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测评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502234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144.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测评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测评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测评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测评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测评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测评新人教版.docx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测评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测评新人教版.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测评新人教版.docx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测评新人教版

第三单元测评

(时间:

60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下列各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明朝掌管地方军政的机构是(  )

A.兵部B.五军都督府

C.按察使司D.都指挥使司

2.“读书人,最不齐,烂时文,烂如泥。

国家本为求才计,谁知道,变做了欺人技。

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弟。

……就教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

”这段材料反映了(  )

A.魏晋以来权贵子弟把持高官

B.隋朝时开始分科考试选拔官员

C.唐朝时将诗赋作为科举考试内容

D.明清时采取八股取士的弊端

3.新《水浒传》一经播出便引起轰动,但剧中部分穿帮镜头令人汗颜。

根据史实,下列不可能出现在剧情中的是(  )

A.酒壶、茶壶B.猪肉、羊肉

C.宋江、公孙胜玉米地中大战D.刀、剑

4.许多人认为“世界海洋第一人”不是哥伦布、麦哲伦,而是600多年前从刘家港出发,远航30多个国家和地区,航程达10万余里的航海家郑和。

郑和远航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  )

A.红海沿岸B.英吉利海峡

C.大西洋沿岸D.波罗的海沿岸

5.亚非的许多国家和地区至今还保留着众多以某位航海家名字命名的遗迹:

印尼有个城市叫三宝垄、马来西亚有三宝镇、印度有三宝石像……每年到了这位航海家登陆的日子,当地居民都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

你知道他们纪念的是哪

位人物的伟大事迹吗(  )

A.郑成功收复台湾B.郑和下西洋

C.戚继光抗倭D.岳飞抗金

6.“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此诗句中戚继光表明他的志向是(  )

A.荡平倭寇B.赶走荷兰殖民者

C.击退沙俄侵略者D.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7.某班同学准备以“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为主题办一期历史板报。

他们应该收集哪些历史人物的资料(  )

①陈胜 ②项羽 ③文天祥 ④郑成功 ⑤岳飞 ⑥戚继光

A.①③⑤⑥B.①④⑥

C.②③④D.④⑥

8.“北京王麻子剪刀”是享誉海内外几百年的中华老字号。

北京王麻子剪刀的生产技术,曾在“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中被详细介绍。

该书是(  )

9.明代中后期的小说《醒世恒言》中有这样一个情节:

施复夫妇是苏州盛泽镇上一个织绸

的小户人家,不到十年,积累了大量财富,后来又买了三四十张织机,雇人织绸,成为了新兴的丝织业工场主。

这反映此时期出现了(  )

A.瓦子B.商帮C.票号D.手工工场

10.李自成的“均田免赋”口号是针对明末的以下哪些情况提出的(  )

①土地高度集中 ②兵役、徭役繁重 ③赋税沉重 ④物价昂

A.①②③B.③④C.②④D.①③

11.明朝灭亡以后,引清兵入关,并与清军联合夹击李自成的军队的明军将领是(  )

A.吴三桂B.努尔哈赤C.皇太极D.魏忠贤

12.

右图是小明同学历史课堂笔记片断,从中判断它记载的历史事件最有可能是(  )

A.伊犁将军的设置B.郑成功收复台湾

C.平定准噶尔叛乱D.戚继

光抗倭

13.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下列有关台湾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三国时,台湾称夷洲 ②元朝时加强了对台湾的管辖 ③明朝后期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 ④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⑤1684年,清朝设台湾府,隶属广东省

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⑤D.①②④⑤

14.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下列史实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

①清顺治时期确立册封达赖的制度 ②清康熙时期确立册封班禅的制度 ③清雍正时期在西藏设立驻藏大臣 ④驻藏大臣监督金瓶掣签过程

A.①②④B.①②③

C.①②③④D.②③④

15.魏源在《圣武记》中写道:

“是时,朝廷已平三藩,定陇蜀,收台湾,和鄂(俄)罗斯,天下无事。

圣祖以噶尔丹势炽,既入犯,其志不在小……六月集大臣于朝,下诏亲征。

”这里的“圣祖”是(  )

A.汉武帝B.北魏孝文帝

C.元世祖D.康熙帝

16.观察右图,此图反映了清朝统治者(  )

