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五单元.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613847 上传时间:2023-07-25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78.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五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五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五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五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五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五单元.docx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五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五单元.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五单元.docx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五单元

第5单元 

17.孔子拜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会认“兼、仆、纳”等生字,会写课后田字格中的“闻、品”等生字,对“远近闻名、风尘仆仆”等词语能正确理解并应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

  3.从文中人物的对话、行为等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懂得学无止境、尊敬师长的道理。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使用生字词卡片等方式学习生字新词。

  2.组织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交流自己对孔子、老子的看法,感受他们的品行。

  3.让学生搜集名言、背诵名言,理解并深入体会学无止境、尊敬师长的道理,同时积累语言知识。

3.情感与价值

  通过学习,让学生理解“学无止境”的含义;学习孔子为学习不辞辛苦、孜孜以求的好学精神,理解老子诲人不倦的高尚品行等。

【教学重点】

  

(1)掌握会认、会写的生字。

  

(2)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实际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了解孔子拜师的过程,体会孔子谦虚好学、勤奋的品行,并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对孔子做出简单的评价。

【教学准备】

  

(1)利用网络搜集孔子画像、孔子讲学、孔子论著以及人们纪念孔子的场景等,制成课件。

  

(2)课前收集有关孔子和老子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谈话导入

1.翻到课本的第66页,请大家一起把第五组的单元学习目标读一遍。

想想看,它对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生齐读单元导语)读完后,大家知道它对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吗?

(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了解大思想家,了解神话故事……)

2.中华传统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宝库,在生活中,这些传统文化又是怎样体现的呢?

现在让我们来认识这样一位古人。

(板书:

孔子)我们今天要了解他的一件什么事呢?

(生:

孔子拜师。

)(板书课题:

孔子拜师)

3.相信大家都回家预习过了,你们知道孔子是什么样的人吗?

(生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简单介绍)

4.师概括介绍:

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

(板书:

孔子)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学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我们就能找到答案了。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

读准生字字音,读好词语,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词语的掌握情况。

出示课件:

生字(认读、扩词):

闻 尘 仆 纳 闷 丘 迎 等 止 境 授 品

词语(多种形式的认读):

远近闻名 相距 学问 风尘仆仆 纳闷 迎候 止境 长进 请教 保留 传授 敬重 品行

3.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请四名学生轮流读课文,检查课文的朗读情况。

要求:

想想课文的每个自然段分别都讲了些什么。

4.感知课文大意:

课文讲了些什么?

5.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的呢?

再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记叙顺序。

孔子决意拜师——历尽艰辛前往洛阳拜师——认真求学——受到人们的敬重

6.再读课文,通过查词典、联系上下文或请教老师、同学等方式扫除自己在课文人物、字词理解方面的一些障碍。

(1)讲解:

古人的名、字与号:

中国古人的姓名比现代人要复杂一些,大体有姓、名、字、号四项。

名,是婴儿出生后由父亲或尊长取的。

字,是男子二十岁成年举行冠礼,女子十五岁举行笄礼时取的,是人的正式称谓。

号,是有一定名望和文化的人,为表示自己的思想志趣而取的。

古人在名、字、号的使用上,有一定原则和习俗。

不论尊卑,自称通常用名,不能用字,以示自己谦虚有礼;对别人则不能直呼其名,而以字相称。

(2)重点词语:

风餐露宿:

一般用来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

日夜兼程:

不分白天黑夜地赶路。

(3)对比理解两组近义词的不同用法。

师:

老师刚才在听大家朗读的时候听到了这样几个词,大家体会一下,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

学生找出这两组近义词:

拜访——拜见 迎候——等候

出示课件:

①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

②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

(通过对比朗读,细细品味:

“拜访”是敬辞,“访问”的意思;“拜见”是“拜会、会见”的意思,是从客人方面说的。

①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

②战士们埋伏在树林里,正在等候上级的命令。

“迎候”和“等候”都是等待的意思,但“迎候”是到某个地方等候迎接(到来的人),“等候”多用于具体的对象。

三、指导书写

1.同桌交流记忆生字的方法。

注意“丘”与“兵”的区别、“尘”上半部分的写法。

2.请学生当“小老师”,指出书写生字的注意点,如,“迎”字不要多写竖,“尘”字上面的“小”不要带钩。

3.请书法好的学生在田字格内范写生字,注意生字的结构特点。

“仆、授”等字为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4.学生书写生字、词语。

四、资料链接

1.走近孔子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

鲁国陬(zōu)邑(yì)(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一生言行,被他的学生编成《论语》一书,流传于世。

