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合理用药常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517252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28.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合理用药常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安全合理用药常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安全合理用药常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安全合理用药常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安全合理用药常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全合理用药常识.docx

《安全合理用药常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合理用药常识.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全合理用药常识.docx

安全合理用药常识

 

安全合理用药常识之家庭安全用药

 

(1)防止滥用药物。

什么叫滥用药?

滥用药就是不管病情、用药对象(老人、儿童、成年人)、药物性能而任意使用药物。

这种做

 

法轻者无效,延长治疗时间;重者延误治疗时机使病情加重,给病人带来痛苦,甚至导致死亡。

 

(2)尽量少联合用药。

有些药物联合使用起相加作用,使疗效提高;有些药物联合使用起相减作用,使疗效减低,或毒性增加。

因此,家庭用药最好使用单一品种,即便有需要两种药联合使用也就足

 

够了。

 

(3)按药品说明书使用。

不要忽视药品包装上的注意事项。

衡量使用某个药物时,不能仅看它的使用方法和用途,对非专业的家庭成员来说,其注意事项则更显得重要,它是安全有效用药的保证。

 

(4)防止药物过敏。

凡是过敏体质者,或过去曾有药物过敏史

 

者,服用药物都应格外小心,尤其是磺胺类如复方新诺明、解热镇痛类去痛片等。

同时还应该注意,以往对某种药有明确过敏史者应禁止再次使用。

 

2、哪类药品需要防热?

 

(1)胶囊或胶丸。

如维生素E胶丸、鱼肝油等,这类药品受热

 

会出现软化、破裂、漏油,甚至整瓶粘在一起,有时还会发出异味。

 

(2)糖浆剂、眼药水。

要注意对光看一下是否依然澄清,如果有絮状物、沉淀物、变色、霉变、结晶以及出现大量气泡等,就不能再使用了。

 

(3)冲剂类药品。

在制作过程中添加了大量糖分,受热易发黏、结块,密封不严的还容易生虫。

 

(4)中药制剂“膏、丹、丸、散”。

此是中药制剂的特点,蜂蜜、

 

红糖等是其中常见的添加剂,在夏季容易发霉生虫,而且那些用白蜡

 

封住的药丸也可能在高温下裂开,导致变质。

 

(5)栓剂。

由于其特殊的用药方式,在人体37℃的体温下会被逐渐融化吸收,当然在酷暑里也容易发生质变,如出现酸败、颗粒干涸、稀薄、色变、水油分离,甚至出现臭味。

另外,眼药膏在受热后

 

也容易出现类似于栓剂的变质特征。

 

3、常见病的错误服药:

 

(1)头痛使用止痛药。

研究表明:

几乎所有头痛都源于血管和肌肉,尤其是血管的牵拉。

在情绪紧张、药物、酒精等因素引起偏头痛时,由于脑动脉血管收缩,随着每次心跳,动脉血管受到牵拉便会

 

产生跳痛。

因此治疗头痛时,首选药物和最有效药物并不是止痛药而是作用于血管的药物。

 

(2)流行性感冒使用抗生素。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上呼吸道感染,流感病毒有甲、乙、丙三型,常因变异而产生新的亚型引起流行。

目前,对流感患者使用抗生素现象很普遍,不仅多

 

见于个人自用,就是一些医生治疗流感也常用抗生素。

显然抗生素对流感治疗是无用的。

只有当并发细菌感染时,方可考虑使用抗生素。

 

(3)消化功能紊乱导致腹泻时使用抗生素。

治疗腹泻一般分为感染性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前者当然应选用抗生素,而后者用抗生

 

素则无效。

消化功能紊乱可由饮食不当、食物过敏(对牛奶、鱼虾过敏等)、生活规律改变、外界气候突变等原因引起,此类腹泻使用抗生素均无效,应当采用饮食疗法,或用一些助消化药物。

 

(4)丙种球蛋白预防传染病。

丙种球蛋白对部分传染病有预防作用,如:

麻疹、甲型肝炎、脊髓灰质炎、风疹等。

和上述病人有接触者使用丙种球蛋白亦有效。

但对乙型肝炎、流行感冒、水痘、普通感冒、流行性腮腺炎使用则无效。

 

(5)皮炎、瘙痒症用激素。

由于肾上腺皮激素具有抗过敏、抗

 

