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同济初级中学.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59741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98.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同济初级中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上海同济初级中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上海同济初级中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上海同济初级中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上海同济初级中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海同济初级中学.docx

《上海同济初级中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同济初级中学.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海同济初级中学.docx

上海同济初级中学

 

上海市同济初级中学

2016学年度课程计划

(2016年9月——2017年8月)

 

目录

一、学校背景分析-3-

二、课程目标-4-

(一)课程建设总目标-4-

(二)学生发展目标-4-

三、课程结构-5-

四、课程设置-6-

五、课程实施-8-

(一)基础型课程的实施-8-

(二)拓展型课程的实施-10-

(三)探究型课程的实施-14-

六、课程管理-16-

(一)组织保障-16-

(二)部门分工保障-17-

七、课程评价-18-

(一)教师评价-18-

(二)学生评价-19-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深化中小学课程改革加强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上海市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三年行动计划》、《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课程教学工作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上海市中小学生学业质量绿色指标(试行)的实施意见》,以及积极响应杨浦区“提升小学、初中学校课程领导力,提高教学有效性第二轮三年行动计划”。

我校将进一步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综合改革,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积极建设互联网课程,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并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以学业质量绿色指标为引领,不断规范基础型课程建设,深入发展具有学校特色的拓展型课程和探究型课程,构建并完善符合同济初级中学校情的“阳光课程”体系。

一、学校背景分析

近年来,以校长为核心的学校课程管理团队能在正确的育人理念引领下,以市级课题《以中草药课程建设为切入点促进初中生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研究》为引领,继续探索具有本校特色的“阳光课程”,通过项目申报和科学的管理,认真负责、严谨踏实、团结协作地推进课程的实施,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作为新成立的复旦大学附属学校教育集团的成员之一,以及上海市“城市学校少年宫”试点校,学校能以此为契机深入推进三类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不仅要将原有的特色课程,例如“身边的中草药”、“民族漫画”、“手球”、“走进四书”等特色课程逐步完善,更要为进一步推进学校的整体课程建设,现就学校情况综合分析如下:

同济初级中学学校背景分析

因素

S(优势)

W(劣势)

O(机会)

T(挑战)

地理环境

位于五角场副市中心,与复旦、财大等著名高校毗邻。

学校校园面积小,仅有8.8亩。

学校的内涵发展提升家长选择入学本校的热情。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增加,生源质量受限。

硬件设备

建成“学生阳光运动驿站”、“中草药展示馆”、“民族漫画馆”、“乒乓馆”、“跆拳道馆”和“学生活动中心”的“五馆一中心”,学生活动场地面积近3000m2。

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还不能充分、有效地发挥场馆的功能和现代教育技术。

推进校园数字化学习环境的空间比较大,需进一步论证并开展顶层设计,逐项落实。

网络资源的开发,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推进课程教学的实施。

教师资源

教师61人,高级教师比例13%,研究生比例7%,平均年龄42岁,其中4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比例74%,区级学科带头人1名,区骨干教师2名,区学科中心组成员6名。

青年教师多,缺乏课程建设和管理的经验。

除数学、美术学科外,其它学科缺乏领军人物。

一些中年教师在积极主动参与课程教学改革方面积极性不够高。

中青年教师的发展潜力较大,尤其是是一批校内骨干教师和教学新秀有待培养和发展。

挖掘骨干教师的潜能,通过适切的评价策略发挥校级骨干教师的示范辐射作用。

学生状况

现有教学班16个,在籍学生五百余人。

学生有良好的行为规范,有礼貌、守纪律,有比较向上的学风。

学校有近35%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其学习习惯和学习基础薄弱。

非智力因素开发的广度和深度都不够,创新素养的培育还不够突出。

开发满足学生多元需求的校本课程,获得阳光心态。

家长配合

家长关心学校的发展,总体比较支持配合学校的课程教学工作。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家庭教育有失科学性。

家校互动平台的开发和利用。

促进家长对孩子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策略研究。

教育资源

成为复旦大学附属教育集团成员之一;并与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戏剧学院、第二军医大学、中医药大学、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江湾体校等单位开展合作、交流、共建。

课程水平差异明显,虽然拥有《身边的中草药》《民族漫画》《走近四书》3门区级共享课程,但是在数理化方面的课程还有欠缺优质资源的挖掘和利用。

建设了“艺海拾贝”区级网络课程,并进一步挖掘社区、大学校区和其它社会机构的优质资源。

综合实践课程的建设和创新拓展日活动的开展。

二、课程目标

(一)课程建设总目标

聚焦教育综合改革,以“学生第一、质量第一、健康第一”为课程理念,以“夯实基础、加强监控、关注有效、发展特色”为课程建设策略,努力追求“把爱的阳光播洒到孩子的心中”的教育境界,经过四年时间,把学生培养成为“健康、自信、好问、乐群”的合格初中毕业生。

(二)学生发展目标

1、培养广泛的兴趣,有1-2种体育运动爱好,在运动中提高团结协作能力。

2、培养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精神,关爱生命、增进身心健康,认识5-8种中草药植物及其药用价值,有培植中草药植物的经历和体会。

3、增强对民族优秀文化的认同和自信,弘扬传统美德、爱国主义和创新精神,能在小组合作中开展民族漫画创作。

4、培养全球意识及国际交往能力,学习与其他国家人民交往的技能,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能掌握简单的德语会话。

