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名词解释.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506027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0.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名词解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名词解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名词解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名词解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名词解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名词解释.docx

《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名词解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名词解释.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名词解释.docx

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名词解释

 

外国文学史

一、名词解释:

1、《拉辛与莎士比亚》

司汤达的《拉辛与莎士比亚》是一八二三年与一八二五年出版的反对学院古典主义论战的两本小册子的合集,是司汤达的重要理论著作,也是法国现实主义文献之一。

司汤达认为古典主义因循守旧,认为现实主义适合现在的时代。

他提出“文艺像一面镜子”的著名主张,成为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

2、人物再现法

又称人物复现法。

是巴尔扎克艺术上的独创。

他认为,一个人物的一生在一部小说中往往难以表现完整,仅仅是某个生活阶段或一个侧面的显示。

因此他让同一个人物,在不同作品中连续出现。

每出现一次,就展示其性格的一个侧面,最后,将这些作品情节贯穿起来,就形成了人物的思想发展轨迹,从而多角度,多层次地再现其性格的全部。

3、私人生活场景

《人间喜剧》里风俗研究的一部分,私人生活场景是巴尔扎克描写风俗

研究的一个内容,它描写一些人的生活状况,在某种特定的情况下,来展现《人间喜剧》一些人的生活。

4、风俗研究:

是巴尔扎克在他的《人间喜剧》中把90多部作品构成一个宏伟的文学大厦,利

用分类整理法将其分为三大类:

风俗研究、哲学研究、分析研究、风俗研究是这

三大类中最重要的部分,作品最多并又分为六大场景:

外省生活场景、巴黎生活

场景、政治生活场景、军队生活场景、农村生活场景、私人生活场景。

5、小人物

小人物是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中所塑造的一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被剥削、被欺凌者的典型形象。

他们地位低下,生活困苦,但又逆来顺受,安分守己,胆小怕事,因此成为"大人物"统治下被侮辱、被损害的牺牲者。

普希金以其短篇小说《驿站长》开了俄国文学中描写"小人物"的先河。

6、多余人形象

多余人形象是俄国贵族革命时期文学中贵族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他们出身贵族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厌倦了上流社会纸醉金迷的生活,想要有所作为,但又缺乏奋斗的目标和实现理想的意志。

最后既不能投身革命接近人民,又不肯与反动势力同流合污,只能成为多余的人,例如普希金笔下的奥涅金,莱蒙托夫笔下的毕巧林,屠格涅夫笔下的罗亭,冈察洛夫笔下的奥勃洛摩夫。

7、宪章派诗歌

宪章派文学是无产阶级文学的最初成就之一。

是19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宪章运动的产物,是世界文学史上第一次出现的无产阶级性质的文学,主要成就就是诗歌。

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强烈的战斗性和广泛的群众性。

最有名的宪章派诗人有琼斯和林顿。

8、威塞克斯小说

英国现实主义小说家哈代的小说都是以他的故乡即小说中的威塞克斯农村地区

为背景,所以这些小说又统称为“威塞克斯小说”。

作品反映了资本主义经济侵入农村后小农经济破产的悲惨命运,深刻揭露了使人窒息的资产阶级道德和法律

 

1

 

观念的虚伪性。

9、性格和环境小说:

这是哈代对自己的小说的分类,性格和环境小说是注重对人物的心理和行动描写来展现人物的性格,并且利用对环境的渲染来突出人物的性格。

10、自然派

自然派是19世纪俄罗斯文学中的一个派别,领袖是果戈理。

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的别称。

该派以果戈理的创作为楷模,极力忠实于“自然”即现实,抨击农奴

制度和专制制度。

在文学题材上,多以描写“小人物”为主。

在体裁上,多以散文(即小说)为主。

11、复调结构

指巴赫金在《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一书中提出的有关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文学创作结构。

复调结构中主人公并不是作家的传声筒,主人公的意识不为作家的框架所限,和作家具有平等的地位。

作家和作品中的每个人物,都像乐曲中的不同声部,互相对话,互不干涉,共同奏成交响曲。

12、托尔斯泰主义

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托尔斯泰晚年改良社会的政治主张,它包括:

不经暴力抗恶;道德自我完善和博爱精神。

13、心灵的辩证法

是托尔斯泰创作的特征之一,即注意通过心理变化反映人的性格思想的变化,车尔尼雪夫斯基称为心灵的辩证法。

托尔斯泰注意感情和思想的演变,注意心理活动形态的多样性和内在的有机性。

善于捕捉心灵中转瞬即逝的思想感情和意

念,善于发掘内心深处难以捉摸的、微妙的意识,从而使人物形象极为生动逼真。

14、社会问题剧

是挪威戏剧家易卜生创造的一种戏剧类型。

是以资本主义社会中重大社会问题为主题,

在剧

本结尾没有任何直接结论,甚至没有任何暗示,这样的剧本称为“社会问题剧”

戏剧采用

“追溯法”,戏剧开幕前矛盾已经发展了一个相当长的时间,接近了总爆发的时刻,通过追

溯把矛盾交代清楚。

情节集中、精炼。

把“讨论”带进戏剧,剧情的发展过程就是讨论的

展开过程。

15、自然主义文学

19世纪下半叶的法国,19世纪末

自然主义文学作为西方文学的一个流派产生于

和20世纪初传至欧美和世界各国。

“自然主义”一词本身来自绘画艺术领域。

自然主义文学是西方现实主义文学发展到极致蜕变的产物,也是生物学、遗传学等科学理论影响文学创作的结果。

自然主义思潮持续的时间并不长。

代表作家有左拉、莫泊桑。

16、梅塘集团

十九世纪后期法国以左拉为首的自然主义文学集团,以左拉为代表的六人创作以普法战争为背景的小说,汇总以后以《梅塘之夜》之名出版。

此后左拉等六人即被称为“梅塘集团”。

他们的一些作品都在不同程度上打着自然主义的烙印。

17、《萌芽》

是自然主义实践者左拉的作品,它是《卢贡马卡尔家族》中的第13部作品。

它展示了法国煤矿地区人民矿工的悲惨生活。

《萌芽》反映资本主义社会劳资矛盾的问题。

18、唯美主义

唯美主义是于19世纪后期出现在英国艺术和文学领域中的一场组织松散的运

 

2

 

动。

提倡“为艺术而艺术”,强调超然于生活的纯粹美,追求形式完美和艺术技巧,他的兴起是对社会功利哲学、市侩习气和庸俗作风的反抗。

代表人物是王尔德。

19、帕纳斯派

是19世纪的典型唯美主义艺术思潮中的一派。

1866年出版的一本诗集取名《现代帕纳斯》,在诗集中发表作品的诗人当时便被称作帕纳斯派。

帕纳斯派诗人的共同特点是,师宗戈蒂耶,信奉“为艺术而艺术”,追求诗歌的形式美;反对浪漫派的滥情主义和艺术形式上的“自由主义”,提倡不动感情的描写和冷隽雕琢的诗风。

20、象征主义文学

象征主义文学起源于19世纪中叶的法国,并于20世纪初期扩及欧美各国的一个文学流派,是象征主义思潮在文学上的体现,也是现代主义文学的一个核心分支,主要涵盖诗歌和戏剧两大领域。

象征派主张强调主观、个性;往往采用象征和寓意的手法;通过特定形象的综合来表达自己的观念和内在的精神世界。

分前期象征主义和后期象征主义。

21、元小说

是有关小说的小说,是关注小说的虚构身份及其创作过程的小说。

传统小说往往关心的是人物、事件,是作品所叙述的内容;而元小说则更关心作者本人是怎样写这部小说的,小说中往往喜欢声明作者是在虚构作品,喜欢告诉读者作者是在用什么手法虚构作品,更喜欢交代作者创作小说的一切相关过程。

当一部小说中充斥着大量这样的关于小说本身的叙述的时候,这种叙述就是“元叙述”,而具有元叙述因素的小说则被称为元小说。

格雷厄姆格林的《风流情了》被看做是元小说的前身。

代表作品是纳博科夫的《洛丽塔》。

22、愤怒的青年

它是20世纪50年代在英国崛起的文学流派和文学运动,这个流派的作者是一批年轻人,是些小资产阶级出身的知识分子,曾参加过二战。

面对战后英国的一片萧条以及矛盾重重的现实,大为失望。

他们愤世嫉俗,通过自己的作品揭露和抨击黑暗的现实。

这一流派由于阿伦保罗写了一部自传性作品《愤怒的青年》而得名。

作品中的形象多是反英雄形象,代表作品是约翰韦恩的《大学后的漂泊》与

金斯利艾米斯的《幸运的吉姆》。

23、长河小说

长河小说的名称来源于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意为线条明晰,如长河一般绵长的小说。

