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讲 荒漠化的防治.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45245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2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9讲 荒漠化的防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第29讲 荒漠化的防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第29讲 荒漠化的防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第29讲 荒漠化的防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第29讲 荒漠化的防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29讲 荒漠化的防治.docx

《第29讲 荒漠化的防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9讲 荒漠化的防治.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29讲 荒漠化的防治.docx

第29讲荒漠化的防治

第29讲荒漠化的防治

名师备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以西北地区的荒漠化为例,再扩展至非洲萨赫勒地区和前苏联垦荒区,分析荒漠化的成因,分析其危害和预防保护措施。

在分析成因时以系统为着眼点综合分析,抓住主导因素,强调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即突出地理环境发展变化的“理”。

课堂以探讨荒漠化产生的自然因素为主;课下作业以探讨加快荒漠化过程的人为因素为主,从地理环境变化的因果关系来训练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科学小实验,检验推理是否正确,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使学生通过分析某个特殊案例,掌握分析影响区域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和人为原因的方法。

⑵组织合作、讨论学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讨论,实现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合作,锻炼思维能力和交流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通过对荒漠化过程探究活动的开展,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

⑵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策略

●教学重点

(1)荒漠化

〖突破策略〗对于荒漠化重点理解荒漠化的内涵,对于本教学重点可结合下图和记忆法掌握。

数字法记忆荒漠化:

“三区”——干旱区、半干旱区、半湿润区

“三退”——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

“三化”——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渍化

“二因”——人类过度经济活动、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

 

〖例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荒漠化是荒漠在原来基础上不断扩大的过程

B.气候因素特别是年降雨量的变化,往往影响着荒漠化的进程,对荒漠化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C.经过20多年的治理,我国的荒漠化发展趋势已经有所逆转

D.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答案】D

【点拨】本题对荒漠化的发生、发展及其防治作了多角度考查。

选项A主要是考查荒漠化发展过程,荒漠化不是简单的荒漠化扩张,而是很多块分散的土地逐渐退化,并最终连接在一起,形成如同荒漠化景观的过程;选项B考查荒漠化的形成,气候因素的确对荒漠化进程有很大影响,多雨抑制风沙活动,干旱则促进荒漠化进程,但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人类活动,由人类活动引起的荒漠化面积占绝大多数;选项C对我国荒漠化防治的结论是不符合实际的,尽管我国在这方面采取了很多措施,也积累了不少经验,但荒漠化的逆转仅仅表现在一些河谷平原灌溉农业区,而大范围的旱农垦区和草原牧区,荒漠化不仅没有得到控制,而且仍在蔓延;我国荒漠化面积267万平方千米,约占国土总面积的28%,是世界上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⑵荒漠化的人为原因

〖突破策略〗现代荒漠化土地主要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在讲述本部分内容时一是可借助典型的案例加深学生对该内容的理解;二是结合下列示意图使学生理解人为荒漠化发生的机理以及不同地区引起荒漠化的人为因素不同。

(1)过度樵采

(2)过度放牧

(3)过度开垦

〖例释〗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圆内裸地表示沙层裸露或固定沙丘活化,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A、B曾为“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土地,造成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图的荒漠化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图中的荒漠化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超载过牧

(2)为放牧引水掘井,周围草场因过度利用和践踏而出现裸露地面(3)斑点荒漠化圈大面积的草地被破坏

【点拨】

(1)读图可知,裸地围绕在水井的周围,形成斑点状的荒漠圈,是因为超载放牧造成的。

(2)曾经的“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原地区,变成如今的“风不吹草地低,老鼠乱跑见脊梁”的荒漠地区,从图中可以看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掘井的负面影响。

(3)读图进行描述即可。

⑶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突破策略〗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与现实联系密切,理论性强。

在学习过程中可引导学生借助于示意图和相关练习,理解不同地区防治荒漠化的措施与其荒漠化产生的原因有紧密的相关性。

⑴把不同荒漠化地区的空间方位与水资源合理利用的措施结合起来进行记忆

⑵运用图像记忆法记忆绿洲地区多层防护体系

〖例释〗荒漠化防治的重要措施是生物措施,即选择运用干旱环境的植物作为固沙、治沙的手段。

读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1)若A、B、C、D分别代表某种植物,则反映骆驼刺形态特征的是______,反映莲的是______,体现热带雨林植物特征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可能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的植物是______、______。

判断理由是:

①西北地区气候______,②土壤呈______性,③植物叶片______而根系______。

【答案】

(1)DAC

(2)BD干旱中性到碱性小发达

【点拨】本题通过植物对环境的依赖性、适应性和指示性来反推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同时也告诉我们因地制宜防治荒漠化的重要性。

荒漠植物的生态适应(如下图所示):

(1)图中所示荒漠植物的生态适应特征表现在:

a类为肉质植物,体内薄壁组织可储存大量水分,其近地表分布的根系可以在偶然而短暂的降水过程中(如暴雨)中收集水分(如仙人掌)b类植物一方面利用其近地表根系吸收可能的降水,另一方面根系向纵深发展,以利用稳定的地下水(如骆驼刺);c类植物为微叶或无叶型植物,叶片强烈缩小或退化,由绿色茎行使光合作用功能,蒸腾很弱。

(2)从

(1)中我们了解到,包括a、b、c三类的荒漠植物最大的共同特性就是具有强大的耐旱力。

它们不同的个体形态是其生态适应性的具体表现:

有的根系和地下茎特别发达,以便从土壤和岩隙间吸收水分;有的茎叶具有毛或刺或者退化无叶,以减少蒸腾;有的具有耐盐特性。

●本讲教学难点

(1)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突破策略〗本部分内容与初中地理知识中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有密切联系,因此在讲述本部分内容时要注意结合相关地图以初中学习的相关知识为铺垫,方便学生的理解记忆;同时应结合相关示意图(下图)突破两个重难点,一是干旱的自然特征是西北地区具有了荒漠化的物质基础、动力因素和基本条件,因此干旱本身包含着荒漠化的潜在威胁;

