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六合区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学情分析样题九年级化学doc.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959958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71.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京市六合区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学情分析样题九年级化学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南京市六合区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学情分析样题九年级化学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南京市六合区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学情分析样题九年级化学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南京市六合区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学情分析样题九年级化学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南京市六合区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学情分析样题九年级化学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京市六合区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学情分析样题九年级化学doc.docx

《南京市六合区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学情分析样题九年级化学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京市六合区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学情分析样题九年级化学doc.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南京市六合区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学情分析样题九年级化学doc.docx

南京市六合区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学情分析样题九年级化学doc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学情分析样题

九年级化学2013.11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共80分,考试试卷100分钟。

2.请将答案填写在答卷纸的指定区域,直接答在本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仅上交答卷纸,本卷请妥善保存,以备讲评分析时使用。

4.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O-16Zn-65Ca-40

1、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题只有一个符合要求的答案。

每题1分,本题共15分)

1.下列变化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酒精挥发B.水的沸腾C.水的电解D.胆矾研碎

【答案】C

2.头发的成分能反映一个人的健康状况。

根据分析:

健康人的头发每克约含铁130mg、锌167~172mg、铝5mg、硼7mg等。

这里的铁、锌、铝、硼是指

A.分子B.原子C.单质D.元素

【答案】D

3.某工地发生很多人食物中毒,经化验为误食工业用盐亚硝酸钠(NaNO2)所致。

NaNO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A.+2B.+3C.+4D.+5

【解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钠元素显+1,氧元素显-2,设氮元素的化合价是X,可知亚硝酸钠(NaNO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

(+1)+X+(-2)×2=0,则x=+3.

【答案】A

4.

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读液体体积B.称量固体C.过滤D.加入大理石

【解析】

A.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较长部分没有紧靠在烧杯内壁上,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向试管中装大理石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大理石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答案】A

5.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C.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解析】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答案】D

6.汽车安全气囊内的物质,在碰撞瞬间能生成一种空气中体积含量最多的气体,该气体是

A.氮气B.氧气C.稀有气体D.二氧化碳

【解析】空气的组成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空气里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故该气体为氮气。

【答案】A

7.我省去年3月30日期,统一发布PM2.5检测数据。

下列情况不会增加空气中PM2.5的是

A.利用太阳能发电B.露天焚烧桔梗C.汽车排放尾气D.直接用煤作燃料

【解析】

A.开发利用太阳能不会污染环境,它是最清洁的能源之一,具有无污染性,故A不符合题意;

B.在露天焚烧秸秆可以产生烟尘,直接进入大气,会增加空气中PM2.5,故B符合题意;

C.汽车排放尾气中含有一些烟尘,进入大气,会增加空气中PM2.5,故C不符合题意;

D.直接用煤作燃料,产生大量的烟尘,进入大气,会增加空气中PM2.5,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A

8.有一位同学暑假去西藏发生了严重的高原反应,医生让他吸氧后症状缓解。

吸氧可以帮助人克服高原反应的原因是

A.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无毒气体B.氧气可以燃烧

C.吸氧为人体呼吸提供了适量的氧气D.氧气可以支持燃烧

【解析】氧气的用途有:

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严重的高原反应是由于高原地区空气稀薄,含氧气量少,吸氧是为了供给人类呼吸。

【答案】C

9.稀土元素在生产中有广泛的用途,被誉为新材料的宝库。

我国拥有丰富的稀土资源,约占世界稀土资源的80%左右。

如图为稀土元素镱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镱元素是非金属元素

B.一个镱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70

C.一个镱原子的核内中子数为70

D.镱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73.0g

【解析】

A.根据化学元素汉字名称的偏旁可辨别元素的种类,金属元素名称一般有“金”字旁;因此镱元素属于金属元素,故A说法错误;

B.根据镱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镱元素的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70,故B说法正确;

C.根据镱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73,而其质子数是70,由质子数加中子数等于相对原子质量可知其中子数为173-70=103,故C说法错误;

D.根据相对原子质量是有单位的,其单位为“1”,因此铈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173.0,故D说法错误;

【答案】B

10.下列事实与相应的解释不相符的是

选项

事实

解释

A

50mL酒精与50mL水混合在一起,总体积小于100mL

分子间有间隔

B

氧气和臭氧(O3)性质不完全相同

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

C

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稳定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达到稳定结构

D

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

分子的大小随温度改变而改变

【解析】

A.由于分子之间有间隔,所以,50毫升水和50毫升酒精混合后的体积小于100毫升,故A不符合题意;

B.由于氧气和臭氧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氧气和臭氧的性质不同,故B不符合题意;

C.稀有气体的原子最外层电子都达到稳定结构,所以其化学性质稳定,故C不符合题意;

D.分子的大小不会随着温度的改变而改变,温度影响的是分子间的间隔,故D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D

