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归纳.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579421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138.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归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归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归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归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归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归纳.docx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归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归纳.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归纳.docx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必记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化学实验根本方法

一.化学实验平安都包括哪些容.

1.遵守实验室规则。

2.了解平安措施。

〔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展,并注意对尾气进展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

进展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

〔3〕浓酸沾在皮肤上,用水冲净然后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

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3.常用危险化学品的标志有哪些.

二.混合物的别离和提纯的方法有哪些.

1.过滤——适用于不溶性固体和液体的别离。

实验仪器:

烧杯,玻璃棒,漏斗,铁架台〔带铁圈〕,装置如右图。

考前须知:

〔1〕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要紧贴漏斗壁;二低,

滤纸要低于漏斗边沿,液面要低于滤纸边沿。

三靠,玻璃棒紧

靠三层滤纸处,滤纸紧靠漏斗壁,漏斗尖嘴处紧靠烧杯壁。

〔2〕玻璃棒起到引流的作用。

2.蒸发——适用于可溶性固体和液体的别离。

实验仪器:

酒精灯,蒸发皿,玻璃棒,铁架台〔带铁圈〕,装置如右图。

考前须知:

〔1〕在加热蒸发过程中,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由于液体温度

局部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2〕加热到蒸发皿中有大量晶体析出时应停顿加热,用余热蒸干。

〔3〕热的蒸发皿应用坩埚钳取下,不能直接放在实验台上,以免烫坏实验台或遇水引起蒸发皿破裂。

如果确要立即放在实验台上,则要垫上石棉网上。

3.蒸馏——利用互溶的液态混合物中各组分沸点的不同,加热使其*一组分变成蒸汽,经过冷凝后再变成液体,从而跟其他组分分开,目的是将难挥发或不挥发的杂质除去。

实验仪器:

温度计,蒸馏烧瓶,石棉网,铁架台,

酒精灯,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

考前须知:

①温度计的水银球应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②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液体暴沸。

③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上口出。

④先翻开冷凝水,再加热,加热前需垫石棉网。

4.萃取——利用*种物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溶剂所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的方法。

实验仪器:

分液漏斗,烧杯,铁架台〔带铁圈〕。

实验步骤:

①装液②振荡③静置④分液

考前须知:

〔1〕分液漏斗使用前要先检查是否漏水。

查漏的方法:

在分液漏

斗中注入少量水,塞上瓶塞,倒置看是否漏水,假设不漏水,把瓶

塞旋转180°,再倒置看是否漏水。

〔2〕振荡过程中要不断放气,防止部气压过大将活塞顶开。

〔3〕分液时活塞和凹槽要对齐,目的是保证外气压相通,以使

液体顺利流下。

上层溶液从上口倒出,下层溶液从下口放出。

〔4〕萃取剂选择的三个条件:

①萃取剂与原溶剂互不相溶②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比原溶剂中要大

③萃取剂与原溶液不发生反响。

三.Cl-和SO42-离子是如何检验的.

1.Cl-检验方法:

先加稀HNO3,后加AgNO3溶液,假设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溶液中含有Cl-。

加稀HNO3的目的排除CO32-的干扰。

发生反响的离子方程式:

Cl-+Ag+=AgCl↓。

2.SO42-检验方法:

先加稀HCl,后加BaCl2〔或Ba(NO3)2〕溶液,假设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溶液中含有SO42-。

加稀HCl的目的排除CO32-、SO32-和Ag+的干扰。

发生反响的离子方程式:

SO42-+Ba2+=BaSO4↓

四.物质溶解性口诀是什么.

碱:

K、Na、Ba溶,Ca微溶

盐:

钾盐,钠盐,铵盐,硝酸盐全部溶

氯化物:

AgCl不溶

硫酸盐:

BaSO4不溶,CaSO4和Ag2SO4微溶

碳酸盐:

NH4+、K、Na溶,Mg微溶

在水中不存在:

AgOH,Fe2(CO3)3,Al2(CO3)3,CuCO3

五.除杂有哪些原则.

1.除杂原则:

*不增〔尽量不引入新杂质〕

*不减〔尽量不损耗样品〕

*易分〔容易别离——生成完全不溶物或气体〕

*复原〔除去各种杂质,复原到目标产物〕

2.注意:

为了使杂质除尽,参加的试剂不能是“适量〞,而应是“过量〞;但过量的试剂必须在后续操作中便于除去。

六.粗盐提纯参加除杂试剂的顺序是什么.

