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上五上六上科学复习计划.docx
《四上五上六上科学复习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上五上六上科学复习计划.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上五上六上科学复习计划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复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充分利用现有的教材,根据学生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性的复习,同时要面向全体学生,切实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复习,最终不同的学生都得到提高,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目的要求
通过复习,巩固前面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兴趣和能力,为高一年级的学习打下基础,更进一步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三、复习措施
1、认真上好每一节复习课。
2、以教材为本,结合课堂作业册和练习卷内容讲解,记住一些科学概念,辨清科学事实,理解科学实验,让学生更进一步掌握所学知识。
3、加强实验指导。
5、以优帮差,加强督促与辅导,使每一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四、复习要点
第1单元:
《天气》单元半课时
科学概念:
1、气温及一天中气温的变化规律。
2、风向、风速。
3、降水、雨量器。
4、云量及云的分类。
科学技能与方法:
1、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2、运用多种感官和初步地使用温度计来收集天气信息和数据。
3、复习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使用温度计测量气温。
4、自制简易风向标和小风旗,用自制简易风向标和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
5、制作简易雨量器,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6、根据云量的多少区分晴天、多云、阴天。
7、统计、分析“天气日历”上收集的信息。
第2单元:
《溶解》单元一课时
科学概念:
1、溶解的特征,能对溶解和不溶解进行判断。
2、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3、可溶性的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4、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是有一定限度的。
5、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种可逆的过程。
科学技能与方法:
1、观察和描述固体物质在水中的现象。
2、使用过滤装置分离混合物。
3、观察和描述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过程。
4、观察和描述液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
5、气体溶解于水的观察实验。
6、亲历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活动过程。
7、设计并实施“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的实验。
8、使用酒精灯加热蒸发浓盐水。
第3单元:
《声音》单元一课时
科学概念:
1、了解音叉及其数字、字母的含义。
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3、声音的高低、强弱与物体振动之间的关系。
4、声音的传播形式
5、耳朵的构成及如何听到声音的
科学技能与方法:
1、运用语言来描述和记录听到的声音,并分类
2、能观察、比较、描述物体发声和不发声时的不同现象
3、对听到声音的不同、振动状态进行描述
4、利用柱状图进行分析
5、设计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实验
6、通过对自制鼓膜模型的振动,解释人耳鼓膜的作用自制鼓膜模型
7、通过阅读资料,了解听力经常受到哪些伤害及如何保护
第4单元:
《我们的身体》单元半课时
科学概念:
1、人体外观特征的划分
2、骨骼及其作用
3、气体交换及其作用
4、心跳为什么会加快
5、人体的消化器官
6、口腔对食物消化的作用
科学技能与方法:
1、根据观察目的的不同,选择与之相应的观察方式
2、在观察的基础上做好记录,并能完善补充
3、合理使用实验记录本,并进行数据分析
4、通过体验活动了解心脏的工作强度
5、制出食物消化过程图,并进行完善
6、用画图的方法,直观地表现人体各个器官之间的关系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复习计划
一、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熟悉理解课本上的科学知识。
2、通过复习与练习,使学生融会贯通知识点,学会用科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以致用。
3、查缺补漏,同时学会做题方法。
4、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做科学实验的良好习惯。
二、复习措施
1、认真上好每一节复习课。
2、以教材为本,结合课堂作业册和练习卷内容讲解,记住一些科学概念,辨清科学事实,理解科学实验,让学生更进一步掌握所学知识。
3、加强实验指导。
5、以优帮差,加强督促与辅导,使每一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三、复习内容
单元安排:
1、生物与环境。
(1课时)2、光。
(1课时)
3、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1课时)4.运动和力。
(1课时)
5、综合训练。
(1课时)
四、复习要点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
科学概念
1、植物对环境有基本的需要。
如空气、水、阳光、养分、空间等。
2、动物对环境有基本的需要。
如空气、水、空间和食物等。
3、植物和动物都会对它们需要的环境进行选择。
不同的生物对环境有着自己特有的需要。
4、所有的生物都会引起它们所生存的环境的变化。
5、植物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存在着非常复杂的关系。
6、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7、在一定范围内的生物必须和谐共处,生态平衡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威胁。
过程与方法
1、进行种子发芽的对比实验,并收集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发芽种子的数据。
2、观察绿豆芽的生长,并记录下它们的生长情况。
3、进行蚯蚓选择环境条件的实验,并收集相关数据。
4、用文字、数据、图表等对所观察到的内容进行记录、整理与分析。
5、通过文字、图画和讨论表达自己的看法,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6、运用所了解的生物与环境的知识来理解保护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7、通过阅读资料来增加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理解。
