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药的发明.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606967 上传时间:2023-07-2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0.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火药的发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火药的发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火药的发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火药的发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火药的发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火药的发明.docx

《火药的发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火药的发明.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火药的发明.docx

火药的发明

火药的发明

篇一:

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是怎么发明的

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是怎么发明的?

最早的火药是黑色炸药,是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

由硝酸钾、木炭和硫磺混合而成,在采用无烟火药以前,一直用作唯一的军用发射药。

火药的发明距今已有一千多年,是古代炼丹家为求长生不老,长期炼制丹药,结果长生不老药没炼成,却发明了火药。

歪打正着,纯属偶然。

火药的发明过程大致如下:

炼丹家经过长期炼丹制药,掌握了一定的炼丹技术(实际上的化学制备技术),用硫(硫磺)、硝(硝酸钾)、马兜铃(含碳)按一定比例为原料,经复杂的拌合和加热来炼制。

在炼制过程中,时有燃烧现象发生。

炼丹家知道硫、硝、碳混合点火(古人称为伏火)会发生激烈的燃烧后,经长久的炼制实践,唐代的炼丹者便掌握了一个很重要的经验,就是硫、硝、碳三种物质可以构成一种极易燃烧的药,这种药被称为“着火的药”,即火药。

——实际上已经发明了火药。

由于火药的发明来自制丹配药的过程中,在火药发明之后,并没有用作火药来使用,而是当做药类和恶作剧的道具来使用。

《本草纲目》中就提到火药能治疮癣、杀虫,辟湿气、瘟疫。

火药并不能解决长生不老的问题,又容易着火,炼丹家对他并不感兴趣。

后来,火药的

配方由炼丹家转到军事家手里,就成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黑色火药。

火药爆炸原理:

硝酸钾+硫磺+碳→大量气体+大量热量

篇二:

火药发明的

火药是由中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中国是最早发明火药的国家,距今已有一千多年了。

火药的发明始于古代炼丹术,在炼制过程中掌握了一个很重要的经验,就是硫磺、硝石、木碳三种物质可以构成一种极易燃烧

的药,这种药被称为“着火的药”,即火药。

火药不能解决长生不老的问题,又容易着火,炼丹家对他并不感兴趣。

火药的配方由炼丹家转到军事家手里,就成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黑色火药。

在军事上主要用作枪弹、炮弹的发射药和火箭、导弹的推进剂及其他驱动装置的能源,是弹药的重要组成部分。

火药后来还被广泛应用在采矿、开山、筑路等生产领域。

篇三:

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火药

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火药

火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至今令炎黄子孙引以自豪,辞典中这样记载:

火药——中国人发明,是一种硫磺、硝酸钾、木炭的混合物,最早被中国人用作焰火、爆竹和火箭的纵火剂。

揭开了火药的秘密,在现代人眼里或许不以为然,但当科学尚处在蒙昧之中时,火药却是神秘之物。

《太平广记》中记述了一则故事:

有位名叫杜子春的年轻人,为寻求炼丹之术,去一个僻静遥远的地方拜见一位炼丹老人。

天色已晚,老人叫他歇息在炼丹的地方,并告诉他千万不可乱说乱动。

夜里,杜子春一觉醒来,发现炼丹着火了,火焰呼呼往上蹿,他记着老人的告诫,一动不动,眼睁睁看着火苗燃到屋顶,把房子烧了。

据此人们可想象出“火药”这个名字,意思就是“着火的药”。

这是人们认识火药的第一种性能——燃烧。

又因为火药中的主要成份硝和硫磺在西汉时就被当作药品,用来治病,而且古代炼丹家为炼制“长生不老药”,终年隐居深山,精心选配各种药物原料,反复提炼,多方试验,在他们的辛勤努力下,虽然没有得到长生不老的仙丹,却发现发明了许多鲜为人知的东西。

火药就是出自炼丹家之手的一大成果。

那时正处在盛行“仙道”学说的时代,由此火药便因药得名。

据《诸家神品丹法》一书记载:

