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学年七年级语文第二学期第六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441665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4.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学年七年级语文第二学期第六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教部编版学年七年级语文第二学期第六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教部编版学年七年级语文第二学期第六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人教部编版学年七年级语文第二学期第六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人教部编版学年七年级语文第二学期第六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学年七年级语文第二学期第六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x

《人教部编版学年七年级语文第二学期第六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学年七年级语文第二学期第六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学年七年级语文第二学期第六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x

人教部编版学年七年级语文第二学期第六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第六单元 测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

(28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点缀(zhuì) 蔚蓝(wèi)

拍摄(shè)忧心忡忡(chōng)

B.合拢(lǒng)吞噬(shì)

炽热(zhì)海市蜃楼(shèn)

C.烧灼(zhuó)钦佩(qīn)

轮廓(kuò)惊心动魄(pò)

D.俯瞰(kàn)无虞yú)

凛冽(liè)怏怏不乐(yàng)

2.下列词语的书写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迟钝  拯救  凸现  孤零零

B.严谨  吟唱  遨游  硅酸盐

C.闲遐  稠密  慨率  一刹那

D.堡垒  模拟  疲惫  炼钢炉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海底两万里》中,紧张激烈的冲突,波澜起伏的情节,出乎意料的结局,读起来让人毛骨悚然。

B.如果你在沙漠中行走,由于高温的天气,有时候你会看到周围有海市蜃楼的景象。

C.当得知重建家园还遥遥无期时,人们开始变得忧心忡忡起来。

D.我已激动地语无伦次了,这是那种人们将在赛季结束后去回味的比赛,我们要做出完美反应,我们必须捍卫榜首。

4.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

①人们在生活中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过重的负荷会让人疲惫不堪。

②只有卸下自己身上过重的负担,将压力释放,才能享受生活中的诗意。

③在美妙的意境中,人们不仅能感受到艺术的美,而且还能感悟到人生的哲理。

④在喧嚣匆忙的世界里,我们也需要凡事留有余地,需要给生活留白。

⑤中国画中常常留出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空白,显示出丰富而美妙的意境。

⑥留白,是中国画的一种布局。

它既是一种艺术的美,又是一种人生的智慧。

A.③⑤④①②⑥B.④⑤③①②⑥

C.⑥⑤③④②①D.⑥⑤③④①②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阅十余岁      阅金经 

B.尔辈不能究物理 但手熟尔 

C.然则天下之事  康肃忿然曰 

D.遂反溯流逆上矣  肃遂拜蒙母

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伟大的悲剧》的作者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他的代表作有小说《象棋的故事》、传记《三位大师》等。

B.《太空一日》一文展现了我国宇航员杨利伟首次太空飞行的一些经历。

C.《带上她的眼睛》是一篇将科学与幻想结合起来的科幻小说,在文中作者创造了一片奇妙而又合理的想象天地。

D.《河中石兽》选自宋代学者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

7.默写。

(6分)

(1)可怜夜半虚前席,          。

(李商隐《贾生》) 

(2)          ,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泊秦淮》) 

(3)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写游子因听到乐曲《折杨柳》而引发浓浓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          。

 

(4)赵师秀在《约客》中表达惆怅和无奈的诗句是:

          ,          。

 

8.阅读名著片段,回答问题。

(5分)

  阳光可以照到洋面下三十英尺的地方,这股力量真使我惊奇。

太阳光强有力地穿过水层,把水中的颜色驱散,我可以清楚地分辨一百米以内的物体。

百米之外,水底现出蓝天一般的渐次晕淡的不同色度,在远处变成浅蓝,没入模糊的黑暗中。

真的,在我周围的这水实在不过是一种空气,虽然密度较地上的空气大,但透明的情形跟地上空气相仿。

在我头上,我又看见那平静无波的海面。

(1)选段出自法国作家   (填人名)的《海底两万里》,故事主要讲述法国   (填学科名)家阿龙纳斯带着捕鲸手尼德·兰和仆人康塞尔,跟着     (填人名)船长,在海底展开的环球探险旅行。