8、在人工环境中培育和养殖动、植物。
第二单元《光》
科学概念
1、影子产生的条件是光源、挡光物体和屏。
2、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3、在光的照射下物体影子的长短、方向、大小和光源的位置、方向、距离有关。
4、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5、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会随着太阳位置的高低和方向的改变而改变。
6、光是直线传播的。
挡光物体会有影子,是因为光是直线传播造成的。
7、光在传播过程中碰到物体,会发生反射,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
8、光的反射原理在生产生活中广泛应用。
汽车反光镜、潜望镜等都是人们对光反射原理的运用。
9、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
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10、利用凹面镜和凸透镜会聚光线的特性,可以得到强光和高温。
这在实际生活中已得到广泛运用。
11、物体吸热的本领与物体的颜色、表面粗糙程度以及阳光的照射角度有关。
12、太阳能是一种清洁、节能、安全的能源,人们正在大力开发和使用太阳能。
过程与方法
1、探究影子产生的条件,观察影子、光源、物体之间的关系。
2、用日影观测仪观察记录一天中物体影子的变化,寻找变化规律。
3、通过对比实验探究阳光的强弱、材料的属性、物体受阳光照射的角度和物体升温快慢的关系。
4、较准确地记录实验、观察中的数据,并根据这些数据绘制出柱状图。
5、根据实验现象和数据进行分析和推理,做出自己的解释。
6、制作简易潜望镜,设计、制作简易太阳能热水器。
第三单元《地球表面的地形》
科学概念
1、地球表面有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
2、地球内部的运动和外力作用的影响是形成和重塑地球表面多种地形的原因。
3、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的。
有的变化是在缓慢的过程中进行的,有的却是一个比较迅猛的过程。
4、风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会使岩石最终变成土壤。
5、土壤包含岩石风化而成的大小不同颗粒(小石子、沙、黏土)以及腐殖质、水和空气等。
6、土壤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7、流水、风力、海浪、冰川等都会对地表产生侵蚀和沉积作用,并形成不同的地形地貌。
8、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会影响土壤被侵蚀的程度。
9、人类活动也会改变地表形态,这种改变有时会加剧自然灾害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资料,了解地球内部的运动如何引起地形变化,火山和地震的成因,以及风力、海浪、冰川等对地表的侵蚀和沉积作用。
2、按要求进行实验操作,通过实验观察探究雨水对土地的侵蚀,河流对土地的影响,以及土壤的成分。
3、对控制变量的对比实验有较好的把握,能设计模拟实验,探究降雨量的大小、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等会影响土地被侵蚀的程度。
4、用文字、图画、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用口头和书面语言描述实验中的现象。
5、对自然现象和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在小组内交流结果和想法。
第四单元《运动和力》
科学概念
1、物体运动有不同形式,如滑动、滚动和反冲运动。
运动的快慢是可以测量和比较的。
2、力有大小和方向,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
力的单位是“牛”。
3、常见的力有:
重力、弹力、反冲力和摩擦力。
4、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光滑程度、运动物体的重量、运动方式(滚动还是滑动)有关。
5、摩擦力有时有利,有时有害,我们可以按需要增大或减小它。
6、改变物体的静止或运动状态,必须有力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安装用重力拉动的小车,用橡皮筋弹力驱动的小车和气球反冲力推动的小车。
用简单材料制作橡皮筋测力计,模拟滚珠轴承。
2、在教师指导下,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大胆想象,创造性制作小赛车。
3、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4、用简单器材做拉力大小与小车快慢关系的实验、橡皮筋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
5、在教师指导下做研究摩擦力大小的简单对比实验。
经历推测、设计实验、检验推测的过程,并作实验记录。
6、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摩擦力有益还是有害作判断,对自行车上增加和减少摩擦力的设计作解释。
小学科学六年级科学复习计划
一、复习目标:
通过本册教材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运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掌握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运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具体分为“工具和机械”、“形状与结构”、“能量”、“生物的多样性”四大领域。
通过单元梳理和自拟的试卷体现,便于学生整体有序把握科学知识。
二、复习措施:
1、认真上好复习课,提高复习效率,加强小组自主交流,合作学习,取长补短。
2、对平时缺课未做实验的学生要调查摸底,及时查漏补缺。
加强复习间的过程评价,提高后进生的学习兴趣。
3、先对课本基础知识进行复习理解,然后做练习进行巩固。
4、让学生在练习中学会做题的方法,学会学以致用。
三、复习内容和安排:
单元安排:
1、工具和机械。
(1课时)2、形状与结构。
(1课时)
3、能量。
(1课时) 4、生物的多样性。
(半课时)
5、综合训练。
(1课时)
四、复习要点:
第一单元
科学概念
1、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
杠杆、滑轮、斜面等都是机械。
简单机械又被人们习惯地称为工具。
2、有的机械可以省力,有的机械不能省力但能发挥其他作用。
3、不同的机械具有不同的结构和不同的功能。
4、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需要选择合适的工具和机械。
过程与方法
1、进行研究各种机械作用的实验,收集能够解释机械作用的数据。
2、通过实验和收集数据,发现问题并作出自己的分析解释。
3、用文字、数据、图表等对所观察到的内容进行记录、整理与分析。
4、通过文字、图画和讨论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第二单元
科学概念
1、柱、梁、拱形、框架等形状结构各有不同特点,能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
2、增加梁的厚度可以增加抗弯曲能力。
改变材料的形状,可以改变材料的某些性能。
3、知道拱形承受力的特点是可以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
了解圆顶形、球形等有与拱形相似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