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481209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4.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

竹岐小学学区课堂教学设计

年级:

五年级学科:

语文

课题

25、七律·长征

课时

1

集备时间

12.11

主备教师

叶为钦

集备教师

谢礼新兰肇春黄燕钦李新刚黄林建张建东兰召海叶为钦何开涓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教学设计

补充说明

教学内容:

25、七律·长征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理解诗句的意思,能联系重点词语体会诗歌的感情.

3.初步理解诗歌具有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手法的巧用.

重难点:

弄懂词语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通过查找相关资料,初步感知诗歌中较难理解的词语

长征:

1934年1◆月中央红军从江西、福建出发,于1935年1◆月到达陕北,行程二万五千余里.

五岭:

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或称南岭),横亘在江西、湖南、两广之间.

逶迤:

弯弯曲曲延续不绝的样子.

乌蒙:

云贵间金沙江南岸的山脉.

走泥丸:

《汉书·蒯通转》,“阪上走丸”,从斜坡滚下泥丸,形容跳动之快.

铁索:

大渡河上的泸定桥,它是用十三根铁索组成的桥.

岷山:

在四川和甘肃边界,海拔四千米左右.1935年9月红军长征经此.

教学过程

诵读品悟,领略诗境

◆听一听《长征组歌》中的段落,谈一谈你所了解的长征.

◆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初步渗透相关的诗歌知识

指导朗读:

从节奏、重音、韵脚、感情几方面考虑.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播放长征歌曲,以唱配诵.以唱带诵

讨论

在现代生活中,我们如何学习和发扬长征精神,磨炼意志,培养乐观向上的情感态度.

 

板书

设计

25、七律·长征

万水千山:

五岭 乌蒙 金沙江 大渡河 岷山……

只等闲:

腾细浪 走泥丸 铁索寒 更喜。

表现了红军大无畏的精神和英雄豪迈的气概

教后

反思

竹岐小学学区课堂教学设计

年级:

五年级学科:

语文

课题

26、开国大典

课时

2

集备时间

12.11

主备教师

叶为钦

集备教师

谢礼新兰肇春黄燕钦李新刚黄林建张建东兰召海叶为钦何开涓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授课班级

教学设计

补充说明

教学内容:

26、开国大典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2.了解文章的记叙顺序,学习文中的排比句.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背诵6-8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课文记叙顺序。

2、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初步了解新中国成立之前的中国历史状况.

第一课时

揭示课题

◆出示课题,读题.

◆理解题意.

开国:

建立新的国家;典:

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大典:

隆重的典礼.

◆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开国大典”.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领导全国人民为推翻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进行了可歌可泣的顽强斗争.八年抗战,多少英雄儿女前赴后继、浴血奋战、保家卫国;三年的解放战争,中国人民终于推翻了蒋介石的反动统治,迎来了全国的大解放,迎来了“开国大典”的盛

况.从此,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

自读课文,提出学习要求

要求:

a.通读课文2~3遍,利用字典自己学会字词.

b.画出课文中解释课题的一句话.

C.思考:

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

画出描写不同场面的连接句.

d.提出不懂的问题,能自己找到答案的先努力自行解决.

交流

◆读课文第一句话,解释课题意思.

◆理清文章思路.(根据会场、典礼、阅兵、游行四个场面可以分为四部分.)

◆交流疑难,解决部分问题.随机学习生字新词.

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自由读课文.

◆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大典”?

(成员多,到会群众范围广:

“四面八方、汇集”而来;来得早:

早上六点钟就入场;人数多:

成了人海;热情高:

直奔,五更天摸着黑;次序好:

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

◆指导朗读.注意体会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

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书写生字及词语.

◆练习读熟全文.

第二课时

精读第二部分

◆学生默读,理清典礼的过程.

典礼开始,领导就位——奏国歌一毛主席宣布政府成立——升国旗,鸣礼炮——宣读公告

练习用自己的话简要叙述开国大典的典礼过程,体会开国大典盛况.

◆画出反映人们心情的句子,并在理解的基础上练习朗读.

重点句: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指全国各地.“长城”“大江”代表中国,再用“内外”“南北”这样相对的词语,既表达了全国各地的意思,又使语言非常生动、整齐、有力.“全国人民一齐欢跃起来.”“欢跃”,欢腾跳跃.毛主席的宣布,震动了全中国,使全中国人民感到无比欢快、无比激动、无比自豪,它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联系下文,课文对天安门广场庆典的描述,正是“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的写照和缩影.)