A.大兴文字狱

B.焚书坑儒

C.提倡言论自由

D.独尊儒术

17.如果把“锦衣卫、东厂和西厂”“军机处”“文字狱”确定为一个学习单元,则这个单元的主题应该是(  )

A.特务统治的强化B.思想控制的加强

C.文化专制的强化D.专制集权的加强

18.小强准备做以“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强化”为主题

的演讲。

他在网上搜集的相关资料与主题不符的一项是(  )

A.郑成功收复台湾B.明太祖废除丞相

C.厂卫制度的设置D.雍正帝设置军机处

19.清朝统治者故步自封,试图构筑起一道隔绝中外的“防线”,却使中国长期处于落后的状态。

这道“防线”指的是(  )

A.设立军机处B.大兴文字狱

C.重本抑末D.闭关锁国

20.《红楼梦》中会出现的情节是(  )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1题18分,第22题10分,第23题17分,第24题15分,共60分)

2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是一项贯穿我国封建社会始末的基本政治制度,从秦朝到清朝存在了两千多年。

历朝历代统治者均采取各种措施对此加以发展与完善。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材料四 “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

”这是雍正帝时的一位进士写的诗,结果他被斩首……大臣胡中藻的诗句有“一把心肠论浊清”,乾隆帝看了竟说:

“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居心?

”结果,胡中藻和族人被杀,祸及师友。

(1)材料一中人物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曾经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主张,深受秦国国君的赏识。

请问他是谁?

(2分)

(2)材料二中的秦始皇在位时曾对儒家学说采取了什么措施?

在对待儒家学说上,汉武帝的政策与秦始皇有什么不同?

(4分)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回答明太祖为了选拔能听命于皇帝的官吏推行了什么举措。

(2分)

(4)

结合材料四及所学知识,

回答这是清朝统治者采取的什么措施。

(2分)

(5)根据材料二、材料三、材料四及所学知识,指出这些措施主要侧重于哪一方面。

有什么共同目的?

(4分)

(6)综合以上材料,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4分)

 

22.波涛汹涌的海洋,给明清两朝带来了荣耀,也带来了恐慌。

下面是某中学七年级的同学搜集到的一些图片,请你参与进来完成相关的问题。

【图片搜集】

【史实整理】

(1)请分别说出率领图1和图2这两支船队的主要人物,并简单介绍一下他们的事迹。

(6分)

 

(2)图3中清朝实行广州一地对外通商的政策叫什么?

(2分)

 

【情感体验】

(3)结合明清时期不同的对外政策,说一说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2分)

 

23.明清时期,我国历史最显著的特征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明朝和清朝前期为抗击外国侵略、维护国家主权进行了哪些斗争?

各起到什么作用?

(12分)

 

(2)为了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清朝前期对新疆地区采取了哪些措施?

(4分)

 

(3)清朝前期实行的对外政策对当时的中国有什么积极作用?

(1分)

 

24.长城,以它浩大的工程、雄伟的气魄和悠久的历史著称于世,1987年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游览胜地之一。

下面两幅图就是长城的两个关口

左边的是嘉峪关,右边的是山海关。

请你完成相关问题。

(1)你所见到的长城大部分是什么时候修建的?

它的起止点是什么地方?

(4分

 

(2)秦长城的东西起止点是什么地方?

修建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明长城与其有何不同?

(6分)

 

(3)有人认为长城的修建是明王朝走向封闭、没落的表现,消极作用大;也有人说长城防御了游牧民族的骚扰,保护了中原经济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就这两种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3分)

 

(4)如何评价明长城?

(2分)

 

第三单元测评

一、选择题

1.D

2.D 通过“读书人……国家本为求才计”可知,这说的是科举制度。

“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是指八股文。

八股取士是从明朝开始的,由此可见此材料反映的是明清时八股取士的弊端。

3.C 玉米原产南美洲,明代从国外引进,清代不断推广种植。

所以,在《水浒传》中不可能有C项所述情景,C项符合题意。

4.A 郑和7次下西洋,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正确答案为A项。

5.B

6.A 明朝中期,倭寇骚扰我国东南沿海地区。

戚继光率戚家军荡平东南沿海的倭寇。

民族英雄戚继光的抗倭业绩,永远载入史册。

通过“但愿海波平”可判断选A项。

7.D

8.C 《天工开物》被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9.D 10.D 11.A 12.B

