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章末卷1含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569218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27.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章末卷1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章末卷1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章末卷1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章末卷1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章末卷1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章末卷1含答案.docx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章末卷1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章末卷1含答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章末卷1含答案.docx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章末卷1含答案

第一章章末卷1

一、选择题(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3分)通常把青菜腌成咸菜需要几天的时间,而把青菜炒熟使之具有相同的咸味,仅需几分钟。

造成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是(  )

A.炒菜时盐多些,盐分子容易进入青菜中

B.炒菜时青菜分子间有空隙,盐分子易进入

C.炒菜时温度高,分子热运动加剧,扩散加快

D.盐分子间有相互的斥力

【考点】GV:

分子的运动.

【分析】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

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盐分子扩散到青菜越快。

【解答】解:

A、盐分子是否容易进入青菜中,与盐的多少无关,不符合题意。

B、腌制和炒菜时,青菜分子间都存在空隙。

不符合题意。

C、炒菜时温度高,分子热运动加剧,扩散加快,符合题意。

D、盐分子间有相互的斥力,与题意无关。

故选:

C。

【点评】主要考查分子热运动与温度的关系。

2.(3分)关于分子运动理论与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雪花漫天飞舞,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B.物体的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C.液体不易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

D.“钻木取火”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

【考点】G1: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分析】

(1)分子运动和机械运动的区别,分子运动是微观现象,机械运动是宏观运动;

(2)分子动理论的内容包括三点:

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

【解答】解:

A、雪花漫天飞舞,是固体颗粒的机械运动,不属于分子运动,故A错误;

B、物体的温度越高,则分子无规则运动就越剧烈,而扩散现象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宏观体现,所以扩散就越快,故B正确;

C、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其分子间有较强的分子斥力,并不是引力,故C错误;

D、钻木取火属于摩擦生热现象,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木板的内能,故D错误。

故选:

B。

【点评】本题是对分子动理论、改变物体内能方法的考查,属于基础性题目

3.(3分)关于扩散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有气体和液体才能发生扩散现象

B.扩散现象说明分子是很小的

C.气体、液体、固体都会发生扩散现象,其中气体扩散最显著

D.扩散现象使人们直接看到了分子的运动

【考点】GW:

扩散现象.

【分析】扩散是指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一切物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

【解答】解:

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现象。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固体、液体或气体之间都会发生扩散现象。

所以A错误,C正确;

B、扩散现象不能说明分子小,故B错;

D、扩散现象使人们直接看到了分子的运动错误,分子是看不见的,看见的是分子团,故D错。

故选:

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扩散现象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比较简单。

4.(3分)如图所示的情景,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

九千峰千岁银杏落叶归根

B.

富厚堂荷花香远益清

C.

紫云峰雾凇玉树琼枝

D.

石鸡寨缤纷秋叶色彩斑斓

【考点】54:

分子的热运动.

【分析】分子运动是微观上的运动,肉眼看不见的;机械运动是宏观上的运动。

【解答】解:

A、九千峰千岁银杏落叶归根,是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是肉眼能看得见的运动,不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富厚堂荷花香远益清,是荷花的香味分子发生的扩散现象,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故B符合题意;

C、紫云峰雾淞玉树琼花,“雾凇”是凝华形成的,是物态变化,不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

D、石鸡寨缤纷秋叶色彩斑斓,秋叶色彩斑斓是植物体内化学反应的结果,不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

分子运动和机械运动的区别的了解和掌握。

同时还要了解物态变化的相关现象,难度不大。

5.(3分)分子很小,看不见摸不着,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直接感知的现象,经过合理的推测来认识分子。

下列推测合理的是(  )

A.现象:

空气中沙尘飞舞推测:

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B.现象:

注射器内的水很难压缩推测:

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C.现象:

钢丝绳很难被拉断推测:

分子之间没有间隙

D.现象:

冬天尼龙衣服易粘空气中的灰尘推测:

分子之间存在引力作用

【考点】G1: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

①扩散现象是分子运动,以及机械运动和分子运动的区别,②物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物体很难被拉开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解答】解:

A、空气中沙尘飞舞是沙尘的机械运动,沙尘是眼可以看到的,不是分子,故A不合理;

B、注射器内的水很难压缩,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斥力,故B合理;

C、钢丝绳很难被拉断,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故C不合理;

D、冬天尼龙衣服易粘空气中的灰尘,这是穿在身上的衣服由于相互摩擦,使衣服上带了电,而带电体会吸引不带电的轻小物体,所以衣服容易会“粘”灰,这是摩擦起电现象,故D不合理。

故选:

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

分子动理论知识的了解和掌握,以及分子运动和机械的运动的区别。

6.(3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摄氏度的物体的内能为零

B.运动的物体一定比静止的物体内能大

C.温度低的物体内能一定小

D.物体温度降低,内能减小

【考点】G4:

内能的概念.

