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各校考研试题及答案整理 第十章.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463026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75 大小:166.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观经济学各校考研试题及答案整理 第十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微观经济学各校考研试题及答案整理 第十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微观经济学各校考研试题及答案整理 第十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微观经济学各校考研试题及答案整理 第十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微观经济学各校考研试题及答案整理 第十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微观经济学各校考研试题及答案整理 第十章.docx

《微观经济学各校考研试题及答案整理 第十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观经济学各校考研试题及答案整理 第十章.docx(7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微观经济学各校考研试题及答案整理 第十章.docx

微观经济学各校考研试题及答案整理第十章

考试真题与典型题

1概念题

1.逆向选择(adverseselection)与道德风险(moralhazard)(中山大学2005试;南开大学2005试;东北财大2006试)

2.柠檬问题(lemon’sproblem)(中山大学2004试)

3.私人成本(PrivateCost)与社会成本(SocialCost)(北大1997试)

4.信息的不对称性(人行2002试)

5.外部性(externality)(北师大2004试;北航2004试;东南大学2003试;南开大学2005试;四川大学2006试)

6.公共物品(南开大学2005试;北京化工大学2006试;东北财大2006试;上海交大2006试;厦门大学2006试)

7.代理成本

8.市场失灵(北京工业大学2005试;深圳大学2005试)

9.隐藏行动(上海理工大学2006试)

10.市场协调失灵论(marketcoordinationfailurestheory)

11.委托人(principal)

12.公共产品论(theoryofpublicgoods)

13.公共选择(publicchoice)

14.寻租(rentseeking)

15.科斯定理(北师大2006试;人大2006试;北理2006试;南开大学2006试)

2简答题

1.公共物品的特性。

(中南财大2004试)

2.什么是信息不对称,请举例说明为什么信息不对称会导致市场失灵?

(南开大学2004试)

3.全世界每天消费大量的鸡,但没有人担心鸡会灭绝,相反没有多少人吃鲸肉,人们却时时刻刻担心鲸会灭绝,为什么同样一个市场系统可以保证产出足够的鸡,却偏偏威胁到鲸的生存呢?

(中山大学2006试)

4.试以举例的方式,借助几何图形简要分析网络外部性(networkexternality)之正外部性——攀比效应(bandwagoneffect)。

(中山大学2004试)

5.为什么要反垄断?

对垄断的公共政策主要有哪些?

(北师大2005试)

6.举一个柠檬市场的例子,并说明买方和卖方的不对称信息如何会导致市场失灵。

(中财2004试)

7.以我国为例说明为什么在政府管制利息率时会产生寻租行为?

表现在哪些方面?

(北大1997试)

8.简述寻租理论的要点。

9.简述公共产品的特性,举出二种公共产品,并说明为什么它们是公共产品?

(北方交大1999试)

10.举例说明科斯定理(CoaseTheorem)。

(北大1997试)

11.为什么外部性会导致竞争市场上的资源配置偏离帕累托最优状态。

(西南财大2004试)

12.外部影响是如何导致市场失灵的?

政府应采取哪些措施矫正市场失灵?

(人大2002试;人行2002试)

13.略述外部性(外部经济)对资源优化配置的影响。

(复旦大学1999试)

14.与私人物品相比,公共物品有哪些特点?

这些特点怎样决定市场机制在公共物品生产上是失灵的?

(复旦大学2000试)

15.举例说明信息不对称会导致市场失灵。

(复旦大学2002试;北理2006试)

16.试举经济生活中的一实例简述不对称信息的经济原理。

(东南大学2003试)

17.非对称信息怎样带来市场失灵?

(华中科技2004试)

18.即使不存在逆选择问题,财产保险公司通常也不开办旨在为投保人提供全额赔偿的保险。

为什么?

(北大1996试)

19.解释什么是道德风险、纳什均衡、公共产品和自然垄断。

(武大2003试)

20.有些专家论证说,北京市居民大量丢失自行车,原因是自行车盗窃者把盗窃来的自行车转手在旧车交易市场上卖掉,因此建议取缔北京市所有旧车交易市场。

请给出一个支持该观点的论据,给出一个反对该观点的论据。

(北大1997试)

21.科斯(Coase)的文章《企业的性质》解决了什么问题?

