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第3课美苏争霸练习新人教版选修3.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508104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24.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第3课美苏争霸练习新人教版选修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新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第3课美苏争霸练习新人教版选修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新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第3课美苏争霸练习新人教版选修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新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第3课美苏争霸练习新人教版选修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新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第3课美苏争霸练习新人教版选修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第3课美苏争霸练习新人教版选修3.docx

《新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第3课美苏争霸练习新人教版选修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第3课美苏争霸练习新人教版选修3.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第3课美苏争霸练习新人教版选修3.docx

新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第3课美苏争霸练习新人教版选修3

第3课 美苏争霸

[课标要求] 了解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苏等国由紧张对抗到谋求缓和对话的背景和过程。

一、美苏对峙

1.背景

(1)美国

①艾森豪威尔:

主张通过对话谈判“软化”苏联。

②肯尼迪:

提出“一手抓箭,一手抓橄榄枝”的“和平战略”。

(2)苏联:

赫鲁晓夫提出同美国平起平坐,实现苏美共同主宰世界的战略目标。

2.表现

(1)戴维营会议

①目的:

苏联为实现与美国共同主宰世界的战略目标。

②成果:

双方达成一系列协议,形成了所谓的“戴维营精神”。

(2)U—2飞机事件:

使美苏矛盾重新激化。

(3)柏林墙:

由于美苏矛盾的加剧,苏联在柏林修筑柏林墙。

(4)古巴导弹危机

①经过:

苏联在古巴修建导弹发射场,引起美国强烈反对,战争一触即发之际苏联让步。

②影响:

是美苏两国的一次核赌博。

此后,美苏两国的核军备竞赛不断升级。

[知识点拨]美苏对外政策的变化是由当时美苏的实力变化决定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称霸世界的计划在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打击下连遭挫折,而苏联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实力大增,这时的苏联推行新的外交政策。

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两大阵营对抗的国际关系格局逐步演变为美苏争霸的格局。

二、从对峙走向缓和

1.原因

(1)美国侵越战争大大消耗了美国的国力。

(2)苏联的综合国力提高。

2.表现

(1)尼克松调整政策

①内容:

提出“伙伴关系、实力和谈判”的方针,强调均势外交。

②措施:

调整全球军事部署,从越战中脱身,主动同中国、苏联协调关系。

(2)苏联的“缓和”战略

①在外交上与西方国家加强交往。

②在争夺世界霸权上采取了更为积极的进攻战略。

(3)开始在限制和裁减核武器方面达成一些协议。

(4)两国首脑的一系列互访和会谈。

3.缓和下的较量

(1)美国:

积极推进“和平演变”策略,向苏联、东欧国家进行思想文化渗透。

(2)苏联:

勃列日涅夫提出“缓和”绝不能放弃意识形态的斗争。

[误区警示]两极对峙格局形成以来,美苏在争夺世界霸权的过程中,既有紧张对抗,又有对话缓和,对抗和缓和都服从其争夺霸权的需要。

美苏缓和的真正目的是维护美苏两极格局,实现“利益均沾”,同时,也是为了争取喘息机会,为下一轮的竞争做好准备。

主题一 美苏对峙

1.美苏争霸的原因

(1)根本原因是双方都想称霸世界。

(2)直接原因是扩大本集团的势力范围。

(3)此外,还有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经济竞赛、军备竞赛、控制盟国和战略要地等方面的矛盾因素。

2.赫鲁晓夫为什么认为苏联可以同美国“平起平坐”?

(1)在世界范围内,国际关系力量的对比已经开始发生了重大变化,社会主义阵营已经形成,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使美国称霸世界的计划连连受挫。

(2)苏联国民经济迅速增长,实力大增。

(集团实力、本国实力)

3.美苏争霸的重点在欧洲的原因

(1)政治:

从某种意义上讲,控制欧洲就控制了世界格局。

(2)经济:

两国最大的经济市场都在欧洲,分别是西欧和东欧。

(3)战略:

欧洲成为两极之间的战略重心。

材料 ……你看看苏联和美国在他们信仰方面距离是如此之远:

我们信仰一个独立自由和各种不同的国家组成的世界,他们信仰一个清一色的共产主义世界,而你(注:

指赫鲁晓夫)又把核均势加到这场斗争当中,正如我们以前说过的,这就是使得现在成为这样一个危险时代的原因。

——美国总统肯尼迪1962年12月17日

发表的广播谈话

(1)肯尼迪的“和平战略”包括哪些内容?

