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年级下册科学实验器材及实验步骤doc.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535813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四年级年级下册科学实验器材及实验步骤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小学四年级年级下册科学实验器材及实验步骤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小学四年级年级下册科学实验器材及实验步骤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小学四年级年级下册科学实验器材及实验步骤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小学四年级年级下册科学实验器材及实验步骤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四年级年级下册科学实验器材及实验步骤doc.docx

《小学四年级年级下册科学实验器材及实验步骤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四年级年级下册科学实验器材及实验步骤doc.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四年级年级下册科学实验器材及实验步骤doc.docx

小学四年级年级下册科学实验器材及实验步骤doc

四年级年级下册科学实验器材及实验步骤

(一)体验静电现象

用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头发会随着梳子飘动;在干燥的季节脱毛衣时,会听到啪啪声;在干燥的季节用手去触摸门的金属把手,会有触

电的感觉;阴云密布的天空,常常有雷电产生……这些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每一个学生可能都经历过。

实验目标:

让学生亲身体验静电现象

实验原理:

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实验材料:

塑料梳子、纸屑、几个气球、绑起球的细线、挂气球的支架、羊毛制品。

实验过程:

1、用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慢慢接近碎纸屑,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碎纸屑被吸起来了)

2、用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再一次靠近头发,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头发被吸起来了)生活中的静电现象随处可见,静电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之中,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和非生物。

当我们用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时,梳子带负电荷,头发带正电荷,而且在它们靠近时会产生相互吸引的现象。

3、用一块羊毛制品反复摩擦充气气球的一个侧面,将气球的这个侧面靠近头发,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气球把头发吸起来了)

由以上三个实验能够得出一个结论:

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4、将两个充气气球紧挨着悬挂在约1米长的木尺上,用羊毛制品分别摩擦两个气球相互接触的部位,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通过实验,我们进一步发现: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5、这和我们了解的磁铁间的相互作用相似。

(磁铁都有两极,相互接近时具有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性质。

 

(二)连接简单电路

关于电路,学生们已经能够用一根导线、一节电池使小灯泡发光了,在操作的过程中会发现:

用手来按住导线的两头与电池和小灯泡连接,太不方便了。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先尝试用1个小灯泡、1个小灯座、2根导线、1个电池盒和1节电池组成一个电路。

实验器材:

1个小灯泡、1个小灯座、2根导线、1个电池盒和1节电池组成一个电路。

实验目标:

连接带灯座的电路,让小灯泡亮起来

实验步骤:

1、在电池盒的两端各连接好一根导线,把电池正确安装在电池盒里。

(安装电池时有什么要注意的?

2、用连接电池的两根导线的另一端接触小灯泡,确定能使小灯泡

发光。

(检查?

3、将小灯泡安装在灯座上,(小灯泡是怎样装到小灯座上的?

)再连接上导线,这时,电从电池的一端经过导线和用电器(也就是小灯泡)返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电路,小灯泡亮了。

(这下不需要用手按住了)

4、指导画出简单的电路图(在画的时候,如果画实物电路图比较费时间,引入简单电路图,要告诉学生一些简单的符号,说明分别表示电路中的哪一部分)

5、我们来尝试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现在就要准备比较多的材料,灯泡、灯座各2个、导线4根,这时,会有两种方法。

第一种,我们按照上面的方法把电池装入电池盒里,把灯泡装在灯座上,用导线把电池、灯泡逐个串起来,使2个小灯泡同时亮起来,这种连接方法就是串联。

(街上的彩灯)

(两个小灯泡串联时,1节电池的电压平均分配给两个小灯泡,每个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就是1节电池电压的一半,所以小灯泡比较暗)

串联电路中电流只有一条通路,开关控制整个电路的通断,各用电器之间相互影响。

第二种,是并联,也就是首首相连,尾尾相连。

两个小灯泡并联时,两个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和电池的电压相同,所以比较亮。

并联电路中有多条路径,每一条电路之间相互独立,有一个电路元件短路,其他支路照常工作。

(街边的路灯)

6、实验延伸:

我们能连接更多的小灯泡,使用更多的电池,让小灯泡亮起来吗?

