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器与纸屑阅读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425103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0.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陶器与纸屑阅读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陶器与纸屑阅读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陶器与纸屑阅读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陶器与纸屑阅读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陶器与纸屑阅读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陶器与纸屑阅读答案.docx

《陶器与纸屑阅读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陶器与纸屑阅读答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陶器与纸屑阅读答案.docx

陶器与纸屑阅读答案

陶器与纸屑阅读答案

【篇一:

2012广陵区初三中考一模语文试卷答题纸答案】

(满分:

150分考试时间:

150分钟)

1.本试卷共6页,计24题(包含选择题:

第1-6题、第13题,共7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本人的姓名、准考证号准确无误地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同时务必在试卷的装订线内将本人的姓名、准考证号、毕业学校填好,在试卷第一面的右下角填好座位号。

3.所有的试题都必须在专用的“答题卡”上作答,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非选择题在指定位置用0.5毫米黑色水笔作答。

在试卷或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一、积累运用(36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2分)...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1856年3月,俄、英、法等国在此签订了《巴黎和约》。

b.我还仔细看过香蒿、拉拉草、荠儿菜、蒲公英等……它们的叶子和花都不一样。

c.浮雕上,号兵吹起冲锋号;指挥员右手高举,连连向高空发射信号弹;已登上敌岸的战士,踏着反动派的旗帜,向南京城冲去。

d.“情系玉树、大爱无疆”抗震救灾大型募捐活动向全世界再次展示了中华儿女的炽热情怀、博大爱心和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他俩经常在一起谈人生,谈理想,共同的兴趣爱好,使他们每次总有一见如故之感。

....

b.快中考了,?

每次上学的时候,妈妈都苦口婆心地嘱咐我:

“好好学习,争取进步。

”....

c.如何为西南旱灾献上爱心,班长、团支书、学生代表的看法不一,令全班莫衷一是。

....

d.一进入4月份,同学们就展开了热火朝天的学习竞赛活动,冲刺“一模”,迎接中考。

....

4.下面语段中,表述没有错误的一句是(3分)....

“4.18”的导游一共有近70个左右。

(b)通过导游们辛勤地讲解和热情的服务,使外地游客对扬州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c)导游们纷纷表示,作为扬州的宣传者,难道我们对此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吗?

(d)而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也纷纷表示,扬州景色美,扬州人更好。

5.下列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江村小景》中,弟弟对母亲和妹妹的善良关心与哥哥的满身的流氓兵痞习气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所以,在这出戏剧中,这两个人物的形象是对立的。

b.俄国文学家契诃夫所写的《变色龙》是一篇揭露沙皇专制黑暗统治的短篇小说,“变色龙”已成为政治上善于变化和伪装的人的代名词。

c.说明对象是某个抽象事理,说明目的是使读者明白这个事理,我们称之为事理说明文,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沙漠里奇怪现象》等。

d.《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文学家笛福的作品,本文采用主人公自述的方式,描写了鲁滨逊为生存而制作陶器,表现了他的聪明才智和顽强毅力,也美化了殖民侵略和殖民扩张行为。

6.下列文字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两岸的青山,______________,都晃悠悠的,无疑例外的倒影在澄澈、透明的江水里。

a.石壁的丛林,青山的石壁,丛林中的藤蔓芳草

b.青山的石壁,石壁的丛林,丛林中的藤蔓芳草

c.青山的石壁,丛林中的藤蔓芳草,石壁的丛林

d.丛林中的藤蔓芳草,石壁的丛林,青山的石壁

7.根据拼音填写汉字。

(用正楷依次写在田字格内,4分)

8.默写。

(每空1分,共9分)

⑴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__________。

(刘禹锡《秋词》)

⑷___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

⑸__________________,恒兀兀以穷年。

(韩愈《进学解》)

⑹____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

(曹操《龟虽寿》)

⑺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__________________。

(司马迁《史记》)

⑻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表明人们完全可以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洁身自好。

9.语言实践和运用(9分)

(1)用最简洁的语言在横线上写出下段文字的总说句。

(不超过10个字,2分)