【分析】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物体的温度越高,内能越大;一切物体都有内能。

【解答】解:

A、一切物体在任何温度下都具有内能。

所以0℃的物体仍然有内能,故A错误;

B、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情况有关,而与整个物体的速度无关,故B错误;

C、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除了温度以外,还有物体的质量、体积和状态。

所以在不确定其它因素都相同的情况下,只凭温度无法比较内能的大小,故C错误。

D、物体的温度降低,内部分子运动减缓,内能一定减少,故D正确。

故选:

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内能、温度、热量之间的关系以及内能的定义和影响内能大小因素的了解与掌握,是一道基础题目。

7.(3分)下列事例中,用做功方法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锯木头时,锯条会发烫

B.冬天晒太阳,人感到暖和

C.酒精涂在手上觉得凉

D.烧红的铁块温度逐渐降低

【考点】G9:

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分析】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

做功和热传递,热传递过程是能量的转移过程,而做功过程是能量的转化过程。

【解答】解:

A、锯木头时,锯与木头摩擦,摩擦生热这是利用做功来改变物体内能的,符合题意;

B、晒太阳时太阳能转移到人身上,是通过热传递方法改变物体内能的,不符合题意;

C、酒精易蒸发,蒸发时会从身上吸收热量,所以会感觉比其它地方凉些,不符合题意;

D、烧红的铁块放出热量、温度降低,是通过热传递方法改变物体内能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点评】本题考查了对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辨别,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属于中考常见题型。

8.(3分)下列各种情况下比热容会发生变化的是(  )

A.一杯水倒去一半B.水凝结成冰

C.一块铁加工成铁屑D.15℃的水变成45℃的水

【考点】GD:

比热容的概念及其计算.

【分析】物质的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

根据比热容概念,即可判断。

【解答】解:

物质的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质量、温度、形状无关。

水凝结成冰,物质状态发生改变,比热容也因此改变。

故选:

B。

【点评】考查了比热容的概念,属于基础题,务必掌握。

9.(3分)水的比热较大,人们往往利用它的这一特性为生活、生产服务,下列事例中与它的这一特性无关的是(  )

A.让流动的热水流过散热器取暖

B.冬季,晚上向稻田里放水,以防冻坏秧苗

C.汽车发动机用循环水冷却

D.在较大的河流上建水电站,用水发电

【考点】GE:

水的比热容的特点及应用.

【分析】水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水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水升高或降低的温度少,据此分析。

【解答】解:

A、因为水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降低相同的温度,水放出的热量多,所以让流动的热水流过散热器取暖,不符合题意;

B、因为水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降低相同的温度,水放出的热量多,所以晚上向秧苗田里放水,水可以放出更多的热量以防冻坏秧苗,不符合题意;

C、因为水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所以汽车发动机用循环水冷却,不符合题意。

D、而在较大的河流上建水电站,用水发电,是将水能转化为电能,故与水的比热容无关,所以符合题意;

故选:

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水的比热容大的特点以及应用的了解和掌握,理解并用好:

相同的m、△t,c大的Q多,可以通过Q=cm△t帮助记忆。

10.(3分)用同样的加热器给相同质量的甲、乙两种液体加热,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

A.甲液体的比热容大

B.乙液体的比热容大

C.甲、乙两种液体的比热容相等

D.无法通过这个图象判断哪种液体的比热容大

【考点】GD:

比热容的概念及其计算.

