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考语文专项复习 散文类练习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527233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7.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高考语文专项复习 散文类练习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江苏省高考语文专项复习 散文类练习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江苏省高考语文专项复习 散文类练习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江苏省高考语文专项复习 散文类练习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江苏省高考语文专项复习 散文类练习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高考语文专项复习 散文类练习1.docx

《江苏省高考语文专项复习 散文类练习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高考语文专项复习 散文类练习1.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高考语文专项复习 散文类练习1.docx

江苏省高考语文专项复习散文类练习1

散文类课后练习

(1)

1.下列加点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爪其肤以验其生枯②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③驼业种树④名我固当

⑤必固其根本⑥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⑦总此十思,宏兹九德⑧骊山北构而西折

⑨后人哀之而不鉴之⑩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A.①④⑧/②③⑦/⑥⑤⑨/⑩B.①④/②⑤⑦/③⑥⑨/⑧⑩

C.①③④/②⑤⑦/⑥⑧⑨/⑩D.①④⑤/②⑦/③⑥⑨/⑧⑩

2.用“∕”给下文断句。

人生如白驹之过隙所为富贵不过多积金帛厚自娱乐使子孙无贫乏尔汝曹何不释去兵权择好田宅重为子孙久远之业多置歌儿舞女日饮酒相欢以终其天年。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臣伏见天后时,有同州下珪人徐元庆者,父爽为县尉赵师韫所杀,卒能手刃父仇,束身归罪。

议日:

先王立礼,所以进人也;明罚,所以齐政也。

夫枕干雠敌,人子之义;诛罪禁乱,王政之纲。

然则无义不可以训人,乱纲不可以明法。

故圣人修礼理内,饬法防外,使夫守法者不以礼废刑,居礼者不以法伤义;然后暴乱不作,廉耻以兴,天下所以直道而行也。

然按之国章,杀人者死,则国家画一之法也。

法之不二,元庆宜伏辜。

又按《礼》经,父雠不同天,亦国家劝人之教也。

教之不苟,元庆不宜诛。

然臣闻在古,刑之所生,本以遏乱。

仁之所利,盖以崇德。

今元庆报父之仇,意非乱也;行子之道,义能仁也。

仁而无利,与乱同诛,是日能刑,未可以训。

元庆之可宥,显于此矣。

然而邪由正生,理心乱作。

昔礼防至密,其弊不胜;先王所以明刑,本实由此。

今傥义元庆之节,废国之刑,将为后图,政必多难;则元庆之罪,不可废也。

何者?

人必有子,子必有亲,亲亲相雠,其乱谁救?

故圣人作始,必图其终,非一朝一夕之故,所以全其政也。

故曰:

“信人之义,其政不行。

”且夫以私义而害公法,仁者不为;以公法而徇私节,王道不设。

元庆之所以仁高振古义伏当时以其能忘生而及于德也今若释元庆之罪以利其生是夺其德而亏其义非所谓杀身成仁全死无生之节也。

如臣等所见,谓宜正国之法,置之以刑,然后旌其闾墓,嘉其徽烈,可使天下直道而行。

编之于令,永为国典。

谨议。

(选自陈子昂《复仇议状》,略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王立礼,所以进人也进:

提拔

B.元庆宜伏辜辜:

C.教之不苟,元庆不宜诛苟:

马虎

D.然后旌其闾墓旌:

表彰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居礼者不以法伤义B.仁之所利,盖以崇德

斧斤以时入山林今已亭亭如盖矣

C.今若释元庆之罪以利其生D.编之于令,永为国典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苟全性命于乱世

3.下列各项中对原文划线句子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元庆之所以仁/高振古义/伏当时/以其能忘生而及于德也/今若释元庆之罪/以利其生是/夺其德而亏其/义非所谓杀身/成仁/全死无生之节也。

B.元庆之所以仁/高振古义伏当时/以其能患生而及于德也/伶若释元庆之罪/以利其生是/夺其德而亏其义/非所谓杀身成仁/全死无生之节也。

C.元庆之所以仁高振古/义伏当时/以其能忘生而及于德也/今若释元庆之罪以利其生/是夺其德而亏其义/非所谓杀身成仁/全死无生之节也。

D.元庆之所以仁高振古/义伏当时/以其能忘生/而及于德也/今若释元庆之罪/以利其生/是夺其德而亏其义/非所谓杀身成仁/全死无生之节也。

4.将文言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父爽为县吏赵师韫所杀,卒能手刃父仇,束身归罪。

(2)然按之国章,杀人者死,则国家画一之法也。

(3)人必有子,子必有亲,亲亲相雠,其乱谁救?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与萧翰林书①(节选)

柳宗元

思谦兄足下:

昨祁县王师范过永州,道思谦蹇然有当官之心,乃诚助太平者也。

仆闻之喜甚,然微王生之说,仆岂不素知耶?

