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作文辅导方法记叙文写作 13300字.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592682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0.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作文辅导方法记叙文写作 13300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小学生作文辅导方法记叙文写作 13300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小学生作文辅导方法记叙文写作 13300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小学生作文辅导方法记叙文写作 13300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小学生作文辅导方法记叙文写作 13300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生作文辅导方法记叙文写作 13300字.docx

《小学生作文辅导方法记叙文写作 13300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作文辅导方法记叙文写作 13300字.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生作文辅导方法记叙文写作 13300字.docx

小学生作文辅导方法记叙文写作13300字

小学生作文辅导方法:

记叙文写作13300字

小学生作文辅导方法:

记叙文写作

很多家长会咨询老师小学生作文辅导方法有哪些?

在小学阶段,孩子们会接触到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三大文体,其中又可以分为写人、记事、写物、观后感、看图作文等等。

小学阶段写作水平决定了以后的写作水平,因此很多家长着急是有理由的。

但是家长每天都要上班,没有时间去学习小学生作文辅导方法;再加上家长自己没有像老师那样经过专业的训练,所以对于孩子的写作十分头疼,又不知道辅导方法。

接下来我会按照作文的体裁来一一给大家讲述辅导技巧。

先来看看写景类记叙文的辅导技巧。

(更多作文辅导技巧,关注微信jtyjiaoyu)

1.确定主题

写景类的记叙文一般都是要讲述自己到过哪些地方,那个地方都有哪些景色。

家长可以引导孩子,问问孩子去过的地方都有哪些,最喜欢哪个,或者对哪个印象最深刻,这样就可以确定写景的地点,即主题。

2.把景点的事物罗列出来

既然是写景,就要有描写的对象。

在草稿本上按照时间顺序(先看到什么,后看到什么)、或者空间顺序(左边有什么,然后右边有什么等等)把记得的事物罗列下来。

这样写起来就显得有理有条,条理清晰,老师和同学一眼就能看明了,这样的作文不被赞扬都难。

3.把事物的特点描写出来

写景类记叙文最关键的环节就是把景点里面的景物、已经出现的事物给写活——就是要求描写要生动,特点要突出、全面,比如颜色、形状、位置等等,让人可以想象得到事物的外貌。

把景物描写得生动就少不了几种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排比。

这三种是最常用到的手法,把景物比喻成一个人,它的状态一下子就出现了,而比喻也让我们想象得到景物,排比则可以增强文章的节奏感,读起来朗朗上口。

4.要夹杂抒情色彩

在写作的时候抒情,就是要把个人的观点写进去,可以是个人对景物的感情(喜欢、厌恶)。

其实在第三点的作文写作技巧时提到的拟人手法,就是运用了一下抒情的手法,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景物当中。

这让景物变得有血有肉,读起来很温暖。

5.写好开头与结尾

写到第四步,这篇文章就差不多成型了,写作就缺一个好的开头与结尾。

好的开头可以要包含四要素:

地点,时间,人物,事件。

就是什么时间,我去过哪里,遇到了什么,让我记忆深刻,难以忘怀。

当然还可以有其他写作方式,不要拘泥于一种。

结尾可以呼应开头,抒发自己的感情。

孩子写作文最常见的问题是不懂写什么,这就是缺乏写作素材的表现。

生活是素材取之不尽的源泉,大部分的写作素材都是从生活中提取而来。

家长可以引导、启发孩子回忆自己熟悉的人和事。

平时多鼓励孩子多观察周围的生活,家长也可以把每天看到和听到的事情和孩子一起分享,并分析给孩子听。

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可以买一些书籍,比如杂志、作文

另外,要有目的地带领孩子参加一些社会活动,比如逛市场,去旅游,可以拓宽视野,增长见识,丰富生活。

如果老师布置一篇《我最难忘的一次旅游》,那么孩子就可以讲述了自己的旅游经历。

要是只是让孩子呆在家里,不出去,那么他又怎么懂得写呢?

我遇到过一个5岁的男孩子,他去过玉林、贵港、北海、昆明等城市,只要问他去过哪,他就会侃侃而谈,自豪地告诉别人自己到过哪去过哪,遇到了哪些事,见了哪些人?

?

