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视域下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研究.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642620 上传时间:2023-07-25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51.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发展观视域下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科学发展观视域下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科学发展观视域下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科学发展观视域下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科学发展观视域下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科学发展观视域下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研究.docx

《科学发展观视域下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发展观视域下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研究.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科学发展观视域下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研究.docx

科学发展观视域下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研究

科学发展观视域下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研究

摘要:

高校党建工作成为高校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是长期的战略性任务。

我国的高校党建工作取得了成就,但是也暴露出来一些弊端。

加强和改进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成为当务之急。

文章以科学发展观视阈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为研究对象,阐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内涵、发展历程、重要作用以及科学发展观对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指导意义和启示,意在探索如何运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范畴,针对性的指导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探索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对策,探索学生党建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

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科学发展观问题与困难对策

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发展、不断改革、不断完善、不断成熟,在党的重视和各个高校的不断努力之下,高校党建工作取得了较为可惜的成就,发展态势非常的积极。

广大学生群体思想觉悟明显提高、积极要求进步、思想上不断地向党组织进行靠拢。

参与党校学习的学生不断增多,积极提高知识文化水平和对党的学习。

申请入党的积极分子不断的增加,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学生党员这一队伍得到了迅速的壮大、完善和发展。

高校的党组织制度不断完善,制度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学生党建工作朝着规范化和制度化的方向不断前景。

形成了“低年级有党员,中年级有党小组,高年级有党支部”的良好格局。

但是,高校党建工作并不是十全十美的,随着时代的发展也暴露出了诸多问题和薄弱环节。

必须对这些环节和问题加以正式,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立足实际,才能不断改进,不断完善。

当前的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所面临的形式日新月异,其新形式主要包括以下的几个方面:

第一,大学党高校党建工作面临的外部形式日趋复杂。

随着经济社会形式的不断发展,当前的社会经济成分日趋多样化,市场化趋势不断加强。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学生能够选择的就业方式也越来越自主化和多样化。

新的社会环境之下人们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利益关系,产生了多样思想,外来思想和利益观念的影响也不段加强。

导致新形式之下,人们的思想观念向多元化趋势不断发展,随之也影响了人们的发展取向。

在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通过把学习专业知识以及获得实践知识提高个人能力作为学习生活中重要的追求,对理想信念的追求方面有所弱化。

除此之外,市场经济趋势以及西方个人主义价值观在大学生的思想领域引发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比如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横行,冲击了传统美德观念,冲击了传统的荣辱观,冲击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环境日趋复杂,高校党建工作所面临的环境日趋复杂。

第二,现代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迅速崛起,导致高校党建工作所面临的信息环境发生了重大变革,对党的传统工作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发展和深化,信息时代信息量巨大,传播速度加快,覆盖范围变广,全球交互性和开放性不断增强。

在方便了人们生活和信息获取,提高了人们对于世界的认识水平,促进了社会重大进度的同时,也导致了信息和思想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时代。

在网络信息时代里,科学与谬误并存、真实与谎言相互交织。

大学生处于身心成长发育时期,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在不断成长和形成过程中,但是又并不够完善。

在这个阶段,很容易被外界思想影响,受到外界思想的冲击。

根据他们年龄的特殊阶段,其思想具有易变性、创新性和可塑性的特点。

大学生普遍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容易引起兴趣,但是因为认识的局限性,导致其判断和鉴别能力有限,所以容易受到不良的影响,误入歧途。

现在的各种信息良莠不齐,又来自各种渠道,通过各种方式,就容易使得大学生接触不良信息,在人生道路上迷失正确的方向,产生思想偏差,甚至犯下错误。

而且,随着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和网络等新媒体的影响力越来越大,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宣传、传播和活动开展形式受到冲击,传统的方式已经很难满足新的环境下的传播和教育需求,使得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内容和方式更加复杂。

在过去,党建工作习惯了固有的学习模式,集中宣讲,自上而下的授课过程和教育模式,在新时代很大程度上已经不能满足高校学生党员的需求。

在新的形势下高校党建工作应该与时俱进,积极创新,利用所掌握的的资源和人才优势,建设优秀的网络宣传阵地,以引导大学生吸收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增强高校党建工作的创新性、吸引力、感染力以及影响力。