(3分) 

(2)请用一句话简述这次探险旅行的结局。

(2分)

9.学习语文,可以在课堂上,也可以在课外生活中。

语文学习的机会无处不在,只要留心就会有收获。

让我们一起走进“我们的语文生活”。

(5分)

(1)拟写标语:

为营造书香校园氛围,请你以“读书”为话题拟写一条标语,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2分)

(2)赏评广告:

共担风雨,分享阳光。

(天气预报广告)

赏评:

运用了对偶和双关的修辞手法。

句式工整,语意含蓄,“风雨”与“阳光”既指天气现象,又分别指人生的坎坷与顺境。

“共担”与“分享”两个动词,则体现了责任与关怀,饱含人间温情。

请你赏评。

(任选一则)(3分)

①随手关灯一小步,能源节约一大步。

(节能广告)

②滴答水声,唤你轻轻一拧。

(节水广告)

二、现代文阅读。

(24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9分)

材料一:

嫦娥四号探测器由着陆器与巡视器组成。

2018年12月8日,嫦娥四号探测器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

2019年1月3日,经过38万公里,26天的漫长飞行,嫦娥四号成功在月背着陆。

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了航天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中国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在月球正面和背面都进行过软着陆的国家。

(摘编自《环球时报》2019年1月4日)

  材料二:

嫦娥四号任务的顺利实施凝聚着诸多参与国的贡献,除探测器上的德国和瑞典载荷外,中继星上配置了荷兰低频射电探测仪……嫦娥四号发射前,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月球勘探轨道器LRO团队与嫦娥四号工程团队科学家进行了密切沟通,就月球与深空探测合作进行了讨论。

嫦娥四号软着陆月球背面以来,首次在月面进行生物试验,开启了人类探索月球奥秘的新篇章。

嫦娥四号有望获得一批重大的原创性科学研究成果,将为深空探测领域积累重要经验。

(摘编自《科技日报》2019年1月11日)

  材料三:

5月16日,《自然》杂志发布了有关月背巡视探测的一篇文章,来自中国的科学家团队基于嫦娥四号探测数据的研究结果,证实了月幔富含橄榄石的推论是正确的。

要知道,过去为了探究月幔的物质组成,各国科学家将注意力重点放在了撞击坑上。

美国人评论称:

“根据这项新的研究,史上首次登陆月背的中国嫦娥四号,再一次实现一个首次,并正在揭示月球最大的谜团。

”这是嫦娥四号为人类探索月球奥秘做出的又一卓越贡献。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9年5月17日)

10.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中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个在月球正面和背面都进行过软着陆的国家。

B.嫦娥四号任务的顺利实施凝聚着德国、瑞典等诸多参与国的贡献。

C.嫦娥四号已获得大批重大原创性科学研究成果,为深空探测积累了重要经验。

D.过去为了探究月幔的物质组成,各国科学家将研究重点放在了撞击坑上。

11.请你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三的内容。

(不超过30字)(2分)

12.嫦娥四号为人类探索月球奥秘做出了哪些卓越贡献?

请加以概括。

(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15分)

F博士的枕头

[日本]星新一

  F博士在小小的研究室里高兴地喊道:

“啊,我终于完成了这项伟大的发明!

隔壁邻居听到这句话后,便敲门走进来好奇地问道:

“您发明了什么新东西呀?

看上去就像一个枕头似的。

一件东西仿佛珍宝一样被小心地放置在一旁的桌子上。

无论大小还是形状,它看起来都与普通的枕头没什么两样。

“没错,这确实是一个睡觉用的枕头。

但这并不是一个普通的枕头哦。

”F博士把枕头打开示意邻居来看。

原来枕头内装满了密密麻麻的电池和各种零件。

邻居惊奇地瞪圆了眼睛:

“这应该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东西吧?

比如说,只要枕着这个枕头睡觉,就能做出美妙的梦之类的,对不对?

“不不,它的用处可比做美梦更棒呢!