__________________。

现实与理想之间有多少距离就有多少奋斗。

一伸手就获得的果实味不美,一镢头就挖出的井水不甜,几步棋就取胜的棋局不精彩,几个台阶就登上的“山峰”不高大。

山越高,离我们的距离越远,我们奋力盘上峰顶时才会欢呼雀跃;路越长,离我们的距离越远,我们终于达到目的地才会喜极而泣。

距离越大,得到的果实反而越甜。

痛苦与幸福之间若没有一段距离,我们得到的幸福也不会那么诱人;失败与成功之间若没有一段距离,我们取得的成功也不会那么完美。

(2)名著阅读。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专题学习。

(3分)

人们借柳抒发离别的依恋,寄托自己的情怀。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这样的意象不胜枚举,小桥、飞鸟、秋风、落叶……月亮也是其中的一种。

细读下面为你提供的几句诗,再回想一下你所知道的咏月诗。

请你谈谈对古诗词中“月文化”的理解。

①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②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③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④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54分)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0—11题。

(5分)

【甲】使至塞上王维【乙】汉江临眺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10.这两首诗的感情基调有何不同?

(2分)

11.“诗中有画”是王维诗的特点,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乙】诗颔联所表现的画面。

(3分)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2—15题。

(16分)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

“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齐桓公问管仲曰:

“王者何贵?

”曰:

“贵天。

”桓公仰而视天。

管仲曰:

“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

君人者,以百姓为天。

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

”(选自刘向《说苑》)

【注释】:

①管仲:

齐桓公的贤相,名夷吾,辅佐桓公成霸业。

②与:

亲附,拥护爱戴。

②①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4分)

(1)又何间焉()

(2)小惠未徧()..

(3)忠之属也()(4)属君人者,以百姓为天()..

13.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君人者,以百姓为天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

b.桓公仰而视天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愚公移山》)..

c.乃入见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d.战则请从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鱼我所欲也》)..

14.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6分)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分)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分)

(3)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

(2分)

15.【甲】【乙】两文段表达了相近的思想观点。

请结合两段选文内容简要分析。

(3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16-20题。

(17分)

不速之客

⑴在乡村,许多人家都把车停在屋外的车道上,我和丈夫乔恩则喜欢把车停在车库里。

我猜那个男孩的想法是:

这户人家屋外没车,里面的人肯定外出了。

⑵那天,乔恩和我恰好呆在家里,与我俩在一起的还有我家那条懒惰的猎犬艾德。

最初是艾德觉察到了什么,而后乔恩和我听到厨房里有动静。

我俩满腹狐疑地互相看了一眼,接着听到脚步声从厨房里传出,随后穿过起居室,进入靠南的一个小房间。

我和乔恩正坐在那个房间里看报纸。

猛然间,我俩与那名不速之客打了个照面。

这是一名八九岁的小男孩,瘦瘦的,一头浅黄色头发。

他显然没料到我们会在屋里,一时目瞪口呆。

⑶“啊,我……我没有……”他支支吾吾地说。

⑷乔恩问他:

“你在找什么?

⑸“我在……我没……我进来是想看看时间的。

哎,请问几点了?

⑹乔恩回答:

“9点30分。

可你总是这样不敲门就进人家的屋吗?

⑺“我以为屋里没人。

我想知道是什么时间,因为……我想回家,我得走了。

⑻他不安地看着我俩,同时试探性地一点点往后退,似乎怕乔恩冲过去把他揪住。

我和乔恩只是坐在那里瞅着他,后来听到他走出起居室,出了屋门之后将门关上了。

⑼与乔恩谈起这个年幼的不速之客,我说:

“如果他是想偷什么东西的话,这儿可没他感兴趣的。

哎呀,我有一美元硬币放在厨房冰箱上,”我走进厨房。

“唉,那一美元不见了。

这可不行。

咱们受到了侵犯,以后在家时,要不要把门锁起来?

现在我们怎么办?

要不要跟警察说一声?

⑽“就因为那小男孩?