多卷组成的系列小说,虽然由多部小说组成,但往往描写一个故事而不是多个故事。

它提示的不是一个家庭或地区的变化,而是一个中心人物的经历与情感生活。

即便是由多卷组成的"长河小说",其每一部作品的篇幅也大都比较适中。

代表作品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

24、黑幕文学:

盛行于美国19世纪的一种小说类别。

这类小说根据真实事件完成重在揭示社会生活的阴暗面。

这类小说多采用新闻式的体裁进行写作。

代表性的人物有斯蒂芬克莱恩,厄普顿辛克莱。

25、贝娄式风格:

即一种具有自我嘲讽的喜剧性风格。

它的特点是既富于同情,又带着嘲讽,喜剧性的嘲笑和严肃的思考相结合,滑稽中流露悲怆,诚恳中蕴含玩世不恭,痛苦中蕴含着幽默讽刺的意蕴。

代表作是《洪堡的礼物》26、迷惘的一代

 

3

 

迷惘的一代是一战后产生美国的一个文学流派。

一批青年作家陆续登上文坛。

他们不仅年龄相仿,而且经历相似,思想情绪相近,在创作中表现出许多共同点,

逐渐形成一新的文学流派。

格特鲁德·斯泰因对海明威说:

“你们都是迷惘的一代。

”海明威把这句话作为他第一部长篇小说《太阳照常升起》的题词,“迷惘的一代”从此成为这批虽无纲领和组织但有相同的创作倾向的作家的称谓。

代表作家有海明威和菲茨杰拉德。

27、冰山原则:

是海明威叙事艺术的集中体现。

他用简洁的语言、鲜明的形象,把自己的思想和感情最大限度地隐含于作品中,使其感情深厚都隐而不露,思想阴沉而含而不露。

28、硬汉子形象:

海明威作品中出现的一系列人物形象。

这些人物有拳击师、斗牛士、猎人、渔人等,他们都具有一种百折不挠、坚强不屈的性格,面对暴力和死亡,面对不可改变的命运,都表现出一种从容、镇定的意志力,保持了人的尊严和勇气。

被称之为“硬汉子形象”。

29、解冻文学

苏联作家爱伦堡20世纪五十年代的小说《解冻》,反映的是“关心人”、“爱护人”这一主题,很富有时代性,发表后产生了重大影响,很快出现了一批类似的引人注目的作品。

西方评论界把这股文学潮流称之为“解冻文学”,认为小说的结尾的“解冻”影射斯大林“个人崇拜”时代已经结束。

“解冻文学”开启了文学反映现实生活的另一途径。

30、回归文学

20世纪80年代以来俄苏重要文学现象,长时间来苏联国内作家由于作品暴露性非常明显而被禁止出版;侨民作家在国外发表的作品,由于对苏联制度和国情作

了否定性描写,同样无法进入苏联读书界。

这些作品从80年代中期开始回归苏联文坛,评论界称之为“回归文学”。

重要作品有雷巴科夫《阿尔巴特街的儿女们》索尔仁尼琴《古拉格群岛》等

31、现代派文学

是19世纪80年代出现的、20世纪20年代至70年代在欧美繁荣的、遍及全球的众多文学流派的总称。

在作品的情节内容上,具有明显的虚构性与荒诞性特征,

在艺术手法上,注重艺术形式与艺术技巧的创新,表现出随意性、不确定的特征。

现代派文学包括表现主义、意识流小说、荒诞派戏剧、魔幻现实主义等流派。

32、魔幻现实主义:

是指流行于拉丁美洲的现代主义文学的一个流派。

魔幻现实主义作家将拉丁美洲的种种与西方现代主义的创作技巧相结合,为作品批上了一层光怪陆离的魔幻外衣。

魔幻现实主义作家广泛地取本民族的生活的真实场景,关注本民族人民的生存现状,因而具有现实意义。

60年代普鲁斯特的《百年孤独》是魔幻主义的代表作。

33、超现实主义

20世纪20年代在法国兴起的在文艺及其它文化领域里对西方传统思想文化的反叛运动。

它由达达主义演变而来,以布勒东为创始人领袖。

在文学上,他们强调

表现超现实非理性的无意识世界和梦幻世界,主张自动写作和梦幻记录,代表作品是布勒东的《娜嘉》。

34、表现主义

兴起于20世纪初,盛行于二、三十年代的德国和美国。

表现主义首先出现在绘

 