【分析】因为给相同质量的甲、乙两种液体加热,选同样的加热时间,甲和乙吸热相同,根据温度变化的多少判断,温度变化多的比热容小,温度变化少的比热容大,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

由题意知:

质量相同,由图示可以看出,当加热时间相同时,即吸收的热量相同时,乙的温度升高的快,

利用热量的计算公式Q吸=cm△t可知:

c=

所以在质量相等、吸热也相同的情况下,谁的温度升高得快,它的比热容小;

所以,甲的比热容大,乙的比热容小。

故选:

A。

【点评】考查了比热容的熟练运用,会从图形中得到相同的时间甲、乙温度变化的高低信息,会根据公式Q吸=cm△t推导出c=

,然后根据控制变量法分析。

11.(3分)两个质量不同的金属块,放出相同热量,降低了相同温度,则(  )

A.质量大的金属块的比热容大

B.质量大的金属块的比热容小

C.两个金属块的比热容大小无法确定

D.两个金属块的比热容相同

【考点】GD:

比热容的概念及其计算.

【分析】已知两金属块质量不同、放出相同的热量,降低了相同的温度,由放热公式Q放=cm△t分析。

【解答】解:

甲、乙两个物体质量关系:

m甲≠m乙;放出热量Q甲=Q乙,降低的温度△t甲=△t乙,

由Q放=cm△t可知,质量大的金属块的比热容小。

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

B。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放热公式的掌握和运用,是一道基础题,正确利用公式分析即可。

12.(3分)将质量相同的甲、乙、丙三块金属加热到相同的温度后,放到上表面平整的冰块上,经过一定时间后,冰块形状基本不再变化时的情形如图所示。

则三块金属的比热容C甲、C乙、C丙大小相比(  )

A.C甲最大B.C乙最大

C.C丙最大D.C甲=C乙=C丙

【考点】GD:

比热容的概念及其计算.

【分析】由冰块从上表面平整到如图所示的形状可知,甲、乙、丙三块金属从相同的温度到冰的熔点,降低的温度相同,

但放出的热量:

Q甲<Q乙<Q丙,又知道三金属块的质量相同,根据Q放=cm△t判断c甲、c乙、c丙大小关系。

【解答】解:

三金属块末温(为冰的熔点)相同,初温相同,即三金属块降低相同的温度,由图可知放出的热量:

Q甲<Q乙<Q丙,三金属块的质量相同,△t相同,则由Q放=cm△t可知三金属块的比热容关系为:

c甲<c乙<c丙。

故选:

C。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放热公式的掌握和运用,根据在冰块上判断金属块的末温相同是突破口,知道形状改变程度不同反应放出热量不同是关键。

二、不定项选择题(共15分,每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

13.(3分)关于物体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高的物体具有内能,温度低的物体没有内能

B.温度高的物体具有的内能也可能比温度低的物体具有的内能少

C.铁块化成铁水,它的内能增加了

D.0摄氏度的水变成0摄氏度的冰,温度不变,所以内能也不变

【考点】G4:

内能的概念.

【分析】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热量,热量是个过程量,热传递的条件是:

物体之间存在着温度差;内能是物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了解这三个物理量的概念与联系,再结合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做功和热传递,可对各选项依次做出分析。

【解答】解:

A、所有的物体都具有内能,温度高的物体具有内能,温度低的物体也有内能,故A错误;

B、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温度、质量、体积等有关系,温度高的物体具有的内能也可能比温度低的物体具有的内能少,故B正确;

C、铁块化成铁水,吸收热量,它的内能增加了,故C正确;

D、0℃的水变成0℃的冰是晶体的凝固现象,晶体凝固放出热量,内能减少,温度不变,故D错误。

故选:

BC。

【点评】知道内能、热量、和温度的关系,并能利用上述关系解释问题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14.(3分)关于热量、温度、内能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温度升高,它的内能一定增加

B.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C.物体的温度下降,一定是放出了热量

D.物体的内能增加了,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考点】G6:

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

【分析】

(1)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内能的大小跟质量、温度、状态有关。

(2)物体的内能发生变化,可能表现在物体的温度变化,也可能是状态的变化。

(3)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

做功和热传递。

【解答】解:

A、物体的温度升高,分子热运动加剧,它的内能一定增加,故A正确;

B、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如晶体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不变,故B错误;

C、物体的温度降低,它可能是放出了热量,也可能是对外做了功,故C错误;

D、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

做功和热传递;物体的内能增加了,不一定是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故D错误。

故选:

A。

【点评】正确理解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

解决问题的诀窍是:

物体吸热或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大;但物体的内能增大,不一定是由物体吸热或温度升高引起的。

15.(3分)图甲所示,规格相同的容器装了相同质量的纯净水。

用不同加热器加热,忽略散热,得到图乙所示的水温与加热时间的图线,则(  )

A.甲杯的水加热2min与乙杯的水加热3min吸收的热量相同

B.加热相同时间,两杯水吸收的热量相同

C.吸收相同的热量,甲杯的水升温比乙杯的多

D.乙中温度计示数为32℃

【考点】GG:

热量的计算.