这是一种让人类能够在睡梦中进行学习的装置——也就是说,在人们睡着的时候,枕头就会把芯片里储存着的众多知识转化成电波,然后再把它们输送到睡眠者的脑袋里去。

“哟,那可太方便了!

那么,它能让我们学到些什么东西呢?

“这个嘛……它还只是个试制品,所以目前只具备让睡眠者学习英语的单一功能。

反正只要你在睡觉时用它垫着脑袋,那么等你醒来的时候,应该就能够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了。

不过若对其做进一步改良的话,大概全世界的任何学问都可以像这样方便地输入睡眠者的脑袋中吧。

“这个发明真是惊人啊!

这么一来,不管是多么懒惰的人,只要在夜里用这个枕头睡上一觉的话,那他便什么知识都可以掌握了。

”邻居以十分钦佩的口气感叹道。

F博士得意扬扬地点点头:

“说得对啊。

近来不愿意刻苦学习的人似乎越来越多了,我想他们应该会成为这种枕头的主要购买群体吧。

如果能好好抓住这个机会的话,我变成百万富翁的那一天也就指日可待啦。

“假如这种枕头真的有那么厉害的学习效果的话,那它一定会非常畅销的。

“当然,它肯定会很有效果的。

“肯定会?

”邻居小心翼翼地试探道:

“这么说来,您还不知道它的实际使用效果咯?

F博士面有难色地答道:

“是的,我一直专心致志地从事这项研究,并且也完成了。

可最后最关键的步骤却没法由身为发明者的我自己来完成——因为我本来就是懂英语的人嘛,所以当然不能成为试用对象了。

这时,邻居有些不好意思地问道:

“那个……能不能让我来试用一下呢?

我虽然非常讨厌学习,可是也很想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啊。

您能满足我的这个小小要求吗?

F博士欣喜地答道:

“那真是求之不得啊!

没想到,合适的志愿者这么快就出现了。

“请问试验过程大约需要多长时间呢?

“大概一个月吧。

“非常感谢。

于是,隔壁邻居便拿着F博士新发明的枕头,兴高采烈地回家去了。

可是,过了两个月之后,邻居又跑来把枕头还给了F博士。

只见他愁眉苦脸地诉苦道:

“从拿到这个枕头的那一天开始,我睡觉时就一直和它形影不离。

可是,都已经过了两个月了,我现在却仍旧是一句英语也不会讲。

所以我还是把它还给您吧。

F博士一边检查着枕头里的零件,一边疑惑地咕哝道:

“奇怪,并没有出什么故障啊。

究竟是哪里弄错了呢?

不过,假如无法发挥出它应有的功能,那么这件新发明也就没有任何价值了。

深受打击的F博士十分沮丧。

不久之后,F博士在某次外出的路上遇到了邻居的女儿。

他向小女孩打招呼道:

“你好,你父亲的身体最近还不错吧?

“嗯,爸爸的身体挺好的,只是忽然多添了一个怪毛病——他在睡着说梦话的时候,用的竟然全是他从没学过的英语!

要知道,以前在睡觉时,爸爸可从来都是安安稳稳的啊。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呀?

F博士愣住了。

他先是恍然大悟,

继而又无精打采地叹了口气。

因为是在睡着时学会的本事,所以也只能在睡觉的时候才会展现出来啊,唉……

(有删改)

 

13.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的方法?

请作简要分析。

(4分)

14.文中写邻居试用枕头后“仍旧是一句英语也不会讲”,有什么作用?

(4分)

15.小说结尾处F博士为何“先是恍然大悟,继而又无精打采地叹了口气”?

(4分)

16.结合文章内容谈谈本文中关于枕头的故事带给我们的启示。

(3分)

三、古诗文阅读。

(18分)

  

(一)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回答问题。

(13分)

  【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

“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

“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纪昀《河中石兽》)

  【乙】《说苑》:

常枞【注】有疾,老子往问焉。

常枞张口示老子曰:

“舌存乎?

”曰:

“存。

岂非以其软邪?

”“吾齿存乎?