第三,近年来,各个高校党组织建设,不同程度上的出现了追求数量发展而轻视发展质量的误区。

也存在着发展阶段重视度高,发展阶段过后的培养阶段松懈下来的问题。

组织机制需要进一步的健全和提高。

随着不断的发展和高校党建组织的努力,扩大了高校党员队伍,提高了学生党员的比例。

高校党员队伍群体的壮大,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高校继承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榜样力量和模范带头作用,培养大学生群体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积极的影响和重大作用。

但是,很多高校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误区。

为了提高发展比例盲目追去人数的增多,降低了发展质量的标准和门槛,导致出现把关不严格的问题,导致学生党员的素质不能和数量同步发展,影响了高校党建工作的合理规范展开。

学生党员素质的降低使得一部分人很难在同学群体中发挥榜样的力量和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严重影响了党员的形象。

初次之外,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发展工作缺乏计划、班级院系之间搞平衡、入党程序不严格、人为划定入党比例、毕业前突击发展等等。

除了发展门槛的降低,在发展和教育过程中还存在着虎头蛇尾现象,即入党前的培训教育工作重视,但是入党后的再教育现象经常遭到忽略。

党组织对入党积极分子、党员的再教育缺乏计划性、系统性、连贯性,存在着突击式的做法。

多数党支部把党员发展放在首位,学生党员的政治理论学习、教育相对淡化、放松,导致其理论知识贫乏,党性修养不高。

对正式党员要求不严,使党员号召力降低,对许多学生来说,转正之后,个人的政治追求正式告一段落;与此同时,院系也认为培养工作已经基本结束,培养重心又移向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养的工作中,而忽视了继续提高理论水平,实时进行时事教育等工作。

对党员要求的过分松懈致使个别党员的言行举止对我党形象造成了极坏的影响,使得党员在群众中的号召力受到极大损害。

第三,党员整体的文化精神文明程度下降,思想素养有所欠缺。

从宏观上来说高校学生党员的整体思想素质和方向是正确的。

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学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充满信心,对小康社会的建设成就予以肯定、前途充满希望。

对于党的改革开放政策,他们积极学习和拥护,不断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觉悟高,追求境界高。

但是在具体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必须充分予以重视和改进,例如:

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学习,系统性和深入性还有待加强;学习上存在惰性,自制力不高,自觉性有待加强。

有的学生其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还不够完善和成熟,看待问题往往会出现误区,面对社会问题时会出现被表面现象所蒙蔽的时候,有时候对问题分析不透,辨别不清楚,甚至出现由于受到别有用心的思想和理论诱导而在重大理论问题上观点模式,立场不坚定左右摇摆的现象,严重者甚至会犯下严重的错误。

当代学生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行为的功力性和目的性更加明显,对于个人利益的追求倾向严重。

有一部分青年学生在利益驱动的诱使下入党,动机不纯,功利主义包含在理想主义的成分里面,导致行为和立场都不够坚定。

有些同学在加入党组织后,对自己的要求随之松懈,没有做到持续学习和进步。

有些同学重视理论学习,缺乏社会实践锻炼,不积极参加组织生活,导致群众意识减弱,团队精神单薄,不利于进取心的保持和理想信念的坚定。

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大学生党建工作的科学协调和健康发展。

第四,高校党建工作包含各种方面的内涵,是一个整体的系统的过程,包括政治建设、组织建设、思想建设、队伍建设、作风建设等方面。

在系统的过程中,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应该突出特点、突出重点、突出特色。

但是现在高校党建工作中存在着学生党员的活动和党外的活动协调困难的脱节现象,也没有和团组织以及其余各种各样的大学生社团群体活动联系起来。

高校基层党组织活动内容单一,活动形式单调。

与群众接触较少。

第五,随着公费就读制度的取消,教育面向市场,实行教育产业化,学生缴费上大学且学习费用逐渐增加,学生生活压力加大,导致物质利益的诱惑力增加。

为谁而学和如何学习的问题摆到了学生面前;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和如何培养人才,成了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必需考虑的重要问题。

学生毕业择业的市场化,使学生党员的就业也同样走向自主之路。

如何使党员毕业生进入到社会继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是高校党建工作的新课题。

在现实生活中,党员身份对大学生的择业会有某些影响。

1.2研究意义

高校肩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任务,高校肩负着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重要高等人才的重任,可以说是责任重大,历史使命重大。

因此必须要做好高校党建工作。

大学生工作是高校教育的基础和重心,历来的高校党建工作都把学生党建工作的顺利展开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任务。

