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5套合集内蒙古赤峰市学年化学高一下期末达标测试模拟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635998 上传时间:2023-07-25 格式:DOCX 页数:116 大小:930.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5套合集内蒙古赤峰市学年化学高一下期末达标测试模拟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6页
精选5套合集内蒙古赤峰市学年化学高一下期末达标测试模拟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6页
精选5套合集内蒙古赤峰市学年化学高一下期末达标测试模拟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6页
精选5套合集内蒙古赤峰市学年化学高一下期末达标测试模拟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6页
精选5套合集内蒙古赤峰市学年化学高一下期末达标测试模拟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选5套合集内蒙古赤峰市学年化学高一下期末达标测试模拟试题.docx

《精选5套合集内蒙古赤峰市学年化学高一下期末达标测试模拟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5套合集内蒙古赤峰市学年化学高一下期末达标测试模拟试题.docx(1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选5套合集内蒙古赤峰市学年化学高一下期末达标测试模拟试题.docx

精选5套合集内蒙古赤峰市学年化学高一下期末达标测试模拟试题

高一(下)学期期末化学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乙醇分子的结构式:

B.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C.过氧化氢分子的电子式:

D.硫酸钠的电离方程式:

Na2SO4=Na2++SO42-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A.乙醇分子中含有1个甲基、1个亚甲基和1个羟基,乙醇的结构式为:

,故A正确;B.氯原子的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总数都是17,最外层为7个电子,氯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故B错误;C.过氧化氢为共价化合物,分子中存在两个氧氢键和1个氧氧单键,过氧化氢的电子式为:

,故C错误;D.硫酸钠电离出钠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硫酸钠的电离方程式为:

Na2SO4=2Na++SO42-,故D错误;故选A。

考点:

考查了结构式、原子结构示意图、电子式、电离方程式的相关知识。

2.目前,林芝市已进入雨季,空气质量优良,PM2.5<100。

下列物质中不列入首要污染物的是()

A.可吸入颗粒物B.NO2C.SO2D.CO2

【答案】D

【解析】

【详解】

空气中的首要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和可吸入颗粒物等,不包括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虽然会引起温室效应,但不会造成空气污染。

故选D。

3.对于元素周期表,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在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附近可以寻找制备半导体材料的元素

B.在过渡元素中可以寻找制备催化剂及耐高温和耐腐蚀材料的元素

C.在金属元素区域可以寻找制备新型农药材料的元素

D.元素周期表中位置靠近的元素性质相近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在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附近的元素既有一定的金属性,又有一定的非金属性,可以制备半导体材料,A正确;

B.在过渡元素中可以寻找制备催化剂及耐高温和耐腐蚀材料的元素,如Fe可以做合成氨的催化剂,B正确;

C.制备新型农药材料的元素,应在非金属元素区寻找,如F、Cl、S、P、As等,C错误;

D.元素周期表中位置靠近的元素结构相似,所以性质相近,D正确;

故选C。

4.下列物质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A.淀粉[(C6H10O5)n]和纤维素[(C6H10O5)n]B.CH3CH3与CH3CH2CH3

C.35Cl2和37Cl2D.CH3CH2CH2CH3与

【答案】D

【解析】

【详解】

A、淀粉和纤维素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n值不同,所以分子式不同,既不是同系物也不是同分异构体,选项A错误;

B.CH3CH3与CH3CH2CH3结构相似,分子中相差1个CH2,互为同系物,选项B错误;

C.35Cl2和37Cl2是由氯的两个不同核素形成的单质,不属于同分异构体,选项C错误;

D.CH3CH2CH2CH3与

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不同的结构,互为同分异构体,选项D正确。

答案选D。

5.“神舟七号”的燃料是氢化锂三兄弟——LiH、LiD、LiT。

其中Li的质量数为7,对这三种物质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质子数之比为1:

2:

3B.中子数之比为1:

1:

1

C.摩尔质量之比为8:

9:

10D.化学性质不相同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质子数之比为1:

1:

1,A错误;

B.中子数之比为4:

5:

6,B错误;

C.摩尔质量之比为8:

9:

10,C正确;

D.互为同位素的原子化学性质相似,因此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D错误,

答案选C。

6.可用图装置收集的气体是

A.H2B.NOC.CO2D.CH4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该收集方法为向上排空气法,气体密度大于空气,且该气体不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

【详解】

A. H2的密度比空气小,需要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A错误;

B. NO与空气中氧气反应,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故B错误;

C. CO2的密度大于空气,且不与氧气反应,可用该装置收集,故C正确;

D.CH4的密度比空气小,需要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D错误;

答案选C。

【点睛】

该题需要注意的是排空气法不仅要看气体的密度与空气密度的大小关系,还要注意收集的气体是否与空气反应,能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的气体不能使用排水法收集。

7.海水中含有的氯化镁是镁的重要来源之一。

从海水中制取镁有多种生产方法,可按如下步骤进行:

①把贝壳制成石灰乳②在引入的海水中加石灰乳,沉降、过滤、洗涤沉淀物③将沉淀物与盐酸反应,结晶、过滤、干燥产物④将得到的产物熔融后电解。

关于从海水中提取镁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此法的优点之一是原料来源丰富

B.进行①②③步骤的目的是从海水中提取氯化镁

C.以上制取镁的过程中涉及的反应有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和置换反应

D.第④步电解制镁是由于镁是很活泼的金属

【答案】C

【解析】

分析:

A.根据海水中含有的离子分析;

B.根据①②③步骤的反应进行分析;

C.根据提取镁的过程涉及的反应分析;

D.镁为活泼金属,根据第④步反应物和生成物分析。

详解:

A.海水中含有氯化镁,所以从海水中提取镁,原料来源丰富,A正确;

B.从海水中提取金属镁,最基本的方法是往海水里加石灰乳,得到Mg(OH)2沉淀,将沉淀分离后再加入盐酸变成MgCl2;之后经过滤、干燥、电解,即可得到金属镁,据此结合从海水中提取镁的步骤知:

①②③步骤的目的是从海水中获取MgCl2,B正确;

C.海水中的镁离子和氢氧化钙反应,得到氢氧化镁沉淀,为复分解反应,制取氢氧化钙为化合反应,氢氧化镁和盐酸反应得到氯化镁,为复分解反应,氯化镁电解为分解反应,该过程中未涉及的反应为置换反应,C错误;

D.第④步电解熔融氯化镁,产物为镁和氯气,MgCl2(熔融)

Mg+Cl2↑,D正确;

答案选C。

8.图甲和图乙表示的是短周期部分或全部元素的某种性质的递变规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横坐标为原子序数,纵坐标表示元素的最高正价

B.图甲横坐标为核电荷数,纵坐标表示元素的原子半径(单位:

pm)

C.图乙横坐标为最高正价,纵坐标表示元素的原子半径(单位:

pm)

D.图乙横坐标为最外层电子数,纵坐标表示元素的原子半径(单位:

pm)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如果是短周期,第二周期中O、F没有正价,故错误;

B、同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减小,故错误;

C、第二周期O、F没有正价,故错误;

D、同周期从左向右最外层电子数最大,但半径减小,故正确;

答案选D。

9.在实验室中,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A.溴苯中混有溴,加稀NaOH溶液反复洗涤、分液

B.乙烷中混有乙烯,将混合气体通过高锰酸钾

C.硝基苯中混有浓硝酸和浓硫酸,将其倒入NaOH溶液中,静置,分液

D.乙烯中混有SO2和CO2,将其通过NaOH溶液洗气

【答案】B

【解析】

【详解】

A、溶于氢氧化钠溶液,溴可以跟氢氧化钠反应,溴苯中混有溴,加稀NaOH溶液反复洗涤、分液,故A正确;