◆指导朗读课文,感受人民群众的心情.(激动、兴奋、喜悦.)

◆练习用“人民群众为……而激动”而说话.

重点练习朗读:

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感受自豪,扬眉吐气.)

◆找出描写人民群众心情的语句,初步了解课文用了哪些方法.

比喻:

排山倒海的掌声;轰雷似的掌声.

排比:

四个“传到”.体会排比句的气势,练习朗读排比句.

(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练习背诵第7自然段.

篡阅读第三段

◆自由朗读描写阅兵式的语句.

◆画出写人民群众观看阅兵式心情的句子.

◆小组合作,讨论试写排比句.

全场30万人,为________而________;为________而________;为_________而________.

阅读第四部分

◆默读,画出概括节日夜晚北京城景象的一句话.

◆朗读第14自然段,读出欢庆的气氛.

◆读结尾两句,领会句子的意思.

重点:

“两股红流”指什么?

这样比喻写出了什么?

‘‘光明”指什么?

象征什么?

练习读好这两句话,读出句子包含的意思.

总结全文

◆连起来说说课文记叙了四个怎样的场面.

◆作者为什么反反复复写广场的“红旗…‘红灯”,群众的“掌声一·欢呼声”?

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讨论内容:

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的情况,知道新中国成立的意义,使学生了解新中国的成立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从而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继承革命传统,激发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

初步学习表达的方法:

作者是怎样把这么盛大的庆典活动描述清楚的?

(a.选择最能表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的场面.b.选择最能体现中国人民欢欣鼓舞的激动而热烈的场面;c.按大会的进程逐项描述.)

作业

◆摘录最使你激动的句子,背诵、抄写课文第7自然段.

◆写一写你读后的感受.

板书

设计

26、开国大典 

会场情况   毛主席出现   大典盛况   宣告成立

宣读公告   阅兵仪式   开头  接着   群众游行   红流  光明

教后

反思

 

 

竹岐小学学区课堂教学设计

年级:

五年级学科:

语文

课题

27、青山处处埋忠骨

课时

1

集备时间

12.11

主备教师

叶为钦

集备教师

谢礼新兰肇春黄燕钦李新刚黄林建张建东兰召海叶为钦何开涓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授课班级

教学设计

补充说明

教学内容:

27、青山处处埋忠骨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初步领悟一些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伟人博大的胸怀。

 

2、进一步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课前准备

◆搜集有关抗美援朝的相关资料.

◆搜集毛泽东一家为了中国革命胜利而牺牲的六位烈士的资料.

教学过程

出示资料,导入新课

◆师生一起阅读课前收集到的有关抗美援朝的相关资料.

◆导入:

我们怎能忘记抗美援朝中为了保家卫国浴血奋战而牺牲了的几十万中华儿女?

这些中华儿女中有普通劳动人民的子女,也有毛泽东同志深爱的长子——毛岸英.

自主阅读.读通全文

◆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拼音,遇到生词查查字典、词典.

◆反馈自学情况.

读字词:

拟定、殉职、奔赴、踌躇、黯然、功勋.

读诗句: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在四人小组内分段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互相帮助,纠正出现的问题.

◆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个性阅读,自主感知

◆默读课文,把自己深受感动的部分画下来多读几遍,可以把自己的感受批注在文中.

◆学生交流读后感受,教师引导学生重点感知毛主席内心的情感波澜.

a.毛主席在得知毛岸英牺牲的消息后,是什么心情?

从哪里看出的?

(1)“从收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

(2)“‘岸英!

岸英!

’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体会要点:

岸英从小就颠沛流离,在父亲身边并没有多少时间.慈父毛泽东此时已是近60岁的老人了,老来痛失爱子,使他悲痛欲绝.)

b.当“彭老总请求将遗体运回国”“金日成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时,毛主席是什么心情?

从哪里看出的?

(1)“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2)“朝鲜战场上我们有多少优秀儿女献出了生命,他们的父母难道就不悲痛吗?

他们就不想再见一见儿子的遗容吗?

(体会要点:

作为一国的领袖、国家的主席,他强忍悲痛,一切从大局出发,理智地处理了自己的情感.)

c.当毛主席要在电报记录稿上签字时,他是什么心情?