当前,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新形势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强,社会的变革导致高校学生的党建工作也发展到了新的阶段,其工作出现了新的情况,有新的问题亟需解决,出现了新的挑战。

高校学生基层党建工作的积极创新,大学生党员的管理和教育进一步加强,培养和提高学生党建工作的时代感,探索出一条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能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途径,是当前高校党建工作活动展开过程中的重要任务。

开展好高校党建工作,是考研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重要问题,高校党建工作不断完善、不断进步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不断需求。

高校党建工作是党在新时期新环境新纪元的形势下面临的重要的历史性的课题。

开展好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能够提高高校的人才培养能力,促进素质教育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思想政治素质是决定人才发展方向的重要基础,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环节之一。

搞好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能够通过深刻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把一名普通的大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出色能力和出色政治觉悟、思想道德素质的优秀共产党员。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

“必须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贯彻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以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重点加强组织建设,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高校担负着培养人才的重任,是为国家培养接班人的摇篮。

大学生作为我国各个阶层中优秀的知识文化分子一层,担负着重要的责任和历史使命。

大学生应该提高思想觉悟,努力学习知识、传播精神文明、培养创新精神。

在这个前提下,改善、加强、科学展开高校学生的党建工作,是适应新时期新阶段的必然要求。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开展能够保证学生党员队伍的健康发展,有利于校园和谐的构建,有利益适应高等教育改革不断发展的需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培养一批又一批知识能力优秀、思想觉悟高、素质优秀、能够承担起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大任的高校学生党员,促进我党进一步发展壮大。

1.3研究现状

关于加强高校党建研究工作的文献和调查研究如今开展的很多,高校党建工作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笔者经过查阅大量的文献和论文资料发现,对于高校党建研究的理论非常详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

但是研究也存在着问题,例如对于高校党建的研究大多数停留在具体案例和总体理论分割开来的情况。

且运用科学发展光的眼光来综合分析问题进一步提出解决问题的研究很少,存在着欠缺之处。

1.4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确保高校党建工作始终保持正确的方向。

作为各种思想文化交流、聚集的地方,高校党建工作过程中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文化为指导,打造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阵地,保障高校党建工作始终朝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前进。

同时,中国几十年来根据实际,同马克思主义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符合中国国情的科学理论,使得高校党建工作有着正确的理论保驾护航,朝着正确方向不断发展前进。

高校党建工作有着强大的政治保障。

党对高校的领导一直以来不断的完善和发展。

为高校党建工作的展开提供了强大有力的政治保障。

党的领导对学生党建工作的开展有着促进和强大的领导作用。

经过几十年党领导下的不断发展,高校党组织发展日趋完善。

横向网络和纵向职责系统网络在高校的班级、院系直到学校形成了科学的体制。

党组织设置根据全体学生党员的实际情况不断进行调整,强化了党对高校党建工作的领导作用。

高校党建会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平台。

中组部、中宣部和国家教委党组织于1990年4月联合在北京召开了见过第一来第一次专门研究高校党建工作的会议。

落实贯彻了中央精神,也标志着协同一致搞好高校党建工作的决心。

在1990年对此会议召开以后,以后的每年中都会召开一次。

在各省市额根据实际情况相应展开了党建会,给各个高校提供了交流经验和展示成果的平台,有利于不断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激烈,取长补短。

不断开展高校党建工作的新局面。

1.5研究内容、方法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收集大量的有关信息,查阅资料,了解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历史、内涵和指导思想,学习高校党建工作的发展历程和重要作用,综合运用调查问卷法和专家咨询法,对高校党建工作的实际展开情况切实进行学习。

此外,研究过程中全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探索高校学生党员工作能够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

第2章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概述

2.1高校学生党建的工作内涵、目标与任务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目标与任务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和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同时也是我们面临的任务中需要研究和解决的新问题。

基于这一种认识,我们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加强大学生中的党建工作,如何更好地培养一批批具有坚定共产主义信念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为党的事业输送新鲜血液,这是我们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中面临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在新的形势下,我们要通过在党员中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教育活动,使全体党员全面掌握、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要积极利用党校、主题组织生活、社会实践教育以及党的知识竞赛、演讲和辩论等各种形式开展党员教育活动,还要通过民主评议、表彰先进、查找问题、落实整改等措施,增强党员意识,促进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