3.让孩子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光懂得技巧是不够的,还要引导孩子多写,写多了就自热而然会写了。

家长要给孩子买一本日记本,鼓励孩子每天写日记,把每天所见所闻所感记录下来,这不仅可以达到积累素

材的作用,还能达到锻炼文笔的目的。

当写日记形成一种习惯或者一直能力的时候,写作文就不会是一件苦差了。

4.家长指导孩子修改文章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很多孩子看自己的文章是看不出什么问题的,因此需要家长来查看,并给出修改意见。

5.让孩子多看用范文

很多时候,作品都是从模仿开始的,当模仿到一定程度就会变成自己的能力。

一篇精彩优秀的范文都会有值得借鉴的亮点,比如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在人物描写中,还会有一些,这些都可以开拓孩子的写作思路。

第六讲耳闻鼻嗅人难代,甘苦炎凉自身知

——用其它器官体验

眼睛只能看到事物的形状、颜色和位置关系,我们还要学会用耳朵、鼻子、舌头和皮肤来观察事物,才能有更全面的认识。

一、用好耳朵。

耳朵能帮助我们认识丰富的声音世界:

悦人的乐音、烦人的噪声等,有自然界固有的声音,也有人类活动发出的声音。

用耳朵观察,可以帮助我们从声音的角度认识事物。

有经验的人选购西瓜,总是用手轻轻拍打,听声音来辨生熟;买椰子先摇一摇,听声音来辨椰汁的多少。

二、用好鼻子。

我们用鼻子闻(嗅),就能发现事物气味方面的特点:

香的、臭的、呛的、还有一些说不清楚的。

一个桔子,剥皮前后气味不一样,它的皮、筋、膜、汁、核各部分闻起来也不一样。

大家都知道葱的气味是呛的,但葱根、葱杆和葱叶呛的程度也不一样。

三、用好舌头。

用舌头能尝出观察对象的味道:

酸的、甜的、苦的、辣的、咸的、酸辣的、酸甜的?

?

一棵树上的桃,成熟程度不同,味道也不同;同一个苹果,向阳面和背阴面的味道也有区别。

四、用好我们的皮肤。

用皮肤触及事物,会发现我们所研究的对象的冷暖(热)、软硬、滑糙、干湿等特征。

用皮肤来观察,用得最多的是用手触摸(捏),试试用手触摸一个柚子,先触摸整体,再触摸它的皮、筋、膜、汁、核各部分,你会有不同的感觉,把这些的感觉记下来,也就是一段内容丰富的观察笔记。

五、观察要有重点。

“用多种器官观察”并非每观察一样东西都要各种感觉器官一起用上,而是有所侧重,有的多用,有的少用,有的甚至可以不用。

比如观察一个苹果,“看”和“尝”是重点,“听”则大可不必;观察一朵蘑菇,”是主体,可以“闻”出一点内容,但“尝”则可能丢性命。

试试,用这两次学的方法观察一种水果,从整体到局部,各部分都用尽可能多的感觉器官观察,再把观察的结果写下来(各部分分成一段),你就该相信,随便拿出一样东西,都可以通过观察写成一篇观察作文

第七讲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按顺序观察

四季变化、昼夜更替、草木荣枯、事情的先后等有时间上的顺序,事物的布局、设置、组合等有空间位置的顺序,所以观察要有一定的顺序。

时间顺序不难观察,因为不同的时间阶段有明显不同的特征。

这次我们主要讲空间顺序的观察。

前后、左右、上下、远近是空间位置的不同,观察时得有先后。

观察的顺序与入眼的顺序不同,观察是有意识的,入眼是自然的,我们观察的目的是认识观察对象,当然得有意识,就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

由表及里是大家习惯的认识顺序,但也有特殊情况,如喝过杏仁露,后来才见到白白净净的杏仁,再后来才见到这杏仁原来还有一层黄色的膜,它的外面还有一层硬壳,而硬壳外面还有果肉和果皮包着。

一般情况下观察多部分组合起来的事物都由整体到部分,但有时也由部分到整体,如先拣到几根漂亮的羽毛,后来才发现是什么鸟身上的,这些羽毛分别是鸟身上哪部分的。

如果观察的物体不是一个而是一群,可以从主要到次要,这是先突出重点;或者从次要到主要,这是把高潮留到最后。

观察有顺序,但不能拘于某种顺序,看怎样方便,怎样能更容易观察清楚,怎样更容易认识全面,就怎样观察。

练习:

1、观察一盆花,先总的观察,再有重点地观察一两枝,写一段话。

2、俗话说:

“眼见为实”,但如果站在一栋楼的背面观察,然后就下结论说:

“这是一栋没有门的楼房。

”显然是很荒唐的,你还能举出哪些“眼见未必实”的例子?