13.A 1684年,清朝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14.C 顺治帝赐予达赖五世“达赖喇嘛”的封号;康熙帝册封班禅五世为“班禅额尔德尼”;1727年,雍正帝设置驻藏大臣,后规定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金瓶掣签”是用来认定藏传佛教大活佛转世灵童的方式,由驻藏大臣监督金瓶掣签过程。

正确答案为C项。

15.D

16.A 清朝时有人因为写了“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的诗句而招来杀身之祸,这种现象反映了清朝统治者断章取义、借题发挥,这正是文字狱的表现。

B项是秦朝加强思想文化专制的表现;C项不符合题意;D项是西汉时期开始确立的思想主张。

17.D 明朝时期设置锦衣卫、东厂和西厂等特务机构,清朝设置军机处、大兴文字狱,都加强了君主集权。

正确答案为D项。

18.A 19.D

20.C “三顾茅庐”出自《三国演义》;“大闹天宫”出自《西游记》;“黛玉葬花”出自《红楼梦》;“武松打虎”出自《水浒传》。

二、非选择题

21.参考答案

(1)韩非。

(2)“焚书坑儒”。

汉武帝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

(3)八股取士。

(4)文字狱。

(5)思想。

目的:

加强思想控制,巩固封建统治。

(6)统治者为维护自身统治加强思想控制;必须解放思想,禁锢思想就会阻碍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等。

(只要围绕“思想”方面作答,言之有理即可)

22.参考答案

(1)戚继光;郑和。

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

后又南下福建、广东,与当地军民共同剿灭倭寇,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郑和从1405—1433年,先后7次率领船队下西洋,到达了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2)闭关锁国政策。

(3)闭关自守不能从根本上抵挡殖民势力的侵略,只有实行对外开放,加强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才能促进社会进步,实现国家昌盛。

(言之有理即可)

23.参考答案

(1)戚继光抗倭,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保卫了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郑成功

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康熙帝发动两次雅克萨之战,打败沙俄入侵者,维护了国家统一。

(2)康熙帝亲征,平定噶尔丹叛乱,稳定了西北部边疆地区;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3)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曾起到过一定的自卫作用。

24.参考答案

(1)明

朝。

东起辽东、西至嘉峪关。

(2)西起临洮,东到鸭绿江边。

要目的是防御匈奴南下。

不同:

秦长城为土筑,明长城多用砖石砌成;明长城的位置较秦长城靠南。

(3)提示:

两种观点各有道理,但不全面,只有将两种观点结合起来,辩证地去看待,才较完善。

(4)明长城是世界奇迹之

一,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值得我们为之骄傲和自豪。

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①、②、③代表相关的历史事件,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选项是()

A.①灭亡陈朝②建立隋朝③开通运河B.①建立隋朝②灭亡陈朝③开通运河

C.①开通运河②建立隋朝③灭亡陈朝D.①建立隋朝②开通运河③灭亡陈朝

2.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是

A.巴拿马运河

B.苏伊士运河

C.隋朝大运河

D.灵渠

3.隋朝与秦朝的相似之处有

①结束长期分裂割据,实现全国统一

②创立过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的政治制度

③修建过大规模工程

④短暂统一,二世而亡。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4.某同学赋词《临江仙》:

“水比黎庶君比舟,贞观治,一新秋。

月碎重圆星再聚,勤政真盛世,英名万代流。

”你知道这首词称赞的是谁吗(   )。

A.唐太宗B.唐玄宗C.隋文帝D.隋炀帝

5.5.隋唐时期出现了“开皇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治世。

从这些治世局面出现的原因中,我们能得到的启示有

①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是发展经济的必要条件

②统治者的励精图治是盛世局面出现的政治保证

③国内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能促进社会的发展

④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直接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6.“胡风”“胡食”“胡服”在唐朝广为流传体现了唐朝社会风气的特点是

A.兼容并蓄

B.友好和谐

C.充满活力

D.积极向上

7.在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历史中,唐朝在文学方面表现最为突出的是

A.词B.小说C.诗歌D.戏剧

8.如果你想研究唐朝时印度和西亚的历史,最好的参考书籍是()

A.《史记》

B.《资治通鉴》

C.《西游记》

D.《大唐西域记》

9.某同学编了一个反映唐朝社会生活的小剧本,以下不符合史实的场景是

A.外国商人在长安城经商

B.妇女们喜好骑马出游

C.店铺林立,街道及宅巷内到处可见

D.唐三彩造型精美,闻名中外

10.唐朝诗人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写道: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这两句诗反映的情况,直接导致了()

