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自我接纳自我高一解读.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479897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4.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认识自我接纳自我高一解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认识自我接纳自我高一解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认识自我接纳自我高一解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认识自我接纳自我高一解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认识自我接纳自我高一解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认识自我接纳自我高一解读.docx

《认识自我接纳自我高一解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认识自我接纳自我高一解读.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认识自我接纳自我高一解读.docx

认识自我接纳自我高一解读

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学时:

3课时

第一课

时间45分钟

【教学课题】

什么是自我

【课程设计依据及相关知识点】

1、自我定义

2、根据本年龄段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点设计

青少年期(12-18岁)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

形成角色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自我同一性的概念来自埃里克森的8阶段之青春期)

【教学目标与内容】

1.使学生了解自我的定义

2.学会自我定义下的自我描述

【教学过程】

一、沉静训练(10min)

二、自我的定义(12min)

1、故事导入

海明威魔咒

我的爷爷是一位作家,他于195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是《老人与海》,他的名字就是欧内斯特海明威。

爷爷为家族带来了无上的荣耀,然而几十年来,病魔却也一直缠绕着他的家族。

爷爷在我出生前几个月因病抑郁自杀,而他的父亲早在他年轻时也是因为抑郁症而自尽。

爷爷的妹妹、弟弟、我的一个叔叔、两个姐姐后来又相继因酗酒、吸毒、抑郁症或其他怪病而自杀或暴毙。

人们都说海明威家族被诅咒了,所有家庭成员都将不得善终。

作为海明威的儿子,父亲继承了一笔沉重的负担:

酒精成瘾和滥用药物的倾向、自暴自弃的痛苦,还有自我怀疑,觉得自己一辈子也比不上爷爷。

我的母亲很漂亮,却也很痛苦。

她的第一任丈夫死于二战,和我父亲结婚后,她一直恨父亲不是她最心爱的人。

他们俩每天都打架。

生活像钟摆一样,总是在反复地走着极端:

不是冷若冰霜的沉默,就是炮火连天的争吵,两者常常紧密相连。

只有食物是唯一不变的。

实际上,它是我们感受和表达爱意的途径。

全家人始终都会关心晚餐做什么。

一顿饭还没吃完,我们已经在计划下一顿了。

每天晚上6点是“葡萄酒时间”,一杯酒下肚,一切都是快乐和笑脸,但是随着后续的每一杯酒,大家开始变得紧张易怒,等到第四杯酒过后,狂呼乱叫的家庭战争又开始了。

我16岁离开家乡,到好莱坞当了演员。

为了保证不会发胖、生病或发疯,我下定决心要打败从家族那里继承来的偏执——那是一条与斗牛一起狂奔似的生活道路,它被深深地烙在家族基因之中,而我时刻都能感到它在身后飞快地追赶着我。

我无法改变基因,但是我拒绝向命运的诅咒低头,我想要健康地活下去。

我觉得控制食物似乎是最好的方法,于是我几乎尝试了每一种食疗方法:

长寿主义、素食主义、无脂肪、全脂肪、无蛋白质和高蛋白质等食谱。

有一年我甚至除了水果和咖啡什么都不吃。

但是这些痛苦的试验却对我毫无效果。

对食谱的严格控制反而变成另一种偏执。

我开始审视自己的童年,尝试着回忆当初最平静最惬意的时刻,答案很快就变得清楚了:

是夏天。

夏天的时候,父亲常常去钓本地的红鲑鱼,家里每天都有新鲜鱼肉。

我们还经常吃菜园里新鲜蔬菜拌成的沙拉。

每年夏天我都要到俄勒冈州旅行,和我的教母一起住一段日子。

她家有好多果树,新鲜水果多得吃不完,菜园里种着各色蔬菜,山上还散养着鸡和山羊,这样我们就有新鲜鸡蛋和羊奶了。

回想起往事,我得到了一个令人吃惊的启示:

纯天然的食物不仅对身体有益,对心灵也有好处。

于是我开始吃最天然的食物,又戒掉了喝咖啡成瘾的习惯,每天做瑜伽和冥想,身心终于逐步健康起来,全家人其乐融融。

后来我在电视电影界都取得不错的成绩,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提名,还登上《人物》杂志的封面。

最近我又开办了自己的瑜伽健身房,写作出版了好几本关于身心健康的书。

我还筹划去巴黎亲自执导、将爷爷的小说《流动的飨宴》拍成电影。

我终于打败了海明威家族的诅咒!