写下来。

3、观察现在这个教室,看看里面有些什么,外面又有些什么,注意它与别的的教室有哪些不同,从近到远,写一段话。

4、有个盲人摸象的故事,说有几个盲人同摸一头大象。

摸了后,一个盲人说大象像一堵墙,一个说像一根柱子,一个说像一根管子。

他们为什么说的不同?

想想,要是有一个盲人从大象的鼻子摸起,一部分一部分地摸,边摸边问旁人自己在摸大象的哪部分,他会怎样下结论?

先说说,再编一个《新盲人摸象故事》。

第八讲茂林之下无丰草,大块之间无美苗

——观察事物的联系

这题目的意思是,繁茂的树木下长不出丰美的草,没弄碎的大土疙瘩地里长不出好庄稼。

此外,“大树底下好乘凉”、“大树底下不长草”、“水涨船高”、“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等谚语、成语都说明了事物之间有各种各样的联系。

有这么一个故事:

在一个农家,院子里有一只鸡、一口猪、一头牛,还有一只老鼠。

有一天,老鼠发现农民在院子里装了捕鼠器,就去告诉鸡、猪和牛,它们都不以为然,还嘲笑老鼠。

但后来有一条毒蛇被捕鼠器夹住了,毒蛇又把来察看的农民的妻子咬伤,为了给妻子补身体,农民就把鸡杀了;听说农民的妻子受伤了,许多亲戚都来探望,为了招待客人,农

民把猪杀了;农民的妻子没治好,死了,为了办葬礼,农民又杀了牛?

?

这些看来没多少联系的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就很自然地联系起来了。

联系有直接的,有间接的。

“海湾战争——油价上涨”、“油价上涨——物价提高”是直接联系,“海湾战争——中国物价提高”是间接联系。

在观察中我们要注意寻找和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

事物之间最常见的联系形式是原因和结果之间的联系。

生活中常有错把酱油当成醋用、把盐当白糖用(或反过来)等现象,因为它们之间形状、颜色等很相似。

剪刀、石头和布,这三样东西看起来没有多少联系,但因为剪刀锋利,可以剪布,布柔软,可以包石头,石头坚硬,可以砸剪刀,所以人们把它们用在一种猜手式的游戏里,这就把它们各自的特点联系起来了,并且还表现了“一物克一物”的哲理。

事物之间的联系可能是单线的,也可能是多头绪的,如果只看到事物的某一方面的特点或某一阶段的特点,就不能全面正确地认识事物。

我遇到过这么一件事:

一个学生在教室里扔了一张纸,老师发现后批评了他,他把纸捡起来了。

照理这事算完了,但这同学趁老师回身到黑板上写字的时候又把纸扔了,结果惹得老师很生气。

像这类波折在其它地方、其它情况下也常有,把它弄清楚了,写出来的作文才客观、全面。

第九讲一身偃卧蓬蒿稳,四海苍生恐未安

——作文要发挥联想

一个人躺在偏僻荒凉的地方,还想到天下的穷苦百姓过得怎样,这种由一种事物或现象想到另一种事物或现象的思维就叫做联想。

常见的联想形式是:

一、类似联想。

一些事物由于某些特点相似,很容易引起我们的联想。

有的是形状相似,如“?

”跟鱼钩相似,看到它,会想到钓鱼的钩,或者想到秤钩;有的是颜色相似,如见到棉花想到云朵,想到棉花糖;见到红墨水想到红花、想到奖品、想到西瓜汁;还有的是声音、动态、气味、触感相似,也会引起联想。

二、接近联想。

有些事物不相似,只是在时间或地点上接近,也可以产生联想。

如你的生日是八月五日,到七月五日,你就会想到要过生日了,又如过八月十五,你会想到远处的爷爷奶奶或者其他亲人;到了长城或者看到长城的照片,你会想到秦始皇、孟姜女,看到卢沟桥(或图片)就想到抗日战争等。

三、因果联想。

见到花就想到春天,见到病人就想到药,这是由原因和结果的关系互相联想到的。

卖火柴的小女孩靠在墙角擦火柴取暖。

她觉得自己好像坐在暖烘烘的大火炉前,好像看到了插着刀叉向她走来的烤鹅。

为什么想到这些?

