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复习资料的难点解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519307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49.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会计复习资料的难点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会计复习资料的难点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会计复习资料的难点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会计复习资料的难点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会计复习资料的难点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会计复习资料的难点解析.docx

《会计复习资料的难点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计复习资料的难点解析.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会计复习资料的难点解析.docx

会计复习资料的难点解析

会计复习的15个难点及解析

1.在企业的各种物资中,工程物资和特种储备物资是否可以作为存货核算?

答:

存货是指企业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或者为了出售仍然处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物料等。

工程物资并不是为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销售或耗用而储备,它是为了建造固定资产而储备的,用途不同,不能视为"存货"核算。

特种储备物资不参加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周转,并不是为企业销售和耗用而储备,属于其他资产的核算范围。

2.学习存货核算内容总感觉"材料成本差异"账户不好掌握,业务处理出错较多,请老师归纳一下。

答:

首先:

要理清各要素核算的一条主线:

确认--计量--披露。

存货计量业务比较繁杂,在计量上既可按实际成本计价,也可按计划成本计价,同时还要分别存货取得业务、发出业务核算以及期末计价。

(1)存货按实际成本计价分成取得和发出业务核算。

这种情况下(以材料为例),主要账户有"原材料"、"在途物资"-取得时以实际成本作为其人账价值;发出时也反映材料的实际成本,但可以选取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后进先出法和个别计价法进行核算。

(2)存货按计划成本计价也分成取得和发出业务核算。

主要账户有"原材料"、"物资采购"和"材料成本差异",这里请考生重点注意这三个账户的内容及关系。

"原材料"账户始终反映和记录材料收发结存的计划成本,"物资采购"账户反映材料采购的实际成本,"材料成本差异"账户反映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之间的差异。

因此,在材料入库和发出后的月末都要求结转入库材料的成本差异(反映入库材料的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存在的差异),以及汁算发出材料应分摊的成本差异,其结果是将发出材料的成本由计划成本调整成实际成本。

(3)账务处理比较。

入库材料成本结转的差异为:

超支差异借记"材料成本差异"科目;节约差异反之。

而月末发出材料应分摊的成本差异如为超支差异,则说明平时按计划成本记人的发出材料成本比实际少,分摊差异时用蓝字金额追加,记入"材料成本差异"账户贷方;如为节约差异,则说明平时按汁划成本记人的发出材料成本比实际多,分摊差异时仍然记入"材料成本差异"账户贷方,但要用红字金额冲销。

3.存货采用后进先出法计价,在物价上涨的情况下,将会对企业期末存货和利润带来什么影响?

如果在物价下降期间,将存货的计价方法由原来的加权平均法改为先进先出法,对企业毛利、资产负债表上的存货有何影响?

答:

前者会使发出存货的价值升高,期末存货价值降低,销售成本升高,当期利润减少。

后者用加权平均法计算的发出存货成本比先进先出法汁算的成本低,因此改变方法后会减少企业的毛利,同时减少资产负债表上的存货价值。

4.请问应计入存货成本的税金包括增值税和消费税吗?

答:

增值税一般纳税企业购人材料已交的增值税允许抵扣不计人材料成本,而小规模纳税企业则必须将其计人成本。

在消费税中,进口应税消费品缴纳的消费税计入货物成本;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由受托方代扣代缴的消费税,委托加工应税消费晶收回后直接对外销售的,委托方交纳的消费税计人委托加工成本,该产品销售时不再交纳消费税;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收回后用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的,委托方交纳的消费税按规定准予抵扣,记人"应交税金?

应交消费税"账户的借方,待最终产品销售时再全额交纳消费税。

5.短期投资只有在处置时才存在"投资收益"核算的理解正确吗?

答:

正确。

对短期投资持有期间的现金股利和利息,不确认投资收益,应于实际收到时作为初始投资成本的收回,冲减投资的账面价值,但已记人"应收股利"、"应收利息"科目的现金股利和利息除外;在处置短期投资时,可将短期投资的账面价值与实际取得价款的差额,作为当期投资收益。

6."长期债权投资"涉及的溢价、折价问题与长期负债中"应付债券"涉及的溢价、折价有什么联系吗?

答:

这个问题提得好!

