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价动词与其行动元语义关系再论.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644180 上传时间:2023-07-2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4.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价动词与其行动元语义关系再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一价动词与其行动元语义关系再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一价动词与其行动元语义关系再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一价动词与其行动元语义关系再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一价动词与其行动元语义关系再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价动词与其行动元语义关系再论.docx

《一价动词与其行动元语义关系再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价动词与其行动元语义关系再论.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价动词与其行动元语义关系再论.docx

一价动词与其行动元语义关系再论

一价动词与其行动元语义关系再论717016

刘富华祝东平

提要有些一价动词的行动元既可以在动词前作主语

又可以在动词后作宾语,这是由其

本身既有施事性又有受事性这一语义基础决定的。

在言语使用中,根据使用者的叙述视点,施事性被激活则作主语,受事性被激活则作宾语。

关键词一价动词

;行动元;施事;受事;叙述视点

陆俭明(2003)指出:

/一个动词如果只能支配一个行动元

也就是说这个动词后面不能带

宾语,那它就是一价动词。

0一价动词构成的典型句式是主谓结构

NP+V。

但在汉语言语中,

有一些动词虽然只有一个行动元,这个行动元却不仅可以在动词前作主语,也可以在动词后作宾语,当其为宾语时,动词前另有其他名词性成分作主语,构成汉语另一种典型句式NP1+V

+NP2。

例如:

(1)a.王冕死了父亲。

b.他来了客人。

大多数学者认为,其中V仍然是一价动词,作宾语的NP2是V的行动元。

也就是认为一价动

词的行动元既可以在动词前作主语,也可以在动词后作宾语。

当行动元在后作宾语时,关于动

词前的主语NP1,学界有不同的看法。

袁毓林(1994)认为NP1是NP2的配价成分,即例(1a)、(1b)中,/王冕0、/他0是/父亲0、

/客人0的配价成分。

但是

在/他死了一些羊0、/张三跑了两个犯人0这类结构中

显然不是

因为/羊0、/犯人0是一价名词而构成这种结构

而是结构的句法语义使得/羊0与/他0、/犯

人0与/张三0发生联系。

另外

二价动词构成的/

NP1+V+NP2

0中

NP1与NP2有领属关系

的有很多例子,如/王冕杀了父亲0

/王冕打伤了朋友0

/王冕写完了自传0。

而/她生了一个

儿子0中

/她0则必然与/儿子0有领属关系

;

/他娶了母亲0之所以难以接受

就是因为我们倾

向于理解/他0与/母亲0之间有领属关系。

沈阳(1995)则认为/

NP1+V+NP2

0是由深层的/

NP1的NP2+V0转换来的

即例(1a)、

(1b)是由深层的/王冕的父亲死了0、/他的客人来了0转换来的。

那么按照这一思路,像/他

写完了作业0、/他卖了房子0一类句子能否看成是/他的作业写完了0、/他的房子卖了0转换

来的呢?

徐杰(2001)将不及物动词(即一价动词)分为两类,认为/死0、/来0一类的动词是潜

及物动词,/

NP1+V+NP2

0是由深层的/V+NP1的NP20提升移位而来的。

但是他的例证如果注意名词性成分的/有定0、/无定0的区别,就无法支持他的分类。

也就是说徐杰虽然解决了二价动词的提升移位

¹

/伤害了张三的父亲0不能提升移位为/张三伤害了父亲0

却无法

说明一价动词内部的移位不同。

更重要的是/转换0、/移位0的基本假设是

:

/转换0、/移位0前后

句子组成成分语义关系

始终维持不变。

/那个人死了0、/那位客人来了0与/死了一个人0、/来了一位客人0组成成分

的语义关系似乎没有改变,但如果加上一个副词,我们就可以看出这两种结构组成成分之间语

义关系存在着很大的差别:

(2)a.*那个人曾经死了。

y

(那里)曾经死了一个人。

b.那位客人又来了。

y

(他家)又来了一位客人。

我们认为,一价动词与其行动元之所以表层句法形式既可以是主谓结构,也可以是动宾结

构,是由于其决定因素是动词与其行动元的语义关系,而在具体的言语环境中生成主谓结构还

是生成动宾结构,则是语用条件决定的。

一价动词的行动元与动词的语义关系是广义的施事与动词所表示的动作的关系,这是除

了徐杰以外的大多数学者的共识。

吕叔湘先生(1946)指出:

/拿施事作主语

受事作宾语,是

有很坚强的心理依据的。

0语言类型学认为这是人类语言的普遍倾向之一。

正是基于此

众多

学者都以一价动词与其行动元构成的主谓结构为基础句型,来解释它们构成的动宾结构,即确

认一价动词的行动元是动词所表示动作行为的施事,来解释为什么施事可以作这个动词的宾

语。

我们认为,有些一价动词的行动元既可以作动词的主语,又可以作动词的宾语,是言语的

实际表现,而我们的分析应该以言语的实际表现为基点,即应该从这些动词的行动元既可以作

动词的主语,又可以作动词的宾语,思考这些动词与其行动元的语义关系。

一价动词在句法层的表现并不一致,有一部分不能带宾语,如/睡觉、结婚、咳嗽、游泳、旅

行0等

其余大部分都可以带宾语。

大多数学者都没有充分重视一价动词内部这种句法表现

的不一致,同一地对待一价动词的行动元,只有徐杰(2001)将不及物动词(一价动词)分为潜

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两类

º

:

甲组:

潜及物动词

A式

B式

三块木板漂着漂着三块木板

一班学生走了走了一班学生

很多梨烂了烂了很多梨

乙组:

不及物动词

A式

B式

老师傅工作了一天一夜*工作了一天一夜老师傅

病人醒了*醒了病人

两个人游了一会儿*游了一会儿两个人

徐杰(2001)并没有说明区分潜及物动词与不及物动词的语义根据,而是根据这两组动词

充当从句时行动元的位置得出结论的。

例如:

(3)a.死了一条狗的老头

*一条狗死了的老头

b.孩子都上学的家长*都上学孩子的家长

不及物动词/带一个名词短语

这个名词一般是施事,在深层结构中处于主语位置,是-有主无

宾句.0

;而潜及物动词/所带的名词短语不是施事

而是受事,句子没有施事。

在深层结构中

这个名词短语处于动词后宾语位置,其主语位置是空的,是-有宾无主句.0。

徐杰

(2001)没有

充分重视汉语名词性短语作主语、宾语时有定、无定的区别,才认为潜及物动词的行动元是其

受事。

实际上,这类动词的行动元完全可以在从句中作主语。

例如:

(4)两条狗都死了的老头

这两类不及物动词的句法区别在于,A组的行动元既可作主语也可作宾语,B组的行动元

却只能作主语。

我们认为,这种在句法层表现的差别必然有语义差别作基础。

考察发现:

A组的共同点是,动词所代表的动作行为对其行动元发生了明显的影响,即其行动元都因动词所代表的动作行为而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而B组动词对其行动元则没有明显的影响。

»

一价动词行动元的施事性是语法学界的共识,特别是自主动词,其行动元无可否认的是其所代表的动作行为的发出者;一价动词中的一部分,其行动元又因为动词所代表的动作行为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而沈家煊(1999)指出/受事

(典型的宾语)一般在动词代表的动作的作用下总会有所变化,

而施事(典型的主语)作为动作的发出者不见得有什么变化0。

因此我们认为

一价动词可以

分为两类:

一类是其行动元只有施事性,另一类是其行动元既有施事性,又有受事性。

施事、受事都是典型范畴,即作为动词行动元的名词性成分,其施事性、受事性是有程度差

别的。

沈家煊(1999)列出了施事的典型特征:

a.有生性:

人>有生物>无生物>抽象物;b.使

因性:

直接使因>间接使因>非使因;c.自主性:

高自主>低自主>非自主;d.支配性:

强支配

>弱支配>非支配;e.显著性:

十分显著>比较显著>不显著,指出,/同时具备这五个特征

(特征等级上左端顶)的是最典型的施事0

/同时具备上述五个特征等级右端顶的是最典型的

受事0。

二价自主动词(马庆株2004)的施事与受事是典型的施事和典型的受事,即符合理想化的

认知模式,施事自主地通过动词所代表的动作行为对受事施加影响,受事受动词所代表的动作

行为影响发生某些变化。

因此典型的施事与典型的受事是互相对立又互相依赖的。

一价动词只有一个行动元,动词所代表的动作行为并不对其他事物发生影响,如果动词所

代表的动作行为对某事物发生了影响,那就是这个行动元(起词)本身。

一价自主动词的行动元都是动作行为的发出者,从自主发出动作的角度看,有很强的施事

性;如果动词所代表的动作行为对其行动元发生了明显的影响,从受动作行为影响的角度看,

这个行动元又是承受动作行为受其影响的对象,因而,可以认为这个行动元又有一定的受事

性。

例如/来、走0

是其行动元发出这个动作,同时也是其行动元承受这个动作。

/那个人来

/

走了0中/那个人0是动作的发出者

而/来/走了一个人0中/一个人0是动作的承受者

受动作

影响,通过/来、走0所代表的动作

/一个人0出现、消失。

试比较

:

(5)a.扔过来一本书。

b.跑过来一只狗。

/书0、/狗0都由于动词所代表的动作行为而趋近言语使用者

是受动作行为影响的对象,

有受事性。

不同的是动词/扔0所代表的动作行为另有施事

/书0有与其相对的施事

是典型

的受事,而/狗0没有与其相对的施事。

张伯江(2001)认为:

/我们可以根据原型施事、受事理

论得出一个假设:

凡是处于动词后面的成分,不管它是不是最典型的受事,都会或多或少地具

有一些受事的性质;凡是处于动词前面的成分,不管它是不是最典型的施事,都或多或少地获

得一些施事的性质。

0我们认为

施事与动词前的成分、受事与动词后的成分是有一定的关联性,但是,它们的因果关系应该是:

一个成分之所以可以处于动词后面是因为它具有一定的受

事性,能处于动词前面是因为它具有一定的施事性。

/非自主动词表示无意识、无心的动作行为

即动作行为的发出者不能自由支配的动作行

为,也表示变化和属性,质言之,是表示变化或属性的,因为无心的动作行为也可以看作变化属

性。

,变化是动态的

属性是静态的,无论是动态的,还是静态的,都不受施事者或主体的左

右0

(马庆株2004)。

因此,非自主动词没有作为典型施事的行动元,一价非自主动词的行动元

是在动词所表示的变化中发生了变化的事物。

/墙塌了0、/塌了一堵墙0中

/墙0由于/塌了0

这个过程发生了变化,/那个人死了0、/死了一个人0,则是/人0由于/死了0这个过程发生了

变化。

以施事、受事的典型特征衡量,非自主动词/塌0、/死0的行动元既不是典型的施事

不是典型的受事。

在根据动词与行动元的关系对行动元的进一步分类中,非自主动词所联系

的行动元被称为系事(范晓1991)。

陈平(1994)建立了汉语中语义范畴跟主语相配的连续统:

施事>感事>工具>系事>地点>对象>受事

按照这个连续统,越靠近左端的越倾向于充当主语,越靠近右端的越倾向于充当宾语,而系事

恰好居于这两种倾向的中间。

施事作为动作行为的发出者、受事作为动作行为的承受者有其客观基础,但不可否认也存

在一定的主观性。

汉语中有一类表示人身体某部分动作行为的动词,例如/举

(手)、抬(头)、

睁(眼睛)、迈(腿)、挺(胸)0等等。

例如

:

(6)a.他慢慢地举起了一只手。

b.他的手慢慢地举了起来。

(7)a.他终于睁开了眼睛。

b.他的眼睛终于睁开了。

/手0作为动词/举0的行动元

是施事还是受事,有其客观生理依据是必然的。

但是,在交

际过程中,使用句式(6a)、(7a),还是句式(6b)、(7b),并不是根据这个生理基础,而是由言语

使用者叙述视点决定的。

以/他0为主体为施事时

/手0、/眼睛0是典型的受事

/举0、/睁0是

二价动词。

如果以/他的手0、/他的眼睛0为叙述视点

/举0、/睁0所代表的动作行为就是/他

的手0、/他的眼睛0自行发出的

动词/举0、/睁0就只有一个行动元

是一价动词。

表示自然现象时,/太阳出来了0、/出太阳了0

/雨下起来了0、/下雨了0等都是交际中经

常运用的句式。

现代科学已经能够解释这些自然现象产生的原因,但是,交际中运用哪种句式

的原因,更主要的却不是这种科学的客观依据,而是言语使用者的主观性。

例如:

(8)a.太阳出来了。

b.出太阳了。

(9)a.太阳落(山)了。

b.?

