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中考复习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944173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54.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中考复习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中考复习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中考复习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中考复习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中考复习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中考复习教案.docx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中考复习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中考复习教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中考复习教案.docx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中考复习教案

**中学教师电子备课稿

年级

科目

生物

姓名

时间

主题

复习第8章 人的生殖和发育

【教学目标】

1.识别男女生殖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识别卵子和精子,描述受精过程

3.描述胚胎发育过程

4.举例说出青春期生长发育的特点

5.举例说出青春期生卫生行为和习惯的重要性

6.描述骨的成分和骨的特性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1.识别男女生殖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描述胚胎发育过程

3.描述骨的成分和骨的特性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1.识别卵子和精子,描述受精过程

2..描述胚胎发育过程

【课时安排】

3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知识备考,模块梳理

第8章 人的生殖和发育

1.男女生殖系统结构及功能:

结构

功能

男性生殖系统

睾丸

男性生殖系统中的主要器官,分泌雄性激素,产生精子(无周期)

输精管

输送精子

前列腺

分泌黏液

阴茎

输出精子,排尿

女性生殖系统

卵巢

女性生殖系统中的主要器官,分泌雌性激素,产生卵子(有周期)

输卵管

输送卵子

子宫

胚胎发育的场所

阴道

胎儿产出的通道,月经流出通道

雄性激素能刺激男性相关器官的发育和维持男性特征

雌性激素能刺激女性相关器官的发育和维持女性特征

例:

男性生殖系统和女性生殖系统分别是怎样组成的?

  为什么说睾丸和卵巢分别是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中的主要器官?

2.生殖过程

(1)受精——指卵细胞与精子结合的过程。

(如图8-3)

(2)胚胎发育和营养

①发育过程:

②营养:

胚胎通过胎盘从母体吸取氧气和养料,排出二氧化碳等代谢产物。

精子和卵子在输卵管中结合。

受精卵在输卵管中开始分裂。

受精卵的形成标志着新生命的诞生。

(3)分娩——妊娠到280天左右(40周)左右时,胎儿发育成熟,通过母体的阴道产出的过程。

(4)结扎——结扎输卵管或输精管能够有效的阻碍生殖细胞的结合,既能达到计划生育的目的,又不会影响睾丸和卵巢的正常生理功能。

例:

为什么孩子长的像父母,但又不完全像其中一人?

(精子和卵子中的遗传因素)

3.人的生长发育

(1)第一阶段:

胎儿→婴儿 第二阶段:

婴儿→成年(个体发育成熟)

(2)婴儿期(0-1岁)、幼儿期(2-6岁)、童年期(7-11岁)、青春期(12-23岁)、成年期(青年阶段24-39、中年阶段40-59、老年阶段60-~)

例:

成年期几个阶段的特点

4.青春期的身体变化

(1)身体迅速长高,体重迅速增长。

(2)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的功能明显增强。

(3)性器官发育迅速,男性出现遗精,女性出现月经。

5青春期性发育:

包括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和第二性征的发育

(1)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

由幼稚型变成成人型

(2)男女第二性征分别是在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的刺激下表现出来的。

    男性第二性征:

胡须生长、喉结突出、声音变粗、声调较低

女性第二性征:

乳房增大、声音变细、声调较低

6.青春期卫生:

(1)生理卫生方面

(2)心理卫生方面

7.人体概述:

人体主要系统

组成器官

主要功能

运动系统

骨骼、肌肉

运动、支持、保护

消化系统

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物质

呼吸系统

鼻腔、气管、肺

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循环系统

心脏、动脉、静脉

运输物质

泌尿系统

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

排出代谢废物和多余的水

神经系统

脑、脊髓、神经

调节生理活动

内分泌系统

垂体、甲状腺、胸腺、胰岛、肾上腺、睾丸、卵巢

调节

生殖系统

睾丸、卵巢

产生后代

例:

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举例说明?