没什么。

他准是附近哪个农庄的孩子,没必要追究,”乔恩宽慰我,“我小时候也不是一下子就能分清是非好坏。

要知道,大人讲的那一套对是对,但孩子没亲身经历过就不会留下印象。

我觉得这个男孩会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没见过像他那样害怕的。

⑾但我总不能释怀,心想以后一定留意着那男孩。

⑿几周后的一个早晨,有车子停在我家门外的车道上,一名陌生女子下车向我家走来。

⒀“有一只狗在我家农场附近转悠,我怕它是无人要的野狗,也许会伤人,想射杀它。

可我儿子告诉我,他知道这只狗是你们家的,而且性情温和,所以我们把它带回给你们。

她冲我说道。

⒁车后门打开了,一个男孩牵着艾德走了出来。

浅黄色的头发,瘦瘦的身材,正是拿走一美元硬币的那个小男孩。

此刻他在笑吟吟地看着我。

⒂我感到有些意外,走近小男孩,我说:

“谢谢你。

”“哦,我该谢谢你们。

”小男孩微笑着说道,一边向我主动伸过手来。

我连忙握住他的小手,忽然感觉有什么硬邦邦的东西塞到了我的手心。

还没等我完全反应过来,他已迅速跑回车内,挥手向我告别。

⒃看着手心那枚锃亮的一美元硬币,我感到有些歉疚。

我想,虽然我不知他的姓名,他也不晓得我叫什么,但我们都从对方那里学到了点有价值的东西。

16.“不速之客”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说小男孩是“不速之客”?

(3分)

17.乔恩为什么决定不去追究小男孩的偷窃行为?

(4分)

18.你觉得小男孩有哪些优点?

请至少说出两条来,并简要说明他的具体表现。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文章第⒃段说“我感到有些歉疚”,为什么“我”感到有些歉疚?

(3分)

20.我们可以从这两个人身上学到点有价值的东西,说说我们可以学到点什么?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文,完成21-24题。

(16分)

反省精神

孤岛

①有一位年轻文人曾慷慨激昂地对我说:

“中国的传统文化缺少批判精神,不能进行自我反省。

”好像他是一位外国人——而且是一位“中国通”的外国人。

②其实不然。

中国传统思想是有着自我反省与批评文化精神的。

③孔子《论语》中借曾子之口说出的“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就是一种自省内修的写照。

在这里,孔子和曾子等反身拷问自己:

应他人之求为他人办事尽心竭力了吗?

与朋友来来往往,自己做到诚实无虚了吗?

老师(各种老师)教授我的知识,我及时温习了吗?

④一个人,无论他有多么聪明,他的记忆力有多好,如果只会一味地埋头做事,一味地应酬和享受,而不能进行自我反省,那么,他始终浮在外在的事物上面,浮在社会的物质层面,不会拥有宽阔的内心世界,不会有真正的智慧,不会明白世界和人生的本来面目,甚至可以说,他不会有内心深处真正的快乐。

【篇二:

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基础训练答案第四单元】

txt>14木材

我想研究的问题

1、木材有什么特点?

2、木材在生活中的应用。

观察实验

※木材的特点。

我的猜想:

木材软硬程度不同,可以浮在水中,木头不导电

我的方案:

借助小刀、小灯座及灯泡、电池及电池、盒导线、水槽等工具对木材的特点进行探究。

我的记录:

我的发现:

木材软硬程度不同,有沉有浮,湿木头可以导电。

我的收获1.填一填。

(1)木材具有不易导电、易燃烧、能浮在水面、有软硬等特点。

2)像棉花、木材、竹子、煤、石油等非人工合成的材料,称为天然材料。

像塑料、人造革、人造纤维等人工合成的材料,称为人造材料。

(3)木材是天然材料。

人们可以利用木材做家具、木雕、生活用品等。

(4)树木不同,其木材的花纹也不同。

2、小法官。

(1)使用一次性筷子既方便,又卫生,所以应提倡使用一次性筷子。

(错)

(2)绝大多数的木头在水中都能上浮。

(对)(3)湿木头容易导电。

(对)

(4)木头可以作为生产纸的原材料。

(对)3、生活中的科学。

生活中哪里用到木材?

木材可以做家具、工具、玩具、装饰、造纸、作肥料、燃烧取暖做饭、雕刻等。

拓展与应用

我们应该怎样珍惜木材资源?