A.安史之乱的爆发B.藩镇割据的混战

C.唐末农民大起义D.唐朝走向衰亡

11.下列内容中,是鉴真和玄奘的共同之处的是

①两位高僧都生活唐太宗统治时期

②都有一种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③都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历尽艰辛

④都在唐朝对外交往中有重大贡献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2.下列关于“五代十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907年,朱温废掉唐朝皇帝,建立梁朝,历史上称为后梁

B.50多年里,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相继统治着长江流域

C.与五代同时,在南方各地和北方的太原,先后出现了十个割据政权,总称十国

D.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是唐朝后期以来藩镇割据的继续和扩大

13.“千秋疑案陈桥驿,衣着黄袍便罢兵。

”这句话涉及的历史人物是

A.杨坚

B.李渊

C.朱温

D.赵匡胤

14.“重文轻武、守内虚外、强干弱枝”等语句反映的是哪一王朝的统治状况?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

15.如图,下列有关宋与辽、西夏、金政权并立的示意图,不正确的是()

16.为解决唐末五代以来的地方割据问题,北宋采取的措施是

①分割相权

②州郡直属中央

③文臣掌地方行政

④控制地方财政

⑤设通判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⑤

17.岳飞在其《满江红·怒发冲冠》中写道“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这里的“匈奴”指的是

A.女真统治者

B.突厥统治者

C.契丹统治者

D.党项统治者

18.南宋时期,在江南可能看到的景象有

①川蜀地区栽种茶树和棉花

②农民种植引进的占城稻

③开封城里出现早市、夜市

④文天祥组织军队抗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9.下列哪项属于辽、宋、夏、金时期的阶段特征

A.统一国家的建立

B.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C.繁荣与开放

D.民族和睦,友好交往

20.现代的海关,是对出入国境的一切商品和物品进行监督、检查并照章征收关税的国家机关。

宋代政府也曾设置功能类似的机构是

A.蕃坊

B.市舶司

C.澎湖巡检司

D.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21.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哪个民族是在元朝时才融合形成

A.维吾尔族

B.回族

C.苗族

D.白族

22.历史证明,统一必然促使国泰民安,分裂将导致国运衰退。

为了维护国家统一,加强对西藏的管辖,元朝在中央设置的管理机构为

A.北庭都元帅府

B.宣政院

C.西域都护府

D.伊犁将军

23.有关“河南江北行省”的文献资料最早可能出现在()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元朝

24.成吉思汗被美国《华盛顿邮报》评选为“千年风云第一人”,下列内容与成吉思汗有关的是()

①统一蒙古各部②建立蒙古政权③灭亡南宋④定国号为元

A.①③B.②④

C.①②D.③④

二、综合题

25.材料一:

孙中山先生说过:

“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

穷流搠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去的。

材料二:

一方面,这一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敬佩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

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扼杀了创造力,培育了顺从性。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英国从中国学去的是什么考试制度?

该制度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当时在位的君主是谁?

(2)唐太宗和武则天对该制度的发展分别做了什么贡献?

(3)宋代时,这种制度继续发展。

其具体表现是什么?

(4)请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一制度的评价?

26.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国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创造的。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文皇南面坐,夷狄千群趋……献号天可汗,以覆我国都。

这里的“天可汗”指的是谁?

他获此称号的原因是什么?

这表明唐朝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是怎样的?

(2)《步辇图》反映的是唐与哪个民族的交往情况?

作者是谁?

双方交往的重大事件是什么?

有何意义?

(3)两宋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签订过的和议有哪些(至少写出两个)?

请选其中一个和议进行评价。

27.江南经济的发展是古代中国的一抹亮丽。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经过自东吴以来至南朝刘宋时期二百余年南北人民的共同开发,三吴地区的生产发展已经赶上并局部超过了北方,并在实际上形成了我国的一个新的经济中心。

材料二:

两幅历史图片

材料三:

南宋时期民间流传着这样的谚语:

苏湖熟,天下足。

《宋史》记载: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江南经济区”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2)材料二图一中,大运河的南北起点的名称各是什么?

作用是什么?

(3)材料二中图二所示的农业生产工具是古代江南农民创造的。

它最先出现于哪一朝代?

请说出这种工具的名称?

与此同时人们又发明了哪种灌溉工具?

(4)材料二中图三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它的名称是什么?