”曰:

“亡矣。

岂非以其刚邪?

”常枞曰:

“天下事皆尽矣。

”盖刚者比暴柔者喻仁刚者易坏柔者独存。

(节选自吴亮《忍经》)

【注】 常枞:

据传是老子的老师。

17.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

(1)棹数小舟     棹:

     

(2)尔辈不能究物理物理:

    

(3)老子往问焉问:

     

(4)常枞张口示老子曰示:

     

1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盖刚者比暴/柔者喻/仁刚者易/坏柔者独存

B.盖刚者比暴柔者/喻仁刚者/易坏柔者/独存

C.盖刚者比暴/柔者喻仁/刚者易坏/柔者独存

D.盖刚者比暴柔者/喻仁/刚者易坏/柔者独存

1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2分)

(2)亡矣。

岂非以其刚邪?

(2分)

20.【甲】文和【乙】文在揭示事物的道理时,采取的方式有何不同?

请简要分析。

(2分)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5分)

泊秦淮

杜 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2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22.从炼字的角度,对“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中的“犹唱”作简要赏析。

(3分)

四、作文。

(50分)

23.请以“你是我最     的人”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请从“贴心”“感激”“牵挂”“欣赏”四个词语中选择一个,把题目补充完整;②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诗歌除外);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④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1.B “炽”应读“chì”。

2.C “闲遐”应为“闲暇”;“慨率”应为“概率”。

3.A A项,毛骨悚然:

形容很害怕的样子。

这里用来形容读书后的感受,不恰当。

B项,海市蜃楼:

蜃景的通称;比喻虚幻的事物。

使用正确。

C项,忧心忡忡:

形容忧愁不安的样子。

使用正确。

D项,语无伦次:

话讲得很乱,没有条理层次。

使用正确。

4.D 解答时,首先阅读供排句,通过关键信息找出句与句之间的联系;然后进行判断排序。

分析供排句可知,⑥句为总起句,应放在首位;

⑤句承接⑥句,介绍中国画中的留白,应放在⑥句后。

据此排除A、B两项。

①句中提到“过重的负荷会让人疲惫不堪”,②句中给出解决办法——卸下自己身上过重的负担,故②句应在①句后,据此排除C项。

故答案选D。

5.D D项,均译为“于是”。

A项,“阅”分别译为“经过,经历”和“阅读”。

B项,“尔”分别译为“你,你们”和“罢了”。

C项,“然”分别译为“可是,却”和“……的样子”。

6.D 应是清代。

7.

(1)不问苍生问鬼神 

(2)商女不知亡国恨 (3)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4)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每空1分)

8.【答案示例】 

(1)凡尔纳 生物学 尼摩(每空1分)

(2)阿龙纳斯等三人在潜艇陷入大漩涡的情况下逃离上岸。

(2分,意思对即可)

9.【答案示例】 

(1)书香满校园,智慧润人生。

(2分)

(2)①“随手关灯一小步,节约能源一大步”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

(1分)“一小步”和“一大步”的强烈对比,更突出了“随手关灯”看似是小事,实则是关乎节能减排的国家大计,有很强的警示效果。

(2分)

②“滴答水声,唤你轻轻一拧”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1分)滴滴答答的水声,提醒你关紧水龙头,节约用水。

情趣盎然,易于接受。

(2分)

(任选一则广告语来赏析,意对即可)

【解题思路】 认真阅读所给广告赏评,可先分析广告语所用的修辞手法,然后结合广告语的主题赏析即可。

10.C 根据材料二的“嫦娥四号有望获得一批重大的原创性科学研究成果”一句可知,C项中的“已获得大批重大原创性科学研究成果”表述有误。

11.【答案示例】 示例1:

嫦娥四号探测证实月幔富含橄榄石的推论是正确的。

示例2:

中国科学家基于探测数据研究结果证实月幔富含橄榄石。

示例3:

《自然》杂志公布中国科学家证实月幔富含橄榄石的研究结果。

(2分)