(三)制作电路检测器

电流从电池的一端经导线流出,通过小灯泡,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形成一个完整的回路,小灯泡就会发光。

如果电路中的某个电器元件出了故障,小灯泡就不会亮了。

这时候我们就要检查电路:

看看电池盒两端弹簧夹上的导线有没有夹紧;电池是否放好了;小灯泡拧紧了吗;把小灯泡换下来试一试;换一个电池等。

我们来学习用一种新的方法来检测电路——做一个“电路检测器”,体验科学的检测手段将使我们更为迅速地解决问题。

实验器材:

2--3个小灯泡、导线、电池、电池盒、小灯座、坏的小灯泡、没有剥皮的导线、废电池、形成断路的电池盒、

实验目标:

在教师的引导下,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系列实践活动。

实验步骤:

(展示一个完整的电路图)这是学生在上节课已经用到过的简单电路。

1、我们把电路中灯座上的一根导线头拆下来,再连上另外一根导线,这就是我们的“电路检测器”。

(我们来试一试灵不灵)

2、把故障电路的某一部分电路或某一个元件连接到电路检测器的两个导线头之间,如果小灯泡亮了,就说明这部分电路或这个元件是畅通的、没有故障的,否则就证明这部分电路这部分电路或这个元件不畅通的、有故障。

(演示检测小灯泡和检测一根导线)

在检测时要注意:

(1)在检测电路时,应先把故障电路中的电池从电池盒中取出。

(2)检测故障电路中的电池是否有电,应取出电路检测器的电池盒中的电池,将故障电路中的电池放在电路检测器的电池盒里,看看小灯泡会不会亮。

(3)利用排除法进行检测,边检查边做记录,找出故障的原因。

(4)注意安全,不能用它来检测家用220V的电器电路。

 

(四)检测身边的物体是否导电

在我们周围的物体中,有些容易导电,有些不容易导电,怎样才能知道物体的导电性呢?

实验目标:

经历对多种物体进行预测、检测与记录等活动过程,初步学会判断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导体,哪些物体是绝缘体。

实验材料:

木片、塑料片、回形针、钥匙、纸板、橡皮、布、丝绸、玻璃、铅笔、铜丝、铁钉、铝片、陶瓷……,1个电路检测器,记录表1张。

实验步骤:

在实验过程中,强调材料从右边的盒子内拿出,待检测完毕后,应放到左边的盒子里,形成严谨、有序的操作习惯。

1、我们首先来检测一块橡皮是否导电,现预测橡皮能否通过电流是小灯泡发光,并做好记录。

2、使“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相互接触,检验小灯泡是否发光。

(把两个检测头相互接触,是为了检查检测工具的准确性,若检测工具出了问题,所有的活动都将失去意义。

3、用两个检测头接触橡皮的两端,观察小灯泡是否发光。

(这里不是把两个检测头叠在一起检测。

为了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减少失误,重复检测一次,并将小灯泡是否发亮的情况记录下来。

4、接下来我们选取身边的20种材料,依照上面的方法,用“电路检测器”分别检测它们的导电性,并作好记录。

检测前最好现预测一下哪种材料在电路中能让小灯泡亮起来。

逐个检测,完成记录单。

5、整理我们的检测记录。

这是一个从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思维的过程,按照教科书提供的整理思路进行分析。

一共检测了()种材料,检测中能使小灯泡发光的材料有()种,检测中不能使小灯泡发光的材料有()种,预测正确的材料有()种,预测错误的材料有()种。

6、实验的最后,引导学生认识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像铜丝那样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称为导体,像导线外包着的塑料那样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称为绝缘体。

结合记录单整理出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

检测后分导体和绝缘体两组摆放。

导体和绝缘体各自的特点;

1、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小,可以导电.绝缘体对电流有阻碍作用特别大,电流不能通过.

