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发展的模式选择.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484529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0.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发展的模式选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发展的模式选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发展的模式选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发展的模式选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发展的模式选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发展的模式选择.docx

《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发展的模式选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发展的模式选择.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发展的模式选择.docx

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发展的模式选择

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发展的模式选择

——基于当前的监管背景

张丽华李振强1

(山东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摘要:

跨区发展是城市商业银行(以下简称“城商行”)突破地域限制、提升竞争力的重要路径,但是,相对于城商行的快速发展,其风险管控能力较弱。

近年来银行监管机构为了加强城商行的风险管理,开始审慎对待城商行跨区发展问题。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城商行的跨区发展概况和当前的监管背景,认为跨区发展是城商行实现资产增长的有效途径,现阶段应选择控股模式跨区发展,即:

城商行完全拥有或有效控制其他城商行、农商行、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或小贷公司,以实现跨区发展。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实施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城商行;跨区发展;控股模式;监管现状

Abstract:

Thecross-regiondevelopmentofCityCommercialBanks(HereinafterreferredtoastheCCB)isamainwaytobreakthroughthegeographicalconstraintsandpromotecompetitiveness.However,comparedwiththefastdevelopmentofCCB,theriskmanagementofCCBisratherweak.Aftersomecasesrelatedwithrisks,suchasQilubankbillfraudandYantaibankcase,occurredinrecentyear,thebankingsupervisorhavebeguntocarefullytreatthecross-regiondevelopmentofCCBinordertostrengthentheriskmanagementofCCB.ThroughtheanalysisofthedevelopmentstatusofCCBandtheregulatorybackground,thispaperproposesthatthecross-regiondevelopmentisanefficientpathtorealizetheassetgrowthofCCB,andtheholdingmodelisareasonablechoiceatthisstage,thatistosay,CCBcompletelyownoreffectivelycontrolmicro-creditcompanyandsomefinancialinstitutionslike,otherCCBs,RuralCommercialBanks,RuralCreditCooperative,RuralBanksinordertorealizecross-regiondevelopment.Besides,thispaperfurtherpointsoutsomeproblemsintheimplementationoftheholdingmodethatneedstobepaidattentiontoandthedevelopmentdirectioninthefuture.

KeyWords:

citycommercialbank,cross-regiondevelopment,holdingmode,regulatorybackground

中图分类号:

F830.34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4-2265(2013)03-0052-06

一、城商行跨区发展及监管现状

银行业具有典型的规模经济特性,城商行作为中国银行业的第三梯队,也不例外。

但城商行从成立之初便与五大国有控股银行及股份制银行存在较大差距,经营压力巨大,优势较小。

为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抢占市场份额,城商行将突破地域限制、扩大经营规模作为提升竞争力的重要路径。

(一)城商行跨区发展概况

自2006年上海银行开启跨区发展先河之后,大量城商行纷纷加入跨区发展的行列,通过直接设立分支机构、联合重组、整体收购城市信用社或农信社、参股控股异地城商行或农商行、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等方式直接或间接实现了跨区发展。

据统计,截至2010年末共有78家城商行实现了省内或省外跨区域发展,占全部147家城商行的53%。

其中,实现跨省设立异地分行的城商行达到40家,占27%,城商行跨区域设立的异地分行共286家,其下属的支行更多①。

近几年城商行发展迅速,规模不断壮大,截至2011年末,城市商业银行总资产9984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7.1%,占银行业金融机构的8.8%,而跨区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表1反映了2011年资产规模前十位的城商行分支机构设置情况。

表1:

2011年资产规模前十位城商行分支机构设置情况

规模前十银行

资产

营业机构

分行

规模

(亿元)

较上年

增速

省内

省外

1北京银行

9565

30%

110余家

0

9

2上海银行

6558

16%

270余家

0

9

3江苏银行

5137

19%

460余家

12

4

4南京银行

2718

27%

90余家

5

3

5宁波银行

2605

-1%

120余家

2

6

6徽商银行

2553

23%

170余家

15

1

7天津银行

2354

15%

210余家

0

5

8盛京银行

2200

10%

120余家

7

3

9广州银行

2060

23%

80余家

2

1

10哈尔滨银行

2025

59%

200余家

7

5

数据来源:

http:

//

从表1可以看出:

(1)从资产规模看,城商行近些年发展迅速,排名前十位的城商行资产规模均超过2000亿元。

其中,排名前三的北京银行、上海银行和江苏银行的资产规模已经超过了恒丰银行(4373亿元)、渤海银行(3125亿元)、浙商银行(3019亿元)②等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

(2)规模较大的城商行分支机构设置扩张较快,营业机构最多的是江苏银行,已超过460家;省内分行设置最多的是徽商银行,已达15家;资产规模排名前两位的北京银行和上海银行,其拥有的省外分行也最多,均达到9家,且北京银行还设有香港代表处。

这充分表明,城商行外部扩张与资产规模之间有密切的相关性。

2006年城商行跨区发展之后,其资产规模增长速度连年维持在高位,除个别年份低于股份制商业银行外,整体上高于各类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增速(见表2)。

表2:

2005—2011年各类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资产及增速情况

资产单位:

亿元

时间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③

439499.7

525982.5

623912.9

787690.5

953053

1132873

增速(%)

17.3

19.7

18.6

26.3

19.9

18.9

国有控股商业银行资产④

225390.4

280070.9

318358

400890.2

468943

536336

增速(%)

14.7

15.6

13.7

25.9

14.9

14.4

股份制商业银行资产⑤

71419

72494

88130.6

117849.8

149037

183794

增速(%)

22.9

33.2

21.6

33.7

26.1

23.3

城市商业银行资产⑥

25937.9

33404.8

41319.7

56800.1

78526

99845

增速(%)

27.4

28.8

23.7

37.5

38.2

27.1

其他类金融机构资产

116752.4

140012.7

176104.7

212150.6

256547

312899

增速(%)

17.2

19.9

25.8

20.5

20.9

22

数据来源:

银监会网站。

从规模增速看(见表3),2011年排名前十位的城商行较上年增长均超过50%,增长最快的珠海华润银行更是达到180%;而且,增速较快的城商行不限于某一类型,既有规模较大的哈尔滨银行、包商银行,也有中等规模的柳州银行、九江银行等,还有规模较小的北部湾银行;虽然增速较快的城商行大中小银行均有,但从营业机构数量可明显看出,分支机构与资产规模保持相对正比关系,其中,中等银行营业机构较少,在50家左右,虽基本实现了跨区发展,但以省内居多。

表3:

2011年资产规模增速前十位城商行分支机构设置情况

增速前十银行

资产

营业机构

分行

较上年

规模

省内

省外

增速

(亿元)

1珠海华润银行

180%

463

49家

1

0

2柳州银行

116%

517

43家

2

0

3北部湾银行

81%

1107

50余家

2

0

4龙江银行

75%

1553

150余家

12

0

5邢台银行

65%

277

25家

1

0

6桂林银行

65%

421

41家

2

0

7哈尔滨银行

59%

2025

200余家

7

5

8包商银行

56%

1782

100余家

10

4

9九江银行

55%

613

60余家

5

2

10三门峡银行

52%

79

24家

0

0

数据来源:

同表1。

以上分析表明,近年来我国城商行发展迅速,跨区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城商行作为一类银行机构,其发展规模差异较大,存在着不均衡性;实现跨区发展的城商行选择的路径亦不相同,跨省设立分支机构的城商行资产规模扩张更快,但城商行跨区发展时选择省内居多,跨省相对较少。

(二)城商行跨区发展历程回顾

监管当局对于城商行的跨区发展经历了“限制—允许—支持—谨慎”的过程。

城商行是在城市信用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2004年以前一直定位于地方性银行,监管层限制其跨区发展。

2004年11月16日,银监会公布了《关于城市商业银行监管与发展纲要》,为我国城商行的发展确定了新的目标,肯定了城商行跨区域经营、上市等发展思路,对城商行此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城商行的跨区发展开始进入实践期。

2006年2月1日,银监会发布的《中资商业银行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开始实施,明确了城商行设立异地分行的基本条件,标志着城商行跨区发展的政策障碍消除。