因为天正下着大雪,而小女孩穿得很薄,加上好久没吃东西了,她想有火烤,想有东西吃。

这就是因果联想。

四、对比联想。

见到红花就想到绿叶,见到蓝天就想到白云,这又是互相对比引起的联想。

有时我们还会由一个事物想到与它对立的事物,如在阴雨连绵的时候想到风和日丽的晴天,一个没有条件读书的小孩会想到宽大明亮的教室等。

联想练习:

1、从几种常用的标点符号形状上,你会想到些什么?

2、在黑夜中看到打火机窜起的火苗,你会想到些什么?

3、如果在一大张白纸上只写有一个大大的“烟”字,你会想到些什么?

第十讲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作文要发挥想象

诗人看到冷冷清清的月亮,想到传说中住在月宫里的嫦娥,想到她会不会后悔自己偷吃了飞天的灵药,以致于在这里连一个说话的人也没有,这种比联想更丰富,更全面的思维就是想象。

我们从这个事物想到那个事物,想的过程就是联想,在写作文时常用“像”来表达。

想象则多指想到了些什么,不一定只是“像”什么,想象可以是一个画面,一个场景,甚至还可以是一个故事,一个人物,像《西游记》里大闹天宫的孙悟空,像闹海的哪吒。

读书上的

句子,在头脑里把它还原成原来的事物就是一种想象。

如读《草》,可以想象出原野上草木繁茂的样子,还想象出冬天草枯后,一阵猛烈的野火烧过的情形,最后想象到了春天,一棵棵草从土里冒出来,不久,又是一片碧绿。

上面说的是把句子变成具体意思的想象,其实,想象还可以展开一点,即使文字上没有也可以根据你的经验和认识去想。

如你没有见过树上挂着许多大柿子,但你可能见过别的果树结果,见过春节时挂灯笼,你把灯笼想象成大柿子,把它想象成是挂在大树上,就想象出树上挂着大柿子的样子了。

想象练习:

一、读诗,展开想象,各写一段文字描写诗中所写的景。

例:

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片片飞,飞入芦花都不见。

二、下雪了,下雪了!

”一群孩子正在河边芦花丛中玩,其中一个先喊起来。

大家抬头一看,果然看到了飘下来的雪花。

“一片,两片?

?

”一个孩子仰着头用手指着数起来,“三片,四片,五片?

?

”有人跟着数起来。

一个孩子没和大家一起数,而是低头寻找落下来的雪花,边找边嘟哝着:

“噫,都掉哪儿去了?

”?

?

1、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二、成文训练。

狐狸白天不敢活动活动,总是晚上才能出来偷鸡。

他想,要是太阳永远不出来该多好啊,哪怕晚出来一会儿或者早落山一会儿也好?

?

于是他想了好多办法想达到这个目的。

编一个故事,说说狐狸想了哪些办法,他怎么做,结果怎样。

十一讲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观察描写景物的固定特点

学写景,先得弄清什么是景物和景物的特点。

景物,按词典解释,就是“可供观赏的景致和事物”,天上的日月星辰、云霞虹霓、风雨(雪)雷电,地上的名山大川、大漠滩涂、沼泽草原、江河湖海、花草树木、鱼虫鸟兽,这些属于自然景物;还有建筑、装饰、工艺、文化遗迹以及人的活动等人文景物。

景物的特点则是这景物与那景物不同的地方,包括固定特点、季节特点和动静变化。

景物的固定特点指景物特点中相对稳定的、变化较慢、不易被察觉的部分,如方位布局是稳定的,形状和色彩是变化较慢的。

注意,“固定”是相对的,因为任何事物都处在运动、发展和变化中。

如树叶从淡绿变成深绿到变黄,守着看很难看出来,但几天看一次就会发现明显的变化;建筑物褪色老化、山川地质变化等就须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发现。

一、观察描写景物的方位和布局

要写景,得说清它在哪儿。

大到所处的地域,小到具体的位置、行车路线、周围的标志处所或建筑都应该尽量说清。

还应该说清楚里面有些什么,各在哪个位置。

说明方位和布局的标准有两种,一种用的是相对方位词(前、后、左、右、上、下),一种用的是固定方位词(东、西、南、北)。

要尽量使用固定方位词,因为相对方位词不太可靠。

如说“大门的左边有一座假山”,进门时和出门时是相反的。

如果说“公园大门的东边有一座假山”那无论如何都不会弄错。

二、观察描写景物的形状和色彩

大到高山大川、楼宇桥梁,小到亭台轩榭、假山走廊、池塘喷泉都有它自己的形状,能直接描述或能“比”得确切都行,一个同学写他在中央电视塔上看到“大片大片的楼房都像积木玩具”就很形象。