(北大2001试)

21.什么是市场信号?

市场信号如何发挥作用?

常见的市场信号有哪些?

(武大2007试)

22.交易成本在社会运行中的积极作用表现在什么方面?

(北大2001试)

23.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和拟公共产品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北大2001试)

24.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公共物品(pubicgood)的提供,如果没有政府出钱或者出面组织,是不可能实现帕累托最优的。

”(北大1999试)

(2)“如果产权界定是清楚的,那么,就不会有外部效应问题。

”(北大1996试)

(3)有人说,在出现了污染这种外部性的条件下,没有政府的干预,就不可能达到帕累托效率条件。

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为什么?

(北大1996试)

25.一些美国汽车公司为买主提供广泛的保证(例如,对所有部件与机械问题有关的修理给予7年的保修)。

(1)根据你对柠檬市场的了解,为什么这是一项合理的政策?

(2)这一政策是否会产生道德风险?

26.在居民住宅占去了一个城镇的东部后,有几家厂商定位在西部。

每家厂商生产相同的产品,并在生产中排放有害气体,对社区居民产生不利的影响。

(1)为什么存在厂商产生的外在性?

(2)你认为私下讨价还价能够解决这一外在性问题吗?

(3)社区可能会怎样决定空气质量的有效水平?

27.灯塔可向过往船只发出信号,使船只躲避危险的礁石。

灯塔发出的光亮程度不同,船只及时收到信号的概率也不同。

灯塔发出的光亮越强,船只及时收到信号的概率越高,图11.1中的MC曲线表示船只可收到信号的概率在不同情况下的边际成本。

设有A,B,C三条船,每一条船只对不同光亮愿意付出的价格分别由图11.1中的A,B,C三条个别需求曲线表示。

图11.1灯塔最佳光亮强度与收费标准的确定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灯塔提供的服务属于私人物品还是公共物品?

(2)最佳光亮强度是多少?

或者说,船只应该收到信号的概率是多少?

(3)每条船应支付多少灯塔服务费?

(4)灯塔是否可能由私人所有与经营?

28.什么是不完全信息和不对称信息?

29.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相比有什么特点?

这种特点怎样说明在公共物品生产上市场是失灵的?

30.简述产权与所有权的关系。

3计算题

1.假定A,B两厂商之间存在外部性,A厂商给B厂商造成外部不经济。

A厂商生产X产品,B厂商生产Y产品,其成本函数分别为CA=2X2和CB=Y2+2XY,B厂商的成本受A厂商的产量X的影响。

X和Y的市场价格分别为80和60。

求:

(1)假定厂商不对外部性问题进行交涉,两厂商的产量各为多少?

(2)假定两厂商对外部性问题进行交涉,并且交易成本为零,两厂商的产量又各为多少?

(3)在

(2)的场合,对A厂商的外部不经济有法规和无法规时,两厂商如何分配利润?

(4)假定政府为抑制外部不经济,对A厂商生产的每单位X征收数额T的税收,两厂商若追求各自利润最大化,政府税额应定为多少?

(5)假定政府向A厂商生产的每单位X征收数额T的税收,而向B厂商生产的每单位Y发放T单位的补贴。

假设两厂商可以无交易成本地交涉,那么政府的税收、补贴政策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2.市政府准备有淮河上建一座大桥,并对过往的汽车征收费用,估计汽车过桥的需求函数是:

P=25-0.5Q,这里P是对通过的每辆汽车征收的费用(元),Q是每天通过的汽车数。

若大桥建成后,分摊折合每天的固定成本是500元,而没有变动成本。

政府打算让一家公司承包,建设费用和收益都归公司。

问:

(1)若没有政府的补贴,有公司愿意承包吗?

(2)如果政府根据每天通过的汽车数给承包公司补贴,每辆车至少要补贴多少?

(3)若政府一年一次给承包公司固定财政补贴,数量与通过的汽车数无关,至少要补贴多少,才有公司愿意承包(一年计365天)?