4

 

画界,他们不满印象派注重客观事物的外在形式,要求突破事物的表相表现事物内在的实质;要求突破对人的行为描写而展示其内在的灵魂;要求突破对暂时现象的描写而展示永恒的品质或真理。

强调主观世界、直觉和下意识,运用象征寓意,怪诞变形的手段。

代表作家是卡夫卡。

35、意识流小说

是20世纪前期现代主义文学的重要流派之一。

他们提倡“作家退出小说”,取消作品的故事情节,代之以人物自我展示的意识活动,强调以“自由联想”和“内

心独白”的手法挖掘人物的潜意识,时空颠倒,互相渗透,故事呈现片段性,作品出现多层次结构。

代表作家有英国的乔伊斯、法国的普鲁斯特等。

36、荒诞派戏剧

荒诞派戏剧是本世纪50年代兴起于法国,尔后迅速风靡于欧美的一个反传统戏

剧流派。

荒派派由英国著名戏剧理论家马丁·艾思林写的《荒诞派戏剧》而得名。

《秃头歌女》的上演,标志着荒诞戏剧的诞生。

荒诞派戏剧以荒诞、抽象的主题、支离破碎的舞台形象为标志。

尤奈斯库中荒诞派戏剧的奠基人,贝克特是代表作家。

37、戈多:

贝克特《等待戈多》中的“戈多”是超验力量的象征,他是拯救人类的命运之神,是理想的寄托,希望的化身,它是人们心态上的目标愿望,是表达人们美好向往的寄托之物。

总之,戈多不是现实中的某个具体的人或物而是人类不可企及的理想的象征。

“戈多”作为《等待戈多》中的超验力量,具有象征意义。

38、《死无葬身之地》:

是法国萨特的一部境遇剧,它描绘了道德信仰与自由选择的问题,指出他们某种意义的相对性。

指出了正义合理背后的荒谬的东西。

自由选择是以伤及无辜作为条件的,在这部剧中,提出各种质疑。

指出了自由选择是使人痛苦绝望的根源。

39、存在主义文学

20世纪30年代末首先在法国兴起,二战后波及欧美、亚非的一种文学思潮。

它的哲学基础是存在主义哲学,是存在主义哲学的主要表现形式。

存在主义文学关注人的存在问题,常用“境遇”形式强调世界和人生的荒诞性、“自由选择”的重要性和“存在先于本质”的关键性。

代表作家是法国的萨特。

40、境遇剧

也叫“环境剧”,是存在主义文学的主要戏剧形式。

作者在作品中给人物以一定

的环境,让人物在特定的环境中选择自己的行动,造就自己的本质,表现自己的性格和命运。

人的性格是他境遇中选择的总和。

代表作是萨特的《禁闭》。

41、新小说

20世纪50年代中叶出现在法国文坛的一个新的小说流派。

代表作家罗伯-格里耶。

他们宣布与以巴尔扎克为代表的传统小说决裂,通过新的小说表现手法和语言如“写物”、迷宫式结构、绘画法,从通俗小说或侦探小说中借用故事,描绘

出事物的“真实”面貌,展示人与世界的处境。

它突出的特征是探索性。

42、垮掉的一代: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风行于美国的文学流派。

该流派的作家都是性格粗犷豪放、落拓不羁的男女青年,他们生活简单、不修边幅,喜穿奇装异服,厌弃工作和学业,拒绝承担任何社会义务,以浪迹天涯为乐,蔑视社会的法纪秩序,反对一切世俗陈规和垄断资本统治,抵制对外侵略和种族隔离,讨厌机器文明,他们永远寻求新的刺激,寻求绝对自由,纵欲、吸毒、沉沦,以此向体面的

传统价值标准进行挑战,因此被称作垮掉的一代。

代表作家有金斯堡及其作品《嚎

 

5

 

叫》。

43、黑色幽默

六十年代在美国出现的重要文学流派。

因费里德曼编的《黑色幽默》而得名。

们信奉存在主义哲学,强调人类社会的荒谬、混乱和神秘莫测,以及与环境的不协调,并以夸张到荒诞程度的幽默手法来嘲讽社会和人生表现人类的灾难、痛苦和不幸。

作品内容是悲剧性的,却用喜剧的形式处理,所以有人称之为“绞刑架下的幽默”,或“大难临头的幽默”