落太阳了。

(10)a.雨下起来了。

b.下雨了。

(11)a.雨停了。

b.?

停雨了。

以/太阳0、/雨0为叙述主体时

它们是已知信息,从科学的角度,/太阳0、/雨0都不是有

生命的事物,不能自主地发出动作,但是,在人们的视觉中,是它们自行出现在我们视野中,或

者在我们视野中消失。

例(8b)、(10b)中的/太阳0、/雨0是受/出0、/下0所代表的动作行为

的影响而出现的新信息。

存在句中一价动词后的名词性成分也被看作施事,实际上,可以构成存在句的有一价动

词,也有二价动词,它们表示的都是名词性成分所代表的事物的存在状态。

/墙上挂着一件衣

服0的动词是二价的

是施事通过/挂0所代表的动作使/衣服0呈现/挂着0的状态

;

/墙上落着

一只蝴蝶0的动词则是一价的

是其唯一的行动元/蝴蝶0自身通过动词/落0所代表的动作

使

自身呈现/落着0的状态。

吕叔湘先生

(1982)已经注意到这种情况,认为这两类句子,一价动

词后面的名词是施事(处-动-起),二价动词后的是受事(处-动-止)。

他指出:

/然而这两

类句子,我们感觉是属于一个类型的。

0

无论句中是一价动词还是二价动词,名词性的成分还都可以出现在动词前作主语。

例如:

(12)a.衣服在墙上挂着。

b.蝴蝶在墙上落着。

c.那个人在树上吊着。

d.那个婴儿在地上躺着。

其实,无论名词性成分出现在动词前还是动词后,表示的都是动作行为完成后的存在状

态,正如吕叔湘先生所言/动作完成就变成状态0。

存在句只是表示存在

名词性成分所代表

的事物是存在着的事物,既不发出动作行为,也没有任何变化。

我们认为存在句中的名词性成分与有些一价动词的行动元既可以出现在动词前作主语,

又可以出现在动词后作宾语,是完全不同的语言现象。

一价动词的行动元是既有施事性,又有

受事性;存在句中的名词性成分则既没有施事性,也没有受事性。

一价动词的行动元在动词前作主语常常是有定的,而在后作宾语常常是无定的。

沈阳

(2003)认为:

/至于名词词组在移位前后会有-那只羊.和-一只羊.的差别

这是名词性成分

在语义指称上-定指.和-不定指.的区别

这种变化不影响我们说这个名词成分作为原型结构

中原来位置的成分还是发生了移位。

0这是主张变换观、移位观的学者的代表观点。

试比较

¼

:

Ñ式Ò式Ó式Ô式

A.(他)那个孩子工作了*(他)工作了个孩子(他)有个孩子工作了

*(他)工作了那个孩子

B.(他)那位客人来了(他)来了位客人(他)有位客人来了

*(他)来了那位客人

C.(他)那只羊跑了(他)跑了只羊(他)有只羊跑了

*(他)跑了那只羊

D.(他)那个苹果吃了(他)吃了个苹果*(他)有个苹果吃了(他)吃了那个苹果

E.*(他)那只鸡吃了(他)吃了只鸡

*(他)有只鸡吃了(他)吃了那只鸡

A组中动词/工作0的行动元只有施事性

只有Ñ式、Ó式可以接受。

D、E两组中动词

/吃0的两个行动元一个是典型施事

一个是典型的受事。

D组中的/苹果0不可能发出/吃0所

代表的动作行为,所以只能是受事,因为词义的限制,不会产生歧义,所以Ñ式、Ò式、Ô式都可

以接受;而E组中的/鸡0则既可以是施事

也可以是受事,Ñ式就是一个难以接受的歧义结

构。

B、C两组中动词/来0、/跑0的行动元都既有施事性

也有受事性,兼具A组、E组可接受

的句式:

Ñ式、Ò式、Ó式。

只有Ô式,行动元以有定的形式在后作宾语难以接受。

/施事

+动词+受事0这一句式是符合人们理想化认知模式的

在这一句式中,施事为有

定成分,受事为无定成分也同样是理想化认知模式的反映。

施事是动作的主动发出者,必然是

已知的,以有定形式表现,受事则是作为承受动作的事物出现的,是由动作施于其上而引出的,

必然是一个新信息,是受话人未知的,以无定形式表现。

对于二价自主动词而言,它的施事以有定的形式在前作主语,受事以无定的形式在后作宾

语,是无标记结构。

在这种结构中,具有有定无定双重语义特征的光杆名词,在动词前自动被

赋予有定语义,在动词后自动被赋予无定语义(石毓智2002)。

一价动词的行动元,自身既有施事性,又有受事性,在前以有定的形式作主语,在后以无定的形式作宾语,都是无标记结构,

其结构赋义也与二价自主动词相同。

只有施事性的行动元只能在动词前作主语,只有受事性的行动元只能在动词后作宾语。

½

只有既有施事性又有受事性的行动元,才既可以作主语,又可以作宾语,但是却不可以以有标

记(有定)形式在动词后作宾语。

我们认为这是因为其施事性强于受事性,一旦是已知的,以

有定形式表现,其显著性增强

¾

就不再允许其表现受事性。

当一价动词的行动元由于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有明显变化时,这个行动元就既具有施

事性,又具有受事性。

在不同的语境中,或者施事性被激活,或者受事性被激活,而被激活了施事性(受事性)的名词性成分没有与它相对的受事(施事)。

当一价动词的行动元的施事性被

激活,在动词前以有定的形式作主语时,构成/话题-陈述0

(已知信息-新信息)这一符合汉

语句子信息结构的自足形式。

而当一价动词的行动元的受事性被激活时,以无定的形式在动

词后作宾语构成的动宾结构,却只是一个陈述部分(新信息),无法独立承担传递信息的功能,

是不自足的。

发话者说话的目的是让受话者能够在他所发出的话语中得到新信息,而/能够

提供新信息的不仅仅是-新.的信息

而是-新.-旧.信息之间的关系

是这种关系使断言带有

信息0

(徐烈炯、潘海华2005)。

只说/死了一个人0、/来了一位客人0

对于受话人来说是无意义的,必须补充作为话题的已知信息,除非可以借助语境补充已知信息。

因此,一价动词的行动元作宾语时就构成了/

NP1+V+NP2

0这一句式。

从语表形式看,一价动词与二价动词都可以构成/

NP1+V+NP2

0这一句式

但是二价动

词带有两个行动元NP1、NP2,一价动词则只带有一个行动元NP2,NP1是/

V+NP2

0这个不自

足结构的配价。

比较:

(13)他吃了一个苹果y他吃了y吃了一个苹果

二价动词构成的句式可以作这样的删除,并且保持原句式的语义,也即/吃0与两个名词

性语义成分在一个层次上发生关系。

而:

(14)他来了一位客人y*他来了y来了一位客人

删除宾语的句子或者结构不成立,或者语义发生了变化,即动词/来0与这个句式中的主语不

能直接发生关系,必须组成/动词-宾语0结构后才能与其发生关系。

从提问的角度考察也可以得出同样的结论,例(13)可以问/他吃了什么0/谁吃了苹果0,而例(14)不能问/他来了谁0,却可以问/他怎么了0。

语言反映的内容是现实场景,但是,这现实场景并不是纯客观的,而是发话人视野中的。

发话人从自己的视点出发观察现实场景,根据表达需要选择表达方式。

/一般情况下

叙述者总是站在故事主角的立场上展开叙述

(张伯江2002),当发话人站在一价动词行动元的立场

上观察时,他观察到的是这个行动元发出动作行为,或者在变化;而如果站在另外的立场上,比如自身,那么观察到的就是动作行为或者变化影响了这个行动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