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595337 上传时间:2023-07-25 格式:DOCX 页数:59 大小:5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地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七年级地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七年级地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七年级地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七年级地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地理.docx

《七年级地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地理.docx(5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地理.docx

七年级地理

七年级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一、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的形状:

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赤道部位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平均半径:

6371千米

2、地球的大小表面积:

5.1亿平方千米

最大周长(赤道):

4万千米

3、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

西班牙(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

(欧洲)(南美洲)(亚洲)

帝汶海、阿拉弗拉海(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班牙(1519年9月——

(亚洲、大洋洲分界)(非洲)(欧洲)1522年9月整三年时间)

4、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天圆地方天如斗笠,地如覆盘球体

5、地球是个球体的依据:

海边看船、高瞻远瞩、月食现象、南北方看北极星、麦哲伦环球航行、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1、地球仪:

即地球的模型;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且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制作而成的仪器。

2、特点:

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等。

3、作用:

方便人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

4、地轴和两极:

地球自身转动所环绕的轴叫地轴;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相交于两点,其中指向北极星附近(即北方)的一点叫北极,与北极相反的一点叫南极。

三、纬线和经线

1、纬线和经线

项目

定义

形状

长度

指示方向

纬线

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

圆圈、自成纬线圈

不相等(纬度相同的等长)、

赤道最长,向两极渐短

东西方向

经线

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半圆、两条相对的经线组成经线圈

长度都相等

南北方向

2、纬度和经度

项目

零度线

度数划分

度数的类别及表示方法

度数的变化

半球界线

纬度

赤道

0°纬线

向南、向北各划90°

赤道以北为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S”

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增大

赤道

(南北半球)

经度

本初

子午线

0°经线

世界地理1.1

向东、向西各划180°

本初子午线以东为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为西经,用“W”表示

由本初子午线向东、西

逐渐增大

20°W和

160°E

(东西半球)

四、利用经纬网定位

1、经纬网:

在地球仪或地图上,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格。

2、作用:

确定地球表面上某一地点的位置。

3、方法:

指明某一地点所在的地理坐标,即经度(东经或西经),和纬度(南纬或北纬)

【探究题】

1、地球的形状是像地球仪那样规则的正球体吗?

如果不是,为什么地球仪又做成了正球体呢?

答:

地球是个不规则的球体,但赤道半径比极半径仅长出21千米;所以,将一个庞大的地球按一定比例缩小成地球仪一样大小,这个误差就几乎看不出来了,即近似一个正球体。

2、为什么国际上规定20°W和160°E所成的经线圈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而不用0°和180°所成的经线圈呢?

答:

因为20°W和160°E所成的经线圈基本从大洋上通过,避免把非洲和欧洲的一些国家分在两个半球上。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自转和公转

项目

方向

周期

中心

现象

自转

自西向东

一天(24小时)

地轴

昼夜交替、地方时差异

公转

自西向东

一年

太阳

四季变化、昼夜长短差异

二、季节的划分(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1、春季:

3、4、5三个月;3月20或21日为春分日,阳光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

2、夏季:

6、7、8三个月;6月21或22日为夏至日,阳光直射23.5°N,这时北半球白昼时间最长,大部分地方正午太阳高度最高,地面得到的阳光热量最多;北极圈内为极昼。

3、秋季:

9、10、11三个月;9月22或23日为秋分日,阳光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

4、冬季:

12、1、2三个月;12月22或23日为冬至日,阳光直射23.5°S,这时北半球白昼时间最短,大部分地方正午太阳高度最低,地面得到的光热最少;北极圈内为极夜。

1、地球自转为什么会产生昼夜交替现象?

答:

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在任何时刻,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

因此,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白昼;未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黑夜。

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昼夜也就不断更替。

而且总是自东方迎来黎明的曙光,由西方送走黄昏的落日。

地球上的不同地方,也就出现了时间的差异。

2、地球公转为什么会产生季节变化现象?