答案 ①既加强军事实力,又要利用经济和政治工具称霸世界。

②强调和社会主义国家“和平竞赛”。

③把“和平演变”的重点放在东欧。

④利用社会主义阵营内部的矛盾。

(2)赫鲁晓夫的对外政策是什么?

答案 同美国平起平坐、实现苏美合作、争夺世界霸权的对外政策。

(3)“核均势加到这场斗争当中”指什么?

结果如何?

答案 苏联把导弹运到古巴。

结果:

在美国的战争威胁之下,赫鲁晓夫被迫撤走导弹。

(4)20世纪50~60年代的美苏争霸的态势如何?

答案 美国占优势,美攻苏守。

图示法理解美苏对峙

主题二 从对峙走向缓和

1.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国霸主地位受到严重挑战的原因

(1)陷入侵越泥潭,引起国内经济、政治局势的动荡不安。

(2)西欧、日本经济的崛起,冲击了美国的经济霸权。

(3)第三世界的崛起动摇了美国称霸世界的根基。

(4)1973年石油输出国提高石油价格,引发美国的经济危机。

(5)美苏军事实力发生不利于美国的变化。

2.西方“和平演变”政策的手段有哪些?

(1)把意识形态的斗争摆在首位,加强攻心战。

(2)利用经济、技术、援助等手段,诱使社会主义国家接受西方的条件,力图将这些国家纳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3)在社会主义国家内部培植、支持、收买反对派。

3.美苏争霸的影响

总体上看

美苏两国各有得失

对美国

(1)美国在争霸中,对外扩张,把世界很多地区纳入美国势力范围之内,使美国势力大大增强

(2)在争霸中消耗了大量国力,也使美国经济发展后力不足

对苏联

(1)苏联在争霸中,积极发展国力,特别是军事力量。

使苏联成为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国家,使其国际影响力大大增强

(2)使苏联国内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社会主义遭受极大挫折

对世界

(1)两强相争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

(2)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彼此势均力敌,都不敢轻易动武,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材料 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的时代,而不是对抗的时代,我们一直在进行谈判。

我们在谈判中取得了一些进展,重要的事情上,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对抗,在这些地区,对抗可能导致爆炸性的局面……现在,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发现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支配的地位了。

——1971年7月6日《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

(1)尼克松为什么认为需要谈判而不是对抗?

答案 西欧和日本的崛起,美国霸权地位的相对衰落。

(2)美苏争霸第二阶段,苏联的争霸策略和原因是什么?

答案 策略:

一方面以缓和战略麻痹西方,赢得时间,加强军事和经济实力。

另一方面,推行积极进攻战略,在亚洲进行了一系列的扩张活动,特别是1979年,对阿富汗进行军事占领,霸权主义发展到顶峰。

原因:

70年代苏联综合国力提高,在战略武器方面与美国大致均衡。

(3)在第二阶段,美国推行了什么新的进攻方式?

其战略意图是什么?

答案 新方式:

“和平演变”及思想文化的渗透。

意图:

最终颠覆社会主义制度。

(4)20世纪60~70年代,美苏争霸的态势及两国关系的总体趋向如何?

答案 本阶段美苏争霸的态势更多地体现为苏攻美守,两国关系的总体趋向是缓和。

 图示法归纳“走向缓和”

1.20世纪50年代后期,苏联走上霸权主义道路开始与美国争霸的主要目的是

(  )

A.压倒美国,由苏联主宰世界

B.转移国内日益增长的不满情绪

C.稳定并扩大社会主义阵营

D.与美国平起平坐,共同主宰世界

解析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成为世界上势均力敌的两个国家,苏联不愿让美国独霸世界,因而在50年代提出与美国平起平坐,共同主宰世界。

答案 D

2.右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苏联的一幅宣传漫画,从图中我们可以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

A.古巴导弹危机中美苏双方的激烈对抗

B.苏联揭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和平政策的虚伪性

C.是美国对“华约”组织的挑战

D.苏联对马歇尔计划的应对

解析 根据图片中和平鸽的身体是由导弹组成的,可以得出美国和平政策的虚伪性,故选B。

答案 B

3.尼克松调整对外战略目的的实质是(  )