要认真落实大学生党支部目标责任制,要积极做好发展党员工作,特别是在十五期间要达到研究生党员比例达50%,本科生党员比例达到15%以上的工作目标,不断壮大党员队伍,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增强党在全社会和我国各族人民的凝聚力。

为此,我们要做好如下机制创新工作:

 

第一,建立灵活设置党支部的运行机制。

前已述及,大学生党支部的建立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根据学校教学管理体制的特点,灵活设置,分层推进,不留空白点。

目前,我国高校的教学管理体制主要有两种情况:

一是实行学年学分制;二是实行完全学分制。

实行学年学分制的学校,主体课程实行学年制、部分选修课实行学分制,因此对学生的成绩考核既有学期有学期成绩,也有学分成绩,两方面都达到要求方能毕业,缺一不可。

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按专业、年级和班级的形式进行安排,这时学校班级是主要的教学单位,也是学生管理的主要形式。

所以党支部建在班上能够很好地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作为学分制来讲,它的主体课程是通过选课制来实现的,这样就为大学生创造了一种自由选课、跨年级听课和提前毕业或延迟毕业的机制。

在这种机制下,要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打破班、级的界限、淡化班级的概念,这时学生活动的群体主要在宿舍(公寓)、社区或社团。

  

对于某些学校而言,有些办学层次比较多,教学管理的模式也多种多样。

因此,我们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办法,选择最佳的做法,快速高效地把党支部的建设准确定位,从而使党建工作更好地体现出服务大局、围绕中心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第二,建立新生党员的教育与管理机制。

随着中学党的的基本知识教育的普及、中学发展学生党员工作的推进,从中学考入大学的新生党员数量越来越多。

作为高校党组织,如何做好从中学到大学党员发展衔接工作,加强对新生党员的教育与管理,已成为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我们知道,新生党员刚从中学进入大学,其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往往受到忽视。

事实上,新生入学这一段时间学校工作比较繁忙,党建工作的重点往往没有放到这一群体的党员身上,加上新生党员刚从中学到大学,还未适应新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因而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方面也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为使新生党员从中学进入大学后,尽快找到党组织,自觉接受党组织的教育,在党组织的引导下,尽快适应新的环境,通过党组织的认真审查、系统培训、严格要求、规范管理,为保持新生党员在新的群体中的先进性,充分发挥其先锋模范作用奠定良好的基础。

为此,我们可以采取四项工作措施:

一是做好新生党员组织关系接转登记;二是对新生党员的入党材料进行严格审查摸底;三是抓培训测试,做好新生党员的入学教育;四是院、系党组织继续培养教育考察。

 

 另外,我们还可以建立“新生临时党支部”,让新生党员在组织关系衔接期接受学校和院系党组织的双重教育与管理。

我们可以从学校派出临时党支部书记,以年级为单位把所有新生党员组成一个“新生临时党支部”,使这些新生党员从进入大学生的第一天起就参加党支部活动,就感到组织的温暖,感受到组织对他们的关注,使他们在这样一个新的大学生群体里意识到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所应具备的先进性,必须对自己有更严格的要求。

等到院、系的工作稳定下来了,再让新生党员回到各院、系所属的党支部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事实证明,这样及时抓好新生党员的教育与管理,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第三,建立发展新党员的培养与考察机制。

要在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中实现“横向到边,终向到底,不留空白”的工作目标,必须具备一个关键的条件,就是一个年级或班级里党员的数量要达到相应的比例要求。

因此,制约“党支部建在班上”、“党支部建在宿舍(公寓)或社区、社团”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在大学生中发展新党员的工作。

过去学生的人数比较少,因而学生党员的比例也偏低,只有3%至5%左右,这样并不具备将党支部建在班或学生宿舍(公寓)、社区、社团上的必备条件。

现在学生的人数大幅度增加了,按照广东省教育工委的要求,要实现本科生党员的比例为15%的目标,以不断壮大党员队伍,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增强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这不仅具备了实现大学生党支部建设“横向到边,终向到底,不留空白”目标的客观条件,而且培养和发展新党员的工作任务也显得十分繁重。

 

 做好新时期发展大学生党员工作,同样碰到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需要正确处理好数量与质量的关系、政治素质与业务素质的关系、培养与考察的关系以及党组织与团组织的关系,建立一个:

评议——推荐——培训——推优——考核——初拟——公示——预审——确定——纳新的工作流程和机制,真正把品学兼优、政治思想成熟的青年学生吸收入党,保证学生党员的质量,特别是在选拔入党积极分子、团内推优、确定发展对象等环节上,必须在健全制度、严格程序的基础上,始终注意把学生的学习成绩与思想品德、工作成绩与政治素质、一贯表现与关键时刻的表现、党支部平时考察情况与群众评议意见和团组织的推荐意见结合起来分析,既把组织发展工作作为一项严肃的政治工作来抓,又增加透明度,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第四,建立新党员的继续教育机制。

对党员的继续教育往往也是大学生党建工作中的一个薄弱环节,许多党支部都把工作的着重点放在发展新党员的环节上,而入党以后就主要是靠支部生活和自身的约束。

因而往往一些新党员会出现“入党前拼命干,入党后松一半”的现象,甚至有一些一年后还转不了正。

所以要重视对新党员的继续教育,实施对大学生党员教育的全程化。

首先,要通过组织生活,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思想交流,时刻拉紧他们的心弦,防止学生党员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要经常告诫他们,入党只是提高思想水平的一个新起点,而不是终点;是今后人生道路上的“加油站”,而不是“终点站”。

其次,要在学生党员中树立起良好的党风,要对他们严格要求,要克服一团和气的习气,引导他们敢于开展党内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思想斗争,要树立讲学习、讲政治和讲正气的良好作风。

再次,就是要加强监督和约束机制的建立,把学生党员置身于群众的监督和自我的约束之下,我们可以通过设立各院、系的“党员示范岗”以学生宿舍(公寓)党员责任区,让党员在学生中亮出自己的风采,使广大同学和老师知道谁是学生党员,既在学生中树立起大学生党员的形象,也时刻提醒学生党员自身要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必须在德、智、体等方面真正起先锋模范作用。

总之,在开展对党员的继续教育中,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千方百计提高学生党员对党内学习教育活动的兴趣,以确保教育的质量。

  

第五,党支部建在班上。

在高校把党支部建在班上是符合党章要求的。

按照“十六大”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

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团体、社会中介组织、人民解放军连队和其他基层单位,凡是有正式党员三人以上的,都应当成立党的基层组织。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担负着直接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的重要责任。

把党的组织广泛设在社会最基层的单位,充分发挥其核心作用,这是我们党的一大优势。

 

 在高校把党支部建在班上,是大学生党建工作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与时俱进,适应新情况、新变化的需要。

过去学生的人数不很多,学校的规模也不很大,党支部一般建在院、系或年级就可以了,但扩招后的今天,院、系的规模已大大超过原来的几倍或十几倍,学校党委的许多任务由院、系来承担和组织落实,已出现招架不住的局面或出现党的领导的“空白点”或“真空地带”,传统的做法显然不合时宜了。

因此,需要把党支部迅速建立在班级上,使学校党委工作的落脚点从院、系或年级进一步延伸到班级,让党组织占领所有的阵地,以确保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

 

 要实现党支部建在班上的工作目标,首先是要解决“带头羊”的问题,即物色和培养班级党支部书记。

要始终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选好党支部书记的候选人,然后通过培养和支部的选举,把优秀的党员选上来当“领头羊”;另外对新上任的学生党支部书记还要及时给予工作指导,其他及早熟悉支部的业务工作,及早地成熟起来。

其次,是解决学生党员人数的问题。

学生党员的人数是制约党支部建在班上的“瓶颈”,没有足够党员人数,学生党支部就建立不起来,或开展活动没有气氛。

为此,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原则,加大对建党对象的教育与培养,让他们早日成长起来,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再次,就是解决发挥作用的问题。

我们把支部建在班上,其目的就是要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因此,要建立一定的机制,如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党员帮扶和目标考核等制度,以此来约束和规范党员的行为,让学生党员明确自己的职责,积极完成工作任务。

 

 把“党支部建在班上”这是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的理论与实践的创新,是毛泽东同志当年提出把“支部建在连上”的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按照江总书记“与时俱进”的要求,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中的具体体现。

是按照《党章》要求,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迫切需要。

我们把党支部建在班上,使党的基层组织达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目标,确保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深入人心,使学校党委的各项指示精神贯彻到底,消除党的领导的“真实地带”或“空白点”,扩大党在高校的影响,巩固党在高校的领导地位,从而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