炎作用,因而对某些皮肤疾病、瘙痒症有一定疗效,但大多数情况下使用是无益的。

而且长期使用或经常使用,可能诱发感染,影响生长发育,甚至导致溃疡不愈。

只有湿疹、接触性皮炎、药物性皮炎、牛皮癣等才选用激素。

患皮肤病、瘙痒的患者不要首选激素或激素制成的外涂药,应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此类药。

 

4家庭几种不合理用药的现象:

 

家庭中不合理用药现象比较突出地反映在非处方药中毒和非处

 

方药引起的不良反应上,有以下几种:

 

(1)“老毛病”现象。

有的人自我感觉不适,或“老毛病”复发,凭经

 

验自行购药。

这种做法有可能因反复使用某种药,而产生药源性疾病。

 

看起来相似的疾病,其实并不是完全一样。

反复使用一种药,也容易

 

产生耐药性,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2)随意增减药物用量。

有些病人不能按时定量,疗程不分长短,

 

漏服、乱服现象经常出现。

主要原因表现在病情稍有好转就停药;工

 

作忙忘记服药;治病心切急于求成乱服药,加大剂量或频繁更换品种。

 

这种不规范用药,尤其是抗生素类药物,极易导致耐药菌种增多和产

 

生二重感染等。

 

(3)模仿他人用药。

有的病人看到别人吃某种药,感觉症状相似,

 

自己也跟着吃。

这种用药方式,忽视了同类病人的个体差异性。

如常

 

见的细菌性肺炎,不仅症状不同,而且病因也不同,有的可能是金黄

 

色葡萄球菌引起,有的可能是绿脓杆菌引起。

在病因不清、不同的情

 

况下,模仿用药等于无的放矢,轻则无效,重则延误病情。

 

(4)多药并用。

不少人有这种心态,对一时难以确诊的疾病,会盲目采用多药并用打歼灭战,这是很危险的。

药物配伍得当,可以增加协同效果,若配伍不当,药物的副作用就会显现出来,相互拮抗,欲速则不达。

临床上,一般一种药物能够解决的疾病,最好不用两种。

药品都有一定的副作用,只是多和少的问题。

 

5、什么是药物光毒性反应?

 

是指有的病人使用某些药物后,外出活动时没有进行皮肤防护,

 

在短暂接触光线后,皮肤出现的一些如刺痛感、红肿、发热、瘙痒、

 

小水泡、疱疹等,类似于日晒斑或日光性皮炎症状。

当然,药物光毒

 

性反应发生的频率和严重程度因人而异,大多人仅有轻微的甚至是很

 

难察觉的反应。

 

据统计,临床上沙星类抗生素导致光毒性反应的发生率为0.l%

 

-3%,主要表现为在光照皮肤处出现红肿、发热、瘙痒、疱疹等症状。

 

除沙星类抗生素外,临床上常见的其他光毒性药物有:

布洛芬、格列

 

林脲、格列吡嗪、四环素类、美满霉素、磺胺类、多西环素、地美环

 

素、氢氯噻嗪、氯丙嗪等。

 

药物光毒性反应更容易发生在皮肤娇嫩者、因痤疮正在使用抗生

 

素治疗的少儿、老人、女性,以及人体免疫缺陷病、红斑狼疮、免疫

 

功能受损的患者身上。

因此,这些人在使用沙星类抗生素等药物时必

 

须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以避免光毒性反应的损害。

 

(1)在使用沙星类抗生素等药物期间及停药后5日内,应避免接

 

触阳光或紫外线,如出现光毒性反应或皮肤损伤时应立即停用药物,

 

并去皮肤科就诊,不要自作主张乱用药,以免延误病情。

 

(2)已发生光毒性反应的患者,在症状未消失时及症状消失后5

 

日内,仍不能接受太阳光或紫外线照射,以免再次发生光毒性反应。

 

(3)有光毒性反应史的患者要慎用沙星类眼药水等药物。

 

(4)易感人群在使用沙星类抗生素或其他有光毒性反应的药物期

 

间,外出应特别注意皮肤防护,出门时可选用防晒指数为15或者更

 

高的防晒霜,或者打遮阳伞。

 

6、有效期内的药品也可能失效

 

