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植物组实习报告.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465047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88 大小:4.7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用植物组实习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药用植物组实习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药用植物组实习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8页
药用植物组实习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8页
药用植物组实习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药用植物组实习报告.docx

《药用植物组实习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用植物组实习报告.docx(8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药用植物组实习报告.docx

药用植物组实习报告

 

药用植物组实习报告

 

指导老师:

彭映辉

 

组长:

谭希培龚容

 

组员:

谭希培龚容段霞霞赵芳林

王新曹振宇杨辉石俊彭赛

罗浪波佘冬莲梁蓝李秀菊

于晨曦

 

名称:

檵木

拉丁学名:

Loropetalchinensis(R.Br.)

科属:

金缕梅科檵木属

性状:

通常为灌木,稀为小乔木,高达12米,径30厘米;小枝有锈色星状毛。

叶革质,卵形,长1.5—6厘米,宽1.5—2.5厘米,顶端锐尖,基部偏斜而圆,全缘,下面密生星状柔毛;叶柄长2—5毫米。

苞片线形,萼筒有星状毛,萼齿卵形;花瓣白色,线形,长1—2厘米;雄蕊4,花丝极短,退化雄蕊与雄蕊互生,鳞片状。

药用价值:

根、叶、花、果入药,能解热、止血、通经活络;木材坚实耐用;核和叶含鞣质,可提栲胶。

用法:

用作皮肤消毒剂檵木(叶茎均可)500克,加水5000毫升,文火浓缩成500毫升,过滤备用。

采集人:

龚容

鉴定人:

龚容

采集地点:

衡山海拔368—518米北纬27°东经112°

 

名称:

枫香

拉丁学名:

LiquidambarformosanaHance

科属:

金缕梅科枫香树属

图片:

性状:

雄性短穗状花序常多个排成总状,雄蕊多数,花丝不等长,花药比花丝略短。

雌性头状花序有花24-43朵,花序柄长3-6厘米,偶有皮孔,无腺体;萼齿4-7个,针形,长4-8毫米,子房下半部藏在头状花序轴内,上半部游离,有柔毛,花柱长6-10毫米,先端常卷曲。

头状果序圆球形,木质,直径3-4厘米;蒴果下半部藏于花序轴内,有宿存花柱及针刺状萼齿。

种子多数,褐色,多角形或有窄翅。

[1]

  化学成分:

含挥发油0.05%,其中萜占88%,倍半萜占2%,倍半萜烯醇占0.6%,还含一种萜烯称做苏合树烯。

药用价值:

中药名

用药部位

性味功效

路路通

枫香树的果序

味苦;性平。

祛风除湿;疏肝活络;利水。

枫香脂

枫香树的树脂

味辛、苦;性平。

祛风活血;解毒止痛;止血;生肌。

枫香树根

枫香树的根

味辛、苦;性平。

解毒消肿;祛风止痛。

枫香树皮

枫香树的皮

味辛;性平。

除湿止泻;祛风止痒。

枫香树叶

枫香树的叶

味辛、苦;性平。

行气止痛;解毒;止血。

用法:

内服:

煎汤,鲜者0.5~1两;捣汁或烧存性研末。

  外用:

捣敷或煎水洗。

采集人:

龚容

鉴定人:

龚容

采集地点:

衡山海拔368—518米北纬27°东经112°

 

名称:

鱼腥草

拉丁学名:

HouttuyniacordataThunb.

科属:

三百草科

图片:

性状:

鱼腥草为多年生草本,高30~50厘米,全株有腥臭味;茎上部直立,常呈紫红色,下部匍匐,节上轮生小根。

叶互生,薄纸质,有腺点,背面尤甚,卵形或阔卵形,长4~10厘米,宽2.5~6厘米,基部心形,全缘,背面常紫红色,掌状叶脉5~7条,叶柄长1~3.5厘米,无毛,托叶膜质长1~2.5厘米,下部与叶柄合生成鞘。

花小,夏季开,无花被,排成与叶对生、长约2厘米的穗状花序,总苞片4片,生于总花梗之顶,白色,花瓣状,长1~2厘米,雄蕊3枚,花丝长,下部与子房合生,雌蕊由3个合生心皮所组成。