同年2月13日,银监会出台《城商行异地分支机构管理办法》,正式明确了城商行设立异地分支机构的具体要求和操作流程。

该办法的出台拉开了城商行大规模跨区域发展的序幕。

2009年4月16日,银监会发布《关于中小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市场准入政策的调整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意见》),放宽了城商行跨区域设立分支机构的有关限制,并调整了省内设立异地分支机构的审批流程。

同年5月27日,银监会下发《中小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市场准入流程操作细则》和《中小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市场准入审核原则》,对《意见》进行完善及补充。

这些政策鼓励城商行根据市场和自身条件,适时进行跨区发展,特别是向西部金融资源缺乏的地区发展。

2006年4月26日,上海银行宁波分行正式开业,掀起城商行跨区经营的大幕。

历时六年多时间,我国城商行跨区发展取得了较好成绩。

同时,由于规模扩张过快,跨区发展的一些弊端及问题也逐步显现:

分支机构集中化严重;集中地区金融资源争夺加剧,扰乱当地金融环境;自身管理不能及时适应规模的扩张,特别是内控管理不健全,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增加等。

由此,“城商行跨区发展的利弊问题”重新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监管机构出于金融稳定及金融安全考虑,开始审慎对待城商行的跨区发展,从严审批,使城商行的跨区发展不得不放缓步伐。

2011年7月27日,银监会公布了《关于调整村镇银行组建核准有关事项的通知》,对村镇银行组建核准方式做出重大调整:

将村镇银行审批权限从各地银监局上收至银监会;将挂钩政策从“点对点”调整为“省对省”;明确了银行“规模化、批量化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的必备条件,调高了设立村镇银行的门槛,使城商行通过设立村镇银行模式实现跨区发展变得相对困难。

2012年6月7日召开的城商行论坛第十二次会议期间,银监会监管二部提出城商行四大发展方向:

区域性银行、社区银行、特色银行及市场退出等,相比2011年五大发展方向,“全国性银行”已悄然不见。

可见,监管层对于跨区发展的态度已经转变,特别是对于跨省设立分支机构更加谨慎。

监管机构的谨慎态度使城商行的跨区发展进入“冬眠期”。

2010年,城商行共设立103家异地分行和50家村镇银行;2011年,该数据被改写为28家和10家⑦。

与此同时,城商行的资产增速也由2010年的38.2%下降到2011年的27.1%。

由此可见,城商行规模的扩大很大程度上依赖跨区发展。

城商行为了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尤其是部分追求做强做大的城商行,其跨区发展的热情不会消退。

在当前审慎监管背景下,城商行是暂时放弃跨区发展,集中精力发展已开拓地区的业务,还是另寻它径,间接实现跨区发展呢?

我们认为,对于金融服务业来说,先入优势非常明显,谁能先人一步进入某一地区,那么在以后的竞争中将会明显占优。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另辟蹊径实现跨区发展可能是大部分城商行的选择。

因此,如何另辟蹊径、曲径通“优”将是现阶段城商行跨区发展需要考虑的重点。

二、现阶段城商行跨区发展的合理选择——控股模式

就以往城商行跨区发展的成功案例来看,我国城商行跨区发展模式主要有两种:

一是直接设立异地分支机构,这也是多数银行的首选模式;二是通过联合重组实现扩大规模、跨区发展的目的,如徽商银行⑧、江苏银行等⑨。

但是,近期这两种模式难以实现。

除了当前审慎的监管背景之外,还有来自城商行自身因素的制约,跨区设立分支机构需要满足一些硬性指标

⑩,如监管评级指标、资产总额、不良贷款率、贷款损失准备覆盖率等等。

而且,监管部门可能会增加市场准入条件,使跨区设立分支机构难度加大。

鉴于此,我们认为,当前“控股模式”是城商行跨区发展的合理选择。

(一)控股模式的流程相对简单灵活

银行设立分支机构,需要通过银监会或当地银监局的批准,各种指标、文件的审核等较繁琐,程序相对复杂。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及《金融机构管理规定》中《关于设置银行及其分支机构的暂行规定》对银行设立分支机构都有具体的要求。