B、乙烷中混有乙烯,将混合气体通过高锰酸钾溶液,乙烯被氧化为二氧化碳,引入新的杂质,故B错误;

C、硝基苯不溶于水,酸可以和碱反应,硝基苯中混有浓硝酸和浓硫酸,将其倒入NaOH溶液中,静置,分液,故C正确;

D、乙烯不溶于水,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可以被碱液吸收,乙烯中混有SO2和CO2,将其通过NaOH溶液洗气,故D正确;

故答案选B。

【点睛】

有机物中含有乙烯的除杂是一个常考点,要特别注意,乙烯与高锰酸钾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故一般不能使用高锰酸钾进行气体的除杂。

10.为了证明液溴与苯发生的反应是取代反应,有如图所示装置。

则装置A中盛有的物质是

A.水B.NaOH溶液C.CCl4D.NaI溶液

【答案】C

【解析】

【分析】

苯和液溴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的是溴苯和HBr,如果发生的是加成反应,则没有HBr生成,故想要验证该反应是不是取代反应,只需要检验是否有HBr生成即可。

题中使用了AgNO3溶液,则该溶液是想通过有AgBr生成来检验HBr,则A的作用是除去挥发出的Br2,以避免对HBr的检验产生干扰。

【详解】

A.Br2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HBr在水中的溶解度大,HBr在A中被吸收,Br2进入到AgNO3溶液中并与AgNO3溶液反应,与实验的思路不符合,故A错误;

B.HBr、Br2都能被NaOH溶液吸收,AgNO3溶液中无明显现象,故B错误;

C.Br2易溶于CCl4,HBr不溶于CCl4,故HBr可以进入到AgNO3溶液中并发生反应,生成AgBr沉淀,符合实验设计的思路,故C正确;

D.HBr、Br2都会被NaI溶液吸收,故D错误;

故选C。

11.下列第二周期的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是()

A.OB.FC.ND.C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C、N、O、F同周期,核电荷数依次增大,原子核对核外电子吸引增大,原子半径依次减小,故F原子半径最小,故选B。

考点:

考查了原子半径的比较的相关知识。

视频

12.下列反应中,不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

A.CH4+Cl2

CH3Cl+HCl

B.CH4+2O2

CO2+2H2O

C.CH3CH2Br+H2O→CH3CH2OH+HBr

D.C2H6+Cl2

C2H5Cl+HCl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有机物中的原子或原子团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是取代反应,据此解答。

【详解】

A、甲烷与氯气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A错误;

B、甲烷燃烧发生的是氧化反应,B正确;

C、溴乙烷与水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乙醇和溴化氢,C错误;

D、乙烷与氯气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D错误;

答案选B。

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熵增加且放热的反应一定是自发反应

B.自发反应一定是熵增大的反应,非自发反应一定是熵减小或不变的反应

C.凡是放热反应都是能自发进行的反应,而吸热反应都是非自发进行的反应

D.非自发反应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发生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熵增加且放热的反应,△S>0,△H<0,△G=△H-T△S<0一定是自发反应,A正确;

B.熵减小△S<0,△H<0高温下,△G=△H-T△S<0,反应自发进行,自发反应不一定是熵增大的反应,非自发反应不一定是熵减小或不变的反应,B错误;

C.若△H<0、△S<0,则高温下△G=△H-T△S>0,不能自发进行,故放热反应不一定能自发进行的反应;若△H>0、△S>0,则高温下△G=△H-T△S<0,能自发进行,故吸热反应不一定是非自发进行的反应,C错误;

D.△H-△T△S<0反应自发进行,△G=△H-T△S>0反应非自发进行,改变条件非自发进行的反应可以变化为自发进行,D错误。

故选A。

14.金属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过氧化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B.过氧化钠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

1

C.反应中每消耗1molO2转移2mol电子

D.过氧化钠与氧化钠所含化学键完全相同

【答案】C

【解析】

【详解】

A、金属钠与氧气反应生成过氧化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即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故A错误;

