。

仆聊歌以为箴,行且求中以益己,栗栗不敢暇,又不敢自谓有可师乎人者耳。

若乃名者,方为薄世笑骂,仆脆怯,尤不足当也。

内不足为,外不足当,众口虽恳恳见迫,其若吾子何?

实之要,二文中皆是也,吾子其详读之,仆见解不出此。

吾子所云仲尼之说,岂易耶?

仲尼可学不可为也。

学之至,斯则仲尼矣;未至而欲行仲尼之事,若宋襄公好霸而败国,卒中矢而死。

仲尼岂易言耶?

马融、郑玄者,二子独章句师耳。

今世固不少章句师,仆幸非其人。

吾子欲之,其有乐而望吾子者矣。

言道、讲古、穷文辞以为师,则固吾属事。

仆才能勇敢不如韩退之,故又不为人师。

人之所见有同异,吾子无以韩责我。

若曰仆拒千百人,又非也。

仆之所拒,拒为师弟子名,而不敢当其礼者也。

若言道、讲古、穷文辞,有来问我者,吾岂尝嗔目闭口耶?

吾子文甚畅远,恢恢乎其辟大路将疾驰也。

攻其车,肥其马,长其策,调其六辔,中道之行大都,舍是又悉师欤?

亟待谋于知道者而考诸古,师不乏矣。

幸而亟来,终日与吾子言,不敢倦,不敢爱,不敢肆。

苟去其名,全其实,以其余易其不足,亦可交以为师矣。

如此,无世俗累而有益乎己,古今未有好道而避是者。

宗元白。

(节选自柳宗元《答严厚舆秀才论为师道书》)

8.选出成语中的加点词与列句中的加点字意思最接近的一项(4分)

①行且求中以益也

A.延年益寿B.多多益善C.精益求精D.受益匪浅

②穷文辞以为师

A.理屈词穷B.穷凶极恶C.穷家富路D.穷原竟委

9.在横线处填入原文语句(2分)

“材料一”中作者说自己“外不足当”这种压力来自于当时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社会风气。

韩愈《师说》中对此也有描述:

“彼与年相若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下列“其”字的用法以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2分)

A.仆之所避者名也,所忧者其实也

B.吾子其详读之,仆见解不出此

C.今世固不少章句师,仆幸非其人

D.仆之所拒,拒为师弟子名,而不敢当其礼其也

11.请把“材料一”第一段中的画线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5分)

若乃名者,方为薄世笑骂,仆脆怯,尤不足当也。

材料二

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

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

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

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

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屈子赋曰:

“邑犬群吠,吠所怪也。

”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予以为过言。

前六七年,仆来南,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

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

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

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

然雪与日岂有过哉?

顾吠者犬耳!

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炫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

吾子行厚而辞深,凡所作皆恢恢然有古人形貌;虽仆敢为师,亦何所增加也假而以仆年先吾子,闻道著书之日不後,诚欲往来言所闻,则仆固愿悉陈中所得者。

吾子苟自择之,取某事,去某事,则可矣;若定是非以敎吾子,仆才不足,而又畏前所陈者,其为不敢也决矣。

苟亟来以广是道,子不有得焉,则我得矣,又何以师云尔哉?

取其实而去其名,无招越蜀吠怪,而为外廷所笑,则幸矣。

12.根据“材料二”第二段画线内容,写出一个四字成语。

(2分)

13.根据“材料二”用自己的话解释最后一段“取其实而去其名”一句中“实”和“名”的含义。

(4分)

14.结合以上两个材料,简要概括柳宗元拒绝做老师的原因,(6分)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7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词,完成15—18题。

水调歌头①叶梦得

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

小窗低户深映,微路绕欹斜。

为问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轻度,拼却鬓双华。

徙倚望沧海,天净水明霞。

念平昔,空飘荡,遍天涯。

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

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

谁似东山老②,谈笑静胡沙③!