2、原子结构看导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少,且远离原子核,容易脱离原子核,形成自由电子.绝缘体的原子的最处层达到饱和的稳定结构.没有自由电子.

3、从材料上看,金属基本上都是导体,酸、碱、盐溶液、水、人体也是导体.非金属基本上是绝缘体.

 

(五)比较两种不同的电路连接

实验目标:

了解串联和并联在连接方法上的本质不同。

实验器材:

电池、电池盒、灯泡、灯座各2个、导线4根。

实验步骤:

我们已经发现,在电路中使用两节电池时,电池有两种不用的连接方式;使用两个小灯泡时,小灯泡也有两种不用的连接方式。

这两种不同的连接方式分别称为串联和并联。

A、两节电池的不同连接方式

1、把电池装入电池盒里,把灯泡装在灯座上。

2、用导线把电池、灯泡、逐个串起来,这种连接方式称为串联。

(因爲一节电池的电压是1.5V,两节电池串联起来的电压就是3V,所以小灯泡会特别亮,或者说太亮了,会烧坏小灯泡的,不要超过小灯泡上标的1.5V)。

3、把电池装入电池盒里,把灯泡装在灯座上,我们把两节电池并联起来,这时候发现小灯泡不太亮。

(两节电池并联起来,电压还是1.5V,所以小灯泡不太亮。

4、比较电池的串联和并联的区别:

电池串联时灯泡亮,并联时灯泡暗;

B、两个小灯泡的不同连接方式

1、仿照刚才电池的两种连接方法,尝试组装两种不同的电路。

2、说明:

两个小灯泡可以并联,也可以串联。

还会发现串联时两个小灯泡比较暗,并联时两个小灯泡比较亮。

这是因为两个小灯泡串联时,1节电池的电压平均分配给两个小灯泡,每个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就是1节电池电压的一半,所以小灯泡比较暗,两个小灯泡并联时,两个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和电池的电压相同,所以比较亮。

3、比较小灯泡串联和并联的区别:

灯泡并联时亮,串联时暗。

C、强调实验结论:

电池串联灯泡亮,并联灯泡暗;灯泡并联亮,串联暗。

注意事项:

1、要注意检查电器元件是否完好。

2、要注意电池正负极的连接。

 

(六)油菜花的观察

春天,油菜花开了,一场孕育着新的油菜花的生命的活动也开始

了。

我们能区分一株油菜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现在来观察油菜花。

怎样观察了解油菜花的构造呢?

实验材料:

油菜花1朵、镊子、放大镜、白纸1小张,观察记录表

实验目标:

了解油菜花的构造

操作步骤:

1、用放大镜观察油菜花是不是一朵完整的油菜花。

肉眼?

2、怎样观察了解油菜花的构造呢?

解剖是科学研究常用的一种方法

(油菜花虽然小,可一朵小小的油菜花,却是油菜生命的一部分,我们解剖它,是为了学习的需要,它的美丽、它就不复存在了,所以我们要小心翼翼呦!

3、解剖时,用镊子尖轻轻地夹住油菜花各部分的基部,小心地撕下来,注意保持各部分的完整。

把油菜花放在白纸上,用镊子解剖

观察,解剖顺序是由外及内。

我们先撕下油菜花的萼片,数一数萼片的数量(4片),看一看萼片的颜色(绿色),闻一闻萼片的气味,(无味),还可以用放大镜观察撕下的萼片上是不是有像叶脉一样的“花纹”,然后将撕下的萼片一片一片地粘贴在记录纸上,并在记录表上记录观察的结果。

4、接下来解剖油菜花的花瓣,数一数它的数量(4片),看一看它的颜色(黄色),闻一闻它的气味,(淡淡的清香),还观察到花瓣生长的位置(两两相对成“十”字形),观察完后,粘贴、记录观察结果。

