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初中地理天气与气候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029716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734.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太原市初中地理天气与气候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太原市初中地理天气与气候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太原市初中地理天气与气候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太原市初中地理天气与气候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太原市初中地理天气与气候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太原市初中地理天气与气候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docx

《太原市初中地理天气与气候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太原市初中地理天气与气候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太原市初中地理天气与气候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docx

太原市初中地理天气与气候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

一、天气与气候选择题

1.齐齐哈尔市某日的空气质量指数是68,这一天的空气质量状况是(   )

A. 优                                  

B. 良                                  

C. 轻度污染                                  

D. 严重污染

【答案】B

【解析】【分析】解:

通过分析知道,齐齐哈尔市某日的空气污染指数是68,那么该市空气质量状况是良;

故答案为:

B。

【点评】空气质量以其空气质量指数API(为整数)衡量,指数越大,级别越高,说明污染越严重,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也越明显。

根据空气质量指数API的不同,可将空气质量分级如下:

0~50为优;51~100为良,101~200为轻度污染,201~300为中度污染,>300为重度污染。

2.电视天气预报节日中出现“

”天气符号时,表示的天气状况是(   )

A. 睛转多云,西北风6级

B. 睛转阴,东南风3级

C. 多云转睛,东南风3级

D. 睛转阵雨。

西北风6级

【答案】A

【解析】【分析】解:

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用符号表示就是:

风杆上的小横道叫风尾,风杆上画有风尾的一方,即指示风向,标在风杆的左侧。

风级的表示方法是:

一道风尾,风力是2级,半道风尾是1级风,一个风旗表示8级风。

读题干可知,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出现“

”天气符号时,表示的天气状况是晴转多云,西北风6级。

故答案为:

A。

【点评】天气符号是代表各种天气现象、云状、天空状况等的专用符号,包括供观测记录使用的天气现象符号和供媒体传播使用的天气图形符号。

掌握常见的天气符号代表的意义,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日常的气象状况,以此来合理安排自己的活动。

3.某校地理兴趣小组观测本校某月全部四次降水。

统计出当月的降水量是(  )

A. 6mm                                 

B. 9mm                                 

C. 12mm                                 

D. 36mm

【答案】D

【解析】【分析】解:

每个月的降水量是这个月每一天降水量的总和;题干中当月降水量=6mm+10mm+8mm+12mm=36mm。

故答案为:

D。

【点评】世界降水分布差异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

①受纬度位置因素的影响,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②受海陆位置因素的影响,大陆内部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③受地形因素的影响,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④受洋流因素的影响,暖流流经地区降水多,寒流流经地区降水少。

4.“回南天”一般出现在二、三月份,主要是因为冷空气走后,暖湿气流迅速反攻,气温回暖、湿度回升,形成连日的小雨或大雾。

下图是2019年某次“回南天”形成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由图可知,本次“回南天”现象发生在(  )

A. 长江流域                           

B. 四川盆地                           

C. 闽赣地区                           

D. 粤桂地区

(2)“回南天”发生时,当地的天气一般是(   )

A. 

                        

B. 

                        

C. 

                        

D. 

(3)本次“回南天”现象对当地的主要影响有(   )

A. 多雾,影响交通出行

B. 多暴雨,发生水灾

C. 天气干燥,适合晾晒衣物

D. 气温回升,大量积雪融化

【答案】

(1)D

(2)A

(3)A

【解析】【分析】

(1)读图可知,本次“回南天”现象发生在广东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简称是粤和桂;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

D。

(2)根据题意可知,回南天”一般出现在二、三月份,主要是因为冷空气走后,暖湿气流迅速反攻,气温回暖、湿度回升,形成连日的小雨或大雾;读图可知,A的天气符号是小雨或大雾,B的天气符号是降雪或大雪;C的天气符号是晴或沙尘暴;D的天气符号是阴或雨夹雪;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

                

故答案为:

A。

(3)根据题意可知,回南天”一般出现在二、三月份,主要是因为冷空气走后,暖湿气流迅速反攻,气温回暖、湿度回升,形成连日的小雨或大雾;对当地的主要影响是多雾,影响交通出行,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

                

故答案为:

A。

【点评】回南天(简称回南)是对我国南方地区一种天气现象的称呼,通常指每年春天时,气温开始回暖而湿度开始回升的现象。

华南属于典型的海洋性亚热带季风气候,因此每当每年3月至4月时,从中国南海吹来的暖湿气流,与从中国北方南下的冷空气相遇,在岭南形成准静止锋,使华南地区的天气阴晴不定、非常潮湿,期间有小雨或大雾,回南天现象由此产生。

一些冰冷的物体表面遇到暖湿气流后,就开始在物体表面凝结、起水珠。

5.如图是地中海气候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图,下列关于地中海气候特点正确的是(   )

A.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B. 全年高温多雨

C. 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湿润                             

D. 全年炎热干燥

【答案】C

【解析】【分析】地中海气候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影响,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暖湿润。

故答案为:

C

【点评】考查地中海气候的特征,A属于季风气候特征,B属于热带雨林气候,D属于热带沙漠气候。

6.一年中最冷月和最热月的平均气温之差为气温年较差。

下图是欧洲部分城市一月和七月气温状况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关于图中城市气温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越往东,气温越高                                              

B. 越往东,气温越低

C. 越往东,气温年较差越大                                    

D. 越往东,气温年较差越小

(2)影响图中城市气温分布特点的主要因素是(   )

A. 纬度位置                           

B. 太阳辐射                           

C. 海陆位置                           

D. 地形地势

【答案】

(1)C

(2)C

【解析】【分析】气温的变化受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和地形因素的影响,在全球大致呈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的分布规律,欧洲西部受大西洋西风的影响明显,海洋性特征显著。

(1)由图可知,图示气温数据既有最高气温也有最低气温,二者变化情况需分开来看,故AB两项错误;越往东气温的年较差越大,这是由于越往东离海洋越远,温差越大,故选C。

(2)由图可知,图中城市气温分布是越往东气温年较差越大,这是由于受海陆位置的影响而形成的,故选C。

故答案为:

(1)C;

(2)C。

【点评】

(1)该小题考查气温的变化特征,侧面考查学生的读图提取信息的能力,难度不大,要求学生仔细读图逐项解答。

(2)该小题考查影响气温的因素,是常考的重要考点,有一定难度,需结合所给城市位置分析。

7.如图是武汉某时段的天气预报手机截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根据天气预报情况,人们出门需要携带雨具的是(  )

A. 周一                                     B. 周二                                     C. 周三                                     D. 周四

(2)根据气温状况判断,此时最有可能是(  )

A. 1月                                      

B. 7月                                      

C. 5月                                      

D. 11月

【答案】

(1)B

(2)C

【解析】【分析】

(1)读图可知:

周一阴,周二小雨,周三、周四多云,人们出门需要携带雨具的是周二,故选:

B。

(2)武汉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读图可知,该地此时段气温不太高,偶尔有阴雨天气,因此可判断为春秋季(5月为春季),7月气温高,1月和11月气温较低,因此选项C符合,故选C。

【点评】

(1)天气符号是代表各种天气现象、云状、天空状况等的专用符号,包括供观测记录使用的天气现象符号和供媒体传播使用的天气图形符号。

掌握常见的天气符号代表的意义,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日常的气象状况,以此来合理安排自己的活动。

(2)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自北向南依次分布着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其共同的气候特征是雨热同期,即夏季高温多雨。

温带季风气候的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是全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两季。

 

8.全球气接变暖已引起人们广泛关注。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导致全球气温升高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A. 修建水库和灌溉工程

B. 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大量的化学肥料

C. 大量人工造林

D. 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急剧增加

(2)作为一名中学生,在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时,下列哪个做法不可取(  )

