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高二学业水平测试必修一第四单元学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442336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8.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高二学业水平测试必修一第四单元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历史高二学业水平测试必修一第四单元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历史高二学业水平测试必修一第四单元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历史高二学业水平测试必修一第四单元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历史高二学业水平测试必修一第四单元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高二学业水平测试必修一第四单元学案.docx

《历史高二学业水平测试必修一第四单元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高二学业水平测试必修一第四单元学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高二学业水平测试必修一第四单元学案.docx

历史高二学业水平测试必修一第四单元学案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一理】读考纲理考点

测试内容

测试要求

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了解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主要史实

了解《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并认识其影响

1840年至1900年间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

了解黄海海战

侵华日军的罪行

了解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

了解南京大屠杀和日军进行细菌战的罪行

全民族的抗日战争

了解国民政府组织正面抗战的重大史实

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敌后抗战的史实

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作用

了解抗日战争的胜利并认识其意义

太平天国运动

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金田起义、定都天京和北伐、西征

理解《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辛亥革命

了解兴中会成立、同盟会成立

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成立

理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了解五四运动的主要史实

认识五四运动在近代中国社会变革中的影响

了解中共“一大”的主要史实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了解国民革命运动中的国共合作

了解北伐战争的成果

了解南昌起义

了解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辟与建设的史实

了解红军长征的主要史实

理解遵义会议的内容与意义

了解挺进大别山、三大战役和解放南京的主要史实

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㈠“理”考点及内在联系

 

㈡“理”三级考点的要素、要点

⒈了解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主要史实

⑴鸦片战争

A、原因:

①根本原因:

为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资料,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

②借口:

中国禁烟运动。

B、过程:

①爆发:

1840年6月,英国舰队驶入广东海面,进行挑衅。

②扩大:

1841年初,强占香港岛。

③结束:

1842年8月,英军侵入南京下关江面,清政府屈辱求和。

C、结果:

中国战败,1842年8月被迫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⑵第二次鸦片战争

A、原因:

英国联络美法两国,向清政府提出修订条约、扩大侵略权益的要求,遭拒绝。

(“修约”实质是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B、经过:

①1856年,英、法进攻广州。

②1858年,攻陷大沽,进逼北京,清被迫先后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天津条约》。

③1860年,联军再占领天津,火烧圆明圆,攻陷北京,清被迫与英法分别签订《北京条约》。

⑶中日甲午战争

A、经过:

①1894年7月,日本舰队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清军的船只,挑起战端。

②清军平壤陆战失利后,退回国内。

随后,在黄海大战中,中方损失虽比日方略大,但主力尚存。

李鸿章保船避战,日军乘机控制黄海制海权。

③日军两路进攻辽东地区和山东半岛。

占领大连、旅顺。

④1895年初,攻占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甲午中日战争以清军惨败告终。

B、结果:

中国战败,于1895年4月签订《马关条约》。

⑷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目的:

①借口:

镇压义和团运动。

②根本:

实现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

B、经过:

①1900年6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侵略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②7月占领天津;8月,攻陷北京。

C、结果:

1901年9月,签订《辛丑条约》。

⒉了解《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并认识其影响

⑴《南京条约》

A、内容有:

①割香港岛给英国。

②赔款2100万银元。

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④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商定等。

(以商品输出为主要特征)

B、影响:

鸦片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屈辱和灾难。

从此,中国的大门被迫打开,外患接踵而至,主权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

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⑵《马关条约》

⑶影响: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了。

表现在:

①中国丧失大片领土,主权受到更加严重的侵害;②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对势力公开勾结。

A、内容:

①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③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④日本可以在华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B、影响:

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表现在:

①《马关条约》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

②巨额赔款,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③新通商口岸的开辟,使列强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内地。

④允许日本在华投资设厂,拓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⑶《辛丑条约》

A、主要内容:

①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其计9.8亿两,以关税和盐税作抵押。

②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

③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

④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参与反帝性质的各种组织。

⑤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首。

B、影响:

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

①巨额的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使中国税收受到列强控制。

②“使馆界”实际上是“国中之国”,成为列强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

③清朝腹地京津到山海关广大地区,置于列强武装控制之下。

④惩办支持义和团的官员,改设外务部,列强通过外交途径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控制。

迫使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⒊了解黄海海战

⑴时间:

1894年9月,中日甲午战争中双方海军的一次决战。

⑵清军爱国将领事迹:

海军提督丁汝昌受重伤仍坚持指挥将士迎战;“定远”管带刘步蟾率将士们英勇奋战,重创日军旗舰;“致远”管带邓世昌、“经远”管带林永升,英勇抵抗,壮烈殉国。

再次显示出中国爱国军民不畏强暴、坚决抵御外侮的斗争精神。

⒋了解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

⑴九一八事变:

1931年9月18日,日军制造九一八事变,炮轰中国东北军驻地,攻占沈阳。

不到半年,侵占整个东北。

⑵七七事变: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借口一个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拒绝。

日军随即进攻宛平城和卢沟桥,中国军队奋起抵抗。

卢沟桥事变成为全国抗日战争的开端。

⒌了解南京大屠杀和日军进行细菌战的罪行

⑴南京大屠杀

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以后,对南京的和平居民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六周之内,屠杀手无寸铁的南京平民和已放下武器的军人超过三十万人。

屠杀的手段极其残忍,有的枪杀,有的刀刺,有的活埋,有的活活烧死……

⑵侵华日军发动的细菌战和毒气战的罪行

在东北成立专门研究细菌战部队,称为“七三一部队”。

惨无人道地用中国活人作试验。

因受试验而惨遭杀害的中国人达三千以上。

⒍了解国民政府组织正面抗战的重大史实

⑴重大战役:

1937年8月13日起,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先后组织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战役,广大军民英勇抵抗日军侵略。

⑵评价:

进行了较为积极的抵抗,给日军沉重的打击,粉碎了敌人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虽然取得了平型关、台儿庄等战役的胜利,但无力阻止日军进攻,失去华北、华中和华南的大片领土。

⒎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敌后抗战的史实

⑴抗战路线:

1937年秋,制定了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人民战争路线,即全面抗战路线。

⑵抗日斗争:

①八路军、新四军进入敌后,广泛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把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

②发动百团大战:

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一百多个团,在华北发动百团大战。

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

③开展广泛的游击战,抗击了半数以上的侵华日军,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⒏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作用

⑴建立

A、原因:

①日本侵华,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②中共的积极倡导。

B、过程:

①八一三事变后,根据国共两党协议,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

③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⑵作用:

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

⒐了解抗日战争的胜利并认识其意义

⑴抗战的胜利:

1945年8月15日,日本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

9月2日正式签订投降书,中国抗战取得最后胜利。

⑵历史地位:

①抗战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

②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③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④中国的国际地位得以提高。

⒑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金田起义、定都天京和北伐、西征

⑴背景

鸦片战争以后,鸦片走私更加猖獗,白银外流加速,银价激涨;洋货大批涌人东南各省,手工业者纷纷破产;巨额战争赔款分摊到参战省份,各级官吏乘机搜刮百姓;再加上连年发生自然灾害,中国面临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空前激化。

⑵过程

A、金田起义:

1851年1月,洪秀全集合拜上帝教群众,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B、定都天京(教材P54形势示意图)

1853年3月,太平军占领南京,改南京为天京,定都天京,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革命政权。

C、北伐、西征:

接着,北伐与西征并举。

其中,北伐震动京师,为西征创造有利条件;西征在石达开增援下占领许多州县。

太平天国进入全盛时期。

⒒理解《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⑴《天朝田亩制度》

A、颁布时间:

1853年冬

B、目的:

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C、内容:

①根据“凡天下田,天下同耕”和“无处不均匀”的原则,不论男女,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②根据“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规定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的产品分配原则。

D、评价:

①革命性:

是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

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②空想性:

体现了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实际,根本无法实现。

③落后性:

试图恢复小农经济,不符合时代发展潮流。

⑵《资政新篇》

A、提出:

1859年冬,洪仁玕提出。

B、内容:

改革内政、治理国家的新方案。

①政治上,主张以法治国,官吏由公众选举。

②经济上,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

③文教上,开设新式学堂等。

C、评价:

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

迫于形势,并未实行。

⒓了解兴中会成立、同盟会成立

⑴兴中会的成立:

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兴中会,决心“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⑵同盟会的成立

A、标志:

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在日本东京召开。

会议内容有:

①通过同盟会章程,确定政治纲领,推举孙中山为总理,黄兴为执行部庶务;②决定创办机关刊物《民报》。

B、性质:

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C、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即“三民主义”。

D、意义:

推动了全国革命进入高潮。

⒔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成立

⑴武昌起义:

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率先起义,攻占楚望台军械库。

经过一夜激战,革命军占领武昌。

12日,占领武汉三镇。

史称“辛亥革命”。

⑵中华民国的成立: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定都南京,以五色旗为国旗。

(教材P64“大总统誓词”)

⒕理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⑴颁布:

1912年春,孙中山代表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颁布。

⑵内容:

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总理可以驳回总统的意见;总统颁布命令须由总理副署才能生效。

⑶意义: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⒖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⑴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⑵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

从此,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⑶推翻“洋人的朝廷”,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⑷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辛亥革命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⒗了解五四运动的主要史实

⑴背景

A、国际:

①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导火线);②俄国十月革命为中国人民指出解放道路。

B、国内:

①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春天,产业工人队伍迅速壮大。

②新文化运动的开展,促使先进分子和青年学生积极开展爱国活动;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五四运动提供了思想基础。

⑵经过

①爆发:

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天安门前游行示威。

高呼“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口号。

②扩大:

6月5日,上海工人举行罢工,由此登上政治舞台。

中心:

由北京移到上海。

主力:

由学生到工人。

规模:

成为全国规模的爱国运动。

结果:

取得初步胜利(说明了工人阶级的力量和作用)。

⑶历史意义:

⒘认识五四运动在近代中国社会变革中的影响

意义:

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运动中,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是主力军。

从此,一些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走上同工人相结合的道路,把马克思主义传播到工人中去。

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⒙了解中共“一大”的主要史实

⑴条件:

①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

②产业工人队伍的壮大,特别是在五四运动中登上政治舞台,奠定了阶级基础。

③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

④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准备了组织基础。

⑵时间、地点:

1921年7月23日,上海→浙江嘉兴南湖。

⑶内容:

①通过党的纲领:

确定党的名称(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用革命军队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家私有制)。

②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

③决定成立党的中央机构——中央局,选举陈独秀为书记。

⑷意义:

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⒚了解国民革命运动中的国共合作

⑴过程:

①中国共产党在大力开展工人运动中,深感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②1923年,中共三大通过与中国国民党合作的决定。

③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有共产党员参加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议题:

讨论改组国民党问题);内容:

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同意共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

⑵政治基础:

新三民主义

⑶意义:

标志着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国民革命运动由此兴起。

⒛了解北伐战争的成果

1926年,国民政府决定北伐。

很快消灭了吴佩俘、孙传芳部主力(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革命势力发展到长江流域。

1927年初,国民政府由广州迁往武汉。

21.了解南昌起义

⑴背景:

国民革命的失败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

⑵时间、地点、人物:

1927年8月1日,南昌,周恩来、贺龙等。

⑶意义: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22.了解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辟与建设的史实

⑴开辟:

①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

进攻中心城市长沙受挫后,改向山区进军。

②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到达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⑵建设

A、实践:

①在革命根据地,毛泽东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开展土地革命。

②领导革命根据地军民进行经济建设,努力发展生产。

③领导红军粉碎敌人的“围剿”。

④1931年冬,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制定宪法大纲,定都瑞金,选举毛泽东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朱德为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

B、理论:

形成“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内容:

在中共正确领导下,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相结合。

23.了解红军长征的主要史实

⑴原因:

“左”倾领导人博古掌权,偏听偏信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的错误主张,致使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⑵长征过程:

①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②1935年,召开遵义会议。

③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在吴起镇同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④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⑶意义:

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播下了革命的火种,铸成了伟大的长征精神(不畏艰难、不怕牺牲、百折不挠、所向无敌的革命精神和艰苦奋斗、乐于吃苦的奉献精神),成为激励党和人民继续前进的巨大动力。

24.理解遵义会议的内容与意义

⑴时间、地点:

1935年1月,贵州遵义。

⑵内容:

①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军事上、组织上的“左”倾错误,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②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

⑶意义:

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5.了解挺进大别山、三大战役和解放南京的主要史实

⑴挺进大别山:

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渡过黄河,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⑵三大战役

A、时间:

1948年秋至1949年初,连续发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B、成果及意义:

①共歼灭或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从战争的规模和取得的战果上看,在中国战争史乃至世界战争史上都是空前的。

②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⑶解放南京:

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

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

26.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⑴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中国近代百年来屈辱的历史,迎来一个人民企盼以久的、独立自主的新中国。

⑵是具有世界意义的伟大胜利,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

⑶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二思】突破重点、难点

⒈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⑴鸦片战争后,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⑵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⑶甲午战争后,中国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

⑷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秩序完全确立。

⒉列强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给中国造成什么影响?