2、了解自我的定义

威廉·詹姆斯的自我概念

  威廉·詹姆斯(WilliamJames)用Self(自我)来表示自我概念,而且这种做法也沿袭至今。

詹姆斯于189O年把自我区分为作为经验客体的我(me)和作为环境中主动行动者的我。

作为经验客体的我包括三种不同形式:

  

(1)物质的我,指个人的身体及其属性;

  

(2)社会的我,即他人所看到的我。

(3)精神的我,由个人目标、抱负和信念等组成;

举例:

物质的我我是个男孩。

我喜欢踢球。

社会的我我是数学课代表。

我比林林聪明。

精神的我我很忧郁。

我很自觉。

3、课堂讨论

1)小组同学两两讨论:

从自我的角度出发海明威家族故事给你带来什么启示?

2)每组选派代表全班分享

二、了解自己(23min)

1、填写下表

你是什么样的人?

假设你想让某人知道你的真实情况。

你可以告诉此人关于你自己的20件事。

这些事情可以包括你的个性、背景、生理特征、爱好、属于你自己的东西、你亲近的人等等——简言之,就是任何能够帮助这个人了解你真实情况的东西。

你会告诉他(她)什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精明精神

2、黑色眼睛,黑色头发物质

3、友好精神

4、会计师的女儿物质

5、第一中学初一学生社会

6、喜欢心理学精神

7、暑期义工社会

8、爱好文学精神

9、绿色和平组织成员社会

10、有一只叫小迪的狗物质

11、独生女社会

12、14岁物质

13、爱笑精神

14、娇小的物质

15、计划称为一名教师社会

16、有责任心精神

17、业余书法爱好者社会

18、真诚精神

19、爱旅游精神

20、皮肤白物质

2、两两分享并指出每条分别代表的自我(物质的我、社会的我、精神的我)

【家庭作业】

写一个自己的家庭故事

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学时:

3课时

第二课

时间45分钟

【教学课题】

自我认识的途径

【课程设计依据及相关知识点】

人们了解自我的方式有很多种。

他们可以:

1)参考物理世界;2)对他们和其他人进行比较(社会比较);3)结合他人对他们的看法(反射性评价);4)考虑自己内部的问题(自省);以及5)检验他们行为发生的背景并得出适宜的线索(自我觉知和归因)

【教学目标与内容】

了解和掌握认识自己的途径

【教学过程】

一、沉静训练(10min)

二、自我认识的途径(35min)

1、物理世界

——为我们了解自身提供了重要的手段,是自我认识的一个重要来源。

例如知道自己身高、体重;通过和他人比较知道自己高矮胖瘦等

2、社会世界

——我们通过社会比较(向上比较和向下比较)获得自身的社会定位或者坐标。

——通过反射性评价(人们获得自我认识的另一种方式是观察其他人对他们的反应。

例如,想像一下一个人讲了个笑话,并觉察到别人都笑了。

这个人可以有理由推断出她是个有幽默感的人。

这种过程形式上被称为反射性评价过程。

3、心理世界

1)内省:

指个体向内部寻求答案,直接考虑我们的态度、情感和动机。

有关内省的故事:

A、夏朝时候,一个背叛的诸侯有扈氏率兵入侵,夏禹派他的儿子伯启抵抗,结果伯启打败了。

他的部下很不服气,要求继续进攻,但是伯启说:

“不必了,我的兵比他多,地也比他大,却被他打败了,这一定是我的德行不如他,带兵方法不如他的缘故。

从今天起,我一定要努力改正过来才是。

”从此以后,伯启每天很早便起床工作,粗茶淡饭,照顾百姓,任用有才干的人,尊敬有品德的人。

过了一年,有扈氏知道了,不但不敢再来侵犯,反而自动投降了。

B、一天,林肯和他的儿子乘车上街,街口被路过的军队堵塞了。

林肯问一位街民:

“这是什么?

”他的意思是问哪个部队。

街民以为他不认识军队,答道:

“这是联邦的军队,你真是他妈的大笨蛋。

”林肯说:

“谢谢。

”他转过身严肃地对儿子说:

“有人在你面前说老实话,这是一种幸福。

我的确是一个他妈的大笨蛋,怎么能那样问呢?

2)自我知觉过程:

人们并不总是知道他们做事的原因。

当事情发生时,人们通过分析事情发生的背景来推断他们行为的原因的。

例如:

你的朋友问你是否喜欢古典音乐。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可能会想到我每次做事时喜欢放钢琴、小提琴曲做背景音乐的情景。

因此,我回答说:

“是的,我喜欢。

”同样的,如果你的朋友观察你总爱听这些音乐,他也会得出你喜爱古典音乐的结论

3)因果归因:

个体对自己行为做的解释或通过他人行为获得自我认识。

举例:

我总是听钢琴、小提琴曲,说明我喜欢古典音乐;

我找几个朋友和我一起打桥牌但他们都不愿意,我可能认为他们不和我打的原因

是我牌技太烂。

课堂练习:

1)因果归因练习一:

我们看到一个走路摇摇晃晃的人横穿马路时,你的解释是?