最早出现在哪朝?

什么地区?

(5)从材料一到材料三,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6)江南经济的发展给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的发展带来了哪些宝贵经验?

参考答案

1.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隋朝的建立的相关史实。

从所学知识容易知道隋朝581年建立,然后589年灭掉陈朝,完成南北统一。

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605年下令开凿大运河。

由此可知,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2.C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利用已经有的经济实力,征发几百万人,从605年起,陆续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至涿郡,南至余杭,全长2000多千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C项符合题意;巴拿马运河和苏伊士运河都不是最长的运河,AB项不符合题意;灵渠是秦始皇开凿的运河,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有着“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的美誉,D项不符合题意;由此可知,ABD都不符合题意;故选C。

3.D

【解析】试题分析:

此题是比较题,考查的是学生对隋朝和秦朝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

学生需根据对两朝基础知识的掌握分析对比,根据题的选项确定答案。

秦朝灭掉六国,实现国家统一,为加强封建统治,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为维护国家的统一,秦始皇修筑了万里长城;因为秦二世的残暴,导致秦朝灭亡。

隋文帝灭掉南朝最后一个朝代,南北重归统一。

隋文帝开创了影响后世的科举制;隋炀帝在位是修筑了隋朝大运河,促进了南北经济的发展。

但是因为他的残暴导致隋末农民起义,隋朝灭亡。

由此可见题中都是二者的相同点。

选择答案D。

考点:

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秦王扫六合”;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伐无道,诛暴秦”;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繁盛一时的隋朝。

4.A

【解析】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唐太宗的相关知识点。

阅读题文所给提供关键词信息:

“贞观治”、“水比黎庶君比舟”。

从中分析:

“贞观”是唐太宗年号,又因为“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水比黎庶君比舟”;都与唐太宗相关;

因此选项中A符合题意,故选A。

考点:

人教版七年级下·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贞观之治

5.D

【解析】隋文帝是个励精图治的皇帝,他在位时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国家出现统一安定的局面,人民负担较轻社会,经济繁荣,人口大幅度增长。

史称开皇之治。

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强盛,文教昌盛,由于唐太宗的年号为“贞观”历史上称这段时期为“贞观之治”。

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盛,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因此,从这些治世局面出现的原因中,我们能得到的启示有①项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是发展经济的必要条件,符合史实;②项统治者的励精图治是盛世局面出现的政治保证,符合史实;③项国内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能促进社会的发展,符合史实;④项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直接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符合史实;故选D

6.A

【解析】依据“胡风”“胡食”“胡服”的信息可知,这些都是指的北方少数民族的社会风气,唐朝时期实行开放的民族政策,汉族和北方民族之间交往密切,互通有无,由此可知,“胡风”“胡食”“胡服”在唐朝广为流传,体现了唐朝的兼容并蓄,接纳各个民族与宗教,进行交流融合的社会风气的特点,A项符合题意;BCD与题干的“胡风”“胡食”“胡服”都没有关系,不符合题意;故选A。

7.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唐诗,唐朝时期诗歌很繁荣,选C项,B在明清时期D元朝A是宋朝。

8.D

【解析】贞观后期,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

他专心翻译佛经,还以亲身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

这部书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由此可知,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9.C

【解析】“不符合”是否定式选择题,依据课本所学,唐朝时期的商业十分繁荣,都城长安规模宏伟,布局严整对称,街道宽敞整齐,商业繁荣,但没有出现店铺林立,街道及宅巷内到处可见的现象,C项符合题意;外国商人在长安城经商、妇女们喜好骑马出游和唐三彩造型精美,闻名中外都符合唐朝社会生活的特点,ABD都不符合题意;故选C。

10.A

【解析】材料中的诗句反映的是唐玄宗后期,宠爱杨贵妃怠于政事,沉湎酒色,朝域腐败,之后安史之乱的爆发,导致国力大衰。

故选A。

点睛:

安史之乱的爆发,使唐朝由盛世太平的局面走向衰败分裂的局面。

其原理是藩镇得到加强,开始拥兵自重,独霸一方。

安史之乱→藩镇割据→五代十国。

11.C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玄奘是唐太宗时期去印度取经的人物,鉴真是唐玄宗时期东渡日本传播唐朝先进的文化的人物,①不是二者的相同点,不符合题意;他们为完成自己的神圣使命,不怕困难,历尽艰辛,具有顽强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