⑴严重践踏了中国的国家主权。

①政治上,列强强迫清政府签定了大量割地、赔款的不平等条约,破坏了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等主权完整。

②经济上,他们向中国疯狂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同时通过政治借款、勒索赔款、在中国设厂筑路等,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使中国经济依赖列强丧失独立性。

③无视中国人民的基本生存权,烧杀抢掠使无数百姓流离失所;列强疯狂掠夺中国人民的财产和国家财富、毁坏中华我们遗产。

⑵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⒊近二三十年来,有些学者注重从现代化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1840年以来中国错综复杂的历史,可以用“从传统到现代”这一思路作解释。

按照上述研究角度,评价辛亥革命。

⑴进步性:

①政治:

打击了帝国主义,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定的民主和自由;②经济:

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③思想文化:

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革除了不少封建陋习。

⑵局限性:

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在推动现代化方面存在局限性。

 

⒋列表归纳近代中国各革命阶级反侵略、求民主的纲领、实践活动和主要成果。

阶级

实践活动

主张或纲领

农民阶级

太平天国运动

义和团运动

《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

扶清灭洋

民族资产阶级

维新派

戊戌变法

维新变法,实行君主立宪制

革命派

辛亥革命

三民主义,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激进派

新文化运动

民主与科学

工人阶级

新民主主义革命

民主革命纲领

 

⒌概述新民主主革命革命的主要历程

①五四运动: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②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③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

国民革命运动兴起,基本推翻北洋军阀反动统治。

④武装起义和土地革命:

开创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形成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⑤红军长征:

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实现伟大的战略转移。

⑥国共合作抗日:

在抗日烽火中发展壮大。

⑦人民解放战争:

赢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终胜利。

⒍“合则两利,离则两伤”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关系的真实写照。

结合两次国共合作实现与破裂的影响,谈谈你的看法。

⑴合则两利:

①第一次合作:

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

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反动统治。

②第二次合作:

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历史地位略)

⑵离则两伤:

①第一次破裂:

大革命失败,对峙内战给日帝可乘之机。

②第二次破裂:

内战,给美帝可乘之机。

海峡两岸分离。

【三用】实战演练,学以致用

⒈高考真题

⒈马克思在评论鸦片战争时说,“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

”据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指固守旧制度的清政府

B.“贱买贵卖的特权”说明英国侵华与鸦片无关

C.“对联式悲歌”是指中英两国在战争中两败俱伤

D.“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体现出人类的正义和道德

⒉2009年2月,佳士得拍卖公司在巴黎拍卖圆明园十二生肖铜兽首中的兔首、鼠首。

这两件中国文物被掠夺于

A.鸦片战争时期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C.甲午战争时期D.八国联军侵华时期

⒊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

“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

”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A.已经形成平等的外交观念B.“天朝上国”规制受到冲击

C.对西方列强产生崇拜心理D.受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

⒋某年,清政府明令各省督抚放宽民间设置工厂的限制。

促成这一政策出台的是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⒌1937年7月7日,驻华北l3军悍然发动卢沟桥事变,全面抗战爆发。

日本在华北地区驻军始于

A.甲午中日战争之后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

C.辛亥革命失败之后D.九一八事变之后

⒍“麻雀叫,麻雀叫,日本人,真凶暴。

夺我东三省,杀我们同胞。

小朋友!

大家起来闹,日本糖果我不吃,东洋玩具我不要。

”这首童谣的出现是由于发生了

A.一二八事变B.九一八事变

C.七七事变D.八一三事变

⒎一位同学查阅《申报》时看到以下报道:

“囗路方面消息,沪平通车昨日起北上车暂以济南为终点,南下车亦由济南开出,惟津浦客车则仍开至沧州,其以北之情形囗不明囗。

南下各次车抵沪时,均甚拥挤。

”(注囗表示字迹不清)该报道的背景是

A.红军转战陕北,国共军事对峙B.日本全面侵华,平津局势紧张

C.内战全面爆发,华北战事频繁D.三大战役结束,长江以北解放

⒏共产党领导的边区政府在工作报告中说,国民党肤施县党部在延安公开出版几种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