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各部位按摩手法.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423717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身体各部位按摩手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身体各部位按摩手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身体各部位按摩手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身体各部位按摩手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身体各部位按摩手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身体各部位按摩手法.docx

《身体各部位按摩手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身体各部位按摩手法.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身体各部位按摩手法.docx

身体各部位按摩手法

腿部的按摩手法

  1)按揉臀部俯卧位或站立位,一腿支重一腿虚步,使虚步侧臀肌放松,用拳背侧按揉支重侧臀肌1分钟。

再用并拢的四指推揉1分钟,可防治臀肌损伤等症

  2)拿捏大腿坐位,脚尖踮起,大腿后部肌肉松弛,用同侧手大把拿捏,自下而上反复3~5遍。

可解除大腿疲劳和防治腿痛。

  3)推拨股内收肌大腿稍外展,小腿内收。

用同侧手并拢的四指(以中指为主)对侧手辅助,推拨股内收肌,由上到下,以大腿根部为重点。

有解痉止痛的作用。

  4)叩击大腿双手虚拳,坐位,依次叩击大腿,从轻到重1~2分钟,有疏经活血的作用。

  5)抱揉膝关节将膝搭于另一大腿上,或坐位屈膝,用双手掌抱揉1~2分钟。

可防治膝痛。

  6)按摩腘肌坐位,用双手或单手并拢的四指反复按摩腘肌。

此手法对于防治膝和小腿疼痛、抽搐,恢复小腿部的疲劳都有重要意义。

  7)拿捏小腿坐位或卧位,一手扶膝,一手拿捏小腿后方的腓肠肌,自上而下,从轻到重拿捏1~2分钟。

可恢复小腿疲劳。

  8)叩击胫前肌虚拳叩击小腿前侧的胫前肌1~2分钟。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9)踩摩小腿仰卧床上,一侧腿屈膝100度左右,小腿贴靠床面,用对侧脚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踩摩小腿1~2分钟。

腹部的按摩手

  仰卧位双腿屈曲。

  1)直推胸腹从膻中穴到耻骨联合,用右手掌反复推摩1~2分钟,逐渐加重手法。

有开胸顺气、消食散结的作用。

  2)横摩上腹用左掌,主要以掌根着力从左向右横摩。

如以推为主,则起到帮助胃内容物排空的作用;如以左掌根轻推至右,又以左手四指从右至左摩动,为平补平泻。

有增加胃的消化功能,促进胆汁和胰液进入小肠的作用。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前者又叫“推胃”或“胃部按摩”。

有时需要取右侧卧位,用力缓慢推挤胃部,这适用于有轻度胃幽门梗阻的病人。

按摩时间一般为1~2分钟,根据具体情况可以调节时间的长短。

  3)揉小肠用左手并拢的四指端或用掌根按住脐部,按照顺时针方向揉动1~2分钟,再换右手以同样姿势按逆时针方向揉动1~2分钟。

促进肠蠕动,助消化。

  4)合推侧腹用两掌根着力,从腹部侧后方,向气海推挤1~2分钟,使肠管尤其是盆腔内器官(包括直肠、己状结肠、膀胱、子宫及附件等)受到挤摩,有助于防治这些器官的疾病。

  5)推结肠用右手掌根从右下腹开始,左手辅助,向上推至右季肋,再推到左季肋,再向下推到盆腔。

反复3遍,有利于促进结肠蠕动的功能。

对防治便秘有一定作用。

  6)振颤全腹用右手全掌捂住腹部中央,各指微屈,全掌做由小到大的全腹振颤1~2分钟。

有刺激消化和有关神经兴奋性的作用,对于腹腔内小的粘连有防治作用。

  7)提抖腹壁这一手法不是每个人都能完成。

用一手或两手抓起腹壁进行抖动,反复3遍。

有利于解除肠粘连。

  8)练腹肌做仰卧起坐最好,如开始不能满意完成也不要放弃练习。

  有两个补救方法:

(1)直腿抬高,先练单腿抬高,再练双腿同时抬高,次数多少根据自己的情况逐步增加;

(2)仰卧起坐虽然不能完成,但要尽量坚持做,即使上身坐不起来,但腹肌也得到了锻炼。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只要坚持,经过练习是可以坐起来的。