[注]①此词为作者退居太湖边的卞山时所作。

②东山老:

指东晋名臣谢安,曾隐居东山,故名。

他是历史著名的以弱胜强战例——淝水之战的总指挥。

③胡沙:

即“胡尘”,指代北方各民族发动的战争。

15.下列对本词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秋色渐将晚”,描写暮秋的景色渐渐呈现出苍老深暗的颜色。

B.“拼却鬓双华”句,意为毕生奋斗,终于赢得光华似锦的晚年。

C.作者所居并不靠海而临太湖,“沧海”指烟波浩渺的万倾湖光。

D.“边马”“胡笳”,勾勒出马蹄踏踏、羌管悠悠的北方边地景色。

16.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窗”两句,写花木掩映的山屋、倾仄的小路,幽雅的景物衬托主人公的品格。

B.上片三层,先写一景,再设一问一答,一波三折,如三叠之瀑,曲尽回荡之美。

C.一个“恨”字,笔落沉重,倾注着诗人,满腔的郁愤,成为笼罩全篇的情感基调。

D.论者以为,叶梦得词风格颇似苏轼,而这首词从风格看也确实应属于“豪放词”.

17.填空。

(4分)

“黄花“即______花,诗人常借此描摹秋景,抒发情怀。

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清照《声声慢》)

18.在横线上填写原文语句,并回答问题。

(7分)

本词中“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化用了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认为本词与《归去来兮辞》中这两处字面相似的语句表达思想感情相同吗?

为什么?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四、本大题共7小题,共25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9——25题。

择死与择生张曼菱

①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地活在那些杰出的生里,亦或活在那些杰出的死里。

五千年积淀的,绝非只是出土的竹简,而是这中国式的生命。

②同是中华“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杰出人物,为什么屈原与司马迁,一个要死,一个却不惜带辱而活?

这个问题从儿时就牵襻着我。

③后世一直将屈原定位为“爱国诗人”,值得商榷。

④我以为,这忽视了他作为“政治家”的一面。

这个偏差或许是些故意?

后人出于不平,以为楚国那样的昏君,不值得屈原去忠于和报效?

焉知“政治”也是一种理想。

政治家与政客不同,正是由于前者的献身是别无选择的,后者却是投机的。

屈原身为三闾大夫,是楚国的决策大臣,他不能承受楚国蒙受亡国的事实。

仅作为一个诗人,即令“国破山河在”,亦不必去死。

诗人以“诗”爱国和救国。

他可行吟,可以留下作品“薪火传人”。

但()必须沉江。

屈原的这种“相始终”的精神,是他作为政治家面对失败时惟一的坚持。

他是把对政治的责任放在“诗人”之上的。

这才是屈原对自己的定位。

⑤诗人的事业,可以不与某一个具体的朝廷和君王相联系,相始终。

屈原的这种始终精神,是他作为政治家面对不可挽救的狂澜的惟一坚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之于生死,中国自古已有确认之标志。

虽然“哀莫哀兮生别离,乐莫乐兮心相知”,已将生乐死苦、留恋人世的滋味体会尽致,但是,主动迎接死亡,“在不可选择中进行选择”的精神依然确立。

中国的志士仁人,在求生不能的时候,很重视死之权利,倘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和信仰完整地活下去,不如选择死亡,将死看作一种意志与尊严的使命。

屈原即是著名的范例。

他是不会等到敌国军队进入,被俘受辱而死的。

他认为羞辱他就是羞辱楚国,他要选择死,一种自由的、高尚独立的死。

头戴巍峨之冠,身着兰草香服,时而悲吟,时而高歌,徜徉在汩罗江畔,饱览他所挚爱的山河大地,从容赴死。

⑥屈原之死,死的原因是不是“诗人”的,死的方式却是“诗人”的。

政治家只要死得其所和旗帜鲜明,诗人却要死得美,死得如其所吟,死得浪漫。

我们何不理解为:

屈原是在他的政治理想破灭后,紧紧拥抱着诗的理想而去的。

这死亦是一种决裂,与以往从事的“政治”的决裂,与终生所爱的诗章同归。

这是历代美的理想之追求者的最好结局。

⑦中国古人发明了一个伟大的词——视死如归。

“浩气还太虚”,中国人承认自己是从自然中来的,精气神为天地所化。

死,是将这从大地而来的浩然之气归于造化它、养育它的泥土和流水。

⑧死,可以明志;__________________。

当死临到司马迁头上时。

他选择生。

一种令肉体与精神,令自己与亲友都极度痛苦的生——接受宫刑。

司马迁出于公心,为李陵辩护,得罪了汉武帝,假如就为此而死亦不失为真谏烈臣;但司马迁认为自己规定的人生使命却不是仅此。

他要以一介布衣的身分完成千古史记,为中国撰写第一部大型纪传体史书。

⑨既有了帝王家的史官,却执意要做民间第一史家。

当时虽没有明文不准平民“写史”,但司马迁此举引起了当朝的临视与怀恨。

他选择受刑忍辱,弃政从文,从匍匐于地的殿臣中直起身子做人。

这是令世俗瞠目的叛逆之举,这是勇敢与崇高的跨越。

他不愧为敢于在朝堂上和禁锢人臣的君臣伦理观念决裂的杰出代表!

弃一帝而得天下千秋,伟哉司马迁!

⑩屈原择死,史迁择生,都是崇高的。

他们择死与生的思考世代延传;这种思考,构成了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隆起的脊梁。

19.填入第④段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屈原B.政治家C.爱国诗人D.三闾大夫

20.在第⑧段处写一段话,是上下文联系紧密。

(3分)

21.下面对作品内容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认为世人忽略屈原作为“政治家”的一面并非出于故意。

B.屈原择死,是将死看作一种意志与尊严的使命,是以死明志。

C.司马迁择生,体现了布衣的叛逆精神,比屈原择死更加崇高。

D.“择生”与“择死”的思考构成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积淀。

22.下列对作品中有关知识的理解与分析,不真确的一项是(3分)

A.“汗青”指“历史”。

古时在竹简上记事,先以火烤青竹,使水分渗出,便于书写,故有此称呼。

B.“哀默哀兮生别离”出自屈原的《九歌》。

《九歌》中《国殇》一诗用于祭奠在战争中死去的将士。

C.“兰草”即兰花,高洁,清雅,古人常用其表达自己远离污浊的高洁品格和坚贞不渝的爱国情怀。

D.“纪传体”是一种以为人物立传记的方诗记叙史书的编写体例,《史记》《后汉书》等均为纪传体。

23.作者为什么认为“后世一直将屈原定位为‘爱国诗人’,值得商榷”?

(4分)

24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4分)

(1)(屈原之死)死的方式却是“诗人”的。

(2)(司马迁)从匍匐于地的殿臣中直起身子做人。

25.第一段“着中国式的生命”在文中有特定的意义。

请结合文外的例子加以解说。

(6分)

五.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26.微写作(10分)

从下面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50字。

①阅读“表1”“表2”,请你做为小区的“健康志愿者”写一段话,号召本小区的老人们健康食用月饼。

要求:

态度热情友善,语言得体。

表1常见规格月饼营养成分估算

月饼种类

重量

(克/只)

热量

(千克)

蛋白质

(克)

脂肪

(克)

碳水化合物

(克)

胆固醇

(毫克)

普通月饼

125

2218

7.6

22.5

78.0

——

迷你月饼

75

1109

3.8

11.2

39.0

——

蛋黄月饼

125

2176

10.0

25.4

66.5

320

表2简单的食物交换(以一只普通月饼折算)

普通月饼(125克)=

炒饭250克

(米100克+油20克)