药品一般都标明了有效期和失效期,过了有效期的药品就不能再

 

用。

药品过了有效期不但会减效或失效,而且有些过期药品还会产生

 

毒性,用了会引起毒性反应。

一般来说,药品在有效期内是肯定可以

 

用的。

然而,各种不同的药品都有不同的贮藏条件,如“密封保存、”“遮

 

光保存”、“在干燥处保存”等等。

对绝大多数药品来说,只要按照标明

 

的贮藏条件存放,是可以保证不变质的。

然而,药品进入千家万户后,

 

由于失去原包装或不注意存放的条件,药品受到光线、温度、湿度等

 

等的影响,就极易发生变质。

在有效期内发生变质的药品就成为了“有

 

效期的‘失效药,”’这样的药就不能再用。

药品在“任期内”发生变质多是

 

对其保管不当所致。

比如一些抗生素是“见光死”的,如果收藏得不好,

 

暴露在太强的光线下,药品就氧化,而变成无效。

尤其是一些密封在

 

锡箔里的药品,对光特别敏感,容易产生氧化。

有些病人为了方便携

 

带,把锡箔纸撕开,将药一颗颗地收进透明塑料袋或盒子里,这样反

 

而使药品失效。

再如乳酶生要求“密封、避光、在凉暗处保存”;人血

 

丙种球蛋白要在2~8℃保存等等;由于不少人都未注意这些,因而

 

导致药品在有效期内失效或变质。

 

既然药品在“任期内”发生变质,就不能再用了。

那么,如何辨

 

别药品已经变质呢?

辨别药品是否变质最简便的方法是用眼、鼻、舌

 

等感官来判断。

药品出现以下几种情况即为变质:

 

①糖衣片出现变色、发霉、衣层裂开、粘连、黑点;非糖衣片出现变色、斑点、松散、表面粗糙、凸凹不平、潮解、异味;胶囊剂出现变软、破裂、内容物变质等。

 

②散剂出现吸潮结块、发黏、发霉。

③药水、糖浆的药液中出现浑浊、沉淀、发酵、酸败、异味。

④中成药的药丸或药片出现发霉、生虫、潮解。

⑤眼药水出现变色、浑浊、沉淀、结晶、霉点。

⑥各种外用油膏出现油层(水油分离)、药物结晶析出不能调匀,

 

或产生异味、颜色加深。

 

⑦针剂出现变色、沉淀、浑浊,有絮状物。

 

为了避免药品在有效期内失效或变质,应注意防潮,将药品放在

 

通风的地方,也要避免日照。

有些用棕色玻璃瓶装的药片,即为怕光

 

的药品,切勿将其改放在无色透明的玻璃瓶内。

不少药物在说明书上

 

都注明有该药贮存的方法,患者应该按其说明来贮存。

 

7、自行用药谨防入误区

 

用药的最终目的是希望治愈疾病,但并不是每个病人都能如愿以偿。

有时,即便医生的诊断与用药都正确无误,但由于患者用药不讲究科学,不够规范合理,从而导致疾病迁延不愈,甚至越治越复杂,越治越厉害。

 

临床中常遇见这样一些情况:

用药瞒医生:

以往,常听人说“病不瞒医”,意思是生病不能讳疾忌医。

生病就医时,应该主动告诉医生以前用过什么药,现在正在用什么药,用这些药物治疗时出现过哪些反应,这些有助于医生选择药物,在确定治疗方案时能全面考虑,扬长避短。

如以往使用某药出现过敏反应,医生就会避开在化学结构或性质上雷同的药物而另选它药,以防止再次出现过敏反应;又如曾使用某药确实无效,医生即会考虑另选有效药物治疗。

 

混淆“补”与“治”的界限:

当“今补,”字的含义既含混又复杂,各种保健品、饮料、滋补剂纷至而来,加之这些商品广告经常夸大其词地过分渲染,使得某些患者以“补”代药,生病时首先想到的是“补,”而不是积极问医求药,从而延误疾病的诊治。

就现代医学观点而言,某些经科学验证的滋补剂,应是具有增强免疫功能的调节剂,对某些疾病

 

能起到生物调节的功能,在治疗过程中起到辅助治疗作用。

因此,选用补品要适当。

 

任意改变用药剂量:

身受病痛折磨的人常常操之过急,误以为增加用药剂量或次数会增强药效。

一般说来,在一定范围内药物剂量(或血药浓度)的增加,药效亦随之而增强,但这种药物的剂量与效应关

 

系是有限制的。

当给药后,血药浓度随给药次数增多而缓慢上升,当升至最大效应时,如果再增加用药的剂量,则效应不变。

因此,当药

 

物的血药浓度已到达最大效应,就无必要再无限制地增加药量。

否则,不仅疗效不会增加,反而会产生毒副反应。

此外,从开始用药到达到

 

最佳血药浓度,常需多次给药逐步累积,任意增加给药次数或改变给药方案,都会扰乱或破坏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和效应的发挥,给治疗带来不利的影响。

因此,病人用药时,必须遵守医生医嘱,按一定的剂量和次数给药。

 

任意停止用药:

人们用药常沿用一种错误的“自愈标准”,譬如因头痛发热使用解热镇痛药治疗,当体温退至正常或疼痛缓解、消失,即认为疾病已完全治愈,于是便擅自减药、停药作为对症处理,此举似乎无可厚非。

但有时疾病的成因和发展是很复杂的,同样是头痛发热,常是多种疾病所引起的症状,解热镇痛药所起到的仅是解热镇痛对症治疗,如果在停用解热镇痛药的同时也停用病因治疗药物,此时症状虽退但病因犹存,因而潜伏着复发的隐患。

在临床治疗中,只有确认某药物无效或在治疗中出现难以控制的毒副反应才可暂时中止

 

或完全停止用药。

由此可见,所用的药该不该减量,何时停用为好,

 

决不能根据某些局部或全身症状的暂时缓解或消失来判断,而应依据病人临床情况作全面的综合分析,病人要遵医嘱用药。

 

未反映出解除疾苦的疗效,便怀疑所用药物是否管用,因而忧心

 

忡忡,急于另寻医生更换药物,或者自购非处方用药,甚至想方设法

 

去寻觅偏方验方,以期于瞬间带来神奇疗效。

此类病人大多心情焦虑,

 

对正规治疗失去信心,因而经常把注意力放在更换新药上面,既耗精

 

力,又费金钱,而最终并不能获得预期疗效。

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

 

更换药物虽然是件寻常的事,但是必须符合科学原则,应该有客观依

 

据证明原来使用的药物无效或者病人不能耐受,否则病人自己不宜随

 

意更换药物。

 

上面所谈到的一些问题虽未能反映合理用药的全貌,但却是一些较为常见的用药弊端,已经步入这些误区的人们宜及早走出来,否则,用药治病则难以取得理想的结果。

 

8、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意义重大

2003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下文明确规定,从

2004年7

 

月1日起包括抗生素、磺胺类、喹诺酮类、抗结核类、抗真菌类五大

 

类中未列入非处方药目录的抗菌药,必须凭医师处方销售。

这实际上是从另一个角度表明我国的抗菌药滥用现象已到非常严重的程度,同

 

时更是有效扼制这种现象,从而防止造成更大的危害所做出的重大举

 

措。

 

具有关部门的统计,我国每年由于药品使用不当药品不良反应造

 

成的死亡人数在20-50万人,而其中抗菌药物占40%。

抗菌药物滥

 

用的另一个严重的后果是耐药菌株的增加。

例如,过去对肺炎链球菌非常敏感的青霉素、红霉素、磺胺类,现在几乎没有疗效,这也是造成我国抗菌药物使用济量越来越大、一些炎症疾病治疗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与耐药菌株增加迅速相对应的残酷事实是研究一种新的抗菌药所需的时间的漫长,医学科研工作者在最好的研究条件下开发一种新的抗菌药需要10年的时间。

因此我国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刻不容缓,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是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的倡导者,也必将是受益者。

 

广大药物使用者走出以下抗菌药使用的误区:

 

误区1、所有的炎症都是由细菌引起的都需要服用抗菌药。

不是所有的炎症都是由细菌感染引起,如感冒是由病毒引起,还有一些无菌炎症,服用抗菌药物是不会有好的疗效的。

 

误区2、越贵的抗菌药越好。

药品的价格是由多种因素确定的,如生产工艺、原料来源、科研成本等,抗菌药物的使用应注重其针对性,即对感染菌的敏感性。

 