二者有差异也有联系,归纳如下:

(1)购买债券的一方是作为投资核算的,而发行债券的一方是作为负债核算。

因此。

投资方应确认各期投资收益,发行方应确认各期利息费用。

(2)发行债券时,如果债券的票面利率比实际利率高,则债券会溢价发行,这时候购人一方在以后各期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并不是企业真正的投资收益,因为溢价购人是对投资方未来多收取利息预先付出的代价,只能将票面利息扣除溢价摊销金额后的差额计入投资收益,即:

借:

应收利息;贷:

长期股权投资--债券投资(溢价),投资收益;反过来,发行一方在以后各期按票面利率计算支付的利息并不是企业真正的利息费用,因为溢价发行是对发行方未来多付利息预先得到的一种补偿,只能将票面利息扣除溢价摊销金额后的差额计入当期财务费用,即:

借:

财务费用,应付债券--债券溢价;贷:

应付利息。

(3)折价同理。

分别购人方和发行方对比理解记忆。

7.涉及外币业务计算分析题常要求计算"当期发生的汇兑损益"和"应计入当期损益的汇兑损益",二者有什么不同?

答:

综观各年考题,外币业务主要是考核期末汇兑损益的计算与相关账务处理,以及接受外币资本投资和进行外币会计报表折算的汇率确定,重点在于计算各外币账户的汇兑损益(分析此类题建议考生画出T型账户,一目了然)。

基本要点是:

①计算出各账户外币数余额以及按规定汇率折算的人民币金额R;②结出各账户平时记账下的人民币原有金额R1;③R与R,的差就是当期的汇兑损益。

如R-Ri为正数,对资产类账户是"收益",账务处理为借记资产类科目,贷记"财务费用"等科目,对负债类账户是"损失",应借记"财务费用"等科目,贷记负债类科目;如R-lZt为负数,对资产类账户是"损失",对负债类账户是"收益"。

而将上述各账户的汇兑损益加减后的结果就是"当期发生的汇兑损益",从中扣除为购建固定资产而计入的损益,即为"应计人当期损益(财务费用)的汇兑损益"。

8.如何掌握借款费用的计量?

答:

借款费用包括利息、折价或溢价、汇兑差额和辅助费用。

确认的原则就是要确定每期发生的借款费用是应该资本化还是费用化,而我国制度规定,只有专门借款在购建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借款费用才允许予以资本化。

借款费用计量的关键是计算确定每期应予资本化的借款费用金额,重点掌握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加权平均资本化率和专门借款本金力口权平均数的计算。

每期利息和折价或溢价的计算要与固定资产购建过程中所发生的资产支出挂钩。

还要特别注意,在计算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时,其用以计算的资产支出仅限于累计资产支出总额没有超过专门借款总额的那部分资产支出数。

9.企业为了结因或有事项而确认的负债40万元,估计有95%的可能性由另外一个公司补偿40万元,企业可以将这40万元确认为资产吗?

答:

不可以。

因为95%的可能性属于很可能,不属于基本确定,因此,不能将或有事项确认为资产。

10.在进行非货币**易时,都要确认交易的损益吗?

对涉及补价的非货币**易,在考虑与非货币**易相关的税金情况下,应如何确认收益?

答:

对没有涉及补价的非货币**易,基本原则是不确认交易损益,它是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人资产人账价值。

对涉及补价的非货币**易要确认收益,可以理解为收到补价的一方由于在资产的过程中部分资产的盈利过程已经完成,因此可以确认部分收益。

注意这里有个前提条件,即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是大于其账面价值的,所以只计算应确认的收益,不计算应确认的损失。

在考虑与非货币**易相关的税金情况下,应确认的收益=补价-(补价÷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换出资产账面价值-(补价÷换出资产公允价值)×应交相关税金及教育费附加=(1-换出资产账面价值÷换出资产公允价值)×补价-(补价÷换出资产公允价值)×应交相关税金及教育费附加。

11.纳税影响会计法下应该如何正确运用"递延税款"科目对时间性差异进行处理?

答:

在纳税影响会计法下,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费用的影响反映在"递延税款"中,即:

本期应交所得税十本期递延税款发生额=本期所得税费用。

因此,关键的问题是确定递延税款的发生额。

如会计上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而税法上允许加速折旧,从而产生应纳税时间性差异,在会计上表现为多计利润少计费用,对于在当期可以少交时间性差异对应的所得税额记入"递延税款"科目的贷方,有先预提以后再交之意(负债性质);如果会计上采用加速折旧法,税法上采用直线法,则可抵减时间性差异发生,在会计上表现为少计利润多计费用,因而可以把当期多交的所得税理解为一种待摊费用,记人"递延税款"科目的借方,有先交以后摊销之意(资产性质)。

在递延法下,税率变动或开征新税时不调整递延税款的账面余额,在以后发生时间性差异时,按新税率计算,以前发生而在以后转回的时间性差异影响纳税的金额要按原发生的税率计算转销。

在债务法下,税率变动要对递延税款的账面余额作出相应的调整,转回的时间性差异影响纳税的金额都按新税率计算转销,使得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更符合实际情况。

教材P144例5上面的一段文字总结画龙点睛,请考生理解吃透。

12.融资租赁业务承租方的会计处理应注意什么问题?

