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下角东江大桥工程现浇段施工方案1 精品.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954845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265.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惠州市下角东江大桥工程现浇段施工方案1 精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惠州市下角东江大桥工程现浇段施工方案1 精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惠州市下角东江大桥工程现浇段施工方案1 精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惠州市下角东江大桥工程现浇段施工方案1 精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惠州市下角东江大桥工程现浇段施工方案1 精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惠州市下角东江大桥工程现浇段施工方案1 精品.docx

《惠州市下角东江大桥工程现浇段施工方案1 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惠州市下角东江大桥工程现浇段施工方案1 精品.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惠州市下角东江大桥工程现浇段施工方案1 精品.docx

惠州市下角东江大桥工程现浇段施工方案1精品

惠州市下角东江大桥工程现浇段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广东省惠州市下角东江大桥施工图设计》

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

3.《公路桥涵钢结构及木结构设计规范》JTJ025-86

4.《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

5.《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024-85

6.《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T041-2000

7.招标文件、施工合同以及业主、监理相关要求

 

二工程概况

2.1、概述

主桥主跨现浇段长6.86m,采用支架现浇施工。

主梁靠Z13墩处2.7m范围内为实心断面,其它部分为Π型断面,其两侧主肋各带2.2m的底板。

梁宽35.5m,拉索中心线处梁高为2.3m,肋底宽2.63m。

主跨现浇段共计C50砼295.5m3。

主桥边跨现浇段长50.9m,采用支架现浇施工。

边跨现浇段主梁由过渡段和压重段组成。

其中过渡段长6m,主梁为Π型断面,梁宽35.5m,拉索中心线处梁高为2.3m,肋底宽2.3m,底板宽度由5.995m过渡到8.35m,板厚30cm;压重段位于Z15~Z16墩之间,长44.9m,主梁为箱形断面,梁宽35.5m,底板宽24.7m,厚度0.3m。

压重段压重砼厚1.16m。

边跨现浇段共计C50砼2061.4m3,,C20砼936m3。

边跨现浇段位于现状东江北岸河滩滩地及水中。

现状地质情况为表层为中砂,厚度2.5m~5m,饱和,松散为主,局部稍密,标准贯入平均7.3击。

其下为卵质圆砾,厚度7m~10m,饱和,中密,局部稍密,标准贯入17.3击。

圆砾层下即为基岩(泥质粉沙岩和砂砾岩)。

现状河床较为平坦。

根据现场情况,边跨现浇段采取在原位筑岛搭设支架现浇施工。

2.2、主要工程数量

表2.1主要工程数量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1

C50混凝土

m3

2061.4

2

C20混凝土

m3

936

3

钢筋

t

531

4

预应力钢绞线

t

9

5

JL32精轧螺纹钢

t

5

 

三施工部署

3.1、施工组织

每步分项工程安排人员进行管理和质量监督,组成以项目经理为核心,技术人员和现场施工员为成员的管理小组,确保工程的进度、质量和安全。

3.2、施工部署总体安排

边跨现浇段分为压重段和非压重段两部分,其中压重段位于Z15~Z16墩之间,设计为箱形结构并在箱体内灌注压重混凝土,其单位面积重量较大。

经反复考虑,综合比选,采取筑岛支架现浇方案。

根据现场水位情况,筑岛顶面标高定为+12.5m。

为充分利用现场的材料,减少工程投入,支架采用0#块拆除下来的φ800及φ600钢管作为承重柱,其主梁采用贝雷梁。

支架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其宽度及高度经计算确定,以保证基底应力不超过地基承载力。

基础内按计算配筋,以保证基础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边跨现浇段的施工进度应仔细安排,以保证边跨13#悬浇段完成后,能够及时进行边跨合龙段的施工,不致有衔接不上而导致工程延误的情况发生。

主跨现浇段的支架采用钢管桩形式,钢管桩使用振动沉桩设备施工,其承载力应满足计算要求,并考虑局部冲刷对其的影响。

3.3、总体施工工艺流程

图3.1总体施工工艺流程图

3.4、机械投入计划

表3.1主要施工设备配备表

序号

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

数量

备注

1

汽车吊

QY25

1

吊送材料

2

平板车

1

材料转运

3

混凝土输送泵

HBT80

2

混凝土浇筑

4

供水设施(含高压水泵、水箱、闸阀及管道)

1

清理及混凝土养护

5

供电设施(含变压器、配电箱、输电线路等)