所喜者耳与心叶,果于不谬焉尔。

仆不幸,向者进当臲不安之势,平居闭门,口舌无数,况又有久与游者,乃岌岌而操其间哉。

其求进而退者,皆聚为仇怨,造作粉饰,蔓延益肆。

然仆当时年三十三,甚少,自御史里行得礼部员外郎,超取显美,欲免世之求进者怪怒娼嫉,其可得乎?

凡人皆欲自达,仆先得显处,才不能逾同列,声不能压当世,世之怒仆宜也。

与罪人②交十年,官又以是进,辱在附会。

圣朝弘大,贬黜甚薄,不能塞众人之怒,谤语转侈,嚣嚣嗷嗷,渐成怪民。

饰智求仕者,更詈仆以悦仇人之心,日为新奇,务相喜可,自以速援引之路。

而仆辈坐益困辱,万罪横生,不知其端。

居蛮夷中久,惯习炎毒,意以为常。

楚、越间声音特异,今听之怡然不怪,已与为类矣。

家生小童皆自然哓哓昼夜满耳闻北人言则啼呼走匿虽病夫亦怛然骇之。

出门见适州闾市井者,其十有八九,杖而后兴。

自料居此尚复几何,岂可更不知止,言说长短,重为一世非笑哉?

嗟乎!

余虽家置一喙以自称道,诟益甚耳。

用是更乐喑默。

今天子兴教化,定邪正,海内皆欣欣怡愉,而仆与四五子者独沦陷如此,岂非命欤?

命乃天也,非云云者所制,余又何恨?

独喜思谦之徒,遭时言道。

道之行,物得其利。

庶木铎者采取,献之法宫,增圣唐大雅之什,虽不得位,亦不虚为太平之人矣。

此在望外,然终欲为兄一言焉。

宗元再拜。

[注]①本文是柳宗元在被贬地永州写给友人萧翰林的(名免,字思谦)。

②罪人,指王叔文。

安史之乱以后,宦官专政,藩镇割据,顺宗任命王叔文为翰林学士,实行史称“永贞革新”的改革。

协助王叔文进行改革的主要有王伾和韩泰、韩晔、柳宗元、刘禹锡、陈谏、凌准、程异、韦执谊八人。

1.下列加点的实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岌岌而操其间哉操:

控制

B.而仆辈坐益困辱坐:

因为

C.余虽家置一喙以自称道喙:

嘴巴

D.用是更乐喑默用:

因为

2.下列各组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乃诚助太平者也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B.其求进而退者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C.更詈仆以悦仇人之心樊哙侧其盾以撞

D.重为一世非笑哉若属皆且为所虏

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家生小童\皆自然\哓哓昼夜满耳\闻北人言\则啼呼\走匿虽病夫亦怛然\骇之。

B.家生小童\皆自然哓哓\昼夜满耳\闻北人言\则啼呼走匿\虽病夫亦怛然骇之。

C.家生小童\皆自然哓哓\昼夜满耳闻\北人言\则啼呼\走匿虽病夫亦怛然\骇之。

D.家生小童\皆自然\哓哓昼夜\满耳闻\北人言则啼呼走匿\虽病夫亦怛然骇之。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微王生之说,仆岂不素知耶?

所喜者耳与心叶,果于不谬焉尔。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凡人皆欲自达,仆先得显处,才不能逾同列,声不能压当世,世之怒仆宜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命乃天也,非云云者所制,余又何恨?

独喜思谦之徒,遭时言道。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

真州东园记

□欧阳修

真州当东南之水会,故为江淮、两浙、荆湖发运使之治所。

龙图阁直学士施君正臣,侍御史许君子春之为使也,得监察御史里行马君仲涂为其判官。

三人者,乐其相得之欢,而因其暇日,得州之监军废营以作东园,而日往游焉。

岁秋八月,子春以其职事走京师,图其所谓东园者来以示予曰:

“园之广百亩,而流水横其前,清池浸其右,高台起其北。

台,吾望以拂云之亭;池,吾俯以澄虚之阁;水,吾泛以画舫之舟。

敞其中以为清宴之堂,辟其后以为射宾之圃。

芙渠芰荷之的历,幽兰白芷之芬芳,与夫佳花美木列植而交阴,此前日之苍烟白露而荆棘也;高甍巨桷,水光日景,动摇而上下,其宽闲深靓,可以答远响而生清风,此前日之颓垣断堑而荒墟也;嘉时令节,州人士女啸歌而管弦,此前日之晦冥风雨、鼪鼯鸟兽之嗥音也。

吾于是信有力焉。

凡图之所载,皆其一二之略也。

若乃升于高以望江山之远近,嬉于水以逐鱼鸟之浮沉,其物象意趣、登临之乐,览者各自得焉。

凡工之所不能画者,吾亦不能言也。

其为吾书其大概焉!

