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六人口与城市综合训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61013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42.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六人口与城市综合训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专题六人口与城市综合训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专题六人口与城市综合训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专题六人口与城市综合训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专题六人口与城市综合训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六人口与城市综合训练.docx

《专题六人口与城市综合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六人口与城市综合训练.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题六人口与城市综合训练.docx

专题六人口与城市综合训练

人口与城市【三】

第Ⅰ卷(选择题共7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小题,)

读我国某地区人口密度分布情况图,回答l-3小题。

1.A地区和B地区所在的地形区是()

A.长江中下游平原B.华北平原C.黄土高原D.太行山脉

2.该地区主要环境问题是()

A.凌汛B.水土流失C.森林面积减少D.泥石流频发

3.本区北部人口合理承载力低的原因是()

A.人口增长率低B.处于自然带的过渡地带

C.人口死亡率高D.自然环境生产力较大

我国某校高三

(2)班学生进行家族人数统计,结果是:

我辈269人,父辈524人,祖辈106人。

图中的点表示不同阶段人口增长状况。

据此回答4-5题。

4、关于我辈、父辈和祖辈出生时期该地区人口再生产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辈出生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

B.祖辈出生时期人口出生率较低

C.我辈出生时期人口死亡率较高

D.父辈出生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断下降

5、关于该校所在地区人口增长或人口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目前该地区的人口增长状况处于阶段Ⅲ

B.该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经历了Ⅳ—Ⅲ—Ⅱ—Ⅰ的过程

C.目前该地区青壮年劳动力明显不足

D.目前该地区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

甲、乙、丙是三个不同地区,读图回答6~8题。

6.有关甲、乙、丙三地区人口迁移的说法,符合实际的是()

A.属国际人口迁移

B.迁移方向主要是由城市到农村

C.人口主要由乙、丙迁往甲地

D.人口主要由甲地迁往乙、丙两地

7.引起上述人口迁移发生的最主要因素是()

A.收入差距B.家庭婚姻C.工程建设D.文化教育

8.近几年,由于上述人口迁移带来的问题说法错误的是()

A.加大了铁路等交通运输的压力   

B.扩大了迁出地、迁入地的经济发展差距

C.缓解了迁出地的人地矛盾     

D.给迁入地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

下图是某地区某种人文景观的分布图。

据此回答9~12题。

9.这张图的标题可能是()

A.乳畜带分布图B.石油工业区分布图

C.城镇分布图D.种族严重冲突地区分布图

10.从世界范围内来看,此类景观多分布于()

A.平原地区B.高原地区

C.崎岖山区D.复杂的丘陵地区

11.影响图中景观分布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开发时间的长短B.宗教与军事

C.气候与河流D.自然资源与交通运输

12.下列与该景观所在国家无关的地理事物是()

A.大片棉田B.东南信风C.大片绿洲D.旱涝灾害

13.下图是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在野外考察时发现的树桩年轮特征示意图,根据树桩年轮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沿④→①为树干向阳面生长快

B.靠P一侧枝叶茂密,水分较多

C.靠P一侧为阴面,生长快、长青苔

D.靠P一侧光合作用强烈

14.下面的水系图中,反映地势低平的是()

国际上形成了两大类城市化扩容模式,一类是以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为代表的“外延式”,该模式建筑密度较低,主要在两维空间内扩大城市空间容量;另一类是以日本、新加坡和中国香港为代表的“内含式”,该模式既保持城区较高的建筑密度,又充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

据此判断15—16题。

15.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之所以采用“外延式”的城市扩容模式,其主要原因是()

A.城市化水平B.人口密度C.人口数量D.经济发展水平

16.若在我国的城市发展中,效仿美、加、澳的模式,追求宽马路、大广场等低密度、高标准建筑的布局,将会带来的后果是()

A.城市中心区萎缩加剧B.增加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

C.降低土地资源的利用率D.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

读潜水位等值线图,右图表示甲图中XY两地间的剖面图。

读图回答17~18题。

17.图中①地的地下径流方向是()

A.自东南向西北B.自东向西C.自西南向东北D.从北向南

18.在资源利用上,图中显示该地存在的问题是()

A.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导致土地盐碱化

B.过度利用水资源,导致沙漠化

C.滥砍乱伐森林,破坏生态平衡

D.过度抽取地下水,形成地下水漏斗区

“大气灰霾”又称大气棕色云,发生时天空长时间灰蒙蒙的;能见度极差。

近年来,我国不少城市深受其害。

回答19-20题。

19.关于产生大气灰霾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量燃煤和石油B.夏季风的势力增强

C.全球变暖的影响D.植被破坏严重

20.为减少灰霾发生,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扩大城市的面积和规模B.发展洁净煤技术和清洁燃烧技术

C.减少氟氯烃的排放D.集中布局有污染的工业企业

下表为我国几个城市1990~2000年人口增长状况,据此回答21—22题。

城市

人口增长率(%)

中心区

近郊区

远郊区

-9.65

60.15

12.73

-12.70

24.30

1.90

-16.20

70.10

5.80

21.三城市近郊地区人口增长迅速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中心地区环境质量较好B.近郊现代农业的兴起

C.近郊大型工业的飞速发展D.城市交通的迅速发展

22.以下有关三个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三城市都出现了人口老龄化趋势

B.甲市近郊区人口增长数量高于其它两个城市

C.加剧了城市中心地区的工业和人口压力

D.近郊区和远郊区基础设施的改善是促使该变化产生的重要因素

下图是巴顿给出的城市规模的费用/效益曲线图。

图中四条曲线的含义分别是,MB:

城市每增加一个单位成员对应的城市效益的增加量,MC:

城市每增加一个单位成员对应的城市费用增加量,AB:

城市中人平均效益,AC:

城市人平均生活费用。

分析回答23~24题。

23.图中分别表示不同含义的“最佳人口规模”。

其中,对现有居民来说最合适和对决策者来说最合适(假如决策者仅仅考虑最大的城市总效益——社会效益)的最佳城市规模分别是()

A.Pl、P3B.P2、P3C.P3、P4D.Pl、P4

24.我国学者研究后发现:

①在我国统计所有的城市,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的人均效益逐级提高;②单独考虑每个城市的发展过程,并没有发现随着城市的规模扩大就出现城市人均效益增加的情况。

你认为我国城市发展的对策应该是

A.大力发展特大城市B.大力促进城市规模扩大

C.只能考虑城市规模来制订城市发展的政策

D.针对影响城市经济发展的具体因素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下表是我国2005年成品油产量和市场缺口预测资料,分析回答25—26题。

25.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主要特点是()

A.大多呈现消费量小于生产量

B.西部地区资源短缺造成石油生产量小

C.生产和消费地区分布差距不大

D.能源紧张的问题非常突出

26.我国为拓宽能源供应渠道应该

A.加强勘探,大力增加资源开采量

B.加强与周边石油资源丰富的国家合作

C.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低能耗产业D.进行技术革新,提高能源利用率

图11是江苏某科技产业园规划示意图。

该科技产业园规划面积40平方千米。

读图回答27-28题。

27该科技产业园的区位优势有

A.靠近原料产地B.邻近城区市场

C.劳动力丰富D.对外交通便捷

28.该科技产业园对当地的影响主要有

A.促进产业升级B.减轻交通压力

C.缓解用地紧张D.减少能源需求

 

2010年,上海市近郊区与远郊区人口密度分别为每平方千米4684人和1388人,比2000年分别增长80.2%和61.4%。

郊区人口密度增幅远高于城区。

读图完成29-30题。

29.1978年到2009年,上海市郊区和城区制造业产值比重的变化以及近十年人口空间集聚的变化可以显示

①城区工业用地大多转变为商业用地

②城区居住用地大多转变为商业用

③郊区农业用地部分转变为工业用地④郊区农业用地部分转变为居住用地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30.近十年来,上海市郊区和城区人口密度的变化反映

A.城区人口集聚效应急剧下降B.城区人口集聚效应比郊区弱

C.远郊区人口集聚效应比近郊强D.近郊区人口集聚效应比远郊强

第Ⅱ卷(非选择题)

33.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1:

我国东、中、西部第四次材料2:

我国人口垂直分布状况

人口普查和第五次人口普查有关

人口密度统计图

 

 

材料3:

八五”末期,我国云南、贵州.四川3省贫困人口最多,总计2000万左右,至1999年在云南、贵州两省贫困人口仍接近600万,与之相邻的西藏贫困人口不足100万。

(1)材料l反映出1990年一2000年间我国人口分布发展的趋向是什么。

(4分)

(2)根据材料2可得出我国人口的垂直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试从自然、社会经济等角度简析云南、贵州两省贫困人口较多的原因(4分)

(4)从环境人口容量角度出发,说明能否向西藏进行大量的人口迁移?

并说明理由。

(5分)

 

34.PM10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10微米的可吸入颗粒物,它是目前我国各城市大气环境的首要污染物,对城市大气质量起到决定性影响。

下图是我国南部某沿海城市(甲)2001年、2002年两年内PM10的观测资料。

根据所提供资料,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我国南部某沿海城市(甲)四个PM10监测点位置图。

监测点分别为S11、S71、S72、S73。

材料二:

PM10浓度数据的基本统计结果(单位:

mg/m3)。

材料三:

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分类和植被覆盖比数据(%)。

监测点

林地

草地

建筑用地

裸地

水体

其他

S11

38.6

14.13

12.33

11.25

23.69

2.24

S71

47.7

11.81

9.33

5.43

25.73

4.03

S72

51.8

10.65

9.86

7.75

19.94

3.55

S73

31.7

24.83

16.95

12.37

14.15

1.93

材料四:

S11点的PM10月平均浓度与主导风向(度)的关系曲线和月降雨强度与PM10月平均浓度的关系图。

(1)S11、S71、S72、S73四个监测点中空气质量最好的是哪一个?

并简要分析原因。

(4分)

(2)分析S11点的6-7月平均浓度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原因。

(4分)

(3)根据以上图文资料,简述甲城市PM10浓度时空变化的规律。

(4分)

(4)要进一步提高甲城市大气环境质量,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

(2分)

 

35.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中信息判断,因矿产资源的开发而兴起的城市是_____和____。

A城的主导工业部门最有可能是工业。

(3分)

(2)B、C两城市之间的铁路线建成后,B城工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明显增加。

(2分)

(3)试评价F地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

(3分)

(4)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该地区拟再建两条铁路线,请你帮助设计合理的线路,并在图中用规范图例绘制出来。

(4分)

36.读两国轮廓图,完成下列要求:

(1)简要回答图示两国在自然资源方面各具有的突出优势。

(5分)

 

(2)简述两国人口分布的特点?

(3分)

 

(3)A城与B城相比,城市问题哪一个更突出?

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4分)

 

(4)甲图所在的大洲有世界最大的沙漠,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分)

 

43.根据材料和图11,结合所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