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关爱学生案例分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582599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6.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班主任关爱学生案例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班主任关爱学生案例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班主任关爱学生案例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班主任关爱学生案例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班主任关爱学生案例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班主任关爱学生案例分析.docx

《班主任关爱学生案例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班主任关爱学生案例分析.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班主任关爱学生案例分析.docx

班主任关爱学生案例分析

 

班主任应关注学生的心灵

 

一、教育的困惑——学生为啥越来越难教

  1.案例:

一位新教师的独白

  当我刚刚从师范毕业走入学校开始执教时,我感到兴奋和自豪,我把自己看成是学生的领路人,他们在我的引导下,喜欢学习,探索和发现。

可是事实却让我非常失望!

我的学生常常不听管教,很多学生厌学,不守纪律,说慌,打架,漏交作业,不求上进,得过且过。

2.学生“难教”的表现与原因

  表现:

经常违规,违纪,攻击别人,伤害自己……

  原因:

时代发展了,学生变化了,而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方法仍然没有变化。

  对策: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二、现代教育的班主任角色内涵和角色定位

  

(一)班主任角色内涵

  班主任这一教育角色,是伴随着班级授课制的产生而发展起来的。

现代教育提出了培养人“成为一个完善的人”的目标,班主任则责无旁贷地担负着教书育人双重角色。

现代教育要求班主任的育人工作必须以完整的人为工作对象,以满足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以及促进未来社会的健康发展为工作目标,准确把握21世纪人才的心理健康素质、当今学生的心理动态以及个性化德育工作的艺术,充分体现人本主义的教育思想,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工作职责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班主任的角色定位

  班主任作为现代教育工作者的角色之一,应该是三种角色的集合:

教师角色、班级管理者角色、心理辅导员角色。

班主任与教师的个性品质,有较多相似,与心理辅导员的个性品质相对有差异。

在现实生活中,同一个班主任对应着同一个群体。

班主任如何恰到好处地扮演每种角色,做到解决什么问题用什么方法,仍是个问题。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常常遇到管理者角色与心理辅导员角色的冲突问题。

  比如,有些班主任遇到班里的某个学生违犯校规的事情,常常出于维护班级名誉,给以较严厉的批评,但这样可能忽视心理问题的疏导。

其实角色冲突的矛盾隐含着角色互补的统一。

认真分析角色冲突的原因,理论上还是德育与心理教育的着眼点和方法论问题。

德育旨在塑造完美的品德,心育旨在塑造完美的人格;德育是一个道德内化的过程,心育是一个自我成长的过程;德育的核心是人生观问题,心育的核心是发展问题。

继教师角色和管理者角色之后又提出一个心理辅导员角色,就是要为解决学生的发展问题找到一个科学的解决途径。

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实际上就是解决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发展性问题。

  三、心理健康教育对班主任素质的要求

  

(一)教育观念

  首先,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上看,目前最大的误区在于: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因为现在学生心理不健康,所以要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按照艾里克森的观点,不仅是青少年阶段,人生每个阶段都有“危机”和需要完成的发展任务,这些“危机”得到顺利解决,就进入下一个发展阶段,如果没有解决这些“危机”或没有完成该阶段的发展任务,个体的心理发展就会出现迟滞或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也是解决这些问题,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帮助他们适应社会并为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次,从工作内容上看,班主任工作不仅是建设、管理和培养优秀班集体,更为重要的是通过班集体活动,渗透以德育为主导,以心理健康教育为基础,以智育为主干,以体育和美育为双翼的教育。

  最后,从角色定位上看,班主任不仅是班级里的教育者、领导者、管理者,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更应该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和“心理保健医生”以及行动的示范者和榜样。

  

(二)知识经验

  学习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心理学、教育学知识是班主任科学、有效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和前提。

通过学习系统的心理学、教育学的理论和方法,班主任一方面可以更系统、更深刻地了解和掌握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能提供适合学生发展需要的教育,使班主任工作更加有的放矢、事半功倍;另一方面,还为以后的教育科研和自身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同时,具有丰富的班、团队活动和班级管理经验是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和长处,但班主任也不能仅仅停留在“经验”的层次上,必须通过学习新的知识和反思过去成功或失败的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三)心理素质

  首先,班主任自身的心理健康是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

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但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难免也会出现问题。