(运动时各个系统的协调统一)

8.结构与功能相互统一,而结构的特性又和结构的成分有关。

骨的成分与骨的特性之间的关系:

骨的成分包括无机物和有机物。

无机物主要是钙盐,使骨脆硬;有机物主要是蛋白质,使骨柔韧。

这两种成分使得骨既有一定的硬度又有一定的弹性。

人体在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的调节下,成为一个复杂、协调、统一的整体。

第2、3课时

二、习题讲解

 

教学

反思

**中学教师电子备课稿

年级

科目

生物

姓名

时间

主题

复习第9章人的食物来自环境

【教学目标】

1.说明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2.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及主要消化腺的作用

3.概述食物在消化道内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4.明白什么是合理膳食并理解合理膳食的意义

【教学重点】

1.说明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2.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及主要消化腺的作用

3.概述食物在消化道内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教学难点】

.概述食物在消化道内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课时安排】

3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知识备考,模块梳理

第9章人的食物来自环境

一、六大营养物质:

蛋白质、糖类(纤维素)、脂肪、水、无机盐、维生素

(1)供能物质:

蛋白质、糖类、脂肪(也是细胞的组成物质)

(2)非供能物质:

水、无机盐、维生素、纤维素

(3)属于有机物的:

蛋白质、糖类(纤维素)、脂肪、维生素

(4)属于无机物的:

水、无机盐

(5)需要量最多的:

水(人体失去体内全部脂肪和半数蛋白质还能勉强维持生命,但失水达到体内含水量的20%,很快就会死亡)

(6)钙和磷是构成牙齿和骨骼的主要成分

营养物质名称

作用

分类

来源

蛋白质

主要为人体的各项生理活动提供能量,也是构成细胞的一种成分

动物蛋白

瘦肉、鱼、奶、蛋

植物蛋白

豆类、谷类等食物

糖类

主要为人体发育、组织更新提供原料,也可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是主要的供能物质。

有甜味的:

果糖等

水果、蜂蜜等

无甜味的:

淀粉

谷类、豆类和根茎类等食物

脂肪

主要作为备用的能源物质贮存在体内,保温和防止机械损伤

动物脂肪

动物油、奶油、蛋黄、

植物脂肪

花生油、豆类、芝麻,硬果类等食物。

约占体重的60%——70%,是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参与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

 

 

无机盐

约占体重的5%左右,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材料

含钙、磷、铁、碘的无机盐

见附表

维生素

需要量很少,但是很重要的一类营养物质

VA、VB1、VB2、Vc、VD

见附表

纤维素

糖类的一种,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的

 

蔬菜,水果

下表是几种无机盐的缺乏症状和食物来源。

种类

缺乏时的症状

食物来源

含钙的无机盐

儿童缺钙时易患佝偻病(鸡胸、O形或X形腿)中老年人特别是妇女缺钙时易患骨质疏松症。

奶类、绿叶蔬菜、豆类、虾皮等

含铁的无机盐

缺铁性贫血(乏力、头晕等)

血液、肝脏、瘦肉、鱼、蛋、奶类等

含碘的无机盐

地方性甲状腺肿,儿童的智力和体格发育出现障碍

海带、紫菜、虾、海盐等

下表是几种维生素缺乏时的症状和食物来源。

种类

缺乏时的症状

食物来源

维生素A

皮肤干燥、夜盲症(夜晚看不清东西),干眼症等

动物肝脏、鱼肝油、胡萝卜、玉米等

维生素C

坏血病、抵抗力下降等

黄瓜、西红柿、橘子等

维生素D

佝偻病、骨质疏松症等

动物肝脏、蛋等

注:

(1)植物性食物不舍VA,但它含有胡萝卜素在人体内可转化成VA。

  

(2)VA、VD属脂溶性维生素,VB、VC属水溶性维生素。

例:

蔬菜是先洗后切好还是先切后洗比较好?