2.曲阜“三孔”内容

曲阜市位于山东省中部,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春秋战国时期鲁国的都城,是儒家学派始祖孔子的故乡。

曲阜的孔府、孔庙、孔林,统称“三孔”。

孔府,旧称“衍圣公府”,是孔子后裔的官署和邸宅。

占地16公顷,各式建筑463间,所藏历史文物十分丰富。

孔庙是祭祀孔子的地方,孔子逝世后第二年,鲁哀公将其故宅改建为庙。

后来,历代帝王对孔子不断加封,孔庙规模也随之不断扩大。

占地21.6公顷,各式建筑466间。

孔林是孔子及其家族的墓地,占地200多公顷,古木参天,石碑林立。

曲阜“三孔”以其丰厚的文化积淀和悠久的历史而著称,于1994年12月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四、布置作业

抄写词语,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导入新课,整体感知

1.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初步认识了古代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

孔子是儒家的代表人物,开创了兴办私学的先河,为东方文化做出了卓越贡献,被中国人尊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这里有一段关于孔子的视频,请看:

(播放视频)

2.此时,你的心中对孔子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情呢?

(生自由谈)

3.人们对孔子的感情和你们一样,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

出示课件:

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谁愿意读一读?

大家一起读。

4.孔子和老子的共同之处就在于学问深、品行高。

课文在介绍他们的学问和品行时,更侧重于哪一方面呢?

(品行高。

二、研读感悟

1.人们敬重孔子和老子的什么品行?

课文的哪些词句能让你感受到他们品行的高尚?

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用“  ”标出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文中标注你的感受。

 

2.全班交流,朗读感悟。

(首先我们一起来谈谈孔子吧。

A.谈孔子。

(1)孔子为什么要去拜师呢?

能从文中找到原因吗?

生汇报。

出示课件:

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此时孔子多大了?

(三十岁。

)到了成家立业的而立之年,远近闻名的孔子还背井离乡去追求学问,你们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谦虚好学、永不满足……)

能读出孔子的谦虚好学、永不满足来吗?

自己试一试——谁愿意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次?

(齐读。

(2)孔子前往洛阳拜师,一路上容易吗?

出示课件: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你从这句话中读出了什么,悟出了什么?

(求学的艰难,孔子拜师决心大、意志坚……)

你是从哪些词中读出来的?

理解“上千里、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等词语。

(课件变化,显示这几个关键词为红色。

出示课件:

在“上千里”上链接,中国地图上曲阜和洛阳的位置。

理解上千里的路都是孔子在没有任何交通工具的情况下一步步、一天天走到洛阳的,深入理解孔子求学的艰辛。

谁能读出孔子求学的艰辛来?

(指名读,分男女生读。

(3)指导朗读,全班齐读。

①课文中还有哪些描写孔子的语句让你感动?

根据学生的发言,相机出示课件中的其他句子:

孔子想:

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

于是上前行礼……

“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②学生找到哪一句,就练习朗读哪一句。

重点学习第三句: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这个句子该如何理解?

(板书:

学无止境)

正因为学无止境,所以永不满足的孔子在已经成名的而立之年还要去拜师学习,其实学无止境是孔子拜师的真正原因。

③小结:

从孔子决意拜师,到他见到老子后的一言一行,我们都认真地进行了朗读和感悟,此时,你的眼前出现了一个怎样的孔子?

(谦虚好学、永不满足、尊敬老师、讲究礼仪……)(板书:

谦虚好学)

B.谈老子。

(1)老子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

能结合文中写老子的有关句子谈谈吗?

出示课件:

“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

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2)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机出示:

“迎候”“毫无保留”(老子谦和大度、诲人不倦、关心晚辈、真诚无私……)(板书:

诲人不倦)

(3)小结:

正因为孔子和老子谦虚好学、诲人不倦的品行,才赢得了后人对他们的敬重。

学到这里,谁还想再来读读这句话?