每次练习以腹肌有疲劳感或稍感疼痛最为适宜。

这对减少腹壁脂肪和增加腹壁紧张度是很有好处的。

背部的按摩手法

  1)按揉斜方肌、岗上肌和提肩胛肌方法同颈部保健按摩。

该手法以仰卧位做最好。

  2)按摩背肌坐位,用手背第二掌骨背节尽可能自上而下按摩背部肌肉,反复3遍。

  3)拍打后背用拍子从上到下,由轻到重拍打后背部,以背部肌肉为重点。

  4)吸气拍胸平静呼吸数次后,猛吸一口气憋住,在有胸背痛(如岔气)的一侧用掌根猛拍,引起胸部反射性的憋气扩张,有时可使疼痛立即解除。

该法还可改用猛吸气后用力憋气并咳嗽的方法,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有时也能达到目的。

  5)整理活动躯干做前屈后伸,左右侧屈,提肩左右旋转活动3遍,调整呼吸后收功。

胸部按摩的手法

  1)直推前胸用一手掌或两手重叠,从天突穴直向下推摩到肚脐,手法逐渐加重,反复进行1~2分钟。

有宽胸顺气、解郁作用。

  2)横摩上胸用一手掌在上胸部反复擦摩,从胸骨柄水平到乳头水平以上为止。

3)按摩胸大肌坐位左腿搭在右大腿上,左前臂自然放于左大腿,使胸大肌放松。

用右手从上到下拿捏或推揉左胸大肌外侧1~2分钟。

再用右手第一掌骨桡侧或并拢的四指从内到外揉按左胸大肌1分钟。

对侧手法类似。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可改善胸大肌的血循环,增加其弹性,对改善胸壁情况有利。

  4)按揉胸骨旁用四指指端推揉胸骨旁,重点按揉和按压胸骨旁2~5肋间处。

手法从轻渐重,进行1~2分钟。

该手法对解除胸骨痛和防治心肺疾患、调整人体正常功能都有好处。

  5)按摩肋间肌一手抬高放于脑后,用对侧手从内到外分别按摩所能触到的每个肋间,反复3遍。

  6)扩胸缩胸吸气时伸腰抬臂扩胸,呼气时收肩、弯腰、缩胸,动作缓慢为宜,反复进行1~2分钟。

一方面能使胸廓充分活动,另一方面能增加换气量,改善全身供氧情况,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对心肺本身也有好处。

  7)拍胸左手全掌捂住胸骨体(前胸)膻中穴,用右手掌根猛击左手背,动作要富有弹性,反复3次。

对心脏病患者手法要轻快。

可调节和改善心肺功能,使其有关神经受到刺激。

拍击后常自感心胸舒畅。

  8)推两胁用双掌根推摩双侧胁部1分钟。

有疏肝健脾之功。

  9)推摩胸胁用双手全掌横贴于胸部,一手在上,另一手在下进行来回交替推摩数十次。

有宽胸理气、舒肝解郁的作用。

手部的按摩手法

  1)揉腕将腕放于案桌上,用对侧手掌根或小鱼际按揉腕部1~2分钟。

一是对腕部有活血化瘀作用,二是对腕部各小骨有整复作用。

  2)捏腕用对侧手拇、食指捏住腕部的背侧和掌面,以拇指揉腕背1~2分钟。

作用同前,只是压力稍集中于腕背中部。

  3)捻指用对侧手的拇指和食指中节捻揉各指,从根部到尖端,各捻3遍。

如有屈指肌腱腱鞘炎或手指挫伤等可延长捻揉的时间。

对手指疾患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4)顶十指两手掌心相对,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各指分别相顶,反复10次。

使屈指肌腱受到牵拉。

  5)拔伸各指用对侧手抓住或用食中指夹住各指进行拔伸,反复3遍,使手指各关节得到放松,痉挛的组织得到缓解。

  6)抖腕用对侧手抓住中指,上、下抖动腕部1分钟,使腕部得到被动运动,有利于腕部的放松和整复。

  7)拿捏手腕用对侧手从指端到腕部依次大把拿捏,反复3遍。

使手和腕部的软组织受到挤压,有活血化瘀作用。

  8)滚手球无论铁球、石球还是核桃,在手中玩滚,对手部各关节、各肌肉,甚至对大脑都是很好的锻炼,是一项很好的健手、健脑运动。

前臂部的按摩手法

  1)揉肘伏案,用对侧手的鱼际按揉肘外侧1~2分钟,逐步加重力量。

对肘部有较好的疏筋活血作用。

  2)推揉肘外侧伏案,用对侧手并拢的四指推揉肘外侧,自上而下,从轻到重,进行1~2分钟。

对改善前臂伸肌群的血液循环和恢复其弹性均有较好作用。

  3)弹拨前臂伸肌群腱膜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伏案或将肘屈至135度左右贴于胸部,用对侧拇指或中指做与前臂伸肌群腱膜垂直方向的较有力的弹拨,以能耐受为度。

