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材料课后布置习题的参考解答doc.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952372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5.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材料课后布置习题的参考解答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工程材料课后布置习题的参考解答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工程材料课后布置习题的参考解答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工程材料课后布置习题的参考解答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工程材料课后布置习题的参考解答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程材料课后布置习题的参考解答doc.docx

《工程材料课后布置习题的参考解答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材料课后布置习题的参考解答doc.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工程材料课后布置习题的参考解答doc.docx

工程材料课后布置习题的参考解答doc

科学出版社《工程材料》

课后布置习题(参课件)的参考解答

第1章机械工程对材料性能的要求

1名词解释:

参考书上相应部分。

3机械零件在工作条件下可能承受哪些负荷?

这些负荷对零件产生什么作用?

工程构件与机械零件(以下简称零件或构件)在工作条件下可能受到力学负荷、热负荷或环境介质的作用。

有时只受到一种负荷作用,更多时候将受到两种或三种负荷的同时作用。

在力学负荷作用条件下,零件将产生变形,甚至出现断裂;

在热负荷作用下,将产生尺寸和体积的改变,并产生热应力,同时随温度的升高,零件的承载能力下降;

环境介质的作用主要表现为环境对零件表面造成的化学、电化学腐蚀及摩擦磨损等作用。

4常用机械工程材料按化学组成分为几个大类?

各自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机械工程中使用的材料常按化学组成分为四大类:

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陶瓷材料和复合材料。

材料

结合键

主要特征

金属材料

金属键

优点:

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强度和塑性等)、导电性、导热性和工艺性能等,并呈特有的金属光泽。

缺点:

在特别高的温度以及特殊介质环境中,由于化学稳定性问题,一般金属材料难以胜任。

高分子材料

共价键和分子键

优点:

具有较高弹性、耐磨性、绝缘性、抗腐蚀性及重量轻等优良性能,而且易于成形。

缺点:

耐热差,尺寸稳定性低,强度硬度低,易老化。

陶瓷材料

离子键或共价键

优点:

熔点高、硬度高、化学稳定性高,具有耐高温、耐腐蚀、耐磨损、绝缘和热膨胀系数小的特点。

缺点:

脆性大、不易加工成形。

复合材料

多种键复合

优点:

具有单一材料所不具备的优异性能,可按需要进行人为设计、制造。

缺点:

价格昂贵

 

提示:

按强度、塑性等力学性能,化学稳定性、高温性能、电学、热学等方面特性回答。

7常用哪几种硬度试验?

如何选用?

硬度试验的优点何在?

硬度试验

选用

布氏硬度

常用于退火状态下的钢材、铸铁、有色金属及调质钢的硬度测试(即材料硬度相对偏中低水平的)。

不适宜于测量硬度较高的零件、成品零件及薄而小的零件。

洛氏硬度

可测量较高硬度的材料(如一般淬火处理的钢或工具钢),也可测量硬度不太高的材料(如调质钢)等,并且测量中压痕小、不易损伤零件表面。

组织粗大且不均匀的材料,测量结果不够准确、重复性差。

维氏硬度

维氏硬度多用于薄工件或薄表面硬化层的硬度测试。

显微硬度用于材料微区硬度(如单个晶粒、夹杂物、某种组成相等)的测试。

其他

莫氏硬度用于陶瓷和矿物的硬度测定。

邵氏硬度常用于橡胶、塑料的硬度测定。

硬度试验有以下优点:

•试验设备简单,操作迅速方便;

•试验时一般不破坏成品零件,因而无需加工专门的试样,试验对象可以是各类工程材料和各种尺寸的零件;

•硬度作为一种综合的性能参量,与其它力学性能如强度、塑性、耐磨性之间的关系密切,由此可按硬度估算强度而免做复杂的拉伸实验(强韧性要求高时则例外);

•材料的硬度还与工艺性能之间有联系,如塑性加工性能、切削加工性能和焊接性能等,因而可作为评定材料工艺性能的参考;

•硬度能较敏感地反映材料的成分与组织结构的变化,故可用来检验原材料和控制冷、热加工质量。

(提示:

设备简单;试样方便(无需专门加工);在一定范围可与力学性能、工艺性能建立联系;工程中常用)

11下列各种工件或钢材可用那些硬度试验法测定其硬度值?

(1)车刀(钢制)、锂刀——用洛氏硬度HRC;⑵供货状态的各种碳钢钢材——用布氏硬度HBS或HBW;⑶硬质合金刀片——用维氏硬度HV或洛氏硬度HRA;

(4)铝合金半成品——用布氏硬度HBS或HBW;

⑸耐磨工件的表面硬化层——用维氏硬度HV或洛氏硬度HRAo

第2章材料的组成和内部结构特征

1名词解释:

参考书上相应部分。

9在铁碳合金中主要的相是哪几个?