答:

作为承租方,比较关键的是在租赁开始日确认租人资产的价值,记录未确认融资费用。

通常是将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原账面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两者中较低者作为租入资产的人账价值,将最低租赁付款额作为长期应付款的入账价值,并将两者的差额记录为未确认融资费用。

但是,如果该项租赁资产占企业资产总额的比例不大(30%),承租方在租赁开始日可按最低租赁付款额记录租入资产和长期应付款,此种情况下不存在未确认融资费用。

此外,要注意相关折现率的确定。

如计算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时,折现率的选取顺序为:

出租方的租赁内含利率、租赁合同规定利率、同期银行贷款利率;分摊未确认融资费用时,分摊率的选取原则要与现值计算的利率选定挂钩,见教材P165分列的几种情况。

13.2002年3月8日,在2001年度财务会计报告批准报出日前,发现2001年固定资产少提折旧400万元,企业可以调整2002年度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期初数和上年数吗?

答:

不可以。

此项差错属于发生在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期间的重大会计差错,应按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规定进行处理。

即调整2001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相关项目的期末数、2001年度利润表相关项目的本年累计数、2001年度利润分配表相关项目的本年累计数以及2001年度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相关项目的金额。

14.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如企业集团内部长期债权投资项目金额与应付债券项目金额不一致,其差额怎样处理?

答:

作合并价差处理.

15.企业集团内部当期购入的商品在当期全部实现对外销售的情况下,还存在存货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的抵销问题吗?

答:

对于本期期初结存、期末仍未销售的存货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仍要抵销。

会计内容精华记忆

第二章货币资金应收项目

1.存放银行的存款,如果因银行破产发生损失,应将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

2.票据到期日,根据"算尾不算头"的惯例。

3.应收票据贴现要掌握书中的公式,强调:

(1)到期价值可理解为本加息,如为不带息,则为本(面值);

(2)贴现息的计算基础是票据到期价值,而不是面值;

(3)做分录时,收到的贴现所得金额计入银行存款,转平应收票据的账面价值,差额则计入财务费用

4.应收账款涉及现金折扣时,应按总价法核算。

在计算折扣金额时,在考试中要看清要求。

在实际中,一般是按含税折扣。

5.坏账准备的核算要注意:

(1)计提坏账准备的基数是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应收票据到期未收回,转入应收账款后可计提坏账准备;预付账款不符合其性质,转入其他应收款后,可计提坏账准备;

(2)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余额百分比法使用较多,账龄分析法较准确。

例9说明了坏账准备如何计提,如何冲销,如何补提,如何转回,一定要搞透;其他七大准备比照着做,可提高学习效率。

第三章存货

存货的期末计价[2001试题单选,今年还会出选择]

1、可变现净值=存货估计售价-至完工估计将发生的成本-估计销售费用-相关税金

存货跌价准备应按单个项目来计提,数量繁多,单价较低的存货可按存货类别计量成本与可变现净值

2、可变现净值中估计售价的确定:

①、为执行销售合同或劳务合同而持有的存货,以合同价作为可变现净值的计量基础

②、如果持有存货多于销售合同定购数量,超出部分应按一般售价作为计量的基础。

③、没有合同约定的存货可变现净值以一般销售价或原材料的市场价作为计量基础

3、材料存货的期末计量

①、对于用于生产而持有的材料等(好好理解,其生产的产品的计量基础的变化)

A、如果生产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预计高于成本,则该材料应当按成本计量。

B、如果材料价格的下降,表明生产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预计低于成本,则该材料应当按可变现净值计量。

②、对于用于出售的材料等,需将成本与根据材料估计售价确定的可变现净值相比。

[例1]:

1、A(库存商品或材料)准备出售,市场价12,合同价15,成本10,预计税费6。

A库存100个、但已定合同的有50个。

A可变现净值=(15-6)×50+(12-6)×50=750帐面价值1000

2、B(材料或半成品)为生产C(库存商品)的主要原料,B的成本20,生产C还要投入30。

现B的市场价15,

(1)C的市场价48

(2)C的市场价55[假设不发生其他销售税费]