化学成分:

地上部分含挥发油、内含抗菌有效成分癸酰乙醛(deCanoyacetaldehyde),月桂醛(lauricaldehyde),a-蒎烯(a-pinene)和芳樟醇(linlool),前两者并有特异臭气。

还含甲基正壬基甲酮(methyL-n-nonylketone),樟烯(camphene),月桂烯(myrcene),柠檬烯(limonene),乙酸龙脑酯(bornylacetate),丁香烯(caryophellene)。

通常所说的鱼腥草素指的是癸酸乙醛的亚硫酸氢销的加成物。

另含阿福甙(afzelin),金丝桃甙(hy-perin),芸香甙(rutin),绿原酸(chlorogenicacid))以及β-谷甾醇(β-sitosterol),硬脂酸(stearicacid),油酸(oleicacid),亚油酸(linoleicacid)。

叶含槲皮甙(qUercitrin),花和果穗含异槲皮甙(iso-quercitrin)。

药用价值:

1.抗病原微生物作用,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杆菌、肺炎双球菌。

 2.利尿作用,使毛细血管扩张,增加肾血流量及尿液分泌,所以也用于尿路感染的频尿涩痛。

 3.增强免疫系统作用,提高慢性气管炎患者白血球的吞噬作用。

 4.抗肿瘤作用,提高癌细胞中的CAMP而抑制艾氏腹水癌。

用法:

辛,微寒。

归肺经。

清热,解毒,利湿,消肿。

用于肺脓肿,痰热咳嗽,肾炎水肿,白带,尿路感染,痈疖。

常用量15~25克,不宜久煎,外用适量,捣拦敷或煎汤熏洗患处。

采集人:

龚容

鉴定人:

龚容

其它:

鱼腥草素,对流感杆菌、肺炎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采集地点:

衡山海拔368—518米北纬27°东经112°

 

名称:

三百草

拉丁学名:

Saururuschinensis(Lour.)Baill.

科属:

三百草科

图片:

性状:

多年生草本,高30~80cm。

根茎较粗,白色。

茎直立,下部匍匐状。

叶互生,纸质,叶柄长1~3cm,基部与托叶合生为鞘状,略抱茎;叶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4~15cm,宽3~6cm,先端渐尖或短尖,基部心形或耳形,全缘,两面无毛,基出脉5。

总状花序1~2枝顶生,花序具2~3片乳白色叶状总苞;花小,无花被,生于苞片腋内;雄蕊6,花丝与花药等长;雌蕊1,由4个合生的心皮组成,子房上位,圆形,柱头4。

果实分裂为4个果瓣,分果近球形,表面具多疣状突起,不开裂。

种子球形。

花期4~8月,果期8~9月。

化学成分:

含挥发油,油中主要为甲基正壬酮(mehtyl-nnonylketone)、肉豆蔻醚(myristicin),尚含槲皮素(quercetin)槲皮甙(quercitrin)、异槲皮甙篇蓄甙(avicularin0金丝桃甙(hyperoside)、芸香甙等。

药用价值:

清热利尿,解毒消肿。

用于尿路感染、肾炎水肿、黄疸、脚气、妇女白带过多;外用疔疮痈肿、皮肤湿疹。

采集人:

龚容

鉴定人:

龚容

采集地点:

衡山海拔368—518米北纬27°东经112°

 

名称:

马鞭草

拉丁学名:

HerbaVerbenaeOfficinalis

科属:

马鞭草科

图片:

性状:

多年生草本,通常高30~120cm。

茎上部方形,老后下部近圆形。

叶对生,卵形至短圆形,长2~8cm,宽1~4cm,两面有粗毛,边缘有粗锯齿或缺刻,茎生叶无柄,多数3深裂,有时羽裂,裂片边缘有不整齐锯齿。

穗状花序顶生或生于上部叶腋,开花时通常似马鞭,每花有1苞片,苞片比萼略短,外面有毛;花萼管状,5齿裂;花冠管状,淡紫色或蓝色,近2唇形;雄蕊4,二强;子房4室,每室1胚珠。