而参股或者控股某家银行或其他类型金融机构,则可通过多种渠道实现

如通过与目标机构达成某种股权协议的方式;与目标机构的股东进行交易;借助各地的产权交易市场等。

这些方法受监管层的阻力较小,限制较少,容易操作。

目前产权市场频现银行股权转让,其中不乏大股东的转让,其中既有政策方面的原因,也有股东自身因现金流问题而作出战略调整,以及基于“上市”的种种预期而进行的股权清理。

虽然成交较少,但从一个侧面可看出,通过控股模式实现跨区发展是可行的。

(二)控股对象选择范围广

控股模式中控股对象的选择较多,既可以是城商行,也可以是农商行、农信社、村镇银行、小贷公司等。

对于规模大一些的城商行,如北京银行、江苏银行、宁波银行等,其跨区发展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暂时放缓对其影响不大,并且可以利用这段时间来消化前期扩张过快出现的问题,为进一步发展打下更好的基础。

同时,可以利用自身的规模和实力优势,参股或控股规模较小的城商行。

对于规模相对小的城商行,大型银行的引入可看做是引入战略投资者,也利于它们的进一步发展。

城商行还可以通过控股农商行、村镇银行、农信社等金融机构或小贷公司来拓展小额信贷业务

近年来国家对农业及中小微企业的关注及政策支持不断增加,所以中小企业贷款、小额信贷发展迅速,不论是专注于此业务的小型金融企业还是大型银行都开始关注并设立了相关机构部门,涉足中小企业贷款、小额信贷领域。

可预见未来几年此市场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城商行的初始市场定位为“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地方经济、服务社区居民”,虽然前期很多城商行的发展偏离了这一定位,但其与当地经济的关联性仍然很强,相对于大型国有控股银行及股份制银行,在中小企业贷款、小额信贷领域仍然具有优势,所以城商行一方面应重新回归并做大做好这一市场,同时可通过控股农商行、村镇银行、小贷公司等这些更专注于此类业务的机构,进一步扩展其低端市场,培养相关的人才队伍,为以后的发展做准备。

(三)控股为后期跨区发展奠定基础

参股控股其他机构是在现阶段各种约束条件下提出的,有其特定的现实条件,是一种阶段性选择,目的是为后期更大范围的跨区发展服务。

通过参股控股其他机构,可通过与其业务的合作或其他方式,了解本地市场,熟悉业务,搞好与当地政府、企业及其他各方面的关系,可作为入驻这一地区的前期实践,为后续发展服务。

(四)借助控股对象的“本地化”优势,扩大影响力

客户认可度是城商行能否顺利开展业务的重要影响因素,然而相对于五大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城商行缺乏普遍的认同度。

城商行的地域性特点显著,在当地认可度较高,与当地经济联系紧密,如果城商行蓦然进入某一陌生地区,很可能无法很快融入当地的经济环境、金融环境,无法顺利地开展业务。

所以前期的宣传工作是必不可少的。

控股模式中通过与本地机构的合作,借助当地机构的地缘优势、本地化平台进行宣传,既实现了业务的发展,又起到了加大宣传的作用。

三、控股模式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跨区发展的六年多时间里,城商行也有参股控股其他金融机构的案例,但其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

这不仅是因为当时的监管环境宽松,城商行可以直接设立分支机构跨区经营,未在控股模式上投入太多精力;更重要的是没有把握控股模式的精髓,没有处理好其中的一些环节。

通过控股模式实现跨区发展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一)处理好与当地政府的关系

城商行是在原有城市信用社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在城商行组建时期,地方政府是主要参与者,当地政府入股比例普遍高达25%—30%,拥有较大的话语权。

而一旦允许其他城商行入驻当地城商行,地方政府的控制权势必削弱。

虽然近期城商行的股权结构中政府的比重有一定下降,但政府的态度仍然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一定要处理好与当地政府的关系,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争取当地政府的支持。

(二)控股比例“择情而定”

控股的实现要有足够的时间,不能急于求成。

且通过一段时间的磨合也更容易为企业文化、经营理念的转变奠定基础。

关于控股比例的问题,美国的《银行持股公司法案》规定,如果持股公司持有一家银行至少25%的股票则视为控制。

对于我国则不一定适用,城商行成立时期股权较分散、复杂,但一般当地政府占据大股东的位置,所以要想达到控股的目的,并没有一个具体的数字,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三)要有实质的业务开展