馒头140克

(小麦粉100克+油18克)

四小碗粥(米100克+油20克)

冰淇淋(350——400克)

面包140克

(小麦粉100克+油18克)

②很多刚上高中的同学都觉得学好文言文很难,请你把自己学习文言文的体会写下来,与高一的同学分享。

要求:

体会具体、切实、易记忆。

③上学的日子,我们每天都要走过校门。

请选择你求学经历中印象最深的一座校门,写一段文字,抒发你对它的情感。

要求:

情感真挚,不得出现真实校名。

27.作文(50分)

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作答。

不少于700字。

①对正值花季雨季的高中生来说,生命充满了各种各样的诱惑:

面对“三点一线”的生活,“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是一种诱惑;面对“亚历山大”的学习,动漫网游是一种诱惑;面对按部就班的生活,某些人“一唱成名”是一种诱惑……面对那样的诱惑,你有怎样的思考呢?

请你以“_______________的诱惑”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把题目补充完整,可议论,可记叙,可抒情,文体不限,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②曾永义《愉快人间》说:

“为了‘人间愉快’就要人间处处开心眼”就要具备担荷、化解、包容、观赏等四种能力,达成‘莲花步步生’的境界。

这是一段充满生命智慧的哲思,‘人间愉快’,可以是敞开心胸、放宽眼界的自得;可以是承担责任、化解问题的喜悦;可以是对周遭事物的谅解和宽容;可以是关照生活情趣的艺术……

请你以“人间愉快”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可叙述,可抒情,文体不限,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东城区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教学统一检测

参考答案

1.(3分)B2.(3分)A3.(3分)B4.(3分)B5.(2分)C6.(3分)C

7.(6分)要点一:

忠实于原著的主要情节、人物形象,满足人们的怀旧需求(或呼应一代人的生命经验)。

要点二:

表现原著中的精神内涵,如革命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爱国情感等。

要点三:

改编有创新,与商业的、大众的、流行的艺术创作理念结合。

8.(4分)AD

9.(2分)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10.(2分)B

11.(5分)至于老师的名称,正被浮薄的世人所嘲笑谩骂,我懦弱胆怯,更是不足以承担了。

(关键字:

若乃、为、仆、尤、当)

12.(2分)蜀犬吠日

13.(4分)实:

互相学习、切磋、提高名:

师生名分

14.(6分)要点一:

不愿招致世人议论

要点二:

才能不足以做老师

要点三:

可以共同学习,不必非强调师生之名

15.(3分)B

16.(3分)C

17.(4分)菊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18.(7分)三径就荒松菊尤存

答案要点:

相同:

山林隐居贞洁自持

不同:

一是因痛恨官场黑暗,不愿同流合污而与之决绝,甘心过隐居生活;一是因朝廷昏庸,抗敌无策,表现强烈爱国忧患之情。

19.(2分)D

20.(3分)生,却可以践志

21.(3分)B

22.(3分)A

23.(4分)要点一:

忽视了屈原作为“政治家”的一面,作为诗人的屈原不必去死,而身为三闾大夫的屈原却必须沉江。

要点二:

屈原对自己的定位,是把对政治的责任放在“诗人”之上的,死是作为政治家的屈原面对失败时惟一的坚持。

24.(4分)

(1)屈原在政治理想破灭后,紧紧地拥抱着诗的理想而死,死得美,死得如其所吟,死得浪漫。

(2分。

根据文中有关语句整理,意思对即可。

(2)司马迁为完成崇高的使命,敢于与传统的君臣伦理观念决裂,选择了杰出的生。

(2分。

25.(6分)要点:

自古以来,中国人崇尚志士仁人杰出的生和杰出的死,以此为楷模,行使择生与择死的权利。

(答案应涉及中国人崇高的生死观念)(举例说明略)

26.(10分)略

27.(10分)略

诗歌鉴赏

这是作者告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交规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