“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指名读,齐读。

3.表演对话,指导朗读。

出示课件:

课文中的孔子拜师图。

找到课文中和这幅图相关的段落和句子了吗?

同桌两人为一组,先准备准备,待会儿请两位同学上台来表演表演。

指名学生上台表演,再次感悟孔子和老子的高尚品行。

三、拓展延伸,倡导经典

1.孔子的一生,留下了许多反映自己思想的名言,他的言行被他的弟子收录在《论语》中,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其中的几句,先自己试着

读一读——谁来读读自己喜欢的一句?

出示课件: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明智)也。

“学而不厌,诲(huì,教导)人不倦。

2.今后希望同学们能去读读《论语》,在孔子的言论中更多地去感悟他的学问思想和高尚品行。

四、布置作业

1.默写本课“我会写的生字”,为其各组一词。

2.摘抄本课中你喜欢的句子。

3.《全科王·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学生在读中悟情,往往比单纯讲解更细致入微,更感人至深。

课文不是无情之物,要想有效地领会好课文的情感内涵,单单依靠他人讲解、分析说明是不行的,学生必须要自己朗读,才能体味和揣摩出课文的内在意蕴。

“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给作品以生命。

”“讲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读更能使人感受。

”通过深情朗读,可以使学生充分体验作者所要表达的真挚情感,课文中的人物、情景便跃然纸上,课文中蕴含的情感便入于目,出于口,闻于耳,铭于心。

学生便可以在读中体会、读中感悟、读中升华。

在语文学习中,学生蕴藏着无限的潜能,具有极大的可塑性。

情感是打动心灵的秘诀,是打开人心灵的一把金钥匙。

“教贵情浓”,语文课程只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精神滋养,学生在成长中才能有人性的充实,才会有产生伟大情感的基础。

可以相信,当我们的语文课上到处都有情感的绿洲时,学生们的情感发育必将是果实累累,而同学们上语文课的兴趣也必然会长盛不衰。

  [不足之处] 在整节课上,由于教师对教材的钻研不够,所以不能够对学生有更好的引导。

  [再教设计] 中年级语文教学一定要落实重点词句的训练,加强朗读的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学中更要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并根据学生的学,恰当地调整教学策略,真正做到为学。

  希望以后,要从人文观念上去引导学生,要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习,进行分工合作,指导学生探索课文,自我发现。

18.盘古开天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认识“猛、缓”等生字,会写课后田字格中的“暗、丈”等生字,正确读写“宇宙、奔流不息”等词语。

  

(2)有感情地熟读课文,能复述课文内容。

  (3)体会盘古的伟大和献身精神。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运用生字词卡片等方式让学生掌握生字词。

  

(2)启发学生思考,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感受文中丰富的想象力。

体会学习盘古的伟大和献身精神。

3.情感与价值

  通过本课学习,要让学生在体会文中丰富、大胆的想象的基础上,认识古人奇妙的幻想,认识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教学难点】

  

(1)想象盘古身化万物的神奇画面,并能仿说一段话。

  

(2)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教学准备】

  

(1)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收集中国古代神话故事。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我国古代有许多优秀的神话故事,盘古就是传说中的一位英雄,他开天辟地,创造了美丽的世界。

2.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神话故事,去看看盘古是怎样开天辟地的。

出示课件:

《盘古开天地》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学们自由读课文。

出示课件:

自读要求。

2.刚才同学们读得都很认真。

自己来读读下面这些词语。

出示课件:

我会认的字组成的词。

3.你们觉得哪几个词语比较难读,需要给大家提个醒?

4.你们真像一位位小老师,请同学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些词语。

注意刚才提醒的几个词语。

5.读得非常准确,那么同学们,你们读懂了哪些词语的意思呢?

(“缓缓”和“渐渐”的意思差不多,都有“表示程度或数量逐步缓慢增减”的意思;“一丈”有三米多呢;“辽阔”就是“非常广阔”的意思,如辽阔的大地、辽阔的草原。

6.同学们真能干,下面就请同学们把课文读给同桌听听,看看是不是读正确了。

7.现在老师请几位同学来轮读课文,谁愿意来读读?