(中山大学2005试)

3.假定某社会只有甲乙丙三个公民,他们对共用品的需求分别为:

P1=100-x,P2=100-2x,P3=100-3x

其中x是共用品数量,每单元共用品成本是4元。

(1)社会对共用品需求函数。

(2)该社会共用品最优数量是多少?

(3)每个公民的价格是多少?

4.一家垄断的钢铁厂的成本函数为:

该企业面临的需求曲线为:

P=200-q

但是钢铁厂每生产出1单位的钢铁将产生0.1单位的污染物z,即z=0.1q。

清理污染的成本函数为:

污染总成本=100+400z,其中z为污染物数量。

(1)如果企业可以自由排放污染,其产品价格和产出水平为多少?

(2)假定生产者必须内部化其外部性,即它必须支付污染成本,则其产品价格和产出水平为多少?

(3)上述计划能否消除污染?

请分别算出

(1)

(2)两种情形下的污染物数量。

(4)假定政府希望通过税收来减少企业的污染排放。

如果政府希望企业减少的污染物排放量与

(2)中相同,则应该怎样设计税收?

(人大2006试)

5.假定某垄断厂商生产的产品的需求函数为P=600-2Q,成本函数为CP=3Q

-400Q+40000(产量以吨计,价格以元计)。

(1)求利润最大时产量、价格和利润。

(2)若每增加1单位产量,由于外部不经济(环境污染)会使社会受到损失从而使社会成本函数成为:

CS=4.25Q2-400Q+40000,试求帕累托最优的产量和价格应为多少?

(3)若政府决定对每单位产品征收污染税,税率应是多少才能使企业产量与社会的最优产量相一致?

6.一种产品有两类生产者在生产。

优质产品生产者生产的每件产品值14美元,劣质产品生产者生产的每件产品值8美元。

顾客在购买时不能分辨优质产品和劣质产品,只有在购买后才能分辨。

如果消费者买到优质产品的概率是p,则买到劣质产品的概率为1-p。

这样,产品对于消费者的价值就是14p+8(1-p)。

两类生产者的单位产品生产成本都稳定在11.50美元,所有生产者都是竞争性的。

(1)假定市场中只有优质产品生产者,均衡价格应是多少?

(2)假定市场中只有劣质产品生产者,均衡价格将是多少?

(3)假定市场中存在同样多的两类生产者,均衡价格将是多少?

(4)如果每个生产者能自主选择生产优质产品或劣质产品,前者单位成本为11.50美元,后者单位成本为11美元,则市场价格应是多少?

4论述题

1.建立简单的经济模型,证明由于消费者面临产品质量的不完全信息,而只能根据商品的价格来判断商品的“平均”质量时,信息的不完全将导致社会的均衡产量水平低于完全信息条件下的最优均衡产量水平。

(人大2004试)

2.论市场失灵的原因及纠正市场失灵的方法。

(中山大学2005试)

3.信息不完全(或不对称)如何导致了市场失灵?

如何解决信息不完全(或不对称)引起的市场失灵?

(华中科大2003试)

4.试述你对“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的认识。

(华中理工大学2001试)

5.运用委托一代理关系分析我国的国有企业问题。

(华东师大2004试)

6.运用信息不对称理论分析国有企业改革的难点,并说明固定工资、奖金和期权等报酬制度在激励效果上的差异。

(西南财大2004试)

7.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区的工业发展对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然而也造成了日益加重的环境污染。

试根据经济学原理讨论下列问题。

(1)环境污染为什么通常难以由污染者自行解决,而需要政府加以管理?

(2)解决环境污染的常用方法包括:

关闭工厂,制定排污标准并对超标者罚款,按照污染排放量收费,试从经济学角度分析比较这三种方法。

(北大1998试)

8.目前我国商品房交易中普遍存在着对商品房质量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即房地产开发商对商品房质量的了解程度比购房的居民多。

(1)假定买卖双方对商品房质量都有充分的了解,试作图说明高质量房和低质量房的市场供求状况。

(2)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试作图分析高质量房和低质量房的市场供求变动情况。

(北大1998试)

9.用文字及图形解释:

相对于完全竞争而言,为什么垄断竞争会导致经济缺乏效率?