误区3、同时使用多种抗菌药疗效会更好。

抗菌药物的毒副作用相对较大,联合用药将可能造成毒副作有的相加,或治疗作用降低,也可能由于治疗作用过度增强而危害机体。

 

误区4、为了预防感染性疾病服用抗菌药。

只是一些特定的手术之前,需使用抗菌药物有针对性预防手术过程及之后的感染,一般情况下的抗菌药物的预防用药,不仅不会取得预期的效果,还可能引发药物造成的严重不良反应,甚至造成“二重感染”等较难治疗的疾病。

 

安全合理用药常识之药品不良反应

 

1、什么叫药品不良反应、药品严重不良反应?

 

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

 

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

它不包括无意或故意超剂量用药引起的

 

反应以及用药不当引起的反应。

 

药品不良反应中,因服用药品引起以下损害情形之一的反应称为

 

药品严重不良反应:

引起死亡;致癌、致畸、致出生缺陷;对生命有

 

危险并能够导致人体永久的或显著的伤残;对器官功能产生永久操

 

作;导致住院或住院时间延长。

 

2、药品为什么会产生不良反应?

可以预测吗?

 

许多人认为,只有假药、质量不合格的劣药、医务人员或者患者自己

 

用药不当,才会引起不良反应。

事实上,许多经过严格审批、检验合

 

格的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的情况下,也可能在一部分人身上引起不良

 

反应。

 

药品不良反应的诱发因素有非药品因素及药品因素两类。

前者包

 

括年龄、性别、遗传、感应性、疾病等;后者包括药品的毒副作用、

 

药品的相互作用以及赋形剂的影响等。

因此,同一药品的不良反应,

 

在不同年龄、性别、种族、感应性、适应症、不同共存疾病的病人中

 

可能表现不尽相同,再加上药物及其制剂中赋形剂的影响,问题更为

 

复杂,这也是药品不良反应不可预测的原因。

 

3、药品不良反应有哪些临床表现?

哪些人容易发生药品不良反

 

应?

 

从总体上来说,药品的不良反应可能涉及人体的各个系统、器官、组织,其临床表现与常见病、多发病的表现很相似,包括副作用、毒

 

副作用、后遗效应、变态反应、继发反应、特异性反应、药物依赖性、致癌、致突变、致畸等。

 

一般认为,老年人、妇女、儿童和肝脏、肾脏、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方面疾病的人,容易发生药品不良反应。

 

4、老年人用药应注意哪些问题?

 

老年人尤其是老年病人,由于个体之间体质差异较大,脏器及各种组织功能下降程度亦不同,再加上病情轻重各异,因而其用药必须个体化,也就是根据每个病人的年龄、体质、脏器功能(特别是肝脏和肾脏)选择确定用药品种、给药途径和剂量。

 

老年人用药,应从小剂量开始,一般可按成人的1/2~3/4计算,以后逐步增加到3/4。

只有抗菌素是例外,在短时间内剂量可高于成年人,但待病情控制后应及时减量或停药,不可长期应用。

 

老年人还必须尽可能学一点有关合理用药的知识,准确地了解自己的病情和用药知识。

了解所用药物适应症、禁忌症、最大剂量以及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注意用药过程中人体对药物的反应,一旦出现毒副作用或不良反应,应及时救治。

要防止滥用药物和盲目投医用药。

 

5、所有药品都可能引起不良反应吗?

 

是的。

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是受医药研究技术和人们认识水平的

 

限制而导致的必然现象,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任何药品,包括

 

维生素、矿物质类、中药等都可能会出现不良反应,只是随着个体不

 

同,不良反应的表现或严重程度不尽相同而已。

因此某一种或某一类

 

药品在部分人身上出现的个别药品不良反应,不能简单地认为是药品

 

审批不严、药品质量事故或医疗事故。

 

6、如何正确阅读药品使用说明书?

 

药品的使用说明书一般包括对这个药品各个方面的简单介绍,患者服用前应认真阅读,特别要认真阅读其中有关本品适应症、禁忌症、用法用量、不良反应、药物的相互作用、注意事项等方面的介绍,服用药品一定要遵守说明书的规定。

 

此外,由于目前国际上对于药品使用说明书中的不良反应部分,其详细情况写到什么程度,还没有十分具体的规定。

有的药品说明书中对该药品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写得很少,实际发生的不一定少。

因此,一个负责任的厂家,应该充分尊重消费者的知情权,把产品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详细地告诉用药者。

 

7、什么是药品不良反应监测?