11.下图所示是四位对某一化学式表示意义的描述,该化学式可能是

A.COB.O3C.H2D.SO2

【解析】

A.CO,能表示一个一氧化碳分子,是由同种元素构成的,但一个一氧化碳分子不是由三个原子构成,该化学式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B.O3表示臭氧,不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该化学式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C.H2表示氢气,不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该化学式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D.SO2可以表示上图中四位同学对该化学式的各种意义进行的描述,该化学式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答案】D

12.在“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用”的探究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证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较多的证据是:

呼出的气体使等量澄的清石灰水明显浑浊

B.判断呼出气体含有氮气的依据是:

空气中含有氮气,而氮气不为人体吸收

C.证明呼出气体中水蒸气含量较多的证据是:

呼出的气体在玻璃上结下水珠

D.证明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较少的证据是:

呼出的气体使木条燃烧更旺

【解析】

A.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呼出的气体使石灰水出现浑浊,证明呼出的气体比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多;此项说法正确;

B.判断呼出的气体含氮气的依据是:

空气中含有氮气,而氮气不为人体吸收,故说法正确;

C.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水蒸气,能在玻璃片上结下水珠,此项说法正确;

D.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变少,故呼出的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不旺,甚至熄灭,故此项说法错误。

【答案】D

13.教材中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图如下,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图1图2图3

A.蜡烛燃烧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也有化学变化

B.图1实验可以用于比较蜡烛火焰各层温度高低

C.图2装置的实验,可证明蜡烛中一定含有氢、碳、氧三种元素

D.图3实验中燃着的火柴碰到白烟,便能使蜡烛复燃

【解析】图2只能证明蜡烛中含有碳、氢两种元素,不能证明含有氧元素。

【答案】C

14.天然气燃烧的主要反应是:

CH4+2O2==X+2H2O,则X的化学式为

A.COB.CO2C.O2D.C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

【答案】B

15.某补钙药品的部分说明书如下图所示。

若人体对该药品中的钙的平均吸收率为40%,按照说明书服用,每天实际被人体吸收的钙元素质量是

A.0.60gB.0.48gC.0.24gD.1.20g

【解析】由题意,每片含1.5gCaCO3,每次一片,每天两次,则每天服用的碳酸钙的质量为:

1.5g×2=3g,其中含钙元素的质量为3g×40/100×100%=1.2g;若人体对该药品中钙的平均吸收率为30%,则按照说明书服用,每天实际被人体吸收的钙元素质量是1.2g×40%=0.48g。

【答案】B

二、选择题(以下各题,有一个或两个符合要求的答案。

错选、多选不给分,有两个答案的,只选一个且正确,给1分。

每小题2分,共10分)

16.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是

A.B.C.D.

【解析】

A.该粒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只有一个电子层的具有2个电子是一种稳定结构,该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故该粒子不具有相对稳定结构。

B.由结构示意图可知,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最外层是一个电子层且有2个电子,故该粒子具有相对稳定结构。

C.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最外层为8个电子,故该粒子具有相对稳定结构。

D.该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易失去2个电子,形成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故该粒子不具有相对稳定结构。

【答案】BC

17.香料化学家已经开发出多种酯类人工香料,如丁酸甲酯(化学式为C5H10O2)具有苹果香味。

下列有关丁酸甲酯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丁酸甲酯属于氧化物

B.丁酸甲酯的每个分子有19个原子构成

C.丁酸甲酯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58.82%

D.丁酸甲酯中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0:

5:

16

【解析】

A.丁酸甲酯属于有机化合物,不是氧化物,故此选项错误。

B.分子中原子数等于各角码数之和,所以丁酸甲酯的每个分子有17个原子构成,故此选项错误。

C.丁酸甲酯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16×2/(12×5+10×1+16×2)×100%≈31.4%,故此选项错误。

D.丁酸甲酯中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12×5:

10:

16×2=30:

5:

16,故此选项正确。

【答案】D

18.用“

”和“

”分别代表两种不同的单质A2和B2的分子,A2和B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微观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反应过程中分子保持不变B.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C.参加反应的A2与B2分子数之比为3:

2D.生成物有2种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及反应微观过程图得出各物质反应的微粒关系图如下:

 

A.对比反应前后的微粒的构成可知,反应前有A2和B2分子,反应则没有,说明了在反应过程中A2和B2分子发生了变化,故A说法不正确;

B.由反应微观过程图可知,该反应的是两种单质生成一种化合物,所以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故B说法正确;

C.由上述各物质反应的微粒关系图可知,参加反应的A2与B2分子数之比为3:

l;

D.由上述各物质反应的微粒关系图可知,生成物只有1种。

【答案】B

19.现将10gA和足量B混合加热,A与B发生化学反应,10gA完全反应后生成8gC和4gD,则参加反应的A与B的质量比是

A.1:

1B.2:

1C.4:

1D.5:

1

【解析】10gA完全反应后生成8gC和4gD,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8g+4g-10g=2g,故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比是10g:

2g=5:

1

【答案】D

20.化学是一门一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图1~4是教科书上有关实验的装置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1实验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氧气约占空气质量的1/5

B.图2中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