三、课程结构

为了有效达成“健康、自信、好问、乐群”的学生培养目标,学校以市级课题《以中草药课程建设为切入点促进初中生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研究》为引领,构建“一体多翼”的“阳光课程”体系,形成辐射性的课程链,建设一批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目的,贴近学生、充满参与和探究、师生互动相长的学生社团。

其中“一体”指基础型课程及校本化实施,“多翼”指拓展型、探究型课程,彰显个性,展现智慧学习的风采。

学校通过有效整合Subject(学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Select(选择)喜欢的课程,并在课程活动中体验Share(分享)的乐趣,感受Succeed(成功)的喜悦,从而培养Sunlight(阳光)的心态和人格。

学校“一体多翼”的“阳光”课程结构

四、课程设置

严格依据市课程计划规范课程设置和课程计划的执行,开满三类课程,确保艺术、体育、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有专任教师,正确处理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探究型课程的关系,各年级保障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和每周“三课、二操、二活动”,规范执行“创新拓展日”、“专题教育”等规定,构建能满足学生自主选择需求的“阳光课程”系列,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课时安排表:

表12016学年同济初级中学课程设置与课时安排一览表

年级

周课时

课程科目

说明

 

 

 

 

 

 

 

 

语文

4

4

4

4

基础型课程严格按照市课程计划实施。

(2

数学

4

4

4

5

外语

4

4

4

4

思想品德

1

1

2

2

科学

2

3

物理

2

2

化学

2

生命科学

2

1

地理

2

2

历史

2

2

社会

2

音乐

1

1

美术

1

1

艺术

2

2

体育与健身

3

3

3

3

劳动技术

2

1

2

信息科技

2

周课时数

26

26

27

27

学科类、活动类

5

5

4

4

专题教育

或班团队活动

1

1

1

1

社区服务

社会实践

每学年2周

周课时数

6

6

5

5

探究型课程

2

2

2

2

午会

每天20分钟

 

广播操、眼保健操

每天40分钟

 

周课时总量

34

34

34

34

每课时按40分钟计。

2、学校作息时间表:

表22016学年同济初级中学作息时间表

每周一

时间

活动内容

上午

7:

30--7:

55

学生进校

8:

00--8:

15

升旗仪式、广播操

8:

15--8:

55

第一节课

9:

05--9:

45

第二节课

9:

45--9:

50

眼保健操

9:

50--10:

10

大课间活动

10:

10--10:

50

第三节课

11:

00--11:

40

第四节课

中午

11:

40--13:

00

午餐、午休

下午

13:

00--13:

40

第五节课

13:

40--13:

45

眼保健操

13:

55--14:

00

室内操

14:

00--14:

40

第六节课

14:

50--15:

30

第七节课

每周二至周五

时间

活动内容

上午

7:

30--7:

55

学生进校

8:

00--8:

40

第一节课

8:

50--9:

30

第二节课

9:

30--9:

35

眼保健操

9:

35--10:

10

广播操、大课间活动

10:

10-10:

50

第三节课

11:

00--11:

40

第四节课

中午

11:

40--13:

00

午餐、午休

下午

13:

00--13:

40

第五节课

13:

40--13:

45

眼保健操

13:

55--14:

00

室内操

14:

00--14:

40

第六节课

14:

50--15:

30

第七节课

每天上午的大课间活动主要以体育健身类活动为主,每周二下午15:

40-16:

20以创新拓展活动为主,每周五中午以健康教育等专题教育活动为主。

五、课程实施

根据学校课程计划,学校不断完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规范教师教学行为,以“计划、执行、检查、反馈、改进”五环节作为课程实施保障,严格推进课程方案实施。

(一)基础型课程的实施

1、丰富教学策略,提升课堂教学效益

基础型课程的实施中,继续探索课堂教与学时间的合理分配、学法指导和阳光评价,积极探索构成“创智课堂”的基本要素,研发本校特色的“创智课堂”评价指标。

注重培养学生高品质思维,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基础,拟定培养学生创新素养的重点。

(1)落实课堂教学时间的合理分配

课堂时间(40分钟)=学生主导主体活动时间+学生独立主体活动时间,其中,学生主导主体活动时间是指学生在听教师提问、讲解、归纳和看板书、实验等教师活动时的学生活动时间;学生独立主体活动时间是指教师暂停活动时学生的活动时间。

课堂时间的黄金分割:

40×0.618=24.72=25(分钟);40×(1-0.618)=15(分钟),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应在黄金分割时间(25分钟)内完成。

倡导将课堂时间黄金分割并非要求老师简单地、呆板地把课堂40分钟割裂成25分钟和15分钟来使用,这样分割并非对于每节课都是适合的,而是为了改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忽视合理的时间分配甚至无节制地占用学生独立主体活动时间这一现状。

同时引导教师反观自己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良教学习惯和行为,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并通过量化的手法对教与学的时间分配有个基本的约束框架,从而促进教师设计有效的学生学习活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2)扎实推进对学生开展学法指导

在教学五环节中扎实开展对学生学法指导,教案中要明确学法指导的内容,上课时要通过师生互动或生生互动等形式促进对学习方法的指导和探讨,在作业、辅导等环节要指导学生对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的总结和归纳,并通过适切的评价策略促进学生之间对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