答:

地球公转的轨道是近似圆形的椭圆。

公转轨道平面与地轴总是保持66.5°的夹角,而且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

因此,在地球围绕太阳运动时,阳光的直射点总是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当阳光直射北半球时,北半球得到的阳光热量多,日照时间也长,为夏季;而南半球得到的阳光热量少,日照时间也短,为冬季;相反,当阳光直射南半球时,南半球得到的阳光热量多,日照时间也长,为夏季;而北半球得到的阳光热量少,日照时间也短,为冬季。

因此,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三、五带的划分

北∣极(90°N)

北极圈

北寒带

66.5°N  

有极昼、极夜                   获得热量最少、终年寒冷

                            

                             获得热量比热带少

无极昼、极夜

北温带

                         比寒带多

无阳光直射                         四季变化明显

23.5°N

北回归线

 

0°

热带

赤道

有阳光                            获得热量最多

直射                             终年炎热

23.5°S

南回归线

南温带

无阳光直射                         获得热量比热带少

无极昼、极夜                         比寒带多

南极圈

66.5°S

                               四季变化明显

南寒带

有极昼、极夜                    获得热量最少、终年寒冷

南极(90°S)

温度带

界线范围

纬度范围

获得的热量

现  象

北寒带

北极点—北极圈

90°N—66.5°N

最少,终年寒冷

有极昼、极夜

北温带

北极圈—北回归线

66.5°N—23.5°N

比热带少,比寒带多;四季比较明显

既无极昼、极夜又无阳光直射

热 带

南、北回归线之间

23.5°N—23.5°S

最多,终年炎热

有阳光直射

南温带

南极圈—南回归线

66.5°S—23.5°S

比热带少,比寒带多四季比较明显

既无极昼、极夜又无阳光直射

南寒带

南极点—南极圈

90°S—66.5°S

最少,终年寒冷

有极昼、极夜

第三节地图

一、地图的基本要素

(一)比例尺:

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又叫缩尺。

图上距离

1、公式:

实地距离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比例尺;

数字式:

如,1:

4000000表示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40千米;

2、表示方法:

文字式:

如,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40千米;

直线式:

在地图上画一直线,注明单位长度代表实地距离多少千米;

3、大小:

比例尺是个分式,分母愈大,比例尺愈小;相反,分母愈小,比例尺愈大。

4、选择:

当图幅相同时,表示的区域范围愈小,内容愈详细,选用的比例尺应愈大;反之,表示的区域范围愈大,内容愈简单,选用的比例尺就愈小。

(二)方向:

地面上有八个基本方向,即:

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

1、基本方法:

在无指向标又无经纬网的地图上,“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指向标法:

在画有指向标的地图上,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面北背南,左西右东”;

3、经纬网法:

在画有经纬网的地图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三)图例和注记:

1、图例:

是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熟记各种图例)

2、注记:

是地图上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和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

3、注记填写要求:

清晰匀正,大小合适。

字的排列,横写从左向右,竖写自上而下。

二、地形图的判读

1、海拔(绝对高度):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2、相对高度(海拔差):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3、等高线:

在地图上,把地表海拔高度相等的点连接成的线;

4、等深线:

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等各点连接成的线;

5、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①等高线密集的地方,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表示坡缓;

②等高线为环状闭合式,标高向内增大为山顶,标高向内减小为洼地或盆地;

③等高线向低处凸为山脊,向高处凸为山谷;

④两个标高都向内增大的闭合式等高线之间为鞍部;

⑤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

6、分层设色地形图:

是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的等高线之间着上不同的颜色,表示地面或海底高低起伏形态;一般用蓝色表示海洋,且蓝色愈深海洋愈深;绿色表示平原,且绿色愈深海拔愈低;黄色表示高原山地,且黄色愈深海拔愈高;

7、地图的分类:

①自然地图(地形图、水文图、气候图、植被图等);

②社会经济地图(人口图、交通图、工业图、农业图等);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一、世界海陆分布

1、海陆分布比例:

三分陆地(占29%),七分海洋(占71%)。

2、海陆分布特点:

陆地集中分布于北半球和东半球,海洋集中分布于南半球和西半球;

但无论怎样划分,地球的任何两个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探究题】为什么人类第一个登上太空的宇航员加加林说,地球应该叫“水球”?

古人给地球起名的时候,为什么叫“地球”而不叫“水球”?