我们在呼吁社会对教师多一些理解和多一份关爱的同时,也要注意培养教师自身的修养和自我调节能力。

这就要求教师通过自我调节,改善心理环境,保持心理健康。

  其次,班主任坚定的职业理想或职业信念是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

职业理想或职业信念的核心是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对学生的爱,即“师魂”。

如果教师没有对教育事业和对自己学生的爱,只能称其为“孩子王”、“教书匠”,就不是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更谈不上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再次,班主任良好的职业道德是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动力。

一名优秀教师要有对教育事业的事业心,责任感和积极性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即“师德”。

有了这些,才能矢志不移,克服困难,完成所肩负的教育使命。

  最后,班主任的人格特征是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保障。

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班主任,除了要具备上述基本条件以外,还应具备适合自己职业的独特的人格特征。

比如;热忱关怀、真诚坦率、胸怀宽阔、作风民主、客观公正、自信自强、耐心自制、坚韧果断、热爱教育事业,具有成就取向的人格和人际取向的人格以及魅力和组织才能等。

除此之外,班主任还应具有良好的个人修养和正确的自我意识。

  四、当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班主任要深刻认识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

如学生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不平衡性、稳定性和可塑性、个别差异性等,特别要深刻认识中学阶段的青少年由于性成熟带来的一系列生理、心理变化。

要及早做出正确判断,采取果断措施、防止可能产生的问题。

  

(一)学生心理偏差的几种表现

  

(1)学习问题

  学习问题所占比例在三个年级中分别为各类问题之首。

学习问题所表现出来的是学习焦虑、学习疲劳、厌学症、学习困难和考试焦虑等。

  

(2)家庭关系问题

  家庭关系方面的问题属于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较恒定的因素之一,问题集中在与父母关系紧张、对父母有内疚心理、单亲家庭子女的特殊问题三个方面。

  (3)人际交往问题

  现在有些学生缺乏最起码的交往能力,如事事处处以“我”为中心,对人苛求,好嫉妒,爱猜忌别人;拉帮结伙,攻击他人;胆小羞怯,不善与人沟通等等。

这些不当方式都会给他们的日常生活及未来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中学生的交往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同学相处、朋友相处、早恋等。

  (三)

 2.学生心理问题的分类

  ①心理成长问题:

人格系统健康正常,因发挥自身的潜能而产生的问题;

  ②心理失调(适应)问题:

人格系统健康正常/基本正常,因遭受挫折难发自控调节而产生的心理问题;

  ③心理障碍问题:

因人格有缺陷而引起的心理问题;分为近常态(焦虑,孤独)与近病态(各种神经官能症与人格障碍)

  ④心理变态问题:

因人格严重病变而引发的精神分裂症。

  3.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

  ①人际关系紧张:

师生关系问题/亲子关系问题/同伴(同学)关系问题/异性交往关系问题;

  ②学习方面的问题:

学习压力过大,学习障碍问题

  ③自我方面的问题:

  自我评价发生偏差/自我体验发生错误/自我控制能力差。

  4.学生心理问题的起因

  ①外部环境原因

  社会消极影响

  如社会不良风气/“一切向钱看”/大众传媒中不健康的内容等

  学校教育的不当(错误的教育观念与教育方法引起),不良的家庭教育

  5.儿童成长的压力(少年阶段12岁以上)

  儿童压力主要来源:

功课+期望+人际关系。

  儿童压力主要表现:

  ①独立的压力:

这是成长的必经阶段,面对转变的适应亦可产生压力。

  ②人际关系的压力:

如何融入朋友圈子中,被朋友接纳,满足朋友对自己的要求。

  ③与父母沟通的压力:

追求独立却得到父母的理解,两代人的矛盾会产生巨大的压力。

  6.对学生心理问题评价的小结

  目前对学生心理问题的估计普遍偏高。

  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是心理成长与心理适应问题,少部分学生有心理障碍问题,极少学生有心理变态的问题。

  学生心理问题与其成长压力过大有关,是外因与内因作用的结果。

  五、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方法和特点

  

(一)内容

  ①学习指导。

消除学习障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让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这是班主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要求。

  ②生活指导。

班主任应从帮助学生合理安排业余时间,形成理性的消费观念入手,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和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高尚的道德情操。

让学生的生活远离阴影,远离低级趣味,充满生机和充满希望。

  ③人际关系指导。

班主任应注意培养学生健康的人际交往态度,人际知觉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避免和改善人际冲突、自我封闭、自卑、孤僻等不良的人际关系。