8.读得真不错,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

9.谁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第一自然段写了盘古醒来之前,整个世界是一片混沌的。

我知道第二自然段是写盘古是用斧头把天和地分开的。

第三自然段写了盘古用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使天地成形。

第四自然段写了盘古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第五自然段写了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10.你们真会动脑筋,那么现在谁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11.这就是盘古开天地的故事。

下节课我们还要继续去了解这个神话故事,还要学会比较详细地把这个故事讲出来。

三、指导写字

1.现在,请同学们看看课文中的生字。

出示课件:

①会写的字组成的词语。

 ②会写的字。

2.读得非常正确,那就和同桌讨论一下,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生字。

3.我们来交流一下,说说你是用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生字的。

4.同学们都能够用学过的识记生字的方法来记住新的生字,非常不错。

下面就请同学们认真地看PPT上的生字。

出示课件:

写字指导。

5.同学们,请你们打开生字本,每个生字写两遍,写字的时候注意写字姿势。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生字新词,还把课文读正确了,知道了课文的大致内容,课后同学们要复习巩固生字新词。

把课文读熟练,下节课我们进一步去研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1.结合课后习题第3题,让学生找出类似“隆隆的雷声”“茂盛的花草树木”这样的词语。

2.书写课后生字“暗、降、丈、肢、肌、肤、辽、阔、血、液、滋、润、创、造”,并组词。

3.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好,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盘古开天地》,现在我们来回忆一下,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呢?

(先写宇宙是一片混沌的;接着写巨人盘古把天地分开,用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使天地成形;最后,他还用自己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2.说得真好,这节课让我们认真读课文,学会比较详细地把这个故事讲出来。

二、细读感悟,深入探究

1.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课文的第一、二两个自然段。

出示课件:

宇宙是怎样的?

盘古醒来后,又是怎么做的呢?

2.可以交流了吗?

谁来说说?

(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

 有一天,沉睡多年的盘古忽然醒了。

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把天地分开了。

3.“沉睡”这个词语用得特别好,你是从哪里读懂的?

(从盘古“一直睡了十万八千年”这句话中读懂的。

4.能把读懂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讲出来,这一点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5.谁能够把这一段话讲得更详细一点呢?

6.讲得真好,用上“抡、猛劈”这两个词,我们就可以知道盘古是怎样把天地分开的。

那第二自然段中还有哪些词可以帮助我们把这一段话讲得更详细些呢?

(“渐渐、缓缓、慢慢”这三个词非常重要,因为天和地不是一下子就被分开的。

第二自然段中的反义词也非常重要,如“轻而清”“重而浊”“上升”和“下降”,因为只有轻而清的东西才能缓缓上升,变成天;重而浊的东西才容易慢慢下降,变成地。

7.很有道理,天和地是怎样分开的,谁能具体讲一讲?

(只听一声巨响,混沌一片的东西渐渐分开了。

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8.讲得不错,请同学们一起有感情地读一读第一、二自然段。

三、精读课文,探究结果

1.读得很有感情,同学们,天地分开以后,盘古又是怎么做的呢?

请同学们默读第三自然段。

读完后,和刚才一样,抓住一些关键词语和同桌说一说。

2.请同学们看着课文插图,谁来复述这一段内容?

(天地分开以后,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就这样直挺挺地立在天和地之间,天越升越高,地越沉越低。

这样不知过了多少年,天和地逐渐成形了,盘古也累得倒了下去。

)同学们认真听,听完了还要评一评。

3.谁来评一评?

(找学生复述此段课文内容。

复述得好,评得也不错。

是啊,盘古为了不让天和地合在一起,用自己的身体支撑着,十年过去了,百年过去了,千年万年,终于天和地固定住了,但是盘古也已经筋疲力尽,终于有一天,他轰的一声倒下,倒下去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他呼出的气……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

多么精彩的一段话呀,同学们,请你们好好地读一读这一段话。

出示课件:

课文朗读。

四、课后总结,拓展升华

1.这节课中还有好多写得好的词语呢,请打开书,把它画下来,抄写在自己的本子上积累起来。

2.你们都摘抄了哪些词语呢?