将二两硫磺、二两硝石,研成粉末,放在销银锅或砂罐内,挖一土坑,把锅放在坑内,使与地平,四周用土填实,再将三个皂角子,烧红成炭,逐个放入锅内,使硫磺和硝石烧起焰火,待焰火将熄时,再加木炭3斤来煅,待炭消三分之一后退火,趁未冷却时取出混合物。

这就是“伏火法”。

808年,又有人创造“伏火矾法”:

用硝石、硫磺各二商,马兜铃(含炭素)三钱半,研成粉末拌匀,放在药罐内,埋入地坑,放进一块熟火,烟便腾起。

在应用伏火法的同时,人们发现这三种物质一起加热燃烧,反应异常剧烈,似有爆炸的可能,因而格外小心。

那时之所以未发生爆炸,是因为所用的物质是天然原料,未经提纯精炼,所以产生的力量微弱,未充分显示其爆炸性能。

随着炼丹家们不断的改进,大约到晚唐时期(9世纪末),我国首创的黑色火药问世,并很快应用于军事。

在此之前,硫磺和硝常常作为纵火剂在战争中发挥威力。

三国时,吴国攻蜀国,用船装载茅草。

兵士们每人手执茅草一把,内藏硫磺和陷硝,自带火种,另一手拿刀枪,接近敌阵后,顺风点火,火势蔓延700里,蜀军大败,迫使刘备退居白帝城,那时兵家们用硫磺和硝作为燃烧剂使用,是采用火攻时的有效物质。

诸葛亮带兵攻打陈仓城时,动用云梯近百乘,一乘可立十数人,周围用木板遮护,再加上短梯软索,兵士如蚁沿城墙攀登,谁想城上守军三千,各执火箭,分布四面,火箭齐发,云梯尽燃大火,无法攀附。

诸葛亮又派冲车,守军用石块凿眼穿绳,甩打下来,冲车被打折,就这样昼夜相攻,20余日无计可破。

这里所用的火箭,只是带有纵火剂的弓箭,主要起助燃作用。

还有一次,诸葛亮派兵攻打乌戈国,将黑油柜安置在山谷中,油柜内预先安置火炮,名叫“地雷”,一炮中藏九枚,30步埋一个,中间用打通节的竹竿引出药线,一发动,出损石裂。

这是《三国演义》中的描达,按史料记载,地雷是宋代产生的兵器,所以三国时使用地雷,也只是演义中的想象而已,但是用纵火剂——硫磺和硝等物质进行火攻,却是事实。

904年,郑璠进攻豫章时,曾经“发机飞火”,据考证,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将火药应用于军事的记载。

唐代晚期,火药从炼丹家手里传到军中,兵器家们于10世纪初造出火药火器—一飞火,并应用于战争。

火器的出现是中国古代兵器史上的一大转折,从此,冷兵器与火器

并存了很长一段时期之后,进入火器时代。

冷兵器与火器并用时代开始于北宋。

自960年,赵匡胤建立宋王朝,中国结束了唐中叶以来长期的封建割据局面。

天下统一,国泰民安,社会生产得到相应发展。

但这时北方的辽、金、西夏游牧民族崛起,势力扩张,不断侵扰内地。

他们的军队以骑兵为主,兵士剽悍骁勇,骑术非凡,宋军无法抵挡。

由此,旧有的作战方式及兵器装备都急待改进,宋朝政府不得不加强军备建设,所以宋代是兵器大改革的重要时期。

宋代军事工业相当庞大且完备。

军器制造部门有专门的机构来研究制造各种炸药和火器。

为了鼓励研制兵器者,宋朝政府规定给予兵器发明者、创造者以奖励和支持,所以那时常有人把自己新创制的兵器献给朝廷。

据《宋史》记载:

970年,兵部令史冯继升等提出了制火箭法。

1000年,神卫水师队长唐福推出火箭、火环、火蒺藜。

1002年,知宁化军刘永锡向朝廷献上创制的火炮。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那时火药火器的发明创造十分兴盛。

宋仁宗时

(1023~1063年)编著的《武经总要》一书,综述了当时的火器有10多种,如火箭、火炮、火药鞭箭、引火球、蒺藜火球、铁咀火鹞、竹火鹞、霹雳火球、烟球、毒药烟球等,并详细记述了火药的成分。

比如载炮火药有14种成分配制,其中硝石约49%,硫磺约25%;蒺藜火药成分有10种,硝石约50%,硫磺约25%。

这两种配方的比率十分接近于现代黑色火药的组配率。

这时期的火药已具有燃烧、毒气、烟幕等不同作用。

火器的杀伤威力大小主要在于火药配方的科学合理及火药性能发挥的多少,其次才是发射机制的改进和完善。

宋代火药尽管已有相当的发展,但其处方还没有严格的定量比例,原料成分复杂,纯度不够,因而仍不能有效地发挥火药的全部性能。

到明代,火药的发展达到了更高水平。

1621年《武备志》中记载了提炼硝磺和配制各种火药的处方达30多种,其中铳火药的处方是:

硝1两,硫1.4钱,柳炭1.8钱。

硝石占75%,硫磺占11%,木炭占14%,这种配合比例与现代黑色火药的标准组配率基本一致。

这时期火药的性能包括烟幕、毒气、燃烧、杀伤、催泪、喷嚏、昏迷等,这就大大提高了火药的威力。

同时,制造火药的方法也趋于细密,原料呈颗粒状,不再是粉末,这样便于发射。

后来,火药又分为直击的火药和横击的火药两种。

直击火药按硝九、磺一的比例配制;横击火药按硝七、磺三的比例配制。

火药成分也经过提炼更加纯净。

火药的发展是火器制造技术不断提高的一个重要前提。

我国发明的火药和火器不仅在中国古代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先后传入西方,为世界兵器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宋代军队在对金作战中,依仗火器的威力,占据了相当的优势,不仅能有效抵挡敌人骑兵队的冲击,而且常把敌兵击溃。

金兵深知火器的厉害,千方百计想得到制造火药和火器的技术。

后来金军攻占汴京后,有人把这一技术献给金人,金兵如获至宝,立即动手大量制造火药火器,用来反击来军。

在金人手中还推陈出新,研制出一新的火器。

1214年,金宣宗南迁汴京,蒙古人夺取了中都,金的一些制造火药火器的技术工匠有的被俘,有的投降。

由此金人所掌握的火药火器制造技术,开始为蒙古人所用。

1218年成吉思汗统帅大军西征,从此中国的火药和火器传到了中东,随后又经阿拉伯人之手传入欧洲。

很早以前,火药曾随炼丹术一起传入阿拉伯国家,阿拉人称“硝”为“中国雪”,当地语叫“巴鲁得”;波斯人称之为“中国盐”。

人们只用它炼丹治病,还不知道

用于军事。

古代阿拉伯和欧洲的战争中,曾使用过多种纵火剂,其主要成分有沥青、硫磺、松脂、石油等,不仅没有火药,也没有制造火药的主要原料——硝。

当蒙古骑兵的铁蹄踏入中亚西亚,直至地中海沿岸的大马士革时,阿拉伯人才见识了火器、火药。

元军西征使用了大量火器,1220年元军攻击尼沙城时,修筑了一座高炮台,使用20门弩炮对城内连续轰击了15天,发射了大量火箭、毒火罐、火炮弹。

1258年,蒙古兵围攻黑衣大食的都城巴格达时,使用过铁火炮或叫震天雷,阿拉伯人叫“铁瓶”。

据波兰史学家记载,当蒙古兵攻击华沙的时候:

“蒙古军施展妖术,但见大旗一挥,出现了伸出X形脑袋的妖物,从它嘴里喷出一阵烟雾,发出的臭味令人难忍,波兰军队士兵个个不敢正视,这一仗死伤了许多人。

”其实蒙古兵使用的“妖物”就是一只毒药烟毯,这种毒药烟毯,重5斤,毒药成分有草乌头、芭豆、狼毒、砒霜等,加入火药成分硫磺、焰硝、末炭末等,捣合成毯,用麻绳串住,长1.2丈,重半斤,为弦子。

再用故纸、沥青、麻皮、黄蜡等物捣合涂在外表,用炮放出,毒气熏人,可致人口鼻出血,中毒身亡。

蒙古军西征的同时,将随身携带火器及其制造技术,经被俘投降者之手一并传给了阿拉伯人。

据阿拉伯文兵书记载,当时传入阿拉伯国家的火器有两种,一种叫“契丹火枪”,一种叫“契丹火箭”。

到14世纪初,阿拉伯人把这两种火器发展成为两种“马达发”(阿拉伯语“火器”)。

一种是用一根短筒,内装火药,筒口安置石球,点燃引线后,火药发作,石球射出以击人。

另一种是用一根长筒,内装火药和铁球,然后再装上一支箭,临阵点燃线后,火药发作,冲击铁球,同时将箭推出。

很明显,这两种火器与我国南宋时的“火筒”和“突火枪”类似。

中国古代以硝石、硫黄、木炭或其他可燃物为主要组分,点火后能速燃或爆炸的混合物。

因为硝石、硫黄等在中国古代都是药物,混合后易点火并猛烈燃烧,故称为火药。

现代黑火药是由中国古代火药发展而来。

火药是人类掌握的第一种爆炸物,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对于世界文化的发展曾起重大作用。

火药的起源:

火药不是历史上个别人物的发明,它起源于中国古代的炼丹术,在火药发明的过程中,炼丹家的作用特别重要。

中国古代火药的主要成分硝石和硫黄,以及硫黄的砷化物,都是炼丹术中常用的药物。

西汉末东汉初的炼丹书《三十六水法》中,有名为“硫黄水”、“雄黄水”、“雌黄水”的丹方,用硝石与硫黄、雄黄和雌黄在竹筒中以水法共炼。

隋末唐初医学家、炼丹家孙思邈(581~682),史称药王。

选录入《诸家神品丹法》的《孙真人丹经》,相传是孙思邈所撰,记载有多种“伏火”之法。

这类伏火之法,虽然炼丹家的原意,是为了使硫黄改性,避免燃烧爆炸,以达到炼丹的目的;但同时使他们认识到,上述丹方中含有硝石、硫黄和“烧令存性”(即炭化)的皂角子或马兜铃粉,三者混合具有燃烧爆炸的性能,从而发明了原始火药。

故在炼丹时,有必要采取安全措施,将药罐放在坑内,与地平,四面并以土填实,甚至用湿纸盖,方砖捺,以土冢之。

炼丹家正是通过他们的长期实践,才发现硝石、硫黄和木炭等混合物的爆炸性能,因此,至迟在808年以前,含硝、硫、炭三组分的火药已经在中国诞生。

火药的早期军事应用:

到10世纪,关于试制和试验火药兵器的记载已经屡见于文献。

北宋初官修的《武经总要》,记载有火炮、蒺藜火毬和毒药烟毬的火药配方。

这3个配方是世界历史上最早冠以火药名称,并直接应用于3种实战武器的火药。

但应指出,这些配方中硝含量低,还含有大量其他组分,通常只能速燃,用以纵火、发烟或散毒,还是一种低级火药,是近代火药的雏形。

火药技术的发展:

10~14世纪,由于战争频繁,火药兵器得到发展,火药性能不断提高,火药技术不断改进。

在文献中有不少对于当时各种火药兵器威力的描述。

北宋靖康元年(1126),金人攻宋都汴京,“夜发霹雳炮以击贼,军皆惊呼”(李纲《靖康传信录》卷二)。

南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军渡江攻宋,“舟中忽放一霹雳炮,盖以纸为之,?