两个最主要的恒温反应是什么?

其生成的组织是什么?

它们的性能有什么特点?

答:

铁碳合金相图中共有五个基本相,即液相L、铁素体相F、高温铁素体相6、奥氏体相A及渗碳体相Fe3Co

在ECF水平线(1148°C)发生共晶转变L4.3-A2.11+Fe3C。

转变产物为渗碳体基体上分布着一定形态、数量的奥氏体的机械混合物(共晶体),称为莱氏体,以符号'Ld”表示,性能硬而脆。

在PSK线(727°C)发生共析转变A0.77-F0.0218+Fe3Co转变产物为铁素体基体上分布着一定数量、形态的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共析体),称为珠光体,以符号“P”表示。

珠光体的强度较高,塑性、韧性和硬度介于渗碳体和铁素体之间。

10根据铁碳相图对铁碳合金进行分类,试分析不同铁碳合金成分、室温平衡组织及性能之间关系。

答:

由Fe—C相图可将铁碳合金分为以下几类:

%1工业纯铁:

wC<0.0218%,组织为F+Fe3CIII

组织为F+P(F+Fe3C)

组织为珠光体P(F+Fe3C)

组织为P+Fe3CII(网状)

r亚共析钢:

0.0218%

%1钢"共析钢:

wC=0.77%,

I过共析钢:

0.77%

'亚共晶(白口)铸铁:

2.11%

%1(白口)铸鉄共晶(白口)铸铁:

wC=4.3%,组织为Ld(A+Fe3C)或Ld'过共晶(白口)铸铁:

4.3%

由F和Fe3C两相构成的铁碳合金的室温平衡组织,随着含碳量的增加其变化规律为:

F(+少量Fe3CIII)—F+PtPtP+Fe3CII(网状)—P+Fe3CII+Ld‘—Ld‘fLcT+Fe3CI随着含碳量的增加,组织组成发生相应的变化,硬度增加,塑韧性降低;强度的变化是先增加后降低,大约在含碳量为0.9%时为最大值。

合金中组织的不同引起的性能差异很大,这与Fe3C的存在形式密切相关,当Fe3C与F(基体)构成片层状的P组织时,合金的强度和硬度均随含碳量增加而增加,而当Fe3C以网状分布在晶界上时,不仅使塑韧性降低,也使强度降低;当Fe3C以粗大形态存在时(Ld,或Fe3CI),塑韧性和强度会大大降低。

13从铁一碳相图的分析中回答:

(1)随碳质量百分数的增加,硬度、塑性是增加还是减小?

答:

随着含碳量的增加,硬度增加,塑韧性降低;因为随含碳量增加Fe3C数量越来越多。

(2)过共析钢中网状渗碳体对强度、塑性的影响怎样?

答:

对基体产生严重的脆化,使强度和塑性下降。

(3)钢有塑性而白口铁几乎无塑性?

答:

钢是以塑韧的F为基体,而白口铁是以硬脆的Fe3C为基体,所以钢有塑性,而白口铁几乎无塑性。

(4)哪个区域熔点最低?

哪个区域塑性最好?

答:

共晶白口铸铁熔点最低。

A区塑性最好。

14根据Fe-Fe3C相图,说明产生下列现象的原因:

(1)含碳量为1.0%的钢比含碳量为0.5%的钢硬度高;

答:

因为钢的硬度随含碳量的增加(即硬相Fe3C数量增加)而增加。

(2)在室温下含碳量0.8%的钢其强度比含碳量1.2%的钢强度高;

答:

含碳量超过0.9%后,Fe3C以网状分布在晶界上,从而使钢的强度大大下降。

(3)低温莱氏体的塑性比珠光体的塑性差;

答:

因为低温莱氏体是由粗大、脆性的共晶Fe3C、Fe3CII和珠光体组成,因此比起但纯的珠光体来说,其塑性要差。

(4)在1100°C,含碳量0.4%的钢能进行锻造,含碳量4.0%的生铁不能锻造;

答:

因为在1100°C,含碳量0.4%的钢处于A单相奥氏体区,而含碳量4.0%的生铁处于A+Fe3CII+Ld'亚共晶区;

(5)钢钾钉一般用低碳钢制成;

答:

钢钏钉需要有良好的塑韧性,另外需要兼有一定的抗剪切强度,因而使用低碳钢制成;

(6)钳工锯0.8%C、1.0%C等钢材比锯0.1%C、0.2%C钢材费力,锯条容易磨损;

