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麻醉学历年真题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518571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42.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中科技大学麻醉学历年真题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华中科技大学麻醉学历年真题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华中科技大学麻醉学历年真题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华中科技大学麻醉学历年真题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华中科技大学麻醉学历年真题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华中科技大学麻醉学历年真题答案.docx

《华中科技大学麻醉学历年真题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中科技大学麻醉学历年真题答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华中科技大学麻醉学历年真题答案.docx

华中科技大学麻醉学历年真题答案

问答题:

1.请列出ASA分级(5级)的标准。

l级:

病人的重要器官、系统功能正常,对麻醉和手术耐受良好,正常情况下没有什么风险。

2级:

有轻微系统性疾病,重要器官有轻度病变,但代偿功能健全。

对一般麻醉和手术可以耐受,风险较小。

3级:

有严重系统性疾病,重要器官功能受损,但仍在代偿范围内。

行动受限,但未丧失工作能力。

施行麻醉和手术有一定的顾虑和风险。

4级:

有严重系统性疾病,重要器官病变严重,功能代偿不全,已丧失工作能力,经常面临对其生命安全的威胁。

施行麻醉和手术均有危险,风险很大。

5级:

病情危重、濒临死亡,手术是孤注一掷。

麻醉和手术异常危险。

2.试述气管内插管的即可并发症及预防措施。

即刻并发症

1.插管后咳呛:

气管导管插入声门和气管期间可出现呛咳反应,与表面麻醉不完善、全身麻醉过浅或导管触到气管隆突部有关。

可静脉注射小剂量利多卡因或肌松药,并继以控制呼吸,将气管导管退出至气管的中段部位。

2.插管损伤:

正确合理进行气管内插管,并发症并不多,即使发生,性质也属轻微。

插管创伤严重并发症,包括牙齿脱落,口、鼻腔持续出血,喉水肿及声带麻痹,

3.心血管系交感反应:

也称插管应激反应,表现为喉镜和插管操作期间几乎无例外地发生血压升高和心动过速反应,并可诱发心律失常。

采取较深的麻醉深度、尽量缩短喉镜操作时间、结合气管内喷雾局麻药等措施,应激反应的强度与持续时间可得到显著减轻。

4.脊髓和脊柱损伤:

对伴有颈椎骨折和脱位、骨质疏松、骨质溶解病变和先天性脊柱畸形病人,在喉镜插管期间,因采用过屈和过伸的头位,可能会引起脊髓和脊柱损伤。

对此类病人应尽量选用纤维光束喉镜插管或盲探经鼻插管,插管期间切忌任意转动颈部。

5.气管导管误入食管:

较为常见,常引起麻醉死亡,关键在能否及时迅速做出识别。

如若延误判断时间,即意味着病人致命性缺氧性死亡。

6.误吸胃内容物:

对误吸并发症应引起高度重视。

清醒插管和快速诱导插管期间,伴用Sellik手法(将喉结往脊柱方向压迫,以压扁食管上口的手法)是最有用的防止措施。

7.喉痉挛:

麻醉期间的疼痛刺激,浅麻醉下或不用肌肉松弛药的情况下试图气管插管,拔管后气道内仍存留血液或分泌物等因素,都容易诱发喉痉挛和支气管痉挛。

3.异丙酚的药理作用有哪些?

(10)

药理作用:

1.对中枢神经系统作用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对神经元Na+通道及γ一氨基丁酸介质突触传递抑制有关。

可降低脑血流、颅内压和脑代谢。

2。

对心血管系统其作用与硫喷妥钠相仿,可使外周阻力降低,血压下降,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变化不大。

3.对呼吸系统对呼吸抑制作用明显,强于硫喷妥钠。

和芬太尼合用可发生呼吸暂停。

4.其他对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

降低眼压作用显著。

对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皮质醇分泌有轻度抑制作用。

不良反应为剂量较大、注射速度较快时对呼吸、循环有一定抑制作用。

注射部位疼痛,偶有颤搐现象等。

4.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麻醉处理原则及注意事项。

回答:

1.麻醉前着重了解患者的心功能和用药情况,例如洋地黄类、利尿药、β受体阻滞药和钙通道阻滞药等,注意药物的副作用。

2.对心功能代偿尚好(心功能I-Ⅱ级)的患者术前可不作特殊处理,麻醉选择与一般患者相似,但麻醉中力求避免增加心脏作功的不利因素。

3.对心功能代偿不良(心功能Ⅲ-Ⅳ级)的患者,术前应进行内科治疗以改善心功能。

避免选用对循环干扰大的麻醉药物和方法。

硬膜外阻滞应注意小剂量分次给药,麻醉范围不宜过广。

腰麻限于低位。

全身麻醉用药量要小,以浅麻醉为安全。

例如先给予少量镇静药使病人入睡,再给予芬太尼与肌松药后气管内插管,以低浓度吸入麻醉药维持。

4.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个月内不宜行择期手术。

5.麻醉中应加强监测,尤其要注意血流动力、心律和尿量的变化。

6.人工瓣膜置换后长期服抗凝剂的患者,用维生素K1对抗,使凝血酶原时间不超过正常50%。

5.椎管内(阻滞)麻醉发生神经并发症的主要原因

回答:

1、穿破硬脊膜

2、全脊髓麻醉穿刺针或硬膜外导管误入蛛网膜下腔,过量药物注入而产生广泛阻滞,临床表现全部脊神经支配区域无痛觉,低血压,意识丧失及呼吸停止,甚至心搏骤停、患者死亡,是严重并发症。

3、神经根损伤损伤神经根时患者常诉电击样痛并向单侧肢体传导。

表现为受损神经支配区域疼痛、麻木感,典型症状伴发咳嗽、憋气时疼痛麻木加重。

一般2周内多缓解或消失,但麻木感遗留数月。

4、硬膜外血肿硬膜外腔出血所致,形成几率极低,但却是硬膜外麻醉致截瘫首要原因。

5、导管拔出困难或折断

6、血压下降、呼吸抑制等。

椎管内麻醉:

将麻醉药注入椎管的蛛网膜下腔或硬膜外腔,脊神经根收到阻滞使该神经根支配的相应区域产生麻醉作用,统称为椎管内麻醉,根据注入位置不同,可分为蛛网膜下腔麻醉(脊麻或腰麻)、硬膜外麻醉、腰硬联合麻醉、骶管阻滞麻醉。

6.简述困难气管插管的常用方法

1、经鼻腔盲探插管:

经口腔不能显露喉头致插管困难者,可改为经鼻腔盲探插管。

经反复插管仍然滑入食管者,可先保留一导管于食管内,然后经另一鼻孔再进行插管,往往可获成功。

如应用特制塑形的专用鼻腔气管内导管可提高成功率。

2、应用可调试喉镜片(如McCOY喉镜片),当放置会厌下时,可由镜柄处控制镜片顶端的位置,易于显露声门。

利用附有导向装置的气管导管,在插入过程中调节前端的位置,提高插管成功率。

3、借助纤维喉镜或纤维支气管镜插管:

将气管导管套在镜杆外面,然后按内窥镜操作原则将纤维喉镜或纤维支气管镜的镜杆送入声门,其后再沿镜杆将气管导管送入气管内。

4、经环甲膜穿刺置引导线插管法

5光棒:

应用顶端带光源可塑性导管管芯,将管芯插入并越过气管导管,在插管过程中,利用管芯的可塑性和从颈部看到光点来指导插管方向

7.简述肌松药常见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

肌松药不良反应的防治

1、琥珀胆碱的主要不良反应防治

⑴心律紊乱:

可出现窦性心动过缓或室性逸搏心律,可预防性静脉给予阿托品。

婴幼儿不主张使用琥珀胆碱;

⑵肌束震颤:

琥珀胆碱产生肌松作用前有短暂肌束震颤,预先给予小剂量非去极化肌松药;

⑶高钾血症:

烧伤+大面积创伤+上运动神经元损伤+恶性肿瘤+肾功能衰竭+脑血管意外患者可发生危及生命的血清钾浓度升高。

高钾血症及上述患者禁用琥珀胆碱;

⑷眼内压、颅内压、胃内压升高:

闭角型青光眼+颅内压升高+白内障晶体摘除术患者禁用琥珀胆碱;