1.BaCl2→NaOH→Na2CO3→HCl

2.BaCl2→Na2CO3→NaOH→HCl

3.NaOH→BaCl2→Na2CO3→HCl

注:

粗盐中含有的杂质离子有Ca2+、Mg2+、SO42-

1.Na2CO3必须在BaCl2之后参加,目的是除去Ca2+和过量的Ba2+。

2.最后参加的盐酸必须适量,目的是除去过量的OH-和CO32-。

3.加盐酸之前要先进展过滤。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一.物质的量的定义及制定标准是什么.

1.物质的量——符号〔n〕,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

2.单位——为摩尔〔mol〕:

国际上规定,1mol粒子集体所含的粒子数与0.012Kg12C所含的碳原子数一样,约为6.02×1023。

把含有6.02×102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1摩尔。

3.阿伏加德罗常数

把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确定为6.02×1023mol-1。

4.物质的量=物质所含微粒数目/阿伏加德罗常数n=N/NA

5.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之间成正比:

n1/n2=N1/N2

使用物质的量应考前须知:

①物质的量这四个字是一个整体,是专用名词,不得简化或增添任何字。

②物质的量只适用于微观粒子,使用摩尔作单位时,所指粒子必须指明粒子的种类,如原子、分子、离子等。

且粒子的种类一般都要用化学符号表示。

③物质的量计量的是粒子的集合体,不是单个粒子。

二.摩尔质量〔M〕定义及公式是什么.

1.定义:

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摩尔质量。

2.单位:

g/mol或g.mol-1

3.数值:

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4.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n=m/M

三.气体摩尔体积的定义及公式是什么.

1.气体摩尔体积〔Vm〕

〔1〕定义:

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

〔2〕单位:

L/mol或m3/mol

2.物质的量=气体的体积/气体摩尔体积n=V/Vm

3.标准状况特指0℃101KPa,Vm=22.4L/mol。

4.阿伏加德罗定律:

v同温、同压下,等物质的量的任何气体〔含有一样的分子个数〕的体积相等.

5.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克拉珀龙方程):

PV=nRT

v推论:

〔1〕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与其物质的量成正比:

V1:

V2=n1:

n2

〔2〕同温、同体积时,气体的压强与其物质的量成正比:

P1:

P2=n1:

n2

〔3〕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之比等于其摩尔质量之比ρ1:

ρ2=M1:

M2

四.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1.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及公式是什么.

〔1〕定义:

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的物质的浓度。

〔2〕单位:

mol/L,mol/m3

〔3〕物质的量浓度=溶质的物质的量/溶液的体积C=n/V

2.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的步骤包括哪些.

〔1〕根本原理:

根据欲配制溶液的体积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用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的方法,求出所需溶质的质量或体积,在烧杯中溶解并在容量瓶用溶剂稀释为规定的体积,就得欲配制的溶液。

〔2〕主要操作

所需仪器:

托盘天平或量筒、烧杯、玻璃棒、容量瓶、胶头滴管。

A.检验是否漏水,方法与分液漏斗查漏一样。

B.配制溶液①计算;②称量;③溶解;④转移;⑤洗涤;⑥定容;⑦摇匀;

⑧装瓶贴签。

考前须知:

A.选用与欲配制溶液体积一样的容量瓶。

B.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

C.不能在容量瓶直接溶解。

D.溶解完的溶液等冷却至室温时再转移。

E.定容时,当液面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滴管,以平视法观察加水至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相切为止。

F.误差分析

a、称量产生误差

1〕称量时左盘高,右盘低↓

2〕称量时称量物放在右盘,而砝码放在左盘〔正常:

m=砝码+游码;错误:

砝码=m+游码〕↓

3〕量筒量取液体药品时仰视读数↑

4〕量筒量取液体药品时俯视读数↓

b、溶解、转移、洗涤产生误差

5〕溶解过程中有少量液体溅出烧杯↓

6〕未洗涤溶解用的玻璃棒和烧杯↓

7〕洗涤液未转入容量瓶中而倒入废液缸中↓

c、定容误差

8〕定容时仰视刻度↓

9〕定容时俯视刻度↑

10)定容时液面低于刻度线↑

11〕未等溶液冷却就定容↑

12〕定容后发现液面高于刻度线后,用滴管吸出少量溶液↓

13)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再加水↓

14〕原容量瓶洗净后未枯燥无影响

15〕容量瓶中含有少量的水无影响

16〕往容量瓶中加水时有少量加到瓶外无影响

3.溶液稀释定律是什么.

C(浓溶液)·V(浓溶液)=C(稀溶液〕·V(稀溶液)

4.浓度〔C〕与溶质的质量分数(ω)的关系式

C=1000ρω/M〔ρ的单位为g/mL〕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一.物质的分类的意义是什么.