?

自空而下,?

?

其声如雷,纸裂而石灰散为烟雾,眯其人马之目,人物不相见。

?

?

逐大败之”(杨万里《诚斋集》卷四十四)。

金天兴元年(1232),赤盏合喜守汴京时,“其守城之具有火炮名‘震天雷’者,铁礶盛药,以火点之,炮起火发,其声如雷,闻百里外,所爇围半亩之上,火点著甲铁皆透”(《金史》卷一百十三)。

元至元十四年(1277),元兵攻静江(今广西桂林),静江破,守将“娄钤辖犹以二百五十人守月城不下”。

元军围之十余日,“娄乃令所部入拥一火炮燃之,声如雷霆,震城土皆崩,烟气涨天外,兵多惊死者,火熄入视之,灰烬无遗矣”(《宋史》卷四百五十一)。

元至元十七年(1280),“维扬炮库之变为尤酷。

?

?

碾硫之际,光焰倏起,即而延燎,火抢奋起,迅如惊蛇。

?

?

未几透入炮房,诸炮并发,大声如山崩海啸,倾城骇恐,?

?

远至百里外,屋瓦皆震?

?

事定按视,则守兵百人皆糜碎无余,楹栋悉寸裂,或为炮风扇至十余里外。

平地皆成坑谷,至深丈余。

四比居民二百余家,悉罹奇祸,此亦非常之变也”(周密撰《癸辛杂识·炮祸》)。

据上述文献描述的各种火器威力,很明显地可以看出,火药性能在10~14世纪中是逐步提高的。

12世纪的霹雳炮,已能用火药喷火的反推力,把它推上空中,反映出其火药性能比10、11世纪用以纵火的火药有了提高。

13世纪,用于装填铁火炮(震天雷)的火药,能将生铁外壳炸成碎片,打穿铁甲。

一枚铁火炮爆炸后,使城土皆崩,城内250人死亡,士兵多有惊死者。

而在炮房爆炸中,能形成丈余弹坑,甚至楹栋有被炮风扇出数里者。

这些事实充分说明当时火药的威力之大。

明朝对火药技术有大量文字记载,至今尚存的明代《火龙神器阵法》是继《武经总要》之后的另一部重要文献,它反映了14~15世纪及其前后火药技术的进展,其中载有多种三组分火药配方。

在戚继光所著《纪效新书》中,对火药配方和制造工艺均有详细记述。

鸟铳药配方含硝酸钾75.8%,硫10.6%,炭13.6%,与现代标准军用黑火药基本相同。

当时已制作粒状火药,所载工艺翔实可行。

还记载了检验火药性能的方法:

“只将人手心擎药二钱,燃之,而手心不热,即可入铳。

但燃过有黑星白点,与手心中烧热者,即不佳。

”说明对火药燃速和反应的完全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火药理论的探索:

明朝对火药配方和性能已作了一些初步的理论探索,有关记载最早见于唐顺之的《武编》(1549年辑),后来茅元仪收入《武备志》(1621年刊印),名之曰“火药赋”。

这是一篇关于火药的学术文章,对硝、硫、炭三种组分的作用

和相互关系作了定性的说明,特别是明确了硝石在火药中的重要作用,是符合科学原理的。

明朝科学家宋应星在其名著《天工开物》(1637年初刊)中对火药性能作了理论探索,他说:

“凡火药,硫为纯阳,硝为纯阴,两精逼合,成声成变,此乾坤幻出神物也。

”又说:

“消性至阴,硫性至阳。

阴阳两神物相遇于无隙可容之中。

”他借用中国古代传统的阴阳对立转化之说,形象地描述硝硫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

他和茅元仪一样认为硝性竖而硫性横,但又进一步明确提出了与现代“发射”和“爆炸”大致相当的“直击”和“爆击”两个概念。

将硝硫比例与性能联系起来,对实践经验作了总结。

概观中国对火药的探索、发明和发展,自魏晋南北朝以来,古代化学家(炼丹家)们利用早在汉朝已经掌握了的金石药物硝、硫,经过长期的炼丹实践,至迟在唐宪宗元和三年(808)以前已经发明了火药,并在五代末北宋初(10世纪)用以制造出纵火用的火药兵器。