不能乱扔稿纸,也不拿没写过的纸张折飞机之类的小工艺品,更不要乱砍乱伐,任意践踏树木,要植树造林,爱护树木;不使用一次性的东西,如纸杯、木块等等。

在学校,我们要建立“绿色银行”,捡起以前丢弃的纸屑、小手帕等。

外出就餐时,自带勺子、筷子。

我们一起行动起来,节约利用我们有限的森林资源。

15纸

我想研究的问题

1、纸有什么特点?

2、生活中哪里用到纸或纸制品?

3、纸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4、可以怎样对纸进行观察?

观察实验

※各种各样的纸的特点。

我的猜想:

不同种类的纸,它们的光滑程度、软硬程度、吸水能力是不同的。

我的方案:

用对比的方法探究纸的特点。

用手感受纸的光滑程度和软硬程度;将几种纸放入水槽中,观察纸的吸水情况

我的记录:

我的发现:

表面粗糙的纸张水渍高。

表面光滑且较硬的纸吸水能力差,表面粗糙且较软的纸吸水能力强。

※给纸排队。

(2)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东汉时期,由蔡伦改进了造纸方法。

造纸术很快传到世界各地。

(3)牛皮纸具有有光泽、硬度大、吸水性弱等特点;宣纸具有无光泽、硬度小、吸水性强等特点。

(4)我国每产一吨纸,需耗水100立方米,而国外每吨纸仅耗水10—20立方米,甚至低于10立方米。

(5)早在2000多年前西汉时期,就有人用植物纤维造纸。

(6)纸质不同,硬度、光泽度等方面也不同。

2、小法官。

(1)纸不同,吸水能力也不同。

(对)

(2)所有用过的废纸都是可以再回收利用的。

(错)(3)纸的发明,代表人类文明的进步。

(对)(4)节约纸张就是节约能源。

(对)3、生活中的科学。

生活中的纸和纸制品都有哪些?

报纸,透明纸,信纸,手工纸,皱纹纸,牛皮纸,腊光纸,包装纸等。

书本、纸箱、纸杯、纸盘、餐巾纸、湿纸巾等拓展与应用

生活、学习中,任何更好的利用纸张?

①充分利用草稿纸,不要只写几个字就扔掉。

②尽量不用一次性纸杯。

③用手帕代替餐巾纸。

④废纸要回收再利用。

16陶瓷

我想研究的问题

1、陶瓷有什么特点?

2、怎样利用陶瓷材料?

3、什么是陶瓷?

4、哪些生活物品是用陶瓷做的?

观察实验

※举世闻名的中国陶瓷。

我的交流:

陶瓷是中国的伟大发明之一。

陶瓷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除了具有使用价值外,还具有鉴赏价值、艺术价值。

我的发现:

陶瓷是中国对人类的巨大贡献。

※陶瓷的特点。

我的猜想:

陶瓷不易燃烧,较硬,不能浮在水面上,不容易导电和传热,容易碎、碎片很锋利。

我的方案:

借助锤子、小刀、酒精灯、电池、导线、小闸刀、小灯座及灯泡、火柴、水槽、冷热水,通过实验,了解陶瓷的特点。

我的记录:

我的发现:

陶瓷不易燃,硬度较大,不能浮在水面上,不容易导电,不容易传热,容易碎、碎片很锋利。

【篇三:

六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竞赛试题2015-2016】

txt>(总分15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校名:

__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得分:

____________

一、字词大闯关

3、补充成语。

(6分)

()人听闻天方夜()繁()生息无与()比化险为()()经风露随心所()不()不挠梦()以求弱不()风再接再()不()一顾4、仿写成语。

(4.5分)口是.心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守株待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言自.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查字典填空,并给后面词语所查字选出正确解释填上序号。

(3.5分)“盛”字用音序查字法,先查字母(),再查音节(),字典中的除第2种读音外解释有:

①兴旺;②丰;富③热烈,规模大;④深厚。

盛情难却()盛况空前()太平盛世()鲜花盛开()盛宴款待()二、歇后语看台。

(3分)

老虎的屁股——()

