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经济生活》第三单元 72 效率优先 兼顾公平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
《高中政治 《经济生活》第三单元 72 效率优先 兼顾公平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政治 《经济生活》第三单元 72 效率优先 兼顾公平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第三单元72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政治《经济生活》第三单元7.2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识记效率、公平的含义;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
2、理解为什么要坚持效率优先;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的涵义;如何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
3、结合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收入分配差距的具体事例,说明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辩证地认识和对待经济生活中面临的各种矛盾,并学会运用矛盾分析法,善于在相互矛盾的复杂事物中进行分析、选择。
2、培养学生全面系统地看问题,正确认识现实生活中的收入分配差距,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优越性,确认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和分配政策既有利于经济效率提高,又能保证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教学重点、难点
1、效率优先的必要性
2、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
★教学方法
引入实例法、自学阅读-讲授法、教师启发、引导,课上讨论等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形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通过上节学习,我们知道了我国现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在这种分配制度中体现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即我们下面要学的内容。
(二)进行新课
一、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
1、坚持效率优先
教师活动: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65页探究活动,讨论并回答两个问题。
学生活动:
积极思考、讨论,发表见解,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
大李迅速致富说明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实行家庭承包经营,极大地调动了人们靠劳动和经营致富的热情。
当然,由于人们之间存在着身体条件和能力水平的差异,难免会形成村民之间的收入差距,这种收入差距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是不可避免的。
(1)效率的含义
效率,指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较,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
效率提高就是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参看教材65页第二个探究活动,并回答问题。
学生活动:
积极讨论,踊跃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
计算会议成本,能使会议组织者和参加者时刻有效率意识和效率观念;减少开会次数和时间,有利于提高人力资源和机器设备的使用效率,避免浪费;这家公司的做法体现了市场经济中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价值追求。
教师提问:
我国为什么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分配方式对效率有影响吗?
学生活动:
积极思考、讨论,发表见解,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
(2)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的影响
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有重要的影响。
如果分配方式有利于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就会提高效率,促进生产的发展;反之,就会降低效率,阻碍生产的发展。
我国现阶段的分配方式大大调动了劳动者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效率。
教师活动:
我国现阶段的分配方式必然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效率,促进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出现了分配上的不公平性,在一定程度上反过来又挫伤了劳动者的积极性。
在经济建设中,要不要讲究效率优先?
学生活动:
积极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点拨:
追求效率是经济活动的基本要求。
追求效率符合我国国情。
我国是人口众多、人均自然资源相对贫乏的大国。
并且,我国经济的效率长期低下,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与国际先进水平相差很大,从而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环境科学院的任陈海院士说,近10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年均增长率超过9%,最高达到14、2%,但这种增长却对资源和环境带来很大不利影响。
可以说,中国20年来的经济发展是以严重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及资源浪费为代价换来的。
首先是对自然资源利用率低,我国GDP增长的能耗是美国的5、5倍、日本的13倍、德国的7、7倍、英国的4、6倍、法国的10倍、意大利的9、7倍。
其次,环境污染严重。
到今天,环境和生态的承受能力正在达到极限。
壁如水资源问题,全国70%的河流污染严重,50%的城市的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淮河流域污染企业首先遭到了关闭,继之是太湖地区的污染企业,长江的年排污水量为每年130多亿立方米,水质已严重恶化。
下一个治理的重点将是长江沿江污染企业。
森林方面的生态破坏已经使中国在xx年不得不全面停止了天然林砍伐。
《中国经济时报》曾报道过河北邯郸市的例子,1993年邯郸市GDP约360亿元,而当地滏阳流域污染对工农业造成的损失是7、5亿元,对人体健康造成的损失9亿元,对环境质量造成的损失为15、4亿元,损失总额高达32亿元,约占GDP的9%。
这就是说,如果将环境和资源成本计算进去,我们每年的经济增长入不敷出。
因此,要发展经济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
那就要在分配中坚持效率优先原则。
教师引导:
在分配中坚持效率优先原则会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但会使社会成员的收入差距逐步拉大,如果这种差距进一步扩大,将会导致两极分化,反而会挫伤劳动者的积极性,阻碍经济效率的提高。
因此,在分配众还要兼顾公平。
2、兼顾社会公平
(1)公平的含义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参看教材66页,就探究活动中提出的两种观点进行讨论。
学生活动:
积极讨论,踊跃发言。
教师总结:
公平的含义比较宽泛,我们这里学的是收入分配的公平。
它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它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平均主义有着根本的区别。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平,是根据社会的不同利益主体在社会经济交往活动中,按照他们都能够接受的规则处理相互的利益关系,在承认物质差别性的前提下,尽可能使社会成员收入分配相对平等,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它有利于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进步,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而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公平是绝对的平均主义,不考虑客观差异;是不讲效率的“公平”,实际上是不公平,它妨碍了效率,阻碍了生产的发展,结果使人民长期处于贫穷状态,结果不是共同富裕,而是共同贫穷。
(2)坚持收入公平分配的意义
有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3)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
教师活动:
在收入分配中既坚持效率优先又要兼顾公平,是不是矛盾?