1

施工供电

6

钢筋加工设备(含切筋机、弯筋机等)

1

钢筋加工

7

电焊机

6

钢结构焊接

8

砂轮锯

2

预应力筋切断

9

千斤顶

YCW450B

4

预应力张拉

10

千斤顶

YC70

2

JL32张拉

11

高压油泵

ZB4/500

4

千斤顶配套

12

混凝土振动器

10

混凝土振捣

13

气焊、割设备

4

钢结构切割

14

活塞式压浆泵

1MPa以上

2

孔道压浆

15

砂浆搅拌机

强制式

2

带贮浆桶,压浆用

16

浮吊

35t

1

起吊材料

17

平板震动器

4

顶板表面振捣

18

木材加工设备

锯、刨

2

加工模板

19

空压机

2

清理供风

20

震动打桩机

90kW

1

打钢管桩

21

发电机

150kW

1

备用电源

22

电动卷扬机

5t

6

各类起重作业,挂索

23

张拉千斤顶

LS600W

4

斜拉索张拉

24

平驳

60t

2

水上运送器材

25

拖轮

300hp

1

水上拖运船只

3.5、施工进度计划

1、边跨现浇段:

2007年4月20日~2007年9月20日完成。

2、主跨现浇段:

2007年9月30日~2007年12月30日完成(边跨合拢后再准备施工主跨现浇段)。

 

四施工准备

4.1、技术准备

(1)管理人员要认真熟悉设计图纸和施工方案,了解各种施工工艺;

(2)项目部对施工队、施工班组进行交底,班组对操作工人进行交底,技术交底要有针对性,不遗漏,要求严格按照规范、设计、方案要求进行施工;

4.2、物资准备

物资准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制订机械设备配置和材料进场计划;对我司现有机械和材料调度车辆,及时组织进场;对需采购的设备和材料,提出要求,对供应商进行考察,确定合格供方,签订供货协议;对施工设备进行安装、调试。

所有物资均需在计划内按时采购,避免因物资供应问题影响施工进度。

4.3、施工现场准备

1、做好测量工作:

测量人员精心布置好测量点,重点观测支架沉降情况。

2、修建好临时便道进行筑岛。

3、后场建设:

支架使用的部分钢构件需在后场进行加工制作,准备场地堆放和加工材料。

4、水、电线路的布置:

安装水电,铺设水、电管线。

 

五主要施工方法

5.1、边跨现浇段施工方案

综合考虑现场地质情况,现有材料利用,保证工程施工质量安全,经济效益,施工难易等因素,经多方案比选,最终确定采用筑岛搭设大钢管支架形式。

边跨现浇段支架设计图、计算书见附录。

5.1.1支架地基处理

现状处河滩滩地标高较低,在支架范围内进行筑岛,以提高地面高程。

筑岛范围为支架区域四周各宽出3m,在迎水面适当加宽。

筑岛边坡坡率定为1:

1.5。

根据目前的观测结果,东江洪峰水位可达到+12m,且水流流速较大。

考虑到边跨现浇段施工时间较长,将在雨季洪水期内进行施工。

为保证施工安全,根据后期电站蓄水位及洪峰水位情况,筑岛顶面标高定为+12.0~+12.2m。

同时为以防万一,准备一定的防护材料,以备在特大洪水来临时,在筑岛的迎水面修筑一道拦洪坝。

坝顶宽2m,高2m,迎水面坡率1:

1.5,背水面坡率1:

1。

在迎水面冲刷较大区域采用砂袋码砌防护。

筑岛采用碎砾石及建筑废弃物填筑,在出水面以后,分层填筑压实。

为减小现浇段施工时地基的沉降变形,筑岛在现浇段施工前6个月完成,以使其有一定的沉降时间,同时,用18T振动压路机对地基进行碾压,以使地基密实。

对于后期填筑的筑岛,应给予充分的压实和必要的沉降时间。

边跨现浇段支架基础采用条形地基梁形式。

根据支架的布置情况,共设置6条地基梁,梁高0.8m,呈台阶形,上台阶宽1.2m,下台阶宽3.3m。

梁内按计算进行配筋。

地基梁在已填筑至规定标高的筑岛顶面上立模浇筑,施工前,使用重型压路机再对筑岛顶面土进行反复碾压,局部软弱处予以挖除换填,以保证整条地基梁底部刚度基本一致,防止其不均匀沉降产生过大的附加应力。