二是西北地区干旱特征的形成及表现。

〖例释〗绿洲是荒漠中的明珠。

读甲、乙两图,回答⑴~⑶题。

甲乙

⑴.乙图中a、b、c、d各点中,表示甲图中

和●分布正确位置的是()

A.a点B.b点C.c点D.d点

⑵.下列山地中,乙图所示地形发育较好的是()

A.长白山麓B.武夷山麓C.祁连山麓D.横断山麓

⑶.甲图所示地区的农业生产类型主要是()

A.种植业B.畜牧业C.混合农业D.林业

【答案】⑴C⑵C⑶A

【点拨】甲图是我国塔里木盆地南缘绿洲分布示意图,乙图为山麓冲积扇示意图。

绿洲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山麓冲积扇的边缘地带,由于绿洲地带水分条件较好、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因此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种植业的集中分布区。

三、教学建议

在教学过程中改变教师单向传授的教学方式,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协作者。

学生学习的方式也相应发生变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互动的学习,激发学生的潜能,让他们自主探究,做学习的主人。

注意以下两重教学方法的运用:

(1)时空定位法

讲述本节建议采用时空定位法,即引导学生抓住地理事物按时间变化的发展过程和特征,以及在空间上的表现形式。

以时间为线索,展现地理事物不同阶段、不同区域的演变特点。

如本节主要是说明荒漠化这一事物的历史发展过程,同时描述了各阶段荒漠化出现的主要空间位置:

西汉以前(塔里木盆地南缘)-唐宋以后(塔里木盆地南缘等)-清代以来(内蒙古毛乌素、科尔沁等地)-20世纪50年代以来(上述地区都严重)-现在(五类地区表现形式不同)。

讲述时,要树立起地理事物随时空变化而逐渐演变的观念,紧紧抓住“时”“空”两方面来理解、分析地理事物的变化规律。

(2)“对症下药”法

建议本节的教学采用“药方”法。

这种学习方法类似医生看病——找到病因,对症下药,也就是地理学强调的因地制宜。

如本节说明了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过程中人为因素引起的占90%以上,而人为因素又分为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我国的荒漠化都是以这三大因素为主。

找到了主要原因,也就有了防治的主要方法和措施。

课本列出了“半干旱农牧过渡和旱农区”“干旱地带沙漠边缘的绿洲”治理措施,学习中要注意理解这种“对症下药”“因地制宜”的观念和做法,学会举一反三。

Ⅱ.考点过关

【考题1-1、1-2延伸与拓展】荒漠根据其形成可分为原生荒漠和次生荒漠。

荒漠类型

原生性荒漠

次生性荒漠

概念

地质时期形成的荒漠

人类活动造成的类似荒漠景观的严重土地退化现象

荒漠举例

塔克拉玛干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

毛乌素沙地、小腾格里沙地、科尔沁沙地、呼伦贝尔沙地

特点

水资源比较贫乏或难以利用,几乎寸草不生

地下覆沙层裸露,原先固定和半固定沙丘活化,水分、植被条件相对较好

治理难度

【触类旁通】土地荒漠化是指风沙侵蚀和水土流失的发展,最终导致土地生产力长期丧失,形成如同荒漠般的景观。

据此完成⑴~⑶题。

⑴土地荒漠化包括()

①土地沙漠化②石质荒漠化③次生盐渍化④土地污染⑤水土流失⑥沙尘暴

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②③④⑤⑥D.①②⑵⑶

⑵可能发生荒漠化的地区有()

①干旱地区②半干旱地区③半湿润地区④热带地区⑤两极地区⑥草原牧区⑦高山地区

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④⑥⑦C.①③⑤⑦D.①②③

⑶与荒漠化形成有关的因素包括()

①植被破坏②气候变异③海面上升④酸雨危害⑤风沙侵蚀⑥水土流失⑦过度开发⑧太阳活动

A.①②⑤⑥⑦B.②③④⑤⑥C.③④⑤⑥⑦D.④⑤⑥⑦⑧

【答案】⑴A⑵B⑶A

【点拨】⑴根据荒漠化的定义确定其范围,荒漠化主要包括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

⑵根据荒漠化的定义,联系各项所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可知,可能发生荒漠化的地区从干湿状况主要是半湿润、半干旱和干旱地区。

⑶荒漠化的成因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

海面上升、酸雨、太阳活动不会导致荒漠化发生。

【考题2-1延伸与拓展】可把影响荒漠化的自然因素归为两类:

控制进程因素和潜在发生因素。

控制进程因素主要是气候中的降水,潜在发生因素是在干旱的自然环境特征大背景下的基本条件、物质基础和动力因素。

在分析荒漠化发生、发展的原因时,要从这四个因素出发作全面的综合分析,它们的关系如图所示:

【触类旁通】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较大、分布较广、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40多亿元。

据此回答⑴—⑵题。

⑴目前造成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严重的自然原因是()

①西北地区气候干旱②大风频繁③降水较多,水蚀作用强烈④过度放牧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②③

⑵荒漠化造成的危害是()

A.全球变暖B.臭氧空洞C.土地生产力丧失D.砍伐树木

【答案】⑴A⑵C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了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产生的自然原因及其荒漠化造成的危害。

⑴西北地区荒漠化严重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自然原因主要是西北地处内陆气候干旱、降水少,大风频繁。

⑵荒漠化造成的最直接的危害是土地退化。

全球变暖是由于人类大量燃烧矿物燃料,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造成的;臭氧空洞是人类向大气中排放氟氯烃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