【解题思路】 抓住材料三的第一句话提炼概括即可。

12.【答案示例】 ①嫦娥四号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②首次在月球背面巡视;③首次在月面进行生物试验;④首次揭示了月球背面的物质组成(或证实了月幔富含橄榄石的推论是正确的)。

(每点1分)

【解题思路】 根据题干要求,找出每则材料中写嫦娥四号所做贡献的内容提炼概括即可。

如材料一中“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了航天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可概括出“嫦娥四号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按照此种方式对材料二、三的相关内容提炼概括即可。

13.【答案示例】 画线句子运用了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2分)形象生动地写出了F博士对自己发明的枕头的满意和自信,以及他对财富的渴望心理。

(2分)

【解题思路】 “得意扬扬”是神态描写,“点点头”是动作描写,说的话是语言描写,结合文章内容可以分析出F博士对新发明的自信、满意以及对财富的渴望心理。

14.【答案示例】 ①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邻居“仍旧是一句英语也不会讲”促使F博士去寻找发明失败的原因;②为下文写F博士遇到邻居的女儿,并由此得知枕头的效果只在睡觉时才会发挥出来做铺垫。

(每点2分)

【解题思路】 分析小说中某个情节的作用,可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思考。

内容上,应考虑该情节与全文中相关情节的关系;结构上,考虑是否起到为下文做铺垫、埋伏笔等作用。

据此结合文章内容答题即可。

15.【答案示例】 “恍然大悟”是因为F博士终于明白了自己发明的枕头试用失败的原因;“无精打采”是因为F博士由此也明白了枕头助人学习的效果只能在梦中表现出来,自己的发明还是失败的。

(每点2分)

【解题思路】 联系全文内容,对题干中的两个关键词“恍然大悟”“无精打采”进行具体分析即可。

16.【答案示例】 文章结尾写隔壁的邻居只能在梦中说英语,这启示我们不靠自己辛勤努力获得的知识是无法真正掌握和运用的,获取知识的路上没有捷径。

(3分,意思对即可)

【解题思路】 结合文章主旨和自己的感悟,可从“学习要脚踏实地、勤奋刻苦,不能想着不劳而获”等角度来写,言之有理即可。

17.

(1)划(船) 

(2)事物的道理、规律 (3)慰问,问候 (4)显示给人看(每空1分)

18.C 根据句子结构,特别是句子中出现的主谓结构来判断,同时结合句子大意综合考虑。

19.

(1)依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找到了(石兽)。

(2分。

关键词:

如、果)

(2)不在了。

难道不是因为它坚硬吗?

(2分。

关键词:

亡、岂)

20.【答案示例】 【甲】文通过对比不同人对寻找石兽的不同看法来揭示道理;(1分)【乙】文通过“舌存齿亡”的现象设喻说理。

(1分)

【解题思路】 由文章内容可知,【甲】文讲述了不同人对寻找石兽的不同看法,运用对比的手法来揭示道理;【乙】文则通过“舌存齿亡”的现象来设喻说理。

【参考译文】 

  【乙】《说苑》记载:

常枞生病了,老子前往问候。

常枞张开嘴给老子看并问:

“我的舌头还在吗?

”老子说:

“在。

难道不是因为它柔软吗?

”“我的牙齿在吗?

”老子说:

“不在了。

难道不是因为它坚硬吗?

”常枞说:

“天下的道理都在这里了。

”大概是以刚比喻残暴,以柔比喻仁义;刚强的易坏,柔软的独独可以生存。

21.【答案示例】 表达了诗人对当权者纸醉金迷、荒淫无度的生活的不满、愤怒和鞭挞,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切和深重忧虑。

(2分)

【解题思路】 围绕“感慨国家兴亡”的主题,结合诗歌内容分析即可。

22.【答案示例】 “犹唱”二字将历史与现实巧妙地连为一体,(1分)透露出诗人的批判之意和伤时之痛,委婉深沉。

(2分)

【解题思路】 解答炼字题,要在理解字义的基础上,从诗歌的内容、主旨情感以及艺术手法等方面思考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