1.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的根本方法,它不仅可以使有关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系统化,还可以通过分门别类的研究,了解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

分类要有一定的标准,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展不同的分类。

穿插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是常用的两种分类方法。

2.分散系的定义及其分类是什么.

〔1〕定义:

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分散系。

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起容纳分散质作用的物质称作分散剂〔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

〔2〕分类:

按分散质粒子大小来分可以把分散系分成3种:

溶液、胶体和浊液。

〔3〕区别:

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是胶体区别于溶液、浊液的本质特征。

溶液、胶体、浊液三种分散系的比拟:

分散质粒子大小/nm

外观特征

能否通过滤纸

能否通过半透膜

有否丁达尔效应

实例

溶液

小于1nm

均匀、透明、稳定

没有

NaCl、蔗糖溶液

胶体

在1—100nm之间

均匀、有的透明、较稳定

不能

Fe(OH)3胶体

浊液

大于100nm

不均匀、不透明、不稳定

不能

不能

没有

泥水

第二节离子反响

二.离子反响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定义以及围是什么.

电解质:

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

酸、碱、盐、水和局部金属氧化物都是电解质。

酸:

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碱:

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盐:

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

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

注意:

1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不同之处是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否导电。

2电解质的导电是有条件的:

电解质必须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才能导电。

3能导电的物质并不全部是电解质:

如铜、铝、石墨、氯化钠溶液等。

4溶于水能导电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电解质。

电解质导电必须是化合物本身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导电,不能是发生化学反响生成的物质导电。

如非金属氧化物〔SO2、SO3、CO2〕、大局部的有机物为非电解质。

5*些难溶于水的化合物。

如BaSO4、AgCl等,由于它们的溶解度太小,测不出其水溶液的导电性,但它们溶解的局部是完全电离的,所以是电解质。

6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定义以及围是什么.

〔1〕强电解质:

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2〕围:

强酸〔HCl、H2SO4、HNO3、HClO4、HI、HBr〕

强碱〔NaOH、KOH、Ba(OH)2等〕

大多数的盐及金属氧化物

注:

一些不溶于水的盐,如BaSO4、CaCO3等,但它溶解的那局部会完全电离成离子,所以像这样的不溶性盐也是强电解质。

〔3〕弱电解质:

只有局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4〕围:

弱酸:

〔H2CO3、CH3COOH等〕

弱碱:

[NH3·H2O、Fe(OH)3、Cu(OH)2等]

3.电离以及电离方程式的定义是什么.

电离:

物质溶于水后或受热熔化时,离解成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

电离方程式:

用离子符号表示电解质电离过程的式子,叫做电离方程式。

*阴、阳离子拆开写,但原子团不能拆开,如:

NO3-、SO42-、OH-、NH4+、CO32-等。

*阴、阳离子的个数由化学式决定,带电荷数由化合价决定。

*强酸的酸式根〔HSO4-)要拆开写,而弱酸的酸式根〔HCO3-、HSO3-等〕不能拆开。

*强电解质用“=〞,弱电解质用“⇌〞

*多元弱酸分步写,多元弱碱一步写。

4.离子方程式定义以及书写步骤是什么.

离子方程式:

用实际参加反响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响的式子。

它不仅表示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响,而且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响。

复分解反响这类离子反响发生的条件是:

生成沉淀、气体或水。

书写方法:

写:

写出反响的化学方程式

拆:

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写成离子形式

删:

将不参加反响的离子从方程式两端删去

查:

查方程式两端原子个数和电荷数是否相等

注:

不能拆的5种物质

1难溶或微溶物质②弱电解质〔弱酸、弱碱、水〕③氧化物④气体⑤单质

强调:

澄清石灰水则应拆;假设是石灰乳或石灰浆则不能拆。

5.离子共存的定义以及不能共存的情况是什么.

所谓离子在同一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就是指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响;假设离子之间能发生反响,则不能大量共存。

A.结合生成难溶物质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如Ba2+和SO42-、Ag+和Cl-、Ca2+和CO32-、Mg2+和OH-等。

注:

Fe(OH)3(红褐色);Cu(OH)2(蓝色);Fe(OH)2(白色);CuS(黑色);AgBr(浅黄色)、AgI(黄色)。

B.结合生成气体或易挥发性物质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如H+和CO32-,HCO3-,SO32-,OH-和NH4+等。

C.结合生成难电离物质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如H+和OH-、CH3COO-,OH-和HCO3-等。

D.发生氧化复原反响〔如H+、NO3-和Fe2+〕、水解反响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待学〕。

E.生成络合物,如Fe3+和S-等。

F.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在较强的的酸性和碱性环境中都不能大量共存。

如HCO3-、HS-、HSO3-、H2PO4-、HPO42-都不能在酸性和碱性环境量共存。

注意:

题干中的条件:

如无色溶液应排除有色离子:

Fe2+〔浅绿色〕、Fe3+〔棕黄色〕、Cu2+〔蓝色〕、MnO4-〔紫色〕等离子,酸性〔或碱性〕则应考虑所给离子组外,还有大量的H+〔或OH-〕。

6.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有哪六看.