另外,人际关系指导还应包括青春期指导。

班主任进行青春期指导,重点应放在异性交往和性教育方面。

  ④人格塑造。

人格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其中以性格为核心。

一般来讲,良好的个性品质主要有慷慨、积极、坦率、大胆、诚实、有原则性、意志坚强等。

班主任应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塑造自我,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

  ⑤升学指导。

班主任应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特长,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并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和优势,确立今后的发展方向。

同时,对那些升学不如意的学生也不能灰心,应帮助学生找出原因和解决的对策,帮助他们走出阴影,健康地走向未来。

  

(二)方法

  ①活动法。

组织以学生为中心的各项活动,通地体验和调整,达到“做中学”、“学中做”的目的。

包括游戏、学习、劳动和社会交往等,这是促进个体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班主任工作中,活动法可以采用结合班、团队活动和校内外的各项活动同时进行,是班主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法。

  ②讨论法。

指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对一些共同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讨的方法。

一般的程序为:

先确定讨论题目;查阅和整理有关资料;准备发言提纲;论证或辩论;最后由教师或学生代表总结发言。

讨论法对学生的智力和社会性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在班主任工作中,讨论法可以采用班级讨论和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

  ③讲授法。

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知识的教学方法。

根据讲授的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的不同,可分为讲解、讲述、讲读和讲演四种方式。

讲授法是使学生获得系统知识的重要教学方法,是其它方法的基础。

在班主任工作中,可以采用专题报告的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④咨询法。

通过语言或文字等媒介,给咨询对象以帮助、启发和教育的过程。

包括个别咨询和团体咨询;书信、电话、宣传、现场咨询等。

咨询者应注意掌握交友性和保密性原则,预防性和疏导性原则,教育性和整体性原则。

对于有心理困扰的学生,班主任可以采用个别咨询或团体咨询的方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⑤测量法。

借助于测验或量表对某一心理品质做出数量的描述。

测量法包括:

智力测验、态度测验、性格测验、能力测验等等。

通过测量,一方面使学生更加了解自己;另一方面班主任也可根据学生的特点做到“因材施教”。

  (三)特点

  1、发展性心理辅导为主

  心理辅导可以分为发展性心理辅导和补救性心理辅导。

  发展性心理辅导是指施教于未然,针对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发展任务、面临的矛盾和个别差异进行心理辅导,促使其心理矛盾有效解决、心理潜能充分发挥、个性品质和谐发展。

  补救性心理辅导是施教于已然,由心理辅导员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对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出现的心理问题给予疏导,乃至对有关的心理障碍进行诊断和矫治。

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就是发展性心理辅导。

  2、在自然情境下的过程展开

  心理健康教育实际上就是一个心理辅导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与当事人建立一种特殊的关系,来协助对方自我了解、自我适应,从而能够自我独立和发展。

班主任与学生之间建立的这种关系是在平时就需要建立的。

建立一种亦师亦友的关系,这是班主任担任心理辅导员角色需要做的第一项工作。

班主任可以通过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来进行心理辅导,不过,班主任还可以充分利用与学生相处时间较多这一条件,在教育教学的自然情境中展开心理健康教育。

“春雨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是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所追求的境界。

  六、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1、以良好的心理素质来影响学生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

“没有教师对学生的直接的人格方面的影响,就不可能有深入性格的真正教育工作,只有人格能够影响人格的发展和形成。

”班主任的人格就是教育的力量,用自身的美好的心灵去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灵。

因此,班主任对学生全面健康地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有心理素质高的班主任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

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质系统,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才能成功地扮演班主任心理辅导的角色。

优秀的心理辅导班主任应具备敏锐的观察力、良好的思维品质、良好的情操品质、稳定的情绪、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自我意识品质等。

班主任在青少年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和师生关系的好坏,对于青少年自我概念的形成、生活目标的确定、身心健康的状况都具有深远影响。

如果班主任自己心理不健康,学生的心理健康就没有保证,为此,班主任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否则就无法承担培养高素质学生的重任。

  2、营造良好的班集体氛围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

  

(1)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

  生动活泼的集体活动可促进人际交往,建立团结、合作、友爱、互助的人际关系,体验生活在集体中的乐趣,使不同才能的学生都可以找到表现自己,取得成功的机会,促进身心和谐发展。