A. 随手关灯,节约用电

B. 使用一次性木筷,既方便又卫生

C. 超市购物使用环保购物袋

D. 上学步行或乘坐公交车

【答案】

(1)D

(2)B

【解析】【分析】

(1)人类活动可以对气候产生影响,主要表现在:

通过改变地面状况,影响局部地区气候。

如人工造林、修建水库和灌溉工程,可以使当地气温的变化趋于缓和。

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大里的化学肥料会污染土壤,对气候影响小;近50年来,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急剧增加,使全球气温升高,旱涝灾害频繁。

D符合题意。

(2)节能减排,绿色出行,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大量使用一次性木筷,是对森林(森林可以吸收二氧化碳)的破坏在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时,是错误做法;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1)D;

(2)B;

【点评】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和自然现象。

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即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即温室效应。

全球变暖会使全球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不仅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还威胁人类的生存。

因此每个人都应具备环保意识,保护我们的环境,保护我们的地球。

9.尼泊尔是中国的近邻,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位于中尼边境喜马拉雅山脉中段。

据此并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每年的4~9月是尼泊尔的雨季,降水多暴雨,这里的降雨类型多为( )

A. 对流雨                                

B. 地形雨                                

C. 锋面雨                                

D. 台风雨

(2)关于图示阴影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主要景观多为荒漠                                              

B. 属于“世界屋脊"的一部分

C. 突出的自然地理特征是干旱                                

D. 是维吾尔族居民的主要聚居区

【答案】

(1)B

(2)B

【解析】【分析】

(1)读图可知,尼泊尔属于南亚,位于喜马拉雅山脉的南侧,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每年的4~9月尼泊尔是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雨季时多暴雨,为地形雨。

故答案选B。

(2)读图可知,图示阴影地区是我国的青藏地区,主要景观多为雪山连绵、冰川广布;属于“世界屋脊"的一部分;突出的自然地理特征是高寒;是藏族居民的主要聚居区;故答案选B。

【点评】

(1)降水按成因可分为地形雨、锋面雨、对流雨和台风雨。

地形雨指暖湿气流在运行的过程中,遇到地形的阻挡,被迫沿着山坡爬行上升,从而引起水汽凝结而形成降水。

如果下垫面高温潮湿,近地面空气强烈受热,引起空气的对流运动,湿热空气在上升过程中,随气温的下降而产生的降水则为对流雨。

冷暖气团相遇,因暖气团爬升产生的降水为锋面雨。

(2)喜马拉雅山脉位于青藏高原南巅边缘,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山脉,其中有110多座山峰高达或超过海拔7350米,由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挤压碰撞而成。

是东亚大陆与南亚次大陆的天然界山,也是中国与印度、尼泊尔、不丹、巴基斯坦等国的天然国界。

 

10.下图为沿某经线附近部分地区1月、7月的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对该图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甲地降水量季节变化比乙地小                             

B. 甲地气温年较差比乙地大

C. 1月降水量南多北少                                            

D. 7月气温自北向南递减

(2)据图判断甲乙两地的气候类型分别为(   )

A. 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气候                  

B. 热带草原气候地中海气候

C. 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                                    

D. 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答案】

(1)D

(2)B

【解析】【分析】

(1)读图可知,甲地1月降水少,7月降水多,降水量季节变化大;乙地1月和7月降水量都不大,因此甲地降水量季节变化比乙地大;故A错误;甲地1月份气温约为30°C,7月气温约为22°C;气温年较差为30°C-22°C=8°C;乙地1月份气温约为25°C,7月气温约为12°C,气温年较差为25°C-12°C=13°C;甲地气温年较差比乙地小;故B错误。

图示显示该地1月气温高于7月气温,该地位于南半球;因此,该地1月降水量北多南少;故C错误。

图示显示该地7月气温自北向南逐渐降低;故D正确。

故选:

D。

(2)甲地1月气温高于7月气温,位于南半球,南半球无热带季风气候分布;甲地全年高温,分明显的干湿两季,为热带草原气候;乙地位于35°S附近,且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为地中海气候,故选B。

【点评】

(1)世界气温分布规律有三条:

①从纬度位置看:

从低纬度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②从海陆位置看:

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并不一样,夏季陆地气温高,冬季海洋气温高;③从海拔高度看:

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2)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在南北纬10度至20度之间的大陆内部和大陆西岸,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的交替控制,形成了终年高温,有明显干湿两季的气候特征。

主要分布于非洲大陆,巴西高原等地区。

其中非洲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草原。

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温和的盛行西风影响温和多雨,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度-40度大陆西岸,其中地中海沿岸最为典型。

 

11.读中国部分城市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及中国局部地区某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对①②③三个城市气候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三个城市冬季都很寒冷

B.三个城市中,③城市多雨期最长

C.三个城市都具有雨热同期的特征

D.三个城市中,②城市气温季节变化最大

(2)中国局部地区某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反映了所示地区什么气候特征(   )

A.冬季南北温差大

B.夏季南北普遍高温

C.夏季气温从东向西逐渐降低

D.夏季气温从北向南逐渐降低

(3)若①、②、③三个城市的位置与图中甲、乙、丙三地对应,那么下列配对正确的是(  )

A.①-甲;②-乙;③-丙

B.①-乙;②-丙;③-甲

C.①-丙;②-乙;③-甲

D.①-丙;②-甲;③-乙

(4)关于图中甲、乙、丙三地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丙地作物熟制为一年两熟

B.甲地为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

C.乙地地处太行山以西

D.影响甲乙丙三地气温差异的因素是纬度

【答案】

(1)C

(2)B

(3)D

(4)D

【解析】【分析】

(1)关于①、②、③三个城市气候特征的叙述,三个城市中,②地的冬季很温暖,三个城市中,②城市多雨期最长,三个城市都是季风气候,都具有雨热同期的特征,三个城市中,②城市气温季节变化最小,①城市的变化最小,故答案为:

C。

(2)由图中局部气温分布图可以看出,此时我国南北各地普遍高温,这是由于我国夏季时,北方地区白昼时间长,气温也较高,故答案为:

B。

(3)图中甲位于南方地区,冬季温和湿润,与图中②表示的气候类型相符,乙位于华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与图中③表示的气候类型相符,丙位于黑龙江北部,是我国冬季最冷的地区,与图中①气候类型相符,故答案为:

D。

(4)关于图中甲、乙、丙三地的描述,丙地纬度高,热量不足,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甲地为我国广东省,是我国大陆最南部,乙地地处太行山以东,影响甲、乙、丙三地气温差异的因素是纬度,故答案为:

D。

【点评】

(1)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自北向南依次分布着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其共同的气候特征是雨热同期,即夏季高温多雨。

温带季风气候的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是全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两季。

(2)冬季,我国南北气温差异很大。

1月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冬季最冷的地方为黑龙江的漠河镇。

夏季,除了青藏高原等地区外,大多数地方普遍高温,夏季最热的地方为新疆吐鲁番盆地。

(3) 判断气候类型时,一定要抓住两个最重要的指标即气温和降水,然后分步骤判断。

第一步要判断出该气候类型所属的半球;第二步是以温定带,这里的“温”是指最冷月均温,“带”是指气候类型所属的温度带;第三步是以雨定型,确定目标,根据已知的降水状况特点,就可以在较小的范围内判断出某一具体的气候类型。

(4) 影响气候的因素有地形地势、纬度、海陆位置、洋流及人类活动等。

具体表现为:

随纬度升高,气温逐渐降低;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沿海地区温差小,内陆地区温差大;暖流流经地区气温高,降水多,寒流流经地区气温低,降水少;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人类不合理活动造成如今的“温室效应”及城市的“热岛效应”等。

12.天气状况深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下列天气符号所示天气与人类活动表述合适的是( )

A. ①—台风—渔船返港                                          

B. ②—晴天—晾晒衣物

C. ③—雷雨—接打手机                                          

D. ④—大雨—户外运动

【答案】B

【解析】【分析】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于天气符号的认识。

据图分析,①表示雾,②表示晴朗,③表示雷阵雨,④表示暴雨,结合其活动分析,②晴朗的天气适合晾晒衣物。

故答案为:

B。

【点评】天气符号是代表各种天气现象、云状、天空状况等的专用符号,包括供观测记录使用的天气现象符号和供媒体传播使用的天气图形符号。

掌握常见的天气符号代表的意义,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日常的气象状况,以此来合理安排自己的活动。

13.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节目以其清流般的文化气韵引发收视热潮。

在古诗词中也不乏描述地理现象、揭示地理规律的诗句,如“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结合此诗句完成下列各题。

(1)诗句描述农历九月初三夜易形成“露”的主要原因是(  )

A. 白天多云,空气湿度较大                                    

B. 天气炎热,水面蒸发量大

C. 天气转晴,大气散射明显                                    

D. 夜晚晴朗,大气逆辐射弱

(2)下列诗句描述的季节与此诗句一致的是(   )

A. 春潮带雨晚来急             

B. 黄梅时节家家雨             

C. 巴山夜雨涨秋池             

D. 将登太行雪满山

【答案】

(1)D

(2)C

【解析】【分析】

(1)农历九月初三,夜晚天气晴朗,大气稀薄,吸收地面的热量少,返回地面也就是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会更低,水汽容易液化,形成“露”。

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

D。

(2)九月初三夜易形成“露”的是在秋季,春潮带雨晚来急描述的是春季;黄梅时节家家雨是夏季;巴山夜雨涨秋池描述的是秋季;将登太行雪满山描述的是冬季。

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

C。

【点评】每年农历9月7日或8日太阳到达黄经165度左右时,日照时间较短,天气逐渐转凉,加上东南方海洋性的热空气渐被北方的冷空气取代。

白昼阳光尚热,然太阳一归山,气温便很快下降,早晚温差开始慢慢加大,昼夜温差可达十多度。

早上处于白天与夜晚的交界处,夜晚的凉气与白天的热气相遇,空气中的水汽便遇冷凝结成细小的水滴,非常密集地附着在花草树木的绿色茎叶或花瓣上。

14.位于欧洲西部的荷兰平均海拔低于海平面,国土的18%是人工填海造陆。

2019年4月,荷兰一所学校师生来到北京某中学进行访学活动。

下图为荷兰简图及荷兰师生带来的礼物及简介。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荷兰畜牧业发达,主要得益于其气候条件。

下图中符合荷兰气候特征的是(   )

A.

B.

C.

D.

(2)木鞋的特点反映了荷兰地理环境的特征是(   )

A.潮湿多雨,地面泥泞

B.光照强,热量充足

C.地势低洼,排水通畅

D.河流多,水流湍急

(3)荷兰风车充分利用了当地的(  )

A.气候温和湿润的条件

B.临北海海浪大的条件

C.常年盛行西风的条件

D.草地资源丰富的条件

(4)荷兰学生体验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其中具有北京地方文化特色的活动是(   )

A.

B.

C.

D.

(5)填海造陆破坏了海岸的生态环境。

近年荷兰实施了“退耕还海”工程,其重要意义是(   )

A.保护生物多样性

B.扩大港口面积

C.开展水产养殖业

D.发展滨海旅游

【答案】

(1)D

(2)A

(3)C

(4)D

(5)A

【解析】【分析】

(1)选项中A为亚热带季风气候,B为温带季风气候,C为地中海气候,D为温带海洋性气候,荷兰位于欧洲西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D。

(2)荷兰位于欧洲西部,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该气候终年温和湿润,荷兰木鞋的出现反映了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是气候湿润,土壤含水量高。

故答案为:

A。

(3)荷兰位于欧洲西偏北部,因大规模填海造陆使其成为世界有名的“低地之国”,风车、奶酪、木鞋、郁金香号称荷兰“四宝”。

由于荷兰常年盛行西风的条件的影响,海陆风长年不息。

这就给缺乏水力、动力资源的荷兰,提供了利用风力的优厚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