答:

0.8%C、1.0%C、1.2%C中的含碳量高,组织中的Fe3C的含量远比0.1%C、0.2%C钢中的含量高,因此比较硬,比较耐磨,较难以锯削;

(7)钢适宜于通过压力加工成形,而铸铁适宜于铸造成型;

答:

铸铁的熔点低,合金易熔化、铸造过程易于实施,故而宜于铸造成型;钢的含碳量比铸铁低,通过加热可进入单相固溶体区,从而具有较好的塑性、较低的变形抗力,不易开裂,因此适宜于压力加工成形。

第3章工程材料成形过程中的行为与性能变化

1名词解释:

参考书上相应部分。

3金属晶粒大小对机械性能有什么影响?

细化晶粒的措施有哪些?

答:

机械工程中应用的大多数金属材料是多晶体。

同样的金属材料在相同的变形条件下,晶粒越细,晶界数量就越多,晶界对塑性变形的抗力越大,同时晶粒的变形也越均匀,致使强度、硬度越高,塑性、韧性越好。

因此,在常温下使用的金属材料,一般晶粒越细越好。

晶粒度的大小与结晶时的形核率N和长大速度G有关。

形核率越大,在单位体积中形成的晶核数就越多,每个晶粒长大的空间就越小,结晶结束后获得的晶粒也就越细小。

同时,如果晶体的长大速度越小,则在晶体长大的过程中可能形成的晶粒数目就越多,因而晶粒也越小。

细化晶粒的方法有:

1)增大过冷度——提高形核率和长大速度的比值,使晶粒数目增大,获得细小晶粒;

2)加入形核剂——可促进晶核的形成,大大提高形核率,达到细化晶粒的目的;

3)机械方法一用搅拌、振动等机械方法迫使凝固中的液态金属流动,可以使附着于铸型壁上的细晶粒脱落,或使长大中的树枝状晶断落,进入液相深处,成为新晶核形成的基底,因而可以有效地细化晶粒。

5金属铸锭通常由哪几个晶区组成?

它们的性能特点如何?

答:

金属铸锭的宏观组织由三个晶区组成的,由外至里分别是细等轴晶粒区、柱状晶粒区和中心等轴晶粒区。

其性能特点如下:

(1)表面细等轴晶区:

晶粒细小,有较高的致密度,其力学性能也较好。

但因其厚度太小,往往在随后的机械加工过程中去除,因而对铸锭总体性能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2)柱状晶区:

柱状晶区的各个晶粒平行地向中心长大,彼此互相妨碍,不能产生发达的分枝,结晶后的组织比较致密。

但晶粒较粗大,晶粒间交界处容易聚集杂质形成脆弱区,受力时容易沿晶界开裂。

因此,柱状晶的力学性能具有较明显的各向异性。

一般铸件中应尽量限制出现较大的柱状晶区。

(3)中心等轴晶区:

等轴晶分枝比较发达,凝固后容易形成显微缩松,晶体致密度较低,但杂质在等轴晶间的分布比较均匀,不会出现明显的各向异性,铸锭晶间的缩松还可在后续的压力加工过程中焊合。

因此,对于铸锭和一般使用条件下的铸件,希望获得等轴晶组织。

7.室温下,对一根铁丝进行反复弯曲一拉直试验,经过一定次数后,铁丝变得越来越硬,试分析原因。

如果将这根弯曲一拉直试验后的铁丝进行一定温度的加热后,待冷至室温,然后再试着弯曲,发现又比较容易弯曲了,试分析原因。

答:

铁丝进行反复弯曲一拉直的过程是塑性变形的过程,在经过一定次数后铁丝产生了加工硬化,因此强度硬度越来越高;若进行一定温度的加热后,变形的铁丝发生了回复、再结晶,加工硬化消除,硬度降低,所以又比较容易弯曲了。

8什么是金属的回复和再结晶过程?

回复和再结晶过程中金属的组织性能发生了哪些变化?

答:

回复:

塑性变形后的金属加热时,开始阶段由于加热温度不高,原子获得的活动能力较小,只能进行短距离的扩散,金属的显微组织仍保持纤维组织,力学性能也不发生明显的变化。

在这一阶段内,原子的短距离扩散使晶体在塑性变形过程中产生的晶体缺陷减少,晶格畸变大部分消除,材料中的残余应力基本消除,导电性和抗腐蚀能力也基本恢复至变形前的水平。

再结晶:

把经历回复阶段的金属加热到更高温度时,原子活动能力增大,金属晶粒的显微组织开始发生变化,由破碎的晶粒变成完整的晶粒,由拉长的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