班主任设计的活动一定要有针对性,即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哪些心理品质,设计什么样的活动作为载体来培养学生,班主任要心中有数。

  

(2)在环境布置中渗透心育

  班主任在布置课室环境时,可贴上一些生动活泼的图片和条幅,如:

爱卫生、讲文明、爱学习的名人佳句等,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习惯。

班主任还可以充分利用课室里的黑板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性。

如:

每期的黑板报都留下一个板块开辟一个栏目——“奇思异想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可以用几句简短的话写下来,把它贴在“奇思异想角”里,然后动员全班的同学通过各种途径去寻找答案,每周评出最佳解答员。

这一过程,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学生智慧的火花经常在这一小小的板块闪现。

  3、以主题班会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团体辅导

  随着班主任对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视,班会作为班主任疏导教育学生的一种形式,被班主任赋予了新的功能——心理辅导的功能,这种班会也被称为班会心理课。

  班级是学生最经常活动的场所,同学之间年龄相仿,经历相似,共同的课堂、班主任、科任教师,对一些问题的理解有着这样、那样的共识,所以,同学之间彼此了解、彼此理解。

主题班会中班主任和学生的共同研讨所产生的良好氛围,有利于疏导学生心理困惑及矫正学生的不良心态。

主题班会前应有所准备,摸清学生的心理发展脉络,加以适当的引导,以确保班会的正确导向。

召开班会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表述时言语和情感上的细微变化,理解学生没说出的深层次意思,寻找学生群体趋向,及时补充自己的计划,以解开学生心中的症结。

  班主任利用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时,首先要认同学生的想法,然后有意识引导,使学生通过积极思考,由学生自己自然地改变原有的不正确观念或想法。

但同时必须注意,避免揭露学生隐私,防止出现新的心理问题,班主任要充分调动学生畅谈自己看法的积极性,通过同学间的互补,使学生放下心理负担。

  4、在处理学生间的矛盾时,着重学生心理层次的分析。

  因为心理健康教育注重的是人的发展性的问题,在处理学生的矛盾时,就不能简单地告诉学生对与错就行了,还要多问几个为什么?

你当时是怎么想?

为学生提供多种选择,让学生在自悟中慢慢使学生的心理得到发展。

  5、个案研究

  在心理健康课上的辅导,往往是一种团体的辅导,而对于一些非常突出的个体,单单进行团体的辅导还是非常不够的,这时,就需要对个体进行比较系统的辅导,这时个案的研究不失为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

  6、心理学常识讲座

  将心理学常识引进中学课堂,让学生获取一些基本的心理学知识,能帮助他们了解自己、了解他人,有积极的意义。

但要注意讲座不能“满堂灌”,也不能把讲座当作学校集体辅导的主要形式,只能是集体辅导的一种补充形式。

  七、班主任如何通过班级心理辅导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一)班主任开展心理辅导的必要性

(二)班级心理辅导的目标

(三)班级心理辅导的内容

(四)班级心理辅导的基本理念

(五)班级心理辅导的途径

(六)班级心理辅导的方法

  

(一)班主任开展心理辅导的必要性

  几个专职或兼职的心理辅导员已无法满足学校上千名学生的“心理”需求;

  学校所有教育教学活动都是通过班级来开展的;

  班主任与学生朝夕相处,最易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活动;

  班主任进行的常规工作,为班级开展心理辅导提供了时间保证。

  班主任与家长和科任老师的联系,为整合心理教育力量提供了便利条件;

  

(二)班级心理辅导的目标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班级心理辅导的目标是:

  增进心理健康

  优化心理素质

  开发心理潜能

  (三)班级心理辅导的内容

  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教育

  人格塑造教育

  智能开发教育

  人际交往教育与积极适应教育

  正当竞争教育与承受挫折教育

  情绪调控教育与自律自理教育

  性心理卫生教育

  升学与应试教育

    (五)班级心理辅导的途径

  开展班级心理辅导主要是结合常规的班级管理工作进行:

  班级活动,班会课,班风建设,个别谈话,操行评定,优化环境等;

  培育良好班级——班级团体辅导;

  进行个别教育——个别辅导

  优化教育环境

  (六)班级心理辅导的方法

  价值澄清法;

  理

  (七)总结

  1.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班主任是最适宜的角色;

  2.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最很重要的是转变观念,借鉴心理辅导的理念与方法,结合日常班级管理工作(尤其是上好班会课)来进行。

  3.教育从“沟通”开始。

  班主任要有耐心、爱心、细心和恒心!

