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中小学教育心理学总结.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49649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0.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证中小学教育心理学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教师资格证中小学教育心理学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教师资格证中小学教育心理学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教师资格证中小学教育心理学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教师资格证中小学教育心理学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证中小学教育心理学总结.docx

《教师资格证中小学教育心理学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证中小学教育心理学总结.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资格证中小学教育心理学总结.docx

教师资格证中小学教育心理学总结

教育心理学重点

第一章

1.简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1)学与教的要素:

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2)学习与教学的过程:

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2.简述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1)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习过程的理解

(2)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教师的专业基础(3)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学经验(4)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

学习过程:

指学生在学校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相互作用获得教学信息,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教学过程:

是指教师使用教学媒体传递教学内容的过程。

评价/反思过程:

是指对整个教学过程的效果和价值进行评估。

第二章

1.什么是关键期?

在动物早期发展过程中,某一反应或在某个特定时期或阶段中最易于获得和形成,如果错过这一阶段,就不容易再出现这样的好时机。

这个关键阶段也就是所谓的关键期。

2.什么是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对教育的意义是什么?

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

一是儿童现有发展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如儿童已经理解、掌握了某些概念和规则。

二是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别人的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

这两种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3.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1)认知发展的机制:

图式、同化和顺应、平衡、

(2)认知发展的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0-2岁感知)、前运算阶段(2-7岁表象性思维)、具体运算阶段(7-11岁抽象)、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命题)

4.什么是自我意识?

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是怎样的?

自我意识:

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边事物的关系的意识。

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

5.认知方式的差异有哪些?

认知方式差异:

场依存与场独立、冲动型与沉思型、辐合型与发散型、立法型执法型与司法型

6.简述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发展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博士在1983年提出的。

其被分为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

7.论述认知发展与教学的辩证关系。

(1)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2)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3)最近发展区

学习准备:

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图式:

指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

同化:

个体将环境因素纳入已有的图式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

顺应:

个体改变自己的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

平衡:

个体通过自我调节机制使认知发展从一个平衡状态向另一个较高平衡状态过渡过程。

人格:

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性格:

指个体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一种稳定的态度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第三章

1.简述意义学习的实质。

意义学习的实质,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2.简述实现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意义学习的客观条件:

意义学习的客观条件亦即外部条件,指意义学习的学习材料本身必须具有逻辑意义。

这里所说的逻辑意义是用心理学标准来衡量的,它是针对学习者能否理解而言的。

意义学习的主观条件:

意义学习的主观条件亦即内部条件。

首先,学习者要有学习的心向,其次,在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必须具备恰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相联系。

最后,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已有的适当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使潜在意义转化为心理意义,使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

3.简述“先行组织者”策略。

所谓“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联系。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认知结构中有无起固着作用的概念,对决定学习是否有意义起重要的作用。

4.论述布鲁纳的认识发现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

(1)学习观①认知生长和表征理论②学习是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③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2)教学观①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②提倡发现学习③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包括:

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

5.论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其教学应用。

观点:

(1)知识观

(2)学习观(3)学生观

应用:

(1)支架式教学

(2)情境教学(3)探究学习(4)合作学习

学习的实质:

(1)学习表现为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

(2)学习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3)学习是由练习或反复经验而引起的(4)学习没有价值标准与对错之分(5)学习是指过程而非结果(6)学习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一种对环境的适应行为

强化:

凡是能够提高反应概率或者反应发生可能性的手段。

情境教学:

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基础上的教学

探索学习:

是指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主动地体验与实验,通过这些活动形成自己的知识与理解的学习方式。

合作学习:

主要是以互动合作为教学活动取向的,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来共同达成教学目标。

第四章

1.简述奥苏伯尔关于动机的分类。

(1)认知内驱力。

这是一种要求了解和理解的需要,要求掌握知识的需要,以及系统地阐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需要。

(2)自我提高内驱力。

这是个体因自己对胜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

(3)附属内驱力。

这是指一个人为了保持他人的赞许获认可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

2.简述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的研究表明,学习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根据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

学习任务比较简单时,学习动机强度较高可达到最佳水平,学习任务比较困难时,学习动机强度较低可达到最佳水平。

这一规律在心理学中称为耶克斯多德森定律,简称倒“U”型曲线。

3.简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通过研究,把人的需要按其出现的先后及强弱顺序分为高低不同的5个层次。

(1)生理需要

(2)安全需要(3)社交需要(4)尊重的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

4.简述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

(1)成败经验

(2)对他人的观察(3)言语劝说(4)情绪和生理状态

5.简述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学习动机的性质一方面决定着学习的方向和进程,另一方面也影响着学习的效果。