B、过氧化钠的电子式为

,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

2,故B错误;

C、Na与氧气反应:

2Na+O2

Na2O2,Na2O2中氧显-1价,每消耗1molO2,转移电子物质的量为2mol,故C正确;

D、氧化钠的电子式为

,含有离子键,过氧化钠中含有离子键和非极性共价键,故D错误;

答案选C。

15.下列事实中,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二氧化硫转化为三氧化硫时增加空气的量以提高二氧化硫的转化率

B.红棕色的NO2气体加压后颜色先变深再变浅

C.在氨水中加入浓的氢氧化钠溶液,有氨气溢出

D.合成氨工业用铁触媒作催化剂

【答案】D

【解析】

【分析】

勒夏特列原理为:

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之一,平衡将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使用勒夏特列原理时,该反应必须是可逆反应,否则勒夏特列原理不适用.

【详解】

A、增大氧气浓度平衡正向移动,可以提高二氧化硫的转化率,所以能用勒沙特列原理解释,故A不选;

B、加压二氧化氮的浓度增大,平衡向生成四氧化二氮的方向移动,故加压后颜色先变深后变浅,但仍比原来的颜色深,可以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B不选;

C、在氨水中加入浓的氢氧化钠溶液,提高氢氧根的浓度,使氨的溶解平衡逆向移动,有氨气逸出,可以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C不选;

D、催化剂不能使平衡发生移动,不能用勒沙特列原理解释,故D选;

故选D。

16.某兴趣小组设计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原电池原理的探究。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a和b不连接时,锌片上有气体生成,该装置不能形成原电池

B.a和b用导线连接时铜片为正极,发生的反应式为:

2H++2e-=H2↑

C.a和b用导线连接时,电子由Zn经导线流向Cu,再经稀硫酸流回Zn

D.无论a和b是否连接,稀硫酸均参与反应

【答案】C

【解析】A.a和b不连接时,没有形成闭合回路,不能构成原电池,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A正确;B.导线连接后,构成原电池,锌比铜活泼,锌作负极,铜片为正极,发生的反应式为:

2H++2e-=H2↑,B正确;C.a和b用导线连接时,构成原电池,电子由Zn经导线流向Cu,电子不会通过溶液传递,C错误;D.根据以上分析,无论a和b是否连接,稀硫酸均参与反应,D正确;答案选C。

17.碘(

)可用于医学放射的贝塔射线破坏甲状腺滤泡或杀死癌细胞而达到治疗甲亢、甲状腺癌和甲状腺癌转移灶的目的。

下列关于

的说法正确的是

A.质子数为53B.中子数为131

C.质量数为184D.核外电子数为78

【答案】A

【解析】元素符号左下角的数字为质子数,

质子数是53,故A正确;中子数=质量数-中子数,

中子数为131-53=78,故B错误;元素符号左上角的数字是质量数,

质量数是131,故C错误;原子中电子数=质子数,所以

核外电子数为53,故D错误。

点睛:

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中子数标在元素符号左下角、质量数标在元素符号左上角。

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

B.干冰汽化需吸收大量的热,这个变化是吸热反应

C.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关系中,反应物的总能量总是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放热反应的发生无需任何条件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A.化学反应的特征是:

一是生成新物质,二是伴随着能量的变化,A项正确;B.吸热反应属于化学变化,干冰汽化需吸收大量的热,该过程是物理变化,不是吸热反应,B项错误;C.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关系中,反应物的总能量不等于生成物的总能量,若反应物的总能量总是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该反应为放热反应,若反应物的总能量总是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该反应为吸热反应,C项错误;D.有的放热反应也需要条件,如铝热反应,需要高温加热,D项错误;答案选A。

考点:

考查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H4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B.金属Na能与C2H5OH中的甲基反应生成H2