答:

①因为地球上的海洋面积占71%,而陆地面积仅占29%。

所以,在太空上看地球更象个“水球”。

②古人受当时科学条件的限制,认识世界的方法简陋,只能凭直观视觉来观察和认识世界,因为人类居住在陆地上,人们的直观感觉陆地比海洋大,所以起名叫“地球”。

二、七大洲和四大洋

1、名词

大陆:

面积广大的陆地;

岛屿:

面积较小的陆地;

半岛:

陆地伸进海洋的部分,三面环水,一面与大陆相连;

内海:

海洋伸进陆地的部分,三面环陆,一面由海峡与大洋相通;

海峡:

沟通两个海域之间的狭窄水道,是重要的海上航道;

海:

大洋靠近大陆的水域,是大洋边缘部分,所以又称边缘海;

大洲:

大陆及其附近的岛屿的统称;

2、七大洲

①名称及来历

亚洲:

亚细亚洲的简称,意为“东方日出之地”;

欧洲:

欧罗巴洲的简称,意为“西方日落之地”;

非洲:

阿非利加洲的简称,意为“阳光灼热的大陆”;

美洲:

亚美利加洲的简称,以意大利航海家亚美利哥的名字命名;

大洋洲:

意为“大洋中的陆地”,澳大利亚意为“南方的大陆”;

南极洲:

因位于南极地区而得名;

②面积大小排序:

亚、非、美洲(北美、南美)、南极、欧;外加一个大洋洲。

③各洲分界线

亚洲与欧洲分界:

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亚洲与非洲分界:

苏伊士运河、红海、亚丁湾;

亚洲与北美洲分界:

白令海峡;

欧洲与北美洲分界:

格陵兰海、丹麦海峡;

欧洲与非洲分界:

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

南美洲与北美洲分界:

巴拿马运河;

南美洲与南极洲分界:

德雷克海峡;

3、四大洋

①大洋:

地球上7/10的水域,被大陆分割成彼此相通的四部分称作四大洋。

②名称及大小(太、大、印度、北)

太平洋:

面积最大,几乎占全球海洋面积的一半;

大西洋:

面积第二,形状象个字母“S”;

印度洋:

面积第三;

北冰洋:

面积最小,位于北极地区;

4、大洲和大洋的位置关系

①大洋周围

北冰洋周围三大洲:

亚洲、欧洲、北美洲;

太平洋周围五大洲:

亚洲、大洋洲、南北美洲、南极洲;

大西洋周围五大洲:

欧洲、非洲、南北美洲、南极洲;

印度洋周围四大洲:

亚洲、非洲、大洋洲、南极洲;

②大洲周围

亚洲周围四大洋:

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南极洲周围三大洋:

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北美洲周围三大洋:

太平洋、大西洋、北冰洋;

南美洲周围两大洋:

太平洋、大西洋;

欧洲周围两大洋:

大西洋、北冰洋;

非洲周围两大洋:

大西洋、印度洋;

大洋洲周围两大洋:

太平洋、印度洋;

第二节海陆的变迁

一、沧海桑田

1、海陆变迁的原因

①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②人类活动,如填海造陆、围海造田等,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2、大陆漂移假说:

魏格纳认为,在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它的周围是一片汪洋。

后来,原始大陆才分裂成几块大陆,缓慢地漂移分离,逐渐形成了今天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

二、板块运动

1、板块学说:

①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

②六大板块处于不断地运动之中;当板块运动时,地球表面分属不同板块的大陆便出现漂移现象。

③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2、六大板块:

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3、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

①环太平洋地带(位于亚欧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交界);

②地中海、阿尔卑斯山—喜马拉雅山地带(位于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交界);

4、世界两大山系:

①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横穿亚欧大陆中南部);

②科迪勒拉山系(纵贯美洲大陆西部)

三、世界地形

1、地形和地势:

地形:

地表各种各样的形态;

地势:

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

2、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

项目

高原

平原

丘陵

山地

盆地

海拔

500米以上

200米以下

500米以下

500米以上

不定

地表状态

起伏小

平坦

起伏小、坡度缓

起伏大、坡度陡

四周高中间低

3、七大洲的地形特征

①亚洲:

地形复杂,中部高,四周低。

中部是青藏高原,四周有东面的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南面的湄公河平原、恒河——印度河平原;西面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两河平原)、图兰平原、里海沿岸平原;北面的西西伯利亚平原;

②非洲:

地形单一,以高原为主,被称作“高原大陆”。

主要在东非高原、南非高原、埃塞俄比亚高原、阿哈加尔高原等;