A.改变美国全球的霸主地位

B.维护美国的海外利益和国际地位

C.阻止苏联的全球战略攻势

D.稳定资本主义,打击社会主义

解析 一个国家的对外政策,首先要符合这个国家的国家利益。

美国虽然在20世纪70年代对对外政策作出了

重大调整,但这仍是为了最大限度地维护美国的既得利益。

因此,B项符合题意。

答案 B

4.下面是20世纪50~70年代中、美、苏三国关系示意图。

“——”表示合作关系,“↔”表示对抗关系。

甲、乙、丙三国分别是(  )

A.中国、美国、苏联B.美国、中国、苏联

C.苏联、美国、中国D.美国、苏联、中国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50~70年代美苏争霸,两国关系一直处于对抗状态,三幅图中的甲、丙一个是美国,一个是苏联,故乙是中国。

20世纪50年代中苏结盟,但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苏关系紧张,由此可知丙是苏联。

故选B。

答案 B

5.对20世纪60~80年代美苏关系的概括,较为全面的是(  )

A.苏联不断加强对外扩张,美苏争夺世界霸权

B.美苏对峙,互有攻守,双方争夺世界霸权

C.美国采取强硬政策遏制和反击苏联的全球扩张

D.美苏争夺全球战略优势,军备竞赛不断升级

解析 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二者关系既紧张又缓和;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苏攻美守;80年代,美对苏强硬,苏全面收缩,综合这些特征可得答案。

答案 B

基础巩固

1.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苏联的战略意图作出了重大调整。

这一调整的前提是(  )

A.苏联经济实力的迅速提高

B.苏联军事实力的大幅度提高

C.美国经济实力的不断衰退

D.美国军事实力的相对削弱

解析 20世纪60年代勃列日涅夫改革把重点放在与军事有关的重工业上,20世纪70年代,苏联军事实力超过美国,勃列日涅夫开始推行同美国争夺霸权的积极进攻战略。

答案 B

2.造成下面两幅图片所反映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观望柏林墙的那一边   柏林墙检查哨

A.古巴导弹危机B.美苏争霸

C.美苏关系恶化D.苏联出兵阿富汗

解析 通过两幅图及图解,可以直观地认识到,正是由于柏林墙的修筑,导致了柏林的一分为二,而其根源则是美苏争霸。

答案 B

3.赫鲁晓夫在致肯尼迪的信中说:

“除了前已下达的关于停止在设置武器的建筑工地上进一步施工的命令之外,苏联政府还下令拆除您称为进攻性武器的武器,并加以包装运回苏联。

”这封信反映了(  )

A.赫鲁晓夫在外交上推行冒险政策

B.苏联与美国平起平坐

C.当时的战略优势仍在美国方面

D.美苏之间相互妥协

解析 根据题意可判断是古巴导弹危机,在美国的压力下,赫鲁晓夫同意从古巴撤出苏联导弹,说明当时的战略优势仍在美国方面。

答案 C

4.1970年2月,尼克松总统在对外政策报告中说:

“我们朝着改善同北京的实际关系的方面采取我们所能采取的那些步骤,那些肯定是符合我们的利益的,符合亚洲的和平和稳定的利益的。

”尼克松说这番话的主要原因是(  )

A.新中国综合国力强大B.美苏争霸中苏攻美守

C.中苏两国友好关系破裂D.美国开始调整对华政策

解析 美国调整对中国和亚洲的政策,主要是为了服从其全球战略的需要,集中力量到欧洲同苏联对抗。

答案 B

5.20世纪美苏对峙的时期也出现了缓和的迹象,其表现不包括(  )

A.尼克松强调了“均势外交”

B.美苏两国首脑一系列互访

C.美国积极推行“和平演变”

D.美苏在“限核”方面的一系列共识

解析 美国推行的“和平演变”战略,目的是向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思想文化渗透,并不是缓和的表现。

答案 C

6.右图为冷战时期的一幅漫画,内容是赫鲁晓夫(牙医)对卡斯特罗(病人)说:

我比你更觉得疼。

这幅漫画反映了(  )

A.柏林危机

B.马歇尔计划

C.苏联导弹击落美国U—2飞机

D.古巴导弹危机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紧扣“赫鲁晓夫”“卡斯特罗”可知,这幅漫画反映的是古巴导弹危机。

答案 D

能力提升

7.普京谈到柏林墙时表示,人类历史上有过很多种阻挡工事和分界线,其中最有名的是中国的万里长城。

“她为什么能够屹立成百上千年?

