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湘教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583531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2.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湘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湘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湘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湘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湘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湘教版.docx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湘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湘教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湘教版.docx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湘教版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湘教版)

第一单元地图知识

1经度的递变:

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0°以东,180°以西,为东经度;0°以西,180°以东,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

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0°-30°为低纬,30°-60°为中纬,60°-90°为高纬。

新--标-第-一-网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

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

所有经线都是交于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东西经的判断:

沿着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6南北纬的判断:

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7东西半球的划分:

20°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8东西方向的判断:

劣弧定律(例如东经80°在东经1°的东面,在西经170°的西面)。

9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

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分母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分母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大。

10地图上方向的确定:

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一般指向北方;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极点投影图可通过自转确定方向。

11等值线的判读方法:

大大小小两条平行等值线间的闭合区域,若闭合等值线的数值等于其中较大的数值,则闭合区域内的数值大于较大值

高低低高向高值凸出的气温(或水温、气压等)低,相反则高

高高低低某等值线向高纬(或高空)方向凸出,则此处气温(或气压)比同纬度或同一高度其他地区偏高;反之亦成立

河流向凹等高线凸出的方向与河流的流向相反,河流的流向是等高线数值变小的方向

洋流向凸海洋上受洋流影响而发生弯曲的等温线,其凸出方向与洋流的流向相同

凸高凹低若某地等压面上凸,则该地气压比同一高度上两侧的气压高;相反则气压较低

一陆南无论南北半球,1月份陆上等温线都向南凸出,海洋上向北凸出;7月份相反

12等值线的疏密:

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压线越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

13等高线图中海拔与高差的计算方法:

悬崖顶部绝对高度a≤顶部绝对高度(海拔)<a+h最大值a,最小值b,

断层处相汇等高线x条,等高距h。

悬崖底部绝对高度b-h<底部绝对高度(海拔)≤b

相对高度(x-1)×h≤相对高度<(x+1)×h

 

第二单元行星地球(地球概论)

1天体的类别:

星云、恒星、流星、彗星、行星、卫星、星际空间的气体、尘埃等。

(陨石、回收(返回)的飞行器不属于天体)

2天体系统的层次:

总星系(半径约200亿光年)——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日地平均距离1亿)——地月系(地月平均距离384万)。

3宇宙的两大特性:

物质性、运动性(其运动是有规律、有层次的,天体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4大行星按特征分类:

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王、海王)。

八大行星的公转特征:

共面性、同向性、近圆性。

6月相:

初一无月故为朔,初七八为上弦月,十五月圆称为望,廿三廿四下弦月。

“上(弦月)上(半月)上(半夜)西(侧)西(方天空),下下下东东”。

7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

稳定的光照条、安全的宇宙环境(三点共性)、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8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

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9太阳活动--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具有周期性(11年)、同步性、整体性。

10太阳主要成分为氢和氦,表面温度6000,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辐射。

11太阳活动的影响:

黑子--影响气候,耀斑--电离层--无线电短波通讯,带电粒子流――磁场――磁暴、极光。

12太阳辐射的影响:

①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

②太阳能是我们日常所用能(新能、可再生能)。

14晨昏线:

沿自转方向,黑夜向白天过渡为晨线,白天向黑夜过渡为昏线(晨昏线上太阳高度角为0°),晨昏线为过地心的大圆。

1晨昏线与经线的关系:

晨昏线与经线重合-----春秋分(0°);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夏至、冬至(23°26′)

16地球自转与公转的比较

比较项目地球自转地球公转

示意图

旋转中心地轴太阳

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

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

周期

(1)自转360°,23时6分4秒(真正周期)

(2)昼夜更替周期为24小时(太阳日)

(1)恒星年,公转360°,36天6时9分10秒。

(2)回归年,太阳直射点移动一个周期,36天时48分46秒。

速度

(1)角速度,除极点为0外,其它各点均为10/h

(2)线速度,自赤道向极点逐渐减小为0。

位于近日点(1月初)速度快,远日点(7月初)时速度慢。

意义①昼夜更替②不同经度不同的地方时③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右南左)①昼夜长短的变化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③四季的更替④五带的形成

17时间计算:

所求时间=已知时间±区时差(东加西减)两地相差1°经度,地方时相差4分钟

18时区=经度/1°(若不整除,则四舍五入)。

19世界时:

以本初子午线(0°)时间为标准时,也称为格林尼治时间,也是零时区的区时。

20日期分割:

零时(24时)经线往东至日界线(180°)为地球上的“新一天”,往西至日界线为“旧一天”。

21日界线:

自西向东越过日界线(不完全经过180°经线)日期减一天,自东向西加一天。

22卫星发射基地的区位选择:

自然因素(①气象条需要天气晴朗②地球自转的初速度:

取决于纬度和地势③地形平坦开阔);

人因素(地广人稀,交通便利,符合国防安全需要)。

①太原:

技术力量强,靠近京津唐;②酒泉:

大陆性气候,晴天多;③西昌纬度低,发射初速度大;④海南昌:

纬度低,发射初速度大;海运便利。

23公转与自转形成了黄赤交角(23°26′):

①黄赤交角存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

黄赤交角存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的形成

②五带的划分界线:

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有太阳直射)、回归线极圈之间为温带、极圈与极点之间为寒带(有极昼夜)。

③若黄赤夹角变大,热带和寒带变大,温带变小;若黄赤交角为0°,则热带只有赤道一条线,寒带只有极点两个点,其余均为温带;若黄赤交角为4°,则温带只有4°两条线,该线的高纬均为寒带,该线的低纬均为热带。

24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

季节变化北回归线

以北地区夏至日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纬度变化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冬至日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南回归线

以南地区冬至日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夏至日有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降低

夏至日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南北回归线

之间地区回归线上一年一次直射冬至日有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降低

其他地区一年两次直射

2北温带太阳视运动:

春秋分日正东方日出,正西方日落;夏半年东北方日出,西北方日落;冬半年东南方日出,西南方日落。

北半球夏半年春分全球昼夜等长

↓①昼长〉夜长,纬度越高,白昼越长

②白昼越越长

③极昼范围由北极点向北极圈扩大

夏至白昼最长,北极圈内全为极昼

↓①昼长〉夜长,纬度越高,白昼越长

②白昼逐渐变短

③极昼范围由北极圈向北极点缩小

秋分全球昼夜平分

冬半年

↓①夜长〉昼长,纬度越高,白昼越短

②白昼越越短

③极夜范围从北极点向北极圈扩大

冬至白昼最短,北极圈内全部为极夜

↓①夜长〉昼长,纬度越高,白昼越短

②白昼逐渐变长

③极昼范围从北极圈向北极点缩小

春分全球昼夜等长

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

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

26昼夜长短的分布:

①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

②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这个半球的昼就渐长。

③南北回归线之间昼长最大值与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值不在同一天出现。

27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

昼长=24小时—夜长

昼长=上午(下午)时长×2

日出时间=12:

00-昼长/2(或0:

00+夜长/2);赤道上的点的日出时间永远是6:

00

日落时间=12:

00+昼长/2(或24:

00-夜长/2);赤道上的点的日落时间永远是18:

00

28地球是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昼夜现象出现

地球自转的球体—-昼夜更替(自转速度周期影响昼夜温差变化)

地球倾斜的公转的球体—-直射点的移动、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五带

29典型的季节现象

物象1月7月

季节变化北半球冬季,南半球夏季北半球夏季,南半球冬季

地球公转近日点附近,速度快远日点附近,速度慢

太阳直射点直射点在南半球,向赤道移动直射点在北半球,向赤道移动

昼夜长短变化1222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622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

正午太阳高度1222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南回归线以南地区达一年中的最大值,物影最短622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北回归线以北地区达一年中的最大值,物影最短

气压分布北半球大陆-高压,海洋-低压北半球大陆-低压,海洋-高压

等温线弯曲北半球陆地等温线向南凸北半球陆地等温线向北凸

风压带移动南移北移

气压中心分布蒙古高压,阿留申、冰岛低压印度低压,夏威夷、亚速尔高压

季风风向东亚西北季风,南亚东北季风东亚东南季风,南亚西南季风

锋面移动昆明准静止锋、寒潮(快行冷锋)4-月华南、6-7月江淮、7-8月华北

气候类型地中海北半球温和多雨北半球炎热干燥

热带草原暖热干燥高温多雨

温带大陆性寒冷干燥高温干燥

动物迁徙驯鹿:

苔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驯鹿:

亚寒带针叶林带→苔原带

北印度洋

季风洋流亚洲沿岸向西流,呈逆时针亚洲沿岸向东流,呈顺时针

河流径流东部河流枯水期,西部河流断流,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出现结冰期东西部各河均进入汛期

河流入海口盐度江河径流少,盐度大江河径流多,盐度小

渔牧业带鱼汛天麓牧场(针叶林)墨鱼汛天腰牧场(高草甸)