熟时分裂为4个长圆形的小坚果。

花期6~8月,果期7~11月。

化学成分:

全草含马鞭草甙(verbenalin),ey5-羟基马鞭草甙;另含苦杏仁酶、鞣质;戟叶马鞭草甙(hastatoside),羽扇豆醇(lupelo),β-谷甾醇(β-sitosterol),熊果酸(ursolicacid),桃叶珊瑚甙(aucubin),蒿黄素(artemetin)。

叶中含马鞭草新甙(verbascoside),腺甙(adenosine),β-胡萝卜素(β-carotenne)。

根和茎中含水苏糖(stachyose)。

药用价值:

1.抗炎止痛作用水及醇提取物对滴入家兔结膜囊内芥子油引起的炎症均有抗炎作用,后者的抗炎作用比前者好。

后者中的水溶部分又较水不溶部分为佳。

水提取物对电刺激家兔齿髓引起的疼痛有镇痛作用,给药后1h开始,3h消失;醇提取物的镇痛作用在6h后尚示完全消失,水溶部分作用更大,而水不溶部分则无镇痛作用。

  2.镇咳作用马鞭草水煎液有一定镇咳作用,其镇咳的有效成分为β-谷甾醇和马鞭草甙。

采集人:

龚容

鉴定人:

龚容

采集地点:

衡山海拔368—518米北纬27°东经112°

 

名称:

牡荆

拉丁学名:

Vitexquinata(Lour.)Williams(WildVitex)

科属:

马鞭草科牡荆属

图片:

性状:

牡荆灌木或小乔木。

小枝方形,密生灰白色绒毛。

叶对生,掌状5出复叶,小叶片边缘有多数锯齿,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无毛或稍有毛。

圆锥状花序顶生;花萼钟形,顶端有5齿裂;花冠淡紫色,顶端有5裂片。

果实球形,黄褐色至棕褐色。

花果期7~11月。

化学成分:

牡荆子含挥发油,油中主成分为β-丁香烯、丁香烯氧化物、β-榄香烯(β-elemene)、a-蒎烯、对-聚伞花素、1,8-桉叶素、柠檬烯等。

还含丁香酸(syringicacid)、香草酸(vanillicacid)、牡荆木脂素(vitexlig-nan)、黄酮苷、强心苷、生物碱、氨基酸、中性树脂等。

药用价值:

1、白带下。

用牡荆子炒焦为末,饮服。

  2、小肠疝气。

用牡荆子半升,炒熟,加酒一碗,煎开,乘热饮服。

甚效。

  3、湿痰白浊。

用牡荆子炒为末,每服三钱,酒送下。

  4、耳聋。

用牡荆子泡酒常饮。

用法:

内服:

煎汤,10-15g。

采集人:

龚容

鉴定人:

龚容:

采集地点:

衡山海拔368—518米北纬27°东经112°

 

名称:

南天竹

拉丁学名:

NandinadomesticaThunb

科属:

小檗科南天竹属

图片:

性状:

 株高约2m。

直立,少分枝。

老茎浅褐色,幼枝红色。

叶对生,2-3回奇数羽状复叶,小叶椭圆状披针

圆锥花序顶生;花小,白色;浆果球形,鲜红色,宿存至翌年2月。

常绿灌木,高约200厘米。

茎直立,少分枝,幼枝常为红色。

叶互生,常集于叶鞘;小叶3~5片,椭圆披针形,长3~10厘米。

夏季开白色花,大形圆锥花序顶生。

浆果球形,熟时鲜红色,偶有黄色,直径0.6~0.7厘米,含种子2粒,种子扁圆形。

花期5~6月,果熟期十月~来年一月。

[1]

化学成分:

 南天竹果实含南天宁碱,原阿片碱、异紫堇定碱,南天竹种碱。

南天竹碱,药根碱,此外尚含脂肪酸,翠菊甙,蹄纹天竺素木糖葡萄糖甙。

N-去甲南天宁碱,去氢南天宁碱,4,5-二氧代去氢南天宁碱,1,2-二甲氧基-9,10-亚甲二氧基代二苯喹啉。

药用价值:

 

根、茎:

清热除湿,通经活络。

用于感冒发热,眼结膜炎,肺热咳嗽,湿热黄疸,急性胃肠炎,尿路感染,跌打损伤。

  果:

止咳平喘。

用于咳嗽,哮喘,百日咳。

用法:

根、茎0.3~1两;果3钱

采集人:

龚容

鉴定人:

龚容

采集地点:

衡山海拔368—518米北纬27°东经112°

 

名称:

胡颓子。

拉丁学名:

ElaeagnusglabraThunb

科属:

胡颓子科胡颓子属。

图片:

性状:

大型常绿灌木,枝开展,小枝褐色。

叶厚革质,椭圆至长圆形,先端尖或钝,基部圆形,边缘通常波状,上面初有鳞片,后即脱落。

胡颓子的花着生在叶腋间,每腋着生1—3朵,花期9—11月,来年5月份果实成熟,果熟后呈红色,形美色艳。

化学成分:

胡颓子属植物中主要化学成分有挥发油、萜类、生物碱、黄酮等。

用法:

根茎叶均可入药,生食,煎汤,或熬膏服。

采集人:

石俊

鉴定人:

石俊

采集点:

衡山海拔368—518米北纬27°东经112°

 

名称:

络石

拉丁学名:

Trachelospermumjasminoides

科属:

夹竹桃科络石属

图片:

性状:

常绿藤本,长有气生根,常攀缘在树木、岩石墙垣上生长。

生活范围:

我国黄河以南各省都有分布,喜半阴湿润的环境,耐旱也耐湿,对土壤要求不严,以排水良好的砂壤土最为适宜。

化学成分:

芹菜素(Ⅰ),4′,5,7-三羟基-3′-甲氧基黄酮(Ⅱ),槲皮苷(Ⅲ),大豆苷(Ⅳ),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V)。

用法:

症 状

服药方法

小便白浊

用络石、人参、茯苓各二两,龙骨(煅)一两,共研为末。

每服二钱,空心服,米汤送下。

一天服二次。

喉痹肿塞喘息不通

用络石草一两,加水一升,煎成一大碗,细细饮下。

痈疽热痛

用络石茎叶一两,洗净晒干,皂荚刺一两,新瓦上炒黄,甘草节半两,大栝楼一个(取仁,炒香),乳香、没药各三钱。

各药混合后,每取二钱,加水一碗、酒半碗,慢火煎成一碗,温服。

采集人:

石俊

鉴定人:

石俊

采集点:

衡山海拔368—518米北纬27°东经112°

名称:

五节芒

拉丁学名:

Miscanthusfloridulu(Labnll.)Warb

科属:

禾本科

图片:

性状:

它在山坡土、道路边、溪流旁及开阔地成群滋长,其地下茎发达,能适应各种土壤,地上部被铲除或火烧后,地下茎照样能长出新芽。

叶互生,大型圆锥花序。

生活范围:

它在山坡土、道路边、溪流旁及开阔地成群滋长。

化学成分:

脂肪纤维蛋白质等。

用法:

茎有利尿、解毒功效,根能治咳嗽、小便不利等症。

采集人:

石俊

鉴定人:

石俊

采集点:

衡山海拔368—518米北纬27°东经112°

名称:

毛粟

拉丁学名:

Spiraeathunbergii

科属:

壳斗科蔷薇属

图片:

性状:

落叶乔木,树皮暗灰色,不规则深裂,单叶互生,花淡黄色,雌雄同株。

化学成分:

蛋白质、脂肪、氨基酸及铁、镁、磷、铜等元素

用法:

根水煎或酒服,种仁煮熟吃,树皮适量水煎洗或烧灰撒敷或冷开水调敷患处。

采集人:

石俊

鉴定人:

石俊

采集点:

衡山海拔368—518米北纬27°东经112°

名称:

猕猴桃

拉丁学名:

Actinidiachinensis

科属:

猕猴桃科,猕猴桃属

图片:

性状:

落叶藤本;枝褐色,有柔毛,髓白色,层片状。

叶近圆形或宽倒卵形,顶端钝圆或微凹,很少有小突尖,基部圆形至心形,边缘有芒状小齿,表面有疏毛,背面密生灰白色星状绒毛。

化学成分:

果实含糖、维生素、有机酸、色素,另含猕猴桃碱(actinidine)、类胡萝卜素(carotenoids)等。

用法:

 果:

调中理气,生津润燥,解热除烦。

可生食,或去皮后和蜂蜜煎汤服。

用于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呕吐,烧烫伤。

可用本品绞汁,加生姜汁服。

 根、根皮:

清热解毒,活血消肿,祛风利湿。

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丝虫病,肝炎,痢疾,淋巴结结核,痈疖肿毒,癌症。

采集人:

石俊

鉴定人:

石俊

采集点:

衡山海拔368—518米北纬27°东经112

 

多花黄精 [百合科] [黄柏属]

别 名:

南黄精、山姜、野生姜 

拉丁名:

Polygonatumcyrtonema

图片1:

图片2: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40~80cm,根茎常结节状膨大。

叶片长椭圆形。

花序腋生,呈伞形状,花绿白色,花丝顶端稍突起似囊状。

花期4~5月。

浆果球形,黑色,果期8~9月。

 

【功能主治】滋肾润脾,补脾益气。

【应用】1用于阴虚肺燥,干咳少痰,及肺肾阴虚的劳嗽久咳等。

               2用于脾胃虚弱。

既补脾阴,又益脾气

               3用于肾虚精亏得头晕,腰膝酸软,须发早白及消渴等。

【用法用量】煎服(熬汤)、九蒸九晒后泡药酒、烧肉吃(味道不嘉)

采集人:

曹振宇

鉴定人:

曹振宇

采集地:

衡山海拔368—518米北纬27°东经112

 

虎杖

虎杖:

{蓼科}

【别名】花斑竹、酸筒杆、酸桶笋、酸汤梗、川筋龙、斑庄、斑杖根、大叶蛇总管、黄地榆 

拉丁学名:

RhizomaPolygoniCuspidati

图片:

形态特征:

多年生灌木状草本,无毛,高1—1.5米。

根状茎横走,木质化,外皮黄褐色。

茎直立,丛生,中空,表面散生红色或紫红色斑点。

叶片宽卵状椭圆形或卵形,长6—12厘米,宽5—9厘米,顶端急尖,基部圆形或阔楔形;托叶鞘褐色,早落。

花单性,雌雄异株,圆锥花序腋生;花梗细长,中部有关节,上部有翅;花被5深裂,裂片2轮,外轮3片结果时增大,背部生翅;雄蕊8;花柱3裂,柱头鸡冠状.瘦果椭圆形,有3棱,黑褐色,光亮。

花期6—7月,果期9—10月。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利胆退黄,祛风利湿,散瘀定痛,止咳化痰。

用于关节痹痛,湿热黄疸,经闭,癓瘕,咳嗽痰多,水火烫伤,跌扑损伤,痈肿疮毒。

还有保肝作用、抗菌、抗病毒作用·镇咳平喘作用等等

   用法用量:

煎服,9~15g。

外用适量,制成煎液或油膏涂敷。

采集人:

曹振宇

鉴定人:

曹振宇

采集地:

衡山海拔368—518米北纬27°东经112°

 

 

扛板归:

蓼科,蓼属

拉丁学名:

Polygonumperfoliatum

图片:

形态特征:

多年生蔓性草本,全体无毛。

茎攀援,有纵棱,棱上有稀疏的倒生钩刺,多分枝,绿色,有时带红色,长1~2米。

叶互生,近于三角形,长3-7厘米,宽2~5厘米,淡绿色,有倒生皮刺盾状着生于叶片的近基部,有时叶缘亦散生钩刺;叶柄盾状着生,几与叶片等长,有倒生钩刺;托鞘叶状,草质,绿色,圆形或卵形,穿叶,包茎,直径1.5~3厘米。