5、解剖雄蕊,数一数它的数量(6个),看一看它的颜色(黄色),闻一闻它的气味,(淡淡的清香),还观察到四个雄蕊形状相同,长短不同。

观察完后,粘贴、记录观察结果。

6、解剖雌蕊,数一数它的数量(1个),看一看它的颜色(黄色),闻一闻它的气味,(淡淡的清香),还观察到它的顶端突出、底端膨大。

观察完后,粘贴、记录观察结果。

7、另外还观察到雄蕊上的花粉和雌蕊顶端有黏液,记录在“其他发现”一栏里。

8、完成解剖、观察、记录活动后,总结:

油菜花是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个部分组成的,有4个萼片,4个花瓣、6个雄蕊和1个雌蕊。

 

(七)观察种子的内部构造

散播出去的种子,在条件适合的时候就会萌发,长成一棵新的植物。

种子里面是什么?

为什么能生根、发芽,长成新的新的植物呢?

实验材料:

烧杯、花生1粒、大豆1粒、蚕豆1粒、放大镜1个、白纸1小张、记录单

实验步骤:

1、拿出提前浸泡1-2天的蚕豆、放大了的油菜和黄豆的种子,先观察一下它们的外部形态。

()

2、(种子的内部构造从外部是看不到的,我们用解剖的方法把种子剥开来观察)解剖时,用镊子尖轻轻地夹住各部分的基部,小心地剥下来,注意保持各部分的完整。

将种皮剥开,观察它们的种皮是什么样的?

(薄薄的一层,是种子外面的保护层);

小心地将种子里的豆瓣分开,使用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内部构造。

(观察时要有顺序)先来观察在两片子叶的连接处有什么,是什么样子的?

(有个尖尖的小芽?

)其它两个种子也来观察一下。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这些种子都有一些相同的特点:

有种皮、都能分成两半,它们都是双子叶植物的种子。

出示胚的放大图,指认胚根,胚芽,子叶。

种子里最重要的部分是胚。

胚是有生命的,可以发育成一株植物。

3、小结:

通过观察蚕豆、油菜,黄豆的种子,虽然在形状、大小和颜色上有差异,但这些种子都有一些相同的特点:

都有种皮和胚,它们都是双子叶植物的种子,胚包括胚根、胚芽和子叶。

 

(八)辨别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我们已经知道人体保持健康需要的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糖类、

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水,这些营养是从食物中得到的。

在我们吃食物的时候,常常会想:

这种食物有哪些营养成分?

我们可以通过实验和查阅资料的方法辨别食物中含有的营养成分。

实验器材:

食用油、肥肉、棉签、白纸、淀粉、水、碘酒、滴管、小碗、含有淀粉的食物(馒头、米饭)

实验步骤:

A、脂肪的辨别方法

1、用棉签蘸一点食用油,涂在白纸上;

2、用肥肉在白纸上压一压、擦一擦;

3、观察白纸上有没有留下油迹。

我们发现:

含有脂肪的食物在白纸上会留下油渍。

生活中的芝麻?

B、淀粉的辨别方法

1、在淀粉糊中滴入一滴碘酒,会看到淀粉变成蓝色;(在滴碘酒时,要离开食物一段距离,然后滴一滴或几滴)

2、分别在土豆、馒头、米粉滴一滴碘酒,观察实验现象。

如果发现有变蓝色的现象出现,说明这种食物中含有淀粉。

C、找食物中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可以看食物包装盒上的标签。

 

(九)生熟食物的比较

合理的食物搭配可以保证我们获得均衡的营养,而事物的不同食用方法影响我们对营养的吸收。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有什么不同呢?

实验器材:

切开的生、熟马铃薯、两小块生鸡肉,酒精灯、水、烧杯、镊子、刀片、记录单

实验步骤:

A、观察比较生、熟马铃薯

1、用小刀将生、熟马铃薯切开。

从颜色上看到?

;用手摸一摸发现熟马铃薯变软了,如果用小刀切开很容易,这说明吃下去很容易被消化;用鼻子问一问有一股?