有解除粘连、活血化瘀的作用,是治疗网球肘的必要手法。

根据痛点一般要弹拨到肱骨外上髁处的肌膜附着点。

  4)鱼际按揉伏案,如开始时的姿势做鱼际按揉1分钟。

  5)拿捏前臂肌肉用对侧手从上到下拿捏前臂肌肉1~2分钟。

对前臂疏经活血,解除疲劳有较好作用,有利于治疗肘痛证。

肩部的按摩手法

  肩部按摩要注意使被按摩的部位放松,以坐在写字台前一侧伏案为好。

  1)搓掌热肩坐在写字台前,双掌快速对搓20次致热,用热掌捂肩,将掌心对准痛处或发凉的部位。

时间与搓掌用的时间相同,反复3遍。

捂3次后该处局部感到温暖、舒适。

  2)揉肩一手伏案,另一手掌揉对侧肩部,以肩前部为主,时间1~2分钟。

可使该处血管扩张,有消肿止痛作用。

  3)弹拨肱二头肌腱姿势同前,用对侧手的并拢四指左右弹拨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由上到下,从轻逐渐加重手法。

时间为1~3分钟。

该手法能使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和腱鞘消肿止痛,解除粘连,是肩周炎的主要防治手法。

如肱二头肌短头有压痛,可以用同样手法进行治疗。

  4)揉胸大肌姿势同前,用对侧手四指并拢推揉胸大肌外上部1~2分钟,对改善肩周组织的血循环,防治肩周痛有益。

  5)按揉斜方肌和提肩胛肌姿势同前,肩向前向内倾,使该部肌肉放松,用对侧并拢的四指绕过颈前按揉肩胛骨内上角附近的斜方肌和提肩胛肌附着部,时间为1分钟,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是防治颈肩痛的常用手法。

  6)拿捏圆肌伏案或以患侧手抓住对侧肘部,用对侧四指按揉患侧的大小圆肌1分钟。

肥胖不便者可免做。

  7)拿揉三角肌姿势同前,用对侧手大把拿揉三角肌1分钟,可促进该部的血液循环。

  8)叩肩伏案,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用对侧手掌根和虚拳叩击肩前部,由轻渐重,时间为1~2分钟。

  9)肩部练功方法较多,根据自己情况选择进行,但需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1)扒墙:

在有标志的墙上用患肢的手逐渐向上摸,越摸越高,牵动肩部恢复功能。

  

(2)摸耳:

双手交替用手经脑后摸对侧耳廓,捏住耳朵可坚持片刻。

反复数次,目的同前。

  (3)背牵:

双手在背后相握,分别向左和右牵动,幅度渐大。

反复数次,目的同前。

  (4)轮转双肩:

两臂先交替前后摆动10~20次,再做双臂大轮转10次。

一方面健身,一方面有助于患肩恢复功能。

颈部按摩的手法

  1)搓掌热颈快速对掌搓擦20次,立即以热手捂住颈部后外侧,时间与搓掌时间相同。

反复3遍。

对于因受风引起的颈部冷痛等症最为适宜。

  2)推揉颈肌两手四指并拢从上到下依次推揉颈后斜方肌、胸锁乳突肌上段,特别要注意认真推揉该二肌之间侧偏后部位的副神经。

因为副神经在该处容易受风,有时能触到肿大而压痛明显的副神经,手法从轻,慢慢加重,最好能做1~3分钟,同时需注意在推揉颈肌和按摩副神经时,尽量避免手与颈部皮肤发生摩擦,以避免颈部皮肤擦伤。

该手法是治疗落枕和防治颈椎病最重要的手法之一。

  3)推揉岗上肌和提肩胛肌用对侧手绕过颈前拿揉对侧岗上肌和提肩胛肌1分钟。

也可用对侧手四指从颈后按揉对侧提肩胛肌和斜方肌在肩胛骨内侧缘的附着处,若为仰卧位,该手法效果最好,常使痉挛的肌肉解痉止痛。

  4)推揉胸锁乳突肌上段四指并拢推揉同侧胸锁乳突肌上段,该部触之发凉时,常表示该部位血循不佳,同时也有压痛。

此时将手法变为轻而缓慢的推揉的手法,延长按摩时间,一般不少于1~3分钟,在手法逐渐加重时,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肌肉痉挛则相应缓解。