又曰:

“真,天下之冲也。

四方之宾客往来者,吾与之共乐于此,岂独私吾三人者哉?

然而池台日益以新,草木日益以茂,四方之士无日而不来,而吾三人者有时而皆去也,岂不眷眷于是哉?

不为之记,则后孰知其自吾三人者始也?

予以为三君子之材贤足以相济,而又协于其职,知所后先,使上下给足,而东南六路之人无辛苦愁怨之声;然后休其余闲,又与四方之贤士大夫共乐于此。

是皆可嘉也,乃为之书。

庐陵欧阳修记。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真州当东南之水会       当:

处在

B.图其所谓东园者来以示予示:

指示

C.吾于是信有力焉信:

相信

D.予以为三君子之材贤足以相济济:

得益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①而因其暇日,②不如因而厚遇之

B.①凡图之所载,②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C.①其为否书其大概焉,②其孰能讥之乎

D.①乃为之书,②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其中全都属于真州东园美景的一项(  )

①流水横其前,清池浸其右 ②芙渠芰荷之的历 ③苍烟白露而荆棘 ④水光日景,动摇而上下 ⑤嬉于水以逐鱼鸟之浮沉 ⑥晦冥风雨、鼪鼯鸟兽之嗥音

A.①③⑤B.②④⑥

C.①②④D.③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东园是施正臣、许子春和马仲涂三人于闲暇之时,利用监军荒废的营地修造建成的一处园林景观。

B.许子春的陈述流露了其三人建造东园的自豪感,让人从中强烈感受到了东园无法言说的美丽。

C.许子春认为,四方人士天天前来东园游览,他们三人总会离开,也为让后人知道东园的来历,有必要作文留念。

D.欧阳修面对东园艳丽典雅的景致和游人游玩的欢乐景象,激动不已,欣然命笔,为园作记。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乃升于高以望江山之远近,嬉于水以逐鱼鸟之浮沉,其物象意趣、登临之乐,览者各自得焉。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真,天下之冲也。

四方之宾客往来者,吾与之共乐于此,岂独私吾三人者哉?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君子于役

君子①于役②,不知其期,曷③至④哉?

鸡栖于埘⑤,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⑥!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⑦?

鸡栖于桀⑧,日之夕矣,羊牛下括⑨。

君子于役,

苟⑩无饥渴!

注解:

①君子:

此处称丈夫。

②役(yì):

苦役。

③曷:

何时。

④至:

归家。

⑤埘(shí):

鸡舍。

⑥如之何勿思:

如何不思。

⑦佸(huó):

聚会、相会。

⑧桀(jié):

鸡栖的木架。

⑨括:

通“佸”,聚集,此指牛羊放牧回来关在一起。

⑩苟:

大概,也许。

(1)对下列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于役》以徭役和战争为题材,写一个妇女思念在外服徭役的丈夫。

B.第一层,直抒胸臆盼望丈夫归来。

第二层,从正面描写,家畜尚且出入有时,而人却无归期。

第三层,极言思念之深,不能自已。

C.“君子于役,苟无饥渴”细腻地传达了这位妇女的矛盾心理,君子既然没有归期,只好退一步想,希望他在外面不要受饥受渴。

D.“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这十二个字,就勾画出一幅典型的农村晚景图,画面中充满了恬静的气氛,以此来反衬女主人公的心情,是很耐人寻味的。

(2)“君子于役,不知其期”的作用是什么?

这首诗表达了思妇的什么情感?