③北美洲:

地形分南北纵列三大区,西部是科迪勒拉山系北段(由落基山脉、内华达山脉、海岸山脉等平行山脉组成);中部是中央大平原(南部为密西西比河平原、西部为大平原);东部是拉布拉多高原和阿巴拉契亚山脉;

④南美洲:

西侧是狭长的科迪勒拉山系南段(安第斯山脉),东部的高原与平原相间分部,有圭亚那高原、亚马逊平原、巴西高原、拉普拉塔平原;

⑤南极洲:

地形单一,以高原为主,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洲。

主要是南极高原;

⑥欧洲:

地形单一,以平原为主,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一洲。

主要有西欧平原、波德平原、东欧平原;

⑦大洋洲(澳大利亚大陆):

地形分南北纵列的三大区,西部是西部高原;中部是中部平原(主要有澳大利亚盆地);东部是大分水岭山地;

四、海底地形

大陆架:

靠近大陆的浅海地区,是大陆向海洋的延伸部分,深度一般不超过200米;

大陆坡:

大陆架外缘的巨大陡坡;

洋盆

大洋底部:

大陆坡以外的部分海沟

海岭

世界地理2.2

五、地形是不断变化的:

地球上千姿百态的地形,是地球内部力量和外部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

作用形式

作用结果

内力

褶皱、断层(火山、地震)

塑造了山岭和低地,使地表面变得高低不平

外力

流水、风、海浪、冰川

把高山削低,将低谷填平,使高低不平的地表趋于平坦

【探究题】

1、比较下列地理事物的区别与联系

四大洋: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五大陆:

亚欧大陆、非洲大陆、美洲大陆、南极大陆、澳大利亚大陆;

六大板块:

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

七大洲:

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2、世界之最:

世界最高高原:

青藏高原;最高的山脉:

喜马拉雅山;最高山峰:

珠穆朗玛峰(亚洲);

世界最大高原:

巴西高原;最大平原:

亚马逊(南美洲);最大盆地:

刚果盆地(非洲);

世界最长的山系:

科迪勒拉山系(南、北美洲);最长山脉:

安第斯山脉(南美洲);

世界最大河流:

亚马逊河(南美洲);最长的河流:

尼罗河(非洲);

世界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

多瑙河(流经九个国家);最长的内流河:

伏尔加河(欧洲);

世界最大湖泊:

里海(亚欧交界);最大淡水湖泊:

苏必利尔湖(北美洲);

世界最大的岛屿:

格陵兰岛(北美洲);最大半岛:

阿拉伯半岛(亚洲);

世界最长的海峡:

莫桑比克海峡(非洲);最长的海沟:

秘鲁—智利海沟(东太平洋);

世界最深的湖泊:

贝加尔湖(亚洲);最深的海沟:

马里亚纳海沟(太平洋);

世界最大沙漠:

撒哈拉沙漠(非洲);最大的流动沙漠:

塔克拉马干沙漠(亚洲中国);

世界最高大陆:

南极大陆;最大的裂谷:

东非大裂谷(非洲);

世界最最低的地方:

死海(亚洲—400米);最咸的湖泊:

死海;

世界最冷的地方:

南极洲;最热的地方:

巴士拉(亚洲伊拉克);

世界雨极:

乞拉朋齐(亚洲);干极:

阿塔卡马沙漠(南美洲);

世界最低的国家:

荷兰;最大的内陆国:

哈萨克斯坦;

世界面积最大的国家:

俄罗斯(1710km²);面积最小的国家:

梵蒂冈(面积0.44km²);

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

中国(超过13亿);人口最少的国家:

梵蒂冈(不足1000人);

世界最大群岛:

马来群岛(2万多个岛屿);最大群岛国:

印度尼西亚(13000多个岛屿);

世界最大海湾:

几内亚湾(非洲);世界最大水电站:

伊泰普(南美巴西和巴拉圭交界)

3、喜马拉雅山是怎样形成的?

珠穆朗玛峰为什么还在不断升高?