(1)B可变现净值=48-30=18

(2)B可变现净值;由于55>20+30,所以不计提跌价准备。

若当期c的合同价49,定货量100,c无库存B有200

(1)B可变现净值=(49-30)×100+(48-30)×100=3700

B的帐面价值=4000

(2)B可变现净值=(49-30)×100+20×100=3900

B的帐面价值=4000

若B、C均有库存,则把1、2、结合。

做题中应考虑其他销售税费、完工成本。

三、取得存货:

(按实际成本核算)注意

1、购入(以原材料为例):

买价加运输费[×(1-7%)]、运杂费、装卸费、保险费、包装费、运输途中合理损耗[计入实际入库材料成本(实际入库量)2000年题]、入库前挑选整理费和按规定应计入存货成本的税金及其他费用。

2、自制(入账价值=实际支出)

3、委托加工物资:

按实际耗用的原材料、半成品成本以及加工费、运杂费、保险费、和按规定计入成本的税金入账

四、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

六、存货的简化核算方法--计划成本法

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月初成本差异+本月收入材料的成本差异)/(月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月收入材料的计划成本)×100%

本月发出材料应负担差异=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

发生时(购入时)超支额记在材料成本差异的借方(+),节约额记在贷方;

转出时(发出时)一律从贷方转出,转出超支额用蓝字,转出节约额用红字(-)。

因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造成的损失经批准应计入"营业外支出"。

其他计入"管理费用"(多次考过选择题,分析存货盘盈、盘亏的原因及处理)

第四章 投 资

(一)、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时,主要掌握两句话:

如果没有分派现金股利,则不确认投资收益;如果分派现金股利,有两个去向:

冲减投资成本或计入投资收益。

①、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的金额=(投资后累计现金股利-投资后至上年底累计净损益)×持股比例-已冲减的初始投资成本

②、应确认的投资收益=当年获得的现金股利-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的金额

******注意:

若被投资单位当期未分派股利,即使"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为负数,也不确认当期投资权益和恢复初始投资成本。

(二)、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又是相当重要的出题点:

1.投资时,初始投资成本和新的投资成本确定,主要是股权投资差额的计算、摊销和账务处理。

2.持有期间权益确认:

一是被投资单位实现净损益的处理,二是净损益以外的其他所有者权益的变动处理,它们的确认过程和账务处理差异很大。

(1)被投资单位实现净损益的处理,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A.一般情况下,被投资单位当年实现的净利润,投资企业应按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的份额,确认投资收益。

B.被投资单位当年发生的净亏损,投资企业应按持股比例计算确认投资损失。

但应以投资账面价值减记至零为限,未确认的损失通过备查账登记。

C.投资企业在确认投资收益时,应以取得被投资单位股权后发生的净损益为基础计算应享有的份额。

D.如果年度内投资的持股比例发生变化,应该分段计算应享有的份额。

这里要特别注意,分段计算必须以权益法核算为前提。

如2001年1月1日甲公司投资于乙公司,占乙公司10%的股份,采用成本法核算;2001年7月1日又进行了投资,持股比例上升为50%,由成本法改为权益法核算;2001年10月1日再次投资,持股比例上升到70%。

在甲公司计算2001年应确认的投资收益时,只能是被投资单位在7月至12月即权益法核算时所实现的利润,投资单位所拥有的份额。

前半年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利润,在由成本法改成权益法时进行了追溯调整,计入到了投资成本中。

E.投资企业在确认投资收益时,如果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利润中包括了法规规定的不属于投资企业的净利润,应按扣除不能由投资企业享有的净利润的部分之后的金额计算。

例如外商投资企业根据章程规定转作职工福利及奖励基金。

(2)净损益以外的其他所有者权益的变动处理

被投资单位净损益以外的其他所有者权益的变动,主要包括接受捐赠、企业中途增资扩股引起的资本溢价、接受外币资本投资引起的外币资本折算差额、专项拨款转入和关联交易差价形成等(考试出题点),投资企业采用权益法核算时,应按享有的份额,确认计入资产和权益。

3.被投资企业因会计政策变更、重大会计差错更正而调整前期留存收益(包括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投资企业应按相关期间的持股比例计算调整留存收益,反映在长期股权投资的"损益调整"中;如果被投资企业调整前期资本公积的,投资企业也应调整相关期间的资产和权益,反映在长期股权投资的"股权投资准备"中。