农事冬小麦越冬生长期,兴修水利澳大利亚耕作闲期、牧羊忙季,

江南农忙夏收夏种

极地南极浮冰最少,南极科考佳期南极浮冰最多,北极科考佳期

北半球春季的地理事物或现象:

东北地区河流春汛(季节性积雪融水)黄河在一年中第一次出现凌讯;

江南茶农采茶正忙(雨前茶最好)华北平原出现春旱,长城以北种春小麦;

我国北方出现大风或沙暴天气长芦盐场忙于晒盐(雨季未到,气温高,蒸发大)

北半球秋季的地理事物或现象:

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地球公转速度居中华北平原种冬小麦,棉花收摘

一场秋雨一场寒我国秋高气爽,北雁南飞

香红叶,北半球温带森林(东岸3°N、西岸40°N以北)开始落叶

第三单元地球上的大气

1对流层的特点:

①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②大气对流运动显著;③天气复杂多变。

2平流层的特点:

①随高度增加温度升高;②大气平稳有利于高空飞行;③包含臭氧层。

3大气的热力过程:

太阳辐射(短波)(12hax)-地面增温-地面辐射(长波)(13hax)-大气增温-大气(逆)辐射(长波)(14hax)-大气保温。

4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吸收(选择性臭氧-紫外线、2-红外线)、散射(有一点选择性小颗粒优先散射短波光-兰紫光)、反射(无选择性云层)。

太阳辐射(光照)的影响因素:

纬度、天气、地势、大气透明度、太阳高度。

我国太阳能的分布:

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6大气的保温效应:

阴天的昼夜温差小,白天多云,气温不高(云层反射作用强);夜晚多云,气温较高(大气逆辐射强)。

7气温的垂直分布:

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每升高100气温降低06℃。

8气温的水平分布:

①纬度分布:

纬度越高,气温越低,我国热量最丰富的地区:

海南岛

②海陆分布:

夏季陆地﹥海洋,冬季海洋﹥陆地;

③气温高的地方,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反之,气温低的地方,等温线向低纬凸出。

9气温年较差:

①影响因素:

海陆热力性质;地表植被水分状况;云雨多少。

②变化规律:

内陆﹥沿海,大陆性气候﹥海洋性,裸地﹥草地﹥林地﹥湖泊,晴天﹥阴天。

10热力环流的性质特点

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成为热力环流。

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1)水平方向相邻地面热的地方——垂直气流上升――低气压(气旋)——阴雨

(2)水平方向相邻地面冷的地方——垂直气流下沉――高气压(反气旋)——晴朗

(3)垂直方向的气温气压分布:

随海拔升高,虽然气温降低,但是空气变稀,气压降低。

(4)自低纬的气流——暖湿()自高纬的气流——冷干

(6)自海洋的气流——湿(7)自大陆的气流(离岸风)——干

(8)两种性质不同的气流相遇——锋面——阴雨、风

11水平方向气压与气温:

近地面,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地面形成低压;反之,气温低,近地面的空气收缩下沉,地面形成高压。

12风的形成:

大气的水平运动叫风,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等压线愈密风速愈大。

13、风向:

(1)风向-—风的方向;

(2)根据等压线的分布确定风向

①确定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垂直于等压线并且由高压指向低压,若是曲线垂直于切线;

②确定地转偏向力方向:

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无偏转;

③近地面受磨擦力(方向与风向相反)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14高空大气的风向是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两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

近地面的风,受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磨擦力三力的共同影响,风向斜交于等压线。

1三种局地热力环流:

白天(郊区→城市、海风、谷风)夜晚(城市→郊区、陆风、风)

16气压、气温、高度三者之间的关系:

同一高度(近地面)→气温高、气压低;气压低、气温高;

不同高度→越往高,气压越低;近地面气压的高低与高空相反。

17锋面与天气(冷暖不同气团作水平运动并相遇)

①冷锋过境雨区在锋后,出现雨(暴雨)雪、降温天气。

过境后,气压升高,气温骤降,天气转晴;

②暖锋过境雨区在锋前,多为连续性降水。

过境后,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18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锋面是冷锋:

如我国北方冬春季节出现的沙尘暴、夏季的暴雨、冬半年我国的寒潮(初春、秋末对农业的影响最大)。

19要求你自己绘制出三圈环流气压带风带分布图、热力环流图(要求绘制等温线与等压线)

20北半球锋面气旋:

气旋中心一定是低压,锋面只会发育在低压槽内,左侧槽部发育冷锋,右侧槽部发育暖锋。

北部为冷气团,南部为暖气团控制。

21气压系统与天气(同一气团作垂直运动):