⑸恶性高热:

恶性高热家族史或易感者禁用琥珀胆碱。

2、非去极化肌松药常见不良反应防治

阿曲库铵大剂量及快速注射时,引起组胺释放,可诱发支气管痉挛、心率增快、血压下降。

诱导剂量不适宜超过3倍ED95,且应分次、缓慢静注。

国外文献报道肌松药过敏反应较高,但国内文献报道甚少。

对一种肌松药过敏的患者有可能亦对另一种肌松药产生过敏。

8.如何减少术中输血

(一)减少术中失血的方法

1.控制性降压

2.动脉阻断法:

止血带、直视下动脉阻断法、动脉内球囊阻断术。

3.止凝血药物的应用:

(二)自体输血

1.术前自体血储备:

2.血液稀释:

3.血液回收:

9.简述麻醉期间心律失常的常见原因

常见原因:

1.麻醉药及辅助用药的作用,如氟烷、安氟醚、异氟醚等均可增加心肌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尤以前者为显著。

吗啡、芬大尼、羟丁酸钠等可增强迷走神经兴奋性。

琥珀胆碱可引起多种心律失常。

2.缺02和CO2蓄积。

3.麻醉和手术操作刺激。

4.水与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

5.低温。

6.术前原有心律失常。

7.内分泌疾病,如嗜铬细胞瘤、甲状腺机能亢进等。

防治原则:

对于手术病人术前准备要充分,并要提高麻醉质量和熟练手术操作,加强监测。

麻醉手术中出现的心律失常一般多为暂时性的,对循环功能影响不大,勿需特殊处理。

但对严重心律失常(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室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或颤动等)应及时纠正,否则可危及病人生命。

因此,术中应严密观察,如出现严重心律失常,应给予及时、有效地治疗。

10.留置气管内导管期间的并发症有哪些?

1气管导管梗阻2导管脱出3导管误入单侧支气管4呛咳动作5气道痉挛

6吸痰操作不当

11.在颅脑神经外科手术麻醉管理中,降低颅内压的措施有哪些?

神经外科麻醉手术过程中应力求麻醉平稳、气道通畅,无缺02及CO2蓄积。

但为了更好地控制颅内压还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1.脱水治疗①20%甘露醇溶液1g~一1,于15min~20min内静脉滴注,必要时4h~6h重复应用;②速尿:

为袢利尿药,可按0.5mg~。

2.激素治疗①地塞米松:

每次5mg~10mg静脉缓注;②氢化可的松:

每次100mg~200mg加入5%~10%葡萄糖溶液200ml~500ml静脉滴注。

3.脑室穿刺引流。

4.腰椎穿刺引流。

5.体位可采取头高位。

6.用脑血管收缩药,如硫喷妥钠、安泰酮、利多卡因等,须注意对循环、呼吸功能的影响。

7.降温及降压均可使颅内压下降。

8.实施过度通气可使PaCO2明显降低,脑血管收缩、脑血流减少,颅内压可显著下降。

上述措施可根据病情、手术特点等情况合理选择应用。

12.单肺通气时出现低氧血症应如何处理?

(1)如麻醉用了氧化亚氮应即停止使用

(2)检查有无操作不当,导管位置是否正确,麻醉机有无故障、血流动力学状态是否稳定,对支气管进行吸引清除分泌物

(3)如经以上处理仍无改善,可采用以下措施:

①先改善上肺(非通气肺)的VA/Q比值,高频喷射通气或CPAP;②若改善不佳,采用通气侧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也可开始就行通气侧PEEP以改善VA/Q比值

③若PaO2明显降低,应通知术者进行双肺通气,至情况好转后再让术侧肺萎陷

④如低氧血症持续存在,术者可压迫或钳夹术侧肺动脉或其分支以改善VA/Q

比值

处理的原则不外减少非通气侧的肺血流(减少肺内分流),和避免通气肺的肺不张或肺泡顺应性降低。

个别氧合极度困难的患者,可行体外循环治疗。

13.影响蛛网膜下隙阻滞平面调节的因素有哪些?