班主任应关注学生的心灵!

 

关爱学生也要讲究策略

衡量一个班级是否优秀,一个班集体是否有战斗力,就看看这个班级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关系是否默契,尤其要看看这个班的班主任是否关爱学生,以良好的情绪和言行影响学生。

关爱首先是人格平等。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可能是学校中最不容易满足的群体。

他们思想活跃,对周围的人和事容易理想化,而我们又习惯把学生当成“不懂事者”,对他们的声音往往听不见或者不想听,对他们所做的事情往往是不屑一顾,学生做错了事情不去深入了解就一味地批评。

事实上,学生是一个活的“生命体”,他们有属于自己的感受和要求,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闪光点,努力地去挖掘,其实就能发现他们每个都是祖国的花朵。

要把“学生当成人来培养”,要正确对待学生的意见,师生之间应保持一种人格上的平等。

师生之间的教与学实际上是一种矛盾,处理得好就会像父与子、母与子的关系,但处理不好就会产生对立态度。

只让学生尊敬教师,而不去尊重学生,这样的老师已经不受学生欢迎了,也不会与学生相处好。

学生是孩子,他也许还不会尊重老师,因为他毕竟是孩子;我们是老师,是成人,是必须要尊重学生的,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才能慢慢教会学生尊重我们。

有了我们的教育,学生才会知道:

要想让别人尊重你,你必须得先尊敬别人。

也就是俗话说的,“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

”所以,关爱学生必须平等地和学生相处。

第二,关爱要正视代际冲突。

为什么学生难教了?

很重要的原因是教育出现了畸形局面----对象是复杂的而教育是简单的。

比如说,中学生大都喜欢流行的东西,诸如流行音乐、流行服饰、流行书籍等等,他们获得社会文化信息的途径来自大众传播媒介和同龄人群体,其次才是教师和父母。

而学校注重的是课本教学,教师除了教学和操持家务,精力所剩无几,去涉猎社会文化信息的时间远不及学生。

除了这种差异,在对文化的内容评价上教师与父母与学生的认识也往往存在差异。

在这种情况下谈论流行的东西,就必须与他们分析流行的东西的利弊,最好采取讨论的方法、说理的方法,而不宜武断行事。

这就是说,关爱学生必须正视并正确解决代际冲突。

第三,关爱要保护隐私。

侵犯就是侵犯人格尊严。

中学生目前的隐私包括两类:

日记本、信件。

实际上,就中学生而言,个人隐私一般并无重大利害矛盾在内,即便是他们视为超级秘密的日记,在成人的眼里往往是根本算不上秘密,大人毫不介意的事,在他们眼里往往是惊心动魄的事。

但中学生比成人敏感、冲动,再加上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也较弱一旦隐私被侵犯,自然是寸土必争,此时老师采取过激行为是得不偿失的,也是不被学生所认同的。

当教师的不应该去碰触孩子的隐私,因为没有秘密的孩子是长不大的。

再说孩子的秘密,也不是些了不起的事,没有必要大动干戈。

第四,关爱要懂得批评的艺术。

首先,要做到不往坏处想。

往坏处想,往往会制造冤假错案,会弄得满纸辛酸泪,行行坏消息。

不管到什么时候都要给孩子留出说话的权力。

批评是必要的,但需要艺术,别忘记给自己的批评里加点糖。

批评要走出盲目自信的误区,要先调查后下结论,准确、适度地进行批评。

批评要以关心人和爱护人为中心,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不要陷入一开口就是质问式的或者训斥式的,一下子就使双方处于尖锐的对立状态,这是不明智的。

批评要以唤起人的觉醒与自信为目的。

对人来说,成功是希望,失败也是希望,因为失败暴漏了成功的障碍,一旦排除,希望就在眼前,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批评应该着眼于认识错误,也要着眼于改正错误,让学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希望的所在,只有这样,批评的效果才显示出来。

要告诉学生,很多人对于批评往往很难接受,可是真正有智慧的人,却能够从别人的批评中收获进步。

而要达成以上目标,除了爱心,别无良策。

总之,关爱学生是教师工作之必需。

关爱学生不应是盲目的,教师要做到平等地对待学生,要科学地化解师生之间、长幼之间的矛盾,要保护学生的隐私,更要讲究批评艺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商业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