  5)挟颈和动颈双手各指插夹在一起,用双掌根先轻轻挟住颈后部,使颈部做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和旋转活动数次后,将颈后挟紧,利用杠杆作用使颈部尽量过伸,目的是使颈部被拉长,一方面有松弛颈肌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使错位的颈椎复位,次数和时间由自己掌握。

  6)调整呼吸,收功。

鼻和口腔的按摩手法

  1)揉鼻双手快速对掌搓擦20次,以右手掌心捂住鼻子并揉鼻20次,反复3遍。

有温鼻及促进其血液循环的作用,还可通过鼻部的穴位使全身功能得到调整。

尤其可预防感冒。

  2)摩鼻旁用双手食指或拇指上、下交替摩擦鼻左右两旁各20次,以发热为好,不但能防治鼻疾,对面部及眼部都有好处。

《养生书》曰“常以手中指于鼻梁两边,按摩二三十遍,令表里俱热,所谓灌溉中岳……以润肺也。

  3)浴面(干洗脸)双手对掌快速搓擦20次后,分别在双侧面部自下颌向上至太阳穴处快速、反复摩擦面部皮肤20次,以面部有热感为好。

对面颌部是重要的保健手法。

《万寿仙已》曰“双手摩天庭及面不拘次数,则邪魔不敢近,寒暑不能人。

  4)按摩口唇双手食指分别横放在上唇人中和下唇承浆二穴,做左右横向相反方向的按摩20次,使牙龈感受到压力为度,对唇齿都有保健作用。

  5)叩齿清晨和睡前应常规做叩齿。

口唇轻闭,上、下齿轻轻有节奏地叩击1~2分钟,有固齿作用。

有人主张在解小便时闭口咬紧牙齿,称为“齿功”,有除齿痛、固齿作用。

《圣济总录》中记载: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牙齿者,骨之所终,髓之所养……叩,令牙齿坚牢,齿槽固密,诸疾不生。

  6)搅海用舌在唇齿间卷抹,依次进行。

如先从上齿与唇间自右向左,再沿上齿内由左向右,继之舌在下齿与唇间从右向左,再于下齿的内面由左向右呈“8”字卷抹一周。

如此反复卷抹4~8周后口内已有较多津液。

用津液漱口后分次缓缓吞下。

这是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养生保健法之一。

也有人称为“搅舌”。

有防口干、润咽喉、助消化的作用。

《巢氏病源》中曰“以舌撩口中……久行不已,味如甘露,无有饥渴。

  7)洗鼻洗净手脸换清水,手掌心变成勺状,舀干净清水低头轻轻捂人鼻内(勿吸),缓慢旋揉片刻,随即将水连同鼻内污物分两侧先后擤出。

反复进行3遍,用手巾拭干。

此法对防治各种鼻炎、清洁鼻腔及预防感冒均有特殊效果。

是中老年人很好的保健措施。

  8)揪喉结用拇、食、中指揪喉结10~20次,有活血作用,是防治咽喉炎的措施之一。

揪喉结的动作还可向上进行,直至颌下。

再加上颌下区的推揉动作,对咽部的保健大有好处。

耳部按摩的手法

  1)揉耳周用食指和中指在耳周揉搓和推擦1~2分钟。

该手法除增进耳根供血,使耳廓变暖,还有防治耳、牙、下颌关节及血压病变的作用。

  2)摩擦耳廓用双手分别捂住两耳,先由前向后摩擦耳廓前方,再由后向前摩擦耳廓后方,如此反复操作1~2分钟,可使整个耳廓变热,温度明显升高。

在冬天出门前做此手法,可防止耳廓冻伤。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平时做这些手法使耳部多个穴受到刺激,对全身保健都有好处。

  3)牵抖耳廓用拇指和食、中指捏住耳廓快速牵抖1分钟,对耳道和耳内其他疾患都有防治作用。

  4)捏牵耳垂用拇指和食指捏住耳垂,一捏一放。

共10次,捏揉10次,再捏住向下牵拉10次。

有明目、清脑和防止耳疾的作用。

  5)鸣天鼓(震动鼓膜)方法有三种。

  

(1)用两掌心捂住双侧耳门,做一开一合的快速震动;

  

(2)用两手食指分别反复插入外耳道,一插一拔,使鼓膜受到震动;