控股模式不同于单纯的财务投资,后者是以获利为目的,通过投资行为取得经济上的回报,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套现。

而控股模式作为阶段性选择,是为以后的跨区发展做准备,所以并不单单是财务上的投资,更多的是业务、战略的投资。

因此,无论是采用合作或者其他方式,必须开展实质性的业务,并在开展业务的过程中收集各方面的信息,了解掌握当地情况。

虽然银行经营具有明显的同质性,但各机构间在企业文化、经营特点等方面可能存在不一致、甚至冲突的地方,所以如果盲目改变某一机构的文化、习惯等,可能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

所以前期的业务开展以及其他方面的合作是非常必要的,可为后续的实质进入减少阻力。

(四)风险管理能力有待加强

风险是银行经营管理的主题,而对于发展迅速的城商行来说更是如此。

近期城商行跨区发展放缓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风险管理出现问题:

管理意识淡薄,内控机制不健全、管理没有适应规模的拓展等,致使风险频发。

因此,在业务发展的同时,要时刻警惕违规交易的发生,同时警惕内部人员出于自身利益考虑进行违规操作,有效防范各种风险。

由于近期发生的案件很多涉及操作风险且数额巨大,越来越引起监管机构及城商行内部的重视,所以应特别重视操作风险的防范。

因为操作风险对城商行的影响远远超过对大型商业银行的影响,它不仅仅给银行带来直接的经济损失,还会严重损害到银行的信誉,而信誉对于处于“两难” 

境地的城商行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四、城商行跨区域发展的最终方向

控股并不是城商行的最终目标,只是作为一种阶段性的路径选择,其最终还是会回归到传统的跨区发展模式——直接设立分支机构。

所以当监管层政策放松时,其发展方向可分为以下三种:

(一)直接收购被控股机构

对于目标机构处于相对落后地区,或者经营不好的城商行、农商行等,可通过直接并购的方式将其纳入本行体系之中,改组为分支机构;或保留其原来形式进行经营,将本行的理念及管理引入其中,尽快改善其经营,实现盈利。

对于被并购的机构来说,一般也有这方面的打算。

这是最理想的选择。

(二)独立设立分支机构

对于处于发达城市、经营较好的目标城商行来说,将其完全收购是不可能的。

控股银行一方面应该重视以后的合作,利用当地银行的本土化优势,大力发展自身业务;另一方面在积累了相关的经验,且监管层对于跨区发展放开的情况下,可独立设立分支机构,这样能大大缩短分支机构经营的过渡期,尽快融入当地金融环境,快速实现盈利。

(三)选择退出目标区域

除排名前几位的城商行规模相对较大外,绝大多数城商行规模较小,把自身定位于全国性、区域性银行这样的发展目标具有一定的难度,而走专业化、特色化道路应该成为首选。

因此在选择目标机构时,要充分考虑当地的经济金融环境是否符合本行的特点,有选择性地进入或退出某一地区、行业。

对于当地金融环境不好,或者不符合本行特点、不符合本行发展战略的地区,或者无法很好地融入当地金融环境的地区,从商业银行盈利性的角度讲,退出是最合理的选择。

注:

①资料来源:

http:

//

②资料来源于各银行2011年年报。

③银行业金融机构包括政策性银行、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外资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

④国有商业银行2007年以前指工、农、中、建四大行,不包括交通银行,从2007年开始加入交通银行。

⑤股份制商业银行2005年、2006年包括交通银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广东发展银行、深圳发展银行、招商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兴业银行、民生银行、恒丰银行、浙商银行;从2007年开始去掉交通银行,加入渤海银行。

⑥其他类金融机构包括政策性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外资金融机构、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企业集团财务公司、信托投资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货币经纪公司和邮政储蓄银行。

⑦资料来源:

http:

//

⑧徽商银行按照“6+7”方案进行重组,即由合肥、芜湖、安庆、马鞍山、淮北、蚌埠6家城市商业银行和六安、铜陵、淮南、阜阳的7家城市信用社合并组建成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