穿刺部位、病人体位、药液比重、注药速度、穿刺针尖斜口方向

16.蛛网膜下隙阻滞的术中并发症及处理方法:

一、血压下降、心率缓慢:

腰麻时血压下降可因脊神经被阻滞后,麻醉区域的血管扩张,回心血量减少,心排出量降低所致。

血压下降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与麻醉平面有密切关系。

麻醉平面越高,阻滞范围越广,发生血管舒张的范围增加而进行代偿血管收缩的范围减少,故血压下降更明显;一般低平面腰麻血压下降者较少,合并有高血压或血容量不足者,自身代偿能力下降,更容易发生低血压;若麻醉平面超过T4,心交感神经被阻滞,迷走神经相对兴奋,易引起心动过缓。

血压明显下降者可先快速静脉输液200-300ml,以扩张血管,必要时可静脉滴注麻黄素,心率过缓者可静推阿托品。

二、呼吸抑制:

常出现在高平面麻醉病人,因胸段脊神经阻滞,肋间肌麻痹,病人感觉胸闷、气短、吸气无力、说话费力、胸氏呼吸减弱、发绀,当全部脊神经被阻滞,即发生全脊麻,病人发生呼吸心跳停止;此外阻滞平面过高,可引起呼吸中枢的缺血缺氧,这也是呼吸抑制的原因。

呼吸功能不全时,应给予吸氧,并借助面罩辅助呼吸,一旦呼吸停止,应立即气管内插管+机械通气。

三、恶心、呕吐:

常见于麻醉平面过高,发生低血压和呼吸抑制,造成脑缺血缺氧而兴奋呕吐中枢;迷走神经兴奋,胃肠蠕动增强;牵拉腹腔内脏;病人对术中麻醉辅助用药较敏感。

应及时对症处理,如提升血压,吸氧、麻醉前用阿托品,暂停手术牵拉。

氟哌利多、昂丹司琼等药物有预防治疗作用。

14.严重创伤病人的麻醉特点是什么?

1、对麻醉药物耐受性差;

2、难以配合麻醉;

3、难以避免呕吐误吸;

4、麻醉药作用明显延长;

5、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脱水、酸中毒;

6、常需要支持循环功能。

15.对失血性休克患者,麻醉手术期间实施生理机能监测、调节及控制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1.术前应积极纠治,在病情有所好转时抓紧进行以去除病因为目的的手术,出血性休克应尽早手术止血。

2保证可供快速输液的两条静脉通道,备好库血和其他抗休克溶液及有关药物。

3.休克患者的麻醉处理应把支持机体生理功能放于首位。

范围小的手术宜用局麻或神经阻滞,大手术首选全麻。

硬膜外阻滞适用于轻度休克患者,或经过抗休克处理后病情转佳者。

当患者不能耐受诸种麻醉时可先行抢救性气管内插管并持续吸氧,先于局麻下进行手术,待病情好转后再酌情改用全麻或其他麻醉。

4.休克患者的循环和呼吸功能监测应包括动脉血压、中心静脉压、心电图、尿量及脉搏血氧饱和度等,必要及条件允许时尚应监测肺毛细血管嵌压、心排血量和呼气末CO2。

5.麻醉过程中应根据病情积极纠治休克状态,包括补充血容量,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大剂量应用激素,纠正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低渗综合征、低血氧症及凝血功能障碍等;并积极采取适当措施祛除休克原因。

16.简述甲亢危象的处理

甲亢危象:

是指由于应激使甲亢病情突然加重,出现危及生命的状态,多发生在甲亢未治疗或控制不佳的患者,在手术、感染、创伤或突然停药后,以突然出现高热、大汗、心动过速、心律失常、严重呕吐、意识障碍为临床特征的综合征,其病死率高达20%以上。

应以预防为主,危象前期及时处理,是防止发展为危象阶段的关键。

(一)早期大剂量抗甲状腺药物,抑制甲状腺激素合成。

首选丙基硫氧嘧啶(PTU),首剂口服或胃管内注入PTU600,然后每日维持200mg;如果没有PTU,首剂可选甲硫咪唑他巴唑60mg,以后可用MM20mg,每日三次,待危象消除后改为常规剂量。