  (3)两手掩两耳,即以第二指压在中指上,用第二指弹脑后两骨作响,谓之鸣天鼓。

  6)做吞咽吞咽动作反复数次,使咽鼓管通气,自感鼓膜受到震动。

  7)调整呼吸同前。

眼部按摩的手法

  1)抹眉弓或刮眉弓用两手中指和无名指指腹由内向外沿眉弓抹10次。

也可用双手食指屈曲的中节桡侧面刮眉弓10次。

能改善血液循环、健眉、明目、清脑。

  2)揉眼眶用食指从睛明穴开始沿眶下缘慢慢向眼外角揉推,然后再沿眶上缘慢慢揉推回睛明穴。

如此推揉10次,也可用掌根代替,方向相同。

此手法对改善眼周的血运和调节周围的神经都有好处。

  3)闭目动眼轻轻闭目,用意念带动双眼球,按顺时针和逆时针转动各3遍。

目的是使各方向的眼肌得到练习,有利于恢复其调节能力,减轻视力疲劳。

  4)抹眼球闭目后用双手中指和无名指由内向外,以适当的压力,极缓慢的速度压抹眼球1次或数次。

次数的多少由压力大小、自感舒适程度决定,压力小可多重复几次。

用力适度时,感到舒适轻松,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眼前冒星花,无不适感。

  5)睁眼远看抹眼球后,眼睛缓慢睁开,并先怒视片刻,再向远方看去。

白天可看远方的树木、建筑物,夜晚看远方的灯光。

自感视力满意后,闭目养神,时间长短由自己定。

头部按摩的手法

  坐位、仰卧位均可。

  1)推抹前额用双手掌面左右推抹前额,由轻到重抹1~2分钟。

有清脑明目作用。

在抹擦中加上下推揉前额两遍,效果更佳。

  2)推摩双鬓用双掌根或大鱼际从前向后经太阳穴推摩双侧鬓角,后面顺势抹到颈部两侧风池穴以下,反复进行1~2分钟,随后再用2~5指推摩双鬓数次。

此手法对于改善头部的血液循环,调节头部的神经功能,解除疲劳和增进面部美容都有良好的效果,是头部保健按摩不可缺少的手法。

  3)梳头双手五指自然分开,从前向后、由中央向两侧,反复梳理头发,多用指端掌面,尽量少用指甲,使头皮得到满意的按摩,该手法反复进行至少1~2分钟。

可增加头皮血液供给,改善颅内的血液循环。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不但能使头皮健康,头发黑而有光泽,还有减缓脑老化、解除疲劳的作用。

  4)点压三经手势同前,以中指为主从前额开始依次点压督脉各穴直至大椎(第七颈椎棘突下),再以双手中指从攒竹开始依次点压膀胱经各穴至颈部,有清脑止痛作用。

反复点压3遍。

  5)搓擦头皮手势同前,用各指端掌面或全掌接触头皮,双手交替划圈搓擦,由轻到重,逐渐增加手法强度。

如有头发脱落,手法不宜过重操作。

经过反复搓擦1~2分钟,可使头皮血管扩张,温度增高,颅内血液循环也相应改善。

对护发和脑的保健都大有好处。

该手法是头部按摩的重点手法之一。

  6)叩击头皮手势同前,先以各指端快速依次轻轻叩击头皮反复3遍,逐渐加重。

其次用手指面拍击头皮,反复进行1~2分钟,最后用虚掌拍打1分钟。

此法可促进头皮的血液循环,增加脑的兴奋性,提高脑的工作能力,是治疗头部病痛的常用手法。

  7)抚头收功用双掌轻轻抚摸头部,将头发从前向后,由中间向两侧理顺,呼吸稍加深并减慢,数次后恢复平静呼吸。

类似练功者收功的情形,故叫抚头收功。

按摩的禁忌症

  禁忌症作为物理疗法的一种,按摩疗法虽然安全、无毒副作用,但其亦有一定的禁忌症,如使用不当,则会引起不良后果。

一般认为,下列情况不宜运用按摩治疗:

  1)体质极度衰弱,有严重心脏病、肝硬化、脑部病变和癌症出现恶病质者。

  2)有严重皮肤损伤及皮肤病患者,如皮肤烫伤、冻伤、癣、脓肿、湿疹等。

  3)有白血病、败血症等血液病的患者。

  4)有结核、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癌症、骨折病变的患者。

  5)孕妇的腹部、腰部、骶部及肩井、三阴交和合谷穴处。

  6)过饥、过饱、剧烈运动后的患者。

  7)神志不清或意识模糊的患者。

  8)其他可疑症状诊断又不明确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