 

是指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现、报告、评价和控制的过程,其目的主要是

 

为了尽早发现各种类型的不良反应,研究药物不良反应的因果关系和

 

诱发因素,使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及时了解有关不良反应情况,并采取

 

必要的预防措施,以保障人民用药安全,维护人民身体健康。

 

8、药品不良反应由谁来报告?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卫生部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

 

办法》第十三条规定,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卫生机构必须指定

 

专(兼)人员负责本单位生产、经营、使用药品的不良反应报告和监

 

测工作,发现可能与用药有关的不良反应应详细记录、调查、分析、评价出来,并填写《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每季度集中向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报告,其中新的或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应于发现之日起15日内报告,死亡病例须及时报告。

另外国家鼓励有关单位和个人报告药品不良反应。

 

9、患者发现可疑药品不良反应应该怎么办?

 

首先停用可疑药品,去医院就诊、治疗。

要向医药专业人员咨询,可疑症状如确属药品不良反应,今后应避免再服用同样药物。

还可向所在地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或药品监督管理局报告。

 

10、是不是中药的不良反应比西药少?

 

中药的使用讲究辩证施治,合理组方,一人一方,随证加减。

 

药也是以化学物质为基础的,有时还存在讲究道地药材、依法炮制等。

 

严格地说,在这样的情况下服用中药,有助于减少和避免不良反应。

 

但是如果不遵守辩证施治的原则或者辩证不当,组方不合理,中药材

 

质量有问题,也能引起许多不良反应。

现在许多中成药、中药新剂型

 

在使用过程中不良反应也很多,应该引起重视。

 

安全合理用药常识(三)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1、什么是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一般是指具有杀菌或抑菌活性的药物,例如各种抗生素、磺

 

胺类、咪唑类、硝基咪唑类、喹喏酮类等药物。

 

抗菌药物主要分为八大类:

?

-内酰胺类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

 

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氯霉素类;氟喹喏酮类;叶酸途径抑制剂类;

 

大环内酯类;糖肽类如万古霉素等。

抗菌药物的应用需根据不同的感

 

染性疾病进行合理选择。

 

2、如何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原则是“安全有效”,抗菌药物应遵医嘱用药。

 

在使用抗菌药物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六大事项。

 

(1)及早并尽可能地分离患者标本上的病原体,确定后做药物敏感实验。

 

(2)熟悉抗生素的抗菌活性、抗菌谱、药代动力学和不良反应,从

 

药效学、药动学、安全性和经济性综合权衡利弊,结合药敏实验结果制定用药方案。

 

(3)注意给药方法的合理性,调整给药方案。

 

(4)注意特殊人群如新生儿、老年人、妊娠及哺乳期妇女、肝肾功能不正常者、营养不良者、免疫功能低下者的选用药物品种、剂量、

 

疗程的特殊性。

 

(5)预防手术感染宜在术前2小时开始用药,一是使血浆药物浓度达到峰值的时间与细菌感染的机遇相逢,二是避免多次使用诱发细菌产生耐药性。

 

(6)尽量不在皮肤与黏膜上使用抗生素。

 

3、常见的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有哪些?

 

常见的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有:

(1)肝脏损害;

(2)肾脏损害;(3)神经系统损害;(4)血液系统损害;(5)消化道反应;(6)二重感染或菌群失调;(7)过敏反应。

 

4、滥用抗菌药有何危害?

 

滥用抗菌药危害既多且大,轻则局限为个人,重则泛滥危害社会,以

 

下扼要列举4个方面的危害:

(1)诱发细菌耐药。

(2)损害人体器

 

官。

(3)导致二重感染。

(4)浪费医药资源。

 

5、儿童感冒是否需要服用抗菌药物?

 

儿童患了病毒性感冒后一般不需要服用抗菌药物,只要加强护理,适

 

当休息,多喝开水,给予易消化的饮食,通常会很快恢复健康。

引起

 

感冒的病原体主要是病毒。

病毒的种类很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