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知识点大汇总精选文档.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64370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知识点大汇总精选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考化学知识点大汇总精选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考化学知识点大汇总精选文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考化学知识点大汇总精选文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考化学知识点大汇总精选文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知识点大汇总精选文档.docx

《中考化学知识点大汇总精选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知识点大汇总精选文档.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化学知识点大汇总精选文档.docx

中考化学知识点大汇总精选文档

2019中考化学知识点大汇总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

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

“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

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

《韩非子》也有云:

“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

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中考化学的复习要重视主要知识点的记忆,小编整理了关于2019中考化学的知识点大汇总,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要练说,得练听。

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

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

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

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

  2019中考化学知识点汇总1-2单元

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

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

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

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

在观察过程中指导。

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

乌云像大海的波浪。

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

”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

”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

”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

“这就是雷声隆隆。

”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

“雨下得怎样?

”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

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

“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

”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

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

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

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

焰心、内焰、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

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

两端先碳化;结论:

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H2O:

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

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2、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

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

  (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3、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4、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二)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

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

(1)先调整零点

  

(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

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4)砝码用镊子夹取。

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先大后小)

  (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

砝码放回砝码盒。

  (四)加热器皿--酒精灯

  

(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

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不可吹熄。

  

(2)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

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体。

  (4)如果酒精灯在燃烧时不慎翻倒,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时,应及时用沙子盖灭或用湿抹布扑灭火焰,不能用水冲。

  (五)夹持器--铁夹、试管夹

  铁夹夹持试管的位置应在试管口近1/3处。

试管夹的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

  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持部位在距试管口近1/3处;用手拿住

  (六)分离物质及加液的仪器--漏斗、长颈漏斗

  过滤时,应使漏斗下端管口与承接烧杯内壁紧靠,以免滤液飞溅。

  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以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口逸出。

  5、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一)药品的取用

  5.1、药品的存放:

  一般固体药品放在广口瓶中,液体药品放在细口瓶中(少量的液体药品可放在滴瓶中),

  金属钠存放在煤油中,白磷存放在水中

  5.2、药品取用的总原则

  ①取用量:

按实验所需取用药品。

如没有说明用量,应取最少量,固体以盖满试管底部为宜,液体以1~2mL为宜。

  多取的试剂不可放回原瓶,也不可乱丢,更不能带出实验室,应放在指定的容器内。

  ②“三不”:

任何药品不能用手拿、舌尝、或直接用鼻闻试剂(如需嗅闻气体的气味,应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仅使极少量的气体进入鼻孔)

  5.3、固体药品的取用

  ①粉末状及小粒状药品:

用药匙或V形纸槽②块状及条状药品:

用镊子夹取

  5.4、液体药品的取用

  ①液体试剂的倾注法:

取下瓶盖,倒放在桌上,(以免药品被污染)。

标签应向着手心,(以免残留液流下而腐蚀标签)。

拿起试剂瓶,将瓶口紧靠试管口边缘,缓缓地注入试剂,倾注完毕,盖上瓶盖,标签向外,放回原处。

  ②液体试剂的滴加法:

  滴管的使用:

滴入试剂时,滴管要保持垂直悬于容器口上方滴加、胶头滴管使用时千万不能伸入容器中或与器壁接触,否则会造成试剂污染。

  

(二)连接仪器装置及装置气密性检查

  装置气密性检查:

先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用手紧贴容器外壁,稍停片刻,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掌,导管口部有水柱上升,稍停片刻,水柱并不回落,就说明装置不漏气。

  (三)物质的加热

  

(1)加热固体时,试管口应略下倾斜,试管受热时先均匀受热,再集中加热。

  

(2)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加热时使试管与桌面约成450角,受热时,先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给试管里的液体的中下部加热,并且不时地上下移动试管,为了避免伤人,加热时切不可将试管口对着自己或他人。

  (四)过滤操作注意事项:

“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

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

  “二低”:

(1)滤纸的边缘低于漏斗口

(2)漏斗内的液面低于滤纸的边缘

  “三靠”:

(1)漏斗下端的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2)用玻璃棒引流时,玻璃棒下端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3)用玻璃棒引流时,烧杯尖嘴紧靠玻璃棒中部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的可能原因有:

①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②倾倒液体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③滤纸破损

  (五)蒸发注意点:

(1)在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作用:

加快蒸发,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2)当液体接近蒸干(或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水分蒸发掉,以避免固体因受热而迸溅出来。

(3)热的蒸发皿要用坩埚钳夹取,热的蒸发皿如需立即放在实验台上,要垫上石棉网。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

  1、空气的成分和组成

气体成分

体积比%

性质

用途

氮气

78

化学性质稳定,在一般条件下不易与其他物质反应

电焊的保护气、食品袋中的防腐剂等

氧气

21

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化学性质活泼

供给呼吸,常做氧化剂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a、可燃物要求:

足量且产物是固体:

选择红磷

  b、装置要求:

气密性良好

  c、现象:

有大量白烟产生,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

  d、结论:

空气是混合物;O2约占1/5,可支持燃烧;

  N2约占4/5,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难溶于水

  e、探究:

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

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

  ②能否用铁、铝代替红磷?

不能原因:

铁、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

不能原因:

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

  

(2)空气的污染及防治:

  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CO、SO2、氮的氧化物)和烟尘等。

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CO、SO2、NO2、O3和可吸入颗粒物等。

  (3)目前环境污染问题:

  臭氧层破坏(氟里昂、氮的氧化物等)温室效应(CO2、CH4等)

  酸雨(NO2、SO2等)白色污染(塑料垃圾等)

  2、氧气

  

(1)物理性质:

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不易溶于水,比空气略重,液氧是淡蓝色的。

氧气的化学性质:

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在反应中提供氧,具有氧化性,是常用的氧化剂特有的性质:

支持燃烧,供给呼吸

  

(2)氧气与下列物质反应现象

物质

现象

在空气中保持红热,在氧气中发出白光,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C+O2点燃CO2

产生大量白烟4P+5O2点燃2P2O5

在空气中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而在氧气中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S+O2点燃SO2

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2Mg+O2点燃2MgO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Fe3O4)3Fe+2O2点燃Fe3O4

  H2和O2的现象是:

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CO和O2的现象是:

发出蓝色的火焰。

CH4和O2的现象是:

发出明亮的蓝色火焰。

  铁燃烧要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细砂的目的:

防止溅落的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

  铁在空气中不可燃烧。

  (3)氧气的制备:

  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原理:

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物理变化)

  实验室制氧气原理2H2O2MnO22H2O+O2↑

  2KMnO4△K2MnO4+MnO2+O2↑

  (4)气体制取与收集装置的选择

  发生装置:

固固加热型、固液不加热型收集装置:

根据物质的密度、溶解性

  (5)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以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为例)

  a、步骤:

查—装—定—点—收—移—熄

  b、注意点

  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②药品平铺在试管的底部:

均匀受热

  ③铁夹夹在离管口约1/3处④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

便于气体排出

  ⑤试管口应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