(今年综合题出题点)

4.如果被投资企业的会计政策变更、重大会计差错更正发生在投资前,并将累积影响数调整投资前的留存收益的,投资企业应相应调整股权投资差额。

(今年综合题出题点)

a.调整投资时的股权投资差额:

借:

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股权投资差额)268000(67万*40%)

贷:

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投资成本)268000

(由于2000年末乙公司净资产减少67万元,甲公司所拥有的份额减少了268000元,在初始投资成本固定的情况下,股权投资差额增加268000元,假设股权投资差额按10年摊销)

b.调整2001年、2002年股权投资差额的摊销额

借: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原投资收益]53600(26.8万/10*2)

贷:

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股权投资差额)53600

c.调减盈余公积

借:

盈余公积8040(53600*15%)

贷: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8040

5.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的持股比例增加,由成本法改为权益法核算的,按追溯调整后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加上追加投资成本作为初始投资成本。

今年综合题出题点

[例题]:

A公司1996年至1999年长期股权投资业务资料如下:

1、A公司1996年1月1日以设备对B公司进行投资,该设备原值120万元,已计提折旧30万元,评估价100万元,拥有B公司15%的股权;B公司接受投资时所有者权益总额为1000万元;A公司和B公司所得税率均为33%;预计投资年限为4年。

2、1996年B公司4月份宣告分配95年的利润150万元;5月份以银行存款支付;当年实现利润240万元。

3、1997年B公司4月份宣告分配利润200万元;5月份以银行存款支付;当年实现利润270万元(其中1-6月份为160万元);同年7月1日A公司以货币资金追加投资200万元(增资扩股),累计拥有B公司30%的股权。

股权投资差额摊销4年

A公司各年的会计处理如下:

1996年1月1日投资时:

借:

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其它股权投资)90万元

累计折旧30万元

贷:

固定资产120万元

1996年4月B公司宣告分派利润

借:

应收股利--B公司22.50万元[150*0.15]

贷:

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其它股权投资)22.50万元

1996年5月收到分派的利润时

借:

银行存款22.50万元

贷:

应收股利--B公司22.50万元

1997年4月B公司宣告分派利润

应冲减的投资成本=(150+200-240)×15%-22.50=-6(万元)

应确认的投资收益=200×15%-(-6)=36(万元)

借:

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其它股权投资)6万元

应收股利--B公司30万元

贷:

投资收益--股权投资收益36万元

1997年5月收到分派的利润时

借:

银行存款30万元

贷:

应收股利--B公司30万元

1997年追加投资时,应先对追加投资前的投资进行追溯调整:

1996年投资时的股权投资差额=90-1000×15%=-60(万元)

1996年1月1日至1997年6月30日的投资收益差异

=(240+160)×15%-36=24(万元)

1996年1月1日至1997年6月30日应摊销的股权投资差额

=(-60)÷4×1.5=-22.50(万元)

成本法改为权益法时的累积影响数=24-(-22.50)=46.50(万元)

借:

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投资成本)[73.5+60]133.50万元

--B公司(损益调整)[(240+160)×15%-36]24.00万元

贷:

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其它股权投资)(90-22.50+6)73.50万元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160*0.15+60/4*1.5]46.50万元

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股权投资差额)(60-22.50)37.50万元

借:

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投资成本)133.5

贷:

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其它股权投资)73.5[90-22.5+6]

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股权投资差额)60

借:

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损益调整)24(160*0.15)

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股权投资差额)22.5[60/4*1.5]

贷: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46.5

1997年7月1日追加投资时:

借:

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投资成本)200万元

贷:

银行存款200万元

再次投资的股权投资差额=200-[(1000-150+240-200+160)×15%-200×30%]=-17.50(万元)?

可以这么理解:

主要区别是追加投资是属于增资扩股,被投资单位的股东权益发生变化,与购买股票有差别。

200+133.5+24-(1000-150+240-200+160+200)*0.3=357.5-375=-17.5

借:

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投资成本)17.50万元

贷:

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股权投资差额)17.50万元

成本法改为权益法时的投资成本=133.50+24+217.50=375(万元)

投资后A公司应享有B公司的所有者权益总额=(1000-150+240-200+160+200)×30%=375(万元)

1997年7至12月实现利润110万元

借:

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损益调整)33万元

贷:

投资收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韩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