如何看待它们的关系?
学生活动:
积极讨论,踊跃发言
教师总结:
效率与公平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首先,效率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提高效率是增加社会财富的根本途径,它有利于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促进生产的发展。
公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它有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活稳定。
二者是对立的。
其次,二者又有一致性。
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基础。
社会公平的实现只有在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的基础上才有可能。
没有效率作为前提与基础的公平,只能是普遍贫穷。
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只有给劳动者提供充分的利益和权利分配的公平,才能激发劳动者提高效率的积极性。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参看教材67页,就探究活动中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
学生活动:
积极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4)“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的基本含义和要求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67页,回答:
什么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如何贯彻此原则?
学生活动:
阅读课本,认真总结,发表见解
教师点评:
效率优先,实质是发展生产力优先,分配制度和分配政策要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为首要目标;兼顾公平,是指社会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分配的结果能促使人们奋进,社会具有生机喝活力。
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首先,要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个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其次,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
再次,必须正确处理初次分配注重效率与再分配注重公平的关系。
初次分配注重效率有利于充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
在再分配中,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通过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
(三)课堂总结、点评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在现阶段我国的分配方式中,为什么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也明确了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的重要性以及基本要求。
(四)实例探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据此回答例1——例3
[例1]效率优先,实质是()
A.发展生产力优先
B.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C.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较,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
D.资源的提高和社会财富的增加
答案:
A
[例2]分配中必须坚持效率优先,是因为
⑴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⑵我国人口多、自然资源相对缺乏⑶是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促进经济发展的需要⑷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A.⑴⑵⑶B.⑵⑶C.⑴⑶⑷D.⑴⑵⑶⑷
答案:
D
[例3]兼顾公平,是指()
A.社会要消除收入差距B.实行平均主义,消除差别
C.社会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分配的结果能促使人们奋进,社会具有生机和活力
D.社会收入能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答案:
C
[例4]扩大内需,要积极扶持中低收入人群等弱势群体,进一步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
请回答:
现阶段,我国必须扶持社会弱势群体,这是()
⑴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的要求⑵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继续发展的基本条件⑶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⑷处理好社会稳定与发展关系的要求
A.⑴⑵⑶⑷B.⑴⑶⑷C.⑵⑶⑷D.⑴⑵⑶
答案:
B
★课余作业
组织学生撰写政治小论文,谈谈自己对当前分配制度中坚持的效率优先和公平原则的认识,从而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
★教学体会
本节内容是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内容,学生对相关内容有一定的认识和见解。
在教学中,教师可提出一些中心论题,让学生展开讨论,然后由教师作答。
2019-2020年高中政治《经济生活》第三单元8.1财政收入与支出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全章概述
社会生活中,无论是百姓生活保障,还是国家的政治活动,经济文化建设,都需要依靠国家提供的财力,因此,国家必须直接掌握一定的收入。
国家的收入从哪里来,用到哪里去?
国家收入的分配使用有什么作用?
这是本课要向大家介绍的有关国家收入分配方面的知识。
本课分为2个框题
一、财政收入与支出
二、财政的巨大作用
新课标基本要求
评议一个政府财政承担的工程项目,说明财政支出对大众生活、经济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新课程学习
8.1财政收入与支出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识记财政、预算、决算、财政收支平衡、财政赤字的含义,我国财政收入和支出的种类。
2、理解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如何正确使用财政手段调节经济运行。
3、运用财政图表、数字分析领会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辨证的、全面的认识问题的能力,针对事实说明问题的能力,正确分析、观察社会经济现象的能力和调查研究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框学习,增强学生国家观念,教育学生关心支持财政工作,以国家利益、经济建设为重。
★教学重点、难点
1、财政支出问题
2、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3、财政收支平衡
★教学方法
学生收集、整理有关资料,教师启发、引导,课上讨论等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形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69页“上海徐家汇地铁战”材料,议论材料提出的三个问题。
学生活动:
讨论问题,在教师引导下明确:
地铁耗资巨大,只能有国家出资兴办,国家必须有一定的收入,才能保证其各项职能的顺利实施。
(二)进行新课
一、财政收入
1、什么是财政
教师活动:
讲解引导财政的含义
(1)国家的收入和支出就是财政
从这一含义中我们可以看到,财政的实质就是国家在社会范围内获得国家收入,并将它集中性分配使用。
(2)国家预算和国家决算
教师活动:
请大家想一想,财政实施过程中首先需要做什么工作?
学生活动:
积极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制定收入、支出计划。
教师点评:
政府提出并经过法定程序审查批准的国家年度收支计划,叫做国家预算。
上一年度的财政实际执行情况,叫做国家决算。
国家就是通过财政收入和支出这两个方面,参与社会分配,实现国家职能的。
2、财政收入的渠道
教师活动:
财政收入就是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筹集起来的资金。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70页,想一想,利财政收入有哪些具体渠道?
什么是主要的财政来源?
学生活动:
认真思考总结,得出结论
教师总结:
四大渠道,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债务收入、其他收入。
其中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3、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
教师活动:
根据财政收入的来源,同学们主要有哪些因素影响国家财政收入?