二、消化和吸收

1.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图9-10)

(1)消化系统是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的。

消化道:

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消化腺:

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肠腺

牙齿:

门齿、犬齿、前臼齿和臼齿。

分为牙冠、牙颈和牙根三部分。

龋齿:

口腔内的细菌将糖类变成酸液,酸液会慢慢腐蚀牙齿表层的牙釉质。

当龋洞深入到牙髓腔引起疼痛。

(2)消化道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场所

    消化腺是分泌消化液的器官

(3)消化方式:

①物理性消化→牙齿咀嚼、舌的搅拌、胃肠的蠕动、胆汁的消化等

②化学性消化→分泌消化酶把大分子物质→小分子物质

人体摄取的蛋白质、淀粉、脂肪等不能直接吸收,必须经过消化。

(4)消化过程:

①淀粉

麦芽糖

葡萄糖(在口腔中开始)

②蛋白质

多肽

氨基酸(在胃中开始)

③脂肪

脂肪微粒

甘油+脂肪酸(在小肠中开始)

④水、无机盐、维生素为小分子物质不用消化,直接吸收到血液

酶——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一类有机物,也称为生物催化剂

消化腺名称

分泌消化液

含有酶名称

消化对象

消化产物

唾液腺

唾液

唾液淀粉酶

淀粉

麦芽糖

胃腺

胃液

胃蛋白酶

蛋白质

氨基酸

肠腺

肠液

 蛋白酶

淀粉酶

脂肪酶

蛋白质

淀粉

脂肪

氨基酸

葡萄糖

甘油和脂肪酸

胰腺

胰液

肝脏

胆汁

脂肪

脂肪微粒

例:

为什么细细咀嚼馒头会有甜味?

(唾液淀粉酶)

胶囊在水中不会融化,人服用下去怎么消化(肠液中多种酶的作用)

吃饭时细嚼慢咽好还是狼吞虎咽好?

(食物颗粒小容易与消化液混合)

2.营养物质的吸收(3个吸收器官:

胃、小肠、大肠)

食物在消化道内被消化后,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人体的循环系统,这一过程称为吸收。

(1)胃:

吸收少量的水、酒精和无机盐

(2)小肠:

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以及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重要器官。

(3)大肠:

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一部分维生素。

大部分甘油、脂肪酸被毛细淋巴管吸收,其余的营养物质被毛细血管吸收进入血液。

小肠的特殊结构:

长度长,有大量的皱襞和小肠绒毛,使得表面积很大(扩大了600倍)。

小肠绒毛仅有一层上皮细胞,营养物质容易渗透进去。

例:

为什么说小肠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

(多种消化液,特殊结构)

第2、3课时

二、习题讲解

 

教学

反思

 

**中学教师电子备课稿

年级

科目

生物

姓名

时间

主题

复习第10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和能量供给

【教学目标】

1.说出血液的组成和功能,区分白细胞与红细胞、血小板

2.描述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

3.描述血液循环的过程

4.描述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5.概述肺泡内和组织处的气体交换过程及血液成分的变化

6.说明能量来自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教学重点】

1.描述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

2.描述血液循环的过程

3.描述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4.概述肺泡内和组织处的气体交换过程及血液成分的变化

【教学难点】

描述血液循环的过程

【课时安排】

3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知识备考,模块梳理

第10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和能量供给

1.血液和血型

(1)血液的组成:

血浆(45%)和血细胞

    血浆:

水(90%以上)、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

    血细胞:

红细胞(55%)、白细胞、血小板

(2)血液的功能:

运输人体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和氧气,运走代谢产物和二氧化碳

血浆的功能:

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3)三种血细胞的比较

名称

形态

结构特点

功能

红细胞

周围厚,中间薄,两面凹的圆饼状

没有细胞核,含有红色的血红蛋白

运输氧气

白细胞

比红细胞大,不规则球形

有细胞核

 

吞噬侵入人体的细菌,保卫人体健康

血小板

体积最小,形态不规则

没有细胞核

促进止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