答:

喜马拉雅山是由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碰撞挤压形成的,而板块是不停的运动着的,所以这种挤压还不断继续,故,珠穆朗玛峰还在不断的升高。

4、太阳系中的九大行星:

水、金、地、火、木;土、天、海、冥王;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

(一)天气与气候

1、天气:

①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的大气状况;它是时刻在变化的。

②同一时刻,不同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2、气候:

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一个地方的气候具有一定的特征。

(二)风与风向

1、风:

是空气的水平运动;空气从高气压处流向低气压处就产生了风;

2、风向:

是风吹来的方向;用风向标表示,风尾的指向为风向;每一道风尾线表示二级风,风旗表示8—12级风。

(三)卫星云图和天气符号的识别

1、卫星云图的识别:

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区,且颜色越白云层越厚,云层厚的地方是阴雨区。

2、天气符号(熟记各种符号)

(四)空气质量(质量高低用污染指数表示)

空气质量级别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五级

污染指数

1——50

51——100

101——200

201——300

>300

空气质量状况

轻度污染

中度污染

重度污染

 

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一、气温与生活

1、气温:

是大气的冷热程度。

2、气温的观测

测定工具:

温度计;测定温标:

摄氏度(℃);测定时刻:

8时、14时、20时、2时;

日平均气温:

是一天中四次测定的气温的平均值(即4个气温和除以4);

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

是一个月中日平均气温的平均值(日平均气温之和除以天数);

年平均气温:

是一年中月平均气温的平均值(各月平均气温之和除以12);

二、气温变化

1、气温的日变化与日较差

日变化:

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14时(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日较差:

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

2、气温的年变化与年较差

年变化:

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

(南半球相反)

年较差:

一年内,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

三、气温分布

1、等温线:

气温相等的各点的连线;

2、等温线图:

等温线呈环状闭合式,气温数值内低外高,为低温中心;气温数值内高外低,为高温中心;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

3、气温分布特点:

①低纬度地区气温高,高纬度地区气温低;气温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②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

③气温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

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同纬度海拔低处气温高,海拔高处,气温低。

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一、降水与生活

1、降水:

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的统称;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2、降水量的测量

测量工具:

雨量器;

测定的单位:

毫米(MM);

测量时刻:

8时、20时

日降水量:

一天中,两次测量的总和;

降水量月降水量:

一个月中,每日降水量的总和;

年降水量:

一年中,各月降水量的总和;

对流雨:

发生在赤道地区;

3、降雨的三种形式锋面雨:

发生在季风区内;

地形雨:

发生在山地的迎风坡;

二、降水的变化

1、季节变化:

一个地方,一年内各月降水量的差异;

2、年际变化:

一个地方,各年份降水量的差异;

三、降水的分布

1、等降水量线:

降水量相同的各点的连线;

2、降水的分布特点:

①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②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

③沿海有海风吹拂的地方降水多,沿海没有海风吹拂的地方和大陆内部降水少;

④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第四节世界的气候

一、气候的地区差异

气候类型、分布及特征

气候类型

主要分布区

气候特征

热带雨林气候

赤道附近,以亚马逊平原最广,

其次分布于刚果盆地、马来群岛

终年高温多雨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雨林南北两侧,以非洲最广,

其次分布于澳大利亚和南美洲

终年高温,

分旱雨两季

热带沙漠气候

回归线大陆西岸,以非洲北部撒哈拉沙漠最广,其次是阿拉伯半岛和澳大利亚大陆中西部

终年高温少雨

热带季风气候

亚洲南部,以印度半岛、中南半岛为主

终年高温,分干湿两

季,降水集中在夏季

亚热带季风季风性湿润气候

亚洲东南部、大洋洲东南部、南北美洲东南部

冬暖夏热,

降水集中在夏季

温带季风气候

以亚洲东北部最广

冬冷夏热,

降水集中在夏季

温带海洋气候

欧洲西部最广、其次是南北美洲西沿岸

冬暖夏凉,降水均匀

温带大陆气候

亚洲、北美洲中部最广

冬冷夏热,降水稀少

地中海气候

以地中海沿岸为主

冬暖夏热,

降水集中在冬季

寒带气候

极圈以内,以南极大陆最广,

其次分布于北冰洋沿岸及附近岛屿

终年严寒,

降水稀少

高原山地气候

海拔较高的高原和山地地区,以青藏高原最广

终年低温少雨

气温垂直变化明显,山地迎风坡降水多

二、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1、纬度因素:

低纬度地区气温高,高纬度地区气温低;气温由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