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座谈会与会领导与专家发言.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950784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3.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座谈会与会领导与专家发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座谈会与会领导与专家发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座谈会与会领导与专家发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座谈会与会领导与专家发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座谈会与会领导与专家发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座谈会与会领导与专家发言.docx

《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座谈会与会领导与专家发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座谈会与会领导与专家发言.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座谈会与会领导与专家发言.docx

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座谈会与会领导与专家发言

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座谈会与会领导与专家发言

日期:

2012-03-22            作者:

            来源:

中央农广校

 

 

建立职业农民的注册登记制度 培育从事现代农业的主力军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张晓山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一、现状

 

当今的中国农村,谁来种地?

有的同志指出,农村存在“三化”现象,即农村空洞化、农业兼业化、农民老龄化,从事农业的主要是“386199部队”(妇女、小孩和老人)。

但事实是自2003年以来,我国的粮食总产连续8年增长,粮食单产和人均占有量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蔬菜水果、肉禽蛋奶、水产品等其他农产品供给充足,这种成就是如何取得的?

大批青壮劳动力外出务工仍能保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关键是党中央强农惠农富农的政策体系已经初步形成,扶持“三农”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得到贯彻落实。

农业取得巨大成就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农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越来越完善。

尤其是农业的物质技术装备得到加强,农业的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大幅度提高,农业有机构成发生了巨大变化,资本在越来越多地替代劳动,农业劳动生产率也相应提高,2011年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已经达到了52.3%。

 

在注意到农村存在农业兼业化、农民老龄化这一现象的同时,也应看到农业取得巨大成就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当今农户的构成发生了较大变化,由1996年第一次农普的纯农户和一兼户占农户总数的近80%转为大量小规模兼业农户与少数专业农户并存;市场化、专业化的农业与口粮农业并存的局面。

从变动趋势看,在兼业农户大量增加的同时,专业农户正在兴起壮大。

所说的专业户,并不一定是一年当中全部或大部分时间都从事种植养殖业;而是指他们从事的种植或养殖业是面向市场的商品化、专业化和规模化的农产品生产。

中国农村出现的各类专业种植户、养殖户、营销户是在农产品生产市场化、商品化、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进程中涌现出来的,他们从事完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专业化生产,是具有企业家精神的现代农民,应该说他们就是中国农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也就是2012年中央1号文件所说的新型职业农民。

 

二、问题

 

建设现代农业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如何创造一个好的政策环境,使一部分年富力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职业农民能有激励在农业中创业、发展、致富,使他们成为真正的农业企业家,成为从事现代农业的主体和主力军。

 

目前四项直补在操作中往往不管农户是否真正务农,使这些补贴事实上成了收入补贴,未能很好发挥促进农产品增产的作用。

过大范围实施支农普惠政策,既增加操作成本,又会诱导基层干部虚报农户数量和承包地面积,套取国家补贴资金,形成国家财力的浪费。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按照存量不动、增量倾斜的原则,新增农业补贴适当向种粮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倾斜”。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又提出“按照增加总量、扩大范围、完善机制的要求,继续加大农业补贴强度,新增补贴向主产区、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倾斜”。

201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新增补贴重点向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各种生产服务组织倾斜”。

这些政策举措在导向上有积极意义,但落实时有一定难度。

“种养大户”和“种粮大户”之类的概念在各地认定标准不同,没有统一的口径和清晰的界定,不很容易操作。

如果制定一些优惠政策,也没有清晰的瞄准对象。

同时国家对全国各地现代农业主体力量的发育情况没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三、建议

 

建立“职业农民注册登记”制度,使之成为政府认证主营农业的农村生产经营者资格的一整套信息管理制度。

 

“注册职业农民”资格的认定首先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注册职业农民的主要收入应来自种植、养殖、渔业捕捞等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和销售,并在市场化、商品化和专业化的生产上应达到一定经营规模。

应以农户农产品交售额(量)或销售额(量)为经营规模的主要标准,各地现代农业的发展阶段不同,可统一标准、统一口径,相应分出不同等级。

这样也可更清楚地了解各地现代农业的不同的发展水平。

 

2.注册职业农民可以兼业务工,但通过其农产品交售额(量)或销售额(量)来保证其以务农为主。

对注册职业农民实行动态管理,有进有出,有升有降。

 

3.对于工商企业进入农业,长时间、大面积地直接租种农户的土地,这些公司经营者不能定义为“注册职业农民”。

这项规定有利于缓减目前存在的城市资本大规模在农村圈地搞大农场的趋势。

在一定时期以后,可以放宽这项规定。

 

“注册职业农民”的认证机构为各级农业管理部门。

注册机构代表政府与“注册职业农民”签订协议,由协议规定政府和农户之间在经济往来中的责任、义务和权利。

政府向“注册职业农民”承诺对他们在税收、信贷、技术指导和农业直补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注册职业农民”承诺提供农产品的数量、质量以及对农业资源的保护等。

通过这样制度化的政策举措来切实培育从事现代农业的主力军。

 

 

 

破解“谁来种地”难题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中央农办二组组长 吴宏耀

 