(人行1998试)

10.经常有人提出应该通过对每单位垄断产品收税来消除垄断利润。

这种政策对垄断者的产量与收取的价格有什么影响?

对经济效率有什么影响?

10.根据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的特性分析高等教育的特性;并联系政府的经济作用,谈谈政府在高等教育发展中的责任。

(南京大学2007试)

11.什么是科斯定理?

科斯定理对解决外部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是什么?

(天津财经大学2005试)

12.请用信息经济学的理论解释:

为什么保险公司要设计很多种类的保险项目呢?

(中山大学2006试)

考试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1概念题

1.逆向选择(adverseselection)与道德风险(moralhazard)(北邮2004试):

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会导致资源配置不当,减弱市场效率,并且还会产生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

在很多情况下,市场机制并不能解决非对称信息问题。

只能通过其他的一些机制来解决,特别是运用博弈论的相关知识来解决机制设计问题。

(1)逆向选择是指在买卖双方信息非对称的情况下,差的商品总是将好的商品驱逐出市场;或者说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在交易中总是趋向于做出尽可能地有利于自己而不利于别人的选择。

在二手车市场上,假定有若干辆质量不同的二手车要卖。

旧车主知道自己要卖的车的质量,质量好的索价高些,质量差的索价低些。

但买主不知道每辆旧车的质量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买主只能按好的旧车和差的旧车索价的加权平均价格来购买。

这样,由于买主无法掌握旧车的准确信息,从而其出价并不区分旧车质量的好坏,质量好的旧车会退出市场,质量差的旧车留在市场上。

一旦发生这样的情况,质量差的旧车比例增加,买主会进一步降低出价,使质量稍好的旧车也退出市场,如此循环下去,旧车市场就会逐渐萎缩。

逆向选择的存在使得市场价格不能真实地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导致市场资源配置的低效率。

一般在商品市场上卖者关于产品的质量、保险市场上投保人关于自身的情况等等都有可能产生逆向选择问题。

解决逆向选择问题的方法主要有:

政府对市场进行必要的干预和利用市场信号。

(2)道德风险是指在双方信息非对称的情况下,人们享有自己行为的收益,而将成本转嫁给别人,从而造成他人损失的可能性。

道德风险的存在不仅使得处于信息劣势的一方受到损失,而且会破坏原有的市场均衡,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

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当代理人为委托人工作而其工作成果同时取决于代理人所做的主观努力和不由主观意志决定的各种客观因素,并且主观原因对委托人来说难以区别时,就会产生代理人隐瞒行动而导致对委托人利益损害的“道德风险”,道德风险发生的一个典型领域是保险市场。

解决道德风险的主要方法是风险分担。

2.柠檬问题(lemon’sproblem)(中山大学2004试):

指在二手车市场上劣车驱逐好车的现象,是逆向选择的表现。

美国经济学家乔治·阿克洛夫的论文《柠檬(次货)市场》,他考察了一个次品充斥的旧车市场。

假设有一批旧车,每辆车的好坏只有卖主知道,要让交易做成,最合理的办法是按平均质量水平定价。

这就意味着其中有些好车的价格被低估了,从而卖方就不愿按照平均定价出售,或者卖方“理性”地抽走好车,让买主在剩下的差车中任意挑选。

如果买方明白这一道理,就不会接受卖方的定价,而只愿出较低的价格。

接着这将可能导致另一回合的出价和杀价:

卖主再从中抽走一些较好的车,买主则再次降低意愿价格。

最终的均衡可能使所有好车都卖不出去,显然,这是无效率的,因为最终成交量低于供求双方理想的成交量。

3.私人成本(PrivateCost)与社会成本(SocialCost)(北大1997试):

(1)私人成本也称为私人费用。

指厂商生产过程中投入的所有生产要素的价格。

私人成本是从厂商私人角度来看的成本,厂商投入的生产要素如劳动、资本、土地、企业家才能等价格均应计入私人成本。

西方经济学中讨论的成本概念与一般企业会计人员所指的成本相比有着不同的含义。

私人成本包括以下内容:

厂商在生产过程中投入的所有生产要素(如劳动、资本、土地)的货币价格;由于行业之间竞争所决定的资本家对企业进行经营管理的报酬;行业之间的竞争所决定的在风险相同的情况下资本的正常报酬,如厂商自己拥有的资本和土地应得到的利息和租金;企业家承担某些不确定性风险而应得到的风险贴水。

除了要素价格的其他内容可以称之为厂商的正常利润,而一般会计人员所说的成本则不包括这一部分。

厂商的私人成本仅仅按照生产要素价格和正常利润来进行计算,因此,在外部经济下产生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给别人和社会带来的损失都没有计入私人成本,从而使得私人成本会低于社会成本;同时在外部经济下私人成本高于社会成本。

这都会造成资源的不合理配置,经济学家主张用津贴、公共管理或税收、法律等办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2)社会成本是与私人成本相对的概念,等于私人成本加上对别人没有补偿的损失,是一种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看的机会成本。

社会成本考察的是当生产一种产品时的投入改为该产品之外的其他最优用途时的收益以及因此而给别人带来的损失。

例如,某企业生产食品,在未给别人带来损失的情况下一年内可获利10万元;若该企业以同样数量的投入经营化工产品,可获利12万元。

但向空气和水中排放的有毒物质使得附近的农作物因环境污染而产量下降,从而减少收入3万元,厂商不会把这3万元计入自己的成本。

而社会成本则必须考虑这3万元的损失。

社会成本与资源的稀缺性密不可分,因为资源从整个社会来看是极其有限的,考虑社会成本有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

这个例子属于外部不经济问题,厂商没有补偿农作物欠收给农民带来的损失,其所进行的成本核算也只是计算自己所付出的生产要素的价格,所以这时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

同理,在外部经济的情况下,私人成本则大于社会成本。

外部性一般会使私人成本不等于社会成本,这时要么受损失的一方得不到补偿,要么产品的生产不能达到最优产量,从而导致资源的不合理配置;因此,西方经济学家主张用津贴或公共管理的办法来鼓励产生外部经济的厂商扩大生产,同时用税收或制定法律的办法来解决外部不经济问题,从而使私人成本等于社会成本。

4.信息的不对称性(人行2002试):

指市场上的某些参与者拥有,但另一些参与者不拥有的信息;或指一方掌握的信息多一些,另一方所掌握的信息少一些。

有些市场卖方所掌握的信息多于买方,例如,某些商品与生产要素市场上,卖者掌握的信息多于买者。

照相机的卖者一般比买者更了解照相机的性能;药品的卖者比买者更了解药品的功效;劳动力的卖者一般比买者更了解劳动的生产力等。

在另一些市场卖方所掌握的信息多于买方,保险与信用市场往往就是这种情况。

医疗保险的购买者显然比保险公司更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

人们常常用委托人-代理人理论来讨论信息非对称问题。

所谓委托人-代理人关系是泛指任何一种涉及非对称的交易。

交易中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称为“代理人”,另一方则称为“委托人”。

简单的讲,知情者是代理人,不知情者是委托人,从这个意义上说,所有非对称信息下的经济理论分析都可概括成“委托-代理理论”模型。

5.外部性(externality)(北师大2004试;北航2004试;东南大学2003试):

也称为外溢性、相邻效应。

指一个经济活动的主体对他所处的经济环境的影响。

外部性的影响会造成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之间,或私人收益和社会收益之间的不一致,这种成本和收益差别虽然会相互影响,却没有得到相应的补偿,因此容易造成市场失灵。

外部性的影响方向和作用结果具有两面性,可以分为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

那些能为社会和其他个人带来收益或能使社会和个人降低成本支出的外部性称为外部经济,它是对个人或社会有利的外部性;那些能够引起社会和其他个人成本增加或导致收益减少的外部性称为外部不经济,它是对个人或社会不利的。

福利经济学认为,除非社会上的外部经济效果与外部不经济效果正好相互抵消,否则外部性的存在使得帕累托最优状态不可能达到,从而也不能达到个人和社会的最大福利。

外部性理论可以为经济政策提供某些建议,它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提供了一种强有力的依据,政府可以根据外部性的影响方向与影响程度的不同制定相应的经济政策,并利用相应的经济手段,以消除外部性对成本和收益差别的影响,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收入分配的公平合理。