每位同学写五个原因

可能是他受伤了、心理不稳定、喝醉了或服用毒品了等等,老师列出同学们原因。

2)因果归因练习二:

你的数学考试成绩没及格,你认为的原因。

每位同学列五个原因。

如认为自己数学能力低,就否定了自己的能力;如果认为其他原因(没用功、学习材料不正确、测验不公平等)就不会得出自己能力差的结论了。

3)观看视频:

福尔摩斯片段

按照所学认识自我途径请全班同学分析影片里的福尔摩斯是个什么样的人?

说明理由。

4)运用自我认识的途径,每位同学每个途径写1-2点对自己的认识。

【家庭作业】

和家人分享自己对自己的新发现。

 

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学时:

3课时

第三课

时间45分钟

【教学课题】

关于自我的心理学效应

【课程设计依据及相关知识点】

学习关于自我的心理学效应,可以更好的了解自我和接纳自我。

1、乌比冈湖效应

2、认知失调理论

3、基本归因错误

【教学目标与内容】

1、了解几个和自我相关的心理学效应。

2、讨论这些心理学效应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情况。

 

【教学过程】

一、沉静训练(10min)

二、和自我有关的心理学效应(25min)

1、乌比冈湖效应

1)课堂小测试:

人们如何看待自己

请给下表打分:

(1=完全不符合;5=完全符合)

品质自我他人(大多数其他人)

忠诚

真诚

和善

聪明

健康

受欢迎

有才能

有魅力

M(平均分)

轻率

虚伪

迟钝

愚蠢

傻瓜

平凡

不智慧

不受欢迎

M(平均分)

全班算出好品质高于他人分数的百分比和不好品质低于其他人的百分比。

参考:

(以往测试结果)89%的学生把自己评价得比大多数其他人积极,92%的学生把自己评价得比大多数人消极程度要低。

简言之,学生中有非常普遍的把自己看得要比大多数其他人好的倾向。

2)乌比冈湖效应

乌比冈湖效应(LakeWobegon)的名称,源自盖瑞森·凯勒(GarrisonKeillor)虚构的草原小镇。

美国有一个公共广播电台的广播小说节目叫做(Aprairiehomecompanion),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该节目的主持人叫GarrisonKeillor,是一个幽默作家,兼写剧本。

这个节目有一个很受欢迎的单元叫做"NewsfromLakeWobegon",其形式是由主持人报道一周来他的故乡"LakeWobegon"又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

LakeWobegon是一个假想的、在美国中部的小镇,镇上的"女人都很强,男人都长的不错,小孩都在平均水平之上"(allthewomenarestrong,allthemenaregood-looking,andallthechildrenareaboveaverage)。

社会心理学借用这一词,指人的一种总觉得什么都高出平均水平的心理倾向,即给自己的许多方面打分高过实际水平.用另一种通俗的说法,就是自我拉抬偏差(self-enhancingbias).

3)实际发生的例子

A)伦理道德

大多数人认为自己比一般人更道德。

一个全国性调查有这样一道题目:

“在一个百分制的量表上,你会给自己的道德和价值打多少分?

”50%的人给自己打分在90分或90分以上,只有11%的人给自己打分在74或74以下。

B)能力

70%的学生认为自己的领导才能高于平均水平;60%的学生自己的运动水平高于平均水平,85%的学生认为自己与他人相处的能力高于平均水平。

90%的商务经理对自己的成就评价超过对其普通同事的评价。

在澳大利亚,86%的人对自己工作业绩的评价高于平均水平,只有1%的人评价自己低于平均水平。

大多数外科医生认为自己患者的死亡率要低于平均水平。

C)付出

大部分同宿舍高中生或大学生都认为自己比其他室友为大家做了更多的事情

D)驾驶技术

多数司机—甚至大部分曾因车祸而住院的司机—都认为自己比一般司机驾车更安全且更熟练。

E)摆脱偏见

人们往往认为他们比其他人更不容易受偏见的影响。

他们甚至认为自己比多数人更不容易产生自我服务偏见。

2、认知失调理论

1、相关实验

1)贬损心理

Louisaegan的巧克力实验

事先了解到被试者对同一品牌同一口味不同颜色的巧克力喜欢程度一样。

实验过程:

拿出三颗巧克力,让被试者选。

被试者选定一颗后第二颗不会选第一次没选上的那颗。

贬损心理——你会贬低第一次没选上上的那颗,你会偏向第3颗。

2)理由不足效应:

Festinger经典实验

实验过程:

让被试做1小时枯燥无味的绕线工作,在其离开工作室时,实验者请他告诉在外面等候参加实验的“被试”(其实是实验助手)绕线工作很有趣,吸引人;为此,说谎的被试得到一笔酬金。

然后实验者再请他填写一张问卷,以了解他对绕线工作的真实态度。

结果发现,得报酬多的被试对绕线工作仍持有低的态度评价;得报酬少的被试提高了对绕线工作的评价,变得喜欢这个工作了。

费斯廷格的解释是:

当被试对别人说绕线工作很有趣时,心口不一致。

他头脑中有了两个认知因素:

“我本不喜欢绕线工作”和“我对别人说这话有趣”,两者是相互失调的。

为了消除心理上的失调感,他便要把自己的行为合理化。

费斯廷格认为,得钱多的(20美元)被试会用这笔不小的酬金为自己的行为辩解,认为自己之所以对别人说绕线有趣是因为有明显的外部好处,这样说是值得的。

心口不一致所带来的失调感就削弱了。

可是对得钱少的(1美元)被试来说,用这种理由为自己的行为开脱就较困难。

由于失调感所带来的心理压力,他会再审视两个相互矛盾的认知因素。

其中第2个是对自己行为的认知,做出的事不易收回;第1个对自己内部态度的认识相对来说要较为容易改变。

所以,被试便不自觉地提高了对绕线工作的态度评价。

新的认知因素“我比较喜欢绕线工作”与“我对别人说绕线工作很有趣”就相互协调了。

结果,得报酬少的人比得报酬多的人更喜欢绕线工作。

这种情况被称为在不充分的合理化条件下因认知失调引起的态度改变。

2、认知失调理论

认知失调理论是由费斯廷格提出的。

是指个体认识到自己的态度之间、或者态度与行为之间存在着矛盾。

这是人们的“确认偏向”即人们不愿意接收与他们信奉的相矛盾的信息,他们想接收到能确认和支持他们所信奉的观点的信息。

举例:

支持班长,收集关于班长的正面信息;不支持班长,收集关于班长的负面信息。

3、关于认知失调理论的幽默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东欧的某个地方,有一位旅行者在一个隆冬到了一个犹太人的小村庄。

在那里,有一位老人坐在犹太教堂外的长凳上,在冷风中颤抖着。

“您在这里干什么?

”旅行者问老人。

“我在等救世主弥赛亚的到来。

”“那可是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啊!

”旅行者说,“那么我猜雇您的社团给您的薪水一定很不错吧?

”“根本没有。

”老人说。

“他们一分钱都不给我。

他们只是让我坐在这个长凳上。

只是有的时候会有人出来给我一点吃的而已。

”“那您一定很苦吧,”旅行者说,“不过即使他们不给您钱,他们起码会很尊重您承担如此重要的任务吧?

”“不,根本没有。

”老人说“他们都认为我疯了!

”“我不明白,”旅行者说:

“他们不给您钱,也不尊重您,您坐在冷风中发抖,忍饥挨饿,这是一份怎样的工作啊?

”老人回答说:

“这是一份很稳定的工作。

3、基本归因错误

1)实验:

找两位同学抛硬币决定,一个提问,一个回答。

提问者可以轻而易举打败另一个人。

提问者被告知要提对方不知道答案的题,于是:

“我的狗叫什么名字?

”“不知道”,连问3-5个都不知道,人们往往会判断提问者比答问者聪明。

2)基本归因错误

人们倾向于把原因归咎于人的性格或欲望或本性,而不是实际情况。

3)归因错误实例

演员常常碰到。

演员麦克演神医Marcuswelby,结果演技太好,收到观众几千封关于医学咨询的信,他被这几千封信蒙蔽了,转念一想,帮助某咖啡品牌大力推荐无咖啡因咖啡的好处。

三、课堂讨论(10min)

1、组内两两分享:

1)你平时在学习、生活中是否发生过这3个效应,请讲出你真实的故事。

2)这些心理效应对你的启发是?

2、每组选代表全班分享

【家庭作业】

留心观察你的学习、生活中这三个效应的发生

 

 

 

 

 

读书的好处

 

1、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

——达尔文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

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读书要三到:

心到、眼到、口到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10、一日无书,百事荒废。

——陈寿

1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2、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13、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

——高尔基

1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陆游

15、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16、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笛卡儿

17、学习永远不晚。

——高尔基

18、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

——刘向

19、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

20、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

——培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其它语言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