因为她保护了人民,而柏林墙却分离了人民。

”下列对长城和柏林墙命运不同的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A.都是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产物

B.中国的万里长城因是民族象征而闻名

C.柏林墙因象征“冷战”而令人痛恨

D.普京比较两者的用意在于重视民心所向

解析 材料中“因为她保护了人民,而柏林墙却分离了人民”这一关键信息说明B、C、D三项正确,柏林墙是苏美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产物,但中国的万里长城不是。

答案 A

8.德国的历史学家曼弗雷德·马伊说:

“古巴危机是现代历史中的一个转折。

两个超级大国都认识到‘强权政治’已经进入了死胡同:

没有哪个国家敢于使用原子武器,如果它不想毁灭自己和整个人类的话。

”这说明美苏冷战(  )

A.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B.威胁到世界和平,使人们生活在恐怖之中

C.美苏开始形成对峙的局面

D.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解析 “没有哪个国家敢于使用原子武器”说明在美苏冷战之下,由于核恐怖和核平衡,避免了核大国之间爆发直接的冲突,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答案 D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47年3月,杜鲁门在国会发表咨文,说明要援助受共产主义威胁的希腊、土耳其;宣称世界已分为两个敌对的营垒,一边是“极权政体”,一边是“自由国家”,因而“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那些正在抵抗武装的少数人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的自由民族”。

他宣布,“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安全有关”。

——《战后世界历史长编》

材料二 尼克松说:

美国不再负起保卫世界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

“在涉及其他形式的侵略场合,我们将根据条约的义务,在被要求时提供军事、经济的援助。

但我们指望遭受威胁的国家承担为本身防务提供人员的主要责任。

”——《第二次世界大战经济政治和国际关系》

材料三 美国总统卡特1980年1月在国情咨文中提出:

“外部势力攫取控制波斯湾地区的任何企图,都将被看作是对美国根本利益的进攻。

对于这种进攻,美国将使用包括军事力量在内的任何必要手段,予以击退。

”……这是对尼克松主义以来美国推行避免卷入局部的地区性冲突政策的一种修正。

——《战后国际关系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杜鲁门主义的核心。

(2)对比材料一、二,指出美国的对外政策有何变化。

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表明美国的对外政策与材料二相比有什么变化?

提出的背景是什么?

(4)美国前总统尼克松的墓志铭上写道:

“历史给予的最高荣誉是和平缔造者的称号。

”请结合史实谈谈你的认识。

解析 本题运用美国三位总统的有关讲话创设问题情境,考查学生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外政策演变的正确认识,把美国三位总统的对外政策放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分析认识即可。

(1)问,实际上是杜鲁门主义的内涵。

(2)问,从材料中概括、分析得出。

第(3)问,紧扣材料并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回答。

第(4)问,注意结合尼克松的贡献与局限进行评价。

答案 

(1)核心是反苏扩张(遏制共产主义),称霸世界。

(2)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

经济陷入困境;国内反战和平运动高涨;霸主地位动摇。

(3)美国对外采取强硬政策,重新强调实力和军事遏制。

苏联入侵阿富汗,美国在波斯湾地区的利益受到威胁。

(4)尼克松在位期间改善了中美关系;将侵越美军撤出越南;在美苏争霸中,一面进行争夺,一面以谈判代替对抗。

尼克松为美中、美苏关系的缓和作出了贡献,这是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

但尼克松并不是和平的缔造者,他本质上是垄断资产阶级的代表,是美国霸权政策的当时执行者。

【探究学习总结】(P99)

一、本课测评

请从军事方面分析20世纪60~70年代美国在与苏争霸中采取守势的原因。

提示 战后美国长期采取的全球扩张政策,特别是60年代开始的长达十几年的侵越战争使其深陷泥潭不能自拔,大大消耗了美国的国力;而苏联在这一阶段则借助有利的国际形势提高综合国力,并在战略武器方面与美国相平。

正是由于这些原因,所以在20世纪60~70年代的美苏争霸中,美国方面采取了守势。

二、学习延伸

谈谈你的看法。

提示 

(1)核军备竞赛给美苏两国乃至整个世界都带来巨大潜在威胁。

(2)面对共同威胁,美苏签订了部分限制和裁减核武器协议,基本上维持了双方战略平衡与稳定,但威胁仍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