从哪里看出来的?

(1)“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

(2)“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文稿放在上面.”

(体会要点:

毛岸英是毛泽东一家为了中国革命胜利而牺牲的六位烈士中的一位,毛主席在做最后的决定时,心底又流露出对亲人的无比眷恋.)

d.当毛主席在记录稿上签字时,他是什么心情?

从哪里看出的?

(1)“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放在枕头上的电文稿写着一行醒目的大字: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2)“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体会要点: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这铮铮的言语下,是毛主席那宽阔的胸怀和那深深的慈父之情.)

感情朗读.深化感悟

师:

毛主席把一生奉献给了新中国,奉献给了中国的劳苦大众.此前,他的五位亲人为了中国的革命事业已经相继献出了生命.此时,这位老人又失去了他挚爱的长子,这是多么剜心的疼痛啊!

他不说一句话、不吃一口饭,他黯然神伤,他泪水涟涟.但他却毅然决然地

把儿子的尸骨留在了远在千里之外的异国他乡,他的爱似山般的厚重,他的情如海般的深邃!

他的革命胸怀如海似山!

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再一次去体会毛主席他那凡人情感中的伟人风范吧!

布置作业,领悟写法

找出本文中人物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侧面描写,并将其中自己喜欢的语句摘抄下来.

板书

设计

27、青山处处埋忠骨

接到电报

无比悲痛

作出决定

教后

反思

 

竹岐小学学区课堂教学设计

年级:

五年级学科:

语文

课题

28、毛主席在花山

课时

1

集备时间

12.11

主备教师

叶为钦

集备教师

谢礼新兰肇春黄燕钦李新刚黄林建张建东兰召海叶为钦何开涓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授课班级

教学设计

补充说明

教学内容:

28、毛主席在花山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1个生字.

2.有感情读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初步学习通过具体事件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并按一定顺序叙事的表达方法;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从毛主席的革命情怀中受到教育和感染。

课前准备

搜集毛主席的生活小故事,搜集关于“花山”的背景资料.

教学过程

自由读课文,认清生字生词.自主提出不懂的问题

比如:

a.毛主席为什么要请群众回来碾米?

还给群众沏茶喝?

b.毛主席说服警卫员的那段话怎么理解?

c.怎样理解课文结尾的那一句话?

d.这篇课文表现了毛主席怎样的优良作风?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课文主要讲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结合学生的发言,教师板书:

请群众回来碾米,给群众沏茶喝,帮母女俩推碾子.)

再读课文,画出自己感受比较深刻的句子

(建议:

画出毛主席对警卫员说的一段话和课文结尾的那一句话,留待再读时深入理解;其余语句可以引导学生自己体会理解.)

进一步自学课文,并根据自己提出的问题,挑选课文中的某一部分练习朗读.解决问题麓在四人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想法全班交流

(从毛主席让警卫员请群众回来碾米和给群众沏茶,替母女俩推碾子这三件事中可以看出来,他不愿意为自己一个人的工作而耽误全村群众吃饭,还给群众沏茶喝,帮他们推碾子,充分表现出毛主席关心群众、把自己视为群众中普通一员的好作风.)

(毛主席教育警卫员的那一段话讲了三层意思:

一是革命需要老百姓的支持,二是革命也正是为了全国的老百姓,三是教育警卫员不要把他摆在特殊位置上,这也说明毛主席充分认识到人民群众在革命中的重要作用,他更愿意和群众打成一片.)

(理解最后一句话,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说说老人为什么会说出这样的话.)

让学生把自己搜集的小故事讲给大家听,也可以谈谈自己的感受.写一篇读后感.

板书

设计

28、毛主席在花山 

  请 碾米  劝 喝茶  帮 推碾  

 关心群众,为群众着想

教后

反思

 

 

竹岐小学学区课堂教学设计

年级:

五年级学科:

语文

课题

口语交际·习作八

课时

3

集备时间

12.11

主备教师

叶为钦

集备教师

谢礼新兰肇春黄燕钦李新刚黄林建张建东兰召海叶为钦何开涓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授课班级

教学设计

补充说明

教学内容:

口语交际·习作八

学习目标

1.交流自己爱看的有关毛主席或其他革命领袖、英雄人物的影视作品或故事.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

2.从本组课文中学习一些写作方法,从“描写一个场景”“写一篇文章或影视作品的梗概”中选择一个角度进行写作.