3.说得真好,同学们,学了课文,我们还积累了不少好词佳句。

学了课文,我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个顶天立地的盘古,因为有了盘古的开天地,才有了我们美丽的宇宙。

4.想欣赏更多的神话故事吗?

出示课件:

神话故事

五、布置作业

出示课件:

1.积累短语。

 2.找其他的神话故事读一读,讲给别人听。

 3.《全科王·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在这堂课上,我“以读代讲”贯串始终,读得充分,读得多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足之处] 在读的过程中,没能把文字与想象结合起来。

  [再教设计] 再教授此课时,尽量创造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想说、敢说。

19.赵州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认识“县、匠”等生字,会写课后田字格中的“部、固”等生字,能准确读写“设计、智慧”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认为优美的段落。

  (3)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2.过程与方法

  

(1)利用课件展示等让学生掌握生字新词。

  

(2)组织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3)通过多媒体画面展示赵州桥的建筑结构特点。

3.情感与价值

  通过对《赵州桥》一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古代人民杰出的智慧,从而激发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

【教学重点】

  了解赵州桥的主要特点。

【教学难点】

  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在积累语言的同时,学习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教学准备】

  

(1)课件。

  

(2)收集赵州桥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课文导入

“驾石飞梁尽一虹,苍龙惊蛰背磨空”赞美了赵州桥的坚固、美观。

那这座桥为何历经千百年,还是那么坚固呢?

让我们走进课文,来一睹这座世界名桥的风采吧。

(板书:

赵州桥)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请同学们打开书本,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读课文,遇到带拼音的生字时,多留意识记,力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遇到自己不明白的词语或句子做上记号。

2.生读文,解决生字,教师巡视。

3.指名读文,抽查课文预习情况。

4.利用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重点指导:

“县”可以结合生活识记;用熟字“底、低”变偏旁识记“抵”,用熟字“准、谁”识记“雕”;多音字“爪”可以通过查字典来识记。

5.交流质疑,并且疏通课文的结构:

第一自然段写赵州桥的位置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谁设计和参加建造的,离现在多长时间了。

先简要介绍赵州桥,并且指出,赵州桥世界闻名。

第二自然段写它的设计特点,写它与其他的桥不同的地方。

第三自然段写桥的美观。

第四自然段写一座这样雄伟、美观的桥,是劳动人民设计建造的,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三、合作写字

1.“县”可以在识记时就提示写法:

上面是两横,不是三横,且与竖相连。

2.“设”的右上角的第二笔是横折弯,不是横折弯钩。

3.“横”不要把“由”写成“田”。

4.“举”字下面只有两横,不是三横,并注意上面三点的写法。

5.“参”的下面三撇的写法,占位。

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模仿。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复习导入

1.师:

上节课我们通过朗读课文,知道了赵州桥是一座非常有名的桥,它的设计非常独特,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课文,去看看它到底为什么这么有名。

它的设计到底有什么独到之处,请翻开书听老师读课文。

2.请大家像老师这样读课文。

(学生自由朗读,教师个别辅导。

二、学习课文

1.学习第二自然段写赵州桥世界闻名,全世界很多人都知道这座桥。

这座桥为什么这么有名呢?

因为它在设计上有独特的地方。

第二自然段就写赵州桥在设计上的特点,下面请同学们默读第二自然段。

一边读课文,一边看书上的插图,弄清赵州桥在设计上有什么特点,也就是它和别的桥比,有什么独特的地方。

(学生默读。

2.出示赵州桥的挂图,拿它跟别的桥比较,特别的地方是什么呢?

(1)别的桥下有桥墩,这座桥没有桥墩,只有拱形的大桥洞。

这是它的第一个特点:

非常雄伟。

(板书:

雄伟)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

(2)一般的桥只有一个大桥洞,没有两边的小桥洞,而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

(3)理解“创举”一词。

师:

为什么说“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

创举”?

生:

以前的桥从来都没有设计过桥身上加小桥洞,赵州桥却设计了,并能减轻冲击力,节省石料。

教师相机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板书:

牢固)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2)这一自然段是写赵州桥的什么?

这一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

谁能找出来?

(这段是写赵州桥的美观。

第一句话告诉了我们:

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板书:

美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日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