纠正的办法:

(1)使用税收和津贴;

(2)使用企业合并的方法;(3)规定财产权。

6.公共物品:

指既没有排他性又没有竞争性的产品和服务。

排他性是指当某个人使用或消费一种产品和服务时,可以排除与阻止其他人使用或消费该种产品和服务。

竞争性是指当某个人使用或消费一种产品和服务时,就减少了其他人使用或消费该种产品和服务的机会。

国防、海上导航用的灯塔,就是公共物品。

一个人享有公共物品的好处时并不能排除其他人也享有它们的好处,一个人享有它们的好处时也不会减少其他人对它们的享有。

由于公共产品既没有排他性又没有竞争性,所以能够从公共产品获益的人可以避开为公共产品付出费用,这称为“免费搭便车问题”。

在公共产品的提供上,人们总是希望由别人来提供,而自己坐享其成。

要使公共物品有效率地提供出来,经常需要政府的行动。

7.代理成本:

指制订、管理和实施契约的全部费用,包括所有承接契约的费用,如交易费和信息费等。

詹森和麦克林将代理成本视为委托人的监视费、代理人的担保费和剩余损失三部分。

代理成本是企业所有权结构的决定因素,源于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这一事实。

在部分所有的情况下,一方面经营者工作尽力时,他可能承担全部成本而仅获一小部分利润;另一方面当他消费额外收益时,他得到全部好处却只承担一小部分成本。

因此,经营者往往工作积极性不高,而热衷于追求额外消费。

于是,企业的价值也就小于他是企业完全所有者时的价值。

这两者之间的差额就是代理成本,它是在外部所有者理性预期之内必须由经营者自己承担的成本。

让经营者成为完全的剩余权益拥有者,可减少代理成本。

不过,经营者成为完全剩余权益拥有者的能力又受到他自身财富的限制。

代理成本理论有两个基本假设:

第一,委托人对随机的产出没有直接的贡献;第二,委托人不容易观察到代理人的行为。

在这些假定的前提下,可以得出结论:

第一,在任何满足代理人参与约束及激励相容约束,而使委托人预期效用最大化的激励合约中,代理人都必须承担风险;第二,如果代理人是风险中性者,就可以通过使代理人承受全部风险的办法来达到最优结果。

8.市场失灵:

指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在很多场合下不能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不能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情形。

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种:

(1)外部性,即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造成的另一个经济主体的利益或成本的变化,而另一个经济主体又没有得到补偿或支付的情况;

(2)公共产品,即对整个社会有益,但因不能获得收益或私人成本太高而私人厂商不愿意生产的产品和劳务,如国防、空间试究、气象预报等;(3)非零交易成本,如搜集信息、讨价还价、达成合同等所需要的成本,往往使得交易难以进行;(4)市场特权,如垄断的存在或过度的竞争;(5)市场机制不能够解决社会目标问题;(6)非对称信息,如生产者往往具有比消费者更多的关于商品的信息。

9.隐藏行动:

指签约时双方都了解有关信息,但签约后有一方可以利用对方不了解的签约后的信息给对方带来损失的行为,比如偷懒或不尽力行为。

隐藏行动是信息不对称的一种特殊情况,签订合同时双方拥有的信息是对称的,但签订合同后,一方对另一方的行为无法管理、约束,这是内生的,取决于另一方的行为。

隐藏行动容易导致“道德风险”。

10.市场协调失灵论(marketcoordinationfailurestheory):

新凯恩斯主义用于解释市场非出清状态的原因的一种新理论。

市场协调失灵指的是市场机制不能协调众多经济人的行为。

市场协调失灵论认为,在一个由许多经济人构成的经济中,经济人之间的行为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尽管经济人是理性人,然而每个理性人的市场力量都很小,单个经济人无力协调整体经济行为,市场因此而失灵。

只有通过国家干预,才能弥补或消除市场失灵。

市场协调失灵论有三个代表性理论:

不完全信息和协调失灵论、交易搜索和协调失灵论、市场对策和协调失灵论。

11.委托人(principal):

和代理人相对应的概念。

若一个人(甲)雇佣或者托付另一个人(乙),让乙代表甲的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