(1)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在一般情况下是一致的。

(2)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也常常存在着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不太一致的情况。

(3)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条件,但却不是唯一的条件。

6.影响学习动机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1)内部条件。

①学生的自身需要与目标结构②成熟与年龄特点③性格特征与个别差异④学生的抱负水准⑤学生的焦虑程度

(2)外部条件①家庭条件与社会舆论②教师的榜样作用

7.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1)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

(2)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3)

8.举例说明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性教学①熟悉教材②了解学生③贯彻始终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①稳定与非稳定性维度归因②内外行维度归因③可控与不可控性维度归因

9.分析自我效能感理论,这一理论对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何启示?

动机:

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学习动机:

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学习需要:

是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缺乏、不平衡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

学习期待:

是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的主观意向。

成就动机:

是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激励个体对自己所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乐意去做,并努力达到完善地步的一种内部推动力量。

自我效能感:

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第五章

1.什么是学习迁移?

举例说明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发生各种迁移的现象。

心理学家把迁移定义为:

“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也就是已获得的知识、技能、学习方法或学习态度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和解决新问题所产生的一种影响;或者说是将学得的经验有变化地运用于另一情境。

正迁移:

学会了跳山羊,跳箱技术就很容易掌握。

负迁移:

一个会骑自行车的人在刚学习骑三轮板车时,会感到很不习惯,他们的骑车技术可能还不如原来不会骑自行车的人。

水平迁移:

学生在学习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周角等概念时,这些概念的抽象性与概括性处于同一水平。

垂直迁移:

角和直角这两个概念,抽象性与概括性就不同。

一般迁移:

掌握了有数理的计算,会直接影响到其他各种运算的学习。

具体迁移:

跳水项目中,可以把基本动作熟练掌握,在学习新的跳水项目时,可以把基本动作加以不同组合。

远迁移:

学生在数学中学习到的逻辑推理规则运用于物理或化学问题的解决。

近迁移:

写作文《记我的妈妈》,掌握了有关规则,可以迁移到《记我的老师》的写作。

2.关于学习迁移的理论有哪些?

它们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对我们的教育与教学工作有何启发意义?

(1)形式训练说。

观点:

迁移是通过对组成心的各种官能的训练,以提高各种能力如注意力、记忆力、推理力、想象力等而实现的。

(2)相同要素说。

观点:

只有当学习情境和迁移测验情境在共同成分时,一种学习才能影响到令一种学习,即产生迁移。

(3)概括说。

观点:

只要一个人对他的经验进行了概括,就可以完成从一个情境到另一个情境的迁移。

对教育来讲,重要的是在教授教材时要鼓励学生对核心的基本的概念进行抽象或概括。

(4)关系转换理论。

迁移不是由于两个学习情境具有共同成分、原理或规则而自动产生的,而是由于学习者突然发现两个学习经验之间存在关系的结果。

(5)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观点:

一切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原有的认知结构的基础上产生的,不受原有认知结构影响的有意义学习是不存在的。

3.简述促进学习迁移的基本条件,联系实际说明如何促进学习迁移。

(1)改革教材内容,促进迁移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促进迁移①结构化②一体化

③网络化(3)改革教材呈现方式,促进迁移①从一般到个别,渐进分化②综合贯通,促进知识的横向联系③教材组织系列化,确保从已知到未知(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形似训练说—沃尔夫相同要素说—詹姆士概括说—贾德关系转换理论—格式塔认知结构迁移理论—苏泊尔

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内容:

(1)学生的认知结构是影响学习迁移的重要因素

(2)认知结构的主要变量及其对学习迁移的影响①可利用性及其作用②可辨别性及其作用③稳定性与清晰性及其作用

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

(1)相似性

(2)原有认知结构①学习者是否拥有相应的背景知识,这是迁移产生的基本前提条件②原有的认知结构的概括水平对迁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③学习者是否具有相应的认知技能或策略以及对认知活动进行调节、控制的元认知策略对迁移的产生有重要影响(3)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第六章

1.简述工作记忆的教育含义。

(1)必须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用于复述

(2)由于工作记忆有限,每次给学生呈现的信息不能过多,不能超出工作记忆负荷(3)教授学生一些更有效的记忆策略来更好地组织信息,从而扩展工作记忆容量,这些策略主要包括复述和形成组块(4)形成适当的程序性知识表征也有助于工作记忆容量有限的问题(5)鼓励学生掌握更多的背景知识,有助于提升工作记忆效能。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