学生活动:
认真思考,发表见解
教师总结:
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有很多,但主要是两个方面:
第一,经济发展水平,这是基础性的因素。
因为国家收入主要依靠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壮大,税收、利润才有保证,没有经济的增长,就不会有国家财政收入的增长。
因此,经济发展水平与财政收入的关系,是根与叶、源与流的关系。
第二,分配政策。
在一定时期内,社会创造的总财富是一定的,国家要的多,企业和个人的分配收入就减少;反之,企业和个人要的多,国家收入就减少。
它们是彼此消长的关系。
国家应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稳步增长,又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二、财政支出
1、财政支出就是国家对集中起来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的过程。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71页彩图材料,并思考所提问题。
学生活动:
阅读课本,认真总结,发表见解
教师引导:
这里面基础工程属于经济建设支出,治理环境、兴建体育馆、奥运举办费用等属于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
2、财政支出的分类
按财政支出的用途,分为经济建设支出,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债务支出五大类型。
(1)经济建设支出
经济建设支出占据财政支出的首位。
在全部经济建设支出中,基本建设和支持农业的支出占绝大多数,反映了国家财政参与经济建设的重点。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阅读72页财政在经济建设方面支出图表,并列举国家经济建设方面的重大投入项目,了解我国财政在经济建设方面的作用。
学生活动:
积极发言。
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工程、西气东输工程等等。
(2)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
主要包括这些单位的人员经费支出,设备购置、维护及公务费用支出。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阅读72页财政在科教文卫方面支出图表,并思考回答所提问题。
学生活动:
思考讨论,发表见解。
图表说明科教文卫方面的支出逐年增加,但所占财政支出的比重有所下降。
(3)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
是指用于政府机关、司法部门、驻外机构、军队建设、国防建设、国防科研方面的支出。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阅读73页财政在行政管理和国防方面支出图表,并思考所提问题。
学生活动:
思考讨论,发表见解。
图表说明行政管理方面的支出稳中有增,但国防建设方面的支出稳中有所下降。
(4)社会保障支出
是指国家财政为公民提供的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社会优抚的各种费用。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阅读73页相关链接,并了解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社会优抚的内容。
学生活动:
阅读思考。
(5)债务支出
用于偿还国家各种债务本息方面的支出。
教师点评:
注意国家财政发行债券、向金融机构借款,形成财政收入,偿还这些债务属于财政支出。
3、财政收支平衡和财政赤字
(1)财政收支的三种情况:
收大于支,支大于收,收支相等。
在财政预算、决算中,收支相等是最理想状态,表明国家筹集的资金得到充分利用。
但收支平衡是在动态中实现的,由于具体条件不断变化,收支完全相等的情况几乎是不存在的。
(2)财政收支平衡
是指当年财政收入等于支出,或收入大于支出略有节余,或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
(3)财政赤字
是指当年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部分。
赤字意味着要靠借债过日子,有可能导致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不平衡,引发通货膨胀。
必须把财政赤字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
教师活动:
请同学们思考教材75页虚框内问题。
学生活动:
阅读课本,认真思考,积极发言
教师点评:
发行国债可以增加财政收入,扩大政府投资,刺激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发展。
但是国债发行规模过大,会增加政府还债负担,不利于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
在经济生活中,国家可以通过调整财政收入支出控制经济运行。
当经济增长缓慢时,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以刺激需求,拉动经济增长。
反之,当经济发展过热时,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以抑制社会需求,降低通货膨胀率,给经济降温。
(三)课堂总结、点评
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国家收入与分配的有关知识,知道了国家的收入和支出就是财政,国家是通过财政预算和国家决算参与社会分配的,知道了财政收支的具体途径和用途,以及要保持财政收支平衡等常识。
这对于我们在经济生活中正确地理解国家用财政手段调控经济、管理经济的政策和措施,将有重大指导作用。
(四)实例探究
[例1]下列属于我国财政收入的是()
(1)税收收入
(2)国有企业利润(3)政府债券收入(4)国家在银行的借款(5)国家的股金分红
A.
(1)
(2)(3)(4)B.
(1)
(2)(3)(4)(5)
C.
(1)
(2)(3)(5)D.
(1)(3)(4)(5)
答案:
D
[例2]要增加财政收入,就必须()
A.减少企业和个人收入B.扩大积累,抑制消费
C.增加国债发行规模D.发展生产,增加财富总量
答案:
D
[例3]我国投入巨资修建青藏铁路、南水北调、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四大工程,这些投资属于()
A.财政收入B.税收收入C.财政支出D.行政管理支出
答案:
C
[例4]当经济发展过热时,为实现经济平稳增长,国家调控的经济政策通常是()
A、增加税收,减少财政支出B、减少税收,增加财政支出
C、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D、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
答案A
★课余作业
讨论:
财政收入增加,有利于国家各项职能的实现,因此,财政收入越多越好。
★教学体会
本节内容相对学生生活实际来讲,有一定的抽象性,在学习中应该多引入日常生产、生活中常见的一些财政活动实例,让学生去深刻理解这些知识,并能够从自己的实践中理解、把握国家财政的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