二、简答:

1、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思想特征:

1.把文学作为研究与分析社会的手段,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衰亡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确立,描绘的广阔性是空前未有的;

2.以人道主义、民主主义为思想武器,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社会的黑暗与腐败,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提倡社会改良;

3.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对现实关系有深刻的理解,能深刻地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

4.以暴露和批判封建贵族的腐败堕落和资产阶级的贪婪卑劣为主,由于找不到出路,往往陷入悲观主义。

2、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艺术特征:

1.力求真实地客观地再现现实。

因此它注重材料的积累,追求细节的真实,甚

至人物外貌的逼真,有的作家主张对描绘对象采取冷漠客观的态度,作家的褒贬

应从情节和场面中自然流露出来;

2.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一方面把环境看作时代发展的标志、人赖以活

动的物质基础和舞台,另一方面又着意塑造有时代特征的典型人物,由此出现一系列个人反抗社会的典型形象;

3.它有两种倾向,一种注重从外部世界去描写人;另一种侧重从内心世界去刻画人,具有“内倾性”。

后者大大发展了心理描写,在艺术表现方面有很大的开拓;

4.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现实主义理论,对艺术美表现出更加自觉的追求,从而把文学创作推至新的高峰。

3、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1.客观、真实地描绘现实生活。

冷静观察和客观描绘社会现实,主张像镜子那样如实地反映现实,注重细节描写的真实性。

2.批判性、暴露性、改良性。

注意描写社会底层生活及“小人物”的悲剧命运,

思想武器是人道主义,主张改良主义,只能揭露社会罪恶,而不是真正地解决社会矛盾。

2.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典型环境的两个方面:

时代背景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典型性格的两个方面:

人物共性和鲜明的个性。

4、《红与黑》的艺术成就

《红与黑》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的开山之作。

1.描写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展现典型环境中个人奋斗的悲剧过程,既提示

了复辟时期大革命的深刻影响、资产阶级的咄咄逼人、平民的激烈反抗和贵族与教会的腐败统治等时代的本质特征,又说明了平民青年的个人奋斗在专制特权社会中必然失败的客观真理。

 

6

 

2.善于把握和分析人物的心理。

斯丹达尔自称中“人类心灵的观察家”。

3.情节紧凑,结构严谨。

于连的个人奋斗史为“经”线,他和德瑞那夫人、玛特尔小姐的恋爱生活为“纬”线,经纬交织,条理明晰。

5、《高老头》的艺术成就

1.结构非常精致,情节富有戏剧性。

围绕拉斯蒂涅向上爬安排情节,有轻有重,拉斯蒂涅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

主线上两条线索平行交叉发展,副线上三个故事分别与主线上的两个人物起着相互映衬的作用。

2.在对现实的细致观察中进行精确生动的描写。

小说精确地描写了典型环境——伏盖公寓、巴黎上层社会,没有伏盖公寓的颓败、寒酸与上流社会华宅美第与灯红酒绿的享乐强烈对比,就刺激不出拉斯蒂涅向上爬的野心,就不能形成他与这一典型环境相适应的典型性格。

3.广泛地运用了对比的法则。

高老头溺爱女儿与泰伊番将女儿赶出家门形成对比,贵族资产阶级上流社会和伏盖公寓的下层社会形成对比。

4.语言多姿多彩,人物语言个性化。

高老头运用的是宗法制家长的语言;皮安训运用的是医学语言。

5.塑造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如拉斯蒂涅、伏脱冷。

6、《人间喜剧》的思想内容

①写封建贵族的衰亡史。

②写资产阶级的发家史。

③揭露金钱的罪恶和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冷酷的金钱关系。

④对共和主义者的赞美。

⑤对理想社会的探索。

7、《双城记》的人道主义思想表现在:

(1)同情法国人民在封建暴政下的悲惨生活。

如:

得伐石太太一家的遭遇、侯爵马下压死小孩、医生的遭遇。

(2)同情法国大革命。

作品满腔热情地反映了法国大革命轰轰烈烈的斗争场面,并揭示了革命发生的原因和必然性。

(3)谴责了暴力革命的领袖人物得伐石太太,把革命描写为令人毛骨悚然的恐怖场面。

革命人民成为毫无理性的疯狂的杀人的野兽,苦大仇深的得伐石太太被

描绘成杀人不眨眼的魔鬼、可怕的母夜叉。

得伐石太太在和露西小姐的女仆扭打时,因手枪走火把自己打死,表明人道主义对暴力的胜利。

(4)塑造了人道主义的最高典型代尔那和卡尔登。

贵族后代代尔那,放弃特权为救管家而入狱。

卡尔登从一个从来不关心任何人的人到最后心甘情愿代替别人上断头台。

局限性:

作者宣扬了用人道主义来感化别人,以此来缓和阶级矛盾,避免像法国在革命那样的暴力在英国再次发生,这样的人道主义体现了作者本身的局限性。

作者把贵族的残暴和革命的错误作无原则的类比,以突出他的人道主义精神,这种认识使他不可能全面正确地评价法国大革命及其进程中的是非功过。

8、分析《死灵魂》的艺术成就。

(1)显著艺术特点是:

含泪的讽刺。

“由分明的笑(读者),和谁也不知道的不分明的泪(作者),来历览一切壮大活动的人生。

”小说从寄希望于理想地主的社会主张出发,对他们的无聊和堕落,表示同情和哀婉;对他们的丑恶存在,饱含着“谁也不知道的不分明的泪”。

鲁迅认为:

“健康的笑,在被笑的一方面是悲哀

 

7

 

的,所以果戈里的‘含泪的微笑’,倘传到了和作者地位不同的读者的脸上,也就成为健康:

这就是《死灵魂》的伟大处,也是作者的悲哀处。

(2)人物形象的典型化。

从俄国现实生活中提取出来,以环境、肖像、语言、

动作的精确描写来突出人物形象的典型性。

如:

梭巴开维支的粗笨、泼留希金的乞丐般外表。

说明了农奴制、寄生生活对人性的扭曲。

(3)广泛运用抒情手法(抒情插笔)。

有对祖国、人民前途的关心,有关于人物出场的评价。

把祖国比喻为三驾马车,反映作者的爱国热情,对祖国前途的忧虑。

9、简述契诃夫小说和戏剧的特色。

(1)善于以日常生活题材,通过平凡的现象,揭示深刻的生活哲理,朴素无华,真实可信。

(2)结构精巧,内涵丰富,发人深思。

(3)结尾常是开放性的,给读者创造广阔的想象空间。

(4)风格独特,幽默辛辣。

(5)语言简洁明了,含蓄、朴素、简练。

10、《安娜·卡列尼娜》的艺术特色。

(1)人物的心理描写生动地展开了人物内心世界的丰富和辩证过程。

作者把安娜内心的爱和恨、信任与猜疑、绝望与期待、自尊与妥协等复杂思想感情描写得惟妙惟肖。

符合心灵的辩证法。

(2)肖像描写富有独创性。

肖像描写不仅展示了人物一般性格特征,而且展示

了人物性格发展的过程。

对安娜的肖像描写,对卡列宁的肖像描写,都有展示性格的作用。

(3)结构完整统一,拱形衔接天衣无缝,两条平行的线索互相呼应,具有深刻

的内在联系。

安娜的家庭和列文的家庭平行发展,连接圆滑,列文的情节线可以说是安娜情节线的继续和延伸。

11、试析《罪与罚》的艺术成就。

(1)情节结构完整,充满戏剧性。

小说写拉斯科尔尼科夫的整个犯罪经过,从酝酿到实施,围绕犯罪设置悬念,扣人心弦。

(2)深刻的心理描写。

被誉为“一份犯罪的心理报告”,运用多种心理表现手法,表现近于疯狂的复杂心理活动。

鲁迅说,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人类灵魂的伟大审

问者”。

(3)“复调小说”结构性也极为明显。

12、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特征

(1)与解放运动有着密切的关系

(2)取得了空前的成就

(3)系列化形象的出现

(4)浓厚的宗教色彩和精神探索性

13、自然主义文学的特征

自然主义是流行于19世纪后期的、产生在批判现实主义之中的一个文学思潮。

具有如下特征:

(1)是现实主义的一流派,强调写真实,再现自然,即真实地而不是典型化地描写日常生活。

(2)强调客观性,要求小说家完全消失在小说情节的后面,作者不是道德家,不要作任何价值评判,而是解剖家。

(3)突出科学性。

认为人的性格、欲望、行为都受制于生物规律,尤其是遗传

 

8

 

规律,所以创作就是探索、印证这些规律对人的影响。

(4)描写要达到一种科学式的精确。

认为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