前端后期筑岛部分暂不施工地基梁,待沉降基本稳定后再施工,以避免出现不均匀沉降造成地基梁断裂。

相邻两条基础之间采用粘土回填密实,为便于施工设备的行驶,在粘土层顶面铺筑一层石粉层,厚度10cm。

在地基梁顶部按照支架钢管的位置预埋钢板(预埋筋),用来固定钢管柱脚。

为保证整个支架的安装精度,地基梁顶面标高应严格控制,误差控制在1cm以内。

5.1.2现浇支架设计

边跨主梁压重段因考虑压重,故荷载较大,主梁混凝土(含压重混凝土)厚度在1.78~2.33m。

经计算确定,共布置φ630x8mm或φ600x12mm或φ800x12mm钢管72根,其中顺桥向布置12排,横桥向每排布置6根。

根据受力计算及贝雷梁的结构特点,钢管顺桥向布置间距为3.6m,横桥向间距为6m。

因贝雷梁的数目有限,而工地上有一定数量的I56a工字钢,因此柱顶横桥向主梁部分采用I56a工字钢,部分采用贝雷梁。

因横向主梁的位置不全在柱顶位置,因此在柱顶设置顺桥向的支撑梁,采用3I32a工字钢组梁。

在横向主梁上布置2[14a槽钢分配梁,间距60cm。

为减小梁底模与分配梁之间的摩擦力,利于梁体滑动,在分配梁与贝雷架之间设四氟滑板。

因该段主梁纵坡很小,梁体底模支架安装在支架分配梁上。

底模标高整体由支架的安装高度控制,局部可使用木楔进行调整。

为方便落架脱模,及微调底模标高,在分配梁与底模木方之间设木楔。

翼板位置采用在分配梁上搭设扣件式钢管支架形成翼板的底模支撑平台。

为保证钢管支架的整体稳定性,钢管之间设柱间支撑,支撑采用[14a。

柱间支撑形式详见支架设计图。

边跨过渡段支架形式基本与压重段一致,在6m范围内共布置2排钢管柱,排距2.5m。

钢管顶部横桥向设置I56a工字钢作为主梁,在两排主梁上顺桥向铺设2[14a槽钢作为分配梁。

主梁底模及顶板支架即安置于分配梁上。

因考虑到Z15墩上部系梁主要起横向联系作用,不起承重作用,支架分配梁直接跨越Z15墩上部系梁,不在系梁上部设支承点。

5.1.3预压

预压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支架地基进行预压,检测地基允许承载力和沉降量;二是对现浇支架进行预压,验证支架的可靠性及安全性,消除支架的非弹性变形,掌握支架受荷载后的变形情况,准确确定主梁施工预拱度。

5.1.3.1支架地基预压

选择筑岛前端作为预压点(因该处较为薄弱),为方便加载及观测,浇注两块0.5x1.0m,厚10cm的混凝土垫层,其上设置沉降变形观测点,并安装加载钢平台。

预压加载量为加载面积与支架所需单位面积地基承载力之积。

现场采用混凝土块进行加载,加载按0,50%,100%分级进行,在加载分级点测量观测点标高。

加载至100%后,应连续观测,直至地基沉降稳定为止。

最后根据测量数据绘制荷载-变形曲线图,作为确定地基承载力的依据之一。

5.1.3.2支架预压

边跨现浇段主梁混凝土2061立方,压重混凝土936立方,总计2997立方,其重量为7605t,这么大的重量采取一次性预压,显然是不现实的。

因此,先选取边跨过渡段及压重段的前三个仓的半幅进行预压。

预压采用适宜材料进行堆载。

按预压荷载的0%、50%、80%、100%进行分级加载,加载过程中密切观测、记录观测点的变形数据。

每次分级点均测量观测点标高,认真检查支架各主要受力构件的形态。

每级工况至少维持2个小时,最大荷载持载要求12个小时,如出现支架继续下沉,则应继续持载,直至支架下沉趋于稳定为止。

支架沉降稳定后,即可开始卸载。

卸载按80%、50%、0%进行。

卸载完毕后,再次测量观测点标高,以确定支架地基的沉降量及支架的非弹性变形。

如在预压过程中,支架沉降能在短期内趋于稳定(混凝土初凝时间内),且支架总的沉降量控制在3cm以内,则其他部分支架可不预压,按上述预压数据计算施工预拱度。

如不满足上述情况,则支架其余部分采取滚动预压形式,逐段对支架进行预压。

为方便后期调模,在预压前,应根据现场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