①气旋(低气压)垂直上升,北半球近地面逆时针辐合,天气阴雨台风。

②反气旋(高气压)垂直下沉,北半球近地面顺时针辐散,天气晴朗伏旱(长江中下游及江南地区7月中旬到8月中旬)。

22气压中心名称: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7月副热带高气压被大陆的热低压切断大陆印度低压(亚洲低压)、北美低压

海洋夏威夷高压(北太平洋)、亚速尔高压(北大西洋)

1月副极地低气压被大陆的冷高压切断大陆蒙古-西伯利亚高压(亚洲高压)、北美高压

海洋阿留申低压(北太平洋)、冰岛低压(北大西洋)

23风压带成因与特性:

风向气候影响风压带名称(个数)成因特征气候影响

北半球南半球

极地高气压带2热力原因冷高压冷干

东北东南冷干极地东风带2

副极地低气压带2动力原因冷低压温湿

西南西北温湿中纬西风带2

副热带高气压带2动力原因热高压干热

东北东南干燥低纬信风带2

赤道低气压带1热力原因热低压湿热

24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

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

(北半球)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2东亚、南亚季风环流:

东亚季风南亚季风

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候类型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季风夏季风冬季风夏季风冬季风

地副热带太平洋西伯利亚-蒙古印度洋赤道附近海域西伯利亚-蒙古

风向东南西北西南东北

性质温暖湿润寒冷干燥温暖湿润低温干燥

强弱冬季风强于夏季风夏季风强于冬季风

影响范围我国东部、朝日我国大部、朝日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我国西南

26我国的旱涝灾害、雨带的移动与副热带高压的强弱有密切关系。

①雨带的移动

春末(月),雨带在华南(珠江流域)(华北春旱,东北春汛);

夏初(6-7月),雨带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准静止锋);

7-8月,雨带移到东北和华北,长江中下游进入“伏旱”(反气旋);

9月,副高南退,北方雨季结束,华南再一次经历短暂的雨期。

②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

③旱涝灾害副高北移速度偏快(夏季风强),造成北涝南旱;副高北移速度偏慢(夏季风弱),造成北旱南涝。

我国水旱灾害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夏季风的强弱和进退的早晚。

27气候形成因子:

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人类活动

28判断气候类型的步骤(除下表外,熟记模式图-见下一页本单元结束部分):

冷热月最冷月最热月

月均温>1℃0-1℃<0℃>10℃

仅三个月<10℃<0℃

雨型年雨夏雨少雨年雨夏雨冬雨夏雨

年降

水量>1200

<1200

>400

<400气候

类型热雨热季热草热沙温海亚季(湿)地中海温季温陆亚寒针苔原冰原高

雨季6-9月-10月

月降水量>100有无

29大陆性与海洋性气候的不同特点(以北半球为例分析):

大陆性气候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大,气温最高月7月,最低气温1月,年降水量少,且各月不平均;海洋性气候日较差、年较差小,最热月8月、最冷月2月,年降水量多,且各月较为平均。

30几种气候类型的大气状况和成因、特点:

气候类型大气环流状况特征降水特征

热带雨林气候常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全年高温多雨年雨型

温带海洋性气候位于温带大陆西海岸,常年受西风带影响冬季温和,夏季凉爽,全年降水均匀

地中海气候位于亚热带大陆西海岸,

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冬季受西风带影响冬季温和多雨,

夏季炎热干燥冬雨型

热带草原气候夏季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

冬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终年高温,分干湿两季夏雨型

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盛行自海洋的偏南风,

冬季盛行自大陆内部的偏北风终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亚热带(性湿润)

季风气候冬季温和少雨,

夏季高温少雨

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

夏季高温多雨

热带沙漠气候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降水稀少终年高温少雨少雨型

31主要的气象灾害:

是指因暴雨洪涝、干旱、台风、寒潮、大风沙尘、大(浓)雾、高温低温等因素直接造成的灾害。

台风:

在西北太平洋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的热带气旋。

多发于夏秋季节,危害包括:

狂风、暴雨、风暴潮。

预防措施:

加强研究、检测预报工作;做好宣传减小措施;研究抗风作物减少农业损失;加强国际合作。

寒潮:

一次冷空气入侵,使气温24小时内降低10℃以上,最低气温降至℃以下。

危害:

降温、大风、大雪、冻雨。

预防措施:

加强预报工作,提前发布预报信息或警报,提醒有关部门提前做好防寒准备。

32主要大气环境问题:

全球变暖(温室效应2)、臭氧层破坏(氟氯烃消耗3)、酸雨(S2、N2)

33温室效应(全球保暖)影响:

①海平面上升沿海地区与低平岛国被淹没;

②对农业的影响:

低纬度地区减产,高纬度地区增产;

③影响水循环:

增加降水极端异常天气事,地表径流改变(南方降水最多,北方减少)。

应对措施:

①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减少使用化石燃料使用量,大力发展新能,多使用清洁能;提高能利用技术和效率;减少消费减少废弃物排放尽可能使用公共交通工具;防止森林火灾。

②增加温室气体吸收:

植树造林,保护原始森林,采用固碳技术。

③适应气候变化措施:

培养新的农作物品种,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建设水利设施,防止降水突发事和海水入侵。

32绿化的环境效益:

①通过光合作用保持大气中2和2的平衡,净化空气。

②绿化植物和防护林可以调节气候、涵养水、保持水土、防风固沙。

③城市绿地的作用是吸烟除尘、过滤空气、减轻污染、降低噪音、美化环境。

第四单元地球上的水

1水循环:

①按其发生领域分为海陆间大循环(最重要)、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水量最大)。

②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有:

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径流。

③它的重要意义在于:

使淡水资不断补充、更新,使水资得以再生,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是地球上最活跃的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过程之一;又是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还是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循环运动,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水资:

广义:

水圈内的水量总体;狭义:

陆地上的淡水资;人类常用水资:

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水资的开措施:

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海水淡化,人工增雨;节流措施:

加强教育提高节水意识,改进农业灌溉技术,提高水资重复利用率。

2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①以雨水补给为主的的河流其径流的变化与降雨量变化一致:

a地中海气候为主的河流,其流量冬季最大;b季风气候为主河流,流量夏季最大;温带海洋性与热带雨林气候河流流量全年变化小。

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季风区。

季节性积雪融水地下水(湖泊水)冰川水雨水

②以冰雪补给为主的河流其径流变化与气温关系密切,季节性积雪融化,春季有一次洪峰,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地区;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其流量夏季最大,冬季有断流现象,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

③地下水与湖泊水都和河流水互相补给,它们均在河流的枯水期对河流水进行补给。

湖泊对河流径流起削洪补枯的调蓄作用,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地下水补给的河流水量季节性变化最小,主要在我国西南地区。

3海水等温线的判读:

①判断南北半球(越北越冷是北半球);

②洋流流向和海水等温线凸出方向一致:

高温流向低温是暖流,反之是寒流。

4影响海水盐度因素——盐度增加(蒸发量〉降水量、暖流、沿岸河流枯水期、海域结冰),盐度减弱(降水量〉蒸发量、寒流、沿岸河流洪水期、海域融冰)。

试分析右图中五点各自盐度高低的成因。

洋流的形成:

定向风(风带)是形成洋流最基本的动力,风海流是最基本的洋流类型。

按照性质将洋流分为:

寒流、暖流。

标准类型特点举例

成因分类风海流大气运动\近地面风除赤道逆流外的纬向(东西向)洋流

密度流温度经向(南北向)洋流中的暖流

盐度海峡(曼德海峡:

印度洋→红海;霍尔木兹:

印度洋→波斯湾;直布罗陀海峡:

大西洋→地中海;波罗的海→大西洋)

补偿流水平向经向(南北向)洋流中的寒流

垂直向众多辅导资料用秘鲁寒流举例(有待讨论)注:

请在上图中填上相应的洋流名称,注意北印度洋季风洋流的季节风向变化。

6洋流的分布(画一画上页洋流分布模式图-“8/0”图):

①中低纬度环流:

北顺南逆、东寒西暖。

②北半球中高纬环流:

呈逆时针,东暖西寒。

③南半球40-60度海区形成西风漂流,高纬为南极环流,两者均为寒流。

④北印度洋洋面形成季风洋流,夏顺冬逆。

7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①影响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流—减温减湿对气候类型分布的影响:

亚寒带针叶林带、温带海洋性气候、大陆西岸的热带沙漠气候、信风带大陆东部的热带雨林气候);②影响海洋生物-渔场;③影响航海(海峡口密度流、哥伦布、三角贸易、郑和下西洋);④影响海洋污染。

8主要渔场:

舟渔场台湾暖流(日本暖流)vs沿岸流(黄海南下的冷水)。

大范围渔场北太平洋西北太平洋东北太平洋东南太平洋东南大西洋

代表性渔场北海道纽芬兰北海秘鲁

寒暖流交汇

或上升流日本暖流(黑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