用什么艺术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列文段,完成1——4题。

武昌九曲亭记

苏辙

子瞻迁于齐安①,庐于江上。

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陁②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溪。

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

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

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

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

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

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

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

  然将适西山,行于松柏之间,羊肠九曲,而获小平。

游者至此必息,倚怪石,荫茂木,俯视大江,仰瞻陵阜,旁瞩溪谷,风云变化,林麓向背,皆效于左右。

有废亭焉,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

其旁古木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以斤斧。

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

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得以广。

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

“兹欲以成吾亭邪 ”遂相与营之。

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

子瞻于是最乐。

昔余少年,从子瞻游。

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③裳先之。

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

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

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

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

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

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

夫孰知得失之所在 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

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注】①子瞻:

苏轼。

齐安,黄州。

当时苏轼贬谪黄州,苏辙贬谪筠。

②陁(tuó)山冈。

③褰

(qiān)裳:

提起衣服。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然将适西山,行于松柏之间适:

B.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

席:

C.扫叶席草,浊酒相劳劳:

劳动

D.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胜:

美景

2.下面全都表现苏轼“适意而乐”的一项是()

①穷山之深,力极而息。

②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

③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

④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先之

⑤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

⑥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

A.①②③④B.③④⑤⑥C.①②④⑤D.②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始叙述苏轼谪居齐安,好游武昌诸山,看似与九曲亭无关,实则介绍九曲亭周边的独特环境,同时写苏轼黄州三年“不知其久”的原因,为后面的议论作铺垫。

B.第二段叙写扩建九曲亭的过程,突出苏轼之“最乐”;第三段宕开一层,以往事印证苏轼“适意忘反”的性情,以点缀之笔走出“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的主旨。

C.本文语言明净,条理清晰,融写景、叙事、抒情、议论为一炉,情景相融,浑然一体。

全文围绕着“乐”字展开,旷达超然,耐人寻味,字里行间流露出相知相慰的手足深情。

D.文章表面写自己与兄长游乐山水的洒脱快乐,实际是记录他们共同的坎坷人生,以乐景写哀情,抒发谪贬后愤怒感伤的情绪。

4.把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得以广。

译文:

(2)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

译文:

(3)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

译文: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治乱天邪?

曰:

日月、星辰、瑞历,是禹、桀之所同也;禹以治,桀以乱,治乱非天也。

时邪?

曰:

繁启、蕃长于春夏,畜积、收藏于秋冬,是又禹、桀之所同也;禹以治,桀以乱,治乱非时也。

地邪?

曰:

得地则生,失地则死,是又禹、桀之所同也;禹以治,桀以乱,治乱非地也。

星队、木鸣,国人皆恐。

曰:

是何也?

曰:

无何也!

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

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

夫日月之有蚀,风雨之不时,怪星之党见,是无世而不常有之。

上明而政平,则是虽并世起,无伤也;上暗而政险,则是虽无一至者,无益也。

夫星之队、木之鸣,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

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

雩而雨,何也?

曰:

无何也,犹不雩而雨也。

日月食而救之,天旱而雩,卜筮然后决大事,非以为得求也,以文之也。

故君子以为文,而百姓以为神。

以为文则吉,以为神则凶也。

在天者莫明于日月,在地者莫明于水火,在物者莫明于珠玉,在人者莫明于礼义。

故日月不高,则光晖不赫;水火不积,则晖润不博;珠玉不睹乎外,则王公不以为宝;礼义不加于国家,则功名不白。

故人之命在天,国之命在礼。

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权谋、倾覆、幽险而尽亡矣。

(节选自《荀子·天论》)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治乱天邪        治:

治理

B.则是虽并世起,无伤也伤:

伤害、危害

C.非以为得求也,以文之也文:

修饰、文饰

D.故日月不高,则光晖不赫赫:

光明、显耀

2.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体现荀子朴素唯物观的一组是(  )

①禹以治,桀以乱,治乱非天也

②星队、木鸣,国人皆恐

③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

④怪星之党见,是无世而不常有之

⑤故君子以为文,而百姓以为神

⑥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④  D.②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荀子指出社会是安定清明还是动乱不堪,全是人为的结果,和自然界没有什么关系。