徐庶进曹营——()小葱拌豆腐——()三、百科知识轻松过。

选择题。

(4分)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a、托尔斯泰b、培根c、高尔基d、莎士比亚2、“舌战群儒”这个成语的主人公指的是()。

a、赵括b、项羽c、诸葛亮d、关羽

3、“头悬梁,锥刺股”说的是()两个中国古人刻苦学习的故事。

a、孙康、苏秦b、孙敬、苏秦c、白衡、苏秦

4、下面人物与情节,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a、鲁智深——倒拔垂杨柳b、孙悟空——大闹天宫c、刘姥姥——进大观园d、诸葛亮——三顾茅庐四、古诗文大擂台

1、人们常用“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来赞美黄河的雄伟气势。

你能借用古人的诗句来赞美下列的事物吗?

请从下面事物中选择4个写诗句。

(4分)

a、庐山b、柳树c、小草d、春雨e、西湖f、梅花g、泰山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语境,填诗句。

(2分)

(1)我们的老师指导大家写作时,常常引用宋代著名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中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强调习作的心灵放飞是情感的释放,写法的不拘一格,语言要有自己的个性。

(2)看到有的同学贪玩,白白浪费时间,我想用一句古诗“”来劝他惜时。

五、标点一变,神奇再现:

给句子加标点,使句子意思与括号中的要求

相符。

(4分)

(1)王红李燕参加演出了(别人向王红说)

(2)王红李燕参加演出了(陈述两人都参加演出了)

(3)王红李燕参加演出了(王红告诉别人,李燕参加演出了)(4)王红李燕参加演出了(王红喊李燕参加演出了)六、句型变换我最棒。

(4分)

1、大家下楼时要注意安全,防止不发生意外。

(在原句上修改)2、草地上,各种颜色的野菊花开了。

(改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涩涩的秋风卷起萧瑟的秋叶。

(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班的冯莉同学要去西安参加英语竞赛两天,因走得急,没向她妈妈打

招呼。

请你代她给冯莉妈妈说明情况,您应该怎么说?

写出来。

七、快乐阅读林:

(一)

乙: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

1、请把乙文填写完整。

(1分)

2、根据拼音写词语,请写在文中的横线上。

(2分)

3、甲、乙两文所选的题材相同,都是写春雨,但体裁不同,甲文是,而乙文是。

(2分)

4、甲、乙两文的作者分别是和,你还知道前者的作品有和;后者的作品有和。

(2分)5、甲文中一个“逼”字,将变成了主动者,把它写成了有灵性的事物,语言形式上形成了的修辞手法。

乙文中用同样修辞手法的句子是:

(2分)6、甲文作者笔下的景物,由于立足点与景物的距离远近不同,清晰度也不同请把下面表示景物与观察距离的词语连接起来,形成对应关系:

(2分)a、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①远处b、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②较近c、黄晕的光,撑着伞的人,稀疏的农舍。

③最近从这里可以看出,甲文写景的顺序是由及。

7、甲、乙两文作者的笔下,春雨是这样的,那么,在你眼里春雨又是怎样的呢?

请你也来写几句吧!

(2分)

8、甲、乙两文共同写出了两作者之情。

(1分)

(二)陶器与纸屑

在香港的中国百货公司买了一个石湾的陶器。

我从前旅行时总是反对购买那些沉重易碎的物品,这一次忍不住还是买了,因为那陶器是一个赤身罗汉骑在一匹向前疾驰的犀牛上,气势雄浑,非常生动,很能象征修行者勇往直前的心境。

百货公司里有专门为陶瓷玻璃包装的房间,负责包装的是一位讲标准北京话的中年妇人。

她从满地满墙的纸屑中找来一个,体积大约有我的石湾陶器的四倍大。

接着她熟练地把破报纸和碎纸屑垫在箱底,陶器放中间,四周都塞满碎纸,最后把几张报纸揉成团状,塞好,满意地说:

“好了,没问题了,就是从三楼丢下来也不会破了。

我的石湾陶器本来有两尺长、一尺高、半尺宽,现在成为一个庞然的箱子了,好不容易提回旅馆,我立刻觉得烦恼,这样大的箱子要如何提回台北呢?

它的体积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