在宋、元两代不断创造新火器的实践中,火药性能也不断提高,炸弹用火药和金属管形射击火器用的发射药等均已制造出来,并在明朝达到了成熟的程度。

到明朝后期,科学家们还继续在理论上作了一些探索。

硝硫磺木炭火药是中国的发明火药的制造在公元1550年,法国人发明了「湿制法」:

先将各个成分浸水润湿,然后混合起来作成大饼状,在晒干或风干后打碎,用细筛子筛过,火药粉会变成小颗粒状(grain),然后装在大桶里不停翻搅(tumbling),磨掉颗粒的稜角并加入石墨抛光。

用这种方法制造出来的火药各成份分子间构成比较稳定的结构,长程运输时不易分解,而且颗粒间的燃烧空间较大,容易均匀地燃烧;由于制程的关系,这种火药被称为「corned」火药。

不过这也加强火药的威力,使得许多原来还算安全的枪炮都变得有膛炸的危险。

现代火药配方的比例7.5:

1:

1.5(硝:

硫:

碳)也是在19世纪时确定下来的。

对西方世界来说,硝的取得一直是制造火药时最大的问题。

由于欧洲基本上不产天然硝,只能从人畜排泄物堆肥中取得(尿中的氮酸经自然化学反应与钾结合而成),在18世纪之前大大限制了火药的使用。

英国在17世纪时还有专门的集硝官(salt-peterman),随时可以闯入人家中把厕所、马厩地面挖起来搜集天然硝,英王查理一世还下令全国所有这些地方的地面不准铺石板或木板;这直到英国取得印度,才有比较充裕的货源供应。

这个现象也反映在美国独立革命之中,华盛顿麾下的军队整个战争期间一直为火药供应不足的问题所困扰。

到了19世纪中叶,在智利发现了大量的硝酸盐矿(sodiumnitrate)。

这些盐类和氯化钾(可从海水中大量提炼)反应后可以便宜地制造出硝酸钾,这才解决了硝的供应问题。

后来,美国人拉马特?

杜邦在公元1858年发明了使用硝酸盐来直接制作火药的方法,成本要比使用硝酸钾便宜很多。

用硝酸盐制造的火药虽然爆炸威力较用硝酸钾的小,但由于便宜,十分适合用在挖矿开路之用。

后来就将使用硝酸钾的火药称为a类火药,用硝酸盐的则是b类火药。

根据颗粒来分的话,又可分为从f,2f,直到7f等7级。

f级颗粒最大,7f最小。

如果经过抛光手续的话再加一个g。

所以可以看到火药的分级如2fag,3fb等。

继续组织两周一次的专题学习沙龙和互动式评课沙龙,结合教研活动的主题组织好教师学习、交流。

听展示课的教师对听课内容进行精心、系统的评点,写成评课稿,在两周一次的互动式教学研讨沙龙中进行交流、探讨。

与往年不同的是,在保证互动评课活动开展同时,不影响正常教学,本学期安排8次集体评课活动,其他评课通过qq群来交流、研讨。

指导思想  以新一轮课程改革为抓手,更新教育理念,积极推进教学改革。

努力实现教学创新,改革教学和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校的内涵性发展。

同时,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在全面实施新课程过程中,加大教研、教改力度,深化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研究。

正确处理改革与发展、创新与质量的关系,积极探索符合新课程理念的生物教学自如化教学方法和自主化学习方式。

本学期,我组将进一步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论,把课程改革作为教学研究的中心工作,深入学习和研究新课程标准,积极、稳妥地实施和推进中学英语课程改革。