【分析】

(1)根据Q=cm△t分析甲杯的水加热2min与乙杯的水加热3min吸收的热量的关系;

(2)由题知,用不同的热源加热,在相同的时间内加热器放出的热量不同,说明在相同的时间内吸收的热量不同;

(3)根据Q=cm△t分析吸收相同的热量,两杯水温度的变化;

(4)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先要弄清楚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液柱最高处所对刻度相垂直,并注意区分温度是零上还是零下。

【解答】解:

A、根据图乙可知,甲杯的水加热2min与乙杯的水加热3min升高的温度相同,根据Q=cm△t可知,两杯水的质量相同,所以吸收的热量相同,故A错误;

B、实验中,用不同加热器加热,相同时间内,加热器放出的热量不同,所以相同时间内两杯水吸收的热量不同,故B错误;

C、两杯中水的质量相同,根据△t=

可知,吸收相同的热量,两杯水升高的温度相同,故C正确;

D、由图知:

温度计上10℃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是1℃,即此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40”在“30”的上方,液柱最高处在两者之间,所以显示的温度高于0℃,为37℃,故D错误。

故选:

A。

【点评】本题考查温度计的读数、热量公式的掌握和运用,本题需要注意是利用的不同加热器,则相同的时间产生的热量不同。

16.(3分)如图是某物质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下列对图象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A.0~t1时间内该物质一定是固体

B.T2一定是物质的沸点

C.0~t1时间内物质的分子热运动加剧

D.t1~t2时间内物质的温度不变内能不变

【考点】1C:

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分析】

(1)掌握晶体和非晶体熔化过程中的特点:

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在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2)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虽然温度不变,但需不段吸热,内能不断增大;

(3)掌握液体沸腾时的特点:

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内能增大。

【解答】解:

A、根据图象,开始吸热温度升高,最后温度不变,可能是晶体熔化图象,也可能是液体的沸腾图象,所以0~t1时间内该物质也可能是液体,A错误。

B、根据图象,开始吸热温度升高,最后温度不变,可能是晶体熔化图象,也可能是液体的沸腾图象,T2可能是沸点也可能是熔点,所以B错误;

C、0~t1时间,物体的温度不断升高,所以分子运动加剧,C正确;

D、t1~t2时间内物质的温度不变,但仍需吸热,所以内能增大,D错误;

故选:

C。

【点评】此题通过温度时间图象,考查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特别是晶体熔化图象和液体沸腾图象有相似的地方,其中液体沸腾过程和晶体的熔化过程温度虽然不变,但由于不断吸热,内能增大,此点也是容易出错的地方。

17.(3分)由于水的比热容比沙石或干泥土的比热容大,所以在沿海地区陆地表面的气温比海面的气温昼夜变化显著。

因此(  )

A.白天的海风多是从陆地吹向海面,夜晚的海风多是从海面吹向陆地

B.白天的海风多是从海面吹向陆地,夜晚的海风多是从陆地吹向海面

C.白天和夜晚的海风多是从陆地吹向海面

D.白天和夜晚的海风多是从海面吹向陆地

【考点】GF:

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

水的比热容比泥土沙石的大,导致海陆风的形成。

【解答】解:

水的比热容比泥土沙石的大,白天太阳照射时,水面温度上升得慢,陆地温度上升得快,热空气上升,冷空气补充,风从海面吹向陆地;晚上,气温下降,水面温度下降得慢,温度高一些,热空气上升,风从陆地吹向海面。

因此,在海岸附近形成的一种有日变化的风系。

在基本气流微弱时,白天风从海上吹向陆地,夜晚风从陆地吹向海洋。

前者称为海风,后者称为陆风,合称为海陆风。

故选:

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

海陆风形成原理的了解,是一道基础题。

三、填空题(每空2分,共28分)

18.(6分)甲、乙两个相同的透明玻璃水杯,盛有质量相等、温皮不同的纯净水,其中一杯是80℃的热水,另一杯是5℃的冷水。

它们都静静地放置在水平桌面上。

同时向两个水杯中滴入一滴碳素墨水。

过几分钟后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

该现象是 扩散 ,而且此现象的剧烈程度与 温度 有关。

甲、乙两个水杯中,盛有热水的是 乙 。

【考点】54:

分子的热运动.