景物的色彩需要观察的是各种颜色的主次、层次、映衬和搭配。

写景不难,不信试试:

先说它在什么地方、怎么走,周围都有些什么;接着说里面有些什么,它们如何分布;选取里面几个有特色的部分介绍它们的形状

第十讲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作文要发挥想象

诗人看到冷冷清清的月亮,想到传说中住在月宫里的嫦娥,想到她会不会后悔自己偷吃了飞天的灵药,以致于在这里连一个说话的人也没有,这种比联想更丰富,更全面的思维就是想象。

我们从这个事物想到那个事物,想的过程就是联想,在写作文时常用“像”来表达。

想象则多指想到了些什么,不一定只是“像”什么,想象可以是一个画面,一个场景,甚至还可以是一个故事,一个人物,像《西游记》里大闹天宫的孙悟空,像闹海的哪吒。

读书上的句子,在头脑里把它还原成原来的事物就是一种想象。

如读《草》,可以想象出原野上草木繁茂的样子,还想象出冬天草枯后,一阵猛烈的野火烧过的情形,最后想象到了春天,一棵棵草从土里冒出来,不久,又是一片碧绿。

上面说的是把句子变成具体意思的想象,其实,想象还可以展开一点,即使文字上没有也可以根据你的经验和认识去想。

如你没有见过树上挂着许多大柿子,但你可能见过别的果树结果,见过春节时挂灯笼,你把灯笼想象成大柿子,把它想象成是挂在大树上,就想象出树上挂着大柿子的样子了。

想象练习:

一、读诗,展开想象,各写一段文字描写诗中所写的景。

例:

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片片飞,飞入芦花都不见。

二、下雪了,下雪了!

”一群孩子正在河边芦花丛中玩,其中一个先喊起来。

大家抬头一看,果然看到了飘下来的雪花。

“一片,两片?

?

”一个孩子仰着头用手指着数起来,“三片,四片,五片?

?

”有人跟着数起来。

一个孩子没和大家一起数,而是低头寻找落下来的雪花,边找边嘟哝着:

“噫,都掉哪儿去了?

”?

?

1、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二、成文训练。

狐狸白天不敢活动活动,总是晚上才能出来偷鸡。

他想,要是太阳永远不出来该多好啊,哪怕晚出来一会儿或者早落山一会儿也好?

?

于是他想了好多办法想达到这个目的。

编一个故事,说说狐狸想了哪些办法,他怎么做,结果怎样。

十一讲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观察描写景物的固定特点

学写景,先得弄清什么是景物和景物的特点。

景物,按词典解释,就是“可供观赏的景致和事物”,天上的日月星辰、云霞虹霓、风雨(雪)雷电,地上的名山大川、大漠滩涂、沼泽草原、江河湖海、花草树木、鱼虫鸟兽,这些属于自然景物;还有建筑、装饰、工艺、文化遗迹以及人的活动等人文景物。

景物的特点则是这景物与那景物不同的地方,包括固定特点、季节特点和动静变化。

景物的固定特点指景物特点中相对稳定的、变化较慢、不易被察觉的部分,如方位布局是稳定的,形状和色彩是变化较慢的。

注意,“固定”是相对的,因为任何事物都处在运动、发展和变化中。

如树叶从淡绿变成深绿到变黄,守着看很难看出来,但几天看一次就会发现明显的变化;建筑物褪色老化、山川地质变化等就须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发现。

一、观察描写景物的方位和布局

要写景,得说清它在哪儿。

大到所处的地域,小到具体的位置、行车路线、周围的标志处所或建筑都应该尽量说清。

还应该说清楚里面有些什么,各在哪个位置。

说明方位和布局的标准有两种,一种用的是相对方位词(前、后、左、右、上、下),一种用的是固定方位词(东、西、南、北)。

要尽量使用固定方位词,因为相对方位词不太可靠。

如说“大门的左边有一座假山”,进门时和出门时是相反的。

如果说“公园大门的东边有一座假山”那无论如何都不会弄错。

二、观察描写景物的形状和色彩

大到高山大川、楼宇桥梁,小到亭台轩榭、假山走廊、池塘喷泉都有它自己的形状,能直接描述或能“比”得确切都行,一个同学写他在中央电视塔上看到“大片大片的楼房都像积木玩具”就很形象。