C.乙酸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其水溶液称为冰醋酸

D.CH3CH2CH2CH3与CH3CH(CH3)2互为同分异构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项,CH4性质稳定,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A错误;

B项,金属Na能与C2H5OH中羟基上的H反应生成H2,B错误;

C项,纯乙酸又称冰醋酸,C错误;

D项,分子式相同而结构不同的有机物互为同分异构体,正丁烷与异丁烷互为同分异构体,D正确。

答案选D。

20.在下列过程中,需要加快反应速率的是()

A.食物变质B.合成氨C.钢铁腐蚀D.塑料老化

【答案】B

【解析】为避免材料的损耗和资源的浪费,应减少钢铁腐蚀、食物变质以及塑料的老化,应降低反应速率,工业合成氨为了提高产量,应加快反应速率,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调控化学反应速率的意义,注意结合生产、生活实际考虑,为减少材料和资源的浪费,应减缓化学反应速率,而在工业生产中,为提高产量,应提高反应速率。

二、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21.用下图装置进行电解实验(a、b、c、d均为铂电极),供选择的有4组电解液,要满足下列要求:

A槽

B槽

1

NaCl

AgNO3

2

AgNO3

CuCl2

3

Na2SO4

AgNO3

4

NaOH

CuSO4

①工作一段时间后A槽pH上升,B槽的pH下降;

②b、c两极上反应的离子的物质的量相等。

(1)应选择的电解质是上述四组中的第________组。

(2)该组电解过程中各电极上的电极反应为:

a极___b极____c极___d极____

(3)当b极上析出7.1g电解产物时,a极上析出产物的质量为________g;

【答案】第1组4H++4e-=2H2↑2Cl--2e-=Cl2↑Ag++e-=Ag4OH--4e-=O2↑+2H2O0.2g

【解析】

【分析】

1组、A槽是电解氯化钠,氯化钠溶液pH增大,b电极是阳极,电极反应为:

4Cl--4e-=2Cl2↑;B槽电解硝酸银溶液,溶液pH减小,c电极为阴极,电解反应为:

4Ag++4e-=4Ag,根据电子守恒可以知道,b、c两极上反应的离子的物质的量相等;

2组、A槽是电解硝酸银,溶液pH减小,b电极是阳极,电极反应为:

4OH--4e-=2H2O+O2↑;B槽电解氯化铜溶液,溶液pH减小,c电极为阴极,电解反应为:

Cu2++2e-=Cu,根据电子守恒可以知道,b、c两极上反应的离子的物质的量不相等;

3组、A槽是电解水,硫酸钠溶液pH不变,b电极是阳极,电极反应为:

4OH--4e-=2H2O+O2↑;B槽电解硝酸银溶液,溶液pH减小,c电极为阴极,电解反应式为:

4Ag++4e-=4Ag,根据电子守恒可以知道,b、c两极上反应的离子的物质的量相等;

4组、电解氢氧化钠溶液实质是电解水,A槽是电解水,氢氧化钠溶液pH增大,b电极是阳极,电极反应式为:

4OH--4e-=2H2O+O2↑;B槽电解硫酸铜溶液,溶液pH减小,c电极为阴极,电解反应式为:

Cu2++2e-=Cu,根据电子守恒可以知道,b、c两极上反应的离子的物质的量不相等。

【详解】

(1)根据上述分析可以知道,符合条件的是第1组;因此答案是:

1;

(2)第1组电解过程中各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

a、4H++4e-=2H2↑;b、4Cl--4e-=2Cl2↑;c、4Ag++4e-=4Ag;d、4OH--4e-=2H2O+O2↑;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4H++4e-=2H2↑;b、4Cl--4e-=2Cl2↑;c、4Ag++4e-=4Ag;d、4OH--4e-=2H2O+O2↑;

(3)第1组中:

a、4H++4e-=2H2↑;b、4Cl-4e-=2Cl2↑;当b极上析出7.1g即物质的量为0.1mol氯气时,a极上析出为氢气的物质的量为0.1mol,氢气的质量为0.1mol×2g/mol=0.2g;答案:

0.2g。

【点睛】

解题依据:

根据串联电路中电子守恒的规律,分析两个电解池阴阳极放电的离子的物质的量变化,根据电极反应和电极反应过程中离子变化确定溶液pH变化。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22.为验证卤素单质氧化性的相对强弱,某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气密性已检验)。

实验过程:

Ⅰ.打开弹簧夹,打开活塞a,滴加浓盐酸。

Ⅱ.当B和C中的溶液都变为黄色时,夹紧弹簧夹。

Ⅲ.当B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棕色时,关闭活塞a。

Ⅳ………

(1)A中产生黄绿色气体,其电子式是_________。

(2)验证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碘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

(3)B中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

(4)为验证溴的氧化性强于碘,过程Ⅳ的操作和现象是______________。

(5)从原子结构角度分析,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的原因:

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_________________,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答案】略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Cl2+2Br-=Br2+2Cl-打开活塞b,将少量C中溶液滴入D中,关闭活塞b,取下D震荡.静至后CCl4层溶液变为紫红色原子半径增大

【解析】

验证卤素单质氧化性的相对强弱,装置A:

高锰酸钾溶液和浓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锰、氯化钾、氯气和水,装置A中生成氯气,烧瓶上端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变蓝色,验证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碘,装置B:

装置B中盛有溴化钠,氯气进入装置B中,氯气氧化溴离子为溴单质,溶液呈橙红色,验证氯的氧化性强于溴,氯气有毒,能被氢氧化钠吸收,浸有氢氧化钠的棉花防止氯气污染空气,当B和C中的溶液都变为黄色时,夹紧弹簧夹,为验证溴的氧化性强于碘,实验时应避免氯气的干扰,当B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棕红色时,说明有大量的溴生成,此时应关闭活塞a,否则氯气过量,影响实验结论。

(1)黄绿色气体为氯气,由高锰酸钾和浓盐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氯气中存在1对氯氯共用电子对,氯原子最外层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电子式为:

,故答案为

(2)淀粉变蓝色,说明有单质碘生成,说明氯气氧化性强于单质碘,故答案为淀粉KI试纸变蓝;

(3)氯气的氧化性强于溴,将氯气通入NaBr溶液中会有单质溴生成,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l2+2Br-═Br2+2Cl-,故答案为Cl2+2Br-═Br2+2Cl-;

(4)为验证溴的氧化性强于碘,应将C中生成的溴加入到盛有KI溶液的D中,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则静至后CCl4层溶液变为紫红色,故答案为打开活塞b,将少量C中溶液滴入D中,关闭活塞b,取下D震荡.静至后CCl4层溶液变为紫红色;

(5)同一主族元素中,从上到下,电子层数依次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故答案为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四、推断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23.乳酸在生命化学中起重要作用,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因此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

下图是获得乳酸的两种方法,其中A是一种常见的烃,它的产量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发展水平。

(1)上述有机物中有一种可作为水果的催熟剂,其结构简式是_______。

淀粉完全水解得到D,D的名称是_______。

(2)A→B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B→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向C中加入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后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

(3)B可以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或酸性重铬酸钾溶液直接氧化为有机物E,B与E可在浓硫酸催化作用下反应生成酯(C4H8O2),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已知实验中60gE与足量B反应后生成66g该酯,则该酯的产率为_______。

(4)为检验淀粉水解产物,小明向淀粉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并加热一段时间,冷却后的溶液中直接加入银氨溶液,水浴加热,无银镜出现,你认为小明实验失败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

(5)乳酸与铁反应可制备一种补铁药物,方程式为(未配平):

+Fe→

+X

则45g乳酸与铁反应生成X的体积为_______L(标准状况)。

(6)两分子乳酸在一定条件下通过酯化反应可生成一分子六元环酯(C6H8O4)和两分子水,该环酯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