一看反响是否符合事实:

主要看反响能否进展或反响产物是否正确。

二看能否写出离子方程式:

纯固体之间的反响不能写离子方程式。

三看化学用语是否正确:

化学式、离子符号、沉淀、气体符号、等号等的书写是否符合事实。

四看离子配比是否正确。

五看原子个数、电荷数是否守恒。

六看与量有关的反响表达式是否正确〔过量、适量〕。

第三节氧化复原反响

三、氧化复原反响

1.氧化复原反响概念的开展是什么.

得氧失氧的观点〔狭义〕

化合价升降观点〔广义〕

电子转移观点〔本质〕

氧化反响

得氧的反响

化合价升高的反响

失去〔或偏离〕电子的反响

复原反响

失氧的反响

化合价降低的反响

得到〔或偏向〕电子的反响

氧化复原反响

有氧得失的反响

有化合价升降的反响

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响

2.氧化复原反响中概念及其相互关系是怎样的.

氧化剂〔有氧化性〕→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被复原→发生复原反响→复原产物。

复原剂〔有复原性〕→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响→氧化产物。

3.四种根本反响类型和氧化复原反响的关系是怎样的.

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响和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响以及置换反响一定属于氧化复原反响,复分解反响一定不属于氧化复原反响。

4.得失电子数目的计算方法:

(高价-低价)´系数´下标

5.单双线桥法标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的方法是什么.

单线桥法:

箭号起点为复原剂即失电子的元素,终点为氧化剂即得电子的元素,只标电子转移的总数,不标得失。

双线桥法:

用两个箭头将反响物与生成物中发生化合价变化的同种元素连起来,箭头从反响物开场指向生成物,化合价升高的标在上面,降低的标在下面,在线桥上标出得失电子的总数目,电子得失守恒。

6.特殊的氧化复原反响有哪几种.

〔1〕局部氧化复原反响

在氧化复原反响中,如果复原剂只有局部被氧化、或者氧化剂只有局部被复原,这就是局部氧化复原反响。

如:

MnO2+4HCl(浓)=MnCl2+Cl2+2H2O

〔2〕歧化反响

同种物质中同种价态的同种元素一局部被氧化、另一局部被复原的反响称为歧化反响〔这里的“三同〞缺一不可〕。

如:

Cl2+2NaOH=NaCl+NaClO+H2O

〔3〕归中反响

不同价态的同一元素化合价可升高或降低至*一中间价态。

同种元素不同价态之间发生氧化复原反响遵循以下归中规律:

高价+低价→中间价〔注“可靠拢不穿插〞〕。

如:

H2SO4(浓)+H2S=SO2↑+S↓+2H2O

7.氧化复原反响的几种规律是什么.

〔1〕价态规律

元素处于最高价时只具有氧化性,元素处于最低价时只具有复原性,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时既有氧化性又有复原性.

〔2〕强弱规律

在同一反响中,氧化性:

氧化剂>氧化产物;复原性:

复原剂>复原产物

同种元素,一般情况下,高价的比低价的氧化性更强,如:

氧化性:

Fe3+>Fe2+、HClO>Cl2

〔3〕归中规律

不同价态的同一元素的化合物间反响,遵循:

高价降,低价升,只靠拢,不穿插,最多到同价。

〔4〕守恒规律

复原剂失电子总数=氧化剂得电子总数,即:

化合价升高总数=化合价降低总数。

〔5〕先后规律

同等条件下,谁强谁先反响(强者先行)

不同的氧化剂与同一复原剂反响,氧化性强的氧化剂先反响

不同的复原剂与同一氧化剂反响,复原性强的复原剂先反响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

1.金属的物理通性有哪些.

〔1〕金属在常温下的状态

除汞是液体外,其他在常温下是固体。

〔2〕金属的颜色、光泽

绝大多数金属都是银白色,具有金属光泽,少数金属是特殊颜色如铜是紫红色,金是金黄色。

〔3〕良好的导电、导热性。

〔4〕延展性

延性:

拉成细丝的性质。

展性:

压成薄片的性质。

2.化学通性有哪些.