景物的色彩需要观察的是各种颜色的主次、层次、映衬和搭配。

写景不难,不信试试:

先说它在什么地方、怎么走,周围都有些什么;接着说里面有些什么,它们如何分布;选取里面几个有特色的部分介绍它们的形状

十二讲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观察描写景物的季节特点

景物的季节特点包括三个层面。

一、不同季节的不同特点

这是比较简单的现象:

一处景物,春天、夏天、秋天、冬天各怎样。

这是同学们在写景作文中用得最多的、最为“得心应手”的写够篇幅的套路。

可是就因为是“套路”,所以很少有写出新意的,更多的是在这个框架下把自己知道的那些词语成语搬来换去,很难有进步。

观察景物的季节特点,应该着力于下面两个层面。

二、同一季节在不同地区的不同特点

我们中国很大,农历三月,大兴安岭还在飞雪时,海南的早水稻已经要抽穗了。

如果有人说:

“春节过后,趁着没开学,天一晴,我们就下河捉鱼。

”北方的同学一定觉得不可思议,南方的同学却觉得非常自然。

不要说从南到北和从东到西都是几千里,单说同在北京,香山、八大处和城区比,同一种植物的花开花落相差都是好几天。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说的就是这个理。

三、同一季节同一地区不同条件下的不同特点

这里说的范围更小,小到几百米甚至几十米内。

比如在一幢大楼的阴面和阳面的同一种树木有区别;同一棵树上不同的枝甚至同一枝上的不同位置,冒芽、长叶、开花也会有先后;同一片草地,因为阳光、水分和土壤不均衡,长的也不一样。

明白这些,再看看有些写景作文中常见的句子:

“所有的花都开了,所有的树都长出绿叶了。

”——好像谁吹一声哨子,所有的植物就都像受过军训似的“一!

二!

开花!

”搞笑吧?

观察描写景物的季节特点,多数情况下是把植物当作观察描写的对象,其实其它景物也有季节特点。

动物——城里也有些猫、狗、鸟、虫,它们在不同季节里会有不同的表现;人的衣、食、住、行、玩等,无一不和季节有关。

没生命的景物如建筑物等也有季节特点:

树丛中红墙青瓦的房子,因为季节不同衬色不同也会不同;一座桥,河水汹涌澎湃时、清澈缓流时、河床干涸时就不一样。

试试:

写自己所在的学校现在这个季节的特点,写植物、动物、人的活动,一写就可以写十三讲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观察描写景物的动静变化

景物有动静、有变化,能观察到这些,景物才容易被写“活”。

一、不同时间里的动静和变化

拿夏天的早晨和中午对比,你就会发现,早晨树木花草带着露珠、精神饱满,中午,它们被太阳暴晒后叶子蔫乎乎的,嫩枝耷拉着头;早晨,公园、健身园里有很多人在锻炼,中午,大家都怕热,这些地方人影稀少了许多;早晨的声音世界是鸟唱主角,中午是蝉领风骚。

只要认真对比,哪个季节都会有发现。

二、不同外界条件下的动静和变化

下雨时、起雾时,建筑物在人的视觉中有了变化,甚至雨(雾)的大小不同,景致也不同。

起风时,树木会摇晃,这在作文中常有反映,但很少有人注意到它摇晃的先后与程度相关的因素:

树枝位置的高低,枝干的粗细、长短、疏密、叶子的多少、与风向的迎背等,一句“起风了,树木摇摆起来”就打发了,实在可惜。

温柔平和的春风,痛快淋漓的夏雨,灼热渐去的秋日,漂漂洒洒的冬雪,这些外界条件都会带来景物的变化,只要你在意,不愁没有发现。

三、不同视角表现出来的动静和变化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移步换景,步步见新。

观察一幢楼,不同的角度看到的形状、门窗设置肯定不一样;从更高的楼上往下看(俯视)、从远处平视、到近处平视、站在楼脚仰视——每个角度写上一段就是一篇作文。

我们从不同的视觉观察景物,不仅试图发现它的新特点,还是更全面地认识所观察的景物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途径。

盲人摸象的结论之所以可笑,就因为他们没有“移步摸景”,观察的角度太单一。

懂得怎样观察景物的动静和变化,写景就更容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