教学重难点:

 

1、加深对领袖的热爱和崇敬,流畅地表述自己的交流内容。

 

2、在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口头和书面的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谈话导入

◆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在课内外阅读了不少有关毛泽东主席的故事,了解了这个伟人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事迹,感受了他那普通又不普通的情怀.你还看过哪些毛主席或其他革命领袖、英雄人物的电影、电视呢?

◆学生交流已看过的影视作品.

分组交流

在你们看过的这些影视作品中,哪一部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呢?

让我们在小组内交流一下.没看过影视作品的话,也可以讲述自己听过或读过的相关故事.可参考以下提示进行交流.

提示:

a.讲清影视作品的名称,主要讲了谁的什么事.

b.讲述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情节,还可以谈谈自己的感想.

c.认真听别人讲述,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询问.

全班交流

推荐同学在全班交流.

听的同学要认真倾听,给讲述的同学评选出“内容充实奖”“感受真实奖”“表达流利奖”等等.

拓展交流

◆听了同学们的介绍,此时此刻,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其实,在当今社会也有许多令人感动的英雄事迹.如果你是一个摄影记者,你会拍摄我们周围的哪些英雄人物的哪些事情呢?

第二、三课时习作

提炼写作方法

回忆本单元课文中的一些写作方法,如《开国大典》中,把开国大典的过程和场景写得很清楚.

运用写作方法

◆可以运用《开国大典》中描写场面的方法,选取一个场景,按时间顺序写下来.

a.师生共同回忆印象深刻的场景,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学校生活或社会生活.

b.要将场面描写得真实、具体、清楚.

◆可以把你在课堂上介绍的一部影视作品或者一本书,以写梗概的方法用文字介绍给大家.

a.把你在口语交际课上讲的或听到的一部影视作品或一本书的主要内容用简练的语言说一说,请同学提出意见.

b.根据同学意见进行修改.

进行写作练习

从以上提供的两个角度中任选一个进行写作.

板书

设计

提示:

  a.讲清影视作品的名称,主要讲了谁的什么事.

  b.讲述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情节,还可以谈谈自己的感想.

  c.认真听别人讲述,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询问.

教后

反思

 

 

竹岐小学学区课堂教学设计

年级:

五年级学科:

语文

课题

回顾·拓展八

课时

1

集备时间

12.11

主备教师

叶为钦

集备教师

谢礼新兰肇春黄燕钦李新刚黄林建张建东兰召海叶为钦何开涓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授课班级

教学设计

补充说明

教学内容:

回顾·拓展八

学习目标

1.交流自己对毛主席的了解;结合自己的习作,交流场面描写的收获和运用,交流本学期的语文学习感受.

2.朗诵背诵毛主席的诗词.

3.阅读成语故事,感受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宽阔胸怀.

教学重难点:

 

1、注重积累知识,运用知识,喜欢阅读。

 

2、通过学习,学会综合评价,增强学习语文的信心。

课前准备

1.课前阅读有关毛追的相关资料.

2.准备好本单元的习作练习.

教学过程

交流“我眼中的毛泽东”

◆谈话导人.

a.通过我们在课内外阅读有关毛泽东主席的文章,我们开一次交流会,题目就是“我眼中的毛泽东”.

b.提出交流要求:

语言要通顺,材料要翔实.

◆小组交流.

在四人小组内先交流,评出本组的代表.

◆全班交流.

交流场面描写的收获和运用在小组内读出自己习作中的场面描写,请同学评一评描写得怎样.交流本学期语文学习的感受说说在这学期的语文学习中,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试着填写下面的内容.

我最喜欢的课文是______________,因为我从中知道了__________

我最喜欢的人物是__________,因为我从他的身上___________

我印象最深的是___________,因为我还有很多的收获:

_________________

朗读背诵毛主席诗词

◆朗读《卜算子·咏梅》,要读得准确、有韵味.

◆自由读,小组读,指名读,展示读,配乐读.

◆交流毛主席的其他诗词.

阅读成语故事

◆阅读成语故事,说说对祁黄羊的印象.

◆交流对“大公无私”的理解.

板书

设计

大公无私:

指办事公正,没有私心。

现多指从集体利益出发,毫无个人打算

教后

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