【分析】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物体的温度越高,组成物体的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快,扩散越快。

【解答】解:

将墨水滴入清水,过一会儿清水变黑,是墨水分子运动的结果,这种现象叫扩散现象;

扩散现象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由图知,乙杯中水很快变黑,说明扩散速度快,原因是乙杯中水的温度高,分子的热运动更剧烈。

故答案为:

扩散;温度;乙。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扩散现象与温度关系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19.(2分)两滴水珠互相拉近后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珠,说明分子间存在 引 力。

给自行车车胎打气时要用力,说明气体分子间存在着 斥 力。

【考点】GH:

分子间的作用力.

【分析】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着相互的引力和斥力。

【解答】解:

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两滴水珠互相拉近后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珠,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给自行车车胎打气时要用力,说明气体分子间存在着斥力。

故答案为:

引;斥。

【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子间作用力的相关情况,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

20.(4分)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

两个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存在 温度差 ,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 能量 的多少叫做热量。

【考点】G3:

热量的概念;G8:

热传递的概念与方式.

【分析】热传递实质是内能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或者是从一个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必须有温差。

【解答】解:

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

两个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存在温度差;在热传递过程中,能量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到温度低的物体,或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一直继续到温度相等时为止。

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的多少叫做热量。

故答案为:

温度差;能量。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热量的定义和单位以及热传递的实质的了解和掌握。

21.(8分)如图所示,拿一个大口玻璃瓶,瓶内装少量的水,用塞子塞紧,通过塞子上的开口往瓶里打气。

当塞子从瓶口跳起来时,可以看到瓶内会出现 白雾 。

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 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 :

瓶内的空气膨胀做功时,内能 减少 (选填“增加”或“减少”),温度 降低 (选填“升高”或“降低”),使瓶内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

【考点】1M:

液化及液化现象;G9:

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分析】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对物体做功,内能增大,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小。

【解答】解:

由实验现象可知,当塞子从瓶口跳起来时,可以看到瓶内会出现白雾;这是因为瓶内的空气膨胀做功时,瓶内空气的内能减小,温度降低,使瓶内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从而形成白雾。

故答案为:

白雾;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减少;降低。

【点评】本题考查了做功改变内能的实验以及液化现象,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

22.(4分)已知太阳能热水器内装有质量为m,初始温度为t0的水,阳光照射后,水的温度升高到t1,则热水器内的水吸收的热量Q吸= c水m(t1﹣t0) (水的比热容用c水表示),这是通过 热传递 的方式改变了水的内能。

【考点】GA:

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GG:

热量的计算.

【分析】

(1)知道水的质量、水的初温和末温、水的比热容,根据吸热公式Q吸=cm△t计算出水吸收的热量;

(2)改变内能方式有两种:

做功和热传递,做功的实质是能量的转化,热传递的实质是能量的转移。

【解答】解:

(1)水吸收的热量:

Q吸=c水m△t=c水m(t1﹣t0);

(2)太阳能热水器对水加热是将太阳的热转移给了水,因此该过程是通过热传递改变水的内能。

故答案为:

Q吸=c水m(t1﹣t0);热传递。

【点评】本题考查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以及热量计算公式的应用,属基础题。

23.(4分)砂石的比热容为0.92×103J/(kg•℃),它表示质量为1kg的砂石,温度每升高1°C所吸收的热量为 0.92×103J 。

当质量为30kg的砂石放出8.28×104J的热量后,其温度将降低 3℃ 。

【考点】GD:

比热容的概念及其计算.

【分析】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知道砂石的质量和放出的热量,通过放热公式计算砂石降低的温度值;

【解答】解:

(1)砂石的比热容为0.92×103J/(kg•℃),它表示质量为1kg的砂石,温度每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为0.92×103J;

(2)根据Q=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日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