(二)碘剂迅速抑制甲状腺激素的释放。

复用抗甲状腺药物1-2h后,服用复方碘化钾溶液首剂30-60滴,以后5-10滴/8h;病情患者后逐渐减量,危象消除后即可停用。

(三)β—肾上腺素能阻滞剂,缓解交感神经的兴奋,降低周围组织对甲状腺激素的反应性。

常用普萘洛尔(心得安),首剂口服40—80mg,后20—40mg,每4—6小时一次,严密观察心率及血压变化,一旦危象消除,改为常规剂量。

(四)糖皮质激素,拮抗应激,提高机体应激水平,降低T4向T3转化。

每天氢化可的松200—300mg,待病情好转则减量而逐渐停用。

(五)血浆置换或透析治疗可迅速清除血循环中过高的T4和T3水平。

(六)对症处理和支持疗法注意水和电解质平衡;吸氧,物理降温,尽量不用解热退烧剂,必要时人工冬眠;去除诱因,有感染者,积极抗感染治疗;烦躁不安可用镇静剂安定或水化氯醛等。

同时静脉输液以保证足够水分,并给予足够热量和大量维生素B、C。

17.全身麻醉患者发生喉痉挛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如何预防和处理?

答:

原因:

正常情况下声门闭合反射是使声门关闭,以防异物或分泌物吸入气道。

喉痉挛则是因支配咽部的迷走神经兴奋性增强,使咽部应激性增高,致使声门关闭活动增强。

⑴硫喷妥钠是引起喉痉挛的常用全麻药。

⑵喉痉挛多发生于全麻I~II期麻醉深度,其诱发原因是低氧血症、高二氧化碳血症、口咽部分泌物与反流胃内容刺激咽喉部,⑶口咽通气道、直接喉镜、气管插管操作等直接刺激喉部均可诱发喉痉挛,⑷浅麻醉下进行手术操作如扩张肛门括约肌等均可引起反射性喉痉挛。

表现:

轻度喉痉挛仅吸气时呈现喉鸣,中度喉痉挛吸气和呼气都出现喉鸣音,重度喉痉挛声门紧闭气道完全阻塞。

处理:

轻度喉痉挛在去除局部刺激后会自行缓解,中度者需用面罩加压吸氧治疗,重度者可用粗静脉输液针行环甲膜穿刺吸氧,或静注琥珀胆碱迅速解除痉挛,然后加夺吸氧或立即行气管插管进行人工通气

18.一颅内肿瘤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突然出现颅内压增高,请简述其处理方法

答:

A限制液体入量;B使用利尿剂(根据情况选用渗透性和袢利尿剂)C应用皮质激素;D过度通气并使用肌松药进行机械通气,以减少机械通气阻力。

E使用脑血管收缩药如硫妥、利多卡因;F其它方法。

术中减低颅内压的措施有哪些?

影响术中颅内压的因素有哪些?

19.硬膜外麻醉的禁忌症有哪些?

1、低血容量、休克病人;2、穿刺部位感染或者菌血症可致硬膜外感染者;3、低凝状态,近期使用抗凝药物未停用足够长时间者;4、穿刺部位术后、外伤、畸形者,腰背部疼痛在麻醉后可能加重者;5、患者及家属有顾虑者;6、精神病、严重神经官能症以及小儿等不合作病人。

20.简述局麻药中毒的临床表现和防止原则?

答:

局麻药中毒反应临床表现:

中枢神经系统:

早期精神症状,眩晕、多语、烦燥不安、嗜睡、动作不协调、眼球震颤;中期常有恶心呕吐、头痛、视物模糊、颜面肌肉抽搐;晚期病人全身肌肉痉挛抽搐。

循环系统:

早期面色潮红,血压升高,脉搏快,脉压变窄,随之面色苍白,出冷汗,血压下降,脉搏细弱,心律失常,严重者心力衰竭或心跳停止。

呼吸系统:

胸闷,气短,呼吸困难或呼吸抑制,惊厥时有紫绀,严重者呼吸停止和窒息。

1、防治:

A一次用量不超过局麻药数量,对小儿、体弱、肝、肾功能差者均减量;B局麻药宜采用较低的有效浓度,对血管丰富区,头、面、颈、粘膜、炎性充血区、局麻药一次最大剂量应减量;C、麻醉前用药:

巴比妥类药、安定类药均对局麻药中毒有预防作用;D麻醉操作时应缌,注药前必须回抽,防止误入血管。

2、处理:

A立即停止用药B早期吸氧、补液,维持呼吸循环稳定。

用安定5-10mg肌肉或静脉注射。

C抽搐、惊厥者可用安定或%硫喷妥钠3-5ml缓慢静脉注射,效果不佳者,可注琥珀胆碱,气管内插管控制呼吸;D有呼吸抑制或停止、严重低血压、心律失常或心中不骤停者,应约予包括控制呼吸、升压药、输血输液、心肺脑复苏处理等。

3、全麻后苏醒延迟的原因有哪些?

 ①麻醉药的影响:

术前用药,麻醉性镇痛药,吸入全麻药,肌松药等。

 ②呼吸抑制:

低CO2血症,高CO2血症,低K+血症,输液过量,手术中并发气胸等、严重代谢性酸中毒。

 ③术中发生严重并发症:

大量失血,严重心律失常,急性心梗,脑出血,脑栓塞等。

④术中长时间低血压或低体温。

⑤术前有脑血管疾患。

21.简述控制性降压的适应症,禁忌症和降压方法,说明常用控制性降压药物

在全身麻醉下手术期间,在保证重要脏器氧供情况下,采用将降压药物与技术等方法,人为地将平均动脉压降低至50-65mmHg(),使手术野出血量随血压的降低而相应减少,不致有重要器官的缺血缺氧性损害,终止降压后血压可迅速恢复至正常水平,不产生永久性器官损害。

.控制性降压的意义:

控制性降压技术的应用可避免输血或使输血需要量降低,并使手术野清晰,有利于手术操作,提高手术精确性,缩短手术时间。

控制性降压的适应证:

①血供丰富区域的手术:

头颈部、盆腔;

②心血管手术:

主动脉瘤、动脉导管未闭;

③创面较大且出血可能难以控制的手术:

癌症根治术脊柱侧弯畸形矫正;

④显微外科手术.区域狭小而要求术野清晰精细的手术;

⑤麻醉期间血压.颅内压和眼压过度升高,可致严重不良后果者;

⑥大量输血有困难或有输血禁忌症者;

⑦因宗教信仰而拒绝输血的病人.

控制性降压的禁忌证:

①重要脏器实质性病变者,严重呼吸功能不全的病人.心功能不全.肝肾功能不全的病人。

②血管病变者,脑血管病.严重高血压.动脉硬化.外周血管性跛行及灌注不良。

③低血容量或严重贫血。

④麻醉医生对该技术不熟悉时应视为绝对禁忌。

⑤对有明显机体.器官.组织氧运输降低的患者,应仔细衡量术中控制性低血压的利弊后再酌情使用。

.控制性降压的常见并发症有:

①脑栓塞和脑缺氧;②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脏停搏;③肾功能不全,少尿.无尿;④血管栓塞;⑤降压后反应性出血,手术部位出血;⑥持续性低血压,休克;⑦嗜睡.苏醒延迟等。

.控制性降压的幅度应如何?

健康状况良好的患者可以耐受60~70的MAP。

对于有血管硬化.高血压和老年患者应区别对待,一般应以血压降低不超过原水平的30%~40%,或收缩压降至比术前舒张压低0~10的范围之内,可基本保持安全。

控制性降压常用药物:

a吸入麻醉药降压;氟烷+恩氟烷+异氟烷

b、血管扩张药:

硝普钠、硝酸甘油、三磷酸腺苷和腺苷、前列腺素E1、乌拉地尔,硫氮卓酮,维拉帕米。

c、神经节阻滞药

d、其他: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可乐定。

22.简述自体输血的意义及方法

1、指采集患者自己体内血或回收自体失血而言。

除节约血源外,更重要的是避免血清传染疾病及输血反应等。

2、术前预存自体血,需外科医生与血库医生协作进行。

采血可分1-3次进行,采量为200-800ml。

3、血液稀释法:

于麻醉后采血,同时由另一静脉输入稀释液,稀释后的hct不应低于25%(30%时氧输送最好),即血红蛋白应保持在80g/l以上。

既能改善循环灌注,又不影响氧供。

术中根据情况再将采集血液回输。

常用抗凝剂为%枸橼酸钠10ml/100ml血,如用acd或cpp液,其和血液之比为1:

7。

4、输用腹腔内未被污染的血液,常用于脾破裂和宫外孕。

预先准备好回吸血液的专用装置和枸橼酸钠抗凝剂。

皆需经过滤后回输。

23.简述肌松药类型及影响肌松药作用的因素

N2胆碱受体阻滞药又称骨骼肌松弛药(简称肌松药,skeletalmuscularrelaxants),能选择性地作用于运动神经终板膜上的N2受体,阻断神经冲动向骨骼肌传递,导致肌肉松弛。

(一)非去极化类肌松药 常用者有筒箭毒碱、维库溴等。

这类肌松药与接头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但不起激活作用,即干扰乙酰胆碱的正常去极化,继续保持接头后膜的极化状态,不能产生肌肉收缩。

(二)去极化类肌松药 常用者为琥珀酰胆碱。

这类肌松药作用几乎与乙酰胆碱相同,只是去极化时间较长。

即能与接头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使后膜呈现持续性去极化,从而没有动作电位向终板两端扩散,肌肉亦即处于静止(松驰)状态。

有许多生理、病理因素及药物间相互作用都可协同或拮抗肌松药的作用。

1.影响肌松药强度的因素①肝、肾、脾是肌松药再分配的重要场所,其血流量增减可削弱或增强肌松药作用;②脱水、失血、儿茶酚胺分泌增多时可增强其作用;③早产儿、新生儿对非去极化肌松药敏感;④酸中毒可增强非去极化肌松药作用;⑤烧伤、重症肌无力等病人对肌松药敏感,作用增强。

2.影响肌松药作用时效的因素①肝、肾功能低下可延长肌松药作用;②低温、代谢酶降低可延长其作用时效。

3.药物和其他因素①全麻药、镇痛镇静药、局麻药、氨基糖甙类抗生素等均可增强、延长肌松药的作用和时效;②镁、钙离子增多也可增强肌松药的作用。

24.简述目前疼痛治疗的方法

根据疼痛的复杂性,临床治疗的方法有药物治疗、物理疗法、针灸按摩、外科手术、神经阻滞及毁损、神经刺激疗法、心理治疗、患者自控镇痛等。

25.如何进行麻醉深度的判断

答:

全身麻醉应该达到使病人意识消失、镇痛良好、肌松驰适度、将应激反应控制在适当水平、内环境相对稳定等要求,以满足手术需要和维护病人安全。

因此全麻深度的监测应包括三个方面:

意识水平的监测、肌松监测和应激反应的监测。

这三个方面的可以通过一些临床体征来判断,如呼吸频率、幅度;肌张力的改变、循环的变化、眼征的改变以及自主神经反射活动等。

如氯胺酮全麻病人在麻醉后病人安静入睡,呼吸血压平稳。

手术开始时,病人出现体动,呼吸频率加快、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呼吸道分泌物增多以及流泪等,说明病人麻醉偏浅,此时应适当加深麻醉。

而在病人意识消失且使用肌松药的情况下,循环情况和神经反射是判断麻醉深浅的主要依据。

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麻醉深度的监测有了质的发展,许多监测仪器可以通过数字化来简介显示麻醉深度的状态,如脑双频指数(BIS),BIS把麻醉深度进行了量化处理,其监测范围从0-100,数值越小,麻醉深度越深,反之亦然。

监测BIS能较准确的监测麻醉诱导、手术切皮和手术进行中的麻醉深度,同时也能监测病人镇静水平和苏醒的程度等。

26.心脏骤停的定义及诊断标准?

心脏骤停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大动脉搏动与心音消失,重要器官(如脑)严重缺血、缺氧,导致生命终止。

这种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医学上又称猝死。

引起心跳骤停最常见的是心室纤维颤动。

诊断标准:

①神志突然丧失;②大动脉搏动消失;③心音消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力水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