B.荀子认为自然界只按照本身固有的规律运行和变化,它不能决定人间的吉凶。

自然界的各种怪异现象并不可怕。

C.文末荀子指出国君应该重礼尊贤,这样才可以做天下之王。

在政治上,荀子主张礼治和法治并用。

D.本文语言富于文采和气势,字句工整相对。

从整体上看,运用了排比和夸张的修辞手法。

9.阅读下面短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游三游洞记

[清]刘大櫆

出夷陵州治,西北陆行二十里,濒大江之左,所谓下牢之关也。

路狭不可行,舍舆登舟。

舟行里许,闻水声汤汤,出于两崖之间。

复舍舟登陆,循仄径曲以上。

穷山之巅,则又自上缒危滑以下。

其下地渐平,有大石覆压当道,乃伛俯径石腹以出。

出则豁然平旷,而石洞穹起,高六十余尺、广可十二丈。

二石柱屹立其口,分为三门,如三楹之室焉。

中室如堂,右室如厨,左室如别馆。

其中一石,乳而下垂,扣之,其声如钟。

而左室外小石突立正方,扣之如磬。

其地石杂以土,撞之则逄逄然鼓音。

背有石如床,可坐。

予与二三子浩歌其间,其声轰然,如钟磬助之响者。

下视深溪,水声涔然出地底。

溪之外,翠壁千寻,其下有径,薪采者行歌,缕缕不绝焉。

昔白乐天自江州司马徙为忠州刺史,而元微之①适自通州将北还,乐天携其弟知退①与微之会于夷陵,饮酒欢甚,留连不忍别去,因共游此洞,洞以此三人得名。

其后,欧阳永叔①及黄鲁直①二公皆以摈斥流离,相继而履其地,或为诗文以纪之。

予自顾而嘻,谁摈斥予乎?

谁使予之流离至于此乎?

偕予而来者,学使(官名;提督学政)陈公之子曰伯思、仲思。

予非陈公,虽欲至此无由,而陈公以守其官未能至。

然则其至也,其又有幸有不幸邪?

夫乐天、微之辈,世俗之所谓伟人,能赫然取名位于一时,故凡其足迹所经,皆有以传于后世,而地得因人以显。

若予者,虽其穷幽徙险,与虫鸟之适②去适来何异?

虽然,山川之胜,使其生于通都大邑,则好游者踵相接也。

顾乃置之于荒遐僻陋之区,美好不外见,而人亦无以亲炙③其光。

呜呼!

此岂一人之不幸也哉!

[注] ①元微之、知退、欧阳永叔、黄鲁直分别为元稹、白行简、欧阳修、黄庭坚。

②适:

随处。

③亲炙:

亲自领略。

(1)本文第二段是怎样描写三游洞景物特点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游洞因何而得名?

作者由此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的散文,然后回答问题。

吃野菜说

清·龚鼎孳

新雨后,绿芜如发,园蔬叶叶,青满畦径。

启扉视之,知一年春事又将烂漫矣,家人间撷作羹,劣得一饱。

野香拂拂,从匕箸间出,诚有如子瞻所谓饱霜雪之精、味含土膏①者。

独怜此物没蓬蒿中,与贫士为伍,寒窗一嚼,胜十日太牢②,甚不可进于达官贵人、钟鸣鼎食、芍药撰、朱砂羹之口。

今中原嗷嗷,道殣相望,雁粪榆皮,所在仰以为命。

甚且折骨解肢,与乌鸢争攫啄之利。

吁,可悲也!

彼达官贵人日啖浓鲜,当翠袖,奉卮华茵,度梦时亦曾念及野人藜藿③不继无耶?

昔人曰:

民不可有此色,士大夫不可无此味。

知信哉!

[注]①土膏:

土地中的膏泽。

⑦太牢:

古时祭祀用的猪、牛、羊,泛指美味佳肴。

③藜藿:

野菜。

1.结合全文,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2.赏析这篇散文的写作特色。

参考答案:

1.答案:

B

解析:

 

2.答案:

人生如白驹之过隙∕所为富贵∕不过多积金帛∕厚自娱乐∕使子孙无贫乏尔∕汝曹何不释去兵权∕择好田宅∕重为子孙久远之业∕多置歌儿舞女∕日饮酒相欢∕以终其天年。

解析:

 

3.答案:

1.A(进:

使……上进)

2.D(均为介词“在”。

A介词“因为”/介词“按照”。

B连词/名词,“车盖”。

C助词“的”/取独,用于主谓之间)

3.C

4.

(1)他的父亲徐爽被县尉赵师韫杀了,徐元庆最后能亲手杀掉他父亲的仇人,然后把自己绑起来,投案自首。

(被动句1分,手刃1分,束身1分,句子大意1分)

(2)然而,依据国家法律,杀人的人应当处死,这是国家统一的法规。

(国章1分,“一”1分,判断句1分,句子大意1分)

(3)每个人都有儿女,每个儿女都有父母,如果都由于敬爱父母而互相报仇,那么这种混乱的局面靠谁来挽救呢?

(两个“亲”各1分,救1分,句子大意1分)

解析:

参考译文:

据我了解,则天皇后时,同州下邦有个叫徐元庆的人,他的父亲徐爽被县尉赵师韫杀了,他最后能亲手杀掉他父亲的仇人,然后把自己绑起来,投案自首。

我认为:

先王制订礼义,是用来约束人们,催其上进的;严明刑罚,是用来整顿政治的。

枕着武器,伺机报仇,是为人子女的孝义;惩杀罪人,防止作乱,是帝王统治天下的政纲。

既然如此,那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