总状花序呈短穗状,顶生或生于上部叶腋,花小,长1-3厘米,多数;具苞,苞片卵圆形,每苞含2~4花;花被5深裂,白色或淡红紫色,花被片椭圆形,长约3毫米,裂片卵形,不甚展开,随果实而增大,变为肉质,深蓝色;雄蕊8,略短于花被;雌蕊1,子房卵圆形,花柱3叉状。

瘦果球形,径约3-4毫米,暗褐色,有光泽,包在蓝色花被内。

花期6~8月,果期7~10月。

功能与主治:

利水消肿,清热,活血,解毒。

治水肿,黄疸,泄泻,疟疾,痢疾,百日咳,淋浊,丹毒,瘰疬,湿疹,疥癣。

用法用量:

 内服:

煎汤,3~5钱(鲜品0.7~1.5两)。

外用:

捣敷、研末调敷或煎水熏冼。

采集人:

曹振宇

鉴定人:

曹振宇

采集地:

衡山海拔368—518米北纬27°东经112°

 

               

何首乌

何首乌:

蓼科何首乌属

拉丁学名:

Fallopiamultiflora(Thunb.)Harald.

图片1:

图片2: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

块根肥厚,长椭圆形,黑褐色。

茎缠绕,长2-4米,多分枝,具纵棱,无毛,微粗糙,下部木质化。

叶卵形或长卵形,长3-7厘米,宽2-5厘米,顶端渐尖,基部心形或近心形,两面粗糙,边缘全缘;叶柄长1.5-3厘米;托叶鞘膜质,偏斜,无毛,长3-5毫米。

花序圆锥状,顶生或腋生,长10-20厘米,分枝开展,具细纵棱,沿棱密被小突起;苞片三角状卵形,具小突起,顶端尖,每苞内具2-4花;花梗细弱,长2-3毫米,下部具关节,果时延长;花被5深裂,白色或淡绿色,花被片椭圆形,大小不相等,外面3片较大背部具翅,果时增大,花被果时外形近圆形,直径6-7毫米;雄蕊8,花丝下部较宽;花柱3,极短,柱头头状。

瘦果卵形,具3棱,长2.5-3毫米,黑褐色,有光泽,包于宿存花被内。

花期8-9月,果期9-10月

【功能与主治】养血滋阴;润肠通便;截疟;祛风;解毒。

主治血虚头昏目眩;心悸;失眠;肝肾阴虚之腰膝酸软;须发早白;耳鸣;遗精;肠燥便秘;久疟体虚;风疹瘙痒;疮痈;瘰疬;痔疮。

用法用量:

 内服:

煎场,10~20g;熬膏、浸酒或入丸、散。

外用:

适量,煎水洗、研末撒或调涂

采集人:

曹振宇

鉴定人:

曹振宇

采集地:

衡山海拔368—518米北纬27°东经112°

 

淡竹叶:

禾本科

    拉丁学名:

LophatherumgracileBrongn/.LophatherumsinenseRendle

图片1:

图片2:

形态特征:

茎圆柱形,长25-30cm,直径1.5-2mm;表面淡黄绿色,有节,节上抱有叶鞘,断面中空。

叶多皱缩卷曲,叶片被外形,长5-20cm,宽1-3.5cm;表面浅绿色或黄绿色,叶脉平行,具横行小脉,形成长方形的网格状,下表面尤为明显。

叶鞘长约5cm,开裂,外具纵条纹,沿叶鞘边缘有白色长柔毛。

体轻,质柔韧。

气微,味淡。

以叶大、色绿、不带根及花德者为佳。

【功能与主治】胸中疾热,咳逆上气。

吐血、热毒风、止消渴、压丹石毒。

消痰,治热狂烦闷。

中风失音不语,痛头风,止惊悸,瘟疫迷闷,妊妇头旋倒地,小儿惊痈天吊,喉痹,烦热。

用法用量:

单味煎汤,代茶饮,预防喉痛。

采集人:

曹振宇

鉴定人:

曹振宇

采集地:

衡山海拔368—518米北纬27°东经112°

 

中文名:

喜树

拉丁学名:

Camptothecaacuminata

分科:

蓝果树科

图片:

生物性状:

叶互生,纸质,卵状椭圆形或长圆形,先端渐尖,基部圆形,上面亮绿色,嫩时叶脉上被短柔毛,其后无毛,下面淡绿色,被稀疏短柔毛,侧脉显着,10—12对,弧形平行,全缘,叶柄带红色,嫩时被柔毛,其后无毛。

头状花序近于球形,顶生或腋生,顶生的花序具雌花,腋生的花序具雄花,总花梗长4—6厘米;花杂性,同株,苞片3枚,三角状卵形;花萼杯状,5浅裂,裂片齿状;花瓣5枚,淡绿色,长圆形或长圆卵形,长2毫米,早落;花盘显着,微裂;雄蕊10枚,外轮5枚,较长,常伸出花冠外,内轮5枚较短,花丝细长,无毛,花药4室;子房在两性花中发育良好,下位,花柱无毛,,顶端分2支。

翅果长圆形,顶端具宿存的花盘,两侧具窄翅,着生于近球形的头状果序上。

化学成分:

从喜树果中分得八个鞣花酸类化合物及丁香酸,用光谱和化学转化方法证明了结构,它们是3,4′-0-二甲基鞣花酸(Ⅰ)、3,3′,4-0-三甲基鞣花酸(Ⅱ)、3,4-0,0-次甲基-3′-0-甲基鞣花酸(Ⅲ)、3,4-0,0-次甲基鞣花酸(Ⅳ)、3,4-0,0-次甲基-3′,4′-0-二甲基鞣花酸(Ⅴ)、3,4-0,0-次甲基-3′,4′-0-二甲基-5′-甲氧基鞣花酸(Ⅵ)、3,3′,4,4′-0-四甲基-5′-甲氧基鞣花酸(Ⅶ)、3,4-0,0-次甲基-3′,4′-0-二甲基-5′-羟基鞣花酸(Ⅷ)及丁香酸(Ⅸ)。

其中Ⅳ、Ⅴ、Ⅵ、Ⅷ尚未见报导,Ⅶ为第一次从植物中分到的化合物。

药用价值:

喜树碱是从喜树(Camptothecaacuminata)中提取的一中生物碱。

它在体外是一种强大的核酸合成抑制剂,不是通过抑制核苷酸合成,亦不是通过影响DNA、RNA聚合酶,它对RNA的合成抑制是可逆的,对DNA的合成抑制遇较持久,对rRNA生物合成的作用大于其他RNA的作用,对蛋白质的合成影响较小。

近年来的研究显示,哺乳动物DNA拓朴异构酶Ⅰ

采集人:

段霞霞

鉴定人:

段霞霞

采集地:

衡山海拔368—518米北纬27°东经112°

 

中文名:

八棱麻

拉丁学名:

分科:

忍冬科

图片:

生物性状:

多年生直立亚灌木,高达2米,茎有棱角易折断,内有髓心,茎块横生地下。

叶对生,奇数羽状复叶,小叶5~9片,椭圆状披针形,边缘有细锯齿,叶揉之有臭气。

花小,白色,酱果球形,熟时红色。

6~8月开花,花朵不孕。

9~10月果熟。

喜生于村边、林下灌木丛中,亦有栽培。

全国各地均有生产

药用价值:

药用全草,配药治疗烂鳃、肠炎、赤皮病等。

药用根茎,捣碎敷之,能祛瘀活血,接骨,用于各种跌打损伤。

民间有俗语“打得地上爬,只怕八棱麻”。

采集人:

段霞霞

鉴定人:

段霞霞

采集地:

衡山海拔368—518米北纬27°东经112°

 

中文名:

珊瑚树

拉丁学名:

ViburnumawabukiK.Koch

分科:

忍冬科

图片:

生物性状: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达10米,叶革质,椭圆形至椭圆状矩圆形,长7-15厘米,顶端珊瑚树尖至近圆形,边全缘或不规则浅波状钝齿,侧脉4-5对,在下面隆起。

圆锥花序广金字塔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