的气味,如果我们尝一尝的

话,会感觉到味道更好了。

(颜色、硬度、气味、味道)

2、熟的马铃薯的营养和生的马铃薯一样富有营养,但熟的马铃

薯含有的营养成分更容易被人体吸收。

3、如果我们换做红薯做这个实验的话,大家可能更熟悉一些。

(食物的生熟变化不仅在植物类食物中存在,在动物类食物中也非常明显)

B、观察比较生、熟鸡肉

1、用镊子夹起一小块生鸡肉,通过观察发现生鸡肉气味并不好,而且用手不易撕开,不利于人体对它的消化吸收。

2、切一小块生鸡肉放入清水中用酒精灯加热。

酒精灯的使用

石棉网(作用:

使蒸发受热均匀)三脚架(作用:

支撑)

介绍酒精灯(作用)给物质加热

操作方法:

(1)使用时先将灯放稳,左手扶灯身,右手取灯帽,灯帽取下直立在灯的右侧,以防止滚动和便于取用。

(2)使用前检查并调整灯芯,保证更好地燃烧,火焰保持较高的的温度。

灯芯通常是用多股棉纱线拧在一起,插进灯芯瓷套管中。

灯芯不要太短,一般浸入酒精后还要长4—5cm。

对于旧灯,特别是长时间未用的灯,在取下灯帽后,应提起灯芯瓷套管,用洗耳球或嘴轻轻地向灯内吹一下,以赶走其中聚集的酒精蒸气。

再放下套管检查灯芯,若灯芯不齐或烧焦都应用剪刀修整为平头等长。

添加酒精时一定要借助个小漏斗,以免将酒精洒出。

酒精不可超过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酒精过多,在加热或移动时易溢出;太少,加热酒精蒸气易引起爆炸)。

燃着的酒精灯,若需添加酒精,必须熄灭火焰。

决不允许燃着时加酒精,否则,很易着火,造成事故。

灯体内的。

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防止酒精洒出引起火灾) 

(点燃酒精灯)酒精灯灯焰分外焰、内焰、焰心三部分,在给物质加热时,应用外焰加热,因为外焰温度最高。

加热后的三脚架、石棉网等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然很烫,注意安全。

(3)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灭。

(防止将火焰沿着灯颈吹入灯内)盖上打开,再盖上再打开的原因是为了让酒精蒸汽跑掉,不然产生负压就会酒精灯打不开。

3、烧熟的鸡肉比较松软,很容易被撕开,这样很容易被人体消化和吸收,闻起来有鸡肉的香味,而且加热过程中的高温,细菌被杀死了,我们可以放心吃。

4、不仅是鸡肉,绝大多数的动物类食物都必须经过烧熟,不能够生食。

C、虽然食物中的蛋白质和脂肪在加热后会发生变化,变的容易被人体消化和吸收,但食物在这样的加工过程中,营养会有一些损失,而生的食物会保留自身的营养成分,特别是维生素不会被破坏,所以采用生食的方法能够减少营养的流失,比如水果类,还有一些蔬菜,但是生吃食物一定要注意饮食卫生。

(十)观察变质的食物

变质的食物是不能被食用的。

如何鉴别食物是否变质了?

我们可以通过用眼睛看、用鼻子闻、戴手套用手摸等方法来判断。

实验器材:

新鲜的小鱼和腐败的小鱼,记录单、干面条和馊面条、镊子、一次性塑料手套

实验步骤:

A、观察一条新鲜的小鱼和新鲜的干面条

1、眼睛看外观:

2、鼻子闻气味:

有新鲜的鱼腥味,面条有淡淡的麦香

3、嘴巴尝味道:

4、手摸的感觉:

B、观察一条开始腐败的小鱼和已经发馊的面条

观察变质的食物要注意:

1、不要用手直接接触食物,带上手套,用镊子接触变质食物;

2、观察完毕后要用肥皂洗手;(霉菌)

3、使用扇闻的方式闻气味,并尽量少闻。

腐败的小鱼有一股难闻的气味,颜色会发生变化,由于考虑安全卫生方面,我们不能去尝它的味道。

C、腐败的小鱼、发馊的面条与发霉的面包都有相似的地方,颜色变了,味道变了、有难闻的气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