〔1〕化合态金属元素只有正化合价

〔2〕金属单质易失电子,表现复原性

〔3〕易与氧气反响,得到氧化物

〔4〕活动性排在氢前的金属元素与酸反响得到盐和氢气

〔5〕与盐反响,置换出活动性弱的金属单质

3.金属钠的性质有哪些.

〔1〕物理性质有哪些.

①为银白色的固体②质软(硬度小)③密度比煤油大

〔2〕化学性质有哪些.

①很活泼,常温下能与氧气反响.

4Na+O2=2Na2O

②加热条件下与氧气反响

现象:

先熔化成小球,后燃烧产生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固体

2Na+O2

Na2O2

③钠与水的反响

概括

现象

性质

钠浮在水面上

密度比水小

立刻熔成一个小球

反响放热,熔点低

游、响

在水面上四处游动,发出“嘶嘶〞的声音

产生气体

反响后溶液变红

生成碱性物质

反响方程式:

2Na+2H2O=2NaOH+H2↑

离子方程式:

2Na+2H2O=2Na++2OH-+H2↑

知识拓展:

a:

将钠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能否置换出铜单质.

不能,2Na+2H2O=2NaOH+H2↑

2NaOH+CuSO4=Cu(OH)2↓+Na2SO4

b:

将钠放入盐酸中,钠将先和H2O反响,还是先和HCl反响.

2Na+2HCl=2NaCl+H2↑

钠与酸反响时,如酸过量则钠只与酸反响,如酸缺乏量则钠先与酸反响再与水反响。

一般规律:

钠与酸溶液反响时,钠直接与溶液中的酸反响,但当钠与其它溶液反响时,一般是钠先与水反响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然后再看生成的氢氧化钠是否与原溶液中的溶质反响!

〔3〕钠的保存方法是什么.

①钠必须保存在隔绝空气环境中,实验室将钠保存在煤油或石蜡中。

②钠着火的处理.用枯燥的砂土扑灭

4.铁与水蒸气的反响的现象和方程式是什么.

现象:

加热时试管铁粉红热,点燃肥皂泡可听到爆鸣声。

实验装置:

反响方程式:

3Fe+4H2O(g)

Fe3O4+4H2

5.金属铝的性质有哪些.

〔1〕铝与氧气的反响

加热铝箔的现象和解释是什么.

现象:

铝箔熔化,外表失去光泽,熔化的

铝并不滴落。

现象解释:

因为铝外表有一层氧化膜保护了铝。

即使打磨过的铝箔,在空气中也会很快生成新的氧化膜。

铝与空气形成了一层致密的氧化膜,阻止层金属继续与氧气发生反响。

Fe形成的氧化膜疏松,不能保护层金属。

Mg和Al形成的氧化膜致密,能保护层金属不被继续氧化。

(2)铝的两性表达在哪里.

①铝与稀盐酸的反响

化学方程式为:

2Al+6HCl==2AlCl3+3H2↑

离子方程式为:

2Al+6H+==2Al3++3H2↑

②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响

化学方程式为:

2Al+2NaOH+2H2O==2NaAlO2+3H2↑

离子方程式为:

2Al+2OH-+2H2O==2AlO2-+3H2↑

反响可以看成两步进展:

第一步:

2Al+6H2O==2Al(OH)3↓+3H2↑

第二步:

Al(OH)3+NaOH=NaAlO2+2H2O

所以在这个反响中Al做复原剂,H2O水做氧化剂。

铝既能与强酸反响,又能与强碱反响,是两性金属。

6.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规律和步骤是什么.

〔1〕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横〔量〕相当,竖〔单位〕一样

〔2〕根据化学方程式进展计算的根本步骤:

①根据题意写出相关反响的化学方程式

②找出相关物质的计量数之比

③对应计量系数,找出相关物质的物质的量

〔要求的量用n(B)或设未知数*、y等代表〕

④根据计量关系进展计算。

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1.钠的重要化合物有哪些.

〔1〕Na2O和Na2O2有哪些性质.

①氧化钠是白色固体,过氧化钠是淡黄色固体。

②碱性氧化物有哪些性质.

碱性氧化物+水→碱Na2O+H2O=2NaOH

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含氧酸盐Na2O+CO2=Na2CO3

碱性氧化物+酸→盐+水Na2O+2HCl=2NaCl+H2O

Na2O属于典型的碱性氧化物。

③Na2O2与H2O的反响

实验现象:

产生气泡,试管壁发烫,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化学反响方程式:

2Na2O2+2H2O=4NaOH+O2↑

离子反响方程式:

2Na2O2+2H2O=4Na++4OH-+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