一、为什么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首次突破50%,达到51.27%。

这是具有转折性、里程碑意义的历史性事件,必将给农业农村发展带来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现在,我国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的越来越少;新生代农民工,总体上不太可能返乡务农;农村后备劳动力,大多也不想务农、不爱务农、不愿务农。

将来“谁来种地”、靠谁建设现代农业,日益成为我们必须面对和破解的重大现实问题。

 

现在,农业的经营主体大体有三类,即农户(包括普通和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公司企业。

从各地实践看,农户的优势在直接从事农业生产,合作社的优势在组织和服务农户,公司企业的优势在资本、管理和农产品加工销售。

应该充分发挥三者的优势,形成分工合作、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新型农业经营方式,构建既能促进现代生产要素投入农业、又能确保农民平等参与进程和公平分享成果的现代农业发展机制。

破解“谁来种地”难题,必须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农民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地位,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二、如何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一是剥离农民的身份属性。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积极稳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尽快剥离农民的身份属性,回归农民的职业属性。

 

二是提升农业的吸引力。

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尽快使农业生产获得社会平均利润、主产区财力水平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务农农民收入接近外出打工收入。

同时,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积极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使传统农业变为高效农业、生态农业、幸福农业,吸引有志青年投身农业,成为新一代职业农民。

 

三是强化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大力发展农业高等教育,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免费进程,对未升学的农村高初中毕业生免费提供农业技能培训,培育现代农业“接班人”。

落实职业技能培训补贴政策,大规模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四是加大对职业农民的政策支持。

探索建立职业农民认证制度,发放职业农民技能证书,分级建立职业农民数据库。

对经过认证的职业农民,定期开展农技、经营、管理等培训,着力提高科技素质、经营能力、管理水平。

对符合条件的农村青年务农创业、农民工返乡创业项目给予财政补助和贷款支持。

抓紧研究制定对职业农民专项扶持政策,在农业补贴、土地流转、技术服务、金融支持、加工营销等方面给予倾斜和优惠。

 

 

把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投资司农林水处副处长侯全章

 

把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经过30年农村改革和发展,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农业和农村发生许多深刻变化。

如农产品供求格局、农村劳动力结构、农村社会结构和农业农村政策体系都发生了深刻变化。

农民的思想观念出现了显著的变化,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新型职业农民已成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推动者,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

 

发展现代农业,尤其要注重第一线务农劳动者的培养。

在我国已进入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关键阶段,按照党和国家的要求,把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特别是纳入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中,制定有力政策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把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解决我国谁来种地,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新农村未来的大事来抓紧抓好。

 

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应适应现代农业发展

 

“十一五”期间,国家重视教育发展,高等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都发展很快。

现在面向农村的教育已快速起步,但面向农民的教育很薄弱,我们的义务教育、高等教育、城市里的学校,关心的是农民的儿子,解决的是农民的儿子入学率。

而他们上学以后都离开了农村,更不可能再回到农村来种地、养猪,留在农村真正种地的农民的教育和培训,仍然很是一个薄弱环节。

 

要研究农民教育培训的规律和特点,大量农民工不可能都集中在大城市,关在校园里培养。

要尊重农民的意愿特点和要求,让农民教育培训更加方便、快捷和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一些地方和部门正在探索送教下乡的方式,探索农民教育的新途径。

 

农民教育培训要接地气。

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应以满足现代农业发展对农业农村人才的需求为出发点,应立足我国现代农业产业布局和各地农业发展实际,将培养内容与地方主导产业紧密结合,围绕各地现代农业发展急需的关键技术、经营管理知识及市场信息等开展教育培训,同时开展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培养,全面提高农民综合素质。

还应结合农业生产特点、农民教育规律和学习特点,采取送教下乡、教师进村等农民易于接受的方式,把教育培训办进农村、办进田间、办进合作社和农业企业,实现就地就近培养,农民需要什么学什么,实现不离乡不离土,方便、快捷让农民接受教育培训,形成农民培训很好的模式。

 

有效整合培训资源,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条件建设

 

近些年来,国家加强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建设,开展了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建设和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条件初具规模,但还不能完全满足广大务农劳动者培训需要。

下一步,需要在有效整合和利用资源上下功夫。

农民培养具有明显的公益性,政府责无旁贷,各级政府应把培养新型农民纳入工作日程,采取有效措施,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发挥现有各类培训资源作用,建立政府扶助、面向市场、多元办学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

 

 

新时期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面临的新形势、取得的新进展及改革发展的新举措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农村教育处处长 刘杰

 

今天,中央农广校、农民日报社和中国农村杂志社在这里联合召开“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座谈会,非常高兴有机会参加本次座谈会,与各位领导、专家交流,共同商讨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大计。

近年来,教育部在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各地积极探索创造了许多好经验,对今后一个时期工作也做了安排部署。

现在,我就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形势、取得的进展及今后工作举措向大家做个简要介绍。

 

一、新时期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是落实中央部署和中央领导重要指示精神的实际行动,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是全面落实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不断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促进农村文化繁荣发展、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

在新形势下,适应新时期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