以新课程理念指导教研工作,加强课程改革,紧紧地围绕新课程实施过程出现的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加强课题研究,积极支持和开展校本研究,提高教研质量,提升教师的研究水平和研究能力。

加强教学常规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我校英语教师的英语教研、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为我校争创“三星”级高中而发挥我组的力量。

坚持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课程改革精神,以贯彻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核心,以研究课堂教学为重点,以促进教师队伍建设为根本,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高二的历史教学任务是要使学生在历史知识、历史学科能力和思想品德、情感、态度、价值观各方面得到全面培养锻炼和发展,为高三年级的文科历史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为高校输送有学习潜能和发展前途的合格高中毕业生打下良好基础。

全班共40人,其中男生15人,女生25人。

学生的数学基础较一般,多数学生能掌握所学内容,少部分学生由于反映要慢一些,学习方法死板,没有人进行辅导,加之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不能掌握学习的内容。

能跟上课的学生,课上活泼,发言积极,上课专心听讲,完成作业认真,学习比较积极主动,课后也很自觉,当然与家长的监督分不开。

部分学生解答问题的能力较强,不管遇到什么题,只要读了两次,就能找到方法,有的方法还相当的简捷。

有的学生只能接受老师教给的方法,稍有一点变动的问题就处理不了。

个别学生是老师  本册的教学内容:

(1)混合运算和应用题;

(2)整数和整数四则运算;(3)量的计量;(4)小数的意义和性质;(5)小数的加法和减法;(6)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③提出教学任务:

在全面发展体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灵敏、力量,速度和有氧耐力,武德的培养;引导学生学会合理掌握练习与讨论的时间,了解实现目标时可能遇到的困难。

在不断体验进步和成功的过程中,表现出适宜的自信心,形成勇于克服困难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优良品质;认识现代社会所必需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在武术学习过程中学会尊重和关心他人,将自身健康与社会需要相,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品质,结合本身项目去了解一些武术名人并能对他们进行简单的评价;加强研究性的学习,去讨论与研究技能的实用性,加强同学之间的讨论交流的环节。

  ①总体目标:

建立“健康第一”的理念,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体魄,在必修田径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初级长拳”、“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以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都受益,以及多样性和选择性的教学理念,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设计本教学工作计划,以满足学生选项学生的需求,加深学生的运动体验和理解,保证学生在高一年田径必修基础上再加上“长拳”来引导男女生学习体育模块的积极性,再结合高二年的“剑”选项课的学习中修满2学分。

加强学习“长拳”以及“剑”的基本套路,提升学习的的兴趣,提升学生本身的素质,特别是武德的培养。

  运动参与:

a养成良好的练武的锻炼习惯。

b根据科学锻炼的原则,制定并实施个人锻炼计划。

c学会评价体育锻炼效果的主要方法。

  运动技能:

a认识武术运动项目的价值,并关注国内外重大体赛事。

b有目的的提高技术战术水平,并进一步加强技、战术的运用能力。

c学习并掌握社会条件下活动的技能与方法,并掌握运动创伤时和紧急情况下的简易处理方法。

  身体健康:

a能通过多种途径发展肌肉力量和耐力。

b了解一些疾病等有关知识,并理解身体健康在学习、生活中和重要意义。

c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与健康行为。

  心理健康:

a自觉通过体育活动改变心理状态,并努力获得成功感。

b在武术练习活动中表现出调节情绪的意愿与行为。

c在具有实用技能练习中体验到战胜困难带来喜悦。

  社会适应:

a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与合作创新精神。

b具有通过各种途径获取体育与健康方面知识和方法的能力。

  采用教师示范与讲解,学生讨论,练习,教师评价,再进行个别指导,后进行学生练习,最后进行展示与学生的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方法,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实行培优扶中辅差,,采用学习小组的建立,加强学习小组的相互学习、相互讨论、相互研究的功能,提升学习的效率;加强多边学科的